中国濒危动植物论文报告

合集下载

保护濒危动物论文3000字

保护濒危动物论文3000字

动物保护问题的伦理思考摘要:动物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 应该受到人类的尊重与保护。

出于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两种立场, “生物中心主义”、“动物解放主义”、“动物权利主义”为当代动物保护运动提供了重要伦理支撑, 但却遭受诸多质疑。

鉴于此, 人类应从道德特殊性的视角出发, 遵循动物保护伦理实践的相对性, 将“开明的自利”引入动物保护的伦理视阈, 从道德的正当化视角化解动物保护的伦理对立, 与动物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互动, 重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共识。

关键词:动物保护,道德地位,道德义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人的视野中, 动物向来以一种能够被广泛利用的资源的方式而存在, 故而一系列的动物实验、动物捕杀现象随处可见。

近年来随着国人动物保护意识的觉醒, 各种虐杀动物的行为已经受到公众、媒体乃至学界的密切关注。

人们强烈呼吁保护动物, 而只有坚持以伦理道德为基础, 动物保护才能真正从幼稚走向成熟, 从粗浅走向深沉。

一、动物虐杀的伦理拷问动物保护是环境伦理学关注的一项重要课题。

环境伦理学强调整个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且独立的有机整体, 动物虐杀将直接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稳定, 削弱生态系统的整体价值, 背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承诺以及“伦理整体主义”的最高原则;环境伦理学倡导“敬畏生命, 尊重自然”, 那些不尊重动物生命的行为违背人类的善良天性, 违反社会公序良俗, 严重阻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环境伦理学家罗尔斯顿认为动物繁衍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遗传资源, 应该受到人类的尊重与保护。

动物虐杀终将殃及人类福祉。

因此, 基于动物实验、动物虐待、动物猎杀等问题, 我们应给予更多伦理道德上的关怀。

二、动物保护的伦理溯源动物保护的伦理思想发轫于古希腊, 在经历了长期的演进历程后, 逐渐形成丰富的理论体系, 对动物解放运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国传统文化中同样包含着丰厚的动物保护伦理思想, 主要蕴含在佛家、儒家、道家等诸多学派的言论和着作中。

对我国的珍惜物种的调查报告5篇范文

对我国的珍惜物种的调查报告5篇范文

对我国的珍惜物种的调查报告5篇范文第一篇:对我国的珍惜物种的调查报告对我国的珍惜物种的调查报告胡伟中国是野生动植物十分丰富的国家,有高等植物3万多种,居世界第三;有脊椎动物6347种,其中类有1244种,居世界首位,色类有3862种。

中国特有物种也极其丰富,高等物种有17300种,其中脊椎动物有66 7种,但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正面临垂直的威胁。

被子植物中,频危物种就有28种了,裸子植物中频危的物种有63种,极危的有14种,现已1种灭绝,再加上裸子植物的物种本来就不丰富,现存的裸子植物则少之又少。

一,调查目的让我们中学生对生物的保护和重视,对一些稀有的物种使用一些正确而合学的手法善待珍稀物种。

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调查对象:家人,朋友及其周边邻居一般情况:了解生物,物种人员较多,知识丰富的哥哥姐姐,还有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等等一些长辈等。

三,调查方式本次调查时采用随机问答法,用记录人员记录说的物种的灭亡原因等,还有上网查找一些物种的资料,灭绝原因等。

四,调查时间:2011年1月15日—2月10日五,调查内容主要调查当前的生物物种的数据,对此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物种的灭绝原因,再为此对原因进行深入思考。

六,调查结果由于人来活动的影响,尤其是人类乱伐树木,滥垦草原,以及环境的污染,造成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的丧失,和生活的环境进行严重的恶化,再加上人们的滥捕或过多的捕猎野生的动物,环境破坏,不加节制的开山,把我国特有的植物的栖息地进行严重的破坏,使我国的许多的野生的动植物已灭亡或频临灭绝。

森林,草原等动植物的栖息遭到严重的破坏,由于人们的毁林开荒,滥伐森木和森木大火等,原因使森木的面种垂直线下降,据统计,每年有0.53亿平方千米的森木面积被人类销毁,使得我国的珍惜品种灭绝或频临灭绝。

草原资源的破坏时人们滥垦导致草场,沙漠化的主要原因,另一个是不合理的利用,使草场普遍而普遍的超载,过度放收,造成草场的退化,再又使物种的灭绝或频临灭绝。

动植物保护内容报告范文

动植物保护内容报告范文

动植物保护内容报告范文1. 引言动植物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报告旨在探讨当前动植物保护的重要性,介绍动植物保护的现状和挑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以促进动植物的可持续保护。

2. 动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动植物是地球生物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动植物提供了食物、药物、材料等人类生活所必需的资源。

它们也是生态系统中的关键成员,保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动植物还具有美学、文化和环境教育的重要价值。

3. 动植物保护的现状和挑战尽管动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已经被广泛认识到,但当前仍面临许多挑战。

3.1 生境破碎化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许多动植物的生境受到了破坏和破碎化。

大片森林被砍伐,湿地被填埋,山地被开垦,生物栖息地不断减少。

这导致了许多动植物种群的减少和生境破碎化。

3.2 非法猎捕和走私非法猎捕和走私是另一个重要的挑战。

许多珍稀濒危的动植物被猎捕、贩卖和非法交易,为黑市提供了利润。

这导致了许多物种的濒临灭绝,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3.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也对动植物的保护构成了威胁。

气温升高、降水模式改变等气候变化因素会对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产生不利影响。

许多物种可能无法适应气候变化,导致其种群数量减少或灭绝。

4. 解决方案为了提高动植物的保护效果,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4.1 建立生态保护区建立生态保护区是实施动植物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划定保护区的边界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可以保护和恢复动植物的栖息地,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4.2 加强执法力度加强执法力度是打击非法猎捕和走私的关键。

政府和执法机构应加大对非法采伐、走私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境犯罪。

4.3 推动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提高公众对动植物保护重要性认识的重要途径。

加强环境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动植物的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植物保护论文:浅析中国濒危植物保护现状与进展

植物保护论文:浅析中国濒危植物保护现状与进展

浅析中国濒危植物保护现状与进展摘要:自现代化发展以来,伴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资源的不断开发与利用,我国生物多样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威胁。

濒危植物,是指在较短时间内,由于植物种群内外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达到生存数量极限的植物。

本文论述了利用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管理对于中国濒危植物进行保护的现状,同时通过科学立法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所取得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濒危植物植物保护从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相应破坏了植物生长所需的生态环境。

从而导致了植物多样性受到影响,甚至使得不少植物走向濒临灭绝的状态。

据不完全估计,全世界有不少于5-6万种植物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威胁。

现存物种以每天1种的速度在消失。

物种一旦灭绝,就不再重现,人类将永远看不到这些物种,更谈不上加以利用。

更重要的是,一种植物的灭绝,能引发10-30种其他生物的丢失,将给人类带来非常大的损失。

植物多样性与人类的稳定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而植物濒临灭绝的危机对于维持和保护植物多样性而言则是极大的挑战。

濒危植物物种的消失不仅仅意味着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将受到影响,同时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所以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工作格外紧迫、刻不容缓。

随着濒危植物保护工作的陆续开展,我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都取得了相应的进展,本文将主要从濒危植物保护的策略和利用生物技术手段进行保护所取得的成果展开介绍。

一、濒危植物(一)濒危植物的定义濒危植物指的是由于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而处在灭绝边缘的植物。

这些植物往往具有以下的特点:通常情况下生长较为稀疏;地理分布有较大的局限性;仅存在于稀少的局部地区;或者是出现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中,随时有可能面临灭绝的风险。

濒危植物的分布有限,加之赖以生存的生态相对脆弱,使得这些植物在面临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压力直线,竞争力大大削弱。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研究报告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研究报告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研究报告珍稀濒危植物是指那些在自然界中数量稀少,濒临灭绝的植物物种。

这些植物种类独特,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价值和生态保护价值。

保护这些珍稀濒危植物对于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报告将对一些珍稀濒危植物保护进行探讨。

首先,濒危植物种群数量稀少,面临灭绝的风险。

这些植物所处的生境环境经过长期人类活动的破坏和污染,导致它们的生存空间受到限制。

因此,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必须从保护其生存环境出发。

保护措施包括设置自然保护区、禁止乱砍滥伐、限制生态开发等,以确保珍稀濒危植物的生存空间得到有效保护。

其次,濒危植物遭受的威胁不仅有环境因素,还有人为因素。

人类的活动对濒危植物产生了负面影响,比如非法采摘、买卖、捕捞等。

为了保护这些植物,应当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严惩违法行为,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

同时,需要加强全社会的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濒危植物保护的认识,增强全民保护濒危植物的责任感。

再次,科学研究对于珍稀濒危植物保护至关重要。

通过对这些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分布状况、生境需求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植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科研人员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繁育和繁殖珍稀濒危植物,以增加它们的种群数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濒危植物的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保证这些珍稀濒危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提高其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最后,国际合作是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重要手段。

濒危植物的保护工作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进行信息分享、资源共享和技术交流。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地保护这些植物资源,防止它们的进一步减少和灭绝。

综上所述,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要保护这些植物,需要从保护生存环境、严厉打击非法行为、加强科学研究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入手。

只有付诸实践,才能真正保护好我们宝贵的自然资源。

保护濒危动物(论文)

保护濒危动物(论文)

动物鉴赏姓名:***学号:************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班级:11级装饰一班题目:<<奇妙的动物世界>>论文摘要:人与动物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世界上不同的文明和宗教各有其对动物的思考,在西方传统哲学中,同情动物的行为是与理性伦理无关的多愁善感,并且在基督教中也没有同情动物的教令。

而在中(略)统文化和宗教中,人对动物则负有很重要的义务和责任。

动物权利论是现代动物保护运动的一个思潮,期望通过赋予动物以权利来达到保护动物的目的。

一切自然物种及其群落都与所在地域的环境条件相适应,只要条件不变,就能长期生存,即使发生扩散或缩减,其历程也是缓慢和渐变的。

人类活动的加剧,却打破了这千古不变的平衡,导致物种灭绝。

关键词:藏羚自然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生存引言:由于人类的破坏,与栖息地的丧失等因素。

地球上濒临灭绝生物的比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在工业社会以前,鸟类平均每300年灭绝一种,兽类平均每8000年灭绝一种。

但是自从工业社会以来,地球物种灭绝的速度已经超出自然灭绝率的1000倍。

全世界1\4的哺乳动物,1\9的鸟类,1\5的爬行动物,1\4两栖动物,1\3鱼类,都濒临灭绝。

所以保护动物是大势所趋,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正文: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地球是动物和人类共同的家园。

这句一直被我们当做口号的口号,这些天听起来相信很多人心里都别有一番滋味。

地球上的人类和许多动物都是地球母亲的儿女。

地球好似一驾遨游太空的宇宙飞船,人类与许多动物共处在这个生态环境中。

一切自然物种及其群落都与所在地域的环境条件相适应,只要条件不变,就能长期生存,即使发生扩散或缩减,其历程也是缓慢和渐变的。

人类活动的加剧,却打破了这千古不变的平衡,导致物种灭绝。

就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看,藏羚,是中国青藏高原的特有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严禁进行贸易活动的濒危动物。

濒临绝种生物报告

濒临绝种生物报告

濒临绝种生物报告引言濒临绝种的生物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生态系统崩溃的预警信号。

这些生物受到环境破坏、栖息地丧失、非法贸易和气候变化等威胁,它们的生存状况对人类和整个地球生态系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将介绍几个当前濒临绝种的生物种类,并讨论保护这些物种的措施。

1.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也是世界上最为珍稀的物种之一。

它们仅分布在中国中南部的山区,主要以竹子为食。

然而,由于栖息地破坏和非法猎杀,大熊猫的数量急剧减少。

根据最新估计,大熊猫的数量不到2000只,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

为保护大熊猫,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了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保护了栖息地的完整性。

其次,加强了对非法猎杀和贸易的打击力度。

此外,还进行了大熊猫的繁育研究和放归工程,希望通过人工繁育和放归来增加野外的种群数量。

2. 巴厘犀牛〔Rhinoceros sondaicus〕巴厘犀牛是亚洲最濒临灭绝的哺乳动物之一,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和巴厘岛。

由于栖息地丧失和非法猎杀,巴厘犀牛的数量急剧下降,目前仅剩下约60只。

为了保护巴厘犀牛,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和印度尼西亚政府联手展开了保护行动。

通过建立保护区、加强巡逻和监控、打击犀牛角贸易等措施,希望能够提高其存活率并增加种群数量。

此外,公众教育也是保护巴厘犀牛的重要一环,增加公众对濒危物种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3. 非洲象〔Loxodonta africana〕非洲象是非洲大陆上最大的陆地生物,也是陆地上最濒临绝种的物种之一。

由于栖息地破坏、非法狩猎和象牙贸易,非洲象的数量在过去几十年里出现了急剧下降。

根据IUCN的估计,非洲象的数量已经减少了30%以上。

为了保护非洲象,许多非洲国家采取了行动。

例如,加强对非法像牙贸易的打击,增加巡逻和监控力度,打击偷猎团伙。

此外,一些国家还制定了法律,禁止贩卖和购置象牙制品。

关于濒临灭绝的生物的研究分析报告

关于濒临灭绝的生物的研究分析报告

关于濒临灭绝的生物的研究报告————————————————————————————————作者:————————————————————————————————日期:2关于濒临灭绝的生物的研究报告制作者:何泽曦生物是互相依存的,至今已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

但人类的破坏导致了这个生态系统严重失衡!一、现状我国濒临灭绝的动物:1、糜鹿(全世界约3000头)2、华南虎(约50头)3、雪豹(约100-2000头)4、扬子鳄(约1500只)5、白暨豚(100只)6、大熊猫(1000只)7、黑犀牛(约3500头)8、指猴(约9只)9、绒毛蛛猴(约100只)10、滇金丝猴(约1000只)11、野金丝猴(约700只)12、白眉长臂猿(约70只)13、东北虎14、朱鹮15、亚洲象16、白鹤……………………………………………………………………………………我国濒临灭绝的植物:l 桫椤桫椤科树型蕨类,中生代时在地球上广泛分布,现具有较多的地方特有种,是研究物种形成和植物地理分布关系的理想对象。

2 人参五加科草本植物,是第三纪孑遗植物,也是珍贵的中药材。

由于过度采挖,在东北已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

3 银杉松科常绿乔木,分布在广西、贵州、湖南、四川等地的局部山区。

其花粉曾在欧亚大陆第三纪沉积物中发现,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

4 水杉杉科落叶大乔木,中国特有种和世界著名的孑遗植物,素有“活化石”之称。

自然分布于湖北、四川、湖南交界。

在北京植物园樱桃沟内有一处北方难得一见的成片水杉林,蔚为壮观。

5 秃杉杉科常绿大乔木,是珍稀的孑遗植物,对研究植物系统发育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也是重要的速生造林树种。

6 望天树龙脑香科常绿大乔木,仅分布于云南、广西局部地区。

树干通直,有板根,是热带优良的用材树种,对研究我国热带植物区系也有重要意义。

7 珙桐蓝果树科落叶乔木,花型奇特,具有两片状如鸽翼的白色苞片,故有鸽子树之称。

中国特有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孑遗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濒危动植物论文报告
xx学院x级x班xxx
前言:
本学期很荣幸能选上温秀军老师的中国濒危动植物课,结课在即,我也受益良多。

老师在课堂上所播放的相关的动植物世界的视频十分有趣,也很吸引人。

仍记得那笨拙地想要跟母亲一起滑翔的小企鹅,还记得兰花伪装雌蜂骗雄蜂传播花粉,还有动物圈中的弱肉强食等,都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课堂上以视频以及同学的PPT展示来传播濒危动植物知识的形式使得选修课不那么沉闷,也让我们在做PPT过程中认识到不同的濒危动植物。

现将我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和我在网上搜索到的资料在此以小论文形式表达出来。

摘要:
濒危动植物是指所有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野生动植物物种。

从广义上讲,濒危动植物泛指珍贵、濒危或稀有的野生动植物。

从野生动植物管理学角度讲,濒危动植物是指《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所列动植物,以及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濒危动植物的濒危程度共分为六种,分别是:灭绝、野生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还有低危。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种濒危爬行动物——扬子鳄。

1.简介
扬子鳄,或称作鼍(tu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

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

因其生活在长江流域,故称“扬子鳄”。

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的扬子鳄被称为“活化石”。

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

扬子鳄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杀。

以下是物种属性资料:
拉丁学名:Alligator sinensis
别称:中华鼍、中华鳄、土龙、猪婆龙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爬行纲
目:鳄目
科:鼍科
属:短吻鳄属
种:扬子鳄
2.物种史学
扬子鳄是一种古老的爬行动物,现存数量稀少且已濒临灭绝。

在古老的中生代,它和恐龙一样,曾经称霸地球,有1.5亿多年进化史,与恐龙属同一时代。

后来,随着环境的变化,恐龙等许多爬行动物绝灭了,而扬子鳄和其它一些爬行动物却幸免于难。

扬子鳄的故乡
在中国的长江流域。

它的祖先曾经是陆生动物,后来,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迫使扬子鳄学会了在水中生活的本领,所以,它具有水陆两栖动物的特点和广阔的活动天地。

也许正因为如此,它才能在地球上生活了两亿年,成了生物进化史上的“老寿星”。

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能找到早先恐龙等爬行动物的特征,是一种现存鳄类中体型很小、行动最迟钝、性情最温驯的鳄类。

它与美国的密西西比鳄是近亲,它们的近祖所处年代可追溯到距今8千万年前的白垩纪,远祖所处年代则可追溯到2亿年前的三叠纪。

因此,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

3.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3.1形态特征
扬子鳄身长1—2m,头部扁平,吻突出,四肢粗短,前肢5指,后肢4趾,趾间有蹼爬行和游泳都很敏捷。

它们的头部相对较大,鳞片上具有更多颗粒状和带状纹路,眼睛呈土色。

体重约为36公斤。

3.2生活习性
扬子鳄喜静,白天常隐居在洞穴中,夜间外出觅食。

有很强的耐饥能力,可以渡过漫长的冬眠期,因此扬子鳄可长时间不吃东西。

4.种群状况
安徽宣城建有世界上唯一的扬子鳄保护区——宣城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这13个指定点中,只有10个曾报道发现过鳄鱼。

估计这些地区的鳄鱼总数约有60只。

大的种群可由10—11只组成,最多只有一条雌鳄鱼。

只有两个指定地点有扬子鳄繁殖迹象,鳄卵通常都被收拣到安徽省鳄鱼养殖中心去进行孵化。

除指定点外,少数以外的地区也存在着扬子鳄。

但这些地区的状况通常比指定点还糟。

现今野生扬子鳄总共只有130—150只,而且正以每年4—6%的速度下降。

其中有40多条为成年鳄。

5.保护措施
5.1继续大力开展扬子鳄生境保护工作
5.1.1建立扬子鳄适宜栖息地恢复评价机制。

随着扬子鳄栖息地恢复工作的开展,有必要加强扬子鳄栖息地的研究,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扬子鳄适宜栖息地恢复评价机制。

5.1.2改善现存扬子鳄栖息地。

现存扬子鳄栖息地大都为农垦区、山谷池塘和山地水库,不少分布点处于人口稠密的地区,因此,有必要将扬子鳄栖息地的保护工作与社区的发展结合起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扬子鳄栖息地进行适当改造。

5.1.3开辟扬子鳄丘陵地区人工湿地栖息地。

从保持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生存力角度出发,根据专家建议,在人口稀疏的国有林场征用池塘、水库等丘陵地区人工湿地作为扬子鳄栖息地。

5.1.4系统调查皖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资源。

做好对皖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的湿地调查,对湿地进行扬子鳄生存保护评估,以寻找适宜扬子鳄生存的大面积漫滩湿地类型栖息地,从而进行扬子鳄的再引入。

为扬子鳄的活动和取
食提供更广阔的适宜空间,是扬子鳄长期生存和发展的有效保护途径。

5.2开展遗传管理工作。

开展扬子鳄的遗传管理就是要保护扬子鳄遗传多样性和个体的遗传变异力。

建立人工饲养种群谱系可以避免近亲繁殖和种群退化,为种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2.1进一步开展饲养扬子鳄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在濒危物种的饲养繁殖中,需要对个体的遗传背景有详细的了解,以鉴定种群中稀有的等位基因。

5.2.2尽快全面的建立中国扬子鳄血样库,从而建立完整的中国扬子鳄系谱。

遗传管理应从避免近亲繁殖开始,对各地的饲养鳄进行彻底调查、采样。

每个动物园都要进行系谱管理。

5.2.3根据建立的中国扬子鳄系谱,对繁殖种群要进行人工选择性配种,以提高饲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对扬子鳄种群生存力分析及有效种群大小进行评估。

5.3加强在国际上有关扬子鳄的报道。

吸引和鼓励国外科技人员对扬子鳄的研究,和有关国际组织对野生鳄的资助保护。

6.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扬子鳄”
[2]陈璧辉.扬子鳄起源[J].动物学杂志,2002,37(5):87-90
[3]李元成,邵民,朱红星等.中国扬子鳄物种资源现状[J].生物多样性,1996,4(2):83-86
[4]丁由中,王小明.野生扬子鳄种群动态变化及致危因素[J].生物多样性,2004,12(3):324-4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