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护理论文
静脉留置针临床护理论文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护理体会近年来,本院广泛应用静脉留置针,笔者认为正确地使用静脉留置针是保证穿刺成功的关键,正确的封管和护理可延长套管针的使用时间以及保证使用安全。
笔者现将静脉套管针临床护理以及体会阐述如下。
护理操作方法:①做好物品的准备:本院采用一次性静脉留置针,根据患者血管情况,病情选择型号相符的留置针,常用的规格有24#、22#、20#.操作前需仔细检查其质量,检查产品的失效日期,包装是否完好,型号,套管与针芯是否粘连,导管边缘是否粗糙、针尖斜面应锐利无钩,套管完整无断裂,如有上述问题,需更换静脉留置针。
②选择合适的血管:一般选择较为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行穿刺,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如前臂贵要静脉、颈外浅静脉。
尽量不使用患者手背静脉,以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并且需注意避开关节、静脉瓣、肢体受伤部位,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
③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在穿刺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2%碘伏消毒穿刺处2次,待干,留置针外套管放松,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方向进针,见回血后调整穿刺角度为10°左右顺着静脉走向将留置针推进0.5~1cm,抽出针芯。
遇有无法确定针尖是否刺入血管时,可先将针芯拔出少许,松止血带,让少量液体滴入,如静脉滴注通畅、局部无肿胀隆起,可再沿血管方向平行推进软管。
④妥善固定留置针: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透明胶贴固定,使其松紧适宜,牢固美观,保证针尖不扭曲、不折叠。
再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固定,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
封管:停止输液后每隔6~8小时采用生理盐水5~10ml或肝素钠溶液3~5ml冲管,不宜使用肝素钠的某些患者,两次输液时间较近的患者可选用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
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肿胀。
封管过程中先将针头拔出至仅剩针尖,推注封管液剩0.5ml后,一边推一边拔出针头,使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避免了血液反流,凝固阻塞针头。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分析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分析摘要】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技术,现已广泛运用于临床。
本文主要介绍了留置针的构造、操作方法、护理措施、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小儿静脉输液留置针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技术,现已广泛运用于临床。
留置针的使用打破了以往输液每次穿刺的常规,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为抢救急危重患儿赢得了时间,使抢救治疗工作得以有效顺利地进行。
大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使护理人员从繁重的打针输液的治疗工作中解脱出来,而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做好生理、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使对患者的整体护理得以实现,而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 留置针的构造留置针又称头皮套管针,小儿使用的是24mm的,相当于5.5mm的头皮针。
其组成由针的外套管和针心即导丝两部分组成,针的外套管由Y型管、蝶状针翼、软导管3部分组成。
Y型管一端是导丝较大柄部,另一端连接肝素帽,此帽由数层橡胶压缩而成,可任针头穿刺数千次,而不留空隙。
因此,在此连接输液管头皮针,反复多次输液或直接穿刺针头推药,Y型管主体向前便是蝶状针翼了。
针心即导丝部位,由导丝针尖部、导丝体部与导丝柄部组成。
2 操作方法2.1血管及留置针型号的选择留置针型号有18G、20G、22G、24G,根据患儿不同的年龄选择合适的型号、合适的血管。
尽量避开关节,选择富有弹性、粗直、暴露清晰、无静脉瓣、易于固定的血管。
小儿常选用的头皮静脉有耳后静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及额角分支小静脉,也可选用足部的静脉。
因额正中静脉输液易发生液体外渗,留置时间短,故不宜选用。
2.2穿刺方法操作前仔细检查留置针的包装是否完好,有效日期,型号,套管与针芯是否粘连,导管边缘是否粗糙等。
做好穿刺前的用物准备工作,调整心态,保持镇静,选好血管后,常规用络合碘消毒皮肤,范围8cm左右为宜,剃除穿刺部位周围的毛发约10cm,以便充分暴露血管,便于穿刺。
操作者站在患儿头侧,左手拇指、食指固定穿刺部位血管,右手持针进行穿刺,针头与皮肤呈15-30度角,缓慢进针,进针速度要适中,避免刺破血管,见回血后,降低角度沿血管再进入1-2mm,左手拇指、食指固定留置针外套管,右手将针芯退出,用长4cm的3M透明胶贴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留置针。
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护理论文

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护理论文1临床资料本科采用BD公司生产的24型有翼直型留置针头,本组300个病例中,留置对象最小为出生后20分钟,最大为6岁。
其中男性178例,女性122例。
留置时间最短为24小时,最长7天(7天后即使没出现问题亦拔出更换部位穿刺)。
2留置失败的原因与分析2.1局部红肿硬结2.1.1主要和血管壁弹性下降脆性增加以及些药物造成的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导致药液外渗有关[1],如甘露醇、钙剂、多巴胺、脑蛋白水解物等药物,新生儿及哮喘病儿多见。
2.1.2有些患儿本身血管管径细小、通透性高,药液自血管壁渗出。
2.1.3患儿躁动致套管脱出少许而又在输液正在进行的时候,引起药液直接输入皮下组织。
2.2套管脱出2.2.1小儿出汗引起敷贴松脱后留置针碰触到其他物品如:枕头、衣服等。
2.2.2固定方法不佳至留置针松动,小儿多动易引起套管脱出。
2.2.3大人看管不周,患儿自己将留置针拔出,多见于5个月到3岁以前的患儿。
2.2.4套管没有完全送入血管内,甚至有部分露出在皮肤外。
2.3套管堵塞[1]2.3.1导管扭曲、反折。
2.3.2患儿活动过多,穿刺时导致静脉内膜损伤,导致尖端有破损等均易导致小血栓形成。
2.3.3封管方法不正确、封管时封管液过少、没有达到正压封管,使血液回流至导管内引起血液凝固。
2.3.4套管间隔时间太长,使血液凝固而堵塞导管。
2.4针眼出血,常因血管壁弹性不好周围皮肤较疏松所致。
3护理对策3.1留置前护理做好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以便留置后在看护上的配合。
对年龄较大的患儿应告知使用留置针的好处及保护措施。
3.2留置针穿刺时的要求:3.2.1部位选择宜选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且避开关节的易固定部位。
3.2.2穿刺及要求常规消毒皮肤后,左手固定要穿刺的肢体或头部,右手持针对准血管刺入,见回血后右手拇指和食指侧顶套管的两翼并轻轻向前送,小指节夹住针芯尾部边送入套管边退出针芯,直至套管全部送入血管,抽出针芯,左手食指按压留置针远端不让血液返流,需要取血标本则直接在管端接血,注意取好血标本后应用无菌干棉签吸静针管内残余的血液再上肝素冒。
对于静脉留置针的儿科护理论文

对于静脉留置针的儿科护理论文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静脉留置针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在儿科领域,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然而,静脉留置针的安置与护理也成为了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就静脉留置针的适用范围、安置与护理方法、以及遇到问题时如何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静脉留置针的适用范围静脉留置针作为治疗静脉输液、输血、营养支持等方面的重要手段,其适用范围如下:1. 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静脉留置针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它可以用于输注药物、营养液、生理盐水、化疗药物等等,同时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和减少针头注射的时间。
2. 静脉营养支持静脉留置针还可以用作静脉营养支持的手段。
通过静脉留置针输注营养液,可以为病人提供足够的营养,满足身体所需,并减少消瘦的发生。
3. 输血和血液透析静脉留置针还可以用于输注輸血和进行血液透析。
这种方法对于一些需要大量输液或者长时间输液的病人来说,可以减少反复针扎的痛苦。
二、静脉留置针的安置与护理方法1. 静脉留置针的安置(1)准备工作在安置静脉留置针前,需要先确认是否有适当的器具和材料,如手套、无菌巾、麻醉药、置针针头、针身等。
同时,进行清洁和消毒手术部位,对病人进行相关安全教育和术前准备。
(2)安置针头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大小和类型的静脉留置针。
麻醉药可以用来减轻针扎时的疼痛感。
在安置针头时,需要先选择好合适的位置和方向,然后用手进行牵拉以固定位置,最后缓慢插入针头。
(3)固定针头安置完毕针头后,需要进行固定,防止针头移位。
常用的方法包括贴上敷料、用贴膜将敷料固定、利用固定带和保险带固定等。
2.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1)药物的注射害怕药物在输注过程中失效,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
因此,在注射药物时,要确保针头的位置和质量,同时还要注意药物的配制和稀释,防止不必要的并发症。
(2)留置针的更换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需要及时更换留置针。
同时还需要注意留置针的保存和维护,防止留置针变质和失效。
关于静脉留置针的儿科护理论文

---------------------------------------------------------------范文最新推荐------------------------------------------------------ 关于静脉留置针的儿科护理论文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行静脉留置针儿科患者33例,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3个月~35个月。
疾病种类:急慢性肺炎15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6例,肺源性心脏病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胸腔积液3例。
对所有患儿行静脉穿刺且保留静脉留置针,进行反复输液,静脉留置针部位包括头皮和四肢静脉,记录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1.2方法1.2.1穿刺部位以及血管选择儿童由于其解剖的特殊性,在选择穿刺部位和血管时,一般要求选用那些既粗又直,且具有弹性的血管,一般有头正中静脉、额浅静脉、颞浅静脉以及耳后静脉等。
在穿刺时,要注意区分静脉和动脉,一般而言,静脉触摸时无搏动感,在患者情绪不稳时有较为明显的血管扩张,呈现蓝色。
1.2.2穿刺方法选择好穿刺部位后,对患儿情绪进行安抚,在穿刺之前,要学会和患儿沟通,必要时叮嘱家属予以配合。
如果遇到行为过激的家长时,要稳定自己的情绪,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家长进行解说,最终确保穿刺成功。
将待穿刺部位毛发剔除干净,常规消毒处理,如在四肢穿刺输液,将止血带系在穿刺点上方5cm~10cm处,左手抚平皮肤,右手拇指和示指握紧套管针回血腔两侧,稳定穿刺手势。
在距血管清晰可见处的0.1cm~0.2cm缓慢进针,见回血后,即可很据见到的血管长度,固定针头,松开止血带,确保输液畅通之后将肝素帽连接,记录患儿留置管时间,打开输液管的调速器进行输液速度调节。
1.2.3封管封管在1 / 3整个静脉针留置过程中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关系到留置时间长短的关键环节。
目前临床常用的封管液是50U/mL肝素盐水,输液结束后,将输液调节器的开关关闭,将针头与肝素帽分离,充分消毒肝素帽,具体步骤是:用注射器抽取5mL封管液后刺入消毒好的肝素帽内,缓慢静脉推注3mL封管液,与此同时,缓慢退针,在将余液推净的同时拔除针头,保证管腔内充满封管液,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缓慢,以减少对于血管的冲击力。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应用护理论文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通过使用166例留置针情况确认留置针在儿科应用具有的可行性。
方法:使用苏州碧迪公司生产的留置针严格按无菌操作技术对新生儿、婴儿、幼儿及儿童进行静脉输液操作。
结果:留置针套管柔软,便于固定,保护血管。
留置时间最长7天,最短1天,平均3天,均无感染发生。
结论:静脉留置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便于抢救,适宜儿科应用。
【关键词】留置针;临床应用;封管护理【中国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81-01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以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柔韧性好,可随血管的形状弯曲,对血管刺激性小,操作简单,减少了反复穿刺从而减轻患儿痛苦及家长焦虑,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在儿科已经广泛应用。
现将我科使用留置针的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患者166例,均为我院2009年8月~2010年8月收治的患儿,其中新生儿69例,婴儿48例,幼儿33例,儿童16例。
一次穿刺成功121例,由于血管原因导致留置失败的23例,由于穿刺水平导致失败的11例,由于患者不配合导致失败的6例,患儿自行拔除5例。
留置部位头皮静脉125例,上肢静脉32例,下肢静脉9例。
保留时间最长7天,最短1天,平均3天。
因导管堵塞拔针的18例,因液体外渗拔针的8例,患儿自行拔除5例,均无感染发生。
1.2选择合适的血管。
根据不同的年龄、病情及血管情况选择适宜的穿刺部位。
宜选用相对粗直、有弹性、长度适宜,容易固定的血管,避开神经、关节、静脉瓣、受伤、感染的静脉。
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易于固定,方便小儿肢体活动,又便于保暖,故多数采用头皮静脉。
头皮静脉可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等;其他部位静脉可选择手背静脉、前臂静脉、下肢内踝大隐静脉、足背静脉等。
一般情况下能扎上肢、不扎下肢;能扎健侧、不扎患侧。
1.3穿刺方法:先用注射器抽5ml生理盐水后接头皮针,直接插入套管针肝素帽中,排净空气备用。
静脉留置针在儿内科护理中应用论文

静脉留置针在儿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儿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2年入住我院儿科,并应用了静脉留置针的儿童245名进行采血分析。
结果 36例应用了静脉留置针的儿童患者中,留置针留置最短时间是2d,最长时间是8d,没有病例因静脉留置针而导致全身性的病毒感染。
结论静脉留置针能够简单快捷的护理小儿疾病,他减少了血管的穿刺次数,有效的保护了儿童的血管,减小了患儿感染的机率。
同时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和病患家长的烦扰,有效的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是非常值得推广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儿科;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29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57-02静脉留置针是一种新兴的临床技术,他是由不锈钢芯、软外套管和塑料针座组成,在注射药物时将外套管留在血管中进行输液的一种输液工具,静脉留置针由于其方便快捷,易操作的以及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按长而不易穿破血管的特点而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护理的工作中,特别是对于儿内科的护理。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至2012年入住我院儿科的245名患儿并应用了静脉留置针的儿童进行分析,年龄在0至3岁的有96例,3岁至10岁的有84例,10岁以上的有65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是1个月,年龄最大的患者是14岁。
12 方法根据患儿不同的年龄阶段,需要选择不同的部位进行静脉注射,婴幼儿一般选择头皮的正中静脉及双侧的颞浅静脉,较年长的儿童则需选择四肢走向较直,有弹性,血流量丰富、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
在注射前需要先进行常规消毒处理,消毒肌肤在5-10cm范围之内,固定好患儿的头部或者肢体,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住要穿刺的血管,右手拇指及食指持针并穿刺,枕头和皮肤呈巧15度至30度的角度穿刺,过程中药缓慢进针,不可急切,穿刺成功后,以5度的角度继续沿血管前行3至4mm。
小儿静脉注射护理论文

浅谈小儿静脉注射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小儿静脉注射的方法,提高一次静脉穿刺率,减少患儿的痛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主要分析小儿在静脉注射中的注意事项。
结果护理人员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得到提高,同时也提高患儿与家属的满意度。
结论完善静脉注射技术,对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小儿;静脉注射;穿刺;护理体会在儿科疾病治疗与抢救过程中,静脉注射法是常用的基本护理操作。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对护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由于小儿体质较弱,免疫力低,容易引起各种疾病,主要治疗法为静脉注射治疗法。
由于小儿静脉的特殊性,多选择头皮静脉注射1。
在临床上提高小儿静脉注射一次性成功率,一直以来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因此,需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成功穿刺率,减少患儿痛苦,为治疗提供重要保障。
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与体会,笔者认为能否提高小儿静脉注射成功率可能与以下几点要素有关。
1 良好的心理素质1.1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小儿静脉穿刺的重点就是护理人员业务操作水平,熟练的穿刺技术可以减少再度穿刺的机率。
护理人员同时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部分家属由于患儿得病,脾气暴躁,再加上患儿的哭闹不止,容易对护理人员指责,严重影响护理人员穿刺状态,可能造成穿刺失败。
作为护理人员,要以乐观、积极、冷静的态度面对每一个患儿,从而达到最理想穿刺状态,提高一次性穿刺率。
1.2 心理护理由于疾病影响,患儿不停哭闹,家属脾气暴躁,此时护理人员要多于患儿沟通,让患儿能积极配合治疗。
护理人员要本着人性化模式,做到细心、耐心、周到的服务。
护理人员要树立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形象,让患儿感觉良好的亲和力,这样患儿才能放松心情。
护理人员可以向家属打听患儿的喜好、生活习惯以及感兴趣的东西等,近距离与患儿相处,经常爱抚患儿,增加亲密感。
2 小儿静脉注射部位的选择从解剖的角度来看,小儿静脉注射的部位主要为为头皮浅静脉与手足浅表静脉,这两部位血管较粗、容易查找、直、容易固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 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护理论文
1临床资料本科采用BD公司生产的24型有翼直型留置针头,本组300个病例中,留置对象最小为出生后20分钟,最大为6岁。
其中男性178例,女性122例。
留置时间最短为24小时,最长7天(7天后即使没出现问题亦拔出更换部位穿刺)。
2留置失败的原因与分析 2.1局部红肿硬结2.1.1主要和血管壁弹性下降脆性增加以及些药物造成的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导致药液外渗有关[1],如甘露醇、钙剂、多巴胺、脑蛋白水解物等药物,新生儿及哮喘病儿多见。
2.1.2有些患儿本身血管管径细小、通透性高,药液自血管壁渗出。
2.1.3患儿躁动致套管脱出少许而又在输液正在进行的时候,引起药液直接输入皮下组织。
2.2套管脱出2.2.1小儿出汗引起敷贴松脱后留置针碰触到其他物品如:枕头、衣服等。
2.2.2固定方法不佳至留置针松动,小儿多动易引起套管脱出。
2.2.3大人看管不周,患儿自己将留置针拔出,多见于5个月到3岁以前的患儿。
2.2.4套管没有完全送入血管内,甚至有部分露出在皮肤外。
2.3套管堵塞[1]2.3.1导管扭曲、反折。
2.3.2患儿活动过多,穿刺时导致静脉内膜损伤,导致尖端有破损等均易导致小血栓形成。
2.3.3封管方法不正确、封管时封管液过少、没有达到正压封管,使血液回流至导管内引起血液凝固。
2.3.4套管间隔时间太长,使血液凝固而堵塞导管。
2.4针眼出血,常因血管壁弹性不好周围皮肤较疏松所致。
3护理对策3.1留置前护理做好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以便留置后在看护上的配合。
对年
1/ 3
龄较大的患儿应告知使用留置针的好处及保护措施。
3.2留置针穿刺时的要求:3.2.1部位选择宜选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且避开关节的易固定部位。
3.2.2穿刺及要求常规消毒皮肤后,左手固定要穿刺的肢体或头部,右手持针对准血管刺入,见回血后右手拇指和食指侧顶套管的两翼并轻轻向前送,小指节夹住针芯尾部边送入套管边退出针芯,直至套管全部送入血管,抽出针芯,左手食指按压留置针远端不让血液返流,需要取血标本则直接在管端接血,注意取好血标本后应用无菌干棉签吸静针管内残余的血液再上肝素冒。
不需要取血标本则直接上肝素冒,上肝素冒要求一次塞到位然后拧紧,避免松动。
松开左手食指,右手用酒精棉签再消毒一次穿刺部位,消毒面积稍大于敷贴覆盖的范围,然后贴上3M敷贴,用盐水肝素钠0.5~1ml正压封管。
3.2.3妥善固定贴上3M敷贴后用微孔胶布绕2到3圈,最后一圈在肝素冒部位交叉一次以增加牢固性3.3置管后护理3.3.1输液时加强巡视,一些刺激性强的药物用时注意稀释,推注速度要慢,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
3.3.2输完最后一组液体后要注意封管方法,本科采用在输液的头皮针头直接连接已抽吸好2-3毫升的肝素钠稀释液的注射器,左手固定打针部位及肝素冒,右手在推够0.5毫升(相当于残留针管内的液体)肝素液后一边继续推肝素钠一边轻转针头一边退针,直至只有针头斜面留在肝素冒内时,稍微加大推注压力并快速拔针。
这一措施经过临床观察发生管套内堵塞的几率大为减少。
3..3.3出现套管反折时如血管充盈及弹性良好、周围组织正常、留置时间在24小时内,可用无菌棉签将套管整直后用酒精消毒局部待
---------------------------------------------------------------范文最新推荐------------------------------------------------------ 干后回送,更换敷贴,妥善固定。
本组按要求回送后可继续留置3~5天,没出现局部感染或肿胀,只有部分再打折而无法留置。
33.4出现针眼发红、肿胀、硬结,应立即拔出留置针头,重新更换注射部位,局部用生马铃薯薄片外敷,抬高肢体或头部,促进局部吸收。
参考文献[1]胡小微.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短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医学创新研究.2007.4(20):78-79.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