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合集下载

黙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

黙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

黙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是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出自《论语·述而》。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原文:《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zhi)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翻译: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这一章紧接前一章的内容,继续谈论治学的方法问题。

前面说他本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此章则说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

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论语·述而》出自《论语》,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

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一、概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是孔子在《论语》中的一句名言。

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也概括了人类学习、教育的重要原则。

在当今社会,这句话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引导着我们在学习、教育中不断进取、不断提高。

二、默而识之的含义默而识之,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要保持沉默的态度,虚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观点,从中获得知识和智慧。

这是一种谦虚的态度,也是一种聆听、领悟的能力。

通过默默地接受世间万物的信息和教训,人们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提高自己的素养。

三、学而不厌的意义学而不厌,是指学习知识应该持之以恒,不要因为困难或挫折而放弃。

这是一种持久的毅力和耐心,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只有坚持不懈地去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实现人生的价值。

四、诲人不倦的重要性诲人不倦,意味着不厌其烦地教导他人,不断帮助他人成长。

这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也是一种奉献和爱心。

在教育他人的过程中,我们要有耐心、有爱心,不断给予他人帮助和鼓励,使他人能够不断成长,实现自己的价值。

五、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挑战和更加严峻的竞争。

只有保持谦虚、坚毅和奉献的品质,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成功。

在工作中,默而识之的品质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更好地拥抱变化,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工作中的挑战。

学而不厌的精神可以让我们在工作中持之以恒,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不断追求卓越。

诲人不倦的态度可以使我们成为更好的领导者和同事,给予他人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共同推动工作和团队的发展。

在学习中,默而识之可以让我们更加沉稳深刻地领悟知识和智慧,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在世界。

学而不厌可以让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充实自己的外在能力。

诲人不倦的精神可以使我们成为更好的学习者、老师和导师,为他人和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10字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10字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10字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是:默默地学习而不感到厌烦,不断地教导他人而不厌倦。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和成就感。

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坚持不懈、不断进取的精神,即使在困难的情况下也不会轻易放弃。

在拓展方面,这句话还可以引申为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追求更高的境界和更好的表现。

总之,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含义可以启示我们在学习中保持热情和耐心,追求卓越,成为更好的自己。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解释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解释

文章主题: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解释一、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解释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大学》中的一句话,意思是默默地去领悟道理,虚心地学习知识,不厌其烦地去教导别人,不知疲倦地去教导他人。

这句话包含了很多的智慧和启示。

默默地领悟道理,这是对于学习的一种态度。

有一句话叫做“知行合一”,这句话就告诉我们要在行动中领悟道理,在实践中去检验知识的真理。

通过默默地领悟,我们可以更加理解学习的真谛,深知其道。

虚心地学习知识。

学而不厌,说明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一颗虚心,虚心使人进步,只有虚心才能不断地吸取新知识,不厌其烦地完善自己。

不管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在社会中工作,都需要不断地学习,钻研,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不论在哪里,都要谦虚使人进步。

不知疲倦地去教导他人。

诲人不倦,是对于教育的一种态度。

教育是无止境的,每个人都应当不厌其烦地去教导他人,只有不断地去教导他人,我们才能从中得到更多的收获,既能够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我的角度来看,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一种独特的修养。

在学习的道路上,人们需要有一颗虚心去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在工作岗位上,人们需要有一颗奉献的心,不断地去教导他人,从中得到成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以这句话为指导,不断地提醒自己,以默默地领悟道理,虚心地学习知识,不厌其烦地去教导别人,不知疲倦地去教导他人,不断地完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总结: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态度。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当以此为指导,不断地完善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一种非常高尚的品质和态度。

它不仅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精神,一种生活态度。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品质更显得珍贵和宝贵,因为它代表了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对于学习和教导的尊重。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译文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译文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译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翻译: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却不满足,教诲别人却不厌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原文出自曾国潘。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1。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翻译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翻译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翻译答: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翻译是:把所见所闻默默地记在心上,努力学习而从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原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翻译:孔子说:“只转述先哲的思想而不创立自己的思想,相信且喜好古人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意思是: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的意思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的意思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的意思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的意思”意思是: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出处:战国时期孔子的《论语·述而》出自《论语》,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

这一章紧接前一章的内容,继续谈论治学的方法问题。

前面说他本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此章则说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

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扩展资料
“默”,静默不语。

孔子对“巧言”有多次告诫和警示,甚至自称“予欲无言”,但孔子并不是完全排斥言的作用,否则就不会有后面的“诲人不倦”了。

为学,有个“默”的阶段,就好像种子的萌发总要经历与黑暗的抗争,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个过程,就是《书•说命》所说的:“恭默思道”(注意:“思”不是“思考”,而是“睿”,通达的意思)。

这个过程需要多久?《国语•楚语》说的更加明确:“三年默以思道”。

“识”,知也。

杨、钱把“识”解释成“记忆”,绝对是乱来。

如果非要把“识”和记忆联系起来,那么,爱因斯坦说的“所谓‘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与本章的“识”差可仿佛。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的意思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的意思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其实这句话出自《论语》中。

原文为: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篇》翻译成现在白话文大概意思就是说:孔子说:“默默地记住(它),努力地去学习(它),总是不满足(还要去追求更深奥的理解),教导别人不知疲倦,这些难道是我应该得到的吗?”后来世人用此语作为表示谦虚的话。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万世师表”,他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大。

除了《论语》以外,孔子的主要言行记录《春秋》中共计一百三十一章,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周易》《尚书》《礼记》《诗经》《周礼》《仪礼》《乐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十三经”,在古代,读书的人一定要拜孔子为老师,当然,那时候读书人很多,但是能够真正读懂并且研究透彻的却寥寥无几。

所以,我觉得每个人从心底认可孔子就已经够了,没必要把孔子吹捧得如何如何神圣,因为,那毕竟只是一个生活在2500年前的历史人物,仅此而已!孔子他还有一个弟子叫做颜回,他的母亲去世了,颜回就帮着守孝,可是过了几天后,他发现母亲坟墓上长草了,于是哭泣着跪下请求重新埋葬他的母亲,孔子知道后说:“贤哉回也!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这句话的意思是:颜回是个贤德的孩子啊,连他的父亲颜路都赶不上呢!看到孔子的态度,颜回便告退了。

还有一次,孔子问曾皙说:“你怎么样啊?”曾皙很谦虚地回答说:“我哪敢说什么好啊。

”孔子听完以后,转身离开,脸色严肃起来,曾皙急忙拉住孔子说:“夫子为何如此,人皆有所不足。

”孔子才放缓脚步,说:“人都各有短处,有何害怕,我只不过是以此事观察你罢了。

”由此可见,当我们面临失败或者遭受挫折时,切莫气馁,保持平常心。

面对高峰,也要淡定自若,内心充满勇气;面对低潮,也要保持冷静,心情依旧明媚。

遇到烦恼,也要心怀坦荡,释放压抑。

世界是复杂多变的,生命也是绚烂多彩的,人的价值不在于向社会索取什么,而在于奉献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思想纵横)
张兆端《人民日报》(2009年8月27日07 版)
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成功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一条重要经验。

搞好学习,一个重要前提是端正态度。

什么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呢?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为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今天,领导干部加强学习也有一个端正态度的问题,而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论述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学而不厌,是领导干部在学习问题上应当坚持的一种基本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领导干部能够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十分重视学习和善于学习。

他们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注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注重通过学习提高修养和境界,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但有的人不是这样,他们在走上领导岗位之前尚能注意学习,而一旦走上领导岗位,就渐渐忽视了学习:或者忙于应酬、陷于事务,无暇顾及学习;或者觉得现有的知识差不多了,用不着再学习;或者认为干比学更重要,学习不学习无所谓;等等。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缺乏学而不厌的态度。

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证明,知识无限,学海无涯。

一个人如果不是坚持不懈、学而不厌,就很难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特别是在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更加需要加强学习。

在这种形势下,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学习当成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积极主动地学,持之以恒地学,真正做到学而不厌、学有所成。

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更好地履行职责。

诲人不倦,是领导干部在推动学习上应担负的一项重要责任。

领导意味着责任。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总裁杰克·韦尔奇曾经这样说:“在你成为领导之前,成功只同自己的成长有关。

当你成为领导以后,成功都同别人的成长有关。

”“以前,你只需要做自己的工作。

现在,你
要学会做别人的工作。

”在学习问题上也是这样:领导干部不仅需要搞好自身的学习,而且对推动大家学习肩负着责任。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全球范围掀起了一股开展团队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热潮,更加注重采取新的学习形式和学习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既有作好表率、走在前列的义务,又有组织引导、督促检查的责任。

用我们惯常的话来说,也就是要求领导者在做到“学而不厌”的同时,能够做到“诲人不倦”。

近年来,我们党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重大任务。

落实这一任务,需要广大领导干部切实肩负起“学而不厌”与“诲人不倦”的双重责任,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通过适当的方式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成功经验拿出来与他人共享,推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

“学而不厌”与“诲人不倦”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如果自己不能做到“学而不厌”,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思想水平,自然就失去了“诲人不倦”的条件;如果能够想着“诲人不倦”的责任,就可以激发自己“学而不厌”的热情,努力去掌握更多的知识。

对此,各级领导干部应有正确的认识并积极践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