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联想与想象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教学课件(2024秋)

实战演练
“昨天您和我谈话时,我听您说话时嗓子沙哑,又看到您 不断咳嗽,天气预报说,这几天会有冷空气入侵,我想提醒您 注意,不要感冒了……”小强嗫嚅着,眼神惶恐不安。
至此解开悬念,点明原因,真相大白了。
实战演练
满办公室的人都愣住了。刘老师的眼睛也变得红红的, 自己一直把目光投向那些成绩好、表现好的同学,把精力 和心血都花在那些成绩差、调皮的学生身上,而小强—— 这个失去双亲的孩子一直被自己忽视着。自己只不过随便 和他交谈了几句,他竟能如此关心自己。
相关
联想的方法3.相反联想Fra bibliotek温故知新
理一理,联想和想象的方法
白——黑 高——矮 胖——瘦 高兴——忧伤 自由——禁锢
相反
温故知新
联想的方法
4.因果联想
理一理,联想和想象的方法
• 早晨开门时,看到院子、马路都湿了——下雨 • 一片树叶落下——秋天到了
因果
尝试一下
相关
对下图中的事物,如果从不同角度联想你会想到些什么联想?
实战演练
年级组长眉头紧锁着,刘老师是有着二十几年 班主任经验的名师,今年还被评为“省优秀德育工 作者”,她怎么可能被学生威胁呢?
再次提出问题,渲染紧张气氛,使故事更加奇怪。
实战演练
年级组长把那张纸条收起来,没有让刘老师看到, 然后交给了校长。
校长接过那张纸条,大为震惊:这怎么可能呢?刘 老师可是自己亲手培养起来的德育典范,怎么会发生这 种事情?校长想了想,还是把刘老师叫到了办公室。
和
合理组合,移花接木
想
大胆扩展,添枝加叶
象
借助梦幻,更富魅力
联想和想象的注意事项: 联想要自然恰切 想象要合情合理 联想和想象要有新意
第六单元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教学设计班第______小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_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联想与想象,表达功能。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的一项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的意识。
3、培养学生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4、激发学生写作文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
学习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联想与想象,表达功能。
难点:培养学生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学习器材:多媒体自主学习指导:1.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
2、联想的分类:①相似联想:抓住事物的相似性进行联想.例: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相关联想:由一件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任何事物例:由眼前的荷花想起江南采莲旧事③相反联想:由一件事物联想到它的反面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④因果联想:由因而果,由果而因例:一片叶子落下来——秋天到了;树生病了……巩固:(1)相似联想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相关联想庄稼农民土地现实过去未来(3)相似联想西北的白杨树那伟岸、正直、质朴、严肃……坚强不屈与挺拔联想到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战军民的伟大、质朴、团结向上、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4)相反联想幸福痛苦现实过去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从前低矮潮湿的小屋某人的自私自利先进人物的大公无私3、联想的贴切《世说新语》中有一个故事:东晋著名的政治家谢安有一次和他的家人一起吃午饭,窗外纷纷扬扬下起了雪,这么大的雪南国还是少见的,孩子们都瞪在眼睛向外看着。
谢安乘机问他的侄子谢朗和他的侄女道韫道.谢安:白雪纷纷何所似谢朗:空中撒盐差可拟道韫道:未若柳絮因风起那么,分析谢朗与谢道韫的联想,沉甸甸的盐粒除了形状、颜色与雪花相似以外,再无共同之处,谢朗的联想非常一般。
而“柳絮因风起”则传神地描绘出了雪花轻柔飞旋之状,轻灵而美丽,谢道韫的联想的确深刻独到。
第6单元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联想和想象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在写作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联想和想象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让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应用,包括如何运用日常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创意构思,以及如何将想象融入写作过程,使文章内容丰富、生动。
-学会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进行构思,培养结构化思考能力。
-通过对单元课文的深入分析,总结出联想和想象在文本中的具体运用,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举例解释:
-在分析《春》一文时,重点讲解作者如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想象,将春天描绘得栩栩如生,强调学生应在写作中运用感官体验来增强描述的生动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联想和想象的基本概念。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而想象是在脑海中创造新形象的能力。它们在写作中是丰富内容、拓展思路的重要工具。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本单元的课文《春》。这篇文章展示了作者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来描绘春天的景象,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2.教学难点
-创意思维的激发,帮助学生克服写作时的思维僵化,能够自由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将联想和想象有效地转化为文字表达,避免空泛和不着边际的描述。
-在写作实践中,如何平衡联想和想象的自由发挥与文章的逻辑结构,使文章既有创意又不失条理。
举例解释:
-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时,难点在于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夸张和讽刺的手法,将虚构的情节与现实的道德寓意相结合。学生需要学会在自己的写作中,将想象与实际结合,创作出富有深意的故事。
高中语文联想与想象教案

高中语文联想与想象教案教案以“联想的奥妙”为起点,通过精选的文学作品片段,让学生了解何为联想。
教师会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发现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物引发出丰富的联想链条,从而构建起意象丰富的艺术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到了联想的方法,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对语言深层次含义的感知能力。
紧教案转向“想象的翅膀”,鼓励学生放飞自我,跨越现实界限,进入无限可能的想象空间。
通过分析不同文体如诗歌、小说等中的想象运用,教案帮助学生认识到想象不仅仅是空中楼阁,而是可以依托于现实,创造出超越现实的新境界。
这一部分的教学活动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想象。
为了加强实践操作,教案还包括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练习题和创作任务。
这些任务要求学生在限定的主题下进行联想和想象,进而撰写出具有创意的短文或故事。
例如,教师可能会给出一个看似平常的物品,让学生围绕这个物品进行联想,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有趣的故事。
这样的练习不仅考验了学生即兴创作的能力,也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联想与想象的魅力。
除了上述内容,教案还特别强调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联想与想象在不同作品中的合理性和效果,教会他们如何在赞美作者丰富想象力的同时,也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这种批判性思维的锻炼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案以总结反思作为收尾,鼓励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与不足。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或个人反思日记的形式,让学生有机会整理自己的思路,深化对联想与想象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写作训练联想和想象 教案教学设计

写作训练联想和想象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培养写作的积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联想和想象的定义和作用。
分析一些优秀的写作作品,展示联想和想象的力量。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联想和想象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小组讨论和创作练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在创作练习中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第二章:联想的概念和作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联想的定义和作用。
培养学生运用联想进行写作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联想的定义和不同类型的联想。
分析联想在写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联想的定义和作用。
通过小组讨论和创作练习,培养学生运用联想进行写作的能力。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在创作练习中运用联想进行写作的能力。
第三章:想象的概念和作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想象的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进行写作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想象的概念和不同类型的想象。
分析想象力在写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想象的概念和作用。
通过小组讨论和创作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进行写作的能力。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在创作练习中运用想象力进行写作的能力。
第四章:联想和想象的训练方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些训练联想和想象的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力进行写作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一些常用的联想和想象训练方法,如思维导图、自由写作等。
分析这些方法的应用和效果。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联想和想象训练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和创作练习,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力进行写作的能力。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初中语文作文指导教案《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

《初中语文作文指导教案《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作文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联想和想象的定义及作用。
2. 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和技巧。
3. 实例分析及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联想和想象的定义、作用以及方法和技巧。
3. 实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中联想和想象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其在作文中的魅力。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作文创作。
5. 反馈:批改学生的练习作品,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联想和想象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2. 学生作文中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生活观察的敏锐度。
五、教学资源1. 相关理论资料。
2. 优秀作文范文。
3. 作文练习纸张。
六、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联想和想象的定义、作用以及方法和技巧。
2. 实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让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在作文中的运用。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作文创作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提问学生对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理解,引出本课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联想和想象的定义、作用以及方法和技巧。
3. 实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中的联想和想象应用,让学生感受其魅力。
4. 练习:布置练习题,学生动手实践,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作文创作。
5. 反馈:批改学生的练习作品,给予评价和指导。
九、作业布置1. 根据本课内容,完成练习题。
2. 选取一个主题,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作文创作。
十、教学反思本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联想和想象的运用能力。
十一、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作文水平。
十二、教学进度安排本课安排在第二课时进行。
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教学反思

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教学反思
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写作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力成为了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
本次教学反思主要围绕这一点展开。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往往侧重于语言和结构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开发。
事实上,没有联想和想象的作文是缺乏生命力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其次,教学方法的反思。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力,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通过故事启发、图片引导、情境创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
同时,我也注意到,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需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另外,素材的积累也不可忽视。
丰富的素材是联想和想象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多读书、多观察、多体验,积累丰富的素材。
这样,在写作时才能有据可依,言之有物。
最后,实践应用是关键。
只有在不断的写作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联想和想象的方法。
因此,我鼓励学生多写、
多练,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总之,通过本次教学反思,我深刻认识到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联想和想象指什么意思他们有什么区别范文

联想和想象指什么意思他们有什么区别范文区别是:1、想象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想象能起到对机体的调节作用,还能起到预见未来的作用。
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
联想产生的基础是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性。
正因为客观事物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习的,所以能从以事物想到有关的事物。
联想要依靠记忆,是记忆活动的表现。
2、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联想是指在一个事物的基础上想到另外一个真实存在,具有相同特点的事物。
而想象是指在一个事物的基础上想到另外一个可能存在的,构想出来的事物。
3、联想和想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联想一定要牵涉到两件事,即从甲事想到乙事,而想象只是对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来。
但是联想对于想象的形成往往具有媒介作用,头脑种新形象的形成有时是由联想促成的。
4、联想的基本释义是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
想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我是一棵小草我是一棵小草,身上没有花花绿绿的衣服,头上也没有色彩鲜艳的帽子。
当春姑娘悄悄来临的时候,她把碧绿的裙子给了我,让我在这神话般的环境中享受着春天的温暖。
我是一棵小草,当太阳公公刚刚从东方露面的时候,我身上挂着一颗颗晶莹的珍珠。
这时候,勤劳的小蜜蜂嗡嗡地唱着歌,飞到我身边,说:“你好啊,小草!”停了一会儿,美丽的小蝴蝶翩翩地跳着舞,也飞到我身边,说:“小草啊!你好。
”我是一棵小草,当大雨将要来临的时候,我闭着眼睛,耐心地等待着大雨给我洗一个痛快的澡。
大雨过后,我的身上一尘不染,多么轻松,多么舒服啊!这时候,一群顽皮的小孩儿走来了,他们在我身上乱踩,但是我一点儿也不在意。
只听见有个小孩子说:“走在这小草上不格脚,多美啊!”听了这句话,我心里乐滋滋的,高兴得直想笑。
一天,一位农民伯伯赶着一群羊,那群羊看见了我,就抢着吃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教学
放飞思维的双翼——联想和想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到联想与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
2、学生能够掌握联想与想象的方法;
3、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能够得到提高。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具象――绳子、大海的波涛、妈妈的皱纹、蜿蜒的小路、屋檐上将化未化的雪痕、音乐的旋律、麦浪起伏、方便面、心电图……
人生的起落,、命运的起起伏伏、不平静的心情、曲折前进的人生道路……
80后作家韩寒参加第一届新概念作文比赛时,老师未说一句话,只在讲桌上放了一杯水,然后往水杯里扔了一块布。
韩寒根据这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一举获得了比赛的一等奖,并引起了一股“韩寒热”,也才有了今天的韩寒,这篇文章就是《杯中窥人》。
韩寒写到:我想到的是人性,尤其是中国的民族劣根性。
【由一块布沉入杯底的过程韩寒联想到人被社会这个大染缸污染的过程。
这就是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运用,它可以让我们的文章更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歌唱家告诉我们:乘上歌声的翅膀,我们可以到达那最美的地方,那么,老师要告诉你们,张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可以让我们文彩飞扬。
纵观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并可以略知一二。
那么,什么是联想和想象呢? 】
(二)知识梳理
1.什么是联想?
(1)联想是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心理活动。
它既指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相关的另一事物,也指由想起的一事物又想起有关的其他事物。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产生联想。
例如人们一提到蓝天,就往往想到白云;一提到秋天,就往往想到累累的果实。
人们为什么会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呢?因为它们在时空上往往相伴出现,于是我们就不由自主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了。
这就是相关联想。
再比如说,我们往往把小朋友比喻成祖国的花朵。
为什么会想到祖国的花朵,而不会想到棉花、荷叶南瓜呢?因为花朵是那么鲜艳、那么嫩绿、那么充满生机,惹人喜爱,和小朋友一样。
这就是相似联想。
我们还往往一提起过去“四人帮”打着“反对师道尊严”的幌子迫害广大教师,就想到现在党和政府的尊师重教;一想到解放前中国人民的屈辱,就想到中国人民的扬眉吐气。
这就是对比联想。
例如我们在鲁迅小说中接触到人物阿Q,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我们初中课本中熟悉的孔乙已,而不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同样是我们初中课本中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阿Q与孔乙已同样是鲁迅笔下的人物,两个人物又有许多接近之处。
这又是相近联想。
由此看来,了解和运用联想并不神秘,只要我们通过学习不断地加深认识,敢于实践,就能逐步掌握好这种方法。
】
2.如何展开联想
3.什么是想象?它和联想有何区别与联系?
“想象”指想出不在眼前的具体形象或情景。
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没有经历过的,甚至是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形象。
联想是想象的初级阶段,想象是在联想基础上的升华。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内容比较单薄,一般不出现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有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想法。
例如《菩萨蛮·大柏地》中的“赤橙黄绿青蓝紫”,这是眼前看到的实景(雨后的彩虹):“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是作者(毛泽东)由此而产生的联想。
另外,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也都是作者的联想。
如:“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喻体“长龙”是由本体“长城”引发的联想;“骄傲的孔雀”,把孔雀当作人来写,这是把联想跟实在的事物写在了一起。
还有借喻,也是把联想和实在的事物写在一起的,如《沙漠里的“船”》(课文标题)。
想象虽然也是由具体事物引起的,但设想(假想)出来的内容比较丰富,一般都有具体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写,而这些形象化的情景是眼前看不到却又合情合理的。
】
联想可以使我们的思维缜密,想象可以使我们的思维活跃。
想象和联想结合起来,可以为我们的思维,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4.想象:
··《卖火柴的小女孩》【《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写小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到街上卖火柴,实在受不住饥饿和寒冷了,就坐在墙角下,点燃了一根又一根火柴,终于冻死在街头。
这是具体事实。
可是小女孩临死前擦火柴时想些什么呢?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点燃第一根火柴,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第二根,仿佛看见了正冒着香气的烤鹅……;第三根,觉得自己坐在一棵圣诞树下……;第四根,仿佛看见了奶奶……;最后点燃了一大把火柴,仿佛奶奶把她抱在怀里带走了……。
这些想象都是小女孩当时的心理活动,合情合理,读者读后一定格外同情这个小女孩。
不仅这样,作者(安徒生)还借助想象,提出了穷苦孩子的希望。
在大年夜,这些穷苦孩子应当不受冻挨饿,应当跟人们一样欢度圣诞节,应当得到应有的光明和温暖。
“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那样的理想是会实现的,但在当时的丹麦,这样的理想还只是穷孩子们的奢望。
作者写出这一理想社会的想象,是要鼓舞人们去创造它,去实现它。
】
··龟兔第N次赛跑··与李白(屈原、项羽)对话
··狐假虎威之后,老虎发誓要报仇,有一天。
老虎和狐狸又相遇了…….续写故事。
5.在想象的世界里要怎样虚构?
*角色转换
*时空转换
*整合创新
*故事创新
*预测未来
6、字母联想题
A D G O
A是一个梯子,社会这个梯子,要爬上去很苦也很难,但不是不可能。
可是在顶上的人要滑下来却很容易,人生、事业、学习何尝不是这样。
D是一把没有琴弦的竖琴,如果你想让自己人生的竖琴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那么请装上爱心、信心、细心、用心等琴弦。
G像鱼钩,没有经验的鱼很容易上钩,没有经验的人很容易吃亏上当受欺骗,所幸的是我们人还会“吃一堑,长一智”。
O殷涵的《方圆人生》:做人要外圆内方、办事要刚柔相济。
7、写作中合理运用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的合理性要求
①要符合事物特征
②要符合生活逻辑
③要写有意义的内容
④所写的内容力求新颖独特
【要真正做到善于联想,还需要不断训练。
不过,第一步应该消除畏惧心理,先要打开自己的思想的闸门,让思想和激情汩汩滔滔,奔流而出。
脑子里不要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要展开联想的翅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做到海阔天空,八面来风!】
8、写作训练一:
材料:一只乌龟渴望飞到天上去,它就向秃鹫讨教飞行的诀窍。
秃鹫说:“你没有翅膀不能飞行,你还是老实待在地上生活吧。
”乌龟说:“我实在不能明白,为什么我就不能飞翔呢?你就帮帮我吧!”秃鹫被它缠得没有办法,就用爪子抓着乌龟的壳带它飞了起来。
乌龟高兴得手舞足蹈,一不留神就摔了下来,背上的壳被摔裂了,至今还没有愈合。
解析:寓言的主人公是“乌龟”和“秃鹫”,主要说的是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能想入非非。
但是考生切不可千篇一律,人云亦云,要有各自独到的见解,要写出个性来。
比如,可以从“乌龟”的角度思考,想出“渴望”“梦想”“飞翔”“论脚踏实地”“论自知之明”“给我一双翅膀”“异想天开之我见”等话题或论点,或褒扬“乌龟”的进取心,或批评它的不自知;还可以从“乌龟”和“秃鹫”二者之间的关系来分析问题拟出一些相关话题,如“协作”等等。
总之,思路要尽量开阔,要选准自己确实有话可说的角度来写,清晰明确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并显示出思想的深刻性。
写作训练二:
漫画
说明: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正在中间有陷阱的硬币上行走,从他留下脚印的痕迹来看,他将会很快落入金钱的陷阱之中。
寓意:面对金钱的诱惑,如果不能高度清醒,明确方向,往往会一失足成千古恨!腐败往往由此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