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模式介绍(中信银行蒋东明)
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手册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手册》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感谢观看
内容摘要
这些技术工具是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支持,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应对市场风险和不 确定性。 本书最后介绍了资产负债管理的未来发展,包括数字化、智能化、综合化等趋势。这些趋势将为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银行需要不断更新理念和技术,以适应未来的发 展。 《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手册》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籍,它不仅提供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 理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策略,还介绍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工具。这本书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对于银行从业人员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籍。
目录分析
《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手册》是一本全面介绍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 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权威性著作,对于理解和学习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这本书目录的分析。
从整体结构上看,这本书的目录按照资产负债管理的不同方面和角度进行编 排,使得读者可以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或需要的内容。全书共分为五大部分,分 别是理论基础、管理策略、风险管理、案例分析和未来展望,这种结构清晰明了, 符合资产负债管理的一般性逻辑。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应该根据市场环境和银行自身的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其中,市场环境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基础,只有了解市场环境和把握市场机遇,才 能更好地调整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银行自身情况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前提,只有 了解银行自身的情况和实力,才能更好地制定银行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应该注重风险管理和控制。其中,风险管理是商业 银行经营的核心,只有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才能更好地降低银行面临的 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经营的保障,只有通过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才能更好地保 证银行的稳定经营和发展。
中信实业银行重庆分行发展战略

中信实业银行重庆分行发展战略中信实业银行重庆分行进展战略课题组组长:邱泉副组长:李威蓬叶松柏成员:杨建明余勇张霞陈以平王东蒋光清唐治林邹泽吴慧刘文笔统稿:杨建明王多招撰稿:杨建明王东王多招温中亮王仁全瞿德聪葛杰刘志华周红吴慧组版:温中亮目录第一部分进展回忆一、经营治理概况 (01)二、存在的要紧咨询题 (02)第二部分重庆金融市场分析一、重庆金融市场的态势 (03)二、我行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分析 (05)第三部分战略导向与进展目标一、战略思想 (10)二、战略选择 (10)三、战略目标 (11)第四部分进展战略一、公司业务进展战略 (12)二、国际业务进展战略 (16)三、零售业务进展战略 (19)四、人力资源进展战略 (22)第五部分需要总行提供的支持 (25)第六部分对全行进展战略的建议 (25)第七部分终止语 (27)附件:1、重庆市金融机构存贷款及收益情形表 (29)2、重庆市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形表 (31)3、重庆市各商业银行存贷款市场占比情形表 (33)4、中信重庆分行服务战略 (35)中信实业银行重庆分行进展战略导言:战略是寻求企业可连续进展的方略,是企业成长的导航系统。
毛泽东主席曾指出:“战略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
研究竞争规律,把握搏弈方法,选择争斗策略,夺取“地盘”,巩固“地位”,拓展“地域”,乃进展战略也。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三峡工程建设和中国入世、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的快速进展,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
正视进展历程,提炼、剖析成败与得失,并以此为镜,全面、深入研究市场机遇,主动镇定应对挑战,制订重庆分行2002——2005年进展战略,以此指导我们的工作,是以后几年如何样进展的关键。
第一部分进展回忆中信实业银行重庆分行成立于1999年2月。
在总行、当地党政和人民银行的正确领导下,经三年来的困难努力,各项业务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经营治理概况(一)存贷款初具规模,经营效益逐步展现。
中信银行资产托管估值产品会计核算业务管理办法(1.0版,2015年)讲解

中信银行资产托管估值产品会计核算业务管理办法(1.0版,2015年)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行资产托管估值产品会计核算业务运作,提高营运效率,防范操作风险,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信银行托管营运中所有需要提供资产估值服务的托管产品,简称估值产品。
资产估值是指按约定的原则和方法对托管产品依法拥有的股票、债券、基金、权证及其他资产进行估算,确定其公允价值的过程。
第三条估值产品会计核算业务通过我行资产托管营运系统估值端(以下简称“估值端”)操作。
第二章机构职责第五条我行托管资产营运业务按照总行、营运分部、分行三级模式开展。
第六条总行职责如下:(一)负责全行估值产品会计核算业务的组织、管理,保证安全营运,并对日常营运进行监督、指导和检查;(二)负责制定全行估值产品会计核算业务规章制度;(三)负责汇总提出全行估值产品会计核算业务需求和测试;(四)负责承担营运分部核算估值质量的后督职责,协助并督导分部完成核算估值;(五)负责依据规章制度和合同约定,完成总行营运产品的资产托管估值核算工作。
第八条营运分部职责如下:(一)负责所在分行及总行指定估值产品会计核算业务的组织管理;(二)依据规章制度和合同完成会计核算业务;第九条经总行批准开展特定估值产品营运的分行,承担第八条第二款相同职责。
第三章岗位设置及职责第九条估值产品会计核算业务设置以下岗位:核算经办岗、核算复核岗,总行业务支持岗。
第十条权限管理要求同一产品的核算经办岗及核算复核岗不得由同一人兼任。
第十一条核算经办岗职责(一)初始建账负责新产品的初始建账工作,确保与合同一致;(二)维护公用信息负责维护债券品种、证券流通和证券权益数据等公共信息,确保及时性、准确性;(三)维护权益信息负责读取场内行情数据、国债利息文件、第三方数据供应商提供的权益数据、债券行情等公共数据文件,确保及时性、完整性;(四)维护场外交易信息负责经办产品场外交易数据的维护,确保与成交单据的一致性;(五)日终估值负责经办产品场内交易数据和TA数据的读取和处理,并生成会计凭证、核对估值表;(六)日终对账负责与管理人的日终对账工作,确保账账相符。
中国银行关于印发《中国银行人民币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中银综[1994]138号
![中国银行关于印发《中国银行人民币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中银综[1994]138号](https://img.taocdn.com/s3/m/031485dd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7.png)
中国银行关于印发《中国银行人民币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正文:---------------------------------------------------------------------------------------------------------------------------------------------------- 中国银行关于印发《中国银行人民币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1994年10月5日中银综〔1994〕1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分行:为了适应新的金融管理体制,建立国有商业银行运行机制,促进各项业务稳健发展,经人民银行批准,总行决定从1994年起对人民币资产负债实行比例管理,现将《中国银行人民币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实施办法》印发你行,请遵照执行,并就执行中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中国银行人民币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实施办法》是根据人民银行统一要求和我行具体实际制定的,鉴于实行这项制度要有一定的客观条件,因此,必须贯彻“积极改革、稳步过渡”的指导思想。
二、在向国有商业银行过渡时期,总行将对省级分行下达贷款限额进行控制,即实行贷款限额控制下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贷款限额是指令性的,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突破。
各项比例完成情况好的,经总行考核批准后,可以增加贷款限额。
三、指标管理体系中,存贷款比例、中长期贷款比例、资产流动性比例、备付金比例、单个贷款比例、拆借资金比例等六项比例指标今年开始执行。
资金利润率、资本充足率(全行汇总考核)等二项指标可采取逐年提高的办法,但最后期限不得超过1996年底。
贷款质量指标,现在达不到,各行具体研究制定出分步实施计划,报总行批准备案,由总行和分行的管理委员会共同监督执行。
对股东贷款比例指标暂不作考核。
四、存贷款比例指标,人民银行对中国银行要求按当年新增各项贷款与各项存款之比不超过75%,总行对各行要求按当年新增各项贷款与各项存款之比不超过70%,其余的5%主要作为总行对信贷计划执行中出现的特殊情况进行调控的手段。
银行资产负债的管理体系

银行资产负债的管理体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体系是银行运营管理的核心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帮助银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资产和负债,从而确保银行能够平稳、安全、高效地运营。
银行的资产主要包括各类贷款、投资、存款等,负债则包括各类债务、存款等。
资产负债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营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风险、盈利等多方面因素,确保银行的资金安全和盈利水平。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资产负债管理是银行运营管理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控制:通过对资产负债的及时监测和调整,帮助银行有效控制各类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避免发生资金链断裂和风险爆发。
2. 盈利增长:资产负债管理能帮助银行更好地配置资源,提高盈利水平。
通过控制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收益结构等手段,实现更高水平的盈利。
3. 提升竞争力:良好的资产负债管理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稳定市场地位。
1. 资产管理:包括贷款管理、投资管理、资产优化等。
通过合理配置资产、优化风险收益比,提高资产负债回报率。
2. 负债管理:包括存款管理、债券发行、融资管理等。
通过吸收存款、发行债券、融资等手段,合理控制负债规模和成本,确保流动性充足。
3. 风险管理: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制定风险对策、降低资金风险。
4. 盈利管理:包括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利润管理等。
通过资产的有效配置和负债的合理控制,实现资金盈余、增加利润。
5. 审计和监管:包括内部审计、外部审计、监管合规等。
全面监控和评估资产负债情况,确保符合监管规定和内部审计标准。
三、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1. 风险本位:风险是资产负债管理的首要考量。
要根据风险情况合理配置资产和负债,均衡风险收益比,确保资金安全。
2. 稳健性原则:遵循稳健的原则,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比例,避免过度风险或短期盈利导致的稳健性问题。
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培训课件(PPT 81页)

总行投资银行部
2013年7月
1
目录 第一部分 我行融资类理财业务发展概况 第二部分 我行融资类理财业务模式 第三部分 融资类理财业务监管政策及市场展望 第四部分 我行融资类理财业务指导政策及业务发展策略 第五部分 融资类理财业务操作流程及重点环节讲解
产品定位
融资类理财产品已成为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的重要选择,是我行为对公客户提供投资 银行综合融资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台目的:规范投资路径,强化信息披露,提高监管效率,保障投资者权益,引导市场有序 发展。
理财新政
不是紧缩性政策,而是规范性政策 为理财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影响及发展 趋势
发展趋势
理财投资需求并未改变,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企业融资需求和融资环境并未根本变化 理财产品仍旧是企业常态化融资渠道之一
的简单替代。
22
中期市场展望
理财融资仍是企业融资重要渠道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余额
单位:亿元
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人民 币理财资金余额已达9.85万 亿。从2006年至今,商业银 行理财产品余额增长27倍。
今年上半年,全社会融资规模总量为10.15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新增规模5.08万亿元, 占比50%.05;信托贷款新增规模1.23万亿元,占比达到12.12%;委托贷款新增规模1.11万亿元 ,占比达到10.94%;企业债券净增1.22万亿元,占比12.02%。与理财业务相关的信托贷款、委 托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总量的比例已达到23.05%。
4
行业分布情况
围绕年初制定的全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指导意见,今年以来全行投资银行业务条 线重点关注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大规模融资需求,积极推动融资主体多元化。 已发行项目的行业分布情况
资产负债管理系统简介

资产负债管理系统简介一、导读提醒本章简介旳资产负债管理系统是企业2023年12月V2.0设计产品(V1.0为2023年设计产品), 体现了企业反思2023年西方金融风暴起因、防备金融风险旳最新理论研究成果。
重新设计旳资产负债管理系统最突出特点是: 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一、第二、第三支柱规定、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审查评估要素及措施》等监管规定为根据, 从银行发展战略及高管角度, 构建起可操作旳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二、系统简述资产负债管理是在世界金融自由化浪潮旳冲击下, 尤其是90年代中后期迅速发展并占据主流地位旳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措施。
敏感性测试、市值分析、情景模拟、组合管理等先进旳管理思想和技术不停发展, 使得资产负债管理体系深入完善, 并逐渐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框架旳关键内容。
概括地说, 目前西方银行业较为通行旳资产负债管理措施和技术有如下四种:一是基础旳风险度量措施――缺口及敏感性分析;二是动态旳、前瞻旳度量措施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三是风险旳管理技术表内调整和表外对冲;四是组合管理技术资金转移计价和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等。
这些措施和技术由简朴到复杂, 由单一到组合, 充足展现了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旳思想轨迹和技术演变过程。
现代商业银行旳资产负债管理体系是一种复杂旳系统:第一, 它规定建立由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和重要业务部门负责人构成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 负责制定资产负债管理政策、确定内部资金定价原则、审查市场风险状况、并对风险偏好、风险敞口调整、业务方略选择等有关事项做出决策。
第二, 它规定建立专门旳资产负债管理团体来承担详细旳政策实行、风险计量和管理运作。
第三, 它规定建立一种包括识别风险种类、确定风险限额、评估风险收益、调整风险敞口、选择业务方略、配置经济资本、考核风险绩效等一系列环节在内旳顺畅旳管理流程。
第四, 它必须以科学旳分析措施、先进旳管理工具和有效旳管理手段为支柱。
第五, 它充足体现了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旳总体思绪及实行手段旳最终效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 金融风险管理失控, 就是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管理失控。
中信银行分析

金额 641,053 14,415 1,001 6,948 1,097 664,514 655,468 9,046
占比(%) 96.47 2.17 0.15 1.05 0.16 100 98.64 1.36
2007年12月31日
金额 554,892 11,824
915 7,085 492 575,208 566,716 8,492
占比(%) 96.4 2.1 0.2 1.2 0.1 100 98.52 1.48
2.5 2
1.5 1
0.5 0 2007年
四类贷款占比趋势
2008年
2009年
关注类 次级类 可疑类 损失类
兴业银行 民生银行 浦发银行 中信银行
正常类大款比例 98.39 99.2 98.41 98.35
五类贷款中正常类贷款2009年达到98.35%, 贷款质量相对较高。但是不良贷款率比其 他三行高,尤其可疑类和损失类的贷款占 到0.65%且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应重点加强 这两类贷款的管理。
贷款五类分析
正常类 关注类 次级类 可疑类
损失类
[Image Info] www.wizdata.co.kr
- Note to customers : This image has been licensed to be used within this PowerPoint template only. You may not extract the image for any other use.
1.4
1.2
1
0.8
0.6
0.4
0.2
0
2007
不良贷款率
贷款主要集中在公司贷款,公司贷款不良资产率逐年 降低,但是个贷不良资产率有所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