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教育学生从小学会做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教育学生从小学会做人

[摘要]教育的终极目标归纳为一句话就是:教育是为了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教育孩子从小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我们有必要把一个“自然人”通过学校的教育,变成能适应社会,并有强烈责任感的“社会人”;我们要强调通过今天的课堂教学,赋予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在未来社会生存的能力。因此,学校教育和我们的老师为了孩子的未来,应该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真正放在教育的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素质教育;德育;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就我们所处的现实社会而言,就要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美德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基础上,从小确定远大理想,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用《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来鞭策和约束自己。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远大目标,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锻炼强健的体魄,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成为一个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品德高尚的人。

然而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学生智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是由于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独生子女环境的制约,也有少部分小学生在明德、成才、处事、交往等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调查研究发现,中国特别是城市儿童最突出是独立性差,依赖性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人格发展(调查发现,学生认为自己做事有独立性,不依赖他人仅占30%)。甚至有的学生为能有更多的时间玩耍,可以出钱“雇”同学完成作业,普遍出现了“自私任性、胆小怕事、贪图享受”的不良心理倾向,使学

校德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究其根源在于学校及家庭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仅着眼于人的认知本性、功利本性而忽略了对孩子的道德本性、生存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高,我们在教会学生学会求知、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自信、自立、有责任、有爱心的社会人。

一、赞赏学生——培养学生学会自信

学会自信包括生活态度积极乐观、待人正直诚恳、做事果断机敏等。在长期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家长和教师眼里只有“分数”,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便是优等生,而多数成绩一般或差的学生便是所谓的“差”生。在长期的分数排队中,很多孩子的自信被排没了,看不到自己的任何优点,养成自卑、自暴、自弃的性格,严重影响孩子身心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将以往只注重分数,忽略孩子其他闪光点的教育方式,转变为多赞赏学生,让每个学生都生活的快乐、自信,获得全面发展。

1、多作肯定性的评价

小学生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如果你平时总夸他聪明,能干,听课认真,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如果你平时老是说他不认真、不用心,成绩不理想,他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因此,在平时要多给学生一些肯定性的、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找回自信心。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曾经做过一个教育效应的实验:他在一所小学里,以18个班的学生作了预测未来的测验,然后把具备“最佳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老师。这种暗示坚定了老师对这名单上的学生的肯定。使这些原本是随意指定的学生感到异样的自信、自尊、自爱,敢于提问、回答。8个月后复试,这些学生进步快,且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罗森塔尔效应”是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它说明了,用对待聪明学生的方法进行训练将使你的学生变得更聪明。

如教师在作业批改中,写上“你进步了!”“做得太好了!”“你的想法很

特别了!”“你的作业书写很漂亮!”等激励性的评语,会让学生觉得自己一直受到老师的关注,甚至从同老师都对他作出了肯定性的评价后努力做得更好。特别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不突出的学生,作业批改中,要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在作业及课堂上给予大力表扬,让他们体验到被别人肯定的快乐。

2、珍视学生的成功

正如魏书生所说:“培养学生自信心要从扬长开始”。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体验到成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内心深处感受到“我也行”、“我能行”。作为教师,要珍惜学生的微小成功与进步,善于运用“表扬”这一武器,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进取心,尽力去挖掘他们身上的“微量元素”,让他们体验进步的快乐,哪怕是一点微不足道的进步,都应及时发现,肯定并赞赏,以促进他们不断改正缺点,积极向上,让他们感到自己也是一个成功者,为品尝成功而奋斗。如让一年级的学生出黑板报:当学生第一次尝试时,不管学生做得怎样先肯定他们的成果,“你们做得太棒了,老师很喜欢!”再提出建议。那么第二、三次学生就能独立地完成任务,而且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比我们教师出的黑板报更富有童趣。因此,每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每位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的知识水平,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所有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都有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尤其要多给那些对学习缺乏自信心、学习压力大的学生创造机会,更要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有一份独特的希望和关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3、多为学生创设显示才能的机会

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教师应多创设显示学生才能的机会,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相信自己是一个好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如举行绘画比赛,孩子就可以在比赛中一展风采,获得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自信、自立。举行“写字比赛”“体育比赛”“歌唱比赛”“朗诵比赛”等等,让每位孩子都有机会施展才能,体验成功,提升自信,并形成良好的激励循环,使学生在其他方面也增强了自信。每次竞赛,当孩子们取得成功时,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我们都要及时给予肯定

和表扬,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千万别小看表扬的作用,他能鼓励孩子更有信心,鞭策孩子向更高的目标不断进取。

二、自己事情自己做——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在一次覆盖全球许多国家关于“你最希望造就下一代什么样的品质”的调查中,素以尊师重教而闻名世界的德国人,把“注重学识”这一点排在最后。他们认为,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外在的知识量不断猛增,知识是传授不完的,最应该注重的是唤醒孩子自身的主体性,培养他们自主独立的优秀品质。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大多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孩子气的独立意识非常差。在学校里,一些孩子的独立思想又常常被教师给剥夺,教师授课时往往唯“师”独尊,不给学生质疑独立思考的机会,渐渐地孩子变成一个不懂思考,不会创造的读书“机器”。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家长和教师应把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的权力还给学生。

1、把独立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

学生在遇到事情时,应鼓励孩子自己思考并作出决定,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处事能力和独立能力。早在1927年,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就已经指出:凡儿童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因此,在孩子教育中,鼓励孩子自己决定是相当重要的。如在一次数学课上,数图形应“从左数”老师犯了“从右边往左数”的错误,而全班的学生竟然都没指出。类似的事情在其他课堂也屡见不鲜,可见以往的教育教学中,老师的思想代替了学生,使学生丧失判断能力。

我们在课堂应引导孩子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学习上遇到难题,先不忙帮学生解答,应让学生自己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在平时生活中树立独立意识,学会自主决策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做出决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家长和教师只能起引导作用。

2、把独立做事的权利还给学生

孩子除了会思考还应会独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光想不做或光做不想的孩子都成不了全面发展的社会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