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人类的祖先“提问”》基于标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向人类的祖先“提问”》 导学案

《向人类的祖先“提问”》 导学案

《向人类的祖先“提问”》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祖先的演化历程和生活方式。

2、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精神,通过对人类祖先的“提问”,深入思考人类的发展与进化。

3、激发学生对历史、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兴趣,提高综合素养。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人类祖先的重要进化阶段和特征。

(2)理解人类祖先适应环境的方式和生存策略。

2、难点(1)如何通过有限的考古和科学研究资料,推测和想象人类祖先的生活细节。

(2)思考人类祖先的行为和进化对现代人类的影响。

三、学习方法1、资料查阅法: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网站、纪录片等,收集关于人类祖先的信息。

2、小组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问题”和观点,共同探讨。

3、推理分析法: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证据,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分析。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当我们回首漫长的人类历史,总会对我们的祖先充满好奇和疑问。

他们是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与我们有何相似之处又有何不同?让我们一起开启向人类祖先“提问”的探索之旅。

(二)知识储备1、人类进化的大致阶段(1)南方古猿:生活在约 400 万 100 万年前,能够直立行走,但脑容量较小。

(2)能人:约 200 万 175 万年前,能够制造简单的石器工具。

(3)直立人:约 180 万 20 万年前,开始使用火,有了更复杂的石器。

(4)智人:约 20 万年前至今,包括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脑容量增大,语言和文化逐渐发展。

2、人类祖先的生活环境远古时期,气候多变,地形复杂,人类祖先面临着来自大自然的各种挑战,如猛兽的袭击、食物的匮乏、疾病的困扰等。

(三)提问与思考1、饮食方面(1)我们的祖先最初是以什么为食?是如何获取食物的?(2)他们是如何发现和学会用火来加工食物的?这对他们的身体和大脑发育有何影响?2、工具与技术(1)最早的工具是如何制造出来的?这些工具在他们的生活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随着时间的推移,工具和技术是如何不断改进和发展的?3、社会与交流(1)人类祖先的社会结构是怎样的?有没有等级之分?(2)他们是如何交流和传递信息的?语言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4、迁徙与适应(1)人类祖先为什么会不断迁徙?他们是如何适应新的环境的?(2)在迁徙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5、文化与艺术(1)人类祖先有没有文化和艺术的表现?比如绘画、雕刻等。

《向人类的祖先“提问”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2001》

《向人类的祖先“提问”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2001》

《向人类的祖先“提问”》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人类的祖先是谁,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2. 探讨人类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影响;3. 思考人类的祖先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二、导学内容:1. 人类的祖先是谁?人类的祖先主要指的是早期的智人类,也就是直立行走的人类。

他们起源于非洲,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逐渐分布到举世各地。

2. 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是怎样的?人类的祖先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生活在原始社会中。

他们居住在山洞或者简陋的棚屋中,应用简单的工具和武器。

他们的社会结构比较简单,主要以家庭为单位,没有明确的政治组织。

3. 人类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是什么?人类的祖先是人类文明的奠基者,他们的劳动和创造为后人的文明进步打下了基础。

他们发明了火,制作了简单的工具和武器,开创了狩猎和采集的生活方式。

这些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4. 人类的祖先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是什么?人类的祖先生活在原始社会中,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威胁。

他们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缺乏稳定的食物来源和住所。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需要不息地适应和求生存,面临着生存的挑战和困难。

三、导学活动:1.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人类的祖先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教室展示:请学生在教室上展示他们的讨论效果,分享对人类的祖先的理解和思考。

3. 作业安置:安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人类的祖先的文章,包括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特点、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四、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人类的祖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学生也学会了思考和探讨问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继续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息地进修和进步。

(完整word)《向人类的祖先“提问”》教案3

(完整word)《向人类的祖先“提问”》教案3

《向人类的祖先“提问”》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研究中敢于大胆猜想,大胆探索的良好习惯,对于自己有疑惑或者不知道的东西,要有自己的想法.2、在解答未知领域的东西时,要能够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对迷惑进行最初的猜想。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对所要探索的领域进行科学猜想的习惯,在学习中要能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其他人的帮助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同学们对人类祖先生活习性的猜想存在一定的困难,可能与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同学们不能很好的利用讨论来纠正,改进自己的研究猜想.教学过程:1、师生互动:老师:你是从哪里来的?你的爸爸妈妈又是从哪里来的?那你的爷爷奶奶呢?同学:这个问题,我们知道,我们是爸爸妈妈生的,爷爷奶奶是他们的爸爸妈妈生的。

老师:如果我再问,我们人类是如何产生的,同学们会怎么回答呢?同学:我们应该是从猿猴进化来的。

老师:不错,很好,不过,你们指导我们祖先的生活习惯吗?大家想对我们的祖先进行提问吗?我们这一课就是,向我们人类的祖先进行提问,去探索他们的生活习惯。

2、师生提问:老师:我问了你们几个问题了,你们也可以问我几个关于人类的祖先几个问题,看看我能不能回答。

同学:老师,人类的祖先住在什么地方?老师:古猿最早居住在树上,后因环境变化导致森林退化,被迫长时间迁徙,进化至直立行走,所以是没有固定居所的。

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类人猿种群基因产生变异,进化成猿人,这时是栖居天然山洞。

饮食习惯改变后,脑容量增加,进化成智人,劳动技能有很大提高,便会改造洞穴了;进化成新人后,便在食物源附近挖坑搭建简单的窝棚。

进入氏族社会后,便开始建立村落。

同学:人类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老师:人类的祖先—-古猿,最早是生活在森林里的,它们居住在树上。

它们主要的食物是果实、嫩叶和一些可吃的植物根,特别是块根.它们有时也吃些小动物或鸟蛋。

由于气候的逐渐改变,树木逐渐稀少了,森林逐渐消失,可吃的果实也逐渐地、不知不觉地变得越来越少了.为了维持生活,它们就得经常到地面上来寻食,挖可吃的根,找可吃的虫子,甚至比较经常地捕捉小动物吃.最终古猿由树上转移到了地面上,逐渐适应了开阔地面上的生活,并发展成能够直立行走的古猿。

向人类的祖先“提问”-大象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向人类的祖先“提问”-大象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向人类的祖先“提问”-大象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的祖先如何逐渐发展出有意识的思维和语言能力;2.理解科学家和动物语言学家研究动物语言的过程和方法;3.了解大象的语言能力和沟通方式;4.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大象的语言能力和沟通方式;2.教学难点:如何发散思维,提出切实可行的科学研究方法;三、教学准备1.大象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2.电子白板或投影仪;3.学生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1. 探究人类的语言能力1.让学生回忆肢体语言,在表情、动作、声音、姿态等方面,人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进行交流?并请学生演示。

2.介绍人类的语言能力,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有何区别?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语言,人类会怎样生活?为什么刚出生的婴儿听得懂话,但说不出话来?4.分组讨论:假设你是一位史前人类,请你描述你们生活的场景,你们如何进行交流?如果要发明一种新语言,你会如何设计?5.汇报讨论结果,让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新语言。

2. 认识大象的语言能力1.引入:大象是智慧动物,它们能够通过肢体、声音和鼻子进行沟通,这些沟通方式中,哪一种最能接近人类的语言?2.学生阅读大象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P1-P2部分内容,了解大象的日常沟通方式。

3.观看大象音频记录片段,听听大象的超声波和低音波,能否听懂大象说话?4.分组讨论:假如要跟大象进行交流,应该怎么做?提出切实可行的科学研究方法,并展示结果。

5.汇报讨论结果,寻求其他同学的意见并提出改进意见。

3. 实施实地考察1.选择一个公园或动物园,观察大象的日常行为,记录大象的交流方式和能力。

2.分析数据,对大象的语言能力和沟通方式进行评论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人类的语言能力和认识大象的语言能力,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向人类的祖先“提问”》 导学案

《向人类的祖先“提问”》 导学案

《向人类的祖先“提问”》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进化的历程和关键阶段。

2、培养对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探究兴趣。

3、学习通过合理的想象和推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人类进化的主要阶段和特征。

(2)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并提出关于人类祖先的问题。

2、难点(1)如何基于有限的科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推测和提问。

(2)理解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三、学习过程(一)导入当我们回首漫长的历史长河,不禁对人类的祖先充满了好奇和疑惑。

他们是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又是怎样一步步演化成为今天的我们?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向人类的祖先“提问”。

(二)人类进化的历程1、南方古猿阶段大约 400 万年前到 100 万年前,南方古猿出现。

他们已经能够直立行走,但脑容量相对较小。

思考问题:南方古猿是如何学会直立行走的?这种行走方式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2、能人阶段约 200 万年前到 175 万年前,能人出现。

能人的脑容量比南方古猿有所增加,能够制造简单的石器工具。

提问:能人的石器工具是如何制作和使用的?这对他们获取食物有怎样的帮助?3、直立人阶段约 180 万年前到 20 万年前,直立人出现。

直立人的形态特征更接近现代人,他们能够使用火。

设想问题:火的使用是如何被发现和掌握的?火对直立人的生活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4、智人阶段约 20 万年前至今,智人出现,并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

智人的脑容量进一步增大,思维和语言能力显著提高。

疑问:智人的语言是如何发展和演变的?他们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是怎样形成的?(三)从生活方式角度提问1、食物获取人类祖先最初主要以采集和狩猎为生。

那么,他们是如何发现哪些植物可以食用,哪些动物容易捕获的?在食物资源匮乏的时期,他们又采取了哪些应对策略?2、居住环境早期人类的居住场所可能是洞穴、树枝搭建的简易窝棚等。

我们可以思考,他们是如何选择居住地点的?这些居住环境对他们的健康和安全有哪些影响?3、衣物与保暖随着气候的变化,人类祖先可能逐渐意识到需要用一些材料来保暖。

《向人类的祖先“提问”》 导学案

《向人类的祖先“提问”》 导学案

《向人类的祖先“提问”》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进化的历程和关键阶段。

2、培养思考和探究人类起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对人类历史和自身的好奇心与敬畏之情。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人类祖先的主要特征和进化的重要节点。

(2)理解环境对人类进化的影响。

2、难点(1)推测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发展。

(2)思考人类未来的进化方向。

三、学习方法1、资料查阅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收集有关人类进化的书籍、文章、纪录片等资料。

2、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疑问,共同探讨人类祖先的相关问题。

3、情景模拟假设自己穿越时空与人类祖先相遇,进行交流和提问。

四、知识链接1、人类进化的大致阶段人类的进化历程可以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等阶段。

南方古猿是最早的人类祖先之一,能直立行走但脑容量较小。

能人开始制造简单的石器工具。

直立人身体结构更接近现代人,学会了用火。

智人则在智力和文化方面有了显著的发展。

2、环境对人类进化的作用环境的变化,如气候的改变、食物资源的分布等,对人类祖先的身体结构、生活方式和生存能力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气候变冷促使人类学会使用火和制作保暖的衣物。

五、学习过程1、导入想象一下,如果有机会与人类的祖先面对面交流,你最想问他们什么问题?也许是关于他们如何生存、如何繁衍,或者是他们对未来人类的想象。

让我们一起开启这场跨越时空的“提问之旅”。

2、自主学习(1)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人类进化的主要阶段和特征,记录下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2)思考:人类从远古到现代的进化过程中,哪些变化是最关键的?3、小组讨论(1)小组成员分享自己准备的问题,并讨论这些问题的意义和可能的答案。

(2)共同探讨:如果人类祖先能够回答我们的问题,他们会如何回答?4、情景模拟(1)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人类进化的阶段,假设小组同学穿越到这个时期,与当时的人类祖先相遇。

(2)小组同学分别扮演人类祖先和提问者,进行交流和回答。

《向人类的祖先“提问”》 导学案

《向人类的祖先“提问”》 导学案

《向人类的祖先“提问”》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进化的历程和关键阶段。

2、培养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并尝试推测祖先可能的回答。

3、激发对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兴趣,增强探究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人类进化的主要阶段和特征。

(2)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并提出关于人类祖先的问题。

2、难点(1)合理推测祖先对所提问题的可能回答,并理解其背后的逻辑。

(2)通过对祖先的“提问”,深入思考人类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三、学习方法1、资料查阅法: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网站等,收集人类进化的资料。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所提出的问题及可能的回答,互相启发。

3、想象推理法:基于已知的科学知识,发挥想象,推测祖先的回答。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当我们回首漫长的人类历史,心中常常会涌起无数的好奇和疑问。

人类的祖先们是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他们有着怎样的智慧和情感?如果有机会向他们“提问”,那将是一次多么奇妙的穿越时空的交流。

今天,就让我们开启这场充满想象的探索之旅。

(二)知识储备1、人类进化的阶段(1)南方古猿:约 400 万 100 万年前,能直立行走,但脑容量较小。

(2)能人:约 200 万 175 万年前,能够制造简单的工具。

(3)直立人:约 180 万 20 万年前,开始使用火,有了更复杂的工具。

(4)智人:约 20 万 1 万年前,具有更发达的大脑,语言和文化逐渐形成。

2、人类进化的影响因素(1)环境变化:如气候变迁、地形改变等。

(2)劳动:促进了身体结构和大脑的发展。

(3)群体协作:提高了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提问与推测1、生存与适应(1)问题:在远古时代,面对凶猛的野兽,你们是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推测回答:我们会利用周围的环境,寻找洞穴或者高大的树木作为避难所。

也会集体行动,用石头、木棍等简单的武器进行抵抗。

(2)问题:食物资源匮乏时,你们怎样寻找和储存食物?推测回答:我们会跟着动物的踪迹去寻找水源和果实丰富的地方。

《向人类的祖先“提问”》 导学案

《向人类的祖先“提问”》 导学案

《向人类的祖先“提问”》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进化历程。

2、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精神,通过对祖先的提问,深入思考人类的发展与演变。

3、学习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对历史和人类进化进行合理的推测和分析。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人类祖先的重要发展阶段和特征。

(2)理解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和影响。

2、难点(1)如何提出有深度和价值的问题,并尝试寻找可能的答案。

(2)如何从不同角度思考人类祖先的生活与现代人类生活的联系和差异。

三、学习方法1、资料查阅: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收集关于人类祖先的资料。

2、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问题和想法,共同探讨。

3、模拟场景:想象与人类祖先面对面交流的场景,进行情景模拟。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当我们仰望星空,思考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时,心中总会涌起无数的疑问。

人类的祖先们是如何在漫长的岁月中生存、繁衍,并逐渐进化成今天的我们?如果有机会向他们提问,你会问些什么?让我们一起开启这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之旅。

(二)知识储备1、人类进化的大致历程(1)介绍人类从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到智人的进化阶段。

(2)讲解每个阶段人类的身体特征、生活方式和工具使用情况。

2、人类祖先的生活环境(1)描述当时的气候、地理条件对人类祖先生存的影响。

(2)举例说明环境变化如何推动人类的进化和迁徙。

(三)提问与思考1、关于生存技能(1)他们是如何学会使用火种的?火种的使用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巨大的改变?(2)在没有现代工具的情况下,他们是怎样获取食物和水源的?2、关于社会与交流(1)他们有着怎样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如何分工合作的?(2)语言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最初的交流方式是怎样的?3、关于文化与信仰(1)他们是否有艺术创作和精神信仰?如果有,是以何种形式表现的?(2)在艰苦的生存环境中,是什么支撑着他们的精神世界?4、关于进化与适应(1)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并不断发展的?(2)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进化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四)小组讨论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6 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人类的祖先“提问”》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大象出版社
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王彩霞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会提出猜想、会对他人进行科学的评价。

教材分析
《人类祖先的足迹》单元是大象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

从教学内容的定位来看,它是本学期开展“专题研究”活动的起始单元;从教学内容的性质来看,它是以信息交流为主要教学形式的;从信息的流向来看,本单元主要以生生之间的沟通
为主,通过分主题的研究及之后的信息交流,多角度地了解人类祖先的生活。

本课主要让学生对人类祖先进行提问,并能选择合适
的研究主题进行大胆地猜想与假设。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对“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模型与解释”、“表达与交流”进
行了分册学习,本册是建立在前几册教材训练基础上的一次整体提升,也是六年级上册一级目标“怎样做科学”的延续。

在本册教
材的设计中,进一步淡化了对科学知识教学目标的刻意追求,但这并不等于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科学知识的机遇。

其实,人们在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并不是完全依赖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

很多时候,我们是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意向去学习相关知识的。

这种问
题驱动的学习方式不但能弥补自己解决当前问题时知识上的不足,并且能取得比被动学习更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解决问题的过程
其实也是一个更有效的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册教材以专题研究的形式为学生创造了锻炼和提升探究问题和解
决问题能力的机会的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形式更开放、视野更开阔的知识学习的机会。

学生不仅仅是通过课本来获得知识,他们
还将通过直接观察以及从网络、图书、相关人员那里得到更多的知识。

这些知识虽然不是最精炼的,却为他们提供了比较、分析和
自我思考的机会。

学习目标
1、会在老师的引导下科学地提出问题。

2、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人类祖先的生活习性进行猜想。

3、会在小组内通过讨论与探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评价任务
1、对人类祖先能从多角度提出有科学意义的问题。

2、能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3、能对不同猜想进行科学的评析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