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性散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1)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叙事散文阅读理解应对技巧

高中语文叙事散文阅读理解应对技巧

高中语文叙事散文阅读理解应对技巧把握文意,概括要点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其目的都是为了抒“情”明“理”。

在阅读这类文章时,一定要把握这类文章的写作目的、写作思路以及作者运用材料在谋篇布局表达主题的思想轨迹。

这样对作品有了整体的了解,才可以进入答题状态。

应考策略1、理清思路(1)把握线索:①注意标题,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②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注意抒情议论句,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一条感情线索。

(2)疏理脉络:注意表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变化的词句。

叙事散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作者的认识和感情的发展来组织文章的结构。

2、概括文段要点(1)注意开头结尾句:文段开头句有时起总该段内容的作用,文段结尾句有时起总结该段内容的作用。

(2)注意过渡句(段):段落间的过渡句(段)对段落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确定文章的中心(1)看标题。

有的文章的标题很鲜明地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可以据标题确定中心。

所以也可以根据中心拟写标题。

(2)看注释。

注释有时会交代作者思想、写作背景及写作动机等,文章的中心往往与这些背景有关。

(3)看过渡句(段)。

文章的过渡句(段)对文章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4)看开头结尾句。

文章开头句有时起总领全文的作用,结尾句起总结全文的作用。

(5)看抒情议论句。

叙事散文的目的就是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6)看反复出现句(段)。

为了使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观点更鲜明,作者有进采用反复这一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感情、观点,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注意: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

如果文章找不到关键句,需要用自己的话概括,可以使用这样的格式:本文叙述(描写、介绍)了……,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讽刺、反映)了……练习与解析海边荒石高立群有一年夏天,在青岛崂山附近一处无名的海滩,我第一次被石头的美丽所震慑:它们密密麻麻铺满海滩,浸润在阳光下微微动荡的海水里,一直延伸到大海深处。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散文阅读是语文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考察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掌握一些有效的答题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散文阅读题,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率。

一、快速浏览,把握大意在开始答题前,先快速浏览全文,对散文的主题和情感基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这有助于在答题时快速定位相关信息,节省时间。

二、精读重点,注意细节散文往往以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见长,因此在精读时要特别关注作者的情感变化、描写手法和语言特色。

这些细节往往是答题的关键。

三、理解题目,明确答题方向在阅读题目时,要仔细分析题目的要求,明确答题的方向。

比如,如果题目要求分析作者的情感,就要从文中寻找情感变化的线索。

四、结合原文,有理有据在回答问题时,要尽量引用原文中的具体语句或段落,使答案有理有据。

同时,要注意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和分析,避免机械地复制原文。

五、注意答题结构,条理清晰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答案的结构,使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一般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概述,再具体分析,最后总结。

六、常考题型及解答说明1. 主题思想题:这类题目要求概括散文的中心思想。

答题时,可以从散文的标题、开头、结尾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等方面入手。

2. 情感分析题:这类题目要求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答题时,要注意文中的情感词汇和修辞手法,结合作者的生平背景进行分析。

3. 语言特色题:这类题目考察学生对散文语言特色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答题时,可以从用词、句式、修辞等方面进行分析。

4. 写作手法题:这类题目要求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

答题时,要注意文中的描写手法、叙事结构等,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5. 开放性问题:这类题目通常没有固定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回答。

答题时,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也要尽量做到有理有据。

七、审题与时间管理在考试中,审题非常关键。

要确保自己完全理解了题目的要求,避免答非所问。

同时,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所有题目。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叙事散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叙事散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叙事散文阅读方法与技巧一、学法指导(一)散文答题技巧1、找“要素”。

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理顺序。

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线索。

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

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

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

4、品情感。

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

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

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

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

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

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

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诸方面:①文中的警句;②篇末的结束语;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

或者说,可以总结如下:(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及答题方法

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及答题方法

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及答题方法一、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

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记叙文(含散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记叙文(含散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阅读文章和掌握审题答题技巧阅读题的解题步骤和诀窍:一是要整体感知,读懂文章。

明白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整体感知:标题,把握文章主旨,领悟情感理清思路:线索,结构(注意标志性语句、段落)揣摩字句:写法探究。

二是要审清题干,明确方向。

特别是要明确题目所问的范围、角度、要求。

三是要整合要求,提取文本关键信息,组织语言明了表达。

答题时心中牢记三种意识1、文本意识——以文解文,问题答案文本中找;2、语境意识——依托提示语、关键词、过渡句、中心句等,准确、深入理解;3、要点意识——抓关键词,要点全,简洁回答。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考纲要求:能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理解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及其作用,理解记叙性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等。

文体知识1. 记叙文的含义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注:河南中考考查的记叙文含散文和小说。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 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

第一人称的“我”可以是作者本人,可以是作品中的虚构人物(可以是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

“我”必须和作品中其他人物存在某种联系,对人物或事件等起说明和见证作用等。

作用:亲切自然,真实可信,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情感,进行详细的心理描写;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便于直抒胸臆,易唤起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2)第二人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叙述的文章里,运用了第二人称“你(们)/您”,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增加亲切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便于直接对话和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增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3)第三人称:以第三人称“他/她”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物、场景等。

作用:这是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表达的方法,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写作较自由、灵活,便于叙事和议论。

记叙文、散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散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散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第一篇:记叙文、散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记叙文(散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考点一: 叙事线索的考查考点二:记叙顺序的考查考点三:表达方式的考查考点四:表现手法的考查考点五:文章结构的考查考点六:赏析语言的考查考点七:结合实际的考查考点八:作文片段的考查考点一: 叙事线索的考查考查类型: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叙事线索的几种类型:人物线索 : 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时间线索 : 按时间顺序事件线索 : 中心事件物品线索 : 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一件珍贵的衬衫》特征线索:某一事物的特征《背影》感情线索 : 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紫藤萝瀑布》答题格式:①是贯穿全文的脉络;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④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⑤表现文章主旨;⑥照应文章题目;⑦用于抒发感情;考点二:记叙顺序的考查考查类型:文章顺序的作用是什么?答题格式:顺叙的作用:线索清楚,层次明晰。

倒叙的作用:造成悬念、突出情节结局或情节中最精彩部分;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的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或主题。

考点三:表达方式的考查考查类型: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1、表达方式五种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一般来讲,记叙文多采用记叙、描写、抒情表达方式。

最常考到的是描写方法的作用。

2、描写的几种形式:① 从不同角度(方面)来描写,如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局部到整体等②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来描写③ 正面与侧面来描写(直接与间接)④ 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3、描写方法:外貌描写:指出人物xx地位、处境、经历。

交代了人物的xx身份。

动作描写:表现动作过程;展现情节;显示人物xx内心世界;刻画人物xx性格;心理描写:揭示人物xx内心世界或刻画人物xx思想品质。

神情描写:表现人物xx内心世界;刻画人物xx性格,反映人物xx品质。

记叙性散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1)

记叙性散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1)

记叙性散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一、文体知识积累(一)基本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悟的一种文体。

描写见闻、表达感悟,是就散文的内容而言;自由灵活,是就散文的形式而言。

散文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记叙性的散文——写人叙事类。

所谓记叙性散文,就是通过记人、叙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感受、感悟的散文。

1)写人的散文:描写人的某种精神面貌,通过他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来达到显示性格的目的,进一步对要写的这个人的行为品质进行评价,然后表明作者对某种精神的评价,对人的某种精神的评价,或赞美,或否定。

有的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与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有的从横向角度,剪辑若干的精彩片段,表现人物的精神、性格和气质,如杨振宁的《邓稼先》;有的注重对人物生活片段的记叙,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有的着重突出人物群像的描绘,如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2)叙事的散文:记事的目的是写人,写人的目的是突出人的性格,写人的性格的目的是展示人的精神,表明对这种精神面貌的态度,或赞美,或否定。

文中之“事”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可以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化的生活片段,如朱自清的《背影》……2、描写性的散文——写景状物类,即抒情性散文。

1)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借景抒情):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眼——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2)状物类的散文(托物言志的、以物喻人):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的特点与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即具备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备的精神内容——突出主题,回扣中心,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性散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一、文体知识积累(一)基本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悟的一种文体。

描写见闻、表达感悟,是就散文的内容而言;自由灵活,是就散文的形式而言。

散文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记叙性的散文——写人叙事类。

所谓记叙性散文,就是通过记人、叙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感受、感悟的散文。

1)写人的散文:描写人的某种精神面貌,通过他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来达到显示性格的目的,进一步对要写的这个人的行为品质进行评价,然后表明作者对某种精神的评价,对人的某种精神的评价,或赞美,或否定。

有的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与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有的从横向角度,剪辑若干的精彩片段,表现人物的精神、性格和气质,如杨振宁的《邓稼先》;有的注重对人物生活片段的记叙,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有的着重突出人物群像的描绘,如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2)叙事的散文:记事的目的是写人,写人的目的是突出人的性格,写人的性格的目的是展示人的精神,表明对这种精神面貌的态度,或赞美,或否定。

文中之“事”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可以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化的生活片段,如朱自清的《背影》……2、描写性的散文——写景状物类,即抒情性散文。

1)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借景抒情):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眼——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2)状物类的散文(托物言志的、以物喻人):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的特点与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即具备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备的精神内容——突出主题,回扣中心,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3、议论性的散文——哲理性散文(初中不作要求)。

(二)理解特点;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2、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4、线索:文章结构的红线。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

5、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6、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一、阅读习惯的养成(一)整体感知在领学生阅读文章时先抛给他们一个对整体把握的问题。

如: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怎样写的(结构、语言——修辞、表现手法)为什么这样写,要达到的效果(主旨)(二)动笔点评培养学生读书动笔读书的习惯。

1)分析文章题目:中心、线索、人物、事件、语言特点等。

2)精读全文:勾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关键句。

3)分析结构,弄清每段的段意: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4)归纳全文中心思想:主要内容(事件、景物的情况和特点)+中心(人物品质、感情、哲理)。

5)赏析写法:语言表达(修辞、表现手法)、结构。

(三)实践引路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完散文的有关知识后先不要盲目地做题,我建议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这些知识进行识别应用性地训练,可以给他们一篇简单的文章结合文章进行体会。

美丽乌龟我见过一只非常美丽的乌龟。

它的壳和头都是翠绿色的,翠绿色的壳上有着咖啡色的花纹。

它的背高高地隆起,就好像是一个篮球的半圆,弧线优美光滑,一点也不像一般的乌龟那样扁平。

最奇特的是乌龟的嘴很大,两边的线条翘起,像一直在微笑;眼睛炯炯有神,直直地对人注视,一眨不眨。

是在一位朋友的画室里看见那美丽的乌龟的。

我对朋友说:“这辈子没见过如此美丽的乌龟,可惜没带相机,下次一定要来帮它照相。

”朋友向我谈起这只乌龟的来历。

他在巴西旅游时,第一眼看见就爱不忍释;他没想到世界上竟有这样美的乌龟,于是百般恳请,出了高价才从原主人处购得。

但是,这用双手才能环抱的大乌龟,重达30公斤,怎么带回来呢?通过了动物出口的种种检验,才从海运将它用货箱托运了回来。

“巴西到台湾的货轮开了三个月才到,我心想,万一它死掉了,就留着做标本。

没想到开箱的时候,它好端端的,明亮的大眼睛突然张开,吓了我一大跳。

”朋友说。

过了一个月,我去看朋友,带了相机想去拍那只美丽的乌龟。

万万没想到的是,朋友说:“乌龟死了,这是它的壳,我留下来作纪念。

”航行超过万里、在木箱里靠着一息都能存活的乌龟,怎么会死呢?朋友说:“我到南部去开展览,离开一个星期,想想不能每天喂它,离开的时候放了三把熟透的香蕉,回来后少了一把,乌龟却死了。

后来找了一位兽医来看,他说乌龟是撑死的,它把一大把香蕉一口气吃了。

”我和朋友抚摸着巴西龟留下的壳,内心感慨不已。

在极度的黑暗中在饥寒交迫中还能存活的乌龟,在翠绿的花园的水池旁却因为吃得太饱而亡故了。

可见困危并不全然可畏,饱足也不尽然可喜。

在饱足中的节制可能比困危中的忍耐还要艰难哪!(作者:佚名选文有改动)欣赏:选文《美丽乌龟》叙写的故事很简单,没有曲折的内容,没有紧张动人的场面,也没有激动人心的细节,但作者睹龟“思”人,以小见大,从一只乌龟的生死故事中感受到深刻的人生哲理,于是就赋予这篇文章以丰富的内涵。

试题:1.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简洁说明本文的写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情节梳理的角度,概括本文中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从表达目的的角度,完成下面的评析。

本文以小见大,通过一只巴西乌龟的故事来表达作者对________的感悟。

4. 从构思技巧的角度,在文中找出与画线句相照应的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说本文中的“对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从“忧患与安乐”的角度,写一句话表达你读了乌龟的故事之后的感慨。

解题:第1题要求我们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理解文章的思路。

所以第一关要准确把握什么是“表达方式”,然后才能答题。

所谓“表达方式”,指的就是叙述、说明、议论、抒情等书面或口头的“写作”方式。

于是我们就可以回答“叙议结合”。

当然,答“先叙后议、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均可,但最好不回答“有叙有议”。

第2题要注意对答题的严格限定,即要求我们“从情节梳理的角度”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

换个说法,就是要我们来概括文中故事的情节。

于是我们就可概括出这样的情节:购得乌龟,运回乌龟,乌龟撑死;也可以这样概括:买乌龟,运乌龟,喂乌龟,乌龟撑死。

答这样的题,也允许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

第3题要联系到前面已经有了的答题铺垫,即这是一篇叙议结合的文章。

再看看题目中的提示,这是一篇以小见大的文章,再读文章的结尾部分,就可以感受到作者在这儿表达的,是对“人生与社会”的感悟。

如果再简洁一点,答“人生”、“生命”也是可以的。

第4题比较容易找到答案。

这个画线句说到“可惜没带相机,下次一定要来帮它照相”。

那么,下文中的“过了一个月,我去看朋友,带了相机想去拍那只美丽的乌龟”就一定是与之照应的。

第5题答题的关键是集中目标。

题目中要求说说“对比”,但没有指出要我们说说与什么有关的对比。

既然文章是写乌龟的,那么毫无疑问这“对比”一定与写乌龟有关。

于是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点来阅读文本,发现“对比”,可以进行如下的表述:①乌龟忍饥挨饿却活下来与吃得太饱而撑死形成对比。

②乌龟的来之不易与很快死去形成对比。

③在很长的时间内都饿不死与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撑死形成对比。

④在极度的黑暗中在饥寒交迫中还能存活与在翠绿的花园的水池旁却因为吃得太饱而亡故形成对比。

以上只要答出其中任何一种都可以,当然,表述与之相近就行。

第6题有三个限定:①从忧患与安乐的角度写;②只写一句话;③这句话是表达自己的感慨的。

所写句子一定要符合这三个条件。

最为重要的是这个句子要表现出一定的理性,不能写出“乌龟真可怜啊”这样的话语。

类似“忧患带给人生的斗志,安乐使人丧失活的斗志”,“希望远离忧患追求安乐的人,很少会想到忧患给人带来的勇气与力量”,“人因为安乐而死,由于忧患而生”等答案都是可以的。

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难点:文章(一)中考记叙文阅读考查要点能把握文章结构,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在阅读中能把握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及作用.考查对文章的综合理解能力,主要是对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能力的考查. 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5对作品有独到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重点:文章思路的把握,情感的领会,人生哲理与优美意境的领略,精彩词句的品味及哲理性语句深层含义的品析,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的分析,自身感悟体会等等。

(二)近几年记叙性散文阅读考点: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考查对词语表达效果的品味能力。

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中考阅读题及点评心灵折旧费(1)20元钱,大哥受益一生。

(2)这是五年前的事儿。

那时,大哥刚刚下岗,在县城的一个十字路口,租了一间铁皮小屋,卖些烟酒这类的东西。

(3)一天,夕阳沉沉地挂在天边。

一位中年汉子走到大哥的铁皮屋前,汉子放下手中沉甸甸的编织袋,从口袋里摸索出马毛钱,买了一包抵挡的香烟。

汉子抽出一根烟,点上,然后和大哥寒暄起来。

从谈话中,大哥了解到,汉子就是我们县的人,刚刚从外地打工回来。

汉子说,他的家距离县城还有二十几里的土路,他很犹豫地提出,能不能从大哥那里借一辆自行车,因为他已经坐了一晚上和一白天的车了。

大哥看看夜幕已经降临,又打量着眼前这位陌生的民工,最后还是把他那辆“除了铃不响,剩下哪都响”的“东方红”牌自行车推了出来。

当时的大哥,确实多了一个心眼,他本来刚买了一辆新自行车,但是大哥可不敢轻易地相信别人。

汉子十分感动,说最晚明天上午就把车换回来。

也许是由于匆忙,汉子并没有来得及留下他的姓名以及村名,就匆匆地骑车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