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人体解剖学(一)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 第一章 绪论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 第一章 绪论
生理适应:指机体内部的协调性反应,生理适应则以体内各器 官、系统活动的改变为主。
四、生殖
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 个体,该功能称为生殖或自我复制。
人类及高等动物分为雄性与雌性,发育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 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子代个体。
生殖是生命的特征之一。
亚当和夏娃的伊甸园
第三节 人体功能活动的稳态及其调节
如何学好人体解剖学?
人体基本组织研究技术
➢ 微细结构:光镜结构与电镜(超微)结构
➢ 光镜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能被分辨的结构,以微米为长度度量单位 ➢ 电镜结构: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被分辨的结构,以纳米为长度度量单位 ➢ HE染色 苏木精-伊红
肝细胞光镜结构(HE染色)
肝细胞电镜结构(透射电镜)
(一)刺激与反应 刺激:能被机体所感知引起反应的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 反应: 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后出现的理化过程和生理功能的变化; 任何刺激要引起机体或组织产生兴奋反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刺激强度; 刺激持续时间; 刺激强度变化速率;
刺激三要素: (1)足够的强度 阈 强 度: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 刺 激: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 阈上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 阈下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
(即促进戒加强控制部分的作用) 意 义: 使某一生理功能迅速加强,直至完成。
例: 排尿、排便、分娩、凝血
本章重点
人体分十部、十系统 器官、系统的定义 标准解剖学姿势 人体的轴和面 新陈代谢、阈刺激的定义 正反馈、负反馈的定义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45
22
人体的轴
1.垂直轴 2.矢状轴 3.冠状轴
人体的面
25
矢状面
水平面

人体解剖学讲义,运动系统,骨学总论,教学大纲,复习讲义

人体解剖学讲义,运动系统,骨学总论,教学大纲,复习讲义

讲课内容: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第一篇运动系统第一章骨学第1讲:骨学总论【目的要求及内容】重点掌握骨的形态,骨的构造,熟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骨学骨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骨组织主要由骨细胞、胶原纤维和基质等构成,具有一定的形态,外被骨膜,内容骨髓,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具有一定的功能,能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并有修复、再生和重塑的能力。

经常锻炼可促进骨的良好发育,长期废用则出现骨质疏松。

骨基质中沉积有大量钙盐和磷酸盐,是人体钙、磷的储存库,参与体内钙、磷代谢。

骨髓有造血功能。

一、骨的形态成人有206块骨,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

前二者也称为中轴骨。

按形态,骨可分为4类:1.长骨呈长管状,分布于四肢,如尺骨和掌骨等。

长骨分为一体两端, 体又称骨干,内有空腔称髓腔,容纳骨髓。

体表面有1~2个血管出入的孔,称滋养孔。

两端膨大称骺,有一光滑的关节面,与相邻关节面构成关节。

2.短骨形似立方体,多成群分布于连结牢固且较灵活的部位,如腕骨和附骨。

3.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如颅盖骨和肋骨。

4.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有些不规则骨内有腔洞,称含气骨,如上颌骨。

二、骨的构造1.骨质:由骨组织构成,分密质和松质。

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性强,分布于骨的表面。

骨松质,呈海绵状,由相互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配布于骨的内部,骨小梁按照骨所承受的压力和张力的方向排列,因而骨能承受较大的重量。

颅盖骨表层为密质,分别称外板和内板,外板厚而坚韧,富有弹性,内板薄而松脆,故颅骨骨折多见于内板。

内、外板之间为骨松质,称板障,有板障静脉经过。

骨干与骺相邻的部分称干骺端,幼年时保留一片软骨,称骺软骨(骺板),骺软骨细胞不断分裂繁殖和骨化,使骨不断加长。

成年后,骺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一体,其间遗留一骺线。

2.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

胎儿和幼儿的骨髓有造血功能,内含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呈红色,称红骨髓。

人体解剖学 学习指南 (1)

人体解剖学  学习指南 (1)

学习指南医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在于掌握和理解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打下基础。

一、学习人体解剖学必须遵循的学习观点(一)形态与功能统一的观点人体每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器官的形态结构是功能的物质基础,功能的变化影响器官形态结构的改变,形态结构的变化也将导致功能的改变,这就是形态和功能相互制约的观点。

(二)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人体是由许多器官系统或众多局部组成的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任何一个器官或局部都是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器官或局部与整体之间、局部之间或器官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的。

(三)进化发展的观点人类是由动物经过长期进化发展而来的,是种系发生的结果,而人体的个体发生反映了种系发生的过程。

现代人类仍在不断发展变化中。

人体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常出现变异或畸形。

以进化发展的观点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可以更好地认识人体。

(四)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观点学习人体解剖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人体,为学习医学理论与实践奠定基础,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

因此,学习时必须重视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特征,必须注意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形态结构特点,必须掌握与诊治疾病有关的器官形态结构特征,以便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打好必要的基础。

(五)静止与动态统一的观点随着生长和发育,人体各器官结构都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我们学习用的标本都是经固定处理过的标本,器官结构只是某一阶段或瞬间的静态图像,必须把静态结构与活体动态结合起来才能准确掌握其结构和功能。

二、人体解剖学学习的思路及学习方法(一)运动系统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接和骨骼肌。

骨有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钮,骨骼肌则是运动的动力;骨和关节是运动系统的被动部分,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主动部分。

骨学总论、关节学总论和肌学总论分别对骨学、关节学和肌学各论有指导意义,掌握其规律性的东西,如骨表面形态是受肌牵位、血管神经的经过和贯通及邻接器官压迫所致,解剖学上给予不同特定名词。

《人体解剖学》课件-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

《人体解剖学》课件-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

人体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Gray's Anatomy
教育出版社,2008.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21.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3
胸部器官
包括心脏、肺、气管等,与呼吸、循环系统密切相关。
4
腹部器官
包括肝、胃、肠、肾等,与消化和代谢系统密切相关。
5
骨骼系统
支撑人体,保护内脏,协助运动等。
术语与概念
前缀、后缀和词根
构成医学名词的一些基本元素,方便理解和记忆医学名词。
人体的定位和方向
正面、背面、上部、下部等术语,用于描述人体各个部位的相对位置。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单位,有着各种不同的 形态和功能。
组织的分类和结构
组织是由一类或数类细胞按密集程度组成,具有特 定功能和形态的结构单位。
器官系统
1
皮肤与皮下组织
人体最大器官之一,具有保护、括口腔、咽喉、气管、气管支气管等,在呼吸和消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平面和部位术语
用于描述人体各个部位、内脏和解剖结构的名称和分类。
结论
1 人体基本结构的重要性
深入了解人体基本结构,可以更好地探究人 体的功能和疾病等问题。
2 应用于医学和研究领域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和研究领域的基础,人们 通过对人体结构的了解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推动科技发展。
参考资料
1. 2. 3.
人体解剖学课件-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
本章详细讲解了人体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及它们对医学 和研究领域的重要性。
引言
人体解剖学概述
探究人体内部结构及其组成部分的科学学科,是 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解剖学的意义
对人体结构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能对医学诊断和 治疗提供决策之依据。

中职《人体解剖学》PPT第1章 绪论

中职《人体解剖学》PPT第1章  绪论

三、人体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
四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几种不同的组织结合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机 构,称为器官。 许多器官组合在一起共同完成某种特定的生理功 能,构成系统。
三、人体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
九大系统: 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 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系统、内分
按外形分部: 头部:颅、面部 颈部:颈、颈部 躯干部:胸部、腹部、背部、盆会阴部 上肢:肩、臂、前臂和手 下肢:臀、大腿、小腿和足
四、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一)进化发展的观点 (二)形态与功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观点 (三)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观点
六、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西方三阶段: 古希腊的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 中世纪 公元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中国三阶段: 公元前300~200年 中国古代封建时期 宋朝以后:宋慈 《洗冤集录》 1768~1831年 王清任 《医 林改错》
思考题
1.简述人体的组成。 2.简述解剖学姿势。
五、解剖学姿势和方位术语
(一)解剖学姿势 解剖学姿势又称标 准姿势 ,即:身体 直立,两眼平视,上 肢下垂,下肢并拢, 手掌足尖向前。
(二)方位术语 上、下; 内侧、外侧; 内、外; 浅、深; 近侧、远侧
(三)轴和面 1.轴:包括矢状轴、 冠状轴、垂直轴。 2.面:包括矢状面、 冠状面、水平面。
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标
1.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解剖学姿 势和方位术语。 2.熟悉:常用人体的组成和分部。 3.了解: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及其 发生发展的科学。

人体解剖学(1)

人体解剖学(1)

人体解剖学1、冠状轴:又称额状轴,为左右方向的水平轴,与矢状轴呈直角交叉。

2、翼点:在颞窝,由额、颞、顶、蝶四骨会合处,常构成H形的缝,称为翼点。

因此处骨质薄弱,内面紧邻脑膜中动脉,若发生骨折,易损伤该动脉,出现硬脑膜外血肿。

3、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微向前突的横嵴,称胸骨角。

两侧与地2对肋软骨相接,为临床上记数肋的标志。

4、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对人体起支持、保护和运动作用。

5、坐骨体下部的粗大隆起,称坐骨结节。

体的后缘有锐棘,称坐骨棘,后者的下方有坐骨小切迹。

6、人体最大的籽骨是髌骨。

人体最粗最长的骨是股骨。

7、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约平第4腰椎棘突。

8、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9、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肱骨头构成,其关节囊的下壁最为薄弱。

10、脊柱的生理弯曲是颈曲凸向前,胸曲凸向后。

11、胸锁乳突肌一侧收缩时头向同侧倾斜。

12、三角肌使肩关节外展。

13、既可屈髋关节又可屈膝关节的肌是缝匠肌。

14、试述膈的位置和形态。

膈位于胸、腹腔之间,构成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

膈为凸向上方穹窿形的扁肌,周围为肌性部,中央为腱性部,称中心腱。

膈有三个裂孔:主动脉裂孔紧贴脊柱的前方,内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主动脉裂孔的左前方有食管裂孔,内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食管裂孔的右前方有腔静脉孔,内有下腔静脉通过。

15、麦氏点: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急性阑尾炎时该处常有明显压痛。

16、齿状线:在肛管内,连接各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的锯齿状的环形线称齿状线。

是临床上区分内外痔的分界线。

17、肝门:肝的脏面中部凹陷,是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肝管、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的部位称为肝门。

18、十二指肠溃疡好发部位十二指肠球。

19、肛管内皮肤的黏膜的分界线是齿状线。

20、食管有几个生理性狭窄?距中切牙的距离分别是多少?有何临床意义?食管全长有三处生理性狭窄:第一处狭窄位于食管起始处,距中切牙约15cm;第二处狭窄位于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约25cm;第三处狭窄位于食管穿膈处,距中切牙约40cm。

人体解剖学ppt课件第一章

人体解剖学ppt课件第一章
1、骨外膜 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厚纤维束穿 入骨质,使之固定于骨面。
内层:疏松,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2、骨内膜:衬于骨髓腔内面和骨松质腔隙内,含
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四)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一)有机物:占成人骨1/3,使骨具有弹性和韧性;煅
烧骨,质脆易碎。 (二)无机物:占成人骨2/3,使骨增加硬度;脱钙骨,
(五)颅底内面观
颅底内面凹凸不平,由前向后依次为颅前窝、颅中窝、颅 后窝。 (1)颅前窝:筛板、筛孔等。 (2)颅中窝:垂体窝、蝶鞍、圆孔、卵圆孔、棘孔、眶上裂 、视神经管等。 (3)颅后窝:枕骨大孔、舌下神经管、内耳门、横窦沟、乙 状窦沟、颈静脉孔等。
(六)颅底外面观 分前后两区,前低后高。 (1)前区:主要有骨腭、牙槽弓、鼻后孔等结构。 (2)后区:中部是枕骨大孔,其它主要结构有枕外隆凸、颈静 脉孔、茎突、茎乳孔、乳突、下颌窝。
(四)颅的前面观 (1)眶:略呈四棱锥形,容纳 视器。主要结构有眶尖、眶口 、眶上缘、眶上切迹、眶下缘 、眶下孔、眶上裂、眶下裂、 泪囊窝等。 (2)骨性鼻腔:位于面颅中央 ,前口为犁状孔,后口为鼻后 孔。 (3)骨性鼻旁窦:是骨性鼻腔 周围骨内含气腔隙。起减轻重 量、发音共鸣作用。主要有额 窦、筛窦、蝶窦、上颌窦四对 。
二、胸骨
(1)形态分部:自上而下 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 突三部。胸骨柄上方凹陷 为颈静脉切迹,柄、体交 界处形成略微向前隆凸的 胸骨角。
(2)临床意义:胸骨角平 对第二肋软骨,是记数肋的 标志。
三、肋:共十二对。
(1)形态分部 前部为肋软骨,后部为肋骨,末端有肋头 , 内面下缘处有肋沟.
(2)肋的连结 1)肋的后端连结:肋的后端连于胸椎。 2)肋的前端连结:肋的前端连结不尽相同 。 ①第一肋借肋软骨连于胸骨柄。 ②第二肋借肋软骨连于胸骨角。 ③第3~7肋借肋软骨与胸骨体相连。 ④第8~10肋借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 ,形成肋弓。 ⑤第11、12肋前端游离于腹肌之中,称浮 肋。

基础医学知识

基础医学知识

基础医学知识(1)—人体解剖学张彩第一部分概述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人体解剖学可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的器官功能系统,阐述正常人体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的科学。

人体由九大系统组成,即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官、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

其中,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系统称为内脏。

局部解剖学是按人体的某一局部或某一器官,重点描述人体器官的配布位置关系及结构层次等。

为了能正确描述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要有公认的统一标准和规范化的语言,即标准解准解剖学姿势、轴和面及方位术语等。

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正前方,上肢垂于躯干两侧,下肢并拢,手掌和足尖朝前。

方位术语:1. 上和下:是描述器官或结构距颅顶或足底的相对远近关系的术语。

按解剖学姿势,近颅者为上,近足者为下。

2.前和后:是指距身体前、后面距离相对远近的术语。

距身体腹面近者为前,而距身体背面近者为后。

在比较解剖学上通常称为腹侧和背侧。

3.内和外:是描述空腔器官相互位置关系的术语。

近内腔者为内,距离内腔远者为外。

4.浅和深:是描述与皮肤表面相对距离关系的术语。

距皮肤近者为浅,远离皮肤而距人体内部中心近者为深。

5.近侧和远侧:在四肢,常用近侧和远侧描述位置关系。

距肢体根部近者为近侧,而相对距离较远或肢体末端的部位为远侧。

6.内侧和外侧:以身体的正中矢状面为准,距正中矢状面近者为内侧,远者为外侧。

轴和面:是描述人体器官的形态,尤其是关节运动时常用术语。

以解剖学姿势为准,可将人体设计为三个互相垂直的轴,即垂直轴、矢状轴和冠状轴;根据上述三种轴,可设计出人体互相垂直的三种面,即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

第二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及重点、难点一、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约占成人体重的60-7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冲刺班人体解剖学1.考试时间:10月25-26日2.要求掌握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诊断学和外科总论中最主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2014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医学综合试题共120题 150分 150分钟一 A型题,每小题1.25分共84题,共105分二 B型题,每小题1.25分,共24题,共30分三 X型题,每小题1.25分,共12题,共15分四部分(解剖、生理、内科、外科)各30道题,每部分37.5分。

一、骨学重点及考点:1.骨的分部、形态、构造和功能2.各部椎骨的形态特征3.胸骨角的概念和意义4.颅骨的组成和功能,翼点(一)总论数目:206,占体重20%。

躯干51,颅骨29(含听骨6,),上肢64,下肢62 结构:骨细胞、胶原纤维和骨基质,生长发育、修复、改造、再生功能:支持、保护、运动、传导声波、造血、贮备、修复(1)形态、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籽骨:髌骨(2)骨的构造骨膜骨质:骨密质(表面,抗压)、骨松质(骨小梁沿压力和张力曲线排列);颅盖骨内、外板之间为板障,有静脉;骨髓:红骨髓(造血)、黄骨髓(脂肪)(二)躯干骨1.组成中轴骨26块:含椎骨24块(颈7、胸12,、腰5块),骶骨1(5个骶椎合成),尾骨1(4-5个尾椎合成);肋骨12对、胸骨1块:2 椎骨(2014)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1)一般形态:1椎体,1锥弓,7突起(2)各部椎骨的特征1.颈椎(7块):横突孔,棘突末端分叉(除1,7颈椎外)1颈椎,寰椎;2颈椎,枢椎;7颈椎,隆椎,数椎骨的标志2 胸椎(12块):椎体和横突有肋凹,棘突叠瓦状3.腰椎(5块):椎体肥大,棘突板状,矢状位水平向后(2014)(3)骶骨形态5个骶椎融合,三角形,4对骶前孔,4对骶后孔,岬为产科测量骨盆入口标志;骶髂关节,骶正中嵴,骶角是骶管麻醉体表标志(4)尾骨:4-5尾椎愈合形成3.胸骨的分部、胸骨角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扁骨,分三部分:胸骨柄、胸骨体、剑突颈静脉切迹,锁切迹。

第1肋切迹胸骨角,第2肋切迹,是临床计数肋骨的标志2-7肋切迹2.面颅 15块成对的鼻骨、泪骨、颧骨、下鼻甲、颚骨、上颌骨;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和舌骨组成,围成眶腔、鼻腔、口腔3.鼻旁窦4个:气腔,额窦(中鼻道)、蝶窦(蝶筛隐窝)、筛窦(前、中群,中鼻道;后群,上鼻道)、上颌窦(中鼻道)(四)上肢骨 1.组成表1-1 上肢骨的组成上肢带骨自由上肢骨上臂前臂 手 锁骨肱骨桡骨(外侧)腕骨8块 肩胛骨尺骨(内侧)掌骨5块 指骨14块2.腕骨 8块,桡侧-尺侧有手舟骨、月状骨、三角骨、豌豆骨,远侧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五)下肢骨 1.组成 表1-2 下肢骨的组成下肢带骨自由下肢骨大腿骨小腿骨 足骨髋骨股骨胫骨(内) 腓骨(外)跗骨7块 跖骨5块趾骨:14块,拇趾2块,其余均3块2.髋骨的组成髋骨、坐骨、耻骨融合而成融合部称体,髂骨体、坐骨体、耻骨体其余部分称髂骨翼、坐骨支、耻骨支二关节学重点及考点:1.关节的基本结构及辅助装置2.脊柱整体的形态、生理弯曲及其运动;椎间盘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3.胸廓构成和运动4.肩关节、肘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及其运动5.骨盆的构成、形态及其分部6.髋关节、膝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一)总论由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相连分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1.关节的主要结构和辅助结构(1)主要结构关节面:凸面称关节头,关凹面称节窝,面上有软骨,使光滑、减少摩擦、震荡,缓冲冲击,终生不骨化关节腔:少量滑液,呈负压以加强稳固关节囊:分内、外层,外层为纤维层(膜),与骨膜融合连续,含丰富血管、神经、淋巴管,内层为滑膜,为疏松结缔组织,含丰富血管层,可产生滑液。

(2)辅助结构加强关节稳固和灵活,包括关节囊外韧带、内韧带、关节内软骨(关节盘、半月板)、关节唇和滑膜皱褶等2 关节的运动表1-3 关节类型和运动(二)脊柱1.形成和分部 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分为:颈、胸、腰、骶2.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及其临床意义纤维软骨盘(除第1,2颈椎间外),23个,由髓核和纤维环构成椎间盘坚韧有弹性,有弹性垫作用,缓冲震动,增加运动幅度。

颈、腰部的较厚,活动度大当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压迫神经疼痛,为椎间盘脱出症3.前、后纵韧带和黄韧带的位置(1)前纵韧带防止脊柱过度后伸和椎间盘前脱(2)后纵韧带可限制脊柱过度前屈(3)黄韧带椎管内,连接相邻两椎骨的弓板上、下缘,黄色弹性纤维,可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该韧带肥厚可使椎间孔狭窄,压迫神经4.脊椎的四个生理弯曲颈(抬头)、腰(重心后移,平衡,直立姿势)、胸和骶(扩大胸腔和盆腔)(三)胸廓12个胸椎、12对肋、1块胸骨、上窄下宽圆锥形上口:第1胸椎,第1肋和胸骨柄上缘围成,胸骨柄上缘相当第2胸椎体的下界水平下口:由第12胸椎,第12、11肋及肋弓和剑突构成胸骨下角,内有剑突,平第10胸椎水平肋间隙容纳、保护、参与呼吸运动(四)颅骨的连接颞下颌关节1.组成下颌骨的头与颞骨的下颌窝和关节结节组成,关节面是纤维软骨,关节囊松弛,囊外有外侧韧带加强关节盘,分关节腔为上、下部分。

关节囊薄弱,易脱位2.运动联合关节,两侧必须同时运动,上提、下降(下腔)、前进、后退(上腔)和侧向运动(一侧旋转,对侧前进)。

张口过大,可造成关节脱位(五)四肢骨的连接1.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的组成及运动(1)肩关节组成:肱骨头和肩胛关节盂结构特点:关节头大,有盂唇,关节囊薄而松弛,尤前下方。

喙肱韧带加强,肱二头肌长腱穿过,止于关节盂上方性质:典型多轴球窝关节运动:三轴运动,冠状轴,屈伸;矢状轴,收展;垂直轴旋内旋外,环转运动(2)肘关节包括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结构特点:一个关节囊包括三个关节,囊前后松弛薄弱,韧带(桡侧副韧带、尺侧副韧带和桡骨环形韧带)加强,关节脱位常向后方运动:肱尺关节为主,屈、伸运动,桡尺近侧关节和远侧关节联合运动,肱桡关节可配合旋转运动肱骨内、外上髁与尺骨鹰嘴,体表可摸及,肘关节伸直,三点一线,屈90度,等腰三角形(3)桡腕关节即腕关节,典型的两轴椭圆关节,由手舟骨、月骨和三角骨近侧关节面形成关节头桡骨的腕关节面和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构成关节窝关节囊松弛,前后两侧有韧带加强屈、伸、收、展、环转运动2.骨盆的组成左、右髋骨和骶骨、尾骨及连接结构连接:韧带、软骨和骶髂关节关节面结合紧密,关节囊紧张,韧带加强,稳固,与支持体重的功能相适应韧带:髂腰韧带、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坐骨大孔,坐骨小孔,耻骨联合大骨盆,小骨盆传导重力,支持、保护,分娩产道女性盆腔桶装,男性心形。

3.髋关节、膝关节、距小腿(踝)关节的组成及运动(1)髋关节组成:股骨头和髋臼运动:三轴杵臼关节,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幅度较肩关节小结构特点:股骨头小,髋臼深,关节处加深关节窝,关节囊紧张坚韧,囊外髂股韧带加强,囊内有股骨头韧带,内含股骨头动脉,可供血(2)膝关节组成:股骨内、外侧髁骨,胫骨内、外侧髁及髌骨组成,是人最大、最复杂的关节运动:复关节,屈、伸,屈成90度,可轻度旋转结构特点:关节囊宽阔,后部相对薄弱,前有髌韧带,两侧有副韧带加强,关节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可防前、后移位,囊内半月板加强稳定,增加旋转运动。

滑膜有翼状褶皱,加强缓冲和润滑作用。

(3)距小腿关节(踝关节)组成:胫骨、腓骨下端与距骨滑车构成运动:单轴滑车关节,背屈(伸)和跖屈运动距骨滑车前宽后窄,背屈,踝关节稳定,跖屈时,足可做侧后方的轻微运动,关节不稳定,易扭伤。

距小腿关节与距跗关节配合可做内翻、外翻足心。

一般背屈时外翻,跖屈时伴内翻。

结构特点:关节囊前、后薄弱松弛,两侧韧带增强,内侧有三角韧带,外侧有韧带三、肌学重点及考点:1.斜方肌、背阔肌2.膈的3个裂孔的名称及其穿行结构3.腹肌4.胸锁乳突肌5.肱二头肌、肱三头肌6.下肢肌(一)躯干肌1.背肌(1)斜方肌背上部浅层肌,收缩可使肩胛骨向脊椎靠拢,上提,下降,肩胛骨固定,头后仰。

该肌瘫痪,不能耸肩,副神经支配;(2)背阔肌背下浅层肌,最大扁肌,臂内收、旋内和后伸,引体向上;(3)竖直肌位于脊柱两侧纵沟内,最长背肌,使脊柱侧屈,后伸,头后仰2.胸肌(1)胸大肌的位置和作用上臂内收、内旋和前屈,引体向上,深吸气(2)膈的3个裂孔的名称和穿行结构胸腹之间,穹窿状,周围肌腹,中间腱膜,称中心腱,有三个孔主动脉裂孔:12胸椎,主动脉和胸导管食管裂孔:10胸椎,食管和迷走神经腔静脉孔:8胸椎,,下腔静脉作用:呼吸肌,助吸气呼气,与腹肌同时收缩可增大腹压,利于排便、分娩和呕吐等。

3.腹肌(1)腹直肌(2)腹外斜肌腹白线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管浅环(3)腹内斜肌(4)腹横肌(5)腹直肌鞘(6)腹股沟管有四壁(前壁,后壁,上壁,下壁为腹股沟韧带)两口,外口为浅环(皮下环),内口为深环(腹环。

管内男有精索,女有子宫圆韧带。

易成疝。

(二) 颈肌1.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功能一侧收缩,头同侧侧屈,面向对侧,双侧收缩,头后仰。

该肌是颈部重要肌性标志,副神经支配2.斜角肌间隙的位置和穿行的结构深部肌群,分前、中、后三块,间隙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穿过。

(三)头肌咀嚼肌的名称、位置和功能颞肌、咬肌、翼内肌(三者收缩上提下颌骨)、翼外肌,三叉神经;翼内、外肌收缩下颌骨向前和侧方运动;颞肌后纤维收缩使下颌骨向后(四)上肢肌1.三角肌瘫痪:肩外展受限,萎缩成方肩,腋神经支配2.肱二头肌前臂前群最浅层,短头长头合成一个肌腹,肌腱止于桡骨粗隆,可做屈肘关节运动,旋后,屈肩运动,肌皮神经支配3.肱三头肌 (2014)长头,内外头,三头合成一腱,止于尺骨鹰嘴,伸肘关节和伸肩关节运动,桡神经支配(五)下肢肌1.臀大肌髋关节后伸和外旋(2014),下肢固定时伸直躯干,维持平衡,臀下神经支配2.股四头肌 4个头合并肌腱越过髌骨成为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伸膝关节、屈髋关节,股神经支配3.股二头肌长头短头以长腱止于腓骨小偷,伸髋关节、屈膝关节,小腿外旋,坐骨神经支配4.小腿三头肌 (2014)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形成,三头肌腱粗大称跟腱,止于跟骨结节,胫神经支配,足跖屈,腓肠肌屈膝关节,站立时可固定膝关节和踝关节,防止身体前倾。

四消化系统重点及考点:1.腭扁桃体、頦舌肌2.三大唾液腺的名称、位置和腺导管的开口部位3.咽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特点4.食管的形态、分部、食管的狭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5.胃的形态、位置和分部(一)总论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消化腺(口腔腺、肝、胰--大消化腺,另小消化腺)功能:摄食、消化、吸收、排便(二)消化管1.口腔(1)分部前壁、侧壁,顶,底,向前,向后,借上下牙弓和牙龈分为前外侧部的口腔前庭和后内侧部的固有口腔两部分(2)腭扁桃体的位置为固有口腔的顶壁,前2/3的硬腭和后1/3的软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