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诗意”作文讲评学案

合集下载

“科学精神”主题作文讲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科学精神”主题作文讲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科学精神”主题作文讲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科学精神”主题作文讲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主题是“科学精神”。本单元主要围绕科学探索的过程、科学精神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科学精神等内容展开。具体教学内容包括: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动画等,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科学探索的过程和科学精神的应用。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研究工具,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或者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
2.在作业评价中,反馈不够及时和具体,可能导致学生无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2.教学难点:
(1)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学生可能对观察、实验、假设、验证等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方法。
(2)科学精神的核心要素:学生可能对科学精神的核心要素理解不够深刻,难以在实际问题中体现出来。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讨论,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要素。
例题5:科学精神
请描述一个你认为体现了科学精神的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并解释为什么它体现了科学精神。
答案:例子:科学家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验,发现了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规律。
这个例子体现了科学精神,因为它涉及到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实验和推理,以及对真理的追求和验证。

科幻作文教学设计2分析

科幻作文教学设计2分析
01
将科幻作文教学与科学课程相结合,通过写作练习 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科技知识的理解。
02
利用科幻作品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和评价科幻作品中的科技元素和思想内涵。
03
组织学生开展科幻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探索未来科技发展的可能性。
科幻作文教学对科技教育的影响与启示
科幻作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 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思想性
评价学生作品是否具有一定的思想 内涵,能引发读者思考。
04
03
科幻作文教学实践与案例
科幻作文教学实践的步骤
确定教学目标
明确科幻作文的教学目标,包括培养 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 能力等。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科幻 作文题目或素材,可以是经典科幻小 说、电影或原创题目。
关注学生反馈和作品质量
关注学生的反馈意见和作品质量,及 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
求。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专业素 养,提高科幻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04
科幻作文教学与科技教育的关系
科幻作文在科技教育中的地位
幻文学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
科幻作文的教学现状与挑战
总结词
挑战与问题
详细描述
尽管科幻作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 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如何提高教师 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导学 生进行科幻作文的创作;如何平衡科幻作文 的创意与科学技术的准确性;如何评价学生 的作品并给予有效的反馈等。
详细描述:激发学生对科幻文学的热爱和兴趣,培养他 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通过科幻作文的创作和欣赏, 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未来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挑战。

(全)作文讲评教案

(全)作文讲评教案

(全)作文讲评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作文讲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2. 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选取学生优秀作文进行展示和讲评。

2. 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指导。

3. 针对不同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本次作文的主题和要求,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写作过程。

2. 作文展示:挑选几篇优秀作文进行展示,让学生欣赏和学习。

3. 作文讲评:对展示的作文进行详细讲评,分析其优点和不足。

4. 问题分析:针对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指导。

5. 方法讲解:给出解决作文问题的具体方法和建议。

6. 学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发表见解,互相学习、交流。

7. 课堂小结:总结本次作文讲评的要点,布置课后写作任务。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提高彼此的写作水平。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综合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根据作文讲评的内容,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

2. 选取一篇优秀作文,进行深入学习,分析其写作技巧。

3. 积累作文素材,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六、教学策略1.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作文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写作技巧和方法。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作文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4. 个性化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写作特点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七、教学资源1. 作文素材库:提供丰富的作文素材,方便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 优秀作文集:收集历年优秀作文,供学生参考和借鉴。

3. 写作指导书籍:推荐相关写作指导书籍,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写作参考和灵感来源。

诗歌鉴赏作文讲评教案设计

诗歌鉴赏作文讲评教案设计

诗歌鉴赏作文讲评教案设计教案标题:诗歌鉴赏作文讲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鉴赏诗歌。

3. 学生能够撰写有关诗歌鉴赏的作文。

4. 学生能够参与课堂讲评,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诗歌鉴赏的范例诗歌3. 学生作文本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一首简短的诗歌或诗句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知识讲解(10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韵律、节奏、意象等。

2. 分析和解释范例诗歌的特点和意义,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鉴赏练习(15分钟):1. 分发给学生一份范例诗歌,让他们阅读并尝试鉴赏。

2.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并解释他们的观点。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鉴赏角度。

写作指导(10分钟):1. 提供写作指导,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诗歌主题、如何描绘诗歌的意象和情感等。

2. 强调写作过程中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以及规范的语言表达。

作文撰写(1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鉴赏体验,撰写一篇有关诗歌鉴赏的作文。

2.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讲评和反馈(15分钟):1.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并进行讲评。

2. 引导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作文。

3. 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建议。

巩固与拓展(5分钟):1.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鉴赏更多的诗歌作品。

2. 提供一些相关的网站和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023年六(下)五单元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习作讲评课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2023年六(下)五单元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习作讲评课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六〔下〕五单元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习作讲评课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一、教学内容解读〔一〕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确定写作内容本次习作要求学生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写科幻故事。

而本单元的第17课(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就是一篇科幻小说,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本钱次的习作任务,教师将第17课作为撬点,让学生利用这一课学习科幻小说的特点,并确定写作内容。

图片〔二〕比照阅读同学习作,明确评价标准本单元习作要求中指出“写好以后和同学交流,看看谁写的科幻故事奇特又令人信服〞,这篇要写得好,就要到达“奇特〞和“令人信服〞这两个要求,那文章具备哪些因素才能让人感到“奇特和令人信服〞呢?这是本次习作要突破的重难点,明确了这些,评价标准也就明晰了。

笔者将本次习作讲评课的学习目标划分为两方面:一是通过比照阅读,引导学生发觉故事的“奇特〞主要表达在“角色设定〞“经历〞“环境〞三方面,“令人信服〞主要表达在“科学技术〔科学理论〕〞“故事情节〞两方面,从而明确习作评价标准。

二是能够运用评价标准,评价赏析他人习作,修改自己的习作。

依据上述的两个学习目标,本节课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环节一是比照阅读两位学生的习作,找到让你觉得“奇特而又令人信服〞的习作,梳理出原因,并形成评价标准。

环节二是依据评价标准,援助另一位同学修改习作。

环节三是小组互评,佳篇观赏。

最后安排课后任务,修改自己的习作。

综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1、通过比照阅读,引导学生发觉文章的“奇特而又令人信服〞主要表达在“角色设定〞“人物经历〞“生活环境〞“科学技术〞“故事情节〞等几方面,并能够由此梳理出本篇习作的评价标准。

2、能够运用评价标准,评价赏析他人习作,并结合他人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学习活动设计(板块一)师生互动,回忆要求〔一〕调整师生状态,组织课堂教学。

〔二〕回忆习作要求。

(板块二)比照阅读,明确评价标准〔一〕比拟阅读:读一读手中的两篇文章,看看哪一篇文章令你感到故事奇特又令人信服,并批注。

2020年高考语文科技命名材料作文讲评

2020年高考语文科技命名材料作文讲评

2020年高考语文科技命名材料作文讲评一、【题目回放】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8月9日,华为发布了其自研的鸿蒙操作系统,“鸿蒙”来源于上古传说,是盘古开天地之前的混沌元气。

其实,这之前华为发布的多款产品的命名也同样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如手机处理器领域的“麒麟”、手机基带领域的“巴龙”等等。

当然,不光华为,近年来,多个领域都出现了类似的命名,比如航天领域的“天宫”“嫦娥”“墨子”“悟空”,汽车领域比亚迪的“唐”“宋”“元”系列车型的车标……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思考,或者产生了哪些联想?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与立意】1、审题:本道作文题是一篇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与任务型作文要求不同,任务驱动型作文下达具体指令,会给出明确任务,强化写作的引导性,而新材料作文没有具体指令,没有明确任务。

因为要求宽泛,可广泛联系,由此及彼,增强文题的开放性和作文的自主性。

同时,新材料作文是相对于以前的旧材料作文而言的,旧材料作文特别强调审题,审题不当,全文皆输。

新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更为广阔,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这道题的目的就是考审题,所以阅卷时重点考察学生是否准确审题,然后在审题正确的前提下进行纵深分析。

材料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材料,二是引导语,三是要求。

主体材料讲的是中国当今科技领域喜欢用中国传统文化来命名,彰显文化自信,突出中国特色,引导语提示的是思考这种现象,谈自己的看法。

具体分析材料有明显的倾向,华为、航天、比亚迪都是中国科技领域的代表,他们不约而同地命名采用中国古代文化,表明了国家和企业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对自己科技与文化的自信,也表明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思考。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鸿蒙”展现了一种宏阔的宇宙观,鸿蒙之境重要的文化含义在于开辟二字,这也正是华为自主研发操作系统的目的所在:为后人开辟一条专属于自己的道路;“麒麟”是一种想象出来的瑞兽;“天宫”“嫦娥”出自中国古典神话中:奔月的女神,住在月宫,长生不老。

初中科幻作文写作教案

初中科幻作文写作教案

教案:初中科幻作文写作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幻作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幻想象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幻想元素,创作具有创意的科幻作文。

3. 通过对学生作文的讲评和修改,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幻作文的概念和特点2. 科幻作文的写作技巧3. 科幻作文的讲评和修改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科幻作文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科幻作文的写作技巧,包括构思、角色设定、情节安排等。

3.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或自行构思,创作一篇科幻作文。

4. 讲评: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5. 修改: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评,对作文进行修改。

6.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写作的要点和收获,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练习。

四、教学要点:1. 科幻作文的概念和特点:科幻作文是一种以科学幻想为主题的作文,要求学生在作文中合理运用科学知识和幻想元素,展现对未来世界的想象和思考。

2. 科幻作文的写作技巧:学生在写作科幻作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构思独特,富有创意;(2)角色设定合理,具有科幻色彩;(3)情节安排紧凑,富有悬念;(4)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3. 讲评和修改:教师在讲评学生作文时,应注重以下几点:(1)肯定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自信心;(2)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3)引导学生运用写作技巧,提高作文水平。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创作的科幻作文是否有创意,是否运用了科学知识和幻想元素。

2. 学生的作文是否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3. 学生是否能根据教师的讲评,对作文进行修改,提高作文水平。

六、教学资源:1. 科幻作文素材库:教师可收集一些科幻作文素材,供学生在写作时参考。

2. 科幻小说、电影等:教师可推荐一些科幻小说、电影等作品,供学生课后阅读和观看,拓宽视野。

3. 写作指导书籍:教师可推荐一些写作指导书籍,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巧。

“科技与诗意”作文范文讲评学案.doc

“科技与诗意”作文范文讲评学案.doc

作文讲评学案【原题回放】设想徐志摩生活在21世纪,在英国忽然有一天傍晚想起康桥,悄悄的走出去,看到余晖下的康桥,拿出相机,咔嚓一下拍照,再发到朋友圈或者微博,写了句“夕阳下的康桥很美”,然后就没有了下文,文字没有了,《再别康桥》也没有了,诗歌没有了。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材料解读】材料理解:两个大的方向:第一,读图与作诗的关系。

一种是浅层次的感受,拍个照片,简单评价;一种是在内心深深酝酿,从而形成优美的文字。

感觉是便捷化的生活方式,使情感也便捷化,表达也便捷化,美也便捷化,也就没有诗了;第二,从现代化与生活的诗意关系角度——但既可以反思为什么没了诗意,也可以思考为什么就不能有诗意(发朋友圈也是“偷得浮生半日闲”)?但提倡诗意,不是反对现代化,而是反思现代化中如何去淘得生活诗意。

写作底线是:第一,要结合现实(不是不可以举老例子,与现实进行对比反思是很好的,允许拿古人与今人对比)去行文。

第二,要有思辨性,且至少抓住两个立意要素(比如图与文,现代化与生活的诗意),不可泛泛而谈。

【优秀题目】1.立科技之林,守诗意之美2. 别让科技抹去诗意3.莫让科技绑架诗意4.莫让科技消解诗意5.让诗意与科技齐飞6.莫让诗意再别康桥7.让文学情怀在科技枝头灼灼其华 8、科技发展中寻诗意生活【学生问题】1、审题不严谨,不能将二者结合起来,只抓住一个方面来写。

写科学或网络是把双刃剑,写坚守初心,写浮躁,只写科技,不提文字等表达方式的,只写文字文化,不提科技材料等等。

2、不引材料,不提材料。

3、许多作文沦为例子的罗列,缺乏深入的论证与辨析分析。

4、题目问题严重:进化中的退化,如何正确对待电子产品,重逢于康桥,活在当下,时代造就伟人,手机与生活,万能的网络,文学的魅力。

【精彩片段】1.在这物欲横流的石头森林,“时间就是金钱得到淋漓尽致的诠释,人们崇尚快生活,无暇顾及云卷云舒,满树繁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讲评学案【原题回放】设想徐志摩生活在21世纪,在英国忽然有一天傍晚想起康桥,悄悄的走出去,看到余晖下的康桥,拿出相机,咔嚓一下拍照,再发到朋友圈或者微博,写了句“夕阳下的康桥很美”,然后就没有了下文,文字没有了,《再别康桥》也没有了,诗歌没有了。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材料解读】材料理解:两个大的方向:第一,读图与作诗的关系。

一种是浅层次的感受,拍个照片,简单评价;一种是在内心深深酝酿,从而形成优美的文字。

感觉是便捷化的生活方式,使情感也便捷化,表达也便捷化,美也便捷化,也就没有诗了;第二,从现代化与生活的诗意关系角度——但既可以反思为什么没了诗意,也可以思考为什么就不能有诗意(发朋友圈也是“偷得浮生半日闲”)?但提倡诗意,不是反对现代化,而是反思现代化中如何去淘得生活诗意。

写作底线是:第一,要结合现实(不是不可以举老例子,与现实进行对比反思是很好的,允许拿古人与今人对比)去行文。

第二,要有思辨性,且至少抓住两个立意要素(比如图与文,现代化与生活的诗意),不可泛泛而谈。

【优秀题目】1.立科技之林,守诗意之美2. 别让科技抹去诗意3.莫让科技绑架诗意4.莫让科技消解诗意5.让诗意与科技齐飞6.莫让诗意再别康桥7.让文学情怀在科技枝头灼灼其华 8、科技发展中寻诗意生活【学生问题】1、审题不严谨,不能将二者结合起来,只抓住一个方面来写。

写科学或网络是把双刃剑,写坚守初心,写浮躁,只写科技,不提文字等表达方式的,只写文字文化,不提科技材料等等。

2、不引材料,不提材料。

3、许多作文沦为例子的罗列,缺乏深入的论证与辨析分析。

4、题目问题严重:进化中的退化,如何正确对待电子产品,重逢于康桥,活在当下,时代造就伟人,手机与生活,万能的网络,文学的魅力。

【精彩片段】1.在这物欲横流的石头森林,“时间就是金钱得到淋漓尽致的诠释,人们崇尚快生活,无暇顾及云卷云舒,满树繁花。

他们用高科技手段简单粗暴的表达自己的种种欲望,让他们沉下心思,拿笔抒情似乎并不现实。

文学情怀就在这种生活方式的腐蚀下变得千疮百孔了。

2.科技与文化是鱼与水,没有文化传承的科技,不过是涸辙之鲋;没有科技支撑的文化,不过是一潭死水。

科技与文化又像是山于水,山,坚定耸立,巍峨千载;水,温婉灵动,百转千回。

只有山水相映,才有这动人的山水和谐,才有这美好的大千世界。

3.我想,应有聂鲁达为诺贝尔奖陪跑十年的沉稳;应有川端康成凌晨四时看海棠未眠的初心;应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不为尘俗牵绊的淡然。

面对发达的科技,我们不能为物质文明所惯纵,浮于尘世,被现代科技牵着鼻子走,而应保持一颗沉稳,保持自己的思情怀与诗意,继续前行。

4.诗意的消失,究其根源,并不是科技带来的高速化、数字化虚拟化的生活,而是人们那颗对生活麻木、浮躁而又空虚的内心。

5、诗意需要我们去创造。

梭伦成名后依然选择在湖边建一座木屋独居,与大自然为伴,让心灵呼吸自然的芬芳。

如果没有这般情致大概也不会有流传于世的著作了。

当有一天,我们视野里不再只是朋友圈里为集赞而发的自拍,充斥的不再只是心灵鸡汤,我们该庆幸生活还未失掉它本来的样貌。

6、在水乡踏青念友人时,与其敲击“么么哒”发送消息,不如送友人诗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在秋夜冗长生愁绪时,与其推送一条“烦恼求安慰”的朋友圈,不如孤卷青灯相伴,思“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洒脱。

科技固然伟大,但人应为其主而非奴,“缠脱只在内心”,心有云白山青的诗意,何惧科技的快速武断。

【学生佳作】让诗意与科技齐飞“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的诗意沁人心脾。

有人设想在21世纪的他看到余晖下的康桥后会拿出手机拍照发微博,却没有写下充满诗意的《再别康桥》。

看似水火不容的诗意与科技并非如此。

诗意与科技同样可以和睦相处。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21世纪,的确,诗意被钢筋水泥覆盖,诗意被批量化生产的文化快餐所侵蚀,但这并不意味着诗意难以寻回。

假若诗意插上科技的翅膀。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现已创新出符合大众化需求的视听版本,已不仅囿于书本纸张,更在科技引领下焕发勃勃生机。

现在,文化产品与科技紧密结合,插上科技翅膀而实现腾飞的文学著作不一而足。

电子版的《红楼梦》更便于携带,有声阅读版的《三国演义》让你在枯燥无味的旅途感受来自三国的刀光剑影……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文学作品,所有的诗意能与科技相协调,并不能以偏概全的认为科技给诗意插上翅膀就能经久不衰。

有些媒体为追求商业利益,不顾事实,不明真相,热衷于“捕风捉影”,常常把虚无缥缈之事过分吹嘘夸大,完全置社会效益于不顾。

增添诗意的初心。

还记得被贾玲修改的《花木兰》吗?还记得被随意编写的抗日神剧吗?还记得被尚雯婕法语演绎的“渔鼓道情”吗?这些诗意与科技随意结合的所谓作品,最终将被湮没在滚滚而逝的文化长河。

在这里我们所提倡的“诗意与科技齐飞”,并不是简单的把二者放在一起,也不指用大众传媒等科技手段去展现诗意,而是将二者真正融合。

这二者的完美结合:诗意中蕴藏科技元素,体现出文化的与时俱进,诗意的不断创新;科技中不乏诗意,处处彰显诗意美感。

拍照虽简捷,文字更美好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拍屏时代”到来,当我们简单地将美景传入网络便置之脑后时,我们内心的温存美好也难以长存。

拍照虽简捷,文字却更美好。

《再别康桥》作为文学经典,不知激发了多少人的文学梦想。

可是设想徐志摩生活在21世纪,这传世佳作竟只变成了简单的话语和配图,岂不悲哉?由此设想,我们也可以作出一个推断,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许多21世纪的徐志摩因沉浸于简捷的拍照上传程序中,埋没了自己的文学潜力。

究其根本,是对现代科技的沦陷。

其实,拍照虽简捷,终不敌文字留下的美好永恒。

文字的生命力,从浩如烟海流传至今的文学经典中可见一斑。

照片带来的视觉冲击,不会赢过文字带来的心灵震撼。

无数人到过庐山瀑布,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吟诵是人们心中共同回荡的经典;卡萨布兰卡的酒馆虽特色浓郁,没有杜拉斯的“这座城市天生就适合恋爱”的诠释也难以激起人们心中的柔情。

文字的生命力跨越千年,跨越国界,足以深入每个人的心田,滋润我们的灵魂。

可见拍照虽简捷,终不敌文字留下的美好流芳永恒。

圣埃克、絮佩里在《小王子》里谈及:“肉眼看到的不一定真实,用心感受大的才是真正的美丽。

”作为文字,其意义已不限于肉眼所见,更多的融入了人性的柔情,让读者在想象中产生余韵悠长的共鸣,如柳生堤堰,叶生树梢,这微妙又悠长的内涵,赋予了文字动人的诗意。

但是,我们绝不可将文字写作的缺失全部归咎于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

在快节奏的时代,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却更应懂得保存内心的宁静。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只愿我们不要沉迷于快捷的拍照技术带来的优越感,而是愿意在纷繁的世界中偶尔放慢脚步,用心去体味世界的美好,倾注入笔端,看自己的情感随墨迹洇入纸端,让所见之人同有所感,对文字的坚守,需要的更是我们为自己的方寸之地整理出一片净土。

拍照虽简捷,终不敌文字留下的美好永恒,“用笔书写自己的情感是上天赋予人类最好的礼物”。

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不妨静下心,让语言文字与心中所感进行一场美丽邂逅。

因为文字寄托表达的美好,远比简易的图片上传更有温度与力量。

劝君深思酿风雅有人设想徐志摩生活在21世纪,于是康桥波心上的柔波再激不起一丝诗意,透过手机摄像,化为朋友圈或微博一句“夕阳下的康桥很美”便随信息洪流消匿于时空。

可悲吗?固然是可悲的。

手机作为工具创造出来,为人所用。

但在其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切断了对眼中风景,耳中所听与头脑深思的联系。

我们的手的确清闲自由了起来,可我们的思想也荒芜琐碎起来。

身处此时此情,不是仅仅倡议“放下手机,活出自我”,而应恰逢其时的运用手机,并在这种技术支撑下,去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风雅。

米兰昆德拉曾说“现代的傻不是无知,而是对既成思想的不思考。

”只要拥有手机,便可通晓天下的时代,古老年代的车马难行,消息不通早已不是阻碍。

然而,越是拥有浩渺的知识越是要有瞻识群星的智慧,去筛选,去探求,去思考。

否则,只能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脑中胸中无一点”,只能使任由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更遑论锻成华章丽句,吟出风雅名篇了。

这不禁让我想起马頔“不做自己的走狗”,同在光怪陆离的世界,他沉下身,做时代的浪子。

并不是因与深林才叫沉静,并不是站于人海便是喧闹。

他只是一心创作他的民谣,他的雅致。

不会以为逃离信息爆炸的威力,只是思索,只是沉默,去创作他的《南山南》,他的艺术孤岛。

不会一味逃避,更不会深陷技术信息的漩涡之中。

像是凭风而飞的鲲鹏,借助科技的威力得以更深刻的思索。

总有人羡慕《儒林外史》中的两个挑粪人的对答。

虽物质匮乏,却有着观察世界的奇妙与深思的心境。

一抹雨花台的落照,一壶清冽的飞泉。

不禁令人感叹“真是酒佣菜保都有六朝烟水气”。

于是我们目送着那个风雅的时代老去,悲叹我们一生再难有《再别康桥》的诗意。

可这仅仅是你手中所握的三寸手机让你失去了诗心,乱了方寸吗?不是的,当你埋怨科技的局限时,请思考一下自己,有多久没有见到云霞烟花吟一曲岁月留香;有多久未曾惦念山河的悲欢,挂念云烟的离散。

甚至一次生命的重生一场花朵的开谢都再不会生出感动和思索了呢?其实,手机也好,微信也罢,都只是沟通世界的工具。

关键是你眼中的世界惊鸿一瞥亦或思索万千。

风雅自可常驻,劝君深思自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