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苷类香气成分分析方法
药品中糖苷的分析

400
胃肠道药物
0.3 AU 0.2 0.1 0 0 400 350 nm 300 250 0 5 3 10 5 10
3. 芍药苷 3. 芍药苷 6. 甘草酸 6 3 250
0.24000 0.21000 0.18000 0.15000 0.12000 .009000 0.06000 0.03000 0.00000
2 1.5 1. 2. 3. 4. 5. 6. 獐牙菜苦苷 葛根黄素 芍药苷 番泻叶苷 B 番泻叶苷 A 甘草酸
糖苷结构
1.獐牙菜苦苷 0 = 374.342
O O
HO
2.葛根黄素 C21H20O9 = 416.382
β-Glc O
HO H
1.0 AU
O O-β-Glc
各组分浓度均为50 mg/L
日立高效液相色谱仪
药品中糖苷的分析
样品分析例 番泻叶粉末
0.6 0.5 0.4 AU 0.3 0.2 0.1 0.0 0 400 350 5 10 4 15 时间(分) 5 20 25 30
0.48000 0.42000 0.36000 0.30000 0.24000 0.18000 0.12000 0.06000 0.00000
β-Glc-O O
H GlcA-α2-GlcA-β-O
OH
H
H
0
5
10
15 20 25 时间(分) [等高线图和提取色谱图]
30
线性关系
2500000 5.番泻叶苷 A
[分析条件] 分析柱 : HITACHI LaChrom C18 (3 μm) 4.6 mm I.D. 150 mm 流动相 : (A) 10 mmol/L KH2PO4 (pH 3.0) (B) CH3CN *梯度 (0 min) B 10% (20 min) B 30% (25 - 35 min) B 70% (35.1 - 50 min) B10% 流速 : 1.0 mL/min 柱温 : 40 C 检测波长 : DAD 245 nm 进样量 : 50 μL
食品中香气物质的鉴定与分类

食品中香气物质的鉴定与分类食品中的香气物质是我们品尝美食时感受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食物散发出的香气,我们能够得到许多信息,例如食物的成熟程度、新鲜度以及烹饪技巧。
而食品中的香气物质的鉴定与分类,则是一个复杂且精密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食品中香气物质的鉴定与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食品中的香气物质主要来自于其中的挥发性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在食物中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有些由食材中天然存在的物质产生,有些则是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
为了鉴定和分类这些香气物质,科学家们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首先是气味分析。
气味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直接观察和感知的方法。
通过嗅闻食物的香气,我们可以得到直观的感受和了解。
然而,由于人的嗅觉对香气的感知有限,而且主观性较强,因此气味分析通常需要结合其他更为准确的方法。
其次是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中香气物质分析的方法。
通过将食物样品经过萃取和分离处理后,利用色谱柱对香气物质进行分离,并通过质谱仪鉴定物质的结构和组分。
这种技术的优势是分离效果好、准确性高、灵敏度高,可以对食品中的香气物质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另外,电子鼻技术也是一种常用的香气物质鉴定方法。
电子鼻是通过模拟人类嗅觉系统的感知机制,利用一系列的传感器对食品样品中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检测和识别。
这种技术通过模式识别的方法,将检测到的信号与之前建立的香气样本库进行比对,从而确定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
电子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效率较高等优点,因此在食品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对食品中的香气物质进行鉴定和分类时,我们常常将其按照来源和特性进行分类。
按照来源可分为天然香料和人工香料。
天然香料是指直接从天然植物或动物中提取的香气物质,如香草、柠檬等。
人工香料则是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得到的物质,例如合成香精油。
按照特性可分为单一香气物质和复合香气物质。
单一香气物质指的是只有一种特定的味道,例如薄荷香。
复合香气物质则是由多种不同的香气成分组成,例如巧克力的香气就是由多种化合物共同构成的。
茶叶中的糖苷化合物及对红茶香气的影响

茶业通报.1999,21(4),18-19茶叶中的糖苷化合物及对红茶香气的影响黄建琴(安徽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祁门 245600)〔摘要〕 糖苷化合物是一类存在于鲜叶中的红茶香气前体物,本文在此就其种类分布和相关酶类,在红茶加工中的变化及对红茶香气的影响作了讨论。
〔关键词〕 糖苷化合物;红茶;香气〔分类号〕 S571.1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5768(1999)04-0018-02 茶叶品质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是香气。
关于红茶香气人们已作了大量研究。
目前已证实红茶香气种类约有300多种,这些香气成分一类是鲜叶中固有的游离态香气,另一类是由鲜叶多种香气前驱体经加工中酶促作用及热效应引起的物化作用转化而形成的特有香气成分。
因此,了解红茶主要香气成分的前体物质及其转化途径,对改善和提高红茶香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研究发现的糖苷化合物就是这样一类香气前驱体,本文在此就其种类分布和相应的酶类,在加工中的变化及对红茶香气的影响作一综述。
1 茶叶中的糖苷化合物茶叶中的糖苷化合物对茶叶的色、香、味有重要影响。
目前已发现的重要糖苷化合物有:①芳香醇糖苷,如苯甲醇-β-D-吡喃葡萄糖苷、β-樱草糖苷;②脂肪醇糖苷,如顺-3-已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③肌醇糖苷,如肌醇葡萄糖苷、肌醇半乳糖苷;④酚苷,如牡荆苷、皂草苷;⑤萜烯醇苷,主要是指萜烯醇分子上的羟基与糖环上半缩醛羟基缩合形成;⑥茶皂苷。
这些糖苷化合物有许多是香气的前体物,在红茶加工中经相应酶促水解,对红茶香气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2 茶鲜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物〔收稿日期〕1999-09-14〔作者简介〕黄建琴(1964-)女,安徽祁门人,安徽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茶叶加工、生化及深加工技术研究。
近几年研究表明,红茶中的许多香气成分在茶鲜叶中是以与单糖或双糖结合以苷的形式存在的。
继Yano M.首次从茶叶中分离、鉴定出苯甲醇的香气前体结构为苯甲醇-β-D-吡喃葡萄糖苷之后[1],K obayashi A.、Guo W.等又从茶叶中分离,鉴定出顺-3-已烯醇、香叶醇、芳樟醇、苯甲醇、2-苯乙醇、水扬酸甲酯、芳樟醇氧化物Ⅰ、Ⅱ及Ⅳ的单糖苷和双糖苷形式的香气前驱体[2,3,4,5,6]。
各类香气成分分析及应用案例

香气成分分析及应用案例--青岛科标实验室
香气成分一般都含有发香团。
这些发香团是由某些特征原子或原子团构成。
不同香气成分是由不同的发香团构成,因此可产生不同的气味。
羟基、羧基、酯基、醛基、醚基、羰基、苯基、硝基、亚硝基、酰胺基、氰基、内酯等是最常见的发香团。
这些发香团主要构成了萜烯化合物(主要为单萜类,包括香茅醇、香叶醇、芳樟醇、橙花醇、α-萜品醇、薄荷醇、柠檬醇、香茅醇、蒎烯等)、脂肪族化合物(主要为醛类、酮类、酯类等)、芳香族化合物(主要有α-松油醇、苯甲醛、丁香酚、桂醇、香兰素、香芹酚等)等香气物质。
香气物质也称风味物质,是植物、食品、酒中不可或缺的成分,是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重要依据,是感官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其对嗅觉、味觉的感受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较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对其价值的判定。
香味物质组成复杂,一些含量微小的物质对特征香气的贡献较大,相反,一些含量较多的物质不一定对特征香气的贡献大。
如何快速、准去的分析香味物质的组成已成为科研难题。
青岛科标生物实验室通过对萃取头固定相筛选、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解吸附时间、色谱质谱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香气气味组成的分析方法。
化妆品中的香气成分研究与分析

化妆品中的香气成分研究与分析化妆品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香气则是化妆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无论是香水、洗发水还是面霜,都含有各种各样的香气成分。
今天,我们将深入研究和分析化妆品中的香气成分,了解它们的来源、分类和应用。
一、香气成分的来源化妆品中的香气成分主要来自于植物和化学合成两个方面。
1. 植物来源植物香气成分又称为天然香料,主要来自于植物的花、叶、果实、树脂等部位。
植物香气成分经过科学提取和精炼,成为了化妆品中的重要添加剂。
例如,玫瑰提取物常常被用于香水中,柠檬精油则常用于洗发水中。
2. 化学合成化学合成香料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的,它们可以模仿天然香料的味道,有时甚至更加持久和浓郁。
化学合成香料在化妆品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因为它们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气味,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比如,香水中的琥珀香、虎皮兰香等就是化学合成香料。
二、香气成分的分类根据香气成分的性质和特点,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花香花香是化妆品中常见的香气类型之一,来自于各种花卉的提取物或合成香料。
玫瑰香、茉莉香、百合香等都属于花香的范畴。
这类香气成分通常温暖而甜美,给人一种温馨浪漫的感觉。
2. 果香果香是较为常见的香气类型之一,来自于各种水果的提取物或合成香料。
苹果香、草莓香、柠檬香等都属于果香的范畴。
这类香气成分通常鲜爽宜人,给人一种清新活力的感觉。
3. 木香木香是一种较为稳重的香气类型,来自于木材的提取物或合成香料。
檀香、麝香等属于木香的范畴。
这类香气成分通常沉郁而持久,给人一种深沉神秘的感觉。
4. 草香草香是一种清新的香气类型,来自于草本植物的提取物或合成香料。
薄荷香、绿茶香等属于草香的范畴。
这类香气成分通常清凉宜人,给人一种清爽舒适的感觉。
5. 香辛料香香辛料香是一种辛辣而独特的香气类型,来自于香辛料的提取物或合成香料。
肉桂香、丁香香等属于香辛料香的范畴。
这类香气成分通常温暖且具有独特的调性,给人一种充满活力的感觉。
香味成分的分析

(1) 填充柱
典 型 的 气 相 色 谱 填 充 柱 是 一 根 1/4” 或 1/8” OD×8或10的不锈钢管,里面装10%的SE30 或 Carbowax 20M 的 80-100 目Chromosorb W HP载体。
虽然不锈钢管对绝大数香味分析是合适的, 但是现在有许多实验室改用玻璃管填定柱, 后者一般表现较好的分离效果,并且很可能 较少引起拖尾和分解。
水层
B4F烤烟
提取 提酸物
5%H2SO4
有机层
水层 (25类)
有机层
NaOH
( 有 机 酸 水层 )
有机层
(三)气相分离技术
1. 平衡液面上空间取样分离方法 此方法是早期分析平衡气相的经典
方法,其中吸气法和通气法要涉及 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收集,其收集方 法有冷冻、吸附。
直接取样
吸气法
通气法
2.固体样品挥发物的直接收 集
(2)不均匀性:例如常见的没药或乳香 这样一类粗树胶,它们是由不规则的块 状固体组成的。
(3)浸膏香脂则是一类粘滞的半固体的 物料,它们的取样应予注意。取样方法 可参见[Kolthoff, I. M., and Elving, P.J., eds.(1978)的书“Treatise on Analytical Chemistry”Parti. Zed ed., Vol.I Wiley, New York]或其它国内外有关书籍。
另外,已腈较适合于提取脂肪含量高的产品挥发 性香味成分。
对一个体系究竟选用何种溶剂进行提取原则上应 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对感兴趣的物质有较大 的分配系数,(可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考虑); 第二,香味成分与溶剂物理性质上易于分开。 极性大小例如极性小的用烷烃,极性大的用醚、 醇类。
糖苷液相测定

糖苷液相测定
糖苷液相测定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用于测定糖苷类化合物的含量和结构。
糖苷是由糖分子和非糖分子组成的化合物,常见的糖苷包括甘露苷、酮糖苷、葡萄糖苷等。
糖苷液相测定的原理是利用糖苷分子在特定条件下与其他试剂发生反应,产生可观测的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实现对糖苷的定量或定性分析。
常用的糖苷液相测定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毛细管电泳法(CE)等。
在糖苷液相测定中,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条件,以使糖苷与试剂发生反应。
例如,可以利用酶或酶类似物来催化糖苷的水解反应,从而得到糖和非糖组分。
然后,通过色谱或电泳等分离技术,将糖和非糖分离开来,以便进一步测定。
最后,利用检测器对分离后的化合物进行检测和定量,通常使用紫外-可见光谱检测器或荧光检测器等。
糖苷液相测定具有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药物、农业等领域的糖苷分析。
食品中香气成分的化学分析方法研究

食品中香气成分的化学分析方法研究1.引言食品的香气成分对于人们的食欲和口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品质和口感要求的提高,研究食品中香气成分的化学分析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当前常用的食品香气分析方法并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
2.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GC-MS是目前最常用的食品香气分析技术之一。
该技术通过将食品样品中的香气成分通过气相色谱分离,再利用质谱进行物质的鉴定和定性分析。
通过GC-MS技术,可以准确地鉴定出食品中的各种香气成分,并分析其含量和组成。
例如,利用GC-MS技术可以鉴定出咖啡中的咖啡因、苯甲醛等香气成分,并且可以quantitatively衡量其含量,为食品加工及调味提供科学依据。
3.气相色谱-嗅觉测定法(GC-O)GC-O是一种利用人的嗅觉感知能力对食品中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的技术。
该方法在GC分离的同时,将分离出的香气成分通过与气相色谱联用的嗅觉检测器让人感知其香气特征。
GC-O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分析出食品香气中的复杂成分,并且能够将感知结果与化学分析结果相结合,更加准确地确定食品中的香气成分。
该方法常被应用于各类食品的香气分析,如咖啡、茶叶和香料等。
通过GC-O技术,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食品中复杂的香气组成,为开发更具有特色的食品提供指导。
4.电子鼻技术电子鼻作为一种人工嗅觉技术,利用电化学传感器模拟人鼻感知香气的原理,可以对食品中的香气进行分析。
电子鼻通过感知食品中的挥发性化合物,然后通过特定的算法进行分析和识别。
该技术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可以对香气成分进行快速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电子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如对奶制品、肉制品等进行质量控制和口感评价,为食品生产提供可靠的分析结果。
5.串联质谱-嗅觉联用技术(MS-O)GC-MS和GC-O结合,形成了串联质谱-嗅觉联用技术(MS-O)。
这种技术可以实现对食品香气成分的精准定性以及感官分析之间的关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游离态香气成分分析方法:
用电子天平称取20.000克烟叶样品,然后转移至500毫升的索氏提取器中,加入300mL乙醚,在52摄氏度的水浴下连续浸提20小时。
乙醚提取液在40度水浴上旋转蒸发至10毫升,加入250毫升0.2mol/L PH值5.59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在另一100毫升的的烧瓶中加入40毫升的二氯甲烷溶液,同时蒸馏萃取2.5小时,结束后,在二氯甲烷萃取溶液中加入0.5mL内标液,混合均匀后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干燥2小时以上。
转移至浓缩瓶中,并用二氯甲烷清洗100毫升的烧瓶两次,每次20毫升,合并二氯甲烷溶液于浓缩瓶中。
在50℃条件下旋转蒸发至1毫升,转移至色谱瓶中待分析。
二,糖苷态香气分析方法:
1,20克经过乙醚提取的烟叶样品完全晾干后转移至大三角瓶中,加入200毫升无水甲醇,室温下震荡过夜,上清液过滤,残渣再用150毫升甲醇提取4小时,合并两次甲醇提取液于500毫升的烧瓶中,减压45℃旋转蒸发至干,加入100毫升的纯净水溶解糖苷,让此水溶液依2.0mL/min的流速过XAD-2层析柱,先用200毫升的水洗去糖,有机酸,氨基酸等成分,然后用300毫升的甲醇洗下糖苷成分于500毫升的烧瓶中,减压45℃旋转蒸发至干,加入50毫升的纯净水溶解,再加入250毫升PH2.5的缓冲溶液,在另一100毫升的的烧瓶中加入40毫升的二氯甲烷溶液,同时蒸馏萃取2.5小时,结束后,在二氯甲烷萃取溶液中加入0.5mL内标液,混合均匀后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干燥2小时以上。
转移至浓缩瓶中,并用二氯甲烷清洗100毫升的烧瓶两次,每次20毫升,合并二氯甲烷溶液于浓缩瓶中。
在50℃条件下旋转蒸发至1
毫升,转移至色谱瓶中待分析。
2,20克经过乙醚提取的烟叶样品完全晾干后转移至大三角瓶中,加入200毫升无水甲醇,室温下震荡过夜,上清液过滤,残渣再用150毫升甲醇提取4小时,合并两次甲醇提取液于500毫升的烧瓶中,减压45℃旋转蒸发至干,加入50毫升的纯净水溶解糖苷,再加入250毫升PH2.5的缓冲溶液,在另一100毫升的的烧瓶中加入40毫升的二氯甲烷溶液,同时蒸馏萃取2.5小时,结束后,在二氯甲烷萃取溶液中加入0.5mL内标液,混合均匀后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干燥2小时以上。
转移至浓缩瓶中,并用二氯甲烷清洗100毫升的烧瓶两次,每次20毫升,合并二氯甲烷溶液于浓缩瓶中。
在50℃条件下旋转蒸发至1毫升,转移至色谱瓶中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