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 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 习题答案

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

2、总需求曲线:描述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产量(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组合。

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4、古典总供给曲线:不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的总供给曲线。

5、粘性工资模型:即阐述粘性名义工资对总供给影响的模型。

6、利率效应:物价水平的变化将引起利率水平的变化,从而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的现象。

7、税收效应:物价水平的变化将引起税收的变化,从而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的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DCAAB DCCBD D1.D.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主要有:实际余额效应、利率效应、汇率效应以及税收效应。

2.C.价格的变化不影响IS曲线的位置,而价格下降会导致实际货币余额增加,利率下降,投资需求增加从而收入增加,所以LM曲线向右移。

3.A.在凯恩斯条件下,由于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扩张的财政政策会使价格不变但国民收入y将增加。

y增加,则对货币的需求将增加,当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提高;当处于古典区域时,由于产量已达到了充分就业时的最大产出,所以y不会变,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会使得价格上涨,从而实际货币余额将减少,利率提高。

4.A.劳动需求函数为Nd=Nd(WP),WP指实际工资,劳动需求与实际工资成反向关系,因此价格水平越低,名义工资不变,则实际工资上升,因而劳动需求下降。

5.B.劳动的供给函数为Ns=Ns(WP),W指名义工资,P为价格水平。

在短期内,实际工资率越高,劳动的供给越多,因此呈现正斜率。

6.D.古典学派假设工资和价格水平可以迅速自行调节,从而使得经济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因而此时古典供给曲线存在。

7.C.8.C.A、B、D三选项均属于潜在产出的短期决定因素,技术是长期决定因素。

财务报表分析习题参考答案 (2)

财务报表分析习题参考答案 (2)

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2.A 3.C 4.D 5.C 6.A7.B 8.B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ABCD 3.ACE 4.ACD 5.ABD三、判断题1.⨯解析:公司资产负债率的变化不仅来自分别来自外部融资(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影响,而且来自内部融资的影响,所以单一方面的影响是片面的。

2.√3.√4.⨯解析:公司盈利的变化分别来自收入与成本的共同影响,仅仅从销售的增长决定盈利的增长是不客观的。

5.⨯解析:公司价值最大化表现为风险、盈利与增长三者动态平衡。

四、名词解释1.公司增长可以从狭义与广义两个层面研究:狭义层面是指公司自身如何快速健康地成长;广义层面是公司作为宏观经济的微观主体,如何与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持和谐统一。

2.销售增长率指标反映公司在销售方面的增长能力。

是本期营业收入增加额与上期营业收入之比。

其计算公式为:销售增长率=本期营业收入增加额/上期营业收入×100%。

3.利润增长率指标反映公司在收益方面的增长能力。

是本期各种利润增加额与上期各种利润之比。

4.资产增长率指标反映公司在资产投入方面的增长情况,是本期资产增加额与资产期初余额之比,其计算公式为:资产增长率=本期资产增加额/资产期初余额×100%。

5.股东权益增长率是本期股东权益增加额与股东权益期初余额之比,也叫做资本积累率,其计算公式为: 股东权益增长率=本期股东权益增加额/股东权益期初余额×100%。

6.所谓内含增长率(Internal Growth Rate)是指在公司完全不对外融资的情况下其预测增长率的最高水平。

其计算公式为:内含增长率=总资产净利率×留存收益比率。

7.所谓可持续增长率是指的是在公司维持某一固定的资产负债率的前提下,不对外发行新股融资时其增长率的最高值。

其计算公式为:可持续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留存收益比率。

8.所谓增长管理是指当公司实际增长率超过低于可持续增长率时,会面临各种财务问题,公司必须调整自身的经营战略,从财务上实施有效的管理,从而实现公司增长和公司价值。

《管理学》习题第六章 决策(参考答案)

《管理学》习题第六章 决策(参考答案)

第六章决策(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 )大多由中层管理者来进行,主要是对组织内部的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利用,以提高管理效力。

A. 业务性决策B. 战略性决策C. 战术性决策D. 程序化决策2. 决策树适合下列哪种类型的决策?( )A. 确定型决策B. 非确定型决策C. 风险型决策D. 非程序化决策3. 有一种说法认为“管理就是决策”,这实际上意味着( )。

A. 对于管理者来说只要善于决策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B. 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都是由于决策的复杂性而导致的C. 决策能力对于管理的成功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D. 管理首先需要的就是面对复杂的环境作出决策4. 波士顿矩阵中的瘦狗业务是指( )。

A. 高增长、低市场份额B. 低增长、低市场份额C. 高增长、高市场份额D. 低增长、高市场份额5. 某企业生产某产品,固定成本8万元,单位可变成本每件5元,该产品每件售价13元,则产品的盈亏平衡点产量是( )。

A. 8000件B. 10000件C. 12000件D. 20000件参考答案:1.C; 2.C; 3.D; 4.B;5.B;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属于主观决策法的主要有( )。

A. 头脑风暴法B. 发散思维法C. 德尔菲法D. 定量决策法E. 后悔值最小法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企业短期决策的是( )。

A. 投资方向的选择B. 人力资源的开发C. 组织规模的确定D. 企业日常营销E. 本季度研发支出的投入3. 决策的影响因素有( )。

A. 环境B. 过去的决策C. 决策者的风险态度D. 组织成员对组织变化所持的态度E. 决策者的素质4. 量本利分析法中的所谓“量、本、利”是指( )。

A. 产量B. 成本C. 产出D. 利润E. 利益参考答案:1.ABC; 2.ABC; 3.ABCD; 4.ABD;三、判断题1. 按照决策条件的可控程度,决策可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者。

( ) 2. 不确定型决策面临的是多种可能的自然状态,可选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结果不同,未来会出现哪一种自然状态,事前虽难以肯定,但却可以预测其出现的概率。

第六章 醇、酚、醚习题解答

第六章  醇、酚、醚习题解答

第六章醇、酚、醚一、学习要求1.掌握醇、酚、醚的结构和命名。

2.掌握醇、酚、醚的主要化学性质和醇的重要的物理性质。

3.了解硫醇、硫醚和冠醚的结构、命名、性质及其重要用途。

二、本章要点醇、酚、醚是三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有的在医药上用作消毒剂、麻醉剂、溶剂,有的是有机合成的常用原料。

(一)醇1.结构醇分子中的羟基氧为不等性sp3杂化,其中2个杂化轨道被2对未成键电子占据,另2个杂化轨道分别与α- C的sp3杂化轨道和氢原子的S轨道形成σ键。

由于氧的电负性大,故羟基氧电子云密度大,氢电子云密度小,因此氢氧键极性较大。

2. 命名醇的普通命名是在“醇”前加上烃基名称,并省去“基”字。

醇的系统命名原则是:(1)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某醇”,并使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编号最小,将羟基位次写在“某醇”之前,其余的原则与烷烃相同。

(2)多元醇,应选择含羟基数目最多的最长碳链作主链,按羟基数目的多少称为“某二醇”、“某三醇”等。

(3)不饱和一元醇:选择既含羟基又含不饱和键数目最多的最长碳链作主链,编号时应使羟基位次最小,根据主链碳原子数称为“某烯(炔)醇”,并在“烯(炔)”、“醇”前面标明不饱和键和羟基的位次。

(4)命名芳香醇时,将芳环作为取代基,以侧链脂肪醇为母体。

(5)脂环醇,根据脂环烃基的名称,称为“环某醇”,从羟基所连接的碳原子开始,按“取代基位次之和最小”的原则给环碳原子编号,将取代基的位次、数目、名称依次写在“环某醇”的名称之前。

3. 性质(1)重要物理性质:由于醇可形成分子间氢键,故低级醇的沸点通常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高得多。

随着醇中烷基的增大,醇羟基与水形成氢键的能力逐渐减弱,因此低级醇易溶于水,中级醇部分溶于水,高级醇则不溶于水。

(2)主要化学性质:①醇与活泼金属(如Na、K、Mg、Al等)反应,生成相应的醇盐,并放出氢气。

醇与活泼金属的反应速率顺序为:1)低级醇>中级醇>高级醇;2)甲醇>伯醇>仲醇>叔醇②醇可以与氢卤酸、卤化磷及氯化亚砜等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第六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六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6章完全垄断市场下的价格与产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对完全垄断厂商来说(C)。

A.提高价格一定能够增加收益B.降低价格一定会减少收益C.提高价格未必能增加收益,降低价格未必减少收益D.以上都不对解析: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的总收益TR曲线是先增加后减少。

因此,对完全垄断厂商来说,提高价格未必能增加收益,降低价格未必减少收益。

选C。

2.垄断厂商利润极大时,(C)。

A.P=MR=MCB.P>MR=ACC.P>MR=MCD.P>MC=AC解析:垄断厂商定价时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此时有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而当垄断厂商利润极大时,价格P显然高于边际成本MC。

3.垄断利润或者说超额利润(A)。

A.不是一种成本,因为它不代表生产中使用的资源所体现的替换成本B.不能为垄断者在长期中所获取,因为价格在最优产出水平上必须等于长期平均成本C.为保证资本继续进入该行业所必需D.能为完全竞争者和垄断者一样在长期中获取解析:BCD选项均有明显错误。

垄断利润或者说超额利润不是一种成本,选A。

4.在短期,完全垄断厂商(D)。

A.无盈余B.取得最大利润C.发生亏损D.以上任何一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解析:完全垄断厂商在短期均衡点上可能获得超额利润,可能只获得正常利润,还可能发生亏损。

因此选D。

5.在完全垄断厂商的最好或最优产量处(D)。

A.P=MCB.P=SAC的最低点的值C.P最高D.MR=MC解析: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时的价格和产量是最优的。

因此选D。

二、简答题1.成为垄断者的厂商可以任意定价,这种说法对吗?这种说法不正确。

从理论上讲,垄断者是价格的制定者,其产品没有替代品,其他厂商无法进入垄断行业,厂商是产品唯一的卖者。

然而在实际上,如果垄断厂商定价过高,购买量就会下降,从而使总收益和利润下降;其他厂商如看到有丰厚的利润,尽管没有替代品,但相似的替代品总是会生产的,因而垄断厂商如果定价过高,会使自己产品失去销路,市场被相似替代品夺去;国家也会对垄断厂商的定价加以控制,有些国家会通过制定反垄断法,规定最高限价,还可用征税等办法加以控制。

(完整版)第六章线性空间练习题参考答案

(完整版)第六章线性空间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六章 线性空间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已知0000,,00V a bc a b c R c b ⎧⎫⎛⎫⎪⎪ ⎪=+∈⎨⎬ ⎪⎪⎪ ⎪+⎝⎭⎩⎭是33R ⨯的一个子空间,则维(V ) = 3 , V 的一组基是000000000100,100,010*********⎛⎫⎛⎫⎛⎫⎪ ⎪ ⎪⎪ ⎪ ⎪ ⎪ ⎪ ⎪⎝⎭⎝⎭⎝⎭.2.在P 4中,若1234(1,2,0,1),(1,1,1,1),(1,,1,1),(0,1,,1)k k αααα===-=线性无关,则k 的取值范围是3k ≠(以1234,,,αααα为行或者列构成的行列式不为零). 3.已知a 是数域P 中的一个固定的数,而1{(,,,),1,2,,}n i W a x x x P i n =∈=是P n+1的一个子空间,则a = 0 ,而维(W)=n 4.维数公式为12dim dim V V +=1212dim()dim()V V V V ++.5.设123,,εεε是线性空间V 的一组基,112233x x x αεεε=++,则由基123,,εεε到基231,,εεε的过渡矩阵T =001100010⎛⎫⎪⎪ ⎪⎝⎭,而α在基321,,εεε下的坐标是321(,,)x x x 由基123,,εεε到基233112,,εεεεεε+++的过渡矩阵为T =011101110⎛⎫⎪⎪ ⎪⎝⎭.6.数域P 上n 级对称矩阵全体构成数域P 上(1)2n n +维线性空间,数域P 上n 级反对称矩阵全体构成数域P 上(1)2n n -维线性空间,数域P 上n 级上三角矩阵全体构成数域P 上(1)2n n +维线性空间,数域P 上n 级对交矩阵全体构成数域P 上n 维线性空间,数域P 上n 级数量矩阵全体构成数域P 上 1 维线性空间.二、判断题1.设n n V P ⨯=,则{,0}n n W A A P A ⨯=∈=是V 的子空间.错.行列式为零的两个方阵的和的行列式未必为零,因此W 中矩阵关于矩阵的加法运算不封闭,不能成为子空间.)2.已知{(,),,,}V a bi c di a b c d R =++∈为R 上的线性空间,且维(V )=2. 错.是子空间,但是是4维的,其基为(1,0),(,0),(0,1),(0,)i i .3.设,n n A B P ⨯∈,V 是0A X B ⎛⎫= ⎪⎝⎭的解空间,V 1是AX =0的解空间,V 2是(A +B)X =0的解空间,则12V V V =.正确. 12V V 中的向量既满足AX =0,又满足(A +B)X =0,因此也满足BX =0,即满足0A X B ⎛⎫= ⎪⎝⎭,即为V 中的向量.反之,V 中的向量既在1V 中,又在2V 中,即为12V V 中的向量.因此12V V V =.4.设线性空间V 的子空间W 中每个向量可由W 中的线性无关的向量组12,,,s ααα线性表出,则维(W)=s.正确.根据定理1.5.设W 是线性空间V 的子空间,如果,,V αβ∈但,W W αβ∉∉且则必有.W αβ+∉错误.可能.W αβ+∈如取,αβ为一对互为负向量,则0.W αβ=+∈ 6. }0|),,{(33321=∈=x R x x x W 是3R 的子空间.正确. 基为(1,0,0),(0,1,0),维数为2. 7.}1|),,{(23321=∈=x R x x x W 是3R 的子空间. 错误.不包含零向量.8.}|),,{(3213321x x x R x x x W ==∈= 是3R 的子空间. 正确.基为(1,1,1),维数为1.9.}|),,{(3213321x x x R x x x W -=∈= 是3R 的子空间. 正确. 基为(1,1,0),(1,0,-1),维数为2. 三、计算题1.求所有与A 可交换的矩阵组成的nn P ⨯的子空间()C A 的维数与一组基,其中100020003A ⎛⎫⎪= ⎪ ⎪⎝⎭.解:设矩阵33()ij B b ⨯=与A 可交换,即有AB BA =.即111213111213212223212223313233313233100100020020003003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 ⎪⎪ ⎪⎪ ⎪⎪ ⎪⎪⎝⎭⎝⎭⎝⎭⎝⎭.111213111213212223212223313233313233232222333323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 ⎪= ⎪ ⎪ ⎪ ⎪⎝⎭⎝⎭. 所以有,()0,,1,2,3.ij ij ij ib b j i j b i j =-==当i j ≠时,0ij b =,因此11223300()0000b C A b b ⎧⎫⎛⎫⎪⎪⎪=⎨⎬ ⎪⎪⎪ ⎪⎝⎭⎩⎭ 维数为3,基为112233,,E E E .2.在线性空间P 4中,求由基1234,,,αααα到基1234,,,ββββ的过渡矩阵,并求(1,4,2,3)α=在基1234,,,αααα下的坐标,其中1234(1,0,0,0),(4,1,0,0),(3,2,1,0),(2,3,2,1)αααα===-=- 1234(1,1,8,3),(0,3,7,2),(1,1,6,2),(1,4,1,1).ββββ====--- 解:令过渡矩阵为T ,则有10111432131401238761001232210001T --⎛⎫⎛⎫⎪⎪- ⎪ ⎪=⎪ ⎪- ⎪⎪-⎝⎭⎝⎭因此1143210112379801231314633100128761232100132213221T ------⎛⎫⎛⎫⎛⎫⎪ ⎪ ⎪--⎪ ⎪ ⎪==⎪ ⎪ ⎪- ⎪ ⎪ ⎪--⎝⎭⎝⎭⎝⎭. 令1234114324012320012301x x x x -⎛⎫⎛⎫⎛⎫ ⎪ ⎪ ⎪- ⎪⎪ ⎪= ⎪ ⎪ ⎪ ⎪ ⎪ ⎪⎝⎭⎝⎭⎝⎭112341432114113611010123401274210012200122400013000133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1,4,2,3)α=在基1234,,,αααα下的坐标为(-101,21,-4,3) 四、证明题1.V 为定义在实数域上的函数构成的线性空间,令12{()(),()()},{()(),()()}W f x f x V f x f x W f x f x V f x f x =∈=-=∈=--证明:W 1、W 2皆为V 的子空间,且12.V W W =⊕证明:W 1、W 2 分别为偶函数全体及奇函数全体构成的集合,显然W 1、W 2均为非空的.由奇偶函数的性质可得W 1、W 2皆为V 的子空间.()()()()(),()22f x f x f x f x f x V f x +---∀∈=+. 而12()()()(),22f x f x f x f x W W +---∈∈,因此12.V W W =+又12{0}.W W =所以12.V W W =⊕2.设W 是P n 的一个非零子空间,若对于W 的每一个向量12(,,,)n a a a 来说,或者120n a a a ====,或者每一个i α都不等于零,证明:维(W)=1.证明:由W 是P n 的一个非零子空间,可得W 中含有非零向量设1212(,,,),(,,,)n n a a a b b b αβ==是W 中的任二个非零向量,由题意可得每一个,i i a b 都不等于零.考虑向量11112112121211(,,,)(,,,)(0,,,)n n n n b a b a a a a b b b b a a b b a a b W αβ-=-=--∈.由题设条件有1212110n n b a a b b a a b -==-=,即有1212n na a ab b b ===.即W 中的任二个非零向量均成比例,因此维(W)=1.。

马克思主义 第六章练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 第六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练习题及其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文艺复兴运动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是()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空想社会主义学说3.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4.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坚持()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B.共产党的领导C.无产阶级专政D.社会主义方向5.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实行无产阶级专政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6.“民主社会主义”实质上是()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B.改良的资本主义C.科学社会主义中的一种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7.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A.民主集中制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集体领导8.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最终目的是()A.改变无产阶级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B.实现共产主义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彻底打碎资产阶级国家的机器9.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观点的依据是()A.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10.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二、多项选择题1.空想社会主义者()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客观必然性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D.发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E.要求埋葬资本主义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A.消灭了剥削制度并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体系B.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在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E.实行改革开改的政策3.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夺取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C.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政府E.生产力高度发达4.人民民主专政实际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原因是它们的()A.领导力量是相同的B.阶级基础是相同的C.内容是相同的D.形式是相同的E.指导思想是相同的5.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因为()A.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B.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C.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D.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E.无产阶级革命是为所有人谋福利的运动6.空想社会主义萌生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之际,并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19世纪达到了顶峰。

第六章-会计凭证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六章-会计凭证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六章会计凭证习题一、应掌握的名词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外来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原始凭证会计凭证的传递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二、填空题1.会计凭证是具有一定格式用以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2.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整个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和基础。

3.将现金送存银行,一般只填制现金付款凭证。

4.原始凭证按其来源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按其填制方法不同,分为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凭证5.记账凭证按其用途可分为专用凭证通用凭证;按其对经济业务反映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式记账凭证复式记账凭证。

6.收款凭证是用来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收入业务的记账凭证。

7.汇总转账凭证是根据转账凭证按账户的贷方设置并按对应的借方账户归类汇总的记账凭证。

三、判断题1.会计凭证按其经济业务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

(B)2.凡不能证明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的各种单证,不能作为原始凭证据以记账。

(A)3.实际工作中,也有企业单位不分收款、付款、转账凭证,统一使用一种凭证,这种记账凭证称为通用记账凭证。

(A)4.按收款、付款、转账业务分别填制的记账凭证,称为专用记账凭证。

(A)5.每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必须从外部取得原始凭证。

(B)6.为了便于记账和查账需要编制原始凭证。

(B)7.原始凭证必要时可以涂改、挖补。

(B)8.只要是真实的原始凭证,就可以作为填制记账凭证的依据。

(?)9.复式记账凭证是指将多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及其内容在同一张记账凭证中反映的记账凭证。

(B)10.记账凭证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

(B)11.记账凭证只能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

(B)12.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并注明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

( A )13.收款凭证是银行存款收入业务使用的凭证。

( B )14.记账凭证按其对经济业务反映方式的不同,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六6-1 (1) A; (2) C; (3) B; (4) C; (5) A6-2,黑表笔插入COM,红表笔插入V/Ω(红笔的极性为“+”),将表笔连接在二极管,其读数为二极管正向压降的近似值。

用模拟万用表测量二极管时,万用表内的电池正极与黑色表笔相连;负极与红表笔相连。

测试二极管时,将万用表拨至R×1k档,将两表笔连接在二极管两端,然后再调换方向,若一个是高阻,一个是低阻,则证明二极管是好的。

当确定了二极管是好的以后就非常容易确定极性,在低阻时,与黑表笔连接的就是二极管正极。

6-3 什么是PN结的击穿现象,击穿有哪两种。

击穿是否意味着PN结坏了?为什么?答:当PN结加反向电压(P极接电源负极,N极接电源正极)超过一定的时候,反向电流突然急剧增加,这种现象叫做PN结的反向击穿。

击穿分为齐纳击穿和雪崩击穿两种,齐纳击穿是由于PN结中的掺杂浓度过高引起的,而雪崩击穿则是由于强电场引起的。

PN 结的击穿并不意味着PN结坏了,只要能够控制流过PN结的电流在PN结的允许范围内,不会使PN结过热而烧坏,则PN结的性能是可以恢复正常的,稳压二极管正式利用了二极管的反向特性,才能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

对于图(a)假定D1、D2、D3截止,输出端的电位为-18V,而D1、D2、D3的阳极电位分别是-6V、0V、-6V,因此,理论上D1、D2、D3都能导通,假定D1导通,则输出点的电位为-6V,由于该点电位也是D2的阴极电位,因此D2会导通,一旦D2导通,u O点的电位就为0V,因此,D1、D3的阴极电位为0V,而阳极端为-6V,这样D1、D3必定截止,所以输出电压u o=0V(这就是脉冲数字电路中的或门,0V为高电平,-6V为低电平,只要输入端有一个高电平,输出就为高电平)。

对于图(b)依同样的道理可知:D1、D2、D3的阳极电位都低于+18V,所以三个二极管均截止,流过R的电流为0,故输出电位u o=18V试分析图(b)中的三个二极管极性都反过来,输出电压u o=?6-5 现有两只稳压二极管,它们的稳定电压分别为5V和9V,正向导通电压为0.7V。

试问,若将它们串联相接,则可以得到几种稳压值,各为多少?答:有四种不同的稳压值,分别是:14V、5.7V、9.7V、1.4V6-6 二极管电路如题图6-2所示,判断图中的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求出AO两端的电压U AO。

解:对于图(a),在闭合回路中12V电源大于6V电源,故在二极管D的两端加了正向电压,二极管导通,由于是理想二极管,二极管的管压降为0,所以U AO= -6V;对于图(b),假定D1、D2截止,A点电位是-12V,D1的阳极电位是0V,D2的阳极电位是-15V,所以D1两端加正向电压导通,D2加反向电压截止,因此,U AO=0VA(a) (b) (c)题图6-2 习题6-6电路图对于图(c),同样假定D1、D2截止,A点电位是12V,D1的阴极电位是-6V,D2的阴极电位是0V,两个二极管都具备导通条件,但一旦D1导通,A点的电位就为-6V,D2两端加反向电压,故D2必截止,所以输出U AO= -6V(也可以假定D2导通,则A点电位为0V,而D1仍是正向偏置,所以D1必然导通,一旦D1导通,U AO= -6V)。

6-7 二极管电路如题图6-3所示。

输入波形u i=U im sinωt,Uim>U R,二极管的导通电压降可忽略,试画出输出电压u o1~u o4的波形图。

2o4(a) (b) (c) (d)题图6-3 习题6-7电路图解:由于u i=U im sinωt,且U im>U R,则有:图(a)当u i<U R时,二极管截止,输出为u i,当u i>U R时,二极管D导通,输出为U R;图(b)当u i<U R时,二极管导通,输出为U Ri,当u i>U R时,二极管D截止,输出为u i;图(c)当u i<U R时,二极管导通,输出为u i,当u i>U R时,二极管D截止,输出为U R;图(d)当u i<U R时,二极管截止,输出为U R,当u i>U R时,二极管D导通,输出为u i。

其波形如下图所示。

其中下图(a)是上图(a)、(c)的波形图;图(b)是上图(b)、(d)的波形图。

6-8 利用稳压二极管组成的简单稳压电路如题图6-4所示。

R为限流电阻,试定性说明R L变动或U I变动时,U O基本恒定的理由。

答:由于稳压管工作在反向击穿状态,由反向击穿特性知,当D Z两端电压有微小变化,必然引起D Z中电流很大变化。

例如:当R L 变小时→U O 减小→D Z 两端电压减小→流过D Z 的电流减小→流过R 的电流减小→在R 上的压降减小→U O 上升。

R L 变大可以做同样的分析。

当U I 变大时→流过D Z 中的电流急剧增加→流过电阻R 中的电流急剧增加→在R 上的压降急剧增加→U O 维持不变。

T ao + u o- 题图6-5 习题6-9电路图U I题图6-4 习题6-8电路图 6-9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如题图6-5所示。

试说明当某只二极管断路时的工作情况,并画出负载电压波形。

解:假设D 4断路,当u 2的正半周时,D 1、D 3导通,负载上有电流流过;当u 2的负半周时,由于D 4断路,在负载中无电流流过,这一桥式电路在一个二极管断路的情况下实际上是一个半波整流电路。

其波形图如图所示。

6-10 为了使三极管能有效地起放大作用,对三极管的发射区掺杂浓度有什么要求、基区宽度有什么要求、集电结面积比发射结面积大小有何要求。

其理由是什么?如果将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对调使用(即三极管反接),能否起放大作用。

答:为了使三极管能有效地起放大作用,要求三极管的发射区掺杂浓度 高 ;基区宽度 薄 ;集电结结面积比发射结面积 大 。

其理由是,由于发射极的掺杂浓度高,所以在发射结的正向偏置的作用下,会有大量的载流子漂移到基区;漂移到基区的载流子积聚在发射结附近,而在集电结附近载流子浓度几乎为0(集电结反向偏置的缘故),由于浓度差异,积聚在发射结附近的电子会向集电结扩散,只有基区宽度很薄,才能保证向集电结扩散过程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与基区的空穴复合,大多数载流子可以扩散到集电结附近;又因为集电区面积比较大,所以在集电结反向偏置下,就可以尽可能多的收集扩散到集电结附近的多数载流子。

如果集电极和发射极对调,是不能起到放大作用的。

因为集电极的掺杂浓度低,即使在集电结正向偏置的作用下,也没有足够多的载流子漂移到基区,且由于发射区的面积不够大,也不能将接近发射极的载流子大量的收集到发射极。

6-11 工作在放大区的某个三极管,当I B 从20μA 增大到40μA 时,I C 从1mA 变成2mA 。

它的β值约为多少?解:根据动态放大倍数的定义得:50201000204010002000==−−=ΔΔ=b c I I β 6-12 工作在放大状态的三极管,流过发射结的电流主要是什么?流过集电结的电流主要是什么?答:工作在放大状态的三极管,流过发射结的电流主要是 扩散电流 ,流过集电结的电流主要是 漂移电流 。

6-13 某三极管,其α=0.98,当发射极电流为2mA 时,基极电流是多少?该管的β多大?另一只三极管,其β=100。

当发射极电流为5mA 时,基极电流是多少?该管的α多大? 解:根据α定义EC E C I I I I ≈≈ΔΔ=αα, 所以A mA I I I mA mA I I c E B E C μα4004.096.1296.1298.0==−=−==×=≈4904.096.1===B C I I β 由于100==B C I I β,所以A mA I I C B μβ5005.01005==== 99.005.055=+=+==B C C E C I I I I I α 6-14 放大电路中,测得几个三极管的三个电极电位U 1、U 2、U 3分别为下列各组数值,判断它们是NPN 型还是PNP 型?是硅管还是锗管?确定e 、b 、c 。

(1)U 1=3.3V ,U 2=2.6V ,U 3=15V(2)U 1=3.2V ,U 2=3V ,U 3=15V(3)U 1=6.5V ,U 2=14.3V ,U 3=15V(4)U 1=8V ,U 2=14.8V ,U 3=15V答:先确定是硅管还是锗管。

由于硅管的结电压降一般为0.6~0.8V ,锗管的结电压降约为0.1~0.3V ,所以(1) (3.3-2.6=0.7V)、(3) (15-14.3=0.7V)为硅管,(2) (3.2-3=0.2V)、(4) (15-14.8=0.2V)为锗管。

然后确定是NPN 还是PNP 管。

对于NPN 管,基极电位高于发射极电位(发射极正向偏置),而集电极的电位高于基极(集电极反向偏置)。

对于PNP 管,发射极电位高于基极电位(发射结正向偏置),基极电位高于集电极电位(集电结反向偏置),所以(1)、(2)是NPN 管;(3)、(4)是PNP 管因此:(1)是NPN 硅三极管;3.3V—b 极,2.6V—e 极,15V—c 极(2)是NPN 锗三极管;3.2V—b 极,3V—e 极,15—c 极(3)是PNP 硅三极管;6.5V—c 极,14.3V—b 极,15V—e 极(4)是PNP 锗三极管;8V—c 极,14.8V—b 极,15V—e 极6-15 电路如题图6-2所示,已知三极管为硅管,U BE =0.7V ,β=50,I CBO 忽略不计,若希望I C =2mA ,试求(a )图的R e 和(b)图的R b 值,并将两者比较。

解:对于图(a),在输入回路中(图中左边回路),R e 两端的电压降为6-0.7V ,所以B C E B e e E I I I I R R I ββ=+==−=13.57.06, 故Ω=××=×=+=+=K I I R C B e 598.2251503.5502513.5)1(3.5)1(3.5βββ对于图(b),βC B b B I I R I =−=7.06,所以Ω=×=×=k I R C b 5.1322503.53.5β(a) (b)题图6-6习题6-15电路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