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防灾减灾开题报告

防灾减灾开题报告

防灾减灾开题报告防灾减灾开题报告一、引言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为了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防灾减灾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二、灾害的分类和特点灾害可以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飓风、干旱等,而人为灾害则涵盖了火灾、交通事故、恐怖袭击等。

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害,其特点都是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和破坏性。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

三、防灾减灾的重要性1. 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防灾减灾的首要目标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通过提前预警、加强应急救援和建立安全疏散系统等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2. 保护财产和环境灾害往往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通过建立防灾减灾体系,可以减少财产损失,保护环境资源,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提高国家应对灾害的能力防灾减灾不仅仅是一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任务,更是提高国家整体应对灾害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可以提高国家在灾害发生时的应对能力。

四、防灾减灾的有效措施和方法1. 加强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建立完善的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可以提前获得灾害发生的信息,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灾害预警信息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和应对能力。

2. 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机制应急救援是灾害发生后的重要环节,需要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机制。

这包括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加强救援力量的培训和装备、建立救援队伍等。

3. 加强灾后重建和恢复灾害发生后,及时进行灾后重建和恢复工作非常重要。

这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努力,通过资金支持、技术援助和社会资源整合,加快灾后重建进程。

4. 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和应对能力公众的灾害意识和应对能力对于防灾减灾至关重要。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灾害的认识,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指导,使公众能够在灾害发生时正确应对。

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预防与自救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预防与自救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预防与自救研究课题开题报告《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预防与自救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我校是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学生们在思想意识、生活理念、行为习惯上都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

学生对突发事件预防与自救意识教育是家庭美满、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各种自然与人为灾害的隐患日趋增多,地震、火灾、爆炸、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环境公害、流行病、中毒、心理伤害等等,而在这些自然灾害和事故灾害面前,对于缺乏防灾自我防范意识与自救能力的少年儿童来说,他们往往是脆弱者和无辜的受害者。

而现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他们是社会的希望,也是家庭的希望。

因此,少年儿童无为地受到摧残及伤害,是家庭的劫难,是社会的损失,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亵渎。

所以,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热爱生命,这是家庭幸福美满、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研究和探索,摸索出学校对于学生对突发事件预防意识和有效开展自救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并及时总结经验,构建一套简单实用、便于接受、效果实在的教育模式,使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的教育系统化、科学化,使之更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

本课题的研究,将改变学校教育中比较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而忽视学生生命安全与生存能力培养的现象,进一步加强学生突发事件防范意识与自救能力的培养,使每一个孩子安全健康的成长。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和支撑理论1、课题的界定: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学生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技能,提高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包括自然灾害、交通、消防安全意识教育;防溺水、防烫伤,防雷击和用电安全意识教育;防食物中毒,防疾病安全教育;校内外安全意识教育等。

2、支撑理论:(1)认知学习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对外界的认识之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动。

”“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造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创造、发明和发现。

我国地震应急救援协调体系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地震应急救援协调体系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地震应急救援协调体系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地震是一种突发性强的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还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因此,建立完善的地震应急救援协调体系对于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拥有多年的地震应急救援经验,但在现有体系下,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国地震应急救援协调体系的研究,深入分析当前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完善建议,以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专家访谈法、数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其中,文献资料法用于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实地调研法则用于了解地震应急救援现状和社会需求,专家访谈法则用于获取专业意见和建议,数据分析法则用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合。

四、研究内容和步骤本研究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1.地震应急救援协调机构及职能介绍。

介绍我国地震应急救援协调机构的设置和职能,以及各级协调机构之间的关系和协作方式,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2.地震应急救援协调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分析目前应急救援协调体系在组织机构、应急预案、人员培训、协同配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提出改进方案提供依据。

3.完善建议和措施。

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对地震应急救援协调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提出完善建议和措施,以提高针对灾害的应对效率和能力。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将深入探讨我国地震应急救援协调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多方面、全方位的完善建议和措施。

同时,本研究也将为全国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提供决策参考,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和水平。

六、研究进度计划本研究共计12周,具体安排如下:第1-2周:文献资料收集和整理;第3-4周: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第5-8周:问题和不足的分析和总结;第9-11周:完善建议和措施的提出和讨论;第12周:成果总结和撰写研究报告。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国应急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国应急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国应急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自然灾害应急管理 - 中国应急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自然灾害是中国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为了保护人民和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应急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中国的应急管理面临一些主要问题。

本文将对中国应急管理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1. 应急响应能力不足中国的应急响应能力相对较弱。

在灾害发生时,缺乏快速、高效的应急响应可能导致损失的扩大。

应急响应机制需要更加完善和高效,包括提高警示系统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加强协调与组织能力,确保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能够快速行动。

2. 预防与减灾能力不足预防和减灾是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环节。

中国需要加强对潜在灾害的科学研究和监测,提高预警能力和预防措施的可行性。

此外,重点应关注灾害易发地区的建设规划,加强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

3. 信息共享和传播不畅在灾害管理中,信息的传播和共享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在中国存在着信息共享和传播不畅的问题。

相关部门和地区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需要加强,以便更好地协调应对灾害的各项措施。

同时,对外界的信息公开透明度也需要提高,以便媒体和公众能够及时了解灾害情况。

4. 多部门协同合作不充分灾害管理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和配合。

然而,中国的多部门协同合作存在不充分的问题。

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清晰,导致协作不畅或出现重复工作。

建立更加紧密的跨部门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沟通,对于应急管理的有效推进至关重要。

5. 应急能力建设不均衡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应急能力建设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一些地区的应急能力相对较强,而其他地区则存在较大的薄弱环节。

应该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各地区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确保全国范围内的应急管理能力的均衡发展。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中国应借鉴国际上的应急管理经验,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创新。

通过加强应急响应能力、提高预防与减灾能力、加强信息共享和传播、改善多部门协同合作和促进应急能力建设的均衡发展,中国将能更有效地应对自然灾害所带来的挑战。

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的预测和应急管理问题

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的预测和应急管理问题

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的预测和应急管理问题摘要本文以我国历年自然灾害的损失的实际情况为背景,分析并建立了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的预测模型和应急物资调配模型。

首先,针对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现状,并结合傅里叶级数的相位特征,利用傅里叶级数时间序列模型给出自然灾害损失的变化趋势。

根据1988-2010年间的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数据,在SPSS软件环境的拟合之下,并对未来三年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经济的直接损失进行预测。

结果显示傅里叶模型能够很好地符合重大自然灾害损失发生的特点,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损失预测模型在灾害经济损预测中误差大、稳定性差的缺陷,提高了预测精度;且得出未来3年我国灾害灾情仍然具有递增的趋势的结论。

然后,针对我国自然灾害常常是多个事故同时发生的特点, 我们设计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偏好次序的效用函数, 用以刻画各事故得到救援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将多事故物资调配问题描述为完全信息非合作博弈过程, 利用Gambit软件, 求解该博弈过程的纳什均衡, 得到物资分配方案。

综合了考虑事故严重程度、响应时间、救援可靠性等多个优化目标和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合理有效地解决多事故点的应急物资调配问题, 为应急辅助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

最后,通过一定的数据分析方法,我们分析了我国灾害应急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傅里叶级数、拟合曲线、多事故、博弈理论、纳什均衡问题重述和分析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多的国家之一,其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高、种类多、范围广、程度深、危害大,这些自然灾害在不同程度上都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

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预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它对于国民经济和防灾减灾工作既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

传统的预测模型往往在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等方面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究其原因是由于自然灾害的发生是多种致灾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致灾因子对承灾体起着不同的作用,有的致灾因子起着长期而稳定的作用,而有的致灾因子则周期性地起作用,从而使得灾情具有不确定性和波动性。

自然灾害及应对课题报告

自然灾害及应对课题报告

自然灾害及应对课题报告-2013级土木三班蔡素梅商丘位于亚欧大陆东岸,中国中原东部,简称商或宋,拥有1500余年建都史、5000余年建城史,为六朝古都、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因商人、商品、商业发源于商丘,商朝建都于商丘,商丘被誉为“三商之源·华商之都”,古称商、亳、宋国、梁国、睢阳、梁郡、宋州、宋城、应天府、南京、归德府等。

商丘地处中国华中、华北、华东三大经济区的结合处,东临黄海、西扼中原、北接齐鲁、南襟江淮,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的过渡地带。

商丘市总面积10704平方公里,约占河南省总面积的6.4%,平原面积10623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99.24%,山丘面积81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0.76%,并且山丘较为平缓,故在此未发生过泥石流、滑坡等灾害。

商丘属暖温带半温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主要特点是春季温暖大风多,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凉爽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44小时,无霜期平均为211天,年平均气温14.2℃,一般最高温度39℃,最低温度﹣9℃,年平均降水量623毫米。

商丘属淮河流域,分属洪泽湖、涡河、南四湖三大水系。

境内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骨干河流有涡河、惠济河、沱河、黄河故道、浍河、大沙河等。

河流大多呈西北东南流向,大致平行相间分布,多属季节性雨源型。

全市多年平均天然水资源总量22.84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21.34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267.13立方米。

商丘位于北纬33°43′-34°52′、东经114°49′-116°39′之间。

地理位置较好,极少发生地震,从未发生过火山爆发。

主要经济作物为小麦、玉米等。

而中国小麦冻霜危害比较频繁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经105°~120°,北纬33°~38°的区域内。

而东经110°~118°,北纬34°~36°为重发区,根据资料显示,小麦发生霜冻的概率 20 世纪 80 年代为 50%,20 世纪 90 年代为78%,这表明麦区霜冻发生频繁,且近年有加重的趋势,给小麦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

地灾开题报告

地灾开题报告

地灾开题报告地灾开题报告一、引言地灾是指由地球自然活动引起的各种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洪水、泥石流等。

地灾不仅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造成了无数人员伤亡。

本文将探讨地灾的成因、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二、地灾的成因1. 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主要由地壳运动引起。

地震的成因包括板块运动、地壳断裂以及火山活动等。

地震不仅会造成建筑物倒塌、道路破坏等直接损失,还可能引发海啸、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2.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岩浆运动的结果。

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的热能、火山灰和有毒气体,对周边环境和人类造成严重影响。

喷发过程中的火山爆炸、熔岩流以及火山灰降落等都是火山喷发的主要危害。

3. 洪水洪水是由降雨过多、河流堤坝决口等原因引起的。

洪水不仅会淹没低洼地区,还会冲毁房屋、农田和基础设施。

此外,洪水还会造成水质污染、疾病传播等次生灾害。

4. 泥石流泥石流是由降雨过多、山体滑坡等原因引起的。

泥石流具有流速快、威力大的特点,能够毁坏房屋、道路等建筑设施,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三、地灾的影响1. 经济影响地灾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地灾会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包括建筑物倒塌、农田被淹、道路中断等。

其次,地灾会破坏生产设施,导致工厂停产、农田荒废,进而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转。

最后,地灾还会导致人员伤亡和失业增加,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

2. 社会影响地灾对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地灾会造成人员伤亡和失踪,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悲伤。

其次,地灾会导致人员流离失所,增加社会救助的压力。

最后,地灾还会破坏社会基础设施,如交通、通信等,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行。

四、地灾应对策略1. 预防为主地灾的最佳应对策略是预防为主。

政府应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前预测和预警地灾的发生,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

此外,加强对灾害易发区域的规划管理,限制人类活动,减少灾害风险。

2. 加强建筑物抗震能力地震是一种常见的地灾,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减少地震灾害影响的重要手段。

我国应急管理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应急管理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应急管理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我国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背景:我国在过去几年内频繁发生各类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应急事件。

这些事件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对社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机制成为十分必要的事情。

目的:通过研究我国应急管理机制,总结我国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研究内容:
1. 我国现行应急管理机制的概述和特点;
2. 我国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 基于国内外应急管理的经验,提出我国应急管理改进方案;
4. 分析我国应急管理机制的实际操作效果及对社会的影响。

意义:本研究可为我国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深入挖掘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推动本领域工作的创新与进步,最终达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

预期结果:本研究将为我国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推动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同时,也为应急管理相关工作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进一步提高我国应急管理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LOGO
二、论文提纲
1.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概念和特点 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概念和特点
1.1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概念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概念
1.1.1自然灾害的概念 1.1.2应急管理的概念
1.2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1.2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1.2.1洪水 1.2.2热带气旋 1.2.3干旱 1.2.4地震
12

LOGO
五、创新思路
本文首先介绍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有关理论, 本文首先介绍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有关理论, 然后论述了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现状, 然后论述了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现状, 分析后指出存在的问题。 分析后指出存在的问题。 文章分别就历史阶段、预案、 文章分别就历史阶段、预案、机构等方面论述了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现状,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现状,对比国内外研 究成果,进行差异性研究。 究成果,进行差异性研究。 针对我国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针对我国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 广泛吸收国内外研究经验, 上,广泛吸收国内外研究经验,力争提出一些包 括技术层面在内的、 括技术层面在内的、能提升政府在面对重大自然 灾害时应急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灾害时应急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2.2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概括 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概括
2.2.1我国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制现状 2.2.2我国的自然灾害预警制度
2.3国外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经验借鉴 国外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经验借鉴
2.3.1美国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 2.3.2日本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
3.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存在问题 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存在问题
5.结论 结论
9
LOGO
三、工作计划与方法
工作阶段 时间安排 具体工作 预期目标 第1阶段 阶段
2011年11月-12月 年 月 月 理论阅读、文献分析 理论阅读、 拟定提纲、 拟定提纲、做好交流
第2阶段 阶段
2012年1月-3月 年 月 月 案例分析 论文初稿
8
LOGO
4.对策与建议 对策与建议
4.1增加应急管理的公众参与度 增加应急管理的公众参与度 4.1.1普及人防知识,增强防范意识 4.1.2及时公开灾情,安抚群众情绪 4.2建立应急管理常设机构 建立应急管理常设机构 4.2.1中央建立一个统一的应急管理常设机构 4.2.2地方各级政府应设有应急管理常设机构 4.3科学制定应急预案 科学制定应急预案 4.3.1建立有效应急预案 4.3.2定期开展预案演练 4.4建设并完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法制建设 建设并完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法制建设 4.4.1重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方面的立法 4.4.2贯彻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法制原则
4
LOGO
研究成果
姜立新等以首都圈地震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为例, 姜立新等以首都圈地震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为例, 对我国地震应急指挥体系的结构、关键构成、 对我国地震应急指挥体系的结构、关键构成、设计 1】 和实现进行了研究和探讨【1】。 储大建提出了建立基于系统控制的应急管理模式, 储大建提出了建立基于系统控制的应急管理模式, 包括战略能力,发展能力和过程能力(包括预防、 包括战略能力,发展能力和过程能力(包括预防、 准备、应急、预防) 个方面, 准备、应急、预防)3个方面,认为应提高应急管 理的战略意识,提倡风险意识内部化、 理的战略意识,提倡风险意识内部化、制度化的发 展观念和发展战略,提高风险防范的发展能力, 展观念和发展战略,提高风险防范的发展能力,降 低社区对灾难事件的脆弱性, 低社区对灾难事件的脆弱性,提高社区对风险的适 应性, 应性,建立危机预防和危机应对相结合的全过程管 】 理机制【2】。
现[J]. 东南大学学报,1998,28(4):49-53.
【4】许健,吕永龙,王桂莲.GIS/ES技术在突发性环境污染
事故应急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环境科学学报,2003,12(2): 1-6.
14

LOGO
15

LOGO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现状研究
广东商学院 08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1班 林喜悦
1
LOGO
文献综述 论文提纲 工作计划 预期目标 创新思路
2
LOGO
一、文献综述
上世纪末期, 上世纪末期,随着经 济的飞速发展, 济的飞速发展,环境 问题日益突出, 问题日益突出,灾害 发生的频率也大幅度 增强, 增强,其影响也日益 增大, 增大,面对自然灾害 时如何做出应急管理 已成为学术界所关心 的课题。 的课题。
第3阶段 阶段
2012年3月-5月 年 月 月 论文定稿 论文答辩
10

LOGO
工作方法
文献资料法
案例分析法
11
比较研究法

LOGO
四、预期目标
文章通过对比国内外自然灾害应急管理 研究现状,结合自身所学知识, 研究现状,结合自身所学知识,从历史 法律、体制等方面对我国各级政府的应 法律、 急管理现状进行研究, 急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并指出当前我国 在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 一些问题与不足。 一些问题与不足。并借鉴国外先进技术 与经验,为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制度、 与经验,为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制度、 体制改革提供可行性建议。 体制改革提供可行性建议。
1.3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2.1破坏性 1.2.2突发性 1.2.3随机性 1.2.4公众性
7

LOGO
2.国内外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现状 国内外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现状
2.1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1国外研究综述 2.1.2国内研究综述
5
LOGO
研究成果
翟晓敏等结合辅助应急管理系统研制实例,从系统结构、 翟晓敏等结合辅助应急管理系统研制实例,从系统结构、 推理系统、数据库系统、图形系统、 推理系统、数据库系统、图形系统、继承网络系统等重 要方面对实现快速、 要方面对实现快速、有效的辅助应急管理系统作了较深 入的探讨, 入的探讨,为今后各种具体辅助应急管理系统的研制提 】 供了科学依据【3】。 许建等探讨了 GIS/ES技术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 技术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 管理中的可行性及途径,指出利GIS/ES技术建立的事故 管理中的可行性及途径,指出利 技术建立的事故 应急管理系统能有效地对环境污染事故进行智能化管理 】 和应急响文献 【1】姜立新,聂高众,帅向华,吴天安,张建福,杨天青.我
国地震应急指挥技术体系初探[J].自然灾害学报,2003,12 (2):1-6.
【2】储大建.建立基于系统控制的应急管理模式[J]. 城
市管理,2003,(3):8-9.
【3】翟晓敏,盛昭瀚,何建敏.辅助应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
3.1缺乏专业的应急管理机构 缺乏专业的应急管理机构
3.1.1国内应急管理机构的不足 3.1.2法制建设力度有待加强
3.2预案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预案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3.2.1预案体系不够健全 3.2.2预案可行性不强
3.3应急管理协调机制存在问题 应急管理协调机制存在问题
3.3.1缺乏统一的自然灾害协调机制 3.3.2部门分工不明确、能动性差
3
重大自然灾害的城市政府 应急管理(周健华、刘晓红) 应急管理(周健华、刘晓红) 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 究进展与对策(李保俊、 究进展与对策(李保俊、袁 艺等) 艺等) 建立基于系统控制的应急 管理模式(储大建) 管理模式(储大建) 辅助应急管理系统的设计 与实现(霍晓敏等) 与实现(霍晓敏等) 我国地震应急指挥技术体 系初探(姜立新) 系初探(姜立新)

LOGO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际上,以美国、 国际上,以美国、加拿 大等发达国家为首, 大等发达国家为首,灾 害研究自上个世纪60年 害研究自上个世纪 年 代以来已比较成熟, 代以来已比较成熟,代 表国际先进水平。 表国际先进水平。 在中国,自改革开放减 在中国, 灾防灾工作进入高速发 展期以来,在单项灾害 展期以来, 研究、 研究、综合灾害研究和 减灾对策、 减灾对策、灾害保险理 论等方面也取得了一批 重要成果。 重要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