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革命 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区别

资产阶级革命 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区别
资产阶级革命 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区别

一、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一般是指指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为本国发展资本主义扫除障碍的革命。它发生的原因是落后的生产关系(包括封建制度或殖民主义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例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进行了长期斗争,最后以光荣革命而结束,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起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是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有特殊的情况,比如北美的独立战争,它反抗的对象就不是封建专制统治,而是英国的殖民统治,当时的北美根本就不存在封建生产关系,英国已经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也不会在北美实行封建统治。之所以称这场革命为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北美人民进行这场革命的目的也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北美人民经过英勇斗争,赶走了英国殖民者,形成了美利坚合众国,使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理解这一概念,应牢牢抓住以下三个要点:一是革命的原因是由一对矛盾构成,即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是革命对象具有唯一性,即封建专制制度,或殖民统治。革命目的具有明确性,即确立资产阶级专政,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但它发生的原因、革命对象和革命任务与资产阶级革命又有区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本国已经是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在向资本主义过渡时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阻

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进行革命的目的是消灭封建残余势力,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例如俄国的1905年革命和1917年的二月革命,就是因为沙皇专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还有德国的十一月革命,也属这种情况。另一种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本国的封建势力把持着国家大权,又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它发展资本主义面临两大障碍,革命的对象往往具有双重性,即本国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例如中国的近代革命,从1840年到1949年,这150年间中国革命的性质始终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1919年为界,又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然后向社会主义过渡。理解这一概念,应抓住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区分类型,看这个国家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还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二是注意革命对象:资本主义国家革命对象具有唯一性,即封建残余势力;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革命对象往往具有双重性,即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三是革命的领导阶级:既可以是资产阶级,又可以是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三单元复习学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革命历程. 2、2、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的不同观点. 3、记住中华民国的建立,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性质. 知识梳理:(比一比,谁梳理的全面) 一、孙中山组织和领导了哪些革命活动?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基础有哪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人和刊物) 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组织基础有哪些?(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 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了哪些武装起义? 五、总结辛亥革命的成果有哪些? 合作探究: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材料一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命名:全国报纸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然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货私人议论,几乎下等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二文学来源于生活。鲁迅小说《阿Q正传》里描述了辛亥革命时期一个可怜可悲的中国最底层的农村百姓的形象,他想投靠革命便把自己的辫子绕起来用一根筷子别在头顶,最后却落得被处死的悲惨下场。 材料三孙中山临终前也曾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1)根据材料一,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 (2)根据材料二、三辛亥革命的成效如何? 思维导图:

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 1、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与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分别是() A.兴中会同盟会 B.华兴会强学会 C.光复会兴中会 D.华兴会同盟会 2、中国同盟会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 B.积极发动人民参加革命 C.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 D.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实质意义是() A.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B.体现天赋人权 C.规定了民主共和政体 D.体现了三权分立 4、、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性质的临时大法②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③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独裁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清朝统治的结束,意味着中国() A.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B.专制统治的结束 B.封建统治的结束D.君主立宪制的结束 二、材料分析: 材料一: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了“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材料二: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时说:“革命为唯一法宝。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材料三: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所有中国前此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偿还外款照旧担认,仍由各省洋关如数摊;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1)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了什么政治主张? (2)材料二中,孙中山提出救国的手段和实现的目标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要论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要论述 发布日期:2013-10-17 浏览次数: 3039 来源: 中共中央文献 研究室 字号:[ 大 中 小 ] 政府中一切可以节省的开支,如客饭,办公费,灯油杂费,都须尽量减少,尤其纸张信套,更可以节省使用。这一切节省,虽在各部分为数甚少,但积少成多,并可以养成苏区中更加刻苦更加节省的苏维埃工作作风——这是万分必要的。对苏维埃中贪污腐化的分子,各级政府一经查出,必须给以严厉的纪律上的制裁。谁要隐瞒、庇护和放松对这种分子的检查与揭发,谁也要同样受到革命的斥责。同时要注意到经费节省,决不是工作减少,相反的,在刻苦的精神之下,还要使工作的效能更加增大起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训令第十四》(1932年7月7日)《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139页 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毛泽东:《我们的经济政策》(1934年1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4页 共产党也有他的作风,就是:艰苦奋斗!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革命家的作风。 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第二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1938年4月1日),《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132-2133页 我们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把它发扬起来。要把现在许多人中间流行的那种自私自利,贪生怕死,贪污腐化,萎靡不振的风气,根本改变过来。共产党历来更提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毛泽东:《国民精神总动员的政治方向》(1939年5月1日)《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133页 为了整个革命的利益,我们不应该姑息那些官僚主义者及贪污浪费者。这在全党全军中必须进行深入解释和动员,为革命的胜利、我们的光明前途与新中国的创造而节省一切可以节省的物质资财。对民力、对物质资财的不爱惜,无异于对党对革命不负责任,无异于犯罪。 刘少奇:《克服困难,准备反攻,为战后建立新中国创造条件》(1942年7月20日),《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25页 有个别的干部是被物质所诱惑,因而不愿忠实于共产主义的神圣事业,完全腐化了;另有若干干部则起了霉,要在太阳底下晒一晒才能恢复健康。所有这些坏事,所有这些弊端,在一部分军队与一部分机关学校的干部中,都是或多或少地发生过的,今后所有军队与机关学校的一切上级领导机关,必须着重于照顾全局,掌握政策,对所属各单位的生产活动一定要有统一的计划,统一的检查,绝对不容许再有各自为政,闹独立性,破坏政策,破坏法令,侵害人民利益,各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6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习目标 1 注:发展:⑴1901~1911年;⑵原因:清政府新政奖励实业;人民掀起收回利权运动。⑶表现:资本总额是以前30年的两倍。⑷影响:为民主思想传播和辛亥革命爆发奠定经济基础。2 注:过渡时期:⑴原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主体;民族资产阶级对民主革命有贡献。⑵表现及作用:①恢复:1950年,合理调整工商业;→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起重要作用。②改造:1953年,采取赎买政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民族资本主义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民族资产阶级变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 教材分析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 ⑴外因: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①原因:根本: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的过渡,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全球扩张;直接: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助长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②方式:资本输出:争做债主,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开矿设厂;同时,商品输出仍在扩大。 ⑵内因: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于是,民间出现兴办工业的浪潮。 2.表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⑴时间:19世纪末(甲午战后),1895~1898年民族资本的总额增加了一倍多。 ⑵特征:①数量:设立的厂矿企业数量增多、投资数额增大;②地域:兴办的近代企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③部门:以轻工业为主,其中棉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④处境: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和束缚,民族工业发展仍然举步维艰。 P32【学思之窗】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⑴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⑵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 ⑶实业救国:倡导“振兴实业”,“实业救国”。 →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提升到制度层面。 二.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阶段及重大事件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阶段及重大事件 1、崛起: 1919五四运动、1921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北伐 2、1927~1936土地革命时期: 南昌起义、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3、1937~1945抗日战争时期: 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正面战场四大会战、日军暴行、 百团大战、远征军 4、1945~1949解放战争时期: 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政协会议和政协协议、战略反攻、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抗争史——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1.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最高峰、新特点) 2.《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前者是农民的空想,后者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二.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反帝爱国农民运动) 三.辛亥革命(1911.10.10) 1.兴中会,同盟会,《临时约法》,袁世凯夺成果 2.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1月1日,南京,孙中山)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失败的共同原因:主观上,本阶级的局限性;客观上,是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 C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开启了新纪元,推翻三座大山,人民当家作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进入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新时期,同时鼓舞了世界上其它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D解放战争(1946-1949) (1)全面内战的爆发(1946年中原解放区) (2)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3)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3)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1927.4-1949.4.23) E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相同点: (1)所处社会性质相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革命任务相同:反帝反封建 (3)性质相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不同点: (1)领导阶级不同 (2)指导思想不同 (3)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程度不同 (4)结果与前途不同 (5)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不同——前者属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后者属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F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夹缝产生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步发展 3)1912—1919年(一战时期):短暂春天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八、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中国近代化的进一步探索时期这一阶段是中国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政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最终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胜利的阶段。 1、时代特征: 政治上: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运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无产阶级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且表现出较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继续曲折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遭到摧残。解放区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得到一定发展。 思想上:国民党一大会议上新三民主义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毛泽东思想产生并发展成熟。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时期还有许多知识分子怀着对农村实施改造与建设的良好愿望,做了艰辛的探索与努力,如胡适关于走哪条路的探讨、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等,但是由于他们并未抓住改造与发展农村的关键,因而农民仍摆脱不了贫穷与悲惨的命运。在这一时期,国民党强化一党独裁统治,所以国内存在有民主与独裁的辩论,同时依然存在有中西文化之争,即“本位文化派”和“西化派”的论争。 社会生活上:在国民党统治初期,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西方物质文明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城市出现了许多新风尚,兴起一批大城市,比如大上海。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展缓慢。 2、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的总特征: 政治上: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北洋军阀统治结束,中国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国共对峙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如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法币改革等。 思想上:新三民主义思想,国民党强化一党专政,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毛泽东思想的提出和发展。 外交上:南京国民政府曾发起改订新约运动,帝国主义国家的一些特权逐步被取消,但截至1946年,治外法权才最终完全废止。 社会生活上:曾发起新生活运动,对国人精神面貌的改善起到一定作用。 (新生活运动:1934年-1949年。是一次试图改变人们思想与生活方式的政治运动,从改造国民的日常生活入手,以“礼、义、廉、耻为基本准则,以整齐、清洁、简单、朴素、迅速、确实为标准,以生活艺术化、生产化、军事化为目标”,用封建的伦理纲常来控制人民的思想和言论行动,用生活细节的要求来转移人民对政治、社会问题的不满。这场精神领域的变革,因为没有良好的物质土壤做根基,以失败而告终。) 3、改订新约运动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实行反对苏联、亲近帝国主义的政策。1927年底,蒋介石发表谈话,停止对苏贸易,驱逐苏联侨民,宣布与苏联断交。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同时也为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在它建立不久,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改订新约运动"。在国民政府的努力下,先后收回了一些租界,取得了关税自主权,这是近代中国外交关系的一个重大进步。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改订新约运动停止,此后一直到1946年,中国才基本完成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任务。

(完整版)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什么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

1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什么必须由中国无产阶级来领导? (1)中国革命的对象除了本国封建势力以外,还有与其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这就是说,中国民主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中国革命要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胜利,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阶级。 (2)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须由中国无产阶级领导,具体原因是: 第一,这是由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条件决定的; 第二,这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过于软弱,无力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取得胜利; 第三,这是由于在俄国—卜月革命的影响下,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无产阶级已经迅速成长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能够担负起领导革命的重任 4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展先进生产力。 确立这一任务的主要依据是: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有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社会主义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推进,以至于共产主义的实现,都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只有不断地发展生产率才能实现这个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第三,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并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的物质条件。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先进和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比先前的经济制度更高的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高三历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知识点)

高三历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知识点) 2、理解协定关税、租界,租借地、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含义、危害。理解半殖半封社会的含义和在政治,经济,思想上的表现。 3、《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实质,辨证的给予评价。(革命性和空想性的理解。) 4、熟练掌握《资政新篇》的内容细节,与太平天国和当时历史背景的关系。准确评价之。(堪称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 5、新思想萌发的原因,主张,核心,意义。 6、归纳两次鸦片战争侵略路线,经过和侵占的城市。太平军北上路线。 7、注意英国割占香港岛的步骤及每步区域。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顺序和区域。 8、从领土,赔款,口岸,特权等认真记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爱珲条约》的内容。 9、总结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那些主权。 10、分析鸦片输入的危害,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中国战败的原因。 11、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客观;主观:纲领、政权、组织、军事活动。)准确评价太平天国。(功绩伟大,失败必然。) 12、分析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对清政府统治集团产生的影响。 13、新思想萌发:评价林则徐(三方面:销烟、抗英、学西方。),魏源于《海国图志》。

14、比较中英两国19世纪中期的国情。通过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和影响说明后者是前者的继续与扩大。 15、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点和成因。(双重原因,双重任务,学习西方,联合绞杀。) 16、结合史实说明太平天国运动中体现的农民阶级的革命性和落后性。谈谈理解。 结论:英国完成工革,企图开我市场;清朝闭关锁国,英方贸易入超;输入毒品鸦片,毒害人民身心;威胁清朝统治,林公虎门硝烟;英国借机发难,清廷战败签约;南京黄埔望厦,赔款通商特权;领土主权破坏,人民负担加重;自然经济开解,东南地区尤甚;阶级矛盾激化,太平天国起义;天朝田亩制度,东征西征北伐;横扫大半中国,清廷岌岌可危;英法借口修约,发动二次鸦战;俄国最为阴险,割骗大片领土;半殖水准加深,中外反动联合;农民阶级局限,新篇未能实施;功绩非常伟大,失败也属必然;时代特点鲜明,农民战争高峰。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人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人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里程碑;首先辛亥结束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宣告了封建君主专政不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第三,同时辛亥革命也是一声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变和人们的精神解放;最后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为亚洲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提供了范例,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端,建立了中华民国,践行民主立国、共和建国、宪政治国,使中国政治从传统迈向现代,实现了政治形式合法化、政治结构理性化、政治行为多元化。辛亥革命的是非功过,至今招谤涉讼,但遗产丰富,启迪深刻:民主、共和、宪政是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趋势,也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变革,需要立足现实实践,循序渐进,不断发展完善。 100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称为“世界风暴的新源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真正意义具有现代化特质的革命。它建立中华民国,践行民主立国、共和建国、宪政治国,赋予中国社会以新的现代性飞跃,对中国政治进行前所未有的改造,中国政治从此开始迈进政治现代化的轨道。 一、辛亥革命的政治遗产:民主、共和与宪政 辛亥革命完成了中国从王朝国家到民族、民主国家的历史跨越,建了中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坚信,民主是西方崛起和强大的“奥秘”,是积贫积弱国家救国救民的“灵丹妙药”。在其思想纲领“三民主义”中系统诠释了民主的精义,使民主成为自始至终贯穿辛亥革命的政治目标。民主思想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规定的建国方案中清晰可见:“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正式规定了主权在民原则,即“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一切权力,主权在民成为“民国之通义”。民主实践也是星星之火,燎原华夏,国人从封建专制压迫下解放,获得独立和自由的新起点。从权利来看,《临时约法》规定,全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享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权利;从制度来看,民主参与机制、竞争机制、制衡机制、法治机制相继展开运行;从选举来看,1912年的全国大选中,登记的选民占当时全国人口的10%;[2]从竞争来看,民国初期,政党林立,大大小小312个。[3]民国民主“初出茅庐”的实践有力地推进了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把中国的政治现代化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制度。如果说民主的精髓是“主权在民”,那么共和的精神是“天下为公”。中华民国,是国民革命建立的新的民族国家形态,师法欧美经验,选择典型共和制的政体形式,主张五族共和,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民国”共和是对中国“家天下”的君主王朝制度的超越。1911年12月通过《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912年1月1日革命建立南京临时政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民国诞生,中国成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制国家。民国确立了总统共和制,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宣誓“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这在中国近代史上一扫专制时代以民为奴之旧俗,第一次树立了国家“服务人民”、政府“天下为公”的现代形象。1912年1月28日,中国第一个国会——参议院正式成立,表明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权力分离和相互有效的制约,“希

资产阶级革命 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区别

一、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一般是指指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为本国发展资本主义扫除障碍的革命。它发生的原因是落后的生产关系(包括封建制度或殖民主义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例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进行了长期斗争,最后以光荣革命而结束,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起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是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有特殊的情况,比如北美的独立战争,它反抗的对象就不是封建专制统治,而是英国的殖民统治,当时的北美根本就不存在封建生产关系,英国已经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也不会在北美实行封建统治。之所以称这场革命为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北美人民进行这场革命的目的也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北美人民经过英勇斗争,赶走了英国殖民者,形成了美利坚合众国,使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理解这一概念,应牢牢抓住以下三个要点:一是革命的原因是由一对矛盾构成,即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是革命对象具有唯一性,即封建专制制度,或殖民统治。革命目的具有明确性,即确立资产阶级专政,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但它发生的原因、革命对象和革命任务与资产阶级革命又有区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本国已经是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在向资本主义过渡时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阻

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进行革命的目的是消灭封建残余势力,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例如俄国的1905年革命和1917年的二月革命,就是因为沙皇专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还有德国的十一月革命,也属这种情况。另一种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本国的封建势力把持着国家大权,又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它发展资本主义面临两大障碍,革命的对象往往具有双重性,即本国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例如中国的近代革命,从1840年到1949年,这150年间中国革命的性质始终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1919年为界,又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然后向社会主义过渡。理解这一概念,应抓住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区分类型,看这个国家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还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二是注意革命对象:资本主义国家革命对象具有唯一性,即封建残余势力;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革命对象往往具有双重性,即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三是革命的领导阶级:既可以是资产阶级,又可以是无产阶级。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内监督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内监督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 汤涛 长期以来,中共党内监督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迄今为止,这方面的探讨大多着眼于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而对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内监督问题却鲜见专文论析。事实上,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党内监督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今天,加强对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内监督问题的研究,系统考察其历史沿革,深入探究其经验教训,对于我们进一步正确把握新时期党内监督的基本规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党内监督的新思路,有着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内监督的历史沿革 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重视党内监督问题。列宁曾经精辟地指出:“对于党员在政治舞台上的一举一动进行普遍的(真正普遍的)监督,就可以造成一种能起生物学上所谓…适者生存?的作用的自动机制。完全公开、选举制和普遍监督的…自然选择?作用,能保证每个活动家最后都…各得其所?,担负最适合他的能力的工作,亲身尝到自己的错误的一切后果,并在大家面前证明自己能够认识错误和避免错误。”【《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17~418页。】作为一个严格遵循列宁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日起,即忠实地秉承并发扬了这一政治传统。在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中共在党内监督问题上也进行了艰辛探索,逐步建立起一套较具自身特色的党内监督机制。以党内监督权的归属为线索,这一体制的建立大致经过了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1921年至1927年):党内监督权由各级执行委员会直接行使 中共创立之初,就高度重视党内监督问题。这一点,明确反映在中共一大通过的第一个党纲中。这一纲领共有十五条规定〖HTK〗(现存十四条,第十一条遗漏)〖HTSS〗,其中,直接涉及“监督”字样的就有两条,即:“工人、农民、士兵和学生的地方组织中党员人数多时,可派他们到其他地区去工作,但是一定要受地方执行委员会的严格监督。”“地方委员会的财务、活动和政策,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章程编介:从一大到十六大》,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年,第138页。】中共一大这种对自身行为严格监督的高度自觉性,为此后党内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不仅于此,更为重要的是,尽管没有明确提出“民主集中制”的概念,但一大党纲却通篇贯彻着这一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原则的精神,并在最初意义上规定了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内选举制度、集体领导制度以及党员候补期制度等方面的制度。这两方面内容,前者是中共党内监督必须时刻遵循的基本原则,后者诸项则又俱为党内监督的重要内容,并为这一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基本途径和制度依据。其后,中共二大制定的第一部党章,以及三大和四大通过的历次党章修正案又对这些规定进一步加以补充与完善,这些都为党内监督制度的逐步建立健全提供了重要基础。因此,尽管由于组织初创,党员人数尚少,以及对设立专门机构未给予充分注意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在一大到五大前夕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共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党内监督机构,党内监督权为中央及地方各级执行委员会所直接行使,但党内的监督工作仍然随着革命实践的深入而初步展开,并取得一定成效。 (二)第二阶段(1927年至1928年):党内 监督 权由党内专门监督机构较为独立完整地行使 大革命兴起后,随着中共组织规模的空前扩大,党员人数的迅速增多,以及政治角色由一个单纯的在野党到“半公开的半政府党”【《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8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第158页。】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两面性 1、关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两面性,毛泽东在其《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进行了分析阐述:“民族资产阶级是带两重性的阶级。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所以,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从这一方面说来,他们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在中国革命史上,他们也曾经表现过一定的反帝国主义和反官僚军阀政府的积极性。 但是又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这种情形,特别是在民众革命力量强大起来的时候,表现得最为明显。 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了他们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国主义和反官僚军阀政府的革命,他们可以成为革命的一种力量。而在另一时期,就有跟在买办大资产阶级后面,作为反革命的助手的危险。” 2、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两面性,毛泽东在其《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进行了说明:“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它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妥协性的一面。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它有剥削工人阶级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民族资产阶级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同帝国主义联系较少的资产阶级。是在本国封建主义解体,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要求民族独立,发

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因受帝国主义压迫和封建主义束缚,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因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经济政治力量弱小,反帝反封建不彻底,具有妥协性。在民族独立国家,它掌握国家政权,实行一定程度的政治经济改革,但又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对抗性矛盾。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妥协性的一面,不能领导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只能充当无产阶级的同盟军。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是人民的一部分 3、中国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的五四运动,这80年的革命斗争,一方面是以农民阶级为代表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想要在中国建立一种带有某些空想色彩的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大同社会;另一方面,是由资产阶级领导,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资本主义社会为目的的革命。这些革命运动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因为这些革命运动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更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从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因为这个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在第一阶段建立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和新民主主义社会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晚清文化

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晚清文化 (中国历史第三册16~23课) 一、选择题: 1.《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资产阶级提出推翻清政府的革命要求,其根本原因是() A.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B. 孙中山受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C. 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 2.下列刊物,属于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是……………………………………() ①《苏报》②《中外纪闻》③《游学译编》④《民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使人民获得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一思想最早体现在……() A. 《永乐大典》 B. 《四库全书》 C. 《天演论》 D. 《海国图志》 5.孙中山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制度才能拯救中国是在…………………() A. 成立兴中会以后 B. 广州起义失败后 C. 成立同盟会以后 D. 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 6.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 兴中会成立 B. 华兴会成立 C. 光复会成立 D. 日知会成立 7.在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是………………………………………………() A. 章炳麟 B. 邹容 C. 孙中山 D. 陈天华 8.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相同之处是……………………………………() A. 都反对君主专制 B. 都主张推翻清政府 C. 都主张暴力革命 D. 都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9.下列最早提出号召驱逐外国侵略者,推翻清政府的是………………………………() A. 邹容《革命军》 B.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C. 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 D. 严复的《天演论》 10.中国同盟会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A. 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 B. 从此开展了武装反清斗争 C. 与保皇派展开了激烈论战 D. 革命有了统一领导和纲领 11.为武昌起义的发动做了准备条件的是…………………………………………………() A. 黄花岗起义 B. 安庆绍兴起义 C. 四川保路运动 D. 清政府的“新政》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知识目标】 1、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必然性和偶然性)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准备(思想准备、组织准备、政党准备、军事准备)【情景平台】世纪末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有哪些表现?哪些阶级、阶层作出了反应?【知识平台】 一、历史背景1、民族危机的加深_______签订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政治上 __________,经济上___________。2、“新政”激化矛盾目的:适应_______,安抚_______,缓和_______,巩固_________。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清政府增加捐税,加重人民负担,激化矛盾,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化的 进程。3、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 运动的兴起奠定了____________。4、全国人民收回利 权斗争1904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清人民收回粤汉铁路。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准备1、思想准备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的队伍壮大思想武器:天赋人权、__________。刊物:S. . . . .

《国民报》、_________、__________等--------中心:东京,日本重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战:性质__________;焦点_____、______、 _________。意义:推动了革命团体建立,为辛亥革命做舆论准备2、组织准备 成立时间 名称 主要成员 领导人 意义 1894年 华兴会 留学生学界 蔡元培 1906年 3、政党准备①成立条件阶级基础_______、思想基础 ________、组织基础________。 ②机关刊物__________③组织形式:有统一的领导 机构和革命章程。④组织围: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团体参加,具有全国规模。⑤性质 _______________⑥影响___________进入一个新阶段。S. . . . .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事件总结

专题复习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列强侵略中国的四次战争 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分析) 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两半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两半程度加深 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两半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完全沦为两半社会 鸦片战争 1、战争原因(识记) 国内背景:中国封建社会全面衰败,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国际背景:世界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趋势 根本原因:英国为夺取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2、鸦片走私和禁烟运动(理解) 走私鸦片的目的: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附: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 鸦片走私的危害:严重威胁清朝统治 (附:教材中林则徐上书禁烟的奏折) 禁烟运动的措施: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虎门销烟的意义 3、战争经过(识记) 强占香港岛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 4、《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理解) 重要的通商口岸:上海、广州、厦门 危害最大的条款:协定关税(反映战争本质意图) 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条款:割占香港岛 破坏中国司法主权的条款:领事裁判权 破坏中国贸易主权的条款:片面最惠国待遇 5、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识记) 6、战争影响(分析) 社会性质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方面表现为:主权遭到破坏 经济方面表现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把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社会矛盾变化: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革命任务变化:反帝反封建 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识记)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中国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联军委员会控制下的广州巡抚柏贵政权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1)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 两重性、革命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成长 的民族资产阶级,在自身经济实力的发展上依赖于外国 资本主义,也被资本主义列强的商品输出所遏制;本国 的自然经济与统治者是限制民族资产阶级成长的内因。 这些条件使民族资产阶级没有与外国资本主义一样强 大的经济实力,决定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两面性,并自始 至终存在着。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双 重压迫,具有革命性生产发展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与 本国封建统治者,具有妥协性。生长于半殖民半封建社 会,希望改变为使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自身资金 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既不敢也无力推动社会变 革。 (2)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早期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多, 却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它身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 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工资低,劳动时间长,条件恶劣, 受剥削最深,革命性最强,而且它还有组织纪律性强, 集中,团结,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等优点,因此是 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帝 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 性的作用。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 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 盾。 (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 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 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5)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但是,洋务派兴 办洋务新政,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并不是要使中 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培养了通晓洋务的人 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 识,使人们开阔了眼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6)戊戍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 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的局 面,而且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其移风易俗,开启社会新风的效用不可低估。 (7)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 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是中国旧式农民战 争的最高峰。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 《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的表达出来,《资政新篇》 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 方案。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 史特点,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这在一 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还有力地打击了 外国侵略势力,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8)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民族主义: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平均 地权。 (9)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意 义: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 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10)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第一,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 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第二,结 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 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 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 下共击之”的民主共和观念。第三,给人们带来一次思 想上的解放。第四,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 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11)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三民主义的新阐释: 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 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 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 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 制资本”两大原则,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12)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 运动: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 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 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提倡民主 和科学,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 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 放的潮流,这股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13)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意义:历史特点:第一,表现了 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第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知识目标】 1、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必然性和偶然性)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准备(思想准备、组织准备、政党准备、军事准备)【情景平台】世纪末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有哪些表现?哪些阶级、阶层作出了反应?【知识平台】 一、历史背景1、民族危机的加深_______签订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政治上 __________,经济上___________。2、“新政”激化矛盾目的:适应_______,安抚_______,缓和_______,巩固_________。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清政府增加捐税,加重人民负担,激化矛盾,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化的进程。3、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 兴起奠定了____________。4、全国人民收回利权斗争1904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人 民收回粤汉铁路。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准备1、思想 准备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队伍壮大思想 武器:天赋人权、__________。刊物:《国民报》、 _________、__________等--------中心:东京,日本重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战:性质

__________;焦点_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推动了革命团体建立,为辛亥革命做舆论准备2、组织准备 成立时间 名称 主要成员 领导人 意义 1894年 华兴会 留学生学界 蔡元培 1906年 3、政党准备①成立条件阶级基础_______、思想基础________、组织基础________。 ②机关刊物__________③组织形式:有统一的领导机构和革命章程。④组织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团体参加,具有全国规模。⑤性质 _______________⑥影响___________进入一个新阶段。4、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 起义 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