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民国的建立

(完整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民国的建立
(完整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民国的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三单元复习学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革命历程.

2、2、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的不同观点.

3、记住中华民国的建立,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性质.

知识梳理:(比一比,谁梳理的全面)

一、孙中山组织和领导了哪些革命活动?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基础有哪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人和刊物)

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组织基础有哪些?(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

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了哪些武装起义?

五、总结辛亥革命的成果有哪些?

合作探究: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材料一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命名:全国报纸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然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货私人议论,几乎下等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二 文学来源于生活。鲁迅小说《阿Q 正传》里描述了辛亥革命时期一个可怜可悲的中国最底层的农村百姓的形象,他想投靠革命便把自己的辫子绕起来用一根筷子别在头顶,最后却落得被处死的悲惨下场。

材料三 孙中山临终前也曾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1)根据材料一,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

(2)根据材料二、三辛亥革命的成效如何?

思维导图: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的建立

1、成立兴中会: 时间_________地点_______

2、1895年与_______筹划广州起义。

3、成立同盟会:时间______,地点______ 机关报_____ 纲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革命志士的奋斗: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

2、武昌起义:(1)时间_______________ (2)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时间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2、宣统帝退位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间_________地点______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__________________ 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1、二次革命原因________

2、袁世凯复辟帝制采取的内外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

3、护国战争的过程及结果_____________

4、军阀割据____________

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

1、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与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分别是()

A.兴中会同盟会

B.华兴会强学会

C.光复会兴中会

D.华兴会同盟会

2、中国同盟会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

B.积极发动人民参加革命

C.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

D.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实质意义是()

A.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B.体现天赋人权

C.规定了民主共和政体

D.体现了三权分立

4、、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性质的临时大法②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③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独裁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清朝统治的结束,意味着中国()

A.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B.专制统治的结束

B.封建统治的结束D.君主立宪制的结束

二、材料分析:

材料一: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了“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材料二: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时说:“革命为唯一法宝。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材料三: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所有中国前此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偿还外款照旧担认,仍由各省洋关如数摊;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1)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了什么政治主张?

(2)材料二中,孙中山提出救国的手段和实现的目标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三单元复习学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革命历程. 2、2、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的不同观点. 3、记住中华民国的建立,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性质. 知识梳理:(比一比,谁梳理的全面) 一、孙中山组织和领导了哪些革命活动?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基础有哪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人和刊物) 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组织基础有哪些?(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 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了哪些武装起义? 五、总结辛亥革命的成果有哪些? 合作探究: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材料一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命名:全国报纸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然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货私人议论,几乎下等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二文学来源于生活。鲁迅小说《阿Q正传》里描述了辛亥革命时期一个可怜可悲的中国最底层的农村百姓的形象,他想投靠革命便把自己的辫子绕起来用一根筷子别在头顶,最后却落得被处死的悲惨下场。 材料三孙中山临终前也曾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1)根据材料一,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 (2)根据材料二、三辛亥革命的成效如何? 思维导图:

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 1、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与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分别是() A.兴中会同盟会 B.华兴会强学会 C.光复会兴中会 D.华兴会同盟会 2、中国同盟会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 B.积极发动人民参加革命 C.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 D.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实质意义是() A.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B.体现天赋人权 C.规定了民主共和政体 D.体现了三权分立 4、、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性质的临时大法②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③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独裁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清朝统治的结束,意味着中国() A.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B.专制统治的结束 B.封建统治的结束D.君主立宪制的结束 二、材料分析: 材料一: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了“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材料二: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时说:“革命为唯一法宝。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材料三: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所有中国前此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偿还外款照旧担认,仍由各省洋关如数摊;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1)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了什么政治主张? (2)材料二中,孙中山提出救国的手段和实现的目标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中国周边国际形势分析

中国周边国际形势分析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我国周边各地域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周边关系冲突矛盾共同发展战略安全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我国周边关系发展可具体分析为以下八个方面: 一、朝鲜半岛 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危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朝鲜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半岛两国的战略选择,将与大国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半岛南北双方真正走向和解,只有在中美等大国的支持下,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二、日本 2010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8周年。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日本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 三、美国 在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美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因素,也是对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力量急剧增长,十多年来经济不断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总量一再成倍加大,对外贸易的地域和规模也迅猛扩展。在2009年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后,中国的经济总量仍然保持了9%左右的增长。并且,中国的经济总量于2010年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引起了世界的密切关注,也引来了诸如“中国威胁论”等影响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言论。 从大的格局来说,冷战结束,终结了中国与邻国间的政治分割。各国之间都基于各自长远战略利益与现实实际利益加以考、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国的邻国包括了诸多国情差异巨大的国家,在整个世界上是较为少见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复杂性。 在与我国相邻或隔海相望的东亚国家中,最为复杂的当属中日关系,其次为中朝与中韩关系。中国与日本关系之间,既有每每引起矛盾和冲突的历史遗留问题,又有紧密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现实关系。钓鱼岛、参拜晋国神社、历史教科书、慰安妇、日军遗留毒气弹、南京大屠杀等等的历史遗留问题。近几年,日本经济持续萎靡不振,而我们在今年年内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引起了日本国内右翼分子的不满与敌视,也使日本政府对我国的态度更加捉摸不定。同时伴随着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中日关系在发展中又存在着许多隐患。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日之间关系的友好一面。现如今,中国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和商品出口国,索尼、东芝、丰田、本田、马自达,在我们的大街上随处可见,我们的产品也大量销往日本。这都可以说明,我们同日本之间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这要求我们对待中日关系是要理智、客观、冷静。 我国和朝鲜、韩国之间的关系,虽不如与日本那样复杂,但也是扑朔迷离、纷繁复杂。在上世纪50年代,我们抗美援朝,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将“联合国军”赶出了三八线,保卫了自己和朝鲜人民的家园,挫败了美帝国主义的阴谋。可以说,我们与朝鲜本应有着革命战友般的友谊,但是朝鲜核问题也使我们与朝鲜兄弟之间有些不愉快的小矛盾。我国与韩国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多变。历史上,虽然我们帮助朝鲜军民抵御了侵略,但在韩国人眼中,我们却是造成朝鲜半岛分裂现状的凶手之一。两国关系在历史上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但改革开放后,现如今,我国境内现有超过一百万的韩国公民居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韩国人海外居住地。我国的白菜、葱、蒜等农产品大量销往韩国,我国大量持有着韩国国债,持有量位居前三。同时韩国也向我国大量出口汽车等工业产品,两国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同日本一样,我们与韩国也日益成为联系密切的利益共同体。 近年来,中俄关系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两国高层互动频繁,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横跨要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代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界线,我国北方边缘方向仅有俄罗斯和蒙古两个国家,俄远东地区和蒙古的形势相对稳定,不存在重大现实热点问题和安全隐患。同时,我国和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良性状态,并且不会在短期内长生重大动摇。

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 第七讲 辛亥革命与民国的创建练习 岳麓版

第七讲辛亥革命与民国的创建 命题点1政治民主化 1.(2018·青岛)《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大团体”是指(C)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2.(2018·雅安)三民主义中反映孙中山试图通过解决土地问题,使劳动者摆脱贫穷的是(D)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 3.(2018·成都)民国元年,为紧跟时势,商务印书馆编纂了《共和国教科书》,推崇爱国、平等、自由、权利、义务等理念。发生在这一年,与该套教科书编纂有直接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B) A.武昌起义 B.中华民国成立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命题点2思想近代化 4.(2018·扬州)陈独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理论、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文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C) A.平等、自由 B.自由、民主 C.民主、科学 D.科学、平等 5.(2018·孝感)下图中几位人物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B)

陈独秀(1879—1942) 胡适(1891—1962) 鲁迅(1881—1936) 李大钊(1889—1927) A.中国同盟会会员 B.新文化运动主将 C.五四爱国运动的领导者 D.中国共产党党员 6.(2018·包头)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这一思想(D) A.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B.与维新派的政治目标一致 C.延续了民主共和的精神 D.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7.(2018·滨州)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它”及带来的“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是指(C) A.鸦片战争——中国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C.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8.(2018·衡阳)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2018年又是戊戌年,追忆一百二十年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有(B)

(完整版)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什么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

1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什么必须由中国无产阶级来领导? (1)中国革命的对象除了本国封建势力以外,还有与其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这就是说,中国民主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中国革命要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胜利,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阶级。 (2)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须由中国无产阶级领导,具体原因是: 第一,这是由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条件决定的; 第二,这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过于软弱,无力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取得胜利; 第三,这是由于在俄国—卜月革命的影响下,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无产阶级已经迅速成长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能够担负起领导革命的重任 4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展先进生产力。 确立这一任务的主要依据是: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只有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社会主义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推进,以至于共产主义的实现,都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只有不断地发展生产率才能实现这个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第三,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并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的物质条件。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先进和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比先前的经济制度更高的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第10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0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教学目标 1、史实:孙中山创立兴中会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约法》袁世凯接任临时总统 2、史能: (1)归纳整理: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成立和武昌起义的背景及其阶段性的历史作用。(2)分析比较: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在领导力量、目的要求、斗争方式、结果影响等方面的异同。 (3)分析理解:全方位解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3、史识: (1)了解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主要革命活动,感怀他们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史实,努力学习、立志成才、追求进步、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和与时俱进、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创建了民主共和,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但辛亥革命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人民需要另谋新的救国之路,任重而道远。 二、教学要点 1、重点:辛亥革命步步深入的发展阶段及其历史成果。 2、难点:如何全面、合理地评价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活动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 导入:到20世纪初,中国人探索了哪几条救国道路?结果怎样? 第10课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背景 1、甲午战争以来,民族危机深化。 (1)甲午战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以上所有这些,使中华民族危机深化。 2、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说明必须另辟救国之路。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选择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分析中国周边形势

中国周边形势分析 《香港商报》12月25日报道,朝鲜半岛局势紧绷之际,美国决定再加派核动力航母“里根”号开赴东亚,亚太海域将出现三个美海军航母战斗群。中国海军少将张召忠向媒体表示,当三个航母战斗群出现在同一地区时,标志着战争就要爆发。现在“里根”号、“华盛顿”号与“卡尔·文森”号三个航母战斗群会师,被舆论视为60年来对中国和朝鲜的最大军事挑衅行为。 自从南韩天安舰沉没、中日钓鱼岛之争和朝鲜韩国炮战,东北亚局势每况愈下,美国在东北亚的军事演习愈来愈频繁,规模愈来愈大。今天以三艘航母战斗群配置东北亚,比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机的规模还要大。 众所周知,美国派一艘航母是战略威慑,两艘航母是备战,三艘以上则是作战。以今次规模来看,美国显然已开始备战,向世界发布东北亚必有一战的战争暗示。而如今东北亚各国都展开了大规模军事行动,其实,无论美国及其盟友打着什么旗号,最终目标都是中国,因为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崛起之势势不可挡,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中国的各个方面都时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面对新兴大国中国的快速崛起,作为当今世界利益的既得者——美国及其盟友,会允许其他国家同他们分享猎物吗?纵观世界近五百年历史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新兴大国的崛起,也就标着另一个大国的衰落,没落的帝国必定会想尽一切办法阻止其衰落时间,尽一切力量打压和遏制新兴大国崛起的速度,这是一个历史规律,也是一个国家的本质,任何国家做任何事情都是把本国的利益放在首位。 2010年即将过去,我们回首今年中国周边发生的一切事情,其实都暗藏着种种阴谋,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对付中国,在中国周边无时无刻都存在一群野狼,他们时刻盯紧中国,恨不得把中国一口吞掉! 斯里兰卡每日镜报24日发表分析文章指出,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近期纷纷在其国防白皮书中将中国列为威胁或忧虑对象,一个美国领导的围堵中国的军事同盟正在形成。如果中国与这些国家未来发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人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人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里程碑;首先辛亥结束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宣告了封建君主专政不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第三,同时辛亥革命也是一声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变和人们的精神解放;最后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为亚洲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提供了范例,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端,建立了中华民国,践行民主立国、共和建国、宪政治国,使中国政治从传统迈向现代,实现了政治形式合法化、政治结构理性化、政治行为多元化。辛亥革命的是非功过,至今招谤涉讼,但遗产丰富,启迪深刻:民主、共和、宪政是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趋势,也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变革,需要立足现实实践,循序渐进,不断发展完善。 100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称为“世界风暴的新源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真正意义具有现代化特质的革命。它建立中华民国,践行民主立国、共和建国、宪政治国,赋予中国社会以新的现代性飞跃,对中国政治进行前所未有的改造,中国政治从此开始迈进政治现代化的轨道。 一、辛亥革命的政治遗产:民主、共和与宪政 辛亥革命完成了中国从王朝国家到民族、民主国家的历史跨越,建了中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坚信,民主是西方崛起和强大的“奥秘”,是积贫积弱国家救国救民的“灵丹妙药”。在其思想纲领“三民主义”中系统诠释了民主的精义,使民主成为自始至终贯穿辛亥革命的政治目标。民主思想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规定的建国方案中清晰可见:“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正式规定了主权在民原则,即“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一切权力,主权在民成为“民国之通义”。民主实践也是星星之火,燎原华夏,国人从封建专制压迫下解放,获得独立和自由的新起点。从权利来看,《临时约法》规定,全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享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权利;从制度来看,民主参与机制、竞争机制、制衡机制、法治机制相继展开运行;从选举来看,1912年的全国大选中,登记的选民占当时全国人口的10%;[2]从竞争来看,民国初期,政党林立,大大小小312个。[3]民国民主“初出茅庐”的实践有力地推进了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把中国的政治现代化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制度。如果说民主的精髓是“主权在民”,那么共和的精神是“天下为公”。中华民国,是国民革命建立的新的民族国家形态,师法欧美经验,选择典型共和制的政体形式,主张五族共和,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民国”共和是对中国“家天下”的君主王朝制度的超越。1911年12月通过《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912年1月1日革命建立南京临时政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民国诞生,中国成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制国家。民国确立了总统共和制,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宣誓“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这在中国近代史上一扫专制时代以民为奴之旧俗,第一次树立了国家“服务人民”、政府“天下为公”的现代形象。1912年1月28日,中国第一个国会——参议院正式成立,表明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权力分离和相互有效的制约,“希

资产阶级革命 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区别

一、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一般是指指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为本国发展资本主义扫除障碍的革命。它发生的原因是落后的生产关系(包括封建制度或殖民主义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例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进行了长期斗争,最后以光荣革命而结束,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起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是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有特殊的情况,比如北美的独立战争,它反抗的对象就不是封建专制统治,而是英国的殖民统治,当时的北美根本就不存在封建生产关系,英国已经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也不会在北美实行封建统治。之所以称这场革命为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北美人民进行这场革命的目的也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北美人民经过英勇斗争,赶走了英国殖民者,形成了美利坚合众国,使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理解这一概念,应牢牢抓住以下三个要点:一是革命的原因是由一对矛盾构成,即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是革命对象具有唯一性,即封建专制制度,或殖民统治。革命目的具有明确性,即确立资产阶级专政,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但它发生的原因、革命对象和革命任务与资产阶级革命又有区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本国已经是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在向资本主义过渡时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阻

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进行革命的目的是消灭封建残余势力,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例如俄国的1905年革命和1917年的二月革命,就是因为沙皇专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还有德国的十一月革命,也属这种情况。另一种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本国的封建势力把持着国家大权,又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它发展资本主义面临两大障碍,革命的对象往往具有双重性,即本国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例如中国的近代革命,从1840年到1949年,这150年间中国革命的性质始终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1919年为界,又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然后向社会主义过渡。理解这一概念,应抓住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区分类型,看这个国家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还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二是注意革命对象:资本主义国家革命对象具有唯一性,即封建残余势力;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革命对象往往具有双重性,即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三是革命的领导阶级:既可以是资产阶级,又可以是无产阶级。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说课稿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华东师大版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的内容,从属于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部分。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后果是双重的,一方面它加重了中国的民族危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另一方面,它给中国的封建制度以猛烈冲击,迫使中国向工业化、资本主义化方向发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与探索。辛亥革命从中国人民抗争的角度来讲,它是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近代化的探索来看,它迈出了近代化探索有实质性的一步。所以在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材整合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还有武昌起义属于识记层次的要求,是重点,但不作为难点处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属于应用层次的要求。既是本课重点,也是本课难点,以教师讲解和学生合作探究、讨论为主。同时,了解、知道部分的内容为探讨提供史实依据,将三部分有机结合。 据此,制定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孙中山创办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领导机构、革命纲领、成立意义,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等史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观察图画的能力,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究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的过程,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三、学情分析 这节课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从认知规律看,他们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虽然经过一年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对抽象的事物却较难理解,尤其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晚清文化

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晚清文化 (中国历史第三册16~23课) 一、选择题: 1.《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资产阶级提出推翻清政府的革命要求,其根本原因是() A.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B. 孙中山受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C. 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 2.下列刊物,属于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是……………………………………() ①《苏报》②《中外纪闻》③《游学译编》④《民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使人民获得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一思想最早体现在……() A. 《永乐大典》 B. 《四库全书》 C. 《天演论》 D. 《海国图志》 5.孙中山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制度才能拯救中国是在…………………() A. 成立兴中会以后 B. 广州起义失败后 C. 成立同盟会以后 D. 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 6.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 兴中会成立 B. 华兴会成立 C. 光复会成立 D. 日知会成立 7.在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是………………………………………………() A. 章炳麟 B. 邹容 C. 孙中山 D. 陈天华 8.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相同之处是……………………………………() A. 都反对君主专制 B. 都主张推翻清政府 C. 都主张暴力革命 D. 都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9.下列最早提出号召驱逐外国侵略者,推翻清政府的是………………………………() A. 邹容《革命军》 B.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C. 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 D. 严复的《天演论》 10.中国同盟会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A. 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 B. 从此开展了武装反清斗争 C. 与保皇派展开了激烈论战 D. 革命有了统一领导和纲领 11.为武昌起义的发动做了准备条件的是…………………………………………………() A. 黄花岗起义 B. 安庆绍兴起义 C. 四川保路运动 D. 清政府的“新政》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知识目标】 1、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必然性和偶然性)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准备(思想准备、组织准备、政党准备、军事准备)【情景平台】世纪末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有哪些表现?哪些阶级、阶层作出了反应?【知识平台】 一、历史背景1、民族危机的加深_______签订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政治上 __________,经济上___________。2、“新政”激化矛盾目的:适应_______,安抚_______,缓和_______,巩固_________。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清政府增加捐税,加重人民负担,激化矛盾,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化的 进程。3、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 运动的兴起奠定了____________。4、全国人民收回利 权斗争1904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清人民收回粤汉铁路。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准备1、思想准备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的队伍壮大思想武器:天赋人权、__________。刊物:S. . . . .

《国民报》、_________、__________等--------中心:东京,日本重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战:性质__________;焦点_____、______、 _________。意义:推动了革命团体建立,为辛亥革命做舆论准备2、组织准备 成立时间 名称 主要成员 领导人 意义 1894年 华兴会 留学生学界 蔡元培 1906年 3、政党准备①成立条件阶级基础_______、思想基础 ________、组织基础________。 ②机关刊物__________③组织形式:有统一的领导 机构和革命章程。④组织围: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团体参加,具有全国规模。⑤性质 _______________⑥影响___________进入一个新阶段。S. . . .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知识目标】 1、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必然性和偶然性)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准备(思想准备、组织准备、政党准备、军事准备)【情景平台】世纪末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有哪些表现?哪些阶级、阶层作出了反应?【知识平台】 一、历史背景1、民族危机的加深_______签订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政治上 __________,经济上___________。2、“新政”激化矛盾目的:适应_______,安抚_______,缓和_______,巩固_________。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清政府增加捐税,加重人民负担,激化矛盾,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化的进程。3、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 兴起奠定了____________。4、全国人民收回利权斗争1904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人 民收回粤汉铁路。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准备1、思想 准备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队伍壮大思想 武器:天赋人权、__________。刊物:《国民报》、 _________、__________等--------中心:东京,日本重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战:性质

__________;焦点_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推动了革命团体建立,为辛亥革命做舆论准备2、组织准备 成立时间 名称 主要成员 领导人 意义 1894年 华兴会 留学生学界 蔡元培 1906年 3、政党准备①成立条件阶级基础_______、思想基础________、组织基础________。 ②机关刊物__________③组织形式:有统一的领导机构和革命章程。④组织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团体参加,具有全国规模。⑤性质 _______________⑥影响___________进入一个新阶段。4、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 起义 时间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论文 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 一是因为中国周边地理环境复杂。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海上邻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等,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仅邻国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世界上较为少见。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二是因为在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中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家的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 三是由于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随着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从发展趋势上看,似乎中国正在逐渐确立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日本对这一前景并不是欣然接

受,而是试图延缓这一进程,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中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类似的情况,也在中印关系、中韩关系等双边关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四是美国在东亚地区,存在着一个同盟体系。中国周边的日本、韩国、都是美国的盟国,此外,美国与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印度等保持着紧密的安全合作关系。特别是,日美同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针对中国的。美国的战略是维持在全球事务中的领导地位,并试图排除任何一个大国对美国领导地位可能发起的挑战。因此,近来美国的战略东移,试图牵制中国崛起的意图更加明显。 不过,中国的周边环境也存在一些有利因素,首先是中国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逐渐增大。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额巨大,是许多周边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同时,中国在周边国家的投资也在迅速增长。周边国家对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扩大,持一种多少有些矛盾的心态,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机会;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防范心理,担心从经济上受制于中国。但不管怎么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关系,是双边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稳定因素,这在几年前中日关系的“政冷经热”中已经有清晰的体现。 其次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战略意图的认知。随着中国的发展,很多周边国家对“中国威胁”感到焦虑。对此,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理念和政策举措,来缓解这方面的焦虑,包括新安全观、和平崛起、负责任大国、建立一系列伙伴关系、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

形势与政策国际形势中国周边关系分析

国际形势之中国周边形势分析 1、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局势总体评估 第一、周边安全基本形势总体相对稳定 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中国维护国家安全与周边稳定的能力增强了;第二,地区和平发展的基本态势并没有改变;第三,周边国家对华友好合作仍然是主流;第四,周边国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认同大于疑虑;第五,发展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机会仍大于挑战;第六,巩固、发展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主动权在我。 第二、消极面增多、矛盾复杂、动荡加剧 近年来,我国周边发生了很多具有冲击力的事件,周边环境恶化的迹象比较明显: 朝鲜半岛局势僵局难破,未来走向不明 从近代开始,以朝鲜半岛为核心的东北亚地区一直是中国安全的致命弱点。 2010年,“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的先后发生,使朝鲜半岛局势出现了1953年朝鲜停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加剧了朝韩之间的紧张关系,韩国李明博政府反映强烈,态度强硬!美国和日本趁机迅速介入,在朝鲜半岛西部和东部海域进行规模空前的军事演习,美、日、韩三边军事同盟雏形初现。 而朝鲜方面,虽有缓和,但仍然坚持核试验,朝核危机阴云不散,六方会谈终止。2011年12月17日,金正日去世,年轻的金正恩接班,半岛局势的不确定性变得更大。 面对东北亚的危机,中国政府游说于美、俄、韩、朝之间,并提议迅速开始六方紧急磋商,但遭到美、韩,日三国的拒绝。中国在东北亚面临着安全威胁与外交压力的双重挑战。 日本“远交近攻”,中国成其主要防范对象 近年来,中日关系虽未有大的起伏,但可以说是“旧仇未了,又添新恨”:中日关系撞船事件态度的强硬、地震之后对待中国给予援助的冷漠、灾难之后美日关系的加强、野田上任之后对防卫重点的调整、第一岛链的设想、与印度的联合军演等等,欲意包围中国。钓鱼岛“国有化”风波未平,安倍晋三又在外交领域显示其“右翼”特征,当然这与其争取国内的选民有关。日本现在经济下滑,国际地位降低,国民焦虑情绪在增加,“正常化”国家的呼声在增加。然而,美国对其仍然是既利用又防范的策略,只要有美国主导的美日同盟在,日本不至于失控。中日关系的关键不在中日之间,而在中美之间。然而,美国对于中国的防范和遏制、拉拢是并存的,在一段时期内中、美、日之间的外交格局不会有大的变化。 第三、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南亚局势依然紧张 缅甸之变不仅导致难民潮,而且影响到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自2008年11月孟买袭击案爆发、印度中止与巴基斯坦的和平进程以来,两国之间时有局部冲突。印巴未能遵守2003年达成的停火协议,在边境地区频繁交火,造成双方武装力量和平民伤亡。2011年5月,印度与巴基斯坦边防军在存在领土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再次发生交火,各有伤亡。印巴关系将长期成为地区稳定的不确定因素。 自2001年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以来,阿战已进入第12个年头,但阿富汗局势至今无明显好转。相反,随着本·拉登被击毙、美国宣布从阿富汗逐步撤军,该地区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 2、影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因素 影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有三点:美国战略调整是最直接,最明显的影响因素;中国的发展是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中国周边环境的变化是重要因素。 第一、美国战略调整是最直接、最明显的影响因素 导致中国周边环境恶化最直接的因素就是美国的插手。美国之所以插手东边是其战略调整的结果。美国放手“东边”有两个原因,一是“西线无战事”(伊拉克撤军、利比亚问题解决、伊核危机有欧盟、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教学目标 孙中山成立兴中会的原因及兴中会成立的时间与地点;章炳麟、邹容、陈天华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著作;华兴会、光复会的建立;孙中山创立中国同盟会的时间与地点,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同盟会的性质;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通过孙中山等人宣传民主革命思想,顺应了时代潮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通过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它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特点。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成了时代主流,孙中山、邹容、陈天华等人为振兴祖国,站到了时代的前列。通过教学,启发学生继承和发扬这些先进人物的爱国传统、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前仆后继、不屈不挠斗争的历史,又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这种斗争史和探索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光辉一页。这场以武装起义为特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同中国近代史上以前的历次革命斗争和探索救国道路相比,都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它所取得的革命成果和提供的经验教训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宝贵财富,激励着中国人民继续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具体可以分为兴起(1894年~1901年)、发展(1901年~1905年)、高潮(1905年~1911年)、失败(1912年~1913年)四个阶段。本节课所述事件主要发生在1894年~1905年,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的阶段。 重点分析: ⑴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的背景在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威胁,像一个可怕的阴影,笼罩在人们的心头。同旧式的举人秀才不同,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懂得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对帝国主义的压迫有敏锐的感受,有比较强烈的爱国心。当时不仅国内学堂纷纷成立,而且,出国留学成为一种风气。掀起了向西方寻找真理的热潮,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大力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章炳麟、邹容、陈天华对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⑵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明确宣布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政治纲领。其中,建立中华民国和平均地权的提出,是同盟会和它的领袖孙中山的伟大贡献。在同盟会成立以前,历来主张推翻清朝政府的人都以恢复明朝或者建立汉族帝国为口号。1894年兴中会所提出的纲领中有建立合众政府一条,但不如同盟会所提的明确。同盟会成立以后,建立民国的思想很快就普遍起来,建立汉帝国的话从此很少有人再提。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中国宛如一条巨龙横卧亚洲东方。早在16世纪杰出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就曾经说过:“中国是头沉睡的雄狮,未来的某一天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证明了这位伟人的预言。新中国建国六十余载,其间遭遇坎坷艰辛,但都坦然度过,付出了巨大代价,也收获了宝贵经验。自改革开放战略实施以来,中国这一块古老的土地上又一次迎来了新的活力,改革开放如今已实施三十余年,我国所取得的各项成就足以令世界为之瞩目,我国已经开始了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之旅。随着波澜壮阔的二十世纪的结束,世界开始了一个新的纪元,我国也怀着满腔的热情迈入二十一世纪,国富民强,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开始有了愈加清晰的轮廓。不可否认,我国现在处在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近三十年来,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国家实力进一步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三十年间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众所周知,自70年代对越反击战后,我国基本处于和平状态,无明显对外战争,然而不幸的是,近年来我国的周边环境逐渐恶化,领土、海洋争端不断凸显,周边国家政局动荡,恐怖势力蔓延。而一国的周边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我们寻求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周边形势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国家安全,影响着国家和平发展和战略机遇的实现。 我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回顾历史,冷战结束后,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已不存在现实的战争或武装冲突,我国在国土周围也不再面临重大的现实军事威胁。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总体上是稳定的,有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进一步增强,不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并时有激化,总体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显特征,而这些都促使我们必须加紧重视周边安全形势。 由于我国邻国最多,因此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V型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陆线,有中亚五国问题,阿富汗冲突、印巴冲突、印中争端等问题;V型线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的竹岛(独岛)之争、朝鲜半岛之争、中朝黄海大陆架之争、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中国海之争等。无疑,这些不安全因素如果不能有效地解除或者处理,将会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造成重大的影响。下面我就中国周围安全形势做一个简单的概括性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