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交换一,二章作业
现代通信交换技术课后习题及部分答案

习题一(绪论)一、填空题1.最早的自动电话交换机在 1892 年投入使用。
1970 年法国首先开通了第一台数字交换系统。
2.电话交换机的出现降低了线路投资,提高了传输线路的利用率,使电话通信得以发展。
3.在微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进一步发展以后,才开始了全电子交换机的迅速发展。
4.促进程控交换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有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通信信息容量起伏、用户本地电话服务要求。
5.话务理论中话务量的单位是爱尔兰,话务量的含义是在一个平均占用的时常内话源发生的平均呼叫次数。
二、判断题1.第一部自动电话交换机采用间接控制方式。
(×)2.世界上第一部计算机控制的交换机所交换的信号是数字信号。
(×)3.交换机的BHCA 值越大,说明系统能够同时处理的呼叫次数越大。
(√)4.话务量使用户占用交换机资源的一个宏观度量。
(√)5.话务量与用户的呼叫次数和每次呼叫的平均占用时间有关。
(√)6.呼损是必然事件,与交换系统的结构无关。
. (×)三、选择题1.话务量是由(C)发明的。
A、爱因斯坦 B.史端桥 C.贝尔 D.比图兰德2.采用直接控制的自动交换机有(A)交换机A.步进制B.纵横制C.旋转制D.储存程序控制3.早期的空分交换网采用的是(A)开关接点。
A.机械B.电子C.机械和电子D.前3种说法都不对4.BHCA值越大,说明呼叫处理机呼叫处理能力(B) A.越弱 B.越强 C.不确定四、简答题1.通信的3个基本要素是什么?说明各自的功能。
2.程控数字交换机有什么优点?2.什么叫呼损?处理呼损的方式有哪两种?2.评价程空交换机话务能力的两个基本参数是什么?五、计算题1.某用户1h 内共打了3次电话,平均每次通话时间长6min ,求该用户的话务量。
2.一台交换机,其交换网连接1000 个用户终端,每个用户忙是话务量为0.1 Erl 。
求该交换机总的话务量。
3.某处理机忙时用于呼叫处理的时间开销平均为0.95 ,固有开销为0.25 ,处理一次呼叫平均开销需要30ms ,试求其BHCA值。
现代交换原理作业

现代交换原理作业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第一章作业:课本P20习题与思考题1.2 在通信网中引入交换机的目的是什么?答:在通信网中引入交换机,使用交换式通信网结构代替全互联方式,目的是节约大量的端口和线路的投资,从而容易组成大型网络。
1.3 无连接网络和面向连接网络各有什么特点?答:(1)、面向连接一定至少具有以下三个阶段(状态):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释放。
由于进行了资源预留,因此面向连接的服务一般适用于传输要求高可靠性的应用领域或有大量连续数据传输的应用领域。
但面向连接的服务缺点是在传输短报文时效率不高。
(2)、面向无连接的服务往往进行“尽最大努力交付”的不可靠服务,很适于随机突发的数据环境,用于传送不太长的报文。
由于通信质量随技术的不断提高,面向无连接服务也可以用于承载一般的可靠应用(例如IP协议承载TCP协议的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面向连接服务不一定是可靠服务,它只是可靠服务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补充:请简述电路交换、虚电路分组交换、数据报分组交换、IP交换、软交换各有何特点?答:(1)、电路交换优点:实时性强。
交换机处理开销小。
电路交换缺点:网络利用率低。
带宽固定,电路利用率很低。
有呼损。
要求通信双方信息速率匹配、编码格式、同步方式、通信协议等必须完全兼容。
(2)、分组交换的优点:采用存储/转发方式,支持异种终端间的可变速率通信要求。
采用统计时分复用,线路利用率高。
具有差错控制功能,传输可靠性高。
共享了通信网络,经济性好。
分组交换一般适用于随机突发短报文的数据环境。
分组交换缺点:技术实现复杂(交换机要完成转发、路由、流控、速率和规程转换等)。
分组长度可变,存储管理复杂。
协议处理复杂,时延大。
网络附加信息多,长报文通信效率较低。
数据报分组交换是面向无连接的,其传输时延较大,但对网络故障适应性好。
北邮现代交换技术阶段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道小题,共100.0分)1. (错误)TST数字交换网络,初级T入线复用度512,A-B方向选取的内部时隙为TS325,B-A方向内部时隙按相差半帧原则选择,应选择的时隙为()。
A. TS512B. TS325C. TS69D. TS632. (错误)设S接线器在输出控制方式下工作,如果要将S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HW3的时隙23的内容A交换到输出复用线HW5的同一时隙,则计算机应将控制存储器组CM5的23号单元的内容置为()。
A. 1B. 3C. 5D. A3. (错误)T接线器采用输入控制方式时,如果要将T接线器的输入复用线时隙125的内容A交换到输出复用线的时隙28,则A应写入话音存储器的()号单元。
A. 123B. 28C. 21D. 224. (错误)T接线器的输出控制方式是指()。
A. T接线器的SM按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方式工作B. T接线器的CM按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方式工作C. T接线器的SM按顺序写入,控制读出方式工作D. T接线器的CM按顺序写入,控制读出方式工作5. (错误)ISUP消息的内容是在( )。
A. SCCP消息中传送B. MSU的SIF中传送C. TCAP消息中传送D. 在LSSU中传送6.在64kb/s的信令链路上传输时,信令单元为消息信令单元, 消息信令单元的SIF和SIO字段的长度为200字节,此时信令单元中的长度表示语LI=( )。
A. 0B. 1~2C. 63D. 63以上7.8. (错误)TUP和ISUP应配置于()。
A. 独立型HSTPB. 独立型STPC. 网管中心D. 市话终端局9. (错误)信令点中信令单元的差错检测功能是在()完成的。
A. 信令数据链路级B. 事务处理应用部分C. 信令网功能D. 信令链路级10. (错误)当局间采用数字型线路信令时,第10帧(F10)的TSl6传送()的线路信令。
A. 话路9和话路26B. 话路10和话路26C. 话路9和话路25D. 话路10和话路2511. (错误)在两个长途交换中心之间选择路由时,最后才选择()。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文档说明:本文档只有现代交换与通信技术课后习题的部分答案,所以仅供参考,并且只有前七章的哦,可用于考试复习。
第一章1.在通信网中为什么要引入交换功能?为实现多个终端之间的通信,引入交换节点.各个用户终端不在是两两互连 , 而是分别精油一条通信线路连接到交换节点上,在通信网中,交换就是通信的源和目的终端之间建立通信信道,实现通信信息传送的过程引入交换节点后, 用户终端只需要一对线与交换机相连,接生线路投资,组网灵活.2.构成通信网的三要素是:交换设备. 传输设备 , 用户终端.3.目前通信网中存在的交换方式有哪几种?分别属于哪种传送模式?电路交换.多速率电路交换.快速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帧交换. 帧中继.ATM交换.IP交换.光交换.软交换.电路交换. 多速率电路交换 .快速电路交换. 属于电路传送模式, 分组交换 .帧交换. 帧中继/属于分组传送模式 ATM交换属于异步传送模式4.电路传送模式.分组传送模式,和异步传送模式的特点是什么?(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元是时隙(2)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3)同步时分复用(4)信息传送无差错控制(5)信息具有透明性(6)基于呼叫损失的流量控制分组特点: (1)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的特点(2)无连接的工作方式特点(3)统计时分复用(4)信息传送有差错控制(5)信息传送不具有透明性(6)基于呼叫延迟的流量控制异步传送特点: (1)固定长度单元的信元和简化的信头(2)采用了异步时分复用方式(3)采用了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5.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的虚电路方式以及ATM交换都采用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它们有何异同?相同点:都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送和链路拆除三个阶段. 不同; 电路交换的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是一条物理连接通路.而虚电路方式以及ATM交换方式都属于逻辑连接.6.同步时分复用和异步时分复用的特点是什么?同步时分复用的基本原理是把时间划分为等长的基本单位,一般称为帧,没帧再划分为更小单位叫时隙.对每一条同步时分复用的告诉数字信道,采用这种时间分割的方法.依据数字信号在每一帧的时间位置来确定它是第几路子信道.这些子信道又可以称为位置化信道.通过时间位置来识别每路信道异步时分复用是采用动态分配带宽的,各路通信按需使用. 异步时分复用将时间划分为等长的时间片,用于传送固定长度的信元.异步时分是依据信头标志来区别哪路通信信元,而不是靠时间位置来识别。
现代通信与网络工程实用教程 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第1章一、填空题1、信元交换、帧交换、端口交换。
2、内桥、远程桥、外桥。
3、ADSL Modem、Cable Modem。
4、QPSK、64QAM。
5、调制协议(Modulation Protocols)、差错控制协议(Error Control Protocols)、数据压缩协议(Data Compression Protocols)。
6、CDMA2000无线上网卡、TD、WCDMA。
7、PCMCIA、USB、CF、SD。
8、网络层(Network Layer)、安全层(Security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二、名词术语解释1、飞蜂窝(英文为Femtocell)是近年来根据3G发展和移动宽带化趋势推出的超小型化移动基站。
飞蜂窝使用IP协议,通过用户已有的ADSL、LAN等宽带电路连接,远端由专用网关实现从IP网到移动网的联通。
2、AP是无线局域网中将无线用户接入并连接广域网的一种网络接入设备。
无线AP是无线网和有线网之间沟通的桥梁。
3、意为中断请求,每一个设备都有一个IRQ,用以向CPU发送服务请求,称为中断。
4、英文全称为“Network Interface Card”,简称“NIC”,网卡是局域网中最基本的部件之一,它是连接计算机与网络的硬件设备。
5、网关(Gateway)就是一个网络连接到另一个网络的“关口”。
6、所谓“线速路由器”就是完全可以按传输介质带宽进行通畅传输,基本上没有间断和延时。
三、判断题四、简答题1、如图所示:图1.2 双绞线原理这里设与纸垂直的方向有电磁干扰,则电磁干扰对于每段导线形成的电动势如图箭头所示。
对于双绞线而言,①、②、③、④线段对应的电动势大小相等方向如图(a)所示。
这样对x线来说②、③方向相反,互相抵消,①、④也一样,因此不会产生差模噪声。
对于平行线,对应⑤、⑥、⑦、⑧线段对应的电动势大小相等,方向如图(b)所示。
现代交换技术复习题

现代交换技术复习题第一章概述一.简答1. 通信网由那些部分组成?交换设备、终端设备、传输设备。
2.电话网提供的电路交换方式的特点是什么?通信前,必须在欲通信的双方建立一条电路,然后进行通信。
完成通信后,释放该电路。
只有当本次通信过程所占用的相关电路释放后,其它通信过程才可占用这些资源。
3.数据通信与话音通信的主要区别?通信对象不同:前者是计算机之间或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需要严格定义通信协议和标准;后者是人和人之间的通信。
传输可靠性要求不同:前者的比特差错率在以下,后者可高达。
通信的平均持续时间和通信建立请求响应不同:99.5%的数据通信持续时间短于电话平均通信时间,其信道建立时间也短于电话通信。
通信过程中信息业务量特性不同:电话量级在32kb/s,而数据从30b/s到1Mb/s。
4.为什么分组交换是数据通信的较好方式?可向用户提供不同速率、不同代码、不同同步方式、不同通信控制协议的数据终端间的灵活通信。
线路利用率高,动态统计复用。
可靠性一般在10-10以下较经济. 5.宽带交换技术主要有哪些?快速电路交换、快速分组交换--帧中继、异步传送模式(ATM、IP交换和标记交换。
6.为什么光交换技术是未来发展的方向?(1)长途信息传输中,光纤占了绝对优势(2)用户环路光纤化(3)省去了光电变换,减少了光电变换损伤,可提高信号交换的速度。
二.填空1. 通信网由交换设备、( 和传输设备组成。
A. 电话机B. 终端设备C. 传真机D. 对讲机2. 电话交换是人和人之间的通信,数据交换是( 之间或人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A. 计算机与计算机B. 人与人C. 人与计算机D. 交换机3. 窄带交换指传输比特速率低于( 的交换。
A. 2Mb/sB. 8Mb/sC. 128Mb/sD. 56Kb/s4. 宽带交换是指传输比特速率高于( 的交换。
A. 128Mb/sB. 64Mb/sC. 2Mb/sD. 10Mb/s5. 帧中继技术是传统的( 的一种改进方案,适合LAN(局域网)之间数据互联,目前传输速率已达到34Mb/s。
天津大学现代通信原理课后习题答案(1-4章)

《现代通信原理》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 绪 论1-1设英文字母C 出现的概率为0.023,E 出现的概率为0.105,试求C 与E 的信息量。
解:1-2 设某地方的天气预报晴占4/8,阴占2/8,小雨占1/8,大雨占1/8,试求各每个消息的信息量。
解:晴: 阴:2bit 小雨:3bit 大雨:3bit 。
1-3 设有四个信息A 、B 、C 、D 分别以概率1/4,1/8,1/8和1/2传递,每一消息的出现的是相互独立的。
试计算其平均信息量。
解:1-4 一个离散信号源每毫秒发出4种符号中的一个,各相互独立符号出现的概率分别为0.4,0.3,0.2,0.1。
求该信号源的平均信息量与信息传输速率。
解: 1-5 设一信息源的输出由128个不同的符号组成,其中16个出现的概率为1/32,其余112个出现概率为1/224,信息源每秒钟发1000个符号,且每个符号彼此独立,试计算该信息源的平均信息速率。
解:bit X p I C 44.5023.01log )(1log 22===bit I E 25.3105.01log 2==bit 148log 2=符号/75.1)21(1log 21)81(1log 81)81(1log 81)41(1log 41)(1log )()(1log )()(1log )()(1log )()(22222222bit D P D P C P C P B P B P A P A P X H =+++=+++=符号/84.12.01log 2.02.01log 2.03.01log 3.04.01log 4.0)(2222bit X H =+++=s bit R /18401084.16==-符号/405.6)224/1(1log )224/1(112)32/1(1log )32/1(16)(22bit X H =⨯+⨯=sbit R b /64051000405.6=⨯=s b N R R B b /3600312008log 1200log 22=⨯=⨯==[])ωsin ω(ex p )ω(0T b t j K H d --=]0ωsin sin 10T b j e T jb ω+≈[]dt j e T a K H ω0ωcos 1)ω(-+=[][]dt j d e T b K T b t j K H ω-+≈--=)ωsin 1()ωsin ω(ex p )ω(00[])()()2/()()(00d d d t T t S t T t S k t t KS t S ----+--=1-6 设一数字传输系统传递二进制码元的速率为1200B ,试求该系统的信息传 输速率,若该系统改为8进制码元传递,传码率仍为1200B ,此时信息传输速率又 为多少?解: R b =R B =1200b/s1-7 已知二进制数字信号的传输速率为2400b/s 。
现代交换技术课后答案

第一章1.全互连式网络有何特点?为什么通信网不直接采用这种方式?全互连式网络把所有终端两两相连;这种方式的缺点是:1)所需线路数量大且效率低。
所需线路对数与通话用户数间的关系是:N(N-1)/2。
2)选择困难。
每一个用户和N-1个用户之间用线路连接,由电话机来选择需要通话的用户连线比较困难。
3)安装维护困难。
每个用户使用的电话机的通话导线上要焊接N-1对线,困难。
2.在通信网中引入交换机的目的是什么?完成需要通信的用户间的信息转接,克服全互连式连接存在的问题。
3.无连接网络和面向连接网络各有何特点?a)面向连接网络用户的通信总要经过建立连接、信息传送、释放连接三个阶段;无连接网络不为用户的的通信过程建立和拆除连接。
b)面向连接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为每一个呼叫选路,节点中需要有维持连接的状态表;无连接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为每一个传送的信息选路,节点中不需要维持连接的状态表。
c)用户信息较长时,采用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的效率高;反之,使用无连接的方式要好一些。
4.OSI参考模型分为几层?各层的功能是什么?分为7层:物理层:提供用于建立、保持和断开物理接口的条件,以保证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持和拆除;分组信息成帧;差错控制功能;流量控制功能。
网络层:寻址、路由选择、数据包的分段和重组以及拥塞控制。
运输层:1)建立、拆除和管理端系统的会话连接2)进行端到端的差错纠正和流量控制。
会话层:1)会话连接的建立与拆除;2)确定会话类型(两个方向同时进行,交替进行,或单向进行)3)差错恢复控制。
表示层:数据转换:编码、字符集和加密转换;格式转换:数据格式修改及文本压缩;语法选择:语法的定义及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
应用层:提供网络完整透明性,用户资源的配置,应用管理和系统管理,分布式信息服务及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通信交换习题作业第一章1,简述交换机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答: 程控交换机的基本结构框图如图1.1所示,主要包括接口部分,交换网络部分,信令部分和控制部分.接口部分又分为用户侧接口和中继侧接口.用户侧的用户电路为每个用户话机服务.中继侧是与其他交换机连接的接口电路.数字交换网络(DSN)用来完成进出交换系统信息的可靠接续,可以是各种接线器,也可以是电子开关矩阵.它可以是空分的,也可以是时分的.信令部分用来完成接续过程中控制信息的收发,负责用户接口电路的用户信令处理机.图1.1 程控交换机的基本结构框图交换机实现的基本功能:接受和分析从用户线或中继线发来的呼叫信号; 接受和分析从用户线或中继线发来的地址信号;按固定地址正确选路和在中继线上转发信号;按照所收到的释放信号拆除连接.2,目前,通信网上都有哪些主要的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技术具有哪些特点?答: 常用的交换技术有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ATM交换及软交换等.电路交换具有下列特点:1.呼叫建立时间长,并且存在呼损。
2.传送信息没有差错控制,电路连通后提供给用户的是“透明通道”。
3.对通信信息不做任何处理,原封不动传送(信令除外)。
4. 线路利用率低。
5.要在通信用户间建立专用的物理连接通路。
6.实时性较好,那一个终端发起呼叫或出现其它动作,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3,浅谈电话交换机的主要分类和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答:交换机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按电话交换机服务范围不同,可分为局用交换机和用户交换机;按系统控制方式不同,可分为布控交换机和程控交换机;按话路设备构成方式不同,可分为空分交换机和时分交换机;按交换的语音信号形式不同,可分为模拟交换机和数字交换机.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交换机以提供单一的语音业务为主逐步向提供数据业务为主过渡,以硬件为主逐步向以软件为主过渡,以电路交换为主逐步向以分组交换(含软交换等)为主过渡,以支持窄带业务为主的电话网逐步向以支持宽带业务为主的综合业务数字网过渡。
第二章1,说明数字信号有哪些优越性?答:1.具有较强的干扰性,还可以再生,实现无损耗传输。
2.保密性强。
3.便于采用新型的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使设备更加小型化,轻型化,成本不断下降,耗电减少。
4.更适应纳入综合业务数字网,适应新的技术装备。
2,简述抽样定理,为什么语音信号通常使用的抽样频率为8KHZ? 答:抽样定理一个频带限制在(0,f H)Hz内的时间连续信号,如果以T≤1/2f H秒的间隔对它进行等间隔抽样,则连续信号m(t)将被所得到的抽样值完全确定。
此定理使用在均匀间隔T≤1/2f H秒上给定信号的抽样值来表征信号。
所以被称为均匀抽样定理。
这意味着,当抽样频率f S≥2f H时根据抽样值就能准确地确定原信号。
语音信号频率范围300~3400HZ,其奈奎斯特频率为6.8KHZ,所以使用的抽样频率应为8KHZ。
3,简述非均匀量化,什么是A律13折线?答:非均匀量化:根据语音信号的统计特性,小信号出现的概率远大于大信号,在小信号范围内提供较多的量化级,而在大信号范围内提供较少的量化级。
这样只要规定量化级的总数不变,就不需要增加传输带宽,同时又可以提高小信号的信噪比,这种技术叫做非均匀量化。
A律13折线设直角坐标系的X轴、Y轴代表输入、输出信号的取值域并假定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最大取值范围是-1~1。
现把X轴的区间(0,1)不均匀地分为8段,分段规律是每次以二分之一取段。
在0~1范围内共有128个量化级,但是每一段上的量化级是不均匀的,这样,对输入信号就形成了一个不均匀量化的方案,此方案对弱信号时的量化级分得细,对强信号的量化级分得粗。
图2.6 13折线压缩特性然后,再把Y轴进行分段,将1均匀分成8段,每段再均匀分成16段,于是Y轴的区间(0,1)内也被分为128个量化级,这时的量化级是均匀的为1/128。
现在把X轴和Y 轴的相应交点连起来,就得到8段斜率分别为:16 、16 、8 、4 、2 、1 、0.5 、0.25的折线,因为第一段和第二端折线的斜率是相等的,还有负半轴的第一段和第二端折线的斜率也相等,都等于16。
这四段折线经过原点合并为一条线段,所以称为A律13折线。
图2.6(a)是13折线的1~4段,图2.6(b)是13折线放大后的5~7段。
图2.7 8段的量化级展开图压扩法将整个量化区间共分为±8段,每段又分为16个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量化级,共有±8*16=±128个量化级,所以在32路PCM中用8位比特码来表示。
图2.7所示的是8段的量化级展开图。
表示量化值的8位比特码的编码如下:±极性8段16级/段X1X2 X3 X4X5 X6 X7 X8(极性码)(段落码)(段内电平码)其中,X1=1:为正极性,表示样值在正半轴。
X1=0:为负极性,表示样值在负半轴。
X2~X4: 表示样值的大小是在哪一个大段范围内(8个大段)。
X5~X8: 表示样值的大小是哪个大段的哪一个小段范围内(每个小段有16个小段)。
采用只舍不进的量化法,将量化级的起始电平作为该幅度的量化值。
最小的量化级差是1/128÷16=1/2048,令Δ=1/2048,则各段端点值变为0、16Δ、32Δ、64Δ、128Δ、… 2048Δ。
每个大段内16个小段的量化的级差是不同的,如第8大段,量化级差为:δ8=(2048Δ-1024Δ)/16=64Δ。
所以,第八大段:1024Δ~2048Δ,每个级差为δ8=64Δ。
第七大段:512Δ~1024Δ,每个级差为δ7=32Δ。
第六大段:256Δ~512Δ,每个级差为δ6=16Δ。
第五大段:128Δ~256Δ,每个级差为δ5=8Δ。
第四大段:64Δ~128Δ,每个级差为δ4=4Δ。
第三大段:32Δ~64Δ,每个级差为δ3=2Δ。
第二大段:16Δ~32Δ,每个级差为δ2=Δ。
第一大段:Δ~16Δ,每个级差为δ1=Δ4,已知抽样幅度为Vs=600∆,求其量化值。
答:①因为极性为正,所以X1=1;②X2= 1 后四段;X2=0 前四段,是以第五段的起始电平V5=128Δ为准来区分的。
∵Vs>128 ,∴在后四段X2=1③X3在后四段的前两段还是后两段,第七段起始V7=512Δ,∵Vs>V7 ,∴在后四段的后两段, X3=1④X4第八段起始电平为V8=1024Δ, ∵Vs<V8∴在第七段,X4=0因此可以判定第七段的段落码为110,接着进行段内电平的判断。
⑤X5与段内中间值作为比较标准,七段内的中间值为V71=512+(1024-512)/2=768Δ∵Vs<V71 ∴X5=0⑥X6 7段前半部V72=512+256/2=640Δ∵Vs<V72 ∴X6=0⑦X7 7段前1/4.V73=512+128/2=576Δ∵Vs>V73 ∴X7=1⑧X8576Δ ~640Δ之间比较点:V73=(640-576)/2+576=608∵V73>Vs∴X8=0 在576~608Δ内可得出X1~X8的取值为:111000105,依据图2.8,试画出一个不同的HDB3码的转换过程图。
答:6,填空题:在PVM30/32帧结构中,每个帧有(32)时隙,每个时隙为(3.9)µs,每个时隙可传输(8)个比特位,每个比特位为(125)µs,每个复帧为(16)帧。
7,根据你对PCM30/32帧结构的理解,谈谈帧,复帧,时隙的关系。
有人说“每个时隙就相对于一个8bit的储存器”,对吗?为什么?答:帧结构就是把多路语音数字码以及插入的各种标记码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排列的数字码流的组合。
帧结构表明各路信号在信道上的时隙分配规则,而这种时隙分配形式又是以帧为单位重复出现的。
30/32路PCM基群帧结构就是一帧分为32个路时隙,其中30个路时隙用来传送30路语音信息或数据,一个路时隙用于传送帧定位及服务比特,一个路时隙用于传送信令码。
各种信息在复用过程中,以这种分配规则相互交叉形成2048kbps高速码流。
对,因为每个时隙可传送8个比特位,所以相当于一个8bit的存储器。
8,爱尔兰公式是怎样表示的?举例说明它的用途。
答:A=C x t。
A是话务量,单位为erl(爱尔兰),C是呼叫次数,单位是个,t是每次呼叫平均占用时长,单位是小时。
一般话务量又称小时呼,统计的时间范围是1个小时。
爱尔兰公式可以用来计算话务量、呼损等。
9,BHCA的基本含义和基本模型计算方法是什么?答:BHCA是忙时呼叫处理能力值。
控制部件对呼叫处理能力通常用一个线性模型来粗略的估算。
t=a+bN 其中a为与呼叫处理次数无关的固有开销,它主要与系统结构,系统容量,设备数量等有关。
b为处理一次呼叫的平均开销,是非固有开销。
N为BHCA。
10,对交换机进行呼叫能力测试时,使用什么仪器设备,测量时有哪些规定条件。
答:呼叫处理能力的测量一般采用模拟呼叫器,在进行大话务量测试时规定了几点。
1,一次试呼处理指一次完整的呼叫接续,即从摘机开始通话到挂记为止的一次成功呼叫。
其他不成功呼叫不考虑。
2,只考虑最大始发话务量。
3,每次呼叫平均占用时长对用户定为60s;对中继定为90s。
11,什么叫失效率和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答:失效率就是单位时间内出现的失效次数,即失效速率。
把失效率记做“λ”,单位是1/h。
和失效率相对应的是MTBF(平均故障时间间隔)。
失效率和平均故障时间间隔互为倒数λ*MTBF=112,什么叫可靠度和维修度?答:可靠度就是可靠性,可形成一个定量指标。
对于可维修度来说,系统地可维修的概率称为可维修度。
可维修系统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维修而恢复到规定功能的概率。
?13,某交换局要安装一个容量为2000线的交换机,其交换机的内部时隙数为512,每用户的忙时话务量为0.1Erl,求交换机的呼损。
答:Y=0.1Erl*2000=200Erl, M=512, 代入呼损公式得,呼损E(51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