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详解丨七下第二单元第6课《老山界》

合集下载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老山界课件及参考答案解析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老山界课件及参考答案解析

语 文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二单元
我们一路奔山而上,去追寻老山界。汽车在一块平地上停 下了。这里是紫花坪,一丛丛、一树树紫色的杜鹃花,正热 烈地绽放着,璀璨一片。紫花坪,真是名副其实!沿着山谷, 一条小溪一路叮咚而下。几场春雨过后,窜动在小溪里的溪 水更充沛了,溪水蹦跳着勇猛向前。遇到高崖,一蹦而下, 化身壮丽的瀑布;遇到巨石,委曲求全,绕道而行。它总是 千方百计向前奔去,去探寻更广阔的世界……山东的溪,出 山后注入湘江,而山西的溪,下山后就汇入资江。最后,都 走进洞庭、长江、大海,到达它们终极的目标。
4.每步都要非常小心,反映了战士的谨慎态度和行军速 度之慢,衬托了老山界的陡峭和险峻。
语 文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二单元
5.“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中的“奇观”指什么景象? 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 5.奇观: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 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作用:体现了红军队 伍磅礴的气势,并歌颂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作者用赞 赏的口吻来描绘景物,抒发了豪迈的情怀,是革命乐观主 义的表现。
语 文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二单元
很大。红军穿山而过,陆老到底描绘的是哪一段?这并不 重要了。或者应该说,三块碑石标示的,都是真的。
在这里,不时看到一队队游人,艰难地走在这条山道 上,追寻当年红军的足迹。我站在碑前,望着山间荆棘丛 生的小道,陷入了沉思。当年,红军战士,一路走去,走 过二万五千里,经历了多少如湘江战役般惨烈的战斗,多 少鲜活的生命,倒在这条路上啊!
语 文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二单元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春走老山界 谭谈
其实,只有到了四月,山野里的春色才最浓烈,最灿烂, 春的表演才最癫狂!嫩绿的新叶,压在深绿的老叶上,此 时全部张开了身姿,展示着它的魅力,使山色具有了鲜明 的层次感。各种各样的野花,张狂地绽放,把或浓或淡的 芳香,洒满坡坡岭岭。整个山野,都沐浴在芳香里。

老山界教材分析

老山界教材分析

老山界教材分析老山界---教材分析整体分析:课文梗概:本文按照顺叙的写作手法,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从第一天写到第二天,从山脚写到山顶,又从山顶写到山下。

以时间和空间为序,叙述了与瑶民攀谈,半夜露宿,登上山顶,顺利下上等主要情节,过程清晰明了,通过全文的记叙,解释了红军不怕困难,处困不悲,处险不惊,乐观自信的革命品质。

写作特色:1、采用顺叙的写作手法,按时间变化和空间转换安排文章层次,使人感到文章完整的结构感,思路清晰。

课文写了第一天下午到第二天下午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时间:第一天下午—傍晚—天黑—夜里—半夜—第二天黎明以后—下午。

空间:老山界脚下—山顶—山下。

事件:起因(红军总部决定翻越老山界)--经过(红军历经艰险翻山)--结果(红军翻越老山界取得标志性胜利)2、用生动形象的描写阐述深刻道理,表达中心思想。

《老山界》语言生动形象,描写生动具体,富于幽默。

把红军战士高昂的斗志,乐观的精神渲染得极为感人,是人深深地感到红军确实是一支高不可攀的英雄部队。

3、语言朴实、优美。

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而热烈的情感,全文描写绘声绘色,着力渲染,刻画入微。

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强烈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对自己同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和胜利的欣慰和自豪之情。

课文赏析:全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段。

第二部分:2-32段。

第三部分:33段第一段:第一段是事情的起因。

概括的介绍了老山界的高度,地理位置,写出了此次行动的对象,即红军部队。

“三十里”也突出了行军艰难。

第二部分(分为四层)第一层(2-11)行军难,山间巧遇农家,访瑶民表现军民关系和谐。

第二段:“前面不知道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又要停下来等。

”“走不动”是因为路程艰难道路崎岖,队伍被堵住了。

“等了好久”“才走几步”“又要停下来等”都体现了红军所面临行路难的困惑。

“红星”“纵队”是指当时中央一级机关人员在长征中编成两个纵队,分别为“红章”纵队和“红星”纵队。

第6课 《老山界》(解析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6课 《老山界》(解析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6课《老山界》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感受老山界①我是在今年早春时节走进老山界的,虽说我的家乡也属于老山界地区,上中学时又读过陆定一的名篇《老山界》,知道此山是红军长征时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可真正与老山界零距离接触,平生还是第一次。

所以,当我随“红军长征路线考察组”夜宿老山界脚下的岔岭村时,兴奋得一夜难眠。

②第二天早上出发时,岔岭瑶寨雾气弥漫,天空还不时下着小雨。

向导告诉我们,上山的小路已经罕有人走,杂草灌木丛生,雨天攀登,不但会湿衣裤,把人冻病,而且极易迷路,因此建议我们乘车先进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再走红军当年下坡时走的那段路。

③一辆农用车载着我们一行人开始在螺旋上升的公路上爬行。

车外浓雾弥漫,目力所及,只看得见路边的青草绿叶。

汽车穿行于云蒸霞蔚之中,如历仙境。

令人惊奇的是,山中的山茶花已经星星点点,迎风绽放了。

车行数小时后停下来,向导带我们去瞻仰红军长征纪念碑、亭。

碑面刻有陆定一的题词:“老山界集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庐山之幽、峨眉之秀”,并镌有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简介。

立于碑前,翘首远眺,身后青山迷蒙,似无尽头,前边峰峦叠翠,连绵无穷。

神秘肃穆之情在心底愈发浓郁起来......④重新登上公路之后,开始弃车步行。

向导引我们走入公路下一条小道,斜插入山谷腹地。

下山的路陡峭崎岖,人行其间,只能一溜小跑,想收住脚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林间倒是空旷,林木茂密处,地面寸草不生,只有一层厚厚的枯枝败叶,踩上去,软软的如踏棉絮。

腐殖质的特殊气息自脚下弥漫,直钻鼻肺。

白色的雾气填满山谷,成股地往上涌,又向谷底滚去,一团团,一缕缕,毫无规则可言。

脚下溪流交错,泉水汨汨;头顶百鸟乱飞,任我们扯破嗓子恐吓,亦不惊不散。

当年,红军就是沿着这条山路摆脱敌军追击的。

可惜他们经过此处时,行军心切,无心欣赏沿途风物景致,要不,那绝对是一次充满诗意的梦幻旅程。

⑤向下行进近两个小时,大伙都有些累了。

向导说,快到老山门了。

又走数十分钟,奇观果然出现,方知老山门是一道通往山外的山沟,两边是高高的土坎,夹着一条狭长的小路,土坎上长满了常青乔木,枝叶相连,一眼望去,俨然是一条绿色甬道。

七年级下册语文老山界课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老山界课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老山界课文
关于七年级下册语文〈老山界〉课文
一、课文背景
老山界这篇课文呢,它是讲述红军长征途中翻山越岭的故事。

那时候红军战士们面临着好多困难呀,就像我们现在生活里遇到的那种超级难搞的事儿一样。

这篇课文让我们能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辛与伟大。

二、课文内容概括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红军战士们翻老山界的经过。

他们一路上要爬山,山可高啦,路又特别难走,晚上还得在山上过夜。

战士们的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就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

比如说他们在爬山过程中累得不行了,但还是咬着牙继续前进。

三、人物形象
红军战士们在课文里的形象特别鲜明。

他们都很勇敢,面对陡峭的山路、恶劣的环境,没有一个人退缩。

他们之间还特别团结,互相帮助,这种团队精神就像我们在学校里参加团队比赛时同学们之间互相配合一样重要。

四、文章主题
主题就是体现红军长征的艰苦,以及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这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也很有启发呢,当我们遇
到困难的时候,也得像红军战士一样,不能轻易放弃。

五、文章特色
1. 描写生动。

作者把爬山的过程写得可详细了,像描写山路的陡峭,战士们的疲惫,让我们读的时候就好像自己也在跟着红军战士一起爬山一样。

2. 情感真挚。

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作者对红军战士的敬佩之情,这种情感也很容易传染给我们读者。

六、阅读感悟
我读完这篇课文后,就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太幸福了。

红军战士们那么艰苦的环境都能克服,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点小挫折算什么呢?而且这篇课文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初中语文】老山界课文原文及内容解析

【初中语文】老山界课文原文及内容解析

【初中语文】老山界课文原文及内容解析《老山界》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创作的文章,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文章以生动优美真挚细腻的笔触,叙述了长征中红军克服重重困难,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故事。

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

下午才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

前面不知道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又要停下来等。

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

满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几次又要停下来。

天色晚了,肚子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

我们偷了个空儿,跑到前面去。

地势渐渐更加陡起来。

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恰好在转弯地方发现路旁有一间房子,我们就进去歇一下。

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大嫂,借你这里歇歇脚儿。

”“请到里边坐。

”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

队伍还是极迟慢地向前行动。

我们就跟瑶民攀谈起来。

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不论是谁,不论他们开始怎样怕我们,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

今天对瑶民,我们也要试一试。

我们谈到红军,谈到苛捐杂税,谈到广西军阀禁止瑶民信仰自己的宗教,残杀瑶民,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

那女人哭起来了。

她说她原来也有过地,但是汉人把他们从自己的地上赶跑了。

现在住到这荒山上来,种人家的地,每年要缴特别重的租。

她说:“广西的苛捐杂税对瑶民特别重,广西军阀特别欺侮瑶民。

你们红军早些来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吃这样的苦了。

”她问我们饿了没有。

这一问正问中了我们的心事。

她拿出仅有的一点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

她对我们道歉,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

我们给她钱,她不要。

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够吃三天的粮食,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

老山界课文原文七年级下册

老山界课文原文七年级下册

老山界课文原文七年级下册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老山界》是一篇讲述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通常被用作中学生生活阅读的课文内容。

本文将对七年级下册的《老山界》这篇课文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

《老山界》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农村的故事。

在这个小山村里住着一个叫老王的男人,他和儿子、孙子一起生活在一座山脚下。

老王是一个开朗、善良的人,平时喜欢和邻居们聊天、帮助他们劳作。

这个小村庄的生活并不容易,人们在耕作中常常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课文以老王的儿子和孙子在田地里劳作时的情景展开。

他们在烈日下辛苦劳作,却徒劳无功,劳作辛苦而生活并不富裕。

但尽管如此,老王一家仍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努力生活,努力工作。

他们在山村里的生活虽然艰辛,却也充满了温馨和感动。

《老山界》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一个农村家庭的生活,表现了人们在艰难环境中的坚韧和乐观。

尽管生活并不容易,但老王一家都展示出了坚强、努力和乐观的品质。

他们相互帮助,共同面对困难,展现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团结。

通过阅读《老山界》,学生们可以了解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体会到农民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和亲情。

这篇课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品格。

《老山界》这篇课文是一篇温馨感人的故事,通过描写一个农村家庭的生活,展示了人们在困难环境中的坚韧和乐观。

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希望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们可以从中受益,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修养,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青少年。

第二篇示例:《老山界》是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通过描述作者在老山界的一次经历,展现了对自然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本文将从内容、主题和人物等方面对这篇文章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主线,通过对老山界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

第6课+老山界+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课件

第6课+老山界+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课件

通过红军在老山界所表现出的精神风貌,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坚定、勇敢。
VS
老山界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事件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意义。通过学习老山界,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红军的精神风貌,增强对革命事业的敬仰和热爱。
在当今社会,老山界所传达的价值观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保持乐观、坚定、勇敢的精神,积极应对挑战,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1927年,国共内战爆发,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被迫离开中央苏区,开始长征。
国共内战
战略转移
革命根据地
红军长征初期,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和恶劣的自然环境,需要进行战略转移以保存实力。
在长征途中,红军建立了多个革命根据地,为后续革命事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03
02
01
老山界位于湘西南地区,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重要山脉。
第6课 老山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ppt 课件
汇报人:
2023-12-05
目录
课程引入课文内容解析老山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介绍红军长征中的老山界课文主题思想与价值观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01
CHAPTER
课程引入
红军在长征途中面对的艰难险阻
老山界作为长征中的一段重要山脉,是红军必须翻越的一道屏障。
山高路险、人迹罕至、气候多变、给养困难等。
老山界的特点
老山界的重要性
02
CHAPTER
课文内容解析
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经过的路线之一,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了红军在老山界的行军过程和所见所闻。
课文的结构清晰,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了老山界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第二部分是主体,详细描述了红军在老山界的行军过程和战斗经历;第三部分是结尾,总结了红军在老山界的战斗经验和历史意义。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老山界》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老山界》知识梳理

酷问酷答之《老山界》【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叙述的?通读全文,画出能够提示文章线索的词句。

明确:本文是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线索安排文章层次的。

能够提示文章线索的词句有:“下午才动身”一“天色晚了”一“天黑了才到山脚”一“满天都是星光”一“半夜里”一“黎明的时候”一“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一直到宿营地”。

2.本文的叙述顺序是什么?好处是什么?明确:本文的记叙顺序是顺叙。

这样写的好处在于:①使文章脉络清楚;②使文中的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例如,由于“天色晚了”,因而“肚子饿了”,加上“走不了几步,又要停下来”,于是“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就显得不奇怪了;③按时间顺序先设置悬念后作解释,这样能产生扣人心弦的效果。

如沿着山沟向上走的时候,不知道前面为什么走不动,使人疑惑不解,猜想老山界这座山一定非同一般,特别难爬,读到后面证实了,这座山的确是特别陡峭。

3.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你能从文中找出表现“难”的语句并归纳概括吗?写这些困难的目的是什么?明确:红军在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①走路难:山路狭窄、崎岖、屈曲、陡峭;②处境难:后有国民党军队迫击,红军边跟敌人开火边行军;③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④睡觉难:夜宿峭壁,寒气逼人。

写这些困难的目的是反衬红军战士英勇顽强的斗志和精神。

4.面对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试从文中找相关词句。

明确:①走路难: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②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③鼓着勇气,继续前进。

④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5.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把红军战士的顽强意志和乐观刻画得具体形象?明确:主要通过红军战士爬山时的行动、语言、场面、景物描写。

行动描写:行动描写贯穿全篇,如“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

语言描写:如第15-17段:“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啦!”表现红军战士相互鼓励的团结精神和豪迈乐观的英雄气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详解丨七下第二单元第6课《老山界》
6 老山界
预习须知
一、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长征胜利后不久,时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的作者就写下了这篇回忆录,记叙了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二、作者简介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长征时,他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建国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他长期负责党的宣传和文教工作,为党的宣传、文化、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作品有《金色的鱼钩》《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等。

知识重点
一、字音词义
满望:十分希望。

惊惶huáng:惊慌,恐惧。

攀谈:闲谈。

细切:形容声音细微急促。

绝壁:极陡峭难以攀援的山崖。

蜷quán:弯曲。

呜咽yè: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声。

苛kē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

捐,赋税。

酣hān然入梦:畅快地入睡。

二、主题概述
课文真实、生动地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热情歌颂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点题,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山路远,表现出爬山的困难。

第二部分(第2—32段):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33段):指出老山界是长征途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四、思考探究
1.文章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

试以此为线索,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前一天的下午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天黑到达山脚;第二天半夜一点多,到达山腰;黎明时,从山腰出发,经过雷公岩;下午两点多钟,到达山顶;到达山顶后,一气儿跑到宿营地。

2.文中对于火把的描写,传达给了读者怎样的信息,表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表现山的陡峭、险峻,突出红军登山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3.半夜露宿的情景写得非常生动感人,作者是怎样写夜景和感受的?
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以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景,先写星星,次写山峰,再写四周的山;反复地运用比喻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景之美,也表现了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4.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的?这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结合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四个方面的困难:
①行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②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③吃饭难——粮食短缺,肚子很饿;
④处境难——枪声密集,敌人追击。

面对这些困难,红军打趣逗笑、奋勇登山;酣然入梦、观赏夜景;鼓着勇气、继续前进;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这些都体现了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