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数据计算

测量数据计算
测量数据计算

测量数据的计算主要是根据图纸提供的平曲线和竖曲线以及细部尺寸和横坡计算出施工放样所需要的点位坐标各个结构物的标高数据,这些数据计算的正确与否与施工的质量息息相关。

一、点位坐标的计算

图纸中细部结构的点位坐标(如:桩位、承台四角点、立柱四角点、现浇箱梁的模板边线等)的计算,主要是根据平曲线要素计算出中桩坐标和切线方位角,然后结合细部结构的偏角和偏距解算得到,方法主要有手算和编程计算,对于批量的数据的计算一般采用excle编程解算。

1、平曲线要素

如图1所示,道路中线的平面线型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组成,其中圆曲线是一段圆弧,其曲率半径在该段圆弧中是定值,缓和曲线是一段连接直线与圆曲线的过渡曲线,其曲率半径从无穷大渐变为圆曲线半径。

图1 道路平曲线的组成

如图1中直线Ⅰ与圆曲线的分界点为直圆点(ZY),圆曲线与直线Ⅱ的分界点为圆直点(YZ),直线与缓和曲线的分界点为直缓点(ZH),缓和曲线与圆曲线的分界点为缓圆点(HY),圆曲线与缓和曲线的分界点为圆缓点(YH),缓和曲线和直线Ⅲ的分界点为缓直点(HZ),直线Ⅰ与直线Ⅱ、直线Ⅱ与直线Ⅲ的延长线的交点为交点(JD)。

2、中桩坐标、切线方位角的计算

输入变量:A=起点桩号;B=终点桩号;D=起点切线方位角;F=起点X坐标;H=起点Y坐标;K=起点曲率;R=终点曲率(曲率为1÷半径,直线的曲率为0);I=判断因子(线路左转I=-1;线路右转I=1;直线I=0);C=桩号(起点和终点之间的任意桩号,A≦C≦B)。输出:X,Y=桩号为C点的坐标;

P=桩号为C 点的切线方位角(单位:度)。UV为C点任意边距角度的XY坐标,O为边桩点到中线C点的距离(路左为负,路右为正),Q为边桩点到路中线C点的偏角(顺时针)下面介绍一种采用casio5800编程计算器编写的计算程序,具体程序如下:1.(QXZDJS 计算总调度程序)

“M”?M:’注M为线路的编号If M=1:then Prog "SJK1":Prog "SUBSJK"

Else if……

Else if M=n:then Prog "SJKn":Prog "SUBSJK":ifend

2.(SJK1 数据库程序)

"DKI"?S:

If S≤1119.472:then 4232161.028→U:524398.857→V:93°55′11.1″→G:2194→P:本2194→R:0→O:1119.472→H:1(0或1、-1) →Q:Goto 0:ifend

If S≤本线元终点里程:then 本线元起点X坐标→U:本线元起点Y坐标→V:本线元起点正切线方位角→G:本线元起点曲率半径→P:本线元终点曲率半径→R:本线元起点里程→O:本线元终点里程→H:本线元左直右偏向(0或1、-1) →Q:Goto 0:ifend

If S≤下一线元终点里程:then…………:Goto 0:ifend

LB1 0:(P-R)÷(2PR(H-O)) →D:Abs(S-O) →W

3.(SUBSJK 主程序)

“Z”?Z:Prog "SUB1":"XS=":X→X◢

"YS=":Y→Y◢

"QX-FWJ=":F-90→F:F?DMS◢

4.(SUB1 子程序)

0.1739274226→A:0.3260725774→B:0.0694318442→K:0.3300094782→L:U+W(Acos(G+180QKW(1÷P+KWD)÷π)+Bcos(G+180QLW(1÷P+LWD)÷π)+Bcos(G+180(1-L) QW(1÷P+(1-L)WD)÷π)+Acos(G+180(1-K)QW(1÷P+(1-K)WD)÷π)) →X:V+W(Asin(G+180QKW(1÷P+KWD)÷π)+Bsin(G+180QLW(1÷P+LWD)÷π)+Bsin(G+180(1-L)Q

W(1÷P+(1-L)WD)÷π)+Asin(G+180(1-K)QW(1÷P+(1-K)WD)÷π)) →Y:G+180QW(1÷P+WD)÷π+90→F:X+ZcosF→X:Y+ZsinF→Y

说明:Q:左-1 右1 直线为0

半径无穷大(接直线)用10^45代替

运用计算器运算时,将Z的值输入为0即可得到中桩坐标,其中"QX-FWJ"即为切线方位角。

该程序还可以计算边桩的坐标,将偏距赋值给Z,沿路线方向左边为负,右

边为正,中桩为0。 2、细部点的坐标计算

下面以桩基坐标的计算为例,如图2

路线设计线

线路前进方

图2 细部点示意图

首先根据图纸得出横轴线与路线设计线的的交点里程,根据里程利用编程计算器解算出交点1#点的坐标(x1,y1)和交点处的切线方位角Q FWJ 。计算步骤如下:

1、解算出2#点的坐标(x2,y2)

211cos()211sin()FWJ FWJ x x BL Q y y BL Q αα=++??=++?

(1)

注:式中B 沿路线方向左边取“-”,右边取“+”。 2、根据2#点得坐标解算出3#点的坐标(x3,y3)

322cos()322sin()FWJ FWJ x x BL Q y y BL Q αβαβ=+++??=+++?

(2)

注:式中B 沿横轴线向右方向左边取“-”,右边取“+”。

如果点位在直线段上,直接根据图纸得出点位对应的桩号和偏距(即为到路线设计线的距离)根据上面提供的程序通过计算器求的。 二、纵曲线的计算

1、纵曲线的形式

在路线纵坡变更处,为了行车的平稳和视距的要求,在竖直面内应以曲线衔接,这种曲线称为竖曲线。竖曲线有凸形和凹形两种。

C

图3 竖曲线

2、竖曲线上具体点的标高计算

如图3:A 点在竖曲线上,D 点在直线上,根据图纸得出交点B 点对应线路的里程L B 、标高H B ,交点C 点对应线路的里程L C 、标高H C ,B 点到C 点的坡度i ,A 点的里程L A ,D 点的里程L D 以及A 点所在曲线的半径R 。 (1)A 点的标高H A 的求解:

1先求出A’的标高H A’: ()'A B A B H H i L L =+?- (3)

2加上高程改正值得A 点的标高H A : 'A A H H H =+改 (4)

其22x H R =改 (5)

式(5)中 x ──竖曲线上任一点P 至竖曲线起点或终点的水平距离。 R ──待求点所在竖曲线的半径。

H 改值在凹形竖曲线中为正号;在凸形竖曲线中为负号。 (2)D 点的标高H D 的求解:

1直接根据坡度i 计算出D 点的标高H D :

()

D B D B H H i L L =+?- (6)

注:竖曲线解算出得标高为标高设计线处的标高。

3、超高计算

在直线线路上的横坡一般式恒定不变,但在线路的缓和曲线和圆曲线上,为了行车的安全,横坡需要进行超高处理,下面介绍一下超高的相关计算。如图4:

X0

LC=LS

×i b

b 1HY(YH)

ZH(HZ)

超高计算公式1

相对于路中线超高值行车道外侧边缘

行车道内侧边缘

X0=2×i0/(i0+ib)×Ls

X≤x0

hb=b1×(i0+ib)×X/Ls-b1×i0

hb=-(b1+bx)×i0X≥x0hb=-(b1+bx)×X/LS×ib 行车道外侧边缘

行车道内侧边缘

hb=(-i0+(i0+ib)×X/Ls)×b

hb=(-i0-(ib-i0)×X/Ls)×b

i0:路拱坡度

ib:超高坡度L s :缓和曲线长b:到路中线距离

X:所求点到ZH(HZ)距离

超高计算公式2图4 超高示意图

()

b s

i i L i x +=

0002 (7)

(1)当x≤x 0时

行车道外侧边缘:

()0101i b L x

i i b h s

b b -+= (8) 行车道内侧边缘:()01i b b h x b +-= (9)

(2)当x≥x0时 行车道外侧边缘:

()0101i b L x

i i b h s

b b -+= (10)

行车道内侧边缘:

()

b

s

x

b

i

L

x

b

b

h

+

-

=1(11)

注:i0——路拱坡度

i b——超高坡度

L s——缓和曲线长

b1——所求点到路中线距离

x0——从直缓开始,到路左右坡度一致的距离,即图中C---C

x——所求点到直缓或缓直的距离

h b——超高值

4、边桩标高计算

=+

H H i L

?

边中

(12)

式(12)中H

——边桩标高

H中——标高设计线处标高

i——横坡

L——为偏距

设计一个记录测试数据的表格

论文 设计一个记录测试数据的 表格 姓名:XXXXXX 专业:XXXXXXX 班级:XXXXXX 学号:XXXX

摘要 测试是为了发展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的程序的过程,好的测试方案是极可能发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方案。无论怎样强调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和他对软件可靠性的影响都不过分,而测试之后的记录也是尤为重要的,他方便设计者以及用户分析及考核软件的各项性能是否达到指标,在生产和生活中能否安全稳定的使用,他是软件设计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关键字:测试;记录数据;设计;表格

表二 一.基本介绍 在开发大型软件系统的漫长过程中,面对着极其错综复杂的问题,认得主观认识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现实,与工程密切相关的各类人员之间的通信和配合也不可能完美无缺。如果在软件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并没有发现并纠正软件中的大部分差错,那在生产过程中暴露出来,往往会造成很恶劣的后果。测试的目的就是在软件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尽可能多的发现软件中的错误。目前原件测试仍然是保证软件质量的关键步骤,它是对软件规格说明、设计和编码的最后复审。 而在每次软件测试中,记录数据也是相当重要的。当测试出现问题时,它便于软件设计人员分析、修改,最后达到要求,完成设计。 二.分析设计表格 首先从测试步骤开始分析的。大型软件系统的测试过程基本上由模块测试,子系统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平行运行几个步骤组成,从而设计了表一,如图所示,在此表中可以查询在测试的各个过程中,是否出现问题,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查询。 1. 测试的第一步——模块测试。 模块测试也称为单元测试,在单元测试期间着重从模块接口,局部数据结构,重要的执行通路,出错出路通路,边界条件,从而设计了表二,如图所示。表二与表一大致相同,主要是查询在测试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然后,再进行下一步查询。 1.1 模块接口测试 在单元测试中,首先应该对通过模块接都的数据流进行测试,如果数据不能正确地进出,所有其他测试都是不切实际的。 在对模块接口进行测试是主要检查下述几个方面:参数的数目、次序、属性或单位系统

数据采集方法有哪些

数据采集方法有哪些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DAQ),是指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集非电量或者电量信号,送到上位机中进行分析,处理。数据采集系统是结合基于计算机或者其他专用测试平台的测量软硬件产品来实现灵活的、用户自定义的测量系统。 数据采集,又称数据获取,是利用一种装置,从系统外部采集数据并输入到系统内部的一个接口。数据采集技术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比如摄像头,麦克风,都是数据采集工具。被采集数据是已被转换为电讯号的各种物理量,如温度、水位、风速、压力等,可以是模拟量,也可以是数字量。采集一般是采样方式,即隔一定时间(称采样周期)对同一点数据重复采集。采集的数据大多是瞬时值,也可是某段时间内的一个特征值。准确的数据测量是数据采集的基础。数据量测方法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检测元件多种多样。不论哪种方法和元件,均以不影响被测对象状态和测量环境为前提,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数据采集含义很广,包括对面状连续物理量的采集。在计算机辅助制图、测图、设计中,对图形或图像数字化过程也可称为数据采集,此时被采集的是几何量(或包括物理量,如灰度)数据。 在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数据采集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及分布式领域,数据采集领域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首先,分布式控制应用场合中的智能数据采集系统在国内外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次,总线兼容型数据采集插件的数量不断增大,与个人计算机兼容的数据采集系统的数量也在增加。国内外各种数据采集机先后问世,将数据采集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现在谈论大数据已经没有新意了,形形色色的产品、平台和公司都贴满大数据标签,但大数据却并没有掀起预期飓风,甚至还被冠以“伪命题”污名。 本末倒置,数据采集才是大数据产业的基石。都在说大数据应用、大数据价值挖掘,却不想,没有数据何来应用、价值一说。就好比不开采石油,一味想得到汽油。当然,石油开采并不容易,各行各业包括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都是封闭式进行,海量数据被封在不同

测量数据处理与计量专业实务

一级计量师考试(测量数据处理与计量专业实务)复习要点:测量误差的处理1 各种估计方法的比较 贝塞尔公式法是一种基本的方法,但n很小时其估计的不确定度较大,例如n=9时,由这种方法获得的标准偏差估计值的标准不确定度为25%,而n=3时标准偏差估计值的标准不确定度达50%,因此它适合于测量次数较多的情况: 极差法使用起来比较简便,但当数据的概率分布偏离正态分布较大时,应当以贝塞尔公式法的结果为准。在测量次数较少时常采用极差法: 较差法更适用于频率稳定度测量或天文观测等领域。 一级计量师考试(测量数据处理与计量专业实务)复习要点:异常值的判别和剔除什么是异常值 异常值(abnormal value)又称离群值(outlier),指在对一个被测量的重复观测中所获的若干观测结果中,出现了与其他值偏离较远且不符合统计规律的个别值,它们可能属于来自不同的总体,或属于意外的、偶然的测量错误。也称为存在着“粗大误差”。例如:震动、冲击、电源变化、电磁干扰等意外的条件变化、人为的读数或记录错误,仪器内部的偶发故障等,可能是造成异常值的原因。 如果一系列测量值中混有异常值,必然会歪曲测量的结果。这时若能将该值剔除不用,就使结果更符合客观情况。在有些情况下,一组正确测得值的分散性,本来是客观地反映了实际测量的随机波动特性,但若人为地丢掉了一些偏离较远但不属于异常值的数据,由此得到的所谓分散性很小,实际上是虚假的。因为以后在相同条件下再次测量时原有正常的分散性还会显现出来,所以必须正确地判别和剔除异常值。 在测量过程中,记错、读错、仪器突然跳动、突然震动等异常情况引起的已知原因的异常值,应该随时发现,随时剔除,这就是物理判别法。有时,仅仅是怀疑某个值,对于不能确定哪个是异常值时,可采用统计判别法进行判别。 一级计量师考试(测量数据处理与计量专业实务)复习要点:测量误差的处理2 算术平均值的应用 由于算术平均值是数学期望的最佳估计值,所以通常用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当用算术平均值作为被测量的估计值时,算术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就是测量结果的A类标准不确定度。 一级计量师考试(测量数据处理与计量专业实务)复习要点:最大允许误差的表示形式1 计量器具又称测量仪器。(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maIilnn permLsibl eerrors)是由给定测量仪器的规程或规范所允许的示值误差的极限值。它是生产厂规定的测量仪器的技术指标,又称允许误差极限或允许误差限。最大允许误差有上限和下限,通常为对称限,表示时要加±号。 最大允许误差可以用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或它们的组合形式表示。 1.用绝对误差表示的最大允许误差 例如,标称值为1Ω的标准电阻,说明书指出其最大允许误差为±0.01Ω。即示值误差的上限为+0.01Ω,示值误差的下限为-0.01Ω,表明该电阻器的阻值允许在0.99Ω~1.01Ω范围内。一级计量师考试(测量数据处理与计量专业实务)复习要点:测量复现性的评定测量复现性是指在改变了的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改变了的测量条件可以是:测量原理、测量方法、观测者、测量仪器、计量标准、测量地点、环境及使用条件、测量时间。改变的可以是这些条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因此,给出复现性时,应明确说明所改变条件的详细情况。 例如在实验室内为了考察计量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实验室主任请每一位计量人员在同样的条件下对同一件被测件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按式(3-13)计算测量结果的复现性。此时

水深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技术规定

水深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the bathymetric data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JT/T 701 —2007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深测量的系统配置、测前准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资料的检查 验收和资料汇交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水深数据自动化采集系统进行的沿海港口航道水深测量。本标准不包括多波束测深设备的测量技术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 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2319 中国海图图式 GB 12327 海道测量规范《沿海港口、航道测绘产品质量检查验收办法及质量评定标 准》(交通部海事局) 3总则 3.1平面坐标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坐标系,其与地心坐标系的关系采用国家统一使用的转 换参数或满足 GB 12327精度要求的区域性转换参数。 3.2高程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国家高程基准,远离大陆的岛、礁,其高程基准可采用当地 平均海面。 3.3深度基准面采用理论最低潮面,深度基准面从当地平均海面起算;一般情况下,它应与 国家高程基准进行联测。深度基准面一经确定并正式采用,一般不得变动。 3.4测图采用高斯 -克吕格投影,大于 1:5,000 比例尺测图采用 1.5 °带投影,大于(含) 1:10,000 比例尺测图采用 3°带投影,小于 1:10,000 比例尺测图采用 6°带投 影,小于(含) 1:50,000 比例尺测图可采用墨卡托投影,并以测区的中央纬度作为基准纬线。 3.5直接用于沿海港口航道水深测量的最低平面控制基础应采用 GPSE 级点,或等同于该等 级点的控制点。 3.6工作水准点与主要水准点之间的高差, 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工作前后各测定一次。验 潮站的 水尺至工作水准点之间的高差可用等外水准测定。 3.7水深测量定位中误差:大于 1:5,000 比例尺测图时,应不大于图上 1.5mm;小于 (含) 1:5,000 大于(含) 1:100,000 比例尺测图时,应不大于图上 1.0mm;小于 1:100,000 比例尺测图时,应不大于实地 100m。 3.8图式符号按 GB 12319 执行。 3.9水深测量的标准图幅尺寸为:

拓普康全站仪数据与电脑数据互传

拓普康全站仪数据与电脑数据互传 一: 全站仪数据导入电脑 1.先连接数据线 2.全站仪通讯参数设置,进“MENU”菜单按F3 存储管理――按F4翻页到3页――按F1数据通讯――选择 F1 GTS格式――按F3 通讯参数设置,设置各参数与电脑的参数相同。 3.在电脑上打开T-COM传输软件,点击通讯――下载――选择与全站仪型号一样的类型。设置参数与全站仪的参 数一样。(注意要在写入文本文件的选项中选”勾”这样传出来的数据比较直观) 4.测量数据下载:进“MENU”菜单按F3存储管理――按F4翻页到3页――按F1数据通讯――选择F1GTS 格式――F1 发送数据――F1 测量数据――F2 调用文件――在电脑上点击开始――全站仪按F3 ”是”――-数据传输完成——电脑上(当前数据另存为)点击确定——电脑上再点击确定。测量文件名另存格式为*.raw。

(也可以存为自己想要的各种数据格式) 5.坐标数据下载:进“MENU”菜单按F3存储管理――按F4翻页到3页――按F1数据通讯――选择F1GTS 格式――F1 发送数据――F2坐标数据――F2 调用文件――在电脑上点击开始――全站仪按F3 ”是”――-数据传输完成——电脑上(当前数据另存为)点击确定——电脑上再点击确定。坐标文件名另存格式为*.xyz。 传出来的坐标格式为:点号,Y, X , Z (也可以存为自己想要的各种数据格式) 二:数据格式转换 把数据转换成(点号,编码,X坐标,Y坐标,Z坐标) 打开数据转换软件“坐标格式转换软件.exe” 选择我们保存好的测量文件*.raw和坐标文件*.xyz――选择保存路径――点击输出文件格式――点击开始转换

关于数据采集技术的内容

关键词:声卡数据采集MATLAB 信号处理 论文摘要:利用数据采集卡构建的数据采集系统一般价格昂贵且难以与实际需求完全匹配。声卡作为数据采集卡具有价格低廉、开发容易和系统灵活等优点。本文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开发背景,软件结构和特点,系统地分析了数据采集硬件和软件设计技术,在此基础上以声卡为数据采集卡,以MATLAB为开发平台设计了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 本文介绍了MATLAB及其数据采集工具箱, 利用声卡的A/ D、D/ A 技术和MATLAB 的方便编程及可视化功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声卡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案,该方案具有实现简单、性价比和灵活度高的优点。用MATLAB 语言编制了相应软件,实现了该系统。该软件有着简洁的人机交互工作界面,操作方便,并且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功能扩充。最后给出了应用该系统采集数据的应用实例。 1绪论 1.1 课题背景 数据也称观测值,是实验、测量、观察、调查等的结果,常以数量的形式给出。数据采集,又称数据获取,就是将系统需要管理的所有对象的原始数据收集、归类、整理、录入到系统当中去。数据采集是机管理系统使用前的一个数据初始化过程。数据采集技术广泛引用在各个领域。比如摄像头,麦克风,都是数据采集工具。 数据采集(Data Acquisition)是将被测对象(外部世界、现场)的各种参量(可以是物理量,也可以是化学量、生物量等)通过各种传感元件作

适当转换后,再经信号调理、采样、量化、编码、传输等步骤,最后送到控制器进行数据处理或存储记录的过程。 被采集数据是已被转换为电讯号的各种物理量,如温度、水位、风速、压力等,可以是模拟量,也可以是数字量。采集一般是采样方式,即隔一定时间(称采样周期)对同一点数据重复采集。采集的数据大多是瞬时值,也可是某段时间内的一个特征值。准确的数据测量是数据采集的基础。数据测量方法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检测元件多种多样。不论哪种方法和元件,都以不影响被测对象状态和测量环境为前提,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数据采集含义很广,包括对连续物理量的采集。在计算机辅助制图、测图、设计中,对图形或图像数字化过程也可称为数据采集,此时被采集的是几何量数据。 在智能仪器、信号处理以及自动控制等领域,都存在着数据的测量与控制问题,常常需要对外部的温度、压力、流量、位移等模拟量进行采集。数据采集技术是一种流行且实用的技术。它广泛应用于信号检测、信号处理、仪器仪表等领域。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数据采集技术也呈现出速度更高、通道更多、数据量更大的发展态势。 数据采集系统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模拟量测量设备,其基本任务是把信号送入计算机或相应的信号处理系统,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处理。它将模拟量采集、转换成数字量后,再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出所需的数据。同时,还可以用计算机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储存、显示和打印,以实现对某些物理量的监视,其中一部分数据还将被用作生产过程中的反馈控制量。

全站仪数据采集步骤说明

南方全站仪数据采集说明 、设置测站点: 1、按MEN 键进入主菜单,按F1键选择数据采集功能 2、选择一个文件后,按回车键(确认)结束 3、按F1键(输入测站点),按F1键输入点名、编码、仪高,再按 F4键 确认。 4、按F4(坐标键)进入到测站点坐标输入界面,输入坐标 N 、E 、Z 的值 按回车键确认后结束。按 F4键,记录,按F4键(即:是,记录数据)< 5、然后进入到仪器高的输入界面,输入仪器高度,按回车键确认。这时完 成 测站点的设置。 C*C"CHO c 0 e G 」 o**£o *o 22O3 q ? stiffs ^0 ?? ◎ ?¥0 Q e c c 22 K Q o a^o ? ^io ?-o e o if &'zeMIo 血 G l ? ? I ? CI2 弩 co c 2 二C F 4e r ”e> r ec*ei ? ?

f0t ? ?o ? 设置后视点 1、 回到数据采集菜单。在数据采集菜单中按 F2 (输入后视点键) 2、按F1键输入点名、编码,仪器高度,按F3后视键,进入后视点输入界 面。输入点名后,按F4键,进行后视点坐标输入,按回车键确认。 2、 然后按F4测量键,再按F1角度键,显示后视点方位角,按F4键(即: 记 录)。完成后视点的设置。 e € £2o*c6 e e-"o*9o e c t}站 ohai o ” o c ?■ c ■幻 rou s'£c F r 4o 0K 6■。冲 o Hi o

开始数据采集 1、回到数据采集菜单。在数据采集菜单中按 F3 (测量) 2、按F1输入观测点点名、编码、棱镜高度,按回车键确认。按 F3(测量 键),按F3坐标键,开始坐标测量。测量完成后,按F4记录键,记录数据 e 0 r c D e 1 c e 嚼 e ? e *Q £2o “ oe e of Qwo'? o >e r o or*ONO e c e ? £ 心? r R o c OSAOWOS ? e c e e-ei ■ o

物理试验要求及数据表格_试验01长度测量-福建农林大学物理试验

福建农林大学 物理实验要求及原始数据表格 1 实验1 基本测量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一、预习要点 1.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的分度值,仪器误差; 2.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的操作规范,如何正确读数; 3. 零点误差的正负,实际测量值的计算; 4. 间接测量值与直接测量值的关系,如何进行公式推导。 二、实验内容 1. 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筒的外径、内径、筒长各5次; 2. 用螺旋测微计测量小钢球的直径6次。 三、实验注意事项 1.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计均要读取零点误差,待测量的实际值 = 测量读数 - 零点误差; 2.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时,测量值为分度值的整数倍;测量圆筒外径时,外卡爪与圆筒侧边线相垂 直测量;测内径时,应用内卡爪伸入筒内;测量筒长时,可用外卡爪夹住两底面,也可使用测条,但使用外卡爪测量则更为准确;读数时,固定螺钉要锁紧,以免滑动,用后放入仪器盒时,固定螺钉要松开; 3. 使用螺旋测微计测量时,旋转棘轮缓慢推动螺旋杆前进,从而夹住物体,以听到棘轮“嗒嗒嗒” 三声为准,切忌夹得过紧,以免造成形变影响测量结果;测量结束,钳口间应留一空隙,再放入仪器盒内。 四、数据处理要求 求出小钢球的直径及其体积的标准表达式;误差分析。 【参考公式】 1. 求解小钢球的直径标准表达式的计算过程: 11n i D D n =∑; S t =δ σ= 仪;D σ= ? D D D σ=± 2. 求解小钢球标准表达式的计算过程:(π取 3.14) 3 6 V D π = ;2 2 V D D π σσ= ? ? V V V σ=± 五、数据处理注意事项 1. 计算步骤应详细,每一步都要有原始公式,数据代入过程和结果;计算过程中,得出的结果应 多取几位有效数字,在写出标准表达式时,再参照教材P32 第4部分的规则进行修约。其中p t 值查教材P23表2-1-1。 2. 计算结果应包含数值和单位。

人体测量数据统计分析与研究

人体测量数据统计分析与研究 菲菲洋洋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省阜新市123000) 摘要:人体身高数据在机械设备研发,服装设计等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人体的有关参数进行研究,本文运用人体测量学、数据处理等知识,结合文献调查法、数据统计分析法,调查了安全学院100名男生的身高,对测量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方差计算,同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与国家标准的差异、分地区分析人体尺寸的变化、不同地区平均身高上的差异,以及是否符合原国家标准的规定、分析差异存在原因。 关键词:人体测量数据;人体测量学;调查法;数据分析 引言 为了使各种与人有关的机械、设备、产品等能够在安全的前提下高效率的工作,实现人机的最优结合,并使人在使用时处于安全、舒适的状态和无害、宜人的环境之中,现代设计必须充分考虑人体的各种人机学参数,因此有必要对人体的有关参数进行研究。近10年来 ,我国经济迅猛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的身体状况是也发生了相应改变,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变化情况 ,本设计对100名学生的身高进行调查,对测试结果内容的分析与探讨,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人体测量的基本知识 1.1 人体测量学 人体测量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所涉及的是一个特定的群体而非个人,选择样本必须考虑有代表性的群体,测量的结果要经过数据统计处理,以反映该群体的形态差异与差异程度。它是通过测量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别。用以研究人的形态特征,从而为各种安全设计、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提供人体测量数据[1]。 1.2 人体测量的主要方法 普通测量法、摄影法、三维数学测量法 1.3人体测量的基本术语 (1)被测者姿势 a立姿 指被测者挺胸直立,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肩部放松,上肢自然下垂,手指直,手掌朝向体侧,手指轻贴大腿侧面,自然伸直,左、右足后跟并拢,两足前段分开大致成450夹角,体重均匀分布于两足。 b坐姿 被测者挺胸坐在被调节到肋骨头高度的平面上,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左、右大腿大致平行,膝弯曲大致成900,足平放在地面上,手轻放在大腿上。 (2)测量基准面。人体测量基准面是由3个互相垂直的轴来决定的。

AB-MP-022测量数据管理程序

程序文件 测量数据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AB-MP-022 版本号:A/0 受控状态: 编制:房敏军日期:2014.02.10 审核:李新雯日期:2014.02.10 批准:马宪超日期:2014.02.10 发布 2014-02-10 实施2014-02-10 山东安博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1 目的 对测量数据实施控制,保证测量数据的完整、准确、可靠、公正、有效。 2 适用范围 汽车用推力杆总成、稳定杆总成和底盘铸件等有关产品、工装、设备、环境、能源计量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测量数据的管理。 3 职责 3.1质检部负责保证测量设备处于确认合格状态下正常运行。 3.2工艺人员规定测量数据的采集方法及采集周期以及测量数据的的流向。 3.3测量设备使用部门负责按规定进行测量数据的采集。 3.4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监视测量数据的流向。 3.5质检部负责计量异议的处理和仲裁。 4 工作流程 4.1过程识别:数据采集过程的输入是合格的测量数据;输出是合格的报告、报表等;活动是人工采集,计算机自动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类汇总、出具结果。 4.2 数据采集的必要条件 4.2.1确认出具测量数据的测量设备经检定或校准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4.2.2确认测量设备的使用环境条件符合要求。 4.2.3确认测量设备运转正常、状态稳定。 4.2.4确认测量数据流转过程中人员的能力和资格。 4.3 数据采集方式 4.3.1手工采集:由数据采集人员按指定项目,按时进行采集,准确记录采集的测量数据,并签名确认。 4.3.2自动采集:由测量设备自动采集所需测量数据,采集员按时收集所采集的测量数据,出具数据报表应签名确认。(自动采集失效,可由手工采集替代,采集员必须在有关记录上记录时间和原因)。 4.4 数据管理 4.4.1测量数据不允许涂改,确需更正数据时,需由原记录者本人在错误数据处划改,将正确的数据填写在错误数据上方并盖本人章/印或签字。测量数据必须

全站仪坐标测量方法步骤

全站仪坐标测量方法步骤 1、架设仪器,对中、调平。 2、按“菜单(MENU)”键,后显示“数据采集”,按“F1”后,出现选择文件,按“F1”输入“文件名”后按“回车”。 3、按“F1`”测站点输入,输入点号、仪器高后,显示测站,再按“测站”后出现坐标输入,输入坐标后按回车键,出现“记录”,此时有个选择对话框,“是”与“否”,这时按“是”以保存,完成整个测站点的输入。 4、显示菜单里有个“后视”,按F2键输入点号棱镜镜高,按“后视---F4键”显示“AE/AZ”按“F3”键输入坐标,坐标输入完成后,出现“后视点号与镜高”,对准后视棱镜,按测量,显示“斜距”与“坐标”,按坐标镜后就可以进行坐标测量。测量完毕后按“是”以保存。保存后显示菜单下有个“前视”,按“前视”输入“棱镜高”后按测量,就可以测到“前视点的坐标”。如果接下来还要测其它的点,按“同前”就可以测接下来的坐标点。这时如果镜高与之前有所变动,再输入镜高,后按“同前”就可以测到其它点了。……如果镜高与之前一致,直接按同前。 这样就完成了整个数据采集。1)水平角测量 (1)按角度测量键,使全站仪处于角度测量模式,照准第一个目标A。 (2)设置A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3)照准第二个目标B,此时显示的水平度盘读数即为两方向间的水平夹角。 2)距离测量 (1)设置棱镜常数 测距前须将棱镜常数输入仪器中,仪器会自动对所测距离进行改正。 (2)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 光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会随大气的温度和气压而变化,15℃和760mmHg是仪器设置的一个标准值,此时的大气改正为0ppm。实测时,可输入温度和气压值,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大气改正值(也可直接输入大气改正值),并对测距结果进行改正。(3)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4)距离测量 照准目标棱镜中心,按测距键,距离测量开始,测距完成时显示斜距、平距、高差。全站仪的测距模式有精测模式、跟踪模式、粗测模式三种。精测模式是最常用的测距模式,测量时间约2.5S,最小显示单位

测量内业资料管理细则

测量内业资料管理细则 第一章总则 1、为了加强京沈项目部施工测量内业资料管理,规范工程项目内业资料整理,特制定本办法。 2、为全面推动和加强测量内业资料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测量内业资料管理水平和质量,确保测量内业资料完整和规范,满足本项目测量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的需要,达到精细化管理,结合本项目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1、项目测量负责人以及测量资料员对本项目的资料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各工区测量负责人对内业资料管理具体负责,各作业层分别按照各自分工负责各分管范围内测量内业资料管理工作。 2、为加强对测量内业资料管理的领导,项目部成立测量内业资料管理领导小组,由测量负责人任组长,各工区负责人任副组长,具体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张伟 副组长:牛建刚,于小航,计炜,张萌 组员: 刘丙言,周乐平,孙阳坤以及各工区的测量资料员 3、职责; (1)小组职责:按时定量组织完成内业资料,及时处理解决内业资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各工区测量室是整理工程测量资料的责任部门,负责

测量标准放样、设计图纸计算复核等各种计算以及报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管理工作。以及对最终整理的资料交给上面的资料员留档存盘。 (3)沉降工作小组部是整理沉降资料的责任部门,负责进行沉降外业数据采集,外业数据的平差处理,内业资料的归档工作,并负责与沉降评估组,测量监理方面的往来。 第三章测量内业资料管理原则 内业资料整理遵循“及时、准确、真实、规范、完整”的原则,即: 及时:及时填写,及时签字,及时整理,及时归档。 准确:内容准确无误,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真实:与实际相符合,真实可信。 规范:填写规范,保管规范。 完整:资料填写要完整、系统,符合相关要求。 第四章测量内业资料的主要内容 1、设计院的交接桩资料。 2、控制网复测方案,以及施工控制网加密方案。 3、沉降工作小组的技术方案,作业指导书,以及内外业整理资料。 4、与设计、监理、工程部来往各方图纸,报检资料等。 5、工程测量施工放样中的桩位放样资料,护筒资料,模版资料以及桥面系的资料(桥梁)。 6、梁场成梁模板资料,各单片梁的上拱量资料等。(梁场) 7、北站路基放样资料等。(路基) 8、其它相关内业管理资料。

物理试验要求及数据表格_试验14声速测量

福建农林大学物理实验要求及原始数据表格 1 实验14 超声波传播速度的测量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一、预习要点 1. 声波的传播速度应如何计算,实验中应测量哪些物理量才能得到声速值? 2. 测量每个物理量需要利用的原理是什么? 3. 声速的理论值应如何计算? 二、实验内容 1. 连接声速测定仪,信号源和模拟示波器; 2. 调节信号源产生的电信号的频率值,当示波器上波形的幅值最强时,记录相应的频率值,重复 测量5次(该频率值的范围为34 kHz ~40kHz );测量后计算出频率的平均值,并利用平均值来测量波长; 3. 共振干涉法测量波长:旋转声速测定仪上的手轮,每当示波器上波形的幅值最强时,记录相应 的刻度值,连续记录6次; 4. 相位比较法测量波长;将示波器置于X-Y 工作模式以观察李萨如图形,每当示波器上出现斜率 符号相同的直线时,记录相应的刻度值,连续记录6次; 5. 记录实验时的室温,以计算室温下声速的理论值。 三、实验注意事项 1. 旋转声速测定仪上的手轮时,必须沿着同一个方向旋转,避免产生空程差,并能保证数据是连 续的;但驻波法与相位法之间方向相反是可以的; 2. 在求波长时采用的是数据之间的差值(即用逐差法计算波长),因此表2的起点是任意的;但 由于换能器之间距离越远则导致能量损失越大,且干扰增多,因此建议在10~100mm 之间完成实验; 3. 测量读数由标尺的读数与手轮的读数共同构成,读数原理类似于螺旋测微器,要估读到最小分 度值的下一位。 四、原始数据记录表格 组号________ 同组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 表1 测量系统的谐振频率 δ= _______________kHz 表2 测量波长 δ=仪_______________mm

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杨鹏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物理学中的新概念、新规律的发现都依赖于反复的实验。而处理实验数据时,需选择适当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才能较准确、客观的反映实验结果,减小误差。本文介绍了实验数据处理中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重点综述了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并指出了各自适用的条件及优缺点。 【关键词】误差;数据处理;作图法;最小二乘法;逐差法 Abstract:Physics is an experimental science, New concepts in physics, the discovery of new rules rely on trial and error, The experimental data processing,Need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treatment of the experimental data,To more accurately reflect the objective results,Reduce error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experimental data processing involved in some of the basic concepts Summary of experiments focused on the physical data processing methods commonly used. And pointed 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applicable condition. Keywords:Error; Data Processing;Mapping;Least squares;By subtraction 【引言】数据处理是指由实验测得的数据, 必须经过科学的分析和处理, 才能揭示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我们把从获得原始数据起到得出结论为止的加工过程称为数据处理。正确的处理实验记录的数据,对我们科学的了解被测量或研究对象的客观规律,选择恰当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小误差让实验数据无限接近理想条件下的结果,这是实验数据处理的意义所在。在这方面研究的文献有很多,例如费业泰的《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等。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实验方法,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常用的有作图法、最

工程测量资料管理与流程介绍

施工测量项目 相关流程及管理制度 编制: 审核: 二〇一七年一月

地铁施工测量相关流程与管理制度 目录 一、前期准备阶段 (2) 二、工程实施阶段 (6) 三、资料归档工作及要求 (7) 四、技术要求 (8) 五、项目结束后资料归档 (8) 六、质量控制 (8) 6.1人员质量控制 (8) 6.2 仪器设备质量控制 (8) 七、测量人员奖罚制度 (9) 7.1公司季度检查 (9) 7.2 外部检查 (9) 7.3 仪器设备 (9)

一、前期准备阶段 1、 进场后进行首级控制点交接桩工作,在收到正式的纸面交接桩资料后,按照交桩文件具体技术要求及时限完成相应复测工作。 1)开展复测工作前要提前24小时通知测量监理,测量监理以旁站形式或者独立复测形式进行控制点复测由其决定,但我方必须提前通知到。 2)控制点复测技术要求:如交桩资料有具体要求则按照交桩资料执行,如无明确要求则按照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17相关要求执行,复测精度不低于初测精度。 3)若复测结果不满足交桩资料或规范要求,应查明情况,必要时重测。如重测成果仍不符合要求应立即与交桩单位反映,请交桩单位重新确认,同时上报总包技术部。 4)复测结果如满足交桩资料或规范要求后,则交于监理复核。如有第三方测量中心,需将成果报至测量中心进行存档。 2、平面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 1) 附合导线的边数宜少于12个,相邻的短边不宜小于长边的1/2,个别短边的边长不应小于100m 2) 导线点的位置应选在施工变形影响范围以外稳定的地方,应避开地下构

筑物、地下管线等 3)楼顶的导线点宜选在靠近并能俯视线路、车站、车辆段一侧稳固的建筑上 4)在线路交叉及前、后期工程衔接的地方应布设适量的共用导线点 5)导线测量前应对仪器进行常规检查与校正,同时记录检验结果 6)导线点上只有两个方向时,其水平角观测应采用左、右角观测,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较差应小于4″ 7)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如下表: 8)距离测量限差技术要求如下表: 9)测距时应读取温度和气压,标准气压为1013千帕,温度读至0.2度。 3、高程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

测量数据处理A及解答

淮海工学院 09 - 10 学年第 1 学期测量数据处理试卷(A闭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7小题,每空1分,共 25分) 1.由一组观测数据去估计待定参数时,首先要建立一个描述观测数据与待定参数之间关系的,包括描述观测值期望的和描述观测值随机性质的。 2.稳健估计一般可分为三类:、和。 3.回归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回归方程的估计应包括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分析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而对回归方程的检验,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线性回归分析采用的估计准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优回归模型的选择准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一类非线性回归是指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稳健估计的目标之一是在采用假定模型下,所估计的参数应具性 9.高斯-牛顿法解算非线性回归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于数值逼近问题,常用的逼近方式有两种: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 11.插值与最小二乘拟合的根本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对牛顿插值而言,差商和差分使用的前提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不但要求插值函数与) (x f在插值节点上的函数值相等,而且还要求其 在插值节点处的导数值也相等,这种插值问题就是________________. 14.分段低次插值可以保证各段曲线在连接点处的连续性,但不能保证其光滑 性,这也就不能满足某些工程技术要求,为此我们还要学习或研究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稳健估计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经典最小二乘估计和稳健估计的根本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稳健估计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插值逼近 2.截断误差 3.稳健估计 4.影响函数 1

(整理)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第二章 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第一节 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 由于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的不完善,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的观察力,测量程序等限制,实验观测值和真值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人们常用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或有效数字来说明一个近似值的准确程度。为了评定实验数据的精确性或误差,认清误差的来源及其影响,需要对实验的误差进行分析和讨论。由此可以判定哪些因素是影响实验精确度的主要方面,从而在以后实验中,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案,缩小实验观测值和真值之间的差值,提高实验的精确性。 一、误差的基本概念 测量是人类认识事物本质所不可缺少的手段。通过测量和实验能使人们对事物获得定量的概念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性。科学上很多新的发现和突破都是以实验测量为基础的。测量就是用实验的方法,将被测物理量与所选用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它的大小。 1.真值与平均值 真值是待测物理量客观存在的确定值,也称理论值或定义值。通常真值是无法测得的。若在实验中,测量的次数无限多时,根据误差的分布定律,正负误差的出现几率相等。再经过细致地消除系统误差,将测量值加以平均,可以获得非常接近于真值的数值。但是实际上实验测量的次数总是有限的。用有限测量值求得的平均值只能是近似真值,常用的平均值有下列几种: (1) 算术平均值 算术平均值是最常见的一种平均值。 设1x 、2x 、……、n x 为各次测量值,n 代表测量次数,则算术平均值为 n x n x x x x n i i n ∑==+???++=121 (2-1) (2) 几何平均值 几何平均值是将一组n 个测量值连乘并开n 次方求得的平均值。即 n n x x x x ????=21几 (2-2) (3)均方根平均值 n x n x x x x n i i n ∑==+???++= 1 222221均 (2-3) (4) 对数平均值 在化学反应、热量和质量传递中,其分布曲线多具有对数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表征平均值常用对数平均值。 设两个量1x 、2x ,其对数平均值

《测量数据处理及计量专业务实》-试卷2016年

测量数据处理与计量专业实务(2016年考题) 1、用标准电阻箱检定一台电阻测量仪,被检测量仪的最大允许误差(相对误差)为±0.1%. 标准电阻箱评定电阻测量仪示值误差的扩展不确定度为1×10-4(包含因子k为2),当标准电阻箱分别置0.1Ω,1Ω,10Ω,100Ω,1000Ω.1MΩ时。被检表的示值分别为 0.1015Ω,0.9987Ω,10.005Ω,100.08Ω,999.5Ω,1.0016MΩ。检定员判断该测量 仪检定结论为( )。 A:不合格 B:合格 C:不能下不合格结论 D:不能下合格结论 2、在检定水银温度计时,温度标准装置的恒温槽示值为100℃,将被检温度计插入恒温槽后 被检温度计的指示值为99℃,则被检温度计的示值误差为( )。 A: +1℃ B:+1% C:-1℃ D:-2% 3、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称为( )。 A:测量设备 B:测量仪器 C:测量基准 D:测量标准 4、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称为( )。 A:分辨力 B:灵敏度 C:稳定性 D:漂移 5、 在相同条件下对被测量X进行有限次独立重复测量的算术平均值是( )。 A:被测量的期望值 B: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 C:被测量的真值 D:被测量的近似值

6、借助于一切可利用的有关信息进行科学判断,得到估计的标准偏差为( )标准不确定度。 A:A类 B:B类 C:合成 D:扩展 7、 ( )是对测量所包括的硬件和软件的统称。 A:测量设备 B:测量仪器 C:测量基准 D:测量标准 8、为了达到测量的预定要求,测量仪器必须具有符合( )的计量学特性。 A:特定要求 B:国际标准 C:规要求 D:国家标准 9、 关于测量仪器控制的运作,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包括型式批准、检定、检验,三项容缺一不可 B:型式批准是由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作出的承认测量仪器的型式符合法定要求的决定 C:其目的是要确定测量仪器的特性是否符合相关技术法规中规定的要求 D:检定是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 10、 测量结果表述必须同时包含赋予被测量的值及与该值相关的()。 A:误差 B:测量准确度 C:测量不确定度 D:测量精密度 11、 开展计量校准的技术依据是()。

低水平分析及测量数据的处理剖析

低水平放射性分析及 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沙连茂 “低水平放射性”这一术语尚无严格的定义,国际辐射单位和测量委员会(ICRU)指的是小于10-3μCi/g(相当于3.7×101Bq/g)的样品。这个水平正好是固体环境介质放射性水平1×10±3pCi/g的上限,液体为1×10±3pCi/L,气体为1×10±3pCi/m3(1×10±3pCi相当于3.7×10-5Bq~3.7×101Bq)。 在辐射环境监测、辐射剂量学、考古断代、宇宙科学、地球化学中“熄灭”核素的探测和超重核的探索等领域都需要应用低水平放射性核素的分析技术,本文以辐射环境监测为重点,对低水平放射性的分析及其质量保证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1 低水平放射性测量的特殊要求 与一般监测工作比较,低水平的放射性的监测具有的主要特点有: 首先,它测量的对象是放射性,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监测结果及其评价会受到公众与社会的高度关注, 数据的质量在辐射环境监测中有突出的重要意义。 第二,放射性具有固有的衰变与生长的规律,其量值不是恒定的,分析测量工作必须考虑时间因素;不具备诸如测量重量、长度那样稳

定而容易传递的标准,要想确保刻度与测量条件的一致性等非常困难;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的随机性,使测量结果存在与仪器和测量条件无关的固有的计数统计误差。 第三,由于监测的对象在环境中的放射性或辐射水平一般很低,关注的高于本底的增量很小(例如,若室外γ辐射剂量率比本底高出30%~40%,按当前环评中对最大个人剂量的每年照射时间以8760h计,就相当于核设施对公众剂量的控制限值~0.15~0.2mSv/a);测量过程中必须重视本底或空白的准确测量;并且由于放射性物质无所不有,必须合理地选择空白样品和扣除本底和空白,这会给一些测量方法带来困难;本底或空白会随环境条件而变化,要求必须严格控制取样、处理和测量的环境条件,活度水平差异较大的样品应分区处理,防止交叉污染,使实验室维持一个尽可能低而恒定的本底和空白。 以上的特点都要求监测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严格的训练,注意经验反馈,不能只当监测工,还要了解影响测量的重要因素。曾经开拓了低水平放射化学应用的化学家里比在关于放射性碳定时的诺贝尔呈词中指出:“它有点象外科规则—整洁、小心、严谨和熟练”。它几乎概括了对从事低水平放射性核素分析人员的要求。 2 分析测量方法的选择与验证 近20多年来,我国已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环境监测方法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这些标准方法都是经过方法验证、实验室间比对与专家评审,一般说来是比较可靠的。但是,在选择与使用过程中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