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通论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土壤肥料实习报告

土壤肥料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3年2月24日至2月26日实习单位:XX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习内容:土壤肥料学实习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土壤肥料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土壤调查、样品采集、分析测试等基本技能,提高我们对土壤肥料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过程在实习期间,我们跟随导师参观了公司的土壤肥料实验室,并进行了实地考察。

以下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主要学习和实践内容:1. 土壤样品采集:我们学习了如何正确采集土壤样品,包括选择采样点、确定采样深度、采用合适的工具等。

我还参与了样品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2. 土壤样品分析:在实验室,我们学习了如何对土壤样品进行粒度分析、有机质含量测定、全氮含量测定等。

我亲自操作了部分分析仪器,并记录了实验数据。

3. 肥料使用技术:导师向我们介绍了不同类型肥料的性质、作用及使用方法,我们还学习了如何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肥料。

4. 土壤改良措施:我们了解了土壤盐渍化、酸化等问题的成因及危害,并学习了相应的改良措施。

三、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土壤肥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收获如下:1. 理论知识:我掌握了土壤的基本性质、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肥料的分类及作用等基本知识。

2. 实践技能:我学会了如何正确采集土壤样品、进行样品分析及数据处理,掌握了肥料施用的基本技巧。

3. 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习,我学会了如何针对土壤肥料问题提出合理的改良措施,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实习体会本次实习使我认识到土壤肥料学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此外,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五、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土壤肥料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有了显著提高。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完)。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背景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实践操作等方式,深入了解土壤肥料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通过实习,加深对土壤肥料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二、实习过程和内容在实习期间,我们分别参观了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当地的农田。

通过观察和实践,我们了解到土壤肥力与农作物产量密切相关,运用合适的肥料可以显著提高农田的产量和农作物的品质。

首先,我们参观了农业科学研究院的土壤实验室。

在实验室里,我们学习到土壤的基本成分和性质,以及土壤中的必要元素和微量元素的作用。

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进行土壤采样和分析,掌握了常用的土壤分析方法和仪器的操作。

随后,我们前往当地的农田,实地观察不同类型的土壤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不同土壤类型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某些土壤可能富含养分,而另一些土壤则可能贫瘠,这就需要根据土壤状况合理选择施肥措施,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

在农田中,我们参与了土壤施肥的实际操作。

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肥料的施用方法,包括有机肥、无机肥和复合肥等。

我们了解到不同肥料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掌握了如何根据土壤状况和作物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肥料,并正确使用肥料。

三、实习心得和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土壤肥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室里学习土壤分析和施肥技术,让我明白了肥料的选择和使用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同时,实地观察不同土壤类型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让我理解了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实习期间,我也意识到了环境保护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过度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可能导致土壤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要合理使用有机肥料,注重生态平衡的保持。

总的来说,本次土壤肥料学实习让我获益匪浅。

通过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我深入了解了土壤肥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提升了综合应用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继续努力,深化对土壤肥料学的研究和应用,为农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本次土壤肥料学实习,我深入了解了土壤与作物生长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型肥料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总结农学专业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总结农学专业

实习报告总结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作为一名农学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参与了土壤肥料学的实习项目。

这次实习让我深入了解了土壤肥料学的基本知识、土壤调查与观测的方法以及土壤改良和利用的措施。

通过实习,我对土壤肥料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在实习的第一部分,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土壤剖面的挖掘方法和注意细节。

通过亲自挖掘土壤剖面并观察记录,我了解了土壤的层次结构、土壤质地、土壤颜色等基本特征。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使用工具测量土壤的深度、湿度等参数,这些技能对于后续的土壤调查和评估非常重要。

在实习的第二部分,我们学习了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以及土壤的基本性状和土壤肥力。

通过课堂学习和实地观察,我了解了土壤中的矿物质、有机质、土壤生物与土壤酶等重要成分。

同时,我还学习了如何评估土壤的肥力水平,这对于合理施肥和提高农作物产量至关重要。

在实习的第三部分,我们进行了土壤改良和利用的实践操作。

我们学习了不同的土壤改良方法,如改良酸性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等,并了解了如何选择合适的改良材料和施肥方法。

通过实地操作,我亲自体验了土壤改良的整个过程,并学会了如何根据土壤的特性和农作物的需求来制定合理的改良计划。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土壤肥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提高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土壤肥料学的真谛。

总的来说,这次土壤肥料学的实习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学习经历。

通过实习,我对土壤肥料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我相信这次实习对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农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1一、实习区概况城郊区刘李庄村位于昌黎县城郊区东侧,与县城接壤,临近外环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同时辐射周边西沙河村、太平庄村、东高庄村、中卓庄村、西钱庄村、东钱庄村。

城郊区刘李庄村是秦皇岛市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基地,每年种植大棚甘蓝、菜花XX多亩,油桃400亩,草莓100多亩,年生产各类蔬菜XX 多万斤,年产油桃160万斤,年产草莓100万斤。

二、实习目的为培养学生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使学生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

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特进行本次教学实习。

通过本教学实习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为资源环境事业献身的思想奠定基础。

三、实习计划实习时间共安排5天,分野外调查和室内制图两个阶段。

1.野外调查阶段1)上午进行基本路线调查的原理和技术的讲解,领取实习工具。

下午,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到达刘李庄,同时进行路线勘察,了解刘李庄的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第一天)2)开始对刘李庄进行详查,并绘制成图。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上午)2.室内制图阶段1)室内拼图。

各小组进行边界区域的拼接,对差异较大的地区需在进行野外定点调查。

(第四天下午,第五天上午)2)写实习报告。

(第五天下午)四、实习内容与过程1、准备工作周一,我们于上午8:00在资源与环境实验室开始实习准备工作。

吴老师首先把我们分成了六个工作小组,并在每个组选出两个小组长,负责统筹本组的工作。

然后,就实习内容、步骤、出图精度、验收标准及安全等相关事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在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接着,每个小组分到一套实习工具:底图(航片)一张,地形图一张,三角板一套,圆规一套,铅笔一支,小刀一把,gps定位仪一台,标杆一个,卷尺一个,橡皮一块,木板一块,书包一个,地质罗盘仪一个。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心得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心得

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心得首先,我要感谢学校和指导老师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使我有机会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进一步加深对土壤肥料学的理解。

在这段时间的实习中,我收获颇丰,下面是我对这次实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实习的第一步是了解土壤肥料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实习报告的学习,我明白了土壤肥料学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而肥料则是提供作物生长所需营养的物质,合理施用肥料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土壤的基本性状及土壤肥力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实习报告的详细讲解,我对土壤中的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土壤生物与土壤酶、土壤胶体和土壤溶液等组成部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知识对于合理利用和管理土壤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实习报告还介绍了野外观察地形、地貌、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岩石、母质、土壤等的方法和技巧。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目测、手测、简易工具和试剂测量等基本技能,并能够识别并掌握湖南省几种主要的旱地土壤类型以及山地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这些实践技能对于今后从事土壤肥料学研究和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实习报告还强调了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土壤肥力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个方面的性质。

这使我认识到土壤肥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

总之,通过这次土壤肥料学实习报告的学习,我对土壤肥料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次实习不仅提高了我的专业素养,也培养了我对农业科学的兴趣。

我相信这次实习经历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再次感谢学校和指导老师的支持和帮助,我将珍惜这次实习的机会,努力学习,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土壤学实习报告篇(通用3篇)

土壤学实习报告篇(通用3篇)

土壤学实习报告篇(通用3篇)土壤的实习报告篇一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

它既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也是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自然资料。

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因为人类生存必须发展农业,以取得食物。

农业生产,首先是绿色植物的生产,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的。

各种作物都是在土壤里扎根立足,并通过根部从土壤里取得养分和水分,才能生长繁茂。

其次,人们饲养动物,也必须以植物为饲料。

很明显,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必须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改良。

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土壤学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以及工程建设中发挥着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土壤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土壤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基于以上理由,作为学习土壤学的学生,我们于12月12日至16日期间,对珠江三角洲土壤进行了一次详细地实习考察。

实习概况与记录实习工具:铁锹、镐、PH指示剂、口盅、瓷块两块、卷尺、比色卡、采样袋两个、刀。

我们的行程为三天,路线是:中山民众镇—中山五桂山—中山三乡镇—珠海香洲区—广州火炉山—广州茶山—华南农业大学农场。

在这三天中,我们挖掘了各个地点的土壤剖面进行观察、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性质、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采集了一些土壤样品、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蚀的情况、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综合利用方式。

土壤肥料学野外实习报告

土壤肥料学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土壤肥料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土壤肥料学的基本原理和野外调查方法,我们于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进行了为期X天的野外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土壤肥料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土壤肥料调查的基本方法。

2. 观察和记录土壤类型、土壤肥力、土壤剖面结构等特征。

3. 学习土壤肥料样品采集、处理和分析技术。

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野外实践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土壤类型识别与分类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学习了土壤类型识别与分类的基本知识。

通过对野外土壤样品的观察和比较,我们识别了多种土壤类型,如水稻土、旱地土壤、山地土壤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土壤分类的基本方法,如美国土壤分类系统、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等。

2. 土壤剖面挖掘与观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土壤剖面挖掘与观测。

首先,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剖面,然后按照挖掘技术要求进行挖掘。

挖掘过程中,我们注意观察土壤剖面结构、颜色、质地等特征,并进行了详细记录。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了解了土壤剖面层次、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等基本特征。

3. 土壤肥力调查与分析为了了解土壤肥力状况,我们进行了土壤肥力调查与分析。

首先,我们采集了土壤样品,然后进行了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等养分的测定。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了土壤肥力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4. 土壤肥料样品采集与处理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土壤肥料样品采集与处理技术。

我们采集了不同土壤类型的肥料样品,并对样品进行了处理,如风干、研磨等。

通过处理,我们为后续的肥料分析提供了合格的样品。

5. 团队协作与交流在野外实习过程中,我们注重团队协作与交流。

我们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如剖面挖掘、样品采集、数据处理等。

通过交流与合作,我们提高了团队凝聚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实习成果通过本次野外实习,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土壤肥料学的基本原理和野外调查方法。

土壤肥料学课外实习报告

土壤肥料学课外实习报告

土壤肥料学课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土壤肥料学课外实习,使我对土壤和肥料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我对土壤改良和施肥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我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研究态度,为今后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业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1.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我们来到了学校的试验田,按照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

在采集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样品的深度和位置,以及避免混入杂质。

采集到的土壤样品经过风干、磨细、过筛等处理,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

2.土壤养分的测定我们使用化学分析方法,对土壤样品中的氮、磷、钾等养分进行了测定。

通过这次测定,我了解到了土壤养分的含量状况,为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3.肥料的施用与效果评价我们在试验田中选取了一块面积一定的地块,进行了肥料施用的实验。

我们按照不同的施肥量和施肥方式,观察了作物生长的情况,并对其进行了效果评价。

通过这次实验,我了解到了肥料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方法,以及如何评价施肥效果。

4.土壤改良技术的应用针对试验田中土壤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适宜的土壤改良技术。

我们通过施用有机肥、改变土壤结构等方式,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和作物产量。

三、实习心得通过这次土壤肥料学课外实习,我对土壤和肥料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认识到了土壤的重要性,它是农业发展的基础。

同时,我也了解到了肥料的作用,它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采集和处理土壤样品,如何测定土壤养分,如何施用肥料并进行效果评价,以及如何应用土壤改良技术。

这些知识和技能将为我今后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业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此外,我也认识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只有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

最后,我要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的指导和帮助,使我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林业大学后山 2 2 1.1261 100.9015 234.63 272.42 257.80 1.2061 54.49 29.16 35.17 19.32 49.7859 35.1659 49.04175 33.87675 29.17 33.88 56.17
9
1.1247 100.9736 224.82 262.08 246.38 1.1169 57.85 29.18 32.59 25.26 48.2976 32.5876
样品 2 的自然含水率 =
平均值 =
11.15%+10.61% = 10.88% 2 1 1+吸湿水含量%
风干土换算为烘干土系数(K)= 八、注意事项
(1) 在使用酒精时应注意安全; (2) 土壤燃烧完后应立即盖上盒盖,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铝盒;
㈢土壤容重、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的测定
一、实习概况 1、实习时间: 2011 年 12 月 19 日— 12 月 21 日 2、实习地点:实验室 二、目的意义 土壤容重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的干土的质量。土壤总孔隙 度是指所有孔隙体积的总和,占整个土壤体积的比例。田间持水量指排除 了重力水外的包括吸湿水、膜状水和悬着水的全部。测定土壤容重、总孔 隙度和田间持水量有利于了解土壤状况,以便更好的利用土壤。本次实习 要求学会土壤容重、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的测量方法。 三、实验用具 环刀,环刀柄,滤纸,土袋,标签纸,小刀,天平等。 四、方法原理 利用一定体积的钢制环刀,切割自然状态的土壤,使土壤充满其中, 然后称量计算单位体积的烘干土重,即可计算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将原 状土样浸泡水后,排除重力水,测定土壤的含水量,即得田间持水量。 五、步骤 1、取 100cm 3 的环刀两个,编号,称量并记录; 2、在野外取土样时,根据采原状土的原则利用环刀采样,并在土袋中
㈡土壤水分测定
一、实习概况 1、实习时间: 2011 年 12 月 19 日— 12 月 21 日 2、实习地点:实验室 二、目的意义 土壤水分是土壤肥力四大因子之一,它影响着土壤中养分的分布、转化 和有效性,以及土壤的通气状况,所以土壤水的含量与作物生产有很大的关 系。不同土壤水分含量是不同的,进行土壤理化常规分析时,必须以绝对干 燥的样品为基准才能使分析结果在一致的基础上进行比较,使整个分析结果 有一个合理的相对性数值,因此必须对土壤水分进行测定。土壤吸湿水,实 际上是紧束缚水, 即经 105± 2℃的温度烘烤数小时而使土壤质量达到恒重所 丧失的那部分土壤水。 三、方法选择 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烘箱法、酒精燃烧法、红外线 法以及中子测定法,实习选择酒精燃烧法。 四、方法原理 土壤水可分为内部结合水、分子间的吸湿水和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自由 水三类。土壤自然含水率则是土壤水的实际含量。即从野外采集的土样,及 时测定的土壤含水率,它包括土壤孔隙中全部的自由水和吸湿水。测定自然
表二:土壤容重、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的测定结果记录表
土壤样品 重复次数 环刀编号 湿滤纸重量(g) 环刀重量(g) 环刀+自然土(g) 环刀+饱和水+自然土+滤纸(g) 环刀+田间持水+滤纸+自然土(g) 容重(g/cm3) 总孔隙度(%) 田间持水量(%) 毛管孔隙度(%) 非毛管孔隙度(%) 饱和水(g) 田间持水(g) 土样饱和水平均值(g) 田间持水平均值(g) 田间持水量平均值(%) 毛管孔隙度平均值(%) 总孔隙度平均值(%) 1 1
5
⑨植物根系:按植物根系的含量多少计。 ⑩石灰反应:在野外观察土壤剖面时,应该用 1 :5 的稀盐酸测土壤碳 酸钙的含量。测定方法是按划分的土层,分层采取一些新鲜土样,分别滴 加稀盐酸数滴,根据滴加盐酸后所发生的泡沫反应强弱,判断碳酸钙含 量 的多少,一般分为无( - ) 、弱( + ) 、中( ++) 、强( +++ )四等。 六、实习结果 实习结果反映在土壤剖面记录表上
土壤自然含水率计算公式: 土壤自然含水率= 燃失重g ³100 % 供试土样重g-燃失重g 1.0167 ³100 % = 11.15% ( 26.4163-16.2817 ) -1.0167 0.962 ³100 % = 10.61% ( 28.1638-18.1409 ) -0.962
7
样品 1 的自然含水率 =
土壤肥料学通论 实习报告
指导老师:



实习时间:2011 年 12 月 19-23 日 实习地点:后山 西山 斗南 实验室 专 学 姓 业: 号: 名: 农学(药用植物) 20090457014 李 成 强
实习的主要内容
㈠、土壤剖面观察及土层划分 ㈡、土壤水分测定 ㈢、土壤容重、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的测定 ㈣、西山岩石及土壤的观察和识别 ㈤、斗南农业耕作土壤的观察 ㈥、无机肥料鉴别
非毛管孔隙度平均值(%)
22.29
环刀一: 自然土重=224.82-100.9736=123.8464 自然土 123.8464 干土重= = =111.6941 1+土壤自然含水率 1+10.88% 干土 容重= 环刀体积 饱和水= = 111.6941 =1.1169 g/cm3 100

m
环+饱+滤+干
6
含水量同样可以采用烘箱法、酒精燃烧法、红外线法以及中子测定法等,本 次实习采用较为方便简单的酒精燃烧法。 五、实习用具 铝盒、 95%酒精、打火机、电子天平等 六、步骤 1、将铝盒编号并贴上标签,然后称量铝盒质量并记录数据,采集土样 前在实验室完成; 2 、在野外采集土壤样品置于铝盒中,带回实验室后称量铝盒 + 自然土 的质量并记录; 3、分别在两个铝盒中加适量酒精,用打火机点燃,待酒精燃烧尽后如 是重复 2-3 次,使土壤样品达到恒重,称量并记录铝盒 + 烘干土的质量。 七、结果记录及计算
Hale Waihona Puke -m 环-m 滤-m= 262.08-100.9736-1.1247-111.6941=48.2876 田间持水=m
实习过程安排
实 习 时 间 2011 年 12 月 19 日 2011 年 12 月 20 日 2011 年 12 月 21 日 2011 年 12 月 22 日 2011 年 12 月 23 日 实 习 地 点 西南林业大学后山 昆明市西山公园 昆明市呈贡斗南 实 验 室
西南林业大学
2
㈠ 土壤剖面观察及土层划分
表 1 :土壤含水量测定数据记录表


西南林业大学后山采集的自然土 1 1 16.2817 26.4163 25.3996 1.0167 11.15% 10.88% 2 2 18.1409 28.1683 27.2063 0.962 10.61%
重复次数 铝盒编号 铝盒质量 (g) 铝盒 +自然土 (g) 铝盒 +烘干土 (g) 燃失重 (g) 自然含水率 (%) 平均值 (%)
一、实习概况 1、实习时间: 2011 年 12 月 19 日 2、实习地点:西南林业大学后山 二、目的意义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表向下挖掘而裸露出来的垂直切面。土壤剖面形态是 土壤形成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在各成土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土壤内在性质 和外部形态的综合反应,也是野外研究土壤的主要手段,它反映了各种成土 因素和土产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以及土壤物质组成土壤所处的状态和性质。为研 究土壤理化性质、编制土壤图、评定土壤肥力、土地评价与管理、环境质量 评价等提供依据。因此,观察研究土壤剖面是研究土壤性质,区别土壤类型的 重要方法之一。通过现场对土壤剖面观察及土类识别,巩固理论知识,学习掌握 基本的操作方法。 三、实验原理 土壤是地球陆地上的能够生长植物收获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剖面的调查与 观测必须进行实地土壤剖面挖掘。根据研究的目的与用途,土壤剖面可分为: ⑪主要剖面:用以研究土壤形成,形态,理化性质; ⑫对照剖面:又称检查剖面,检查主要剖面的稳定性或变化情况; ⑬定界剖面:确定土壤分布界线。 理想的土壤剖面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因此工作中应依据不同的目的,选择 剖面类型进行野外实地土壤剖面的挖掘与调查。本次实习以调查主要剖面为目 的。 四、实习工具 军用铲,剖面刀,卷尺,土样盒,罗盘仪,土壤剖面记录表,样标本盒, 海拔表,土袋,橡皮筋,环刀,小锤,酒精,打火机等。
8
装入一定量的土一并带回实验室,称量环刀 + 自然土的重量并记录数据; 3、称量四张用水浸湿的滤纸并记录; 4、分别将两张浸湿的滤纸放入环刀底部,然后将环刀放入装有水的盆 中,水面较环刀缘低 1-2mm ,浸泡 24h ; 5、 24h 后,取出环刀及时称量并记录,然后在土袋中垫上滤纸,将环 刀置于滤纸上,放置 24h ; 6、 24h 后,再次称量并记录数据 六、结果记录与计算
3
五、实习方法步骤 1、 剖面点的野外选择:据室内对地形图研究布设的剖面位置,野外现 场选点并满足以下原则 ⑪剖面点应设于该土壤类型内代表性最大的地段,不宜设于土类的边缘 或过度地段; ⑫在地形变化区域,应设于典型的地形部位,如山坡的中部,山脊山谷 的坡面上,避免山顶或者谷底; ⑬选择人为干扰较小的区域,避开道路、坟墓、池塘、肥料堆放处等地 方; ⑭林地调查应避开林窗或林缘,选择有代表性地段,离开树干 1.5m 左 右的标准地中部。 2、剖面的挖掘 ⑪剖面规格:自然土壤剖面一般要求:宽 1.0m,长 1.5m(一侧有斜梯) , 深 1.5-2.0m(或地下水层)的长方形土坑。若土壤厚度不及 1.5m,要求达 到基岩层。 ⑫剖面的观察面垂直向阳,无阳光时方向可任选,山地条件下观察面应 与等高线平行。 ⑬挖掘的土壤堆放在剖面两侧或后方,观察面上方不能堆放土壤或走 动, 同时表土与底土分开堆放, 观察记录结束后按上下顺序回填至剖面坑中, 尽量减少打乱土壤层次。 3、剖面观测与记录 剖面观测是土壤剖面调查的工作重点, 一般有以下内容: 划分剖面层次、 依层次进行剖面形态观测与记录、土壤样品的采集、回填土壤。 ⑪剖面层次划分:完整的森林土壤剖面具有 5 个发生层次,但由于受成 土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剖面发育有不完全现象,尤其山地土壤表现明显。 土壤剖面发生层划分标准: O 层:枯落物层;据分解程度不同,可分为三个亚层: L 层:分解较少的枯枝落叶层; F 层:分解较多的半分解的枯枝落叶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