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精品(第1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5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在本节课中,我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首先,我会提出一个引导性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质量守恒定律的存在。接着,我会提出一些具体的例子和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寻找答案。例如,我会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如何准确测量和记录数据等。
(三)小组合作
在本节课中,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套实验器材。每个小组都需要共同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并共同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和寻找答案。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思考自己在实验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学生需要反思自己的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实验操作是否准确,数据记录和分析是否准确等。通过这样的反思,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评价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部分,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和分享。每个小组都需要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并总结实验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我会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互动和讨论来进一步巩固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我会提醒学生,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之一,它不仅适用于实验室中的化学实验,还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通过这样的总结归纳,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深化,提高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和理解。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PPT

氢分子
水分子
H
O
H
H
H
O
O
H
H
H
H
O
氧分子
水分子
H
O
H
H
O
H
2H2O
H
H
O
H H
O
通电
===
氢分子 氧分子
HH
O
HH
O
2H2 + O2
知识链接:
宏观: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质量守恒的原因:
(四不变)
原子种类没变。
微观: 原子个数没有增减。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思考
是否存在违背质量 守恒定律的化学反 应呢?
方案2
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的 测定
铁钉放入 硫酸铜溶液
实验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
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天平平衡
反应原理: 铁+硫酸铜
铜+硫酸亚铁
Fe + CuSO4
Cu + FeSO4
结论:反应物质量总和=生成物质量总和
m(Fe)+ m(CuSO4) = m(FeSO4) + m(Cu)
钉生锈后质量增加
D、水
结冰质量不变
2、请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能否点石成金?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石头中没有金元素,所以不能点石成金。
点燃
镁+氧气
氧化镁
点燃
Mg + O2
MgO
活动与探究
7.表达与交流 1、根据上面两个实验,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 果。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由于反应有气体参 加或生成的缘故。 2、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 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课题1第1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人教版)

想一想
怎样设计实验让碳酸钠与盐酸 反应后的天平平衡?
小结
1.下列实验方案有无气体参加反应或反 应之后有无气体生成? 2.三个实验方案所选择的装置是否密闭?
用有气体参加反应或反应之后有气体生成的实验 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所用的装置应选密闭装置
【设计实验】方案四、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 的长镁条和一个陶土网,将它 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记录所称的质量m1。在陶土 网上方将镁条点燃观察现象。
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再把小烧 杯放回托盘天平上。天平是否仍然 平衡?
碳酸钠+盐酸 →氯化钠+二氧化碳+水
填写表格 课本p94做笔记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天平是否平衡
分析
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
固体粉末溶解,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反应发生后天平不平衡
参加反应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 的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总 和,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导致 天平失衡。
细 沙:防止红 磷燃烧时集气瓶 底受热不均炸裂
想一想 方案二、硫酸铜和铁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为什么要打磨铁钉?
除去铁钉表面的杂质,避免影响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三、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前后的质量测定
把盛有盐酸的小试管小心地放 入装有碳酸钠粉末的小烧杯中。将 小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取下小烧杯并将其倾斜,使小试管 中的盐酸进入小烧杯,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
存在什么关系?
【做出假设】
①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②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③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设计实验】 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优秀教学案例(第一课时)

1.评价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2.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
3.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评价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能力,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创设:通过展示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如“神奇的火焰”,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的关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假设、归纳、验证等方法,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1.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化学反应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
3.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
2.培养学生勇于实验、敢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化学学习价值观。
4.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三、教学内容
1.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意义。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精品教学课件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导入新知
点 击 图 片 播 放
元芳,你不觉得 蜡烛燃烧质量减
轻了吗?
问题1:蜡烛会越烧越短。化学 反应发生后物质的质量是不是 变少了?
问题2:通过准确测量,发现 金属生锈后质量变大了。化学 反应发生后物质的质量是不是 增加了?
为什么变重 了?
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实验4 镁+氧气点燃 氧化镁
实验3、4均有气体参与,实验未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所有的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新知
特别提醒
(1)质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化学反应必须遵守 的一个定律,但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仅是指“质量”, 不能任意扩展到其他物理量;
(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不是部分反 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质 的 总 质 量
原
元
子
素
数
种
目
类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Βιβλιοθήκη ABCD
课堂检测
4.Sb2O5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制取该物质的化
学方程式为Sb2O3+2X===Sb2O5+2H2O。则X的化学
式为( C )
A.H2
B.O2
C.H2O2 D.H3SbO4
课堂检测
5. 在化学反应A+B==C+D中,已知80g A与24g B恰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2.某有机物与氧气充分反应,有机物+氧气→二氧
化碳+水,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C )
A.C、O
B.H、O
C.C、H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微观本质的过程中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3)树立学生的世界物质观,物质粒子观。
重点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3、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难点1、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意图一导课、提出问题: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见过许许多多化学反应,我们都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会有新物质生成。
那么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有什么关系?学生猜想创设情景、设置问题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指导实验探究引导再探究思考、猜想活动与探究分组实验实验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三: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四:铜粉加热前后质量的测定体现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分组实验增强合作意识培养敢于表达善于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尊重事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分析交流中让学生实验完毕,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引出本节课课题------质量守恒定律。
体会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定量实验要在封闭体系内进行的科学方法,体验成功三、结论与解释提问;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该如何描述?2为什么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结合实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5.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 气球鼓起后又变瘪
144.9 g 144.9 g
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关系——互动研学
●思考与讨论: ●1、气球先鼓起又变瘪的原因是什么?
开始加热时,锥形瓶中气体受热膨胀,气球膨大; 随着氧气消耗,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气球变瘪
2、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分别来源于哪些物质, 并结合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关系和物质变化的情况进行讨论?
新课引入
多角度认识化学变化
通电
水
氢气+氧气
现象
微观
思考:你对以上化学反应有哪些认识?
反应类型 化学变化
质量
能量
……
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关系
化学家之争 18世纪拉瓦锡将45份质量的
1673年波义尔在敞口容器中加热
氧化汞加热,得到了41.5份
金属汞,金属加热后质量增加了
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
增加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第 1 课时)
学习目标
2022版课标要求: 1.内容要求:①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化 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分子的种类发生改 变。②认识化学反应中的各物质间存在定量关系,化学反应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 2.学业要求:能选取实验证据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并阐释其 微观本质。
课堂总结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的总和, 等于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内容
一切 适用 化学反应 范围
质量守恒 定律
应用
解释一些 现象等
思考: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内容?
反应后的总质量
178.9 g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 第一课时》 ppt

氧化镁
分析: 1、没有称到氧气的质量。 2、坩埚钳上残留一部分氧化镁。 3、实验过程中随白烟跑走一部分氧化镁。
城西中学 余舜莲
活动与探究
7.表达与交流
1、根据上面两个实验,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 果。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由于反应有气体参 加或生成的缘故。 2、如果地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 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 收集起来称量,会发现天平保持平衡。 小结:若选择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来证明 质量守恒定律,则反应一定要在密闭容器内进行。
城西中学 余舜莲
活动与探究
3、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例,从化学反应中 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恒定 律。 在碳与氧气的反应中,每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由两 个氧原子构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而一个二 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即该反应必 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
质量守恒定律的小结
小结: 在化学反应中有五不变、两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1、反应物、生成物质量总和不变; 宏观 2、元素种类不变
}
五不变
3、原子种类不变 4、原子数目不变 5、原子质量不变
}
微观
两改变
1、物质的种类 —— 宏观 2、分子的种类 —— 微观
城西中学 余舜莲
分析:没有称到生成气体的质量,所以天平不平衡。
活动与探究
[实验5-2]镁带燃烧前后的质量测定
步骤:①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 它们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 ②在石棉网上方点燃镁条,观察反应现象。 ③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比 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现象: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白烟,生成白色 固体,放出热量,指针偏向右侧。 镁 + 氧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一、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名称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反应前后天平是否 平衡
结论
天平平衡
化学反应前后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各物质质量总和
一、质量守恒定律
方案二: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步骤:1.天平调节平衡; 2.取一烧杯放左盘,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L硫酸铜溶液,将铁钉用砂纸打磨干净。 3.反应前称量: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称得总质量m1; 4.把铁钉加入到装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 5.称得反应后的总质量为m2,比较m1和m2的大小。
一、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名称
铁和硫酸铜溶液
实验现象
铁钉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反应前后天平是否 平衡
天平平衡
结论
化学反应前后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各物质质量总和
一、质量守恒定律
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M1 = M2 硫酸铜 + 铁 → 硫酸亚铁 + 铜
M1
=
M2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原因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应用
进行有关的计算 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解释一些实验事实
典型例题
1、某种燃料是目前使用较多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其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
学反应方程式: X+3O2
B 2CO2+3则H2OX物质的化学式为( )
A.CH3COOH
B.C2H5OH C.C2H4 D.C2H6
一、质量守恒定律
3.设计实验
【方案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一、质量守恒定律
方案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磷 + 氧气
P O2
步骤:
点燃 五氧化二磷 P2O5
①白磷入有细砂的锥形瓶,塞瓶塞使玻璃管下端正与白磷接触,称量,使天平平衡。
②取下锥形瓶,将玻璃管灼烧,至红热,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将白磷引燃。
A.反应后硫元素化合价升高 B.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C.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
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
C 4、某有机物在9.6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和5.4g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5章 化学方程式
感谢你的聆听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PPT
讲解人:办公资源 时间:2020.6.1
《质量守恒定律》精品(第1课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
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人民教师
课堂导入
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物质种类改变; 那么;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在“量”的方面 (物质的质量)会不会也发生变化呢?
一、质量守恒定律
1.提出问题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会发生变化呢? 2.猜想与假设 (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3)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一、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名称 实验现象
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 衡
镁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
天平不平衡
结论
化学反应前后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 物质质量总和
1.没有称到氧气的质量。 2.坩埚钳上残留一部分氧化镁。 3.实验过程中随白烟跑走一部分氧化镁。
一、质量守恒定律
思考: 根据上面实验,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不(变3)两位同学通过交流反思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
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
装置密中封进行。
(4)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选①填③序⑥号)。①原子种类 ②分子
种类 ③原子数目 ④分子质量 ⑤分子数目 ⑥原子质量
碳酸钠+盐酸
氯化钠+二氧化碳+水
步骤:
①有盐酸的试管入盛碳酸钠粉的烧杯中,放天平上,平衡。
②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盐酸和碳酸钠反应。
③一段时间后,把烧杯放在天平上,观察天平指针的变化。
一、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现象:
1、固体粉末溶解,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2、天平指针向右倾斜(变轻)
反应原理: 碳酸钠+盐酸
一、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
一定不变:
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微观
原子的质量
元素的种类 元素的质量
宏观
结果:物质总质量不与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与发展 18世纪下半叶
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
拉瓦锡
天平 精确性
质量守恒定律
20世纪
精确度高
严谨科学实验基础上
课堂小结
质量守恒定律
内容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要注意:
1.只适用于解释化学变化 。 2.是指质量守恒, 而不是体积、分子个数守恒 。 3.“总质量”,不能忽略气体、沉淀。 4.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不是各物质的任意质量之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 能计算在内。
一、质量守恒定律
是否存在违背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反应呢?
C 2、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
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
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
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典型例题
D 3、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典型例题
5、为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
甲同学和乙同学分别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 A 所示,反应前,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两种物质反
应后,托盘天平的指针 向右(选填“向左”、“向右”或“不”)偏转,原因
是 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逸。出(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B所示,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化
小结: 最好选择没有气体参加反应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变 化中,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候,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一、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分
破裂 原
子
子
重新组合
新
分
子
聚集成 新 物 质
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改变。
氯化钠+二氧化碳+水
HCl + Na2CO3
NaCl+ H2O + CO2
m1
>
m2
质量变小:反应生成的CO2气体逸散到空气中了
一、质量守恒定律
镁带燃烧前后的质量测定
镁 + 氧气
点燃 氧化镁
步骤: ①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 它们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 ②在石棉网上方点燃镁条,观察反应现象。 ③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