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念奴娇》_古诗鉴赏

合集下载

《念奴娇》语文古诗介绍

《念奴娇》语文古诗介绍

五、知识问答 1、“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是什么典故? ——这首词引用了“火烧赤壁”的典故。即赤壁之战,是指 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 操大军的一场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 著名战争之一,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 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2、《念奴娇》中的周瑜形象与《三国演义》为何不同? ——苏轼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文采风流,且有儒将风度, 指挥若定,胆略非凡,气概豪迈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形象 既有聪明能干的一面,又有狭隘嫉妒的一面,最后被诸葛亮气得 吐血而亡。这是三国演义为了美化诸葛亮而贬低周瑜严重扭曲历 史造成的。正史上的周瑜意气风发,胸襟广阔,年少有为,应该 说,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周瑜。
( 三)宋词主要分几个派别,特征分别是什么,代 表人物分别是谁? 宋词分为两大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 1、豪放派。作品多表现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 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作词豪放、大 气。代表词人为苏轼、辛弃疾 欧阳修等。 2、婉约派。作品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 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 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代表人物有李煜、柳 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
四、词作鉴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这句 是作者触景生情,面对滚滚波涛,感到历史的流逝,有 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这两 句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写得气势磅礴 ,感情饱满。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此一 句通过对赤壁地理位置和历史人物周瑜的述说,引出对 三国战事的回忆,而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宏伟的战斗场 面。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只用 十三个字,便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赤壁古 战场壮丽雄奇的图景,为下面歌颂周瑜做了铺垫和蓄势 。

辛弃疾《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鉴赏

辛弃疾《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鉴赏

辛弃疾《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鉴赏辛弃疾《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鉴赏《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表达对人间功名富贵的态度,抒发自已空有雄心壮志而无人赏识的心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辛弃疾《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鉴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原文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辛弃疾宋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

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

药笼功名,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

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之杰。

堪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

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减。

世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

故人何在,长歌应伴残月。

【注释】①作于绍熙元年或二年(1190或1191),时稼轩赋闲带湖。

和东坡韵: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韵唱和。

和东坡韵而自抒怀抱。

上片虽视功名如寄,却深含壮志不酬之愤。

下片黄菊寒梅之喻,既自沉落寞,又寄厚望于志士和未来。

以下承上片浩歌馀绪,婉陈心曲:忧国愤世,但前途渺茫,惟作冲冠之怒而已。

结韵孤星残月忆故人,情景倍觉凄怆悲凉。

②“倘来”两句:古往今来,功名究竟为何物?轩冕:轩,高大的车子;冕,官帽。

轩冕,代指功名。

倘来轩冕,用《庄子》语意:“轩冕在身,非性命也。

物之倘来,寄者也。

”意谓功名非人立身之根本,倘然一旦来到,也不过是寄身之物。

③“旧日”两句:往昔愁如重城万里,而今风月竟然也避我不见,使我无法解愁释忧。

坚壁:本意坚守壁垒,不与敌方决战。

这里有躲藏之意。

④“药笼”三句:志在建功立业,不想出身微贱,致使白发无成。

药笼功名:功名在药笼中。

《旧唐书·元行冲传》载:元行冲对狄仁杰说:治理国家,必须储备各种人才,犹如治病需要各味药物,我愿作药物中的最后一味。

狄仁杰笑曰:“君正在吾药笼中,何可一日无也。

”辛词借用狄语,谓生平志在建功立业。

酒垆身世:汉代司马相如和妻子卓文君居蜀时,曾当垆卖酒。

古诗词赏析辛弃疾《念奴娇看公风骨》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赏析辛弃疾《念奴娇看公风骨》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念奴娇·看公风骨辛弃疾(晋臣十月望生日,自赋词,属余和韵。

)看公风骨,似长松磊落,多生奇节。

世上儿曹都蓄缩,冻芋旁堆秋瓞。

结屋溪头,境随人胜,不是江山别。

紫云如阵,妙歌争唱新阙。

尊酒一笑相逢,与公臭味,菊茂兰须悦。

天上四时调玉烛,万事宜询黄发。

看取东归,周家叔父,手把元龟说。

祝公长似,十分今夜明月。

注:①辛弃疾于南宋绍照五年(1194)从福建安抚使岗位上下来,退居铅山农村,长达十年之久。

赵晋臣此时是从江西漕使岗位上被免职,也来到铅山居住;②儿曹即儿辈,蓄缩指做事懈怠不振作的样子;③冻芋,指芋艿,因成熟较晚,常于冬天食用;④瓞,小瓜;⑤紫云,此处指歌妓。

14.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看公风骨,似长松磊落,多生奇节”与世上儿曹都蓄缩,冻芋旁堆秋瓞”都运用了比喻修辞,语言表达更为生动形象。

B.辛弃疾在词中自嘲与友人臭味相投,似贬实褒,以松、菊、兰之君子风骨写友人品格同时也展现了词人高洁的人生志趣。

C.本词善于运用典故,表达含蓄委婉,如“周家叔父,手把元龟说”就运用了周公问卜于龟的典故,意在祝福友人长寿吉祥。

D.全词语言典雅中不乏诙谐,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句句围绕友人的生日展开,或直或曲地表达对友人的生日祝愿,情感真挚。

15.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祝公长似,十分今夜明月”一句的妙处。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近代诗论家刘师培评价屈原的《离骚》“以情为里,以物为表,抑郁沉怨”《离骚》中(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3)杜牧《阿房宫赋》中奢极欲的享乐生活。

14.(3分)D【解析】“景物描写细腻生动”理解错误,“句句围绕生日展开”不恰当。

15.(6分)参考答案:①比喻新奇,词人祝福友人长寿、圆满、岁岁有今朝,却以“今夜明月”作比,不落俗套,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韵味深长;②一语双关,“十分明月”既含有对友人圆满人生的寄望,又有对友人如月之清辉一般品格的称颂;③“十分明月”与前文松之风骨、境随人胜、菊茂兰须等皎皎君子之风相呼应,友人高洁清朗的精神气质跃然纸上。

古诗词鉴赏《念奴娇 过洞庭》

古诗词鉴赏《念奴娇 过洞庭》

古诗词鉴赏《念奴娇过洞庭》念奴娇·过洞庭宋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译文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边,在这中秋将至的时节,更是没有一点风势。

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

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

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而此刻的我,身着单薄衣衫,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

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注释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洞庭:湖名,在湖南岳阳西南。

风色:风势。

琼:美玉。

着:附着。

扁舟:小船。

素月:洁白的月亮。

明河:天河。

明河一作“银河”。

表里:里里外外。

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岭海: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

岭海:一作“岭表”。

孤光:指月光。

肝肺:一作“肝胆”。

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萧骚:稀疏。

萧骚一作“萧疏”。

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

沧浪:青苍色的水。

沧浪一作“沧溟”。

挹:舀。

挹一作“吸”。

西江:长江连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称西江。

北斗:星座名。

由七颗星排成像舀酒的斗的形状。

万象:万物。

扣:敲击。

扣一作“叩”。

啸:撮口作声。

啸一作“笑”。

不知句,赞叹夜色美好,使人沉醉,竟忘掉一切(包括时间)。

创作背景这首《念奴娇》就是张孝祥的代表作。

公元1166年(宋孝宗乾道二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

古诗念奴娇·西湖和人韵翻译赏析

古诗念奴娇·西湖和人韵翻译赏析

古诗念奴娇·西湖和人韵翻译赏析《念奴娇·西湖和人韵》作者为宋朝诗人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

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红涵湖碧。

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

坐中豪气,看公一饮千石。

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

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

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

醉中休问,断肠桃叶消息。

【前言】《念奴娇·西湖和人韵》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一首词。

此词描写西湖夏日红莲绿荷周遭覆蔽的画面以及雨打新荷的声息动态,十分生动传神。

表达了词人不得伸展、抑郁不平和悲凉幽愤之情。

【注释】香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匣子。

李商隐《骄儿诗》:“凝走弄香奁,拔脱金屈戍。

”宝镜:借喻太阳。

云锦:宋文同《题守居园池横湖》:“一望见荷花,天机织云锦。

”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横湖》:“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夜霜。

卷却天机云锦段,从教匹练写秋光。

”处士: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

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号西湖处士。

鹤随句:《诗话总龟》:“林逋隐于武林之西湖,不娶,无子。

所居多植梅畜鹤。

泛舟湖中,客至则放鹤致之。

因谓梅妻鹤子。

”宋沈括《梦溪笔谈》:“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

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

良久,逋必桌小船而归,盖常以鹤飞为验也。

”飞仙:《十洲记》:“篷莱山周回五千里,有圆海绕山,无风而洪波百丈,不可往来,唯飞仙能到其处耳。

”望湖楼:《临安志》:“望湖楼在钱塘门外一里,一名看经楼。

干德五年钱忠懿王建。

”桃叶: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王献之爱妾名桃叶,尝渡此,献之作歌送之曰: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翻译】雨打荷叶溅起一片水珠、可比明珠照苍璧;湖中映月、恰似香奁收宝镜;荷花相次开去、仿佛云锦初织构出一幅浓淡相宜的画卷。

鸟在空中上下飞舞,鱼在水里游动吐泡,鱼鸟己习惯于逐堡歌追游人,嬉戏觅食了。

古诗词拼音版《念奴娇·洞庭春晚》原文译文赏析

古诗词拼音版《念奴娇·洞庭春晚》原文译文赏析

古诗词拼音版《念奴娇·洞庭春晚》原文译文赏析《念奴娇·洞庭春晚》拼音版(辛弃疾)dòng tíng chūn wǎn , jiù chuán kǒng shì, rén jiān y óu wù。

洞庭春晚,旧传恐是,人间尤物。

shōu shí yáo chí qīng guó yàn , lái xiàng zhū lán yībì。

收拾瑶池倾国艳,来向朱栏一壁。

tòu hù lóng xiāng , gé lián yīng yǔ, liào dé jī rúxuě。

透户龙香,隔帘莺语,料得肌如雪。

yuè yāo zhēn tài , shì shuí jiào bì rén jié。

月妖真态,是谁教避人杰。

jiǔ bà guī duì hán chuāng , xiāng liú zuó yè, yīng shì méi huā fā。

酒罢归对寒窗,相留昨夜,应是梅花发。

fù liǎo gāo táng yóu xiǎng xiàng , bù guǎn gū dēng m íng miè。

赋了高唐犹想像,不管孤灯明灭。

bàn miàn nán qī, duō qíng yì gǎn , chóu diǎn xīng x īng fà。

古诗词拼音版《念奴娇·西湖和人韵》原文译文赏析

古诗词拼音版《念奴娇·西湖和人韵》原文译文赏析

古诗词拼音版《念奴娇·西湖和人韵》原文译文赏析《念奴娇·西湖和人韵》拼音版(辛弃疾)wǎn fēng chuī yǔ, zhàn xīn hé、 shēng luàn míng zh ū cāng bì。

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

shuí bǎ xiāng lián shōu bǎo jìng , yún jǐn hóng hán h ú bì。

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红涵湖碧。

fēi niǎo fān kōng , yóu yú chuī làng , guàn chèn sh ēng gē xí。

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

zuò zhōng háo qì, kàn gōng yī yǐn qiān shí。

坐中豪气,看公一饮千石。

yáo xiǎng chù shì fēng liú, hè suí rén qù, lǎo zu ò fēi xiān bó。

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

máo shè shū lí jīn zài fǒu , sōng zhú yǐ fēi chóu xī。

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

yù shuō dāng nián , wàng hú lóu xià, shuǐ yǔ yún ku ān zhǎi 。

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

zuì zhōng xiū wèn , duàn cháng táo yè xiāo xī。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此句点明题意,指明怀古旳特定时代、人 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旳凭吊。作者这 么写,是经过联想自然而巧妙地把读者引 到这段历史旳回忆中去了。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
山崖 陡峭 高峻
拍:
波涛力度 之大
• 卷:
波涛气 势之大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 词中起什么作用?
• 此两句,一承上,一启下,由描景过渡到 写人,十分自然。“一时多少豪杰”是虚 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也为 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 上阙即景抒怀,经过描写古战场,引起对 古代英雄人物旳缅怀。
课文讲析
下阕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遥想公瑾当年”到“强虏 灰飞烟灭”)描写周瑜旳形象。
第二层(从“古国神游”到“一樽还酹 江月”)抒发对自己身世旳感叹。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B 这首诗中旳“三父子”是指(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四川眉山
字 子瞻
号 东坡

文学家
政治家
书画家
北宋成就最高旳
成就 文学家,开创了
词旳豪迈之风。
写作背景
旷 世 奇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 4、文言句式:
多情应笑我: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应笑我多情。
故国神游 倒装
神游故国
上片赏析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历来为人们称道,它旳好处于哪里? • 这两句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
笔,写得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