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宋词赏析精选

合集下载

辛弃疾的代表作及赏析

辛弃疾的代表作及赏析

辛弃疾的代表作及赏析辛弃疾的代表作及赏析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写过非常多且非常出名的诗词,本文就来分享一篇辛弃疾代表作及赏析,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篇1:鹧鸪天代人赋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鉴赏】这首写农村风光的词,看上去好象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便感觉情味盎然,意蕴深厚。

上阕头二句在描写桑树抽芽、蚕卵开始孵化时,用了一个“破”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

“破”字不仅有动态,而且似乎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第三句“平岗细草鸣黄犊”“平岗细草”和“黄犊”是相互关联的,黄犊在牛栏里关了一冬,当放牧在平坡上时被乍见春草,欢快无比。

“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悠闲,神态。

第四句中的“斜日”、“寒林”、“暮鸦”按说会构成一片衰飒景象,但由于用了一个动词“点”字,却使情调发生了变化。

“点”状乌鸦或飞或栖,有如一团墨点,这是确切的写实,早春的寒林没有树叶,所以黑色的乌鸦,在林中历历可见,故曰“点”这不得不使人想到马致远《天净沙》的警句“枯藤老树昏鸦”。

两相比较,给人的感受很不相同,马致远是在低沉地哀吟,而作者却是在欣赏一幅天然的图画。

词的上阕主要是写近处的自然风光,下阕则将镜头拉远,进而涉及人事。

“山远近,路横斜”,一笔就将视线拉开了,在山区这种路成为村落与村落之间联系的纽带,也成为与外面世界联系的桥梁,生活在山间的人们,时常觉得那路会给他们带来新的东西,所以词人对眼前蜿蜒于山间的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青旗沽酒有人家”,横斜的路,去向不止一处,但词人的注意力却集中在有青旗标志的酒家上。

山村酒店,这是很有特色的一处地方风景。

词人在一首《丑奴儿近》中就写过:“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辛弃疾诗词赏析

辛弃疾诗词赏析

辛弃疾诗词赏析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的诗词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下是对辛弃疾诗词的赏析:首先,辛弃疾的诗词表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兴衰的关注和对人民命运的关心。

例如,在《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中,他写道:“君莫赋幽愤,男儿岂长抑郁。

”这表达了他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人赴任衡州的祝贺与期许。

其次,辛弃疾的诗词表现了他对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他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军事才能,但他在官场中遭受排挤和打压,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例如,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他写道:“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表达了他对官场黑暗的无奈和失望,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此外,辛弃疾的诗词还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情感寄托。

他常常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青玉案·元夕》中,他写道:“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这描写了元宵节的热闹场面和花灯的绚烂景象,表达了他对节日氛围的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辛弃疾的诗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他的作品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他写道:“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这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历史背景,表达了他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和对人民命运的关注。

总之,辛弃疾的诗词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爱,表现了他对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情感寄托。

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之一。

辛弃疾宋词赏析

辛弃疾宋词赏析

辛弃疾宋词赏析辛弃疾宋词赏析【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

通篇言愁。

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上片写少年不识愁滋味。

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

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

浓愁淡写,重语轻说。

寓激情于婉约之中。

含蓄蕴藉,语浅意深。

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他这首词外表虽则婉约,而骨子里却是包含着忧郁、沉闷不满的情绪。

……用“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样一句闲淡的话,来结束全篇,用这样一句闲淡话来写自己胸中的悲愤,也是一种高妙的抒情法。

深沉的感情用平淡的语言来表达,有时更耐人寻味。

上片: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词以婉约为宗,婉约以愁为宗。

对比:不识---强下片:对比:识尽---却(顾左右而言他)上下片对比:无可奈何,悲慨之情。

重点是下片,感悟、体味词中的阅尽沧桑、无可奈何的悲观之情。

本词包括了很多沧桑,含而不露。

词里以声传情,而在读时可感觉到沧桑之感。

辛弃疾宋词赏析【青玉案·元夕】【南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作品注释①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②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灯火辉煌。

③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④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⑤凤箫:箫的名称。

排箫乐器,泛指所有乐器。

⑥玉壶:比喻明月,故继以“光转”二字,亦或指灯。

⑦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

⑧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⑨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辛弃疾十首佳词赏析

辛弃疾十首佳词赏析

辛弃疾十首佳词赏析辛弃疾,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1、《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释义: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2、《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代.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释义: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代.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释义: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

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代.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释义:江山千古依旧,割据的英雄孙仲谋,却已无处寻觅。

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

那斜阳中望见的草树,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们说寄奴曾经居住。

辛弃疾诗歌诗词赏析(精选5篇)

辛弃疾诗歌诗词赏析(精选5篇)

辛弃疾诗歌诗词赏析辛弃疾诗歌诗词赏析(精选5篇)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后被主和派排挤,退隐山居。

1207年病逝,追赠少师,谥号“忠敏”。

小编在此整理了辛弃疾诗歌诗词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辛弃疾诗歌诗词赏析【篇1】1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辛弃疾〔宋代〕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

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

正如此词自注所述,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词,乃是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而作,抒写了作者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

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考证,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左右。

此时辛弃疾被投闲置散又已四年。

他在信州铅山(今属江西)东期思渡瓢泉旁筑了新居,其中有“停云堂”,即取陶渊明《停云》诗意。

2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宋代〕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怕一作:恨) (无归路一作:迷归路)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本篇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

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作者满以为扶危救亡的壮志能得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将被采纳。

然而,事与愿违。

《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永遇乐·千古江山》是南宋词人辛弃疾于1205年所作。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该词的抒发感慨连连用典,中间稍加几句抒情性议论以见,不仅体现了辛弃疾词好用典的特点,也可窥见“词论”的风格。

作品原文永遇乐·京口⑴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⑵处。

舞榭歌台⑶,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⑷,人道寄奴⑸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⑹。

元嘉草草⑺,封狼居胥⑻,赢得仓皇北顾⑼。

四十三年⑽,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⑾。

可堪⑿回首,佛狸祠⒀下,一片神鸦社鼓⒁。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⒂?⑴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

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⑵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孙权(182年—252年),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

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

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孙策早逝。

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⑶舞榭歌台:演出歌舞的台榭,这里代指孙权故宫。

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⑷寻常巷陌:极窄狭的街道。

寻常,古代指长度,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形容窄狭。

引伸为普通、平常。

巷、陌,这里都指街道。

⑸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⑹“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金戈,用金属制成的长枪。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都是当时精良的军事装备。

这里指代精锐的部队。

⑺元嘉草草: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

南朝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⑻封狼居胥:狼居胥山,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

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于是“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

辛弃疾著名词作鉴赏八篇

辛弃疾著名词作鉴赏八篇

辛弃疾著名词作鉴赏八篇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XX历城(今属XX)人,南宋著名词人。

一、●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鉴赏:作者写了不少描写农村生活的佳作,这首词即是其中之一。

X熙载说,“词要清新”,“澹语要有味”(《艺概•词曲概》)。

作者的此作正具有“澹语清新”、诗情画意的特点。

它表现在描写手法、结构和构思三个方面。

在描写手法上,这首小令,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

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若不是大手笔,是难能达到此等艺术意境的。

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有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使命。

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优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亲密无间,那种和协、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

这就是无奇之中的奇妙之笔。

当然,这里并不仅仅是限于这对翁媪的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吴音”,指吴地的地方话。

作者写这首词时,是在XXXX,此地,春秋时代属于吴国。

“媪”,是对老年妇女的代称。

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

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

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占铺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

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

这几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但却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

全明诗辛弃疾集原文与解析

全明诗辛弃疾集原文与解析

全明诗辛弃疾集原文与解析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

他的诗歌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激情澎湃,因此也被誉为“全明诗”的代表之一。

本文将为你带来辛弃疾的一些著名诗歌原文与解析。

1.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解析:这首词以元宵佳节为背景,以独特的形象描绘了东风吹散的花瓣和繁星如雨的壮丽景象。

通过宝马雕车和玉壶等华丽的描绘,表达了宫廷庆典的热闹氛围。

词中还通过“蛾儿雪柳黄金缕”来描绘女子的美貌和温柔。

最后,主人公在热闹的人群中寻找心中的那个人,却只能在熄灯之后的灯火阑珊处回首。

2. 《贺新郎·夜雨寄北》同床共枕梦,不觉晓风残月。

处处黄金台,旧事如成幻。

酒斟相逢咏花醉,问谁醒来摇鹊。

解析:这首词以友情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述共同梦境中枕边归来的梦境,展现出作者与友人间的亲密关系。

黄金台则指的是过去的荣华富贵,旧事如成幻一句,意味着往昔的辉煌已经过去。

最后,词中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情,希望友人一切安好,不知何人醒来时摇动鹊鸟。

3. 《汉宫秋·其一》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晴时一洒何曾洒,雨外重阳不重阳。

解析:这首词以花朝节为背景,表达了人生短暂的主题。

作者通过“花开堪折直须折”的写法,表达了要及时珍惜美好时光,勿待时光匆匆而过。

词中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思考的态度,虽然晴时能够洒一洒,但是雨后的重阳却无法再重复。

这种对人生短暂、珍惜当下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以上是辛弃疾的部分著名诗歌原文与解析。

辛弃疾的诗歌作品独具风格,情感真挚,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世间真情的思考。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表达,辛弃疾的诗歌作品给人以无限的思考空间,值得我们品味和欣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宋词赏析精选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赏析: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赏析:
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
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赏析:
全词通过写景和联想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
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
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

《摸鱼儿》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许多。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歪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赏析:
此词是一首忧时感世之作。

词中表层写的是美女伤春、蛾眉遭妒,实际上是作者借此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全词托物起兴,借古伤今,融身世之悲和家国之痛于一炉,沉郁顿挫,寄托遥深。

《鹧鸪天·代人赋》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歪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歪,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赏析:
这是一首歌咏江南农村美好景色的词,作者为人们描绘出一幅清新、漂亮的山乡风景画,反映了他陶醉于农村优美景色的心情,画面
优美,情致盎然,意蕴深厚。

《生查子·游雨岩》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赏析:
此词作于作者罢官之后闲居带湖时期,通过记叙独游雨岩的情景,抒发了遭受打击、闲居乡里的苦闷,反映了作者内心的不平和对国事
的系念。

全词即事叙景,寓情于景,构思新颖,剪裁精妙,描绘生动,境界超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