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诗词鉴赏2020中考版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词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词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溪桥一作:溪头)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以前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表现在他的眼前。
注释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鸣蝉:蝉叫声。
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见:同“现”,显现,出现。
赏析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很多词作。
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
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
这个带不但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
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这个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此词。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不过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辛弃疾词鉴赏2020全国卷版

辛弃疾词鉴赏2020全国卷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小题。
念奴娇•西湖和人韵辛弃疾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
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红涵湖碧。
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
坐中豪气,看公一饮千石。
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
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
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
醉中休问,断肠桃叶消息。
【注】指西湖处士林逋。
他隐居西湖孤山,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
桃叶: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爱妾的名字。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词开篇用“晚风”“新荷”点明了词人游西湖的时间是初夏的一个傍晚。
B.“惯趁笙歌席”看似闲笔,其实非常重要,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C.词的下阕想象林逋梅妻鹤子的生活,表达出词人想去隐居而不得的无奈。
D.尾句照应了“看公”二句,劝友人恣意游湖,尽情饮酒,不必挂怀桃叶。
15.本词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都使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西湖美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 分)答案:14. C “表达词人想去隐居而不得的无奈”错误,表达词人对林逋这样的风流处士的仰慕之情。
15. (6分)视听结合。
本词从听觉描写雨打荷叶之声,从视觉描写碧水彩霞、飞鸟游鱼之景;白诗从听觉描写黄莺呜叫,从视觉描写春水初涨,绿杨成阴之景。
动静结合。
本词既描写了彩霞映碧水的静景,又描写了鸟在空中飞、鱼在水里游的动景;白诗既有对西湖的水、云、杨树、白沙堤的静态描写,又有黄莺争栖、新燕啄泥的动态描写。
色彩映衬,本词用红霞与碧水相映衬,白诗用绿杨与白沙堤相映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小题。
鹧鸪天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①。
燕兵②夜娖③银胡鞣④,汉箭朝飞金仆姑⑤。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2020辛弃疾的诗词及理解大全

2020辛弃疾的诗词及理解大全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一生中官职最高为从四品龙图阁待制。
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2020辛弃疾的诗词及理解大全1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鉴赏】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
然而究其实际,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
作者把火树写成与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
若说好,就好在想象: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
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
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
其间的“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
上阕,专门写人。
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
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
……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竟有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又有什么意义与趣味呢!此词原不可讲,一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金无价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一瞬的美好境界。
中考 辛弃疾古诗词 赏析讲解学习

中考辛弃疾古诗词赏析中考辛弃疾古诗词赏析诗人生平:辛弃疾,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
开禧三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
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2016资阳中考1.从全词看,是生机勃勃的农村风光和令人喜悦的,唤起了词人辛弃疾的愉快心境。
2.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3.“明月别枝惊鹊”句中“惊”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答案:1.丰收景象2.描写了“月、风、蝉、鹊、稻花、蛙声”等景物,(1分)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丰收喜悦之情。
(1分)(意思相近即可)3.“惊”字写出了月光的投射,惊飞了夜宿枝头的喜鹊。
(1分)作者似写动,而实际是写静,以动衬静,实在是来神之笔。
(1分)(意思相近即可)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最有名的诗词鉴赏

⾟弃疾最有名的诗词鉴赏⾟弃疾最有名的诗词鉴赏 ⾟弃疾存词600多⾸,他的词的基本思想内容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精神,以下是⼩编分享的⾟弃疾的诗词鉴赏,欢迎借鉴! ⾟弃疾《破阵⼦》 醉⾥挑灯看剑,梦回吹⾓连营。
⼋百⾥分麾下炙,五⼗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前⾝后名。
可怜⽩发⽣。
赏析赏析 这⾸词写于淳熙⼗五年左右,⾟弃疾退居江西上饶之时。
⾟弃疾不仅是词⼈,还是⼀个爱国的将领,他积极主张抗⾦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和诬陷。
其实除了主和派的排斥,也包括⾟弃疾⾃⾝的经济问题。
淳熙⼋年,⾟弃疾在江西安抚使任上,⼜⼀次被劾罢官,于是不得已在上饶闲居达20年之久。
《破阵⼦》是⾟弃疾寄给好朋友陈亮的⼀⾸词。
⾟、陈⼆⼈才⽓相若,抱负相同,都是⼒主抗⾦复国的志⼠。
词中回顾他当年在⼭东和耿京⼀起领导起义军抗⾦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雄战⽃的场⾯,也表现了作者对不能收复中原的悲愤⼼情,是报国⽆门的悲愤之情凝聚⽽成。
“醉⾥挑灯看剑,梦回吹⾓连营。
” “挑灯看剑”,把灯头挑亮⼀些,把宝剑拔出来看看,看剑的⽬的,希望剑能发挥抗敌、杀敌报国的这种作⽤,可是剑徒然⽣锈,没有施展⽤武的机会。
“梦回吹⾓连营。
” “梦回”不是梦中回到,虽然单独在这个句⼦⾥也能说通,但是⾟弃疾的词⾥⽤到“梦回”的地⽅很多,应该是梦醒。
⼀梦醒来,到处听到吹⾓连营的号⾓之声,⾟弃疾仿佛⼜回到昔⽇的战场上。
正因为杀敌报国⼼切,所以连梦寐中都想着杀敌报国,想着回到战场上去。
下⾯就是写对当年战争⽣活的回忆。
“⼋百⾥分麾下炙,五⼗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百⾥”是⼀种⽜,⽤今天的话可能就是⼀种菜⽜,有的⽜是专门养了吃⾁的,也有⼀些是⽼⽜,到最后跑不动了⼲不了什么事了,就只能杀了吃⾁。
“分麾下炙”就是把⽜⾁分给部下。
“五⼗弦翻塞外声”,写战场上的那种⾳乐,写将领秋天点兵,击⿎、弹奏这种军政之乐。
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题)

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题)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3~4题。
(4分)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①辛弃疾
绕床饥鼠,蟎蛹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①作者遭弹劾后,闲居上饶带湖时所作。
3.这首词上片通过饥鼠、蝙蝠、、急
雨、这些意象,描绘出词人闲居上饶
时的生活场景。
(2分)
4.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片画横线句子。
(2分)
答案:
3.[答案]松风破纸窗(1分)萧瑟/破败/落魄/凄凉等(1分)
[评分标准]①共2分。
②前两空都对得1分,对一空不得分。
③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5分。
4.[答案]虚实结合/联想、想象/借景抒情,实写作者秋夜从梦中醒来,联想到中原万里河山仍未收复(1分)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表达爱国之情(1分)。
[评分标准] ①共2分。
②两个要点,赏析角度答对得1分,情感答对得1分。
③答“对偶”不得分。
辛弃疾诗词鉴赏

辛弃疾诗词鉴赏辛弃疾诗词鉴赏别茂嘉十二弟(辛弃疾)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啼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
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
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
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
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摸鱼儿(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汉宫春·立春(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辩、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再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辛弃疾)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
中考古诗词鉴赏参考:《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

中考古诗词鉴赏参考:《满江红·中秋寄远》辛弃疾导读:中考古诗词鉴赏参考:《满江红·中秋寄远》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辛弃疾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这首先表现在他的《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等词中,他不断重复对北方的怀念,对抗金战斗的回忆。
另外,在《贺新郎》(陈同甫自东阳来过年)、《摸鱼儿》(淳熙已亥)等词中,他用“剩水残山、“斜阳正在断肠处”等词句讽刺苟安残喘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满。
胸怀壮志无处可用,表现在词里就是难以掩示的不平之情。
他擅长的怀古之作中《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面对如画江山和英雄人物,在豪情壮志被激发的同时,他也大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
辛词在苏轼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题材范围,他几乎达到了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
在艺术成就方面,辛词以生动、夸张的描绘和想象,形成了他的豪放风格。
因为有战斗实践,他在表现战斗场景时能营造雄奇阔大的意境,而且文词生动,笔墨饱满。
辛词常用比兴寄托的手法。
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中),词人以惜春又怨春的心态,暗示他对当局的矛盾心理。
这是词人明显受到传统的“美人香草”表现手法影响的体现。
中考古诗词鉴赏之《嫦娥》李商隐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释】1.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
《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诗词鉴赏2020中考版阅读卜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 分)送剑与傅岩叟①辛弃疾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注】①傅岩叟:稼轩友人(1)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3分)(2)这首诗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突出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这种手法在此诗中的运用。
(3分)答案:(1)诗中描写了一个欲报国杀敌却壮志难酬的英雄形象。
他挑灯看剑,雄心振起,却发现宝剑只能挂在空斋,与琴为伴,未能赴边杀敌,情绪一跌千丈。
(2)用典。
“莫邪”是古剑名,相传为春秋时吴人干将所铸,此代指名剑,也暗喻自己才能卓越。
“楼兰”为汉时西域古国,此处用典,以“楼兰”借指北方的金国,“斩楼兰”表现了自己为国杀敌的理想。
用典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使诗歌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指明“用典”,解说意思对即可,不必指明典故出处)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新荷叶辛弃疾曲水流觞,赏心乐事良辰。
兰蕙光风,转头天气还新。
明眸皓齿,看江头,有女如云。
折花归去,绮罗陌上芳尘。
能几多春,试听啼鸟殷勤。
览物兴怀,向来哀乐纷纷。
且题醉墨,似兰亭,列序时人。
后之览者,又将有感斯文。
8.这首词的第二句出自谢灵运《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词作者在良辰三月上巳节这一天有哪些见闻?请结合词的上阙内容简要概括。
(6分)9.作为“后之览者”,辛弃疾将他对王羲之《兰亭集序》一文的感受蕴藏在了本词当中,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5分)答案:8.这一天,兰蕙花开,风和日丽,春光明媚,(2分)文人们在做着曲水流觞的游戏(2分)江边有众多游春的美女,她们折了花回去,大路上衣袂飘飘,带起了一片芳尘。
(2分)9.面对良辰美景,大好春光(1分),作者从啼鸟的殷勤叫声中感慨时光易逝(2分),感叹在永恒的大自然面前,人们只能借助文学来向后人传达悲喜的感情(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满江红辛弃疾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
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
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
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
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
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注】①龙孙:竹笋的俗称。
8.“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
”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5分)9.“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肠千结”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答案:8.(5分)答:词人登高楼而远望家乡,无奈千重万叠的春山遮断了双眼,茫茫无边的烟波阻隔了归路。
(2分)此四句用春山、烟波,象征家乡被金国占领、政局的险恶、词人执着追求的抗金恢复大业所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
(3分)9.(6分)①此句承上启下(1分),由描写大好春光转而写怨春归去,牵动了词人被春归触动的满怀愁与恨,从而点明词人内心所郁积的,并不是春花秋月的哀愁,而是怀念家乡的深沉悲痛。
(2分)②全诗表现了词人因春归而想家、有家难归的痛楚;自家身世壮志难酬的感叹;以及对国家悲惨命运的哀怨情绪,是作者一贯深沉悲壮的家国大恨。
(3分)(注:每种情感各一分。
)阅读古诗词,完成7-8题(4分)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7.对比是本首词一大特色,如内容上“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对比。
(2分)8.下面关于本首词中“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无病呻吟之闲愁。
B.词中的“愁”,有指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
C.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抑郁、伤感之离愁。
D.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
答案:7.不识愁识尽愁少年而今(2分)8.C (2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鹧鸪天·和昌父①宋·辛弃疾万事纷纷一笑中。
渊明把菊对秋风。
细看爽气今犹在,惟有南山一似翁。
情味好,语言工。
三贤②高会古来同。
谁知《止酒》《停云》③老,独立斜阳数过鸿。
【注】①作者的朋友赵昌父以淡泊名利、思归山林而闻名。
②古来称三贤者甚多,此处指辛弃疾、赵昌父、陶渊明。
③陶渊明曾作《止酒》《停云》诗。
9. 简要分析上阕选用陶渊明事迹的作用。
10. 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9. 用典手法;展现陶渊明超脱世俗、富有情趣的形象特点;表达追慕之情;为下面吟咏同样淡泊名利、乐于归隐的赵昌父和自身做铺垫。
10. ①为共同的志趣而喜悦;②为相同的文学才华而自豪;③饱受思念友人之苦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
(8分)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南宋】辛弃疾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
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
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
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
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
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
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注】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
19.请赏析上阙写景的艺术特色。
(4分)20.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下阙中作者的情感。
(4分)答案:19. (1)上阕的景物描写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其中实景是眼前的苍茫落日、一叶孤舟,虚景是记忆中的水光山色。
(2)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有时甚至以议论代替抒情,行文中又略见跌宕起伏,便收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20. 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劝勉与激励之情。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四句,劝友人不要为那些小事烦恼。
“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二句即事明理,说明人生在世,得意时少,失意时多,自古如此,何必要愁得“今头白”呢。
“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二句借古喻今,从表面上看是笑友人太多情,其实是要激励友人振作起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辛弃疾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1)“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3分)(2)下阕前两句写出了哪些“愁”?(3分)(3)请简析下阕后两句的妙处。
(4分)答案:(1)比喻和对偶。
不甘而无奈。
(3分,修辞2分,心境1分)(2)年华老去的惆怅;春光逝去的伤感;理想破灭的失望。
(3分,每点1分)(3)以“梨花风雨”象征了作者的命运处境;将许多愁都凝聚在风雨中的梨花之上,貌似超脱,实则沉痛;以景作结,耐人寻味。
(4分,答出任两点即可)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卜算子·漫兴辛弃疾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
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注】这首词是庆元六年(1200年),作者61岁,被罢官退隐于铅山时所作。
8.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分析。
(5分)9.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8. 这首词以李广自喻,指出像李广那样智勇双全的英雄人物,却总是被排斥、迫害,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和自己怀才不遇、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懑之情。
9. ①对比。
用李广英勇善战难封侯与李蔡才能平庸却封侯做对比,突出了李广的悲剧命运。
②反语。
词的最后,不说自己的愤慨,偏说“举力田”;在“舍我其谁”的严肃叙说中,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和对南宋朝廷的尖锐嘲讽。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8分)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①辛弃疾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
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②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
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③?【注】①此词作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后。
②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
③则甚:做什么。
(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景色?有何作用?(4分)(2)作者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说“休说鲈鱼堪脍”,在此为何说“别浦鱼肥堪脍”?(4分)答案:①词的上阕描写了壁立千仞、山林苍翠、落日铺江、白鸥闲飞的景色。
表达了对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喜爱。
为下阕的描写生活场景及抒发感慨作铺垫。
②“休说鲈鱼堪脍”是为了表达词人不愿归隐、希望为国效力的志向;本词说“别浦鱼肥堪脍”写出了隐居生活的惬意,借渔父不问国家兴亡之意,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意和无奈之情。
清平乐·检校①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②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谴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①检校:核查②床头:指酿酒的糟架20.这首词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词人“万事从今足”的心态?(2分)21.下片描写了一个特写镜头,请赏析其中的“偷”和“看”两个字的妙处。
(4分)答案:20.(2分)“连云松竹”,是欣赏大自然美景,写的是精神上的满足。
“分肉送酒,梨枣丰收”,写物质上的满足。
21.(4分)①一个“偷”字,写出了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虚胆怯、唯恐被人发现的神情。
②一个“看”字,既有观看之意,又有看护之意,表现了诗人对“偷”梨和枣的儿童欣赏、爱护之情。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5 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4“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1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6词末“可怜白发生”一句凝聚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请做简要分析。
答案:14.(1)了却:完成。
可怜:可叹。
15.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
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
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0~21题。
(6分)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 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20.“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21.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3分)答案:20.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词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21.示例:“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