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中考物理-机械运动-专题练习(含答案)

备战2021中考物理-机械运动-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某校进行的百米赛跑。当第1名的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第2名的运动员离终点还有10m;当第2名的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第3名的运动员离终点还有10m。假设三名运动员均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当第1名的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第3名的运动员离终点还有()

A.18m

B.19m

C.20m

D.21m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猎豹的速度为1.8km/min,雨燕的速度为50m/s,猎豹运动更快

B.受油机在空中加油时,必须和加油机保持相对静止

C.箭离开弓弦后,能飞行相当远的距离,是因为箭还受到向前的动力

D.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是因为卫星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3.下列运动中,最接近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奥运会上百米赛跑

B.游乐场里飞速旋转的过山车

C.站在商场的自动扶梯上上楼的顾客

D.从滑梯上下滑的小朋友

4.小明坐在行驶的汽车上,他看到路旁的树木在向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树木

B.电线杆

C.房屋

D.汽车

5.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快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②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③物理学上用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④物理学上用物体所用时间与通过路程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海上联合──2012”中俄海上联合演习,4月22日在青岛举行.水陆两栖登陆舰在海面上匀速直线航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舰艇的运动状态是改变的

B.坐在舰艇中的战士相对于舰艇是运动的

C.舰艇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D.坐在舰艇中的战士相对于海岸是静止的

7.下列方法中最能减小误差的是()

A.仔细地测量1枚硬币的厚度

B.多次测量1枚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

C.测量10枚相同硬币重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出1枚硬币的厚度

D.分别测量10枚相同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

8.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A.A与B

B.A与C

C.C与D

D.B与C

二、多选题

9.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A.研究的气泡在水中运动是自上而下的

B.为了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快一些

C.本实验也可将玻璃管保持一定倾角放置

D.若仅测得气泡在管内运动的全部路程和时间,则不可以判断气泡运动为匀速运动

10.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

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

C.在10s~20s内,乙同学静止不动

D.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5m/s

11.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100m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s 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下列关于小明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前50m用的时间大于6.25 S

B.小明每秒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km/s

12.如图所示yx图象,它可以表示()

A.做匀速运动的物体,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B.同种液体,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C.某一弹簧,受到的拉力和弹簧长度的关系

D.电流通过某一导体产生的电热与流经这一导体的电流的关系

13.“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如图是两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频闪时间间隔为0.02s,闪亮时间可忽略不计。已知小球运动的方向未发生改变,根据照片记录的小球位置,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上方小球运动的时间短

B.图中上方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C.图中下方小球运动越来越快

D.图中匀速运动的小球速度为0.5m/s,变速运动的小球平均速度约为0.83m/s

14.来自肯尼亚的托马斯?埃斯托?埃克鲁在水平路面上加速起跑并且发觉路旁的树木在渐渐的后退,他最终以2小时16分15秒的成绩夺得了男子组冠军.下列有关托马斯比赛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A.托马斯在加速起跑过程中它的动能增加,势能不变

B.托马斯在加速起跑过程中它的动能增加,势能减少

C.托马斯发觉路旁的树木在渐渐的后退,他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他自己

D.托马斯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5.16m/s

三、填空题

15.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明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2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________km/h;该汽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的示数变为图2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为________h。

甲乙

16.物理学把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旭日东升”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

17.小川在研究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时记录了如下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再将实验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拟合,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象.则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式为:

v=________.

18.在学校运动会中,小明参加100m短跑的竞赛成绩是16s,他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在接力比赛中,为使交接棒顺利进行,交接棒时两运动员尽可能做到________。

19.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质的运动.如图1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0.01秒的不同位置.在底片记录的时间内,________球运动平均速度大,图2中的图象描

述的是________球的运动.

20.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cm.

四、实验探究题

21.在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原理是________.

(2)在实验中,除了用到如图所示的器材外,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

(3)所测路程为________m.

(4)假设所用时间为7s,那么小车的平均速度________m/s.(保留两位小数)

五、综合题

22.(1)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cm。

(2)图乙中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s。

(3)小明同学用甲图中的刻度尺来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多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18.50cm,

18.51cm,18.5cm,18.52cm,18.53cm,18.35cm,18.54cm;

①小明对多次测量记录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他发现不正确的是________cm,________cm。

②然后,小明计算出物理课本的宽度应记________cm。

23.2019年10月1日,举国欢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盛大的庆典活动,上十点开始,国旗仪仗队以整齐有力的步从人民英念碎前走到天安门广场,在中国人民解放华联合军乐团演桌的雄壮的国歌声中将五星红旗再海升起,70响礼炮响彻云霄,随后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约上时二十五分开始,在天安门广场先后进行了阅兵

式、分列式以及十万群众大游行活动,整个活动历时约两个半小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新中国70年发展辉煌历程以及伟大祖国的繁采富强。

(1)在场观众能听到军乐团滴奏的声音以及震耳欲聋的礼炮声是因为声音以________的形式,通过________传播到你的耳朵里引起鼓膜;每当礼炮声响过之后,都会从远处传来重复的声音,这其实是________现象。

(2)分列式中我们国家自主研制的战斗机表演振奋人心,如图2是18架武装直升机排成“70”字样飞过大安门的景象,我们观看时认为每架直升机都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天安门

B.观众

C.相邻的直升机

D.白云

(3)图3是8架歼一10战斗机在新一代预警机空警2000的带领下拉出一道道彩烟,战斗机中的新型拉烟系统,将高沸点的液体拉烟剂“吹”出来,送入发动机喷出的高温燃气中,形成的水蒸气遇冷后凝结成雾,就成为浓浓的彩烟,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水蒸气凝结成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液化

C.蒸发

D.升华

(4)如图4是分列式中,受检阅的仪仗方队以标准的正步走过大安门,天安门东西两个华表相隔96米,每步75厘米,步速每分钟112步,不考虑队伍长度,一个方队正步走过两个华表约经过________s.(结果取整数)

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解答】∵第一名到达终点时,第二名距终点还有10米所以.∵第一名和第二名的速

度之比为——①;第二名到达终点时,第三名距终点还有10米所以.∵第二名和

第三名的速度之比为---------②由①②得根据时间一定时,路程比等于速度比可知,当第1名的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第三名通过的路程是81m,所以第3名的运动

员离终点还有100m-81m=19m.

故答案为:B

【分析】求出当第1名的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第2名的运动员离终点还有10m可得1名的运动员的速度与第2名的运动员之比,然后根据三名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的距离差分析解答即可.

2.【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猎豹的速度是1.8km/min=1.8×1000m/60s=30m/s,雨燕的

速度是50m/s,所以雨燕速度更快,A不符合题意;空中加油时,受油机和加油机的运动方向必须相同,运动速度的大小必须相等,即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才不变,彼此相对静止,B 符合题意;箭离开弓弦后,不是受到向前的动力,而是由于惯性才继续飞行相当远距离的,C不符合题意;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方向不断改变,所以,是处于非平衡状态,受到的是非平衡力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将速度单位换算统一,再比较大小;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3.【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奥运会上百米赛跑,运动员的速度先是越来越快,然后是变慢,最后冲刺又变快,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游乐场里飞速旋转的过山车,运动方向在变化,做的不是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自动扶梯的运动接近匀速直线运动,随自动扶手梯上楼的顾客可以认为做匀速直线运动,C符合题意;

D、从滑梯上下滑的小朋友,运动速度是越来越快,做变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方向保持不变,根据对实际运动情况的了解分析答题.4.【答案】D

【解析】【解答】路旁的树是被研究的物体,路旁的树飞速向后退去,树是运动的,汽车(或乘客)和树木之间发生位置.所以树木向后退是以汽车(乘客)为参照物的.

故选D.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5.【答案】A

【解析】【解答】(1)对于观众来说,观众看到哪个运动员跑在前面,哪个运动员跑得就快,即在相同的时间内,哪个运动员跑的路程越大,运动员跑得越快,观众是根据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大小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的,①符合题意;

(2)终点裁判看最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跑得快,即裁判是在运动员跑的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运动的快慢的,②符合题意;

(3)物理学上用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的,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常用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的路程较时间,时间越少,运动越快;(2)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3)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运动的快.

6.【答案】C

【解析】【解答】AC.因为水陆两栖登陆舰在海面上匀速直线航行过程中,所以舰艇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故答案为:项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B.坐在舰艇中的战士相对于舰艇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坐在舰艇中的战士相对于舰艇是静止的,B不符合题意;

D.坐在舰艇中的战士相对于海岸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坐在舰艇中的战士相对于海岸是运动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它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如果位置变化了,说明该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②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物体的速度或方向的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的有两种情况: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7.【答案】C

【解析】【解答】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个硬币的厚度;由于一枚硬币的厚度很小,不易直接测量,若直接测量则误差会很大;A不符合题意;

B、用刻度尺多次测1个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不是最佳方案,因为一枚硬币的厚度很小,不易直接测量;B不符合题意;

C、用刻度尺测出10个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是最佳方案,采取累积法,总厚度较大,易测长度,误差较小;C符合题意;

D、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不是最佳方案,因为一枚硬币的厚度很小,不易直接测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对于不易直接测量的较小物体的长度(如硬币的厚度、一张纸的厚度等),可采取累积法,或称测多算少法;即测出多个物体的长度后,除以物体的个数.

8.【答案】D

【解析】【解答】解:如果是s﹣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因速度不变,s 与t成正比,所以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如图C.

如果是v﹣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因速度不变,所以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B.

故选D.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的图象有两种表示方法:s﹣t图象和v﹣t图象.一定要分清楚其本质的不同.

二、多选题

9.【答案】C,D

【解析】【解答】解:A、因为空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气泡在水中运动是自下而上的,所以A错误;

B、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知,物体运动的越慢,越易于测量,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所以B错误;

C、为了减慢气泡的运动速度,本实验也可将玻璃管保持一定倾角放置,所以C正确;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相同,因此仅测得气泡在管内运动的全部路程和时间,求出的是平均速度,不能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运动,所以D正确.

故选CD.

【分析】(1)密度小物体上升,密度大的物体下降;

(2)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即可知道哪种情况更便于测量气泡的运动时间和距离;(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相同.

10.【答案】A,B

【解析】【解答】A.根据图像,在0-10s时,甲通过的路程长,甲的速度更大,A符合题意;

B.根据图像,两人在15s时,路程为100m时相遇,B符合题意;

C.乙一直在运动,C不符合题意;

D.在0-10s内,乙的速度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图像可以计算运动速度,并分析速度的大小。

11.【答案】A,C

【解析】【解答】解:

A、因为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前50米用时间应大于全程用时12.5s的一半6.25s,故A 正确;

BCD、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v= = =8m/s,因为小明越跑越快,所以小明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故BD错误,C正确.

故选AC.

【分析】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大小等于物体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12.【答案】A,B

【解析】【解答】解: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因此该图象可以反应路程和时间的关系,符合题意.

B、根据液体公式p=ρgh得,同种液体ρ一定,g是常量,液体压强跟深度成正比,符合题意.

C、某一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弹簧伸长的长度成正比,与弹簧的长度不成正比,不符合题意.

D、电流通过某一导体产生的电热与流经这一导体的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不符合题意.故选AB.

【分析】如图所示的y﹣x图象,说明y跟x成正比,凡是两个物理量之间成正比的均符合要求.

两个物理量之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这两个物理量之间是成正比的.

13.【答案】B,C,D

【解析】【解答】A. 上面小球运动时间为0.02s×5=0.1s,下面小球运动时间为0.02s×3=0.06s,所以图中上面小球运动的时间长,A不符合题意;

B. 上面小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并且进行直线运动,所以上面小球进行匀速直线运动,B符合题意;

C. 下面小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间距越来越大,下面小球进行直线运动,所以下面小球进行变速直线运动,运动越来越快,C符合题意;

D. 由图可知两球通过的距离为:s=8.00cm?3.00cm=5.00cm=0. 05m,所以图中匀速运动小

球的速度为:v1==0.5m/s,变速运动小球的平均速度约为:v2=

=0.83m/s,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D.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结合图像,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计算平均速度.

14.【答案】A,C,D

【解析】【解答】解:

AB、托马斯在水平路面上加速起跑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变大,高度不变,所以他的动能增加,势能不变.故A正确,B错误;

C、若以他自己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木和托马斯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路旁的树木是向后运动的,所以参照物是他自己.故C正确;

D、由题知,s=42.195km=42195m,t=2h16min15s=8175s,

则托马斯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 ≈5.16m/s.故D正确.

故选ACD.

【分析】(1)影响动能的影响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高度,其中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在分析各个能量的变化时,根据各自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2)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

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3)利用v= 计算托马斯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

三、填空题

15.【答案】80;0.5

【解析】【解答】(1)由汽车的速度表读出汽车的行驶速度:v=80km/h

(2)由甲乙两表可知汽车的行驶路程是:S=0276-0236=40km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会从汽车速度计上读出汽车行驶速度和路程是本题的关键.

16.【答案】物体位置的变化;地球;地球

【解析】【解答】解:

在物理学中,将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太阳和地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旭日东升”和“日落西山”都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

故答案为:物体位置的变化;地球;地球.

【分析】(1)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2)判断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来比较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就是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

17.【答案】(2m/s2)t+2m/s

【解析】【解答】解:由图象,速度v与时间t是一次函数关系,则有:v=at+b,

由表中数据:当t=0时,v=2m/s,

即:2m/s=0+b,

所以b=2m/s;

当t=1s时,v=4m/s,

即:4m/s=a×1s+2m/s,

所以:a=2m/s2,

所以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式为:v=(2m/s2)t+2m/s.

故答案为:(2m/s2)t+2m/s.

【分析】由图象知,v与t成一次函数关系,即v=at+b,由表中数据代入求出a、b的值,即可得出关系式.

18.【答案】6.25;相对静止

【解析】【解答】根据路程和时间计算速度为,在接力比赛中,为了接棒顺利,运动员应该保持相对静止。

故答案为:6.25;相对静止。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接力比赛时,运动员相对静止,接棒更顺利。19.【答案】乙;甲

【解析】【解答】解:根据图1可知,在相同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通过的路程,因此乙的平均速度大;由于甲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因此甲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图2中,s与t成正比,因此图2描述的是甲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乙;甲.

【分析】比较相同时间通过路程的多少即可比较平均速度的大小;

先根据图1判断甲乙的运动状态,然后根据s﹣t图象判断所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从而得出结论.

20.【答案】1.80

【解析】【解答】(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

(2)末端刻度值为6.80cm,木块的长度为6.80cm﹣5.00cm=1.80cm。

故答案为:1.80。

【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2)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5.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5.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四、实验探究题

21.【答案】(1)v=

(2)秒表

(3)0.910

(4)0.13

【解析】【解答】解:(1)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v= ;(2)本实验是测一小车从斜面顶

端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需测量路程和时间,还缺少秒表;(3)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小车通过的路程s=92.00cm﹣0.10cm=91.00cm=0.910m;(4)小车的运动路程s=0.910m,运

动时间t=7s,小车的平均速度v= = =0.13m/s.

故答案为:(1)v= ;(2)秒表;(3)0.910;(4)0.13.

【分析】(1)探究小车速度变化的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v= ;(2)根据实验的目的确定所需器材;(3)读取长度时,先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根据小车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

五、综合题

22.【答案】(1)3.40

(2)277.5

(3)18.5;18.35;18.52

【解析】【解答】(1)如图所示,首先明确一共有34小格,每一小格代表0.1cm,故准确值为3.4cm,由于刻度尺的读数需要估读,即分度值的后一位,故读数是3.40cm。(2)图乙中停表的读数是先小盘,即分针盘,先读分针,分针指着4min,且已经过半,故读30s开外,故秒表的读数是37.5s,再将分转化为秒4×60s+37.5s=277.5s

故最终的秒表的读数为277.5s。(3)根据刻度尺读数原则,需要估读,故18.5cm错误;由估读的哪一位可以不同,但是准确值应该相同,故18.35cm是错误的;去掉错误值,其他正确值取平均值,故物理书的长度的大小为

故物理书的长度为18.52cm。

【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相邻两刻度的距离,观察刻度尺求解即可;用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

(2)测量时间的长短需要用秒表来测量,小表盘是分钟,大表盘是秒钟,结合指针读数即可;

(3)为了减小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实现。

23.【答案】(1)声波;空气;回声

(2)C

(3)B

(4)69

【解析】【解答】解:(1)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依靠介质,通常情况下作为传声介质的是空气。观众能听到军乐团滴奏的声音,是因为声音以声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播到人的耳朵里引起鼓膜振动,从而形成听觉。

每当礼炮声响过之后,都会从远处传来重复的声音,这是回声现象;(2)直升飞机组成“70”字样飞过天安门上空,这18架飞机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我们说其中一架直升机是静止的,是以“70”字样中相邻的飞机为参照物的,故答案为:C;(3)暖湿水蒸气遇冷后凝结成雾,

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现象,故答案为:B;(4)由题知,每步75厘米,步速每分钟112步,则每分钟行走的路程s=112×0.75m=84m;

则仪仗方队运动的速度为v===1.4m/s;

天安门东西两个华表相隔96米,由v=可知,运动的时间为:t'==≈69s。故答案为:(1)声波;空气;回声;(2)C;(3)B;(4)69。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这种现象叫做回声;

(2)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就是静止的;

(3)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放热;

(4)已知队伍的路程和运动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求解运动时间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