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第二单元
新首师大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热与生活《太阳怎样向地球传热》优质课件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 有哪些收获呢?
12
谢谢观看 !
2024/4/11
13
热辐射: 太阳的热向四面八方传递,这
种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向周围传递 热的方式叫辐射。
7
二、生பைடு நூலகம்中的热辐射
8
二、生活中的热辐射
9
三、哪个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想一想:
在炎热的夏天,黑、白两种颜色的衣服你 更希望穿哪件?为什么?
10
三、哪个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黑色物体吸收的 辐射热更多。
新首师大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8.太阳怎样向地球传热
第二单元 热与生活
教学目标
• 1.了解白色物体比黑色物体吸收的 热辐射少。
• 2.知道辐射是热传递的方式之一。
2
思考:人类 要生存下去 不能缺少哪 几样东西?
3
4
如果没有太阳……
5
一、热辐射 想一想:哪一幅图的路面温度更高?为什么?
6
一、热辐射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设计
一、材料包
水槽、水、铝箔、垫圈、弹球、刻度尺、白板笔等。
二、设计不同底面积的铝箔船
1、实验任务
用边长12厘米的正方形铝箔做成不同底面积的船,比较它们的载重量。
预测:竹竿顺次平铺,用木条和橡皮筋捆扎牢固。
2、画出设计图
设计要求:
(1)设计时应考虑:
(2)设计图用文字标出使用的材料
(3)设计图上写明设计理由
3、讨论:这幅设计图有什么不足?怎么改进?4、依据设计图,制作竹筏
5、制作过程
竹竿顺次平铺,两端用木条和橡皮筋捆扎牢固。
二、测试竹筏模型载重量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2.根据设计目标,对制作的竹筏(木排)的性能进行测评,并不断改进结构提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3.通过探究,认识到船的结构与载重量和稳定性有关。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发现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竹筏的制作和测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任务:设计与制作竹筏模型
1、从制作的材料、方法等角度说出自己的设想。
二、设计我们的小船
1、任务
根据所学知识和提供的材料,发挥想象,自己设计一艘小船。2、制定方案
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我们要先做好设计。我们在设计船的时候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
3、画出船的设计图
4、设计图展示与交流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二、科学探究目标
1.探索用橡皮泥和铝箔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来承载一定重量。
2.经历“设计—制作—测试—分析—改进—再设计”的工程设计的典型过程。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地球的自转运动?- A. 公转- B. 旋转- C. 摆动- D. 倾斜答案:B2. 地球的自转运动使得哪个现象发生?- A. 昼夜交替- B. 四季变化- C. 月相变化- D. 潮汐现象答案:A3. 下列哪个是地球的公转运动?- A. 自转- B. 旋转- C. 摆动- D. 倾斜答案:D4. 地球绕太阳一周需要多长时间?- A. 24小时- B. 1个月- C. 1年- D. 4年答案:C5. 人类生活的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哪个行星?- A. 水金火木土- B. 金星- C. 土星- D. 地球答案:D6. 下列哪个是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A. 电视机- B. 河流- C. 玩具- D. 鞋子答案:B7. 下列哪个不属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A. 煤炭- B. 铁矿石- C. 电视机- D. 石油答案:C8. 下列哪个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 A. 煤炭- B. 河流- C. 石油- D. 空气答案:D9. 为了保护地球的自然资源,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哪个?- A. 浪费自然资源- B. 垃圾随意丢弃- C. 节约自然资源- D. 大量使用塑料袋答案:C10. 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是什么?- A. 煤炭- B. 河流- C. 石油- D. 水答案:D第二部分:简答题1. 什么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它有什么作用?答案:地球的自转运动是指地球围绕自身中心轴旋转的运动。
它使得地球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 什么是地球的公转运动?它有什么作用?答案:地球的公转运动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它使得地球经历了一年四季的变化。
3. 什么是自然资源?举例说明。
答案: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可以供人类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源。
例如,河流、煤炭、石油等都是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4. 如何保护地球的自然资源?答案:为了保护地球的自然资源,我们应该采取节约使用的措施,如减少浪费、降低能源消耗、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单元知识点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如:多运动;晒太阳、烤火等从外界物质吸收热量;吃点热的东西等。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只是衣服是(热的不良导体),能够(保温)。
3、将冷水袋放入热水中,一开始是水袋是沉的,过一段时间后冷水被加热了慢慢浮起来了。
4、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冷水和热水:如果轻重相同,(热水)的体积大。
如果体积相同,(冷水)重。
5、常温下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6、(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水在4℃以下时会出现冷胀热缩的反常现象。
7、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8、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气体的体积变化程度比液体要大很多。
9、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10、(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气体)的热胀冷缩最明显,(固体)的热胀冷缩最不明显。
1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3、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4、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2)对流:通过中介物(如水或空气)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
(3)热辐射: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热能的过程。
15、(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1.《发霉和发酵》

1. 怎样研究“发霉与温暖有关”? 2. 怎样研究“发霉与潮湿有关?”
小结
“温暖”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来 控制,例如常温和低温;
“潮湿”可以通过改变水分来 控制,例如食物中含有水分、 食物中不含水分。 ○ 设计两组对比实验。
设计实验计划
一.对比研究的是什么?实验的相 同条件和不同条件是怎样的?
记录看到的现象。
完善
完善实验方案,并填写在活动 手册中。
预测
预测一周后馒头的发霉情况, 将预测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动手实验
课后,按照实验方案实施。连 续一周观察比较实验样品,记 录看到的现象。
汇报
一周后,各小组根据实验结果,汇报自己的发现。
四、知识延伸,拓宽视野
猿(yuán)猴“造”酒
据明代学者李日华的《紫桃轩(xuān)杂缀》 所载:黄山多猿猴,春夏采集花果于石洼 中,发酵后酝(yùn)酿(niàng)成酒,香气 溢发,闻数百步…… 很早以前,人们发现了食物发霉、发酵的 现象,但其中的秘密,当时的人们并不清 楚。 阅读这则材料后,你知道了什么?
食物变质的原因
食物较长时间贮藏发生腐败变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 微生物繁殖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空气中氧的作用而引起食品 成分的氧化变质;食品内部所含氧化酶、过氧化酶、淀粉酶、 蛋白酶等的作用,促进食品代谢作用的进行,产生热、水蒸 气和二氧化碳,致使食品变质;昆虫的侵蚀繁殖和有害物质 污染,致使食品变质。其中最活跃、最普通、最重要的原因 是在食物的周围存在着许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如细 菌、霉菌等。暴露在空气中的食物被微生物感染后,微生物 快速生长繁殖使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减少、积累大量的微生物 代谢产物而使食物腐烂变质。
二、生活中的发霉现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是怎样传递的》

中
思考:热是从( 较热 )的一端向( 较冷 )的一端传 边 返回 递的。
涂好凡士林的金属片
加热中的金属片
热传递方向也是从酒精灯火 焰加热的部位开始传递,从较热 的部分传递到较冷的部分。
大胆猜想、精心实验、细心观察、 合作交流、动脑思考
热在金属圆片的传递实验记录表
我们的 实验设计 我们的猜测 观察到的现象 我们的结论
在涂有蜡的金属片的中心加热(或边缘的一个点 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推测热的传递方向 和过程。
( ( )的蜡先融化,( )的蜡先融化,( )的蜡后融化。 )的蜡后融化。
蜡融化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热传递的( ), 热是从( )的一端向( )的一端传 递。
热总是从较 热 的一 端传向较 冷的一端。
杯子中的热水将温度传递给插入热水中 铁条;蜡烛火焰的热传给金属棒、金属 热在金属棒、金属盘上的传递 片;火将热传到锅上,锅将热传到菜上。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 一个物体 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 的传热方式,我们称它为 热传导 。
知识充电站
•2、热学知识 1、生活中的热传导: •你知道太阳的热量是怎样传递到地 热传导现象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会发生, 球上的吗? 比如说炒菜,火使锅热起来等。 太阳的热通过直接“发射”的方式向周围 热的传递方式除了传导、还有辐射和对流, 传递,这种传递的方式叫辐射。热辐射不 这些知识我们以后将会学习到。 需要依靠任何物体,它能穿过空气、玻璃 等一些透明的物体。因为它不依靠任何物 体,所以辐射即使在真空里也能穿行。
生活与思考?
1、刚盛上汤的碗,我们用手去端 时会感觉很烫,这是为什么? 2、放在火上的锅为什么会热?锅 里炒的菜为什么会热,会熟? 3、冬天我们坐在火炉旁边,为什 么会感觉暖和?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复习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第1课热起来了复习知识: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为什么它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但它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
复习题:1.填空题。
(1)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产生了()。
(2)当我们觉得有些冷的时候,我们经常采用()、()、()、()等方法让身体热起来。
答案:(1)热、摩擦、热量(2)晒太阳、打开电暖气、吃点热的食物、多穿几件衣服2.选择题。
(1)下列方法不能使身体热起来的是()。
A.烤火B.跑步C.吹电风扇答案:C。
(2)冬天天气寒冷,小芳睡觉时盖上了厚厚的棉被。
妈妈说盖上棉被才暖和,其中的原理是()。
A.棉被能防止热量散发B.棉被能产生热量C.棉被既能产生热量,又能防止热量散发答案:A。
(3)下列方法都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其中并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的是()。
A.晒太阳B.吃些热的食物C.多穿些衣服答案:C。
3.想一想,下面哪些情况会使衣服热起来?请在括号内画“√”。
(1)放在衣柜里的衣服()(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5)叠好的衣服()(6)洗过的衣服()(7)和棉被放在一起的衣服()(8)压在书本下的衣服()答案:(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第2课给冷水加热复习知识: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在冷水盆中是(浮的)。
因为相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相比,热水的体积要大,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相比,冷水的重量要重。
把一袋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这袋冷水先(下沉),然后会(上浮)。
复习题:1.选择题。
(1)相同体积的50℃的热水和10℃的冷水比较,()。
A. 热水重B. 冷水重C. 两者一样重答案:B解析:50℃的热水 10℃的冷水1050℃的热水,体积会变大,但重量不变,如下图所示,10℃的冷水 50℃的热水对比前后两杯热水,后面这杯10℃的冷水被加热成50℃热水重。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思维导图+知识要点)

第二单元单元划重点思维导图独木舟竹筏摇橹木船帆船蒸汽船轮船潜艇材料体积重物放置方式设计工程设计步骤材料浮的沉的人力风力蒸汽机独木舟竹筏摇橹木船蒸汽船轮船核潜艇木条竹竿钢铁底部宽,稳定性好重心高,稳定性差重心低,稳定性好底部窄,稳定性差发展载重量稳定性底部重心制作设计与制作画设计图计算成本讨论合理性和可能性动力续航船舵问题设计制作测试完善内燃机核动力帆船动力知识要点一、造船技术的发展1、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船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造船的技术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3、生产生活需要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
4、科学技术在改变着船的动力系统,推动船的发展。
5、最早的船靠人力行驶,随着船的体积越来越大,人们逐步探索出让船行驶的新方法——风帆、发动机(如蒸汽机、燃气涡轮、柴油引擎、核子动力机组)等动力。
二、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1、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理和稳定性。
2、船在水中受到浮力作用,船在水面上漂浮时,受到浮力大小等于自身重力的大小。
3、相同质量的橡皮泥、相同大小的铝箔,做成船的体积越大,受到浮力越大,越容易浮在水船型1 船型2 船型3 示意图最大载重量20个垫圈15个垫圈12个垫圈稳定性十分重要船的重心越低,底部越宽,船的稳定性越好。
5、渡船和双体帆船的底部较宽,稳定性好。
6、船舱中合理放置重物有利于增加船的载重量。
7、船的载重量与船只体积大小有关,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的体积越大,船的载重量就越大。
8、相同重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做成船型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9、潜艇是能够在水下航行的船,种类很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
许多潜艇被设计成鱼类的身体形状,可以有效减少水的阻力。
潜艇靠调节自身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下潜和上浮。
常规的潜艇一般用柴油做动力。
核潜艇的动力来自核能,它可以帮助潜艇在水下长时间地航行。
三、设计和制作小船1、轮船的制作需要考虑船的大小、船的形状、船体材料、载重量、稳固性、动力系统等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热起来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教学准备】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上课时间:
2、给冷水加热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过程与方法:
1、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发现新的问题,愿意积极探索。
【教学重点】
1、关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教学难点】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天平,试管;气球皮,剪刀,橡皮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上课时间:
3、液体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装不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上课时间:
4、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烧瓶、L型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红墨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上课时间:
5、金属热胀冷缩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若冰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过程与方法:
1、设计简单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快速加热。
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型实验加以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探究各种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表现出更浓的兴趣。
2、初步意识到事物遵循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酒精灯、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垫圈(钢丝条)、刻度尺、作支架用的木块等;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上课时间:
6、热是怎样传递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过程与方法:
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铁架台;铁丝(钢条)、热水;火柴、金属圆片、酒精灯、蜡烛油、凡士林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上课时间:
7、传热比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
1、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2、分析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教学重点】通过设计试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来证明热在物体中的传导和不同物体传导性能有差异。
即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教学难点】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塑料棒、木棒、钢棒;杯子、热水、蜡烛;钢条、铝条、铜条。
教师演示用:酒精灯;蜡烛油、火柴棒;铜、铁、铝金属导热性能演示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上课时间:
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2、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
1、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制作保温杯。
2、研究哪种保温方法保温效果较好。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设计研究保温杯的兴趣,能不断进行尝试和创新。
【教学重点】经历依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保温杯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经历研究哪种保温方式保温效果好的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热水、温度计;不同材料的杯子数个,相同材料的杯子五个,配套的盖子;泡沫塑料、毛巾、记录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上课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