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筒体温度判断喷煤管的位置
窑头火嘴的调整

窑头喷煤管角度调整参考方法一、若喷煤管位置适中:从筒体扫描上看,从窑头到烧成带筒体温度均匀分布在250~300℃左右。
过渡带筒体温度在350~370℃左右,且烧成带的坚固窑皮长度占窑长的40%,过渡带没有较低的筒体温度(即没有冷圈),表明喷煤管位置合适。
此时的火焰形状顺畅有力,分解窑处在最佳的煅烧状态,烧成带窑皮形状平整,厚度适中,熟料颗粒均匀,质量佳。
二、若喷煤管位置离物料远且下偏当筒体扫描反映出窑头筒体温度高,烧成带筒体温度慢慢降低,形似“牛角”状,说明喷煤管位置离窑内物料远,并且偏下,使窑头窑皮薄,烧成带窑皮越来越厚。
此时的熟料颗粒细小,没有大块。
但是熟料中f-CaO容易偏高,窑内生烧料多。
应将喷煤管稍向料靠,并适当抬高一点儿。
也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即此时喷煤管的位置是合适的,但风、煤、料发生了变化,这时也应该把喷煤管先移到适当的位置,待风、煤、料调整过来后,再把喷煤管调回到原来的位置。
三、喷煤管位置离物料远且上偏如果窑头温度过高,接近或超过400℃,而烧成带筒体温度低,过渡带筒体温度也较高,形状类似“哑铃”,说明火焰扫窑头窑皮,使其窑皮太薄,耐火砖磨损大,烧成带的窑皮厚,火焰不顺畅,易形成短焰急烧,可以判断喷煤管位置离窑内物料远,且偏上。
此时应将喷煤管往窑内料靠,并稍降低一点儿,以使火焰顺畅,避免短焰急烧。
四、喷煤管位置离物料太近且低从窑头到烧成带的筒体温度均很低,而且过渡带筒体温度也不高时,说明窑内窑皮太厚,这种状态下火焰往料里扎,熟料易结大块,f-CaO高。
因此可判断喷煤管位置离料太近,并且低,火焰不能顺进窑内。
此时应将喷煤管稍抬高一点儿,并离窑内物料远一点儿。
这样才能使火焰顺畅,烧出熟料质量好。
五、上述几种情况存在相对性当入窑生料或煤粉的化学成分突然发生变化,上述几种情况中不合适的喷煤管位置就可能变成合适的位置。
但是,当生料或煤粉的成分正常后,喷煤管位置不合适的仍然不合适。
因此,应随时掌握风、煤、料的变化情况以及来自篦冷机的二次风的情况,根据筒体扫描温度随时调整喷煤管的位置。
输煤消防水感温探头喷淋实验过程

输煤消防水感温探头喷淋实验过程1. 引言输煤消防是煤矿安全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而消防水感温探头喷淋系统是其中关键的一部分。
本文将深入探讨输煤消防水感温探头喷淋实验过程,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实验过程和意义。
2. 消防水感温探头喷淋系统的工作原理消防水感温探头喷淋系统是一种用于检测煤矿输煤过程中的温度异常情况,并通过自动喷淋系统进行喷水灭火的装置。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喷淋装置三部分。
当传感器监测到输煤系统温度异常时,控制器将自动启动喷淋装置,通过喷水降低温度,防止火灾的发生。
3. 输煤消防水感温探头喷淋实验过程3.1 实验前准备工作在进行输煤消防水感温探头喷淋实验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对整个系统的检查和维护,保证各部件的正常运行。
其次是对实验场地的环境和安全条件进行检查,确保实验过程中不会发生意外情况。
3.2 实验过程在进行实验时,首先将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输煤系统的关键部位,以确保能够准确监测温度变化。
随后,通过模拟输煤系统出现温度异常的情况,观察控制器的反应和喷淋装置的工作情况。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温度变化、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以及喷淋装置的效果,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总结。
3.3 实验意义输煤消防水感温探头喷淋实验的意义在于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同时也为系统的优化和改进提供了实验数据和经验总结。
通过实验,可以了解系统在真实情况下的工作情况,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4. 总结与展望通过对输煤消防水感温探头喷淋实验过程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验过程。
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思考:例如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如何进一步完善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等方面。
对于煤矿安全工作来说,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内容。
5.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进行输煤消防水感温探头喷淋实验过程的探讨中,我深切感受到了科技在煤矿安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不断地实验和改进,我们可以更好地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实现科技与安全的有机结合。
喷煤介绍

喷吹系统喷吹系统工艺流程喷吹系统利用原有煤粉制备系统设备,仓下设一组并列喷吹罐(三罐为一组)、一根喷吹主管、两个分配器工艺。
喷吹系统流化及加压采用氮气,输送采用压缩空气。
喷吹系统为一个系列,由相应的并列喷吹罐组、分配器、蒸汽加热器、喷吹管线、阀门、喷枪等设备组成。
喷吹与制粉系统以煤粉仓底部为界。
喷吹罐也设有计量装置。
喷吹系统的三个喷吹罐交替工作,当1号喷吹罐向高炉喷煤时,2号、3号喷吹罐就进行泄压,泄压后从煤粉仓装煤粉,然后加压,等待换罐。
当1号喷吹罐排空(留一定量底煤)时,打开2号喷吹罐输煤管上的主切断阀,2号喷吹罐随即转入喷吹状态,1号喷吹罐则又依次转入执行泄压、装粉、加压等程序。
当2号喷吹罐排空(留一定量底煤)时,打开3号喷吹罐输煤管上的主切断阀,3号喷吹罐随即转入喷吹状态,2号喷吹罐则又依次转入执行泄压、装粉、加压等程序。
这样三个喷吹罐交替工作,将煤粉经喷吹主管、对应的分配器、煤粉喷枪,连续稳定地喷入高炉。
喷吹系统控制方式喷吹系统画面上有“自动”、“半自动”、“手动”、“现场”四种模式,参与喷吹系统联动的各阀门设有“自动”、“手动”两种模式。
1) 自动状态: 当喷吹系统选择“自动”操作时,三个喷吹罐按照工艺要求顺序“装料”->“加压”->“喷吹”->“倒罐”->“泄压”循环自动运行;2) 半自动状态: 当喷吹系统选择“半自动”操作时,“装料”、“加压”、“喷吹”、“倒罐”、“泄压”过程由操作员在画面发出指令后运行;3) 手动状态:当喷吹系统选择“手动”操作时,各个阀体可以单独在画面人工操作,其联锁为个阀体本体的基本联锁条件;4) 现场状态:各个阀体的操作转化为现场就地操作,各个阀体转化为现场就地操作,此操作不通过PLC控制。
喷吹系统控制喷吹量控制实际的喷吹速率由喷吹罐计量装置获得。
喷吹速率通过重量对时间的微分而获得。
CRT画面上应有喷吹速率显示。
如下式表示:∆/ΔTWa=(2a Q-1a Q)/ΔT=a Q式中:Wa……A系列实际喷吹速率,t/h;Q……喷吹过程中电子称称得某一时刻罐内煤粉的重a量;ΔT……微分区间。
各种停窑后系统温度的正确控制方式

各种停窑后系统温度的正确控制方式2000年后,随着基建的兴起,水泥需求量一日千里腾飞,水泥回转窑发展如火如荼。
蓬勃发展的预分解窑,给了各个工厂的水泥窑炉操作和维护者提供了大量尝试和试错的机会,水泥从业人员上百万,遇到的问题不同,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各异,总结出的操作和维护手法也比较多元,一时间各种操作方法和手段五花八门,表现出来的操作手段和操作方式也大不一样,甘蔗没有两头甜,杀猪杀屁股,摸爬滚打走过弯路,最终也能够解决问题。
因此,提起水泥干法窑,各个都能如数家珍,讲出一堆套路来。
这里想说一下停窑。
先手说说正常停窑的操作。
正常停窑大致可以归纳为:空,减,停,慢四步。
1、计划停窑,首先要用空原煤仓,烧空窑头、窑尾煤粉仓,特别注意的是煤粉仓和煤磨袋收尘。
用空原煤仓后,煤磨停机。
按照煤磨主袋收尘运行清灰程序,所有滤袋清灰完毕,需要半小时,正常煤磨停机后,袋收尘需要继续开机半小时。
计划检修,一般停机时间长,为了确保煤磨袋收尘的安全,特别强调延长滤袋清灰时间,一般应不少于1小时,停几时还要联系巡检检查袋收尘灰斗回转下料器下料情况,使用高挥发份燃料的工厂更要安排人特别关注灰斗温升情况。
当窑头窑尾煤粉称下煤不顺畅时除了及时开启压缩空气清扫,还要安排专人适度敲打,促使煤粉仓内长期挂壁煤粉垮落被使用。
2、视煤粉仓内煤粉储量逐渐减少生料喂料量。
逐渐减少分解炉燃料用量和系统拉风、鼓风量。
减少预热器系统的排风量,同时减少窑头二三次风鼓风量,随着窑内料量的减少,逐渐减少窑头燃煤供给量,相应降低高温风机转速、头排转速,窑速和篦冷机速度。
3、适当停止生料均化库卸料,根据停窑时间长短库内生料采取何种循环措施,保证停窑期间生料均化库的生料不因停窑止料而被压死。
停止喂料。
打开高温风机冷风阀,监视高温风机入口气体温度。
停分解炉供煤系统,分解炉供煤罗茨风机继续运转至燃烧器冷却为止,除了防止炉内高温粉尘堵塞入炉燃烧器喷嘴外,还要防止风路不畅造成局部高温变形。
喷煤管的调校和使用

喷煤管的调校和使用蒙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韩建业关键词:喷煤管调整窑皮状况燃煤要求摘要:作为回转窑用燃烧器,喷煤管在熟料煅烧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水泥熟料的品质、窑的产量、耐火材料的使用周期和使用寿命、单位熟料热耗等等无不与喷煤管的选择和使用息息相关。
这里面使用过程中的调整最为关键,它直接决定了水泥窑的产量、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以及单位熟料热耗。
介绍喷煤管就不得不介绍它要使用的燃煤。
目前我国对煤种的划分如下表:原则上水泥企业可以使用所有煤种,以下几个指标数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回转窑的产质量,应加以关注。
1)燃煤的热值煤的热值是衡量燃煤性能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讲,煤的热值越高,煤的燃烧性能就越好。
目前大的水泥公司有倾向于采用高热值燃煤的趋势。
这是因为,煤热值高,不仅用煤量减少了,而且煤的发热一般都较快,对水泥窑达到高产低耗的目的,综合经济效益不比采用低廉的劣质煤差。
2)燃煤的挥发份煤的挥发份一般是由碳元素同氢、氧、硫等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在煤粉燃烧前它首先析出气化而燃烧,随着挥发份的提高,火焰变长,呈现出气体火焰的特性。
煤的燃烧能力与挥发份含量成正比,因此在采用低挥发份的燃料时,为了获得相同的燃料燃烧时间,通常采用减小煤粉粒径来控制煤粉的燃烧。
3)煤粉细度在回转窑窑头烧成带,二次风温一般均大于1000℃,火焰温度大于1800℃,煤粉在这种环境下的燃烧速率主要受扩散速率控制。
对于受扩散速率控制的反应过程,煤粉燃尽时间与颗粒大小的二次方成正比。
只要减小反应物体颗粒直径,就能加快其反应速率,因此对于窑头燃烧器,煤粉细度是影响煤粉燃烧速率的主要因素,而煤质对燃烧速率影响较小。
因此对于无烟煤或劣质烟煤,一般都采取减小煤粉细度来保证煤粉完全燃烧和烧成带的煅烧温度。
4)煤粉水分含量当含有水分的煤粉喷入到回转窑内时,在周围高温环境下,热量迅速传递到煤粉颗粒表面,水分首先汽化,同时煤粉被冷却。
因此煤粉在燃烧前需要更高的温度,使得可燃物析出后,煤粉才开始燃烧。
窑头煤管的定位方法

1. 我门厂5000t/d,投产到现在3年多,经过不断摸索,三率直:0.912.5 1.6 ,熟料质量基本稳定,三天强度29以上,28天58以上,但偶尔也会出现包心料,我们管它叫生烧料,可能叫法不一样,不过就是那种烧不透的熟料,从窑头观察孔可以看到,从窑内滚落的大块料,基本就是生烧料,出现生烧料时一般二次风温便抵,一段篦速需要降低,以保证二次风温。
一般出现这种现象有几种原因:1、窑内通风差,烟室结皮严重的时候,此时烟室一般温度较高,二次风温偏低,调整一下系统通风或者内外风比例或者头煤用量,一般可以解决2、kh高,窑内填充率高3、窑头喷煤管上积料档火,导致火焰变形,此时头煤燃烧不好,导致尾温过高,烟室结皮比较严重,影响窑内通风。
2. 喷煤管位置适中从筒体扫描上看,从窑头到烧成带筒体温度均匀分布在250~300℃左右。
过渡带筒体温度在350~370℃左右,且烧成带的坚固窑皮长度占窑长的40%,过渡带没有较低的筒体温度(即没有冷圈),表明喷煤管位置合适。
此时的火焰形状顺畅有力,分解窑处在最佳的煅烧状态,烧成带窑皮形状平整,厚度适中,熟料颗粒均匀,质量佳。
喷煤管位置离物料远且下偏当筒体扫描反映出窑头筒体温度高,烧成带筒体温度慢慢降低,形似“牛角”状,说明喷煤管位置离窑内物料远,并且偏下,使窑头窑皮薄,烧成带窑皮越来越厚。
此时的熟料颗粒细小,没有大块。
但是熟料中f-CaO容易偏高,窑内生烧料多。
应将喷煤管稍向料靠,并适当抬高一点儿。
也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即此时喷煤管的位置是合适的,但风、煤、料发生了变化,这时也应该把喷煤管先移到适当的位置,待风、煤、料调整过来后,再把喷煤管调回到原来的位置。
喷煤管位置离物料远且上偏如果窑头温度过高,接近或超过400℃,而烧成带筒体温度低,过渡带筒体温度也较高,形状类似“哑铃”,说明火焰扫窑头窑皮,使其窑皮太薄,耐火砖磨损大,烧成带的窑皮厚,火焰不顺畅,易形成短焰急烧,可以断定喷煤管位置离窑内物料远,且偏上。
如何更好地定位喷煤管的位置

如何更好地定位喷煤管的位置
在生产过程遇到的问题中,除了飞砂大,还有副窑皮长且厚、主窑皮结圈、窑内结大蛋、掉大窑皮(主窑皮、副窑皮)、冷却机堆雪人、红窑、入窑生料不稳定、塌料、红河、预热器结皮的常见问题。
另外,更好地定位喷煤管的位置,调整一次风量与内外风的关系,可使窑内火焰形状与长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保证窑内烧成带的长度和温度;通过调整风、料、煤及其比例,使入窑物料的表观分解率控制在88%~93%,从而改善原来预热过度的现象;冷却机采用厚料层控制,提高二次风温、稳定二次风量,使窑头煤粉的燃烧更加充分,烧成带的液相更加集中出现;通过精心、稳定的操作,减少烟室、上升烟道结皮,使清理结皮用时大大缩短,而且在清理结皮时严格要求清料人员控制捅料孔的打开数量,减少系统的漏风,改善窑系统热工制度。
突然跳停的设备故障主要包括尾排、高机、喂料、炉煤秤及风机、头煤秤及风机、窑、冷却机(一、二、三段)、熟料破碎机、熟料输送链斗、头排等,对待这些问题,在实际的生产操作中,我们往往会面临着很多突发状况,这是平时所做功课所解决不了的。
这就需要操作者勤观察,用心察,并且抱着全局观念,才会及时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第5章 煤粉燃烧器

❖ 拢烟罩和火焰稳定器的应用。
四、多通道燃烧器的方位调节 ❖ 1. 喷煤管中心在窑口截面上的坐标位置
❖ 火焰过于逼近物料表面,一部分未燃烧的燃 料就会裹入物料层内,因缺氧而得不到充分 燃烧,增加热耗,同时也容易出现窑口煤粉 圈,不利于熟料煅烧;
第六章 煤粉燃烧器
一、燃烧器发展简介
❖ 20世纪70年代以前,回转窑广泛使用单通道 煤粉燃烧器。
❖ 70年代,出现了双通道燃烧器,性能得以改 善。
❖ 80年代相继出现三通道、四通道、五通道燃 烧器,以适应燃料和窑况变化的需要。
❖ 燃烧器的发展,强化了燃料的燃烧,充分发 挥了燃料燃烧的热效率。
二、单通道燃烧器
❖ 内风、煤风和外风采用同轴套管方式制作,喷出后 的混合过程是逐渐进行的。分级燃烧使三通道燃烧 器的内、外风和整个燃烧过程更加合理,也使燃烧 过程中的有害产物生成量减少。
❖ 煤风三者的总风量,只相当于单通道喷煤管燃烧空 气量的8~12%,故可大大减少煤粉气流着火所需的 热能,并可充分利用熟料冷却机排出的热气流。
风速,内风道为旋流向外扩展,煤风道为轴流向外 扩展,各通道出口截面可以调节。
❖ 特点是:外风道为轴流,并没有锥角缩口。内风道 为旋流向外扩散,煤风道为直通式轴流,中心管端 部结合圆锥台型端盖,以利煤风混合和稳定火馅。
5. 几种多通道煤粉燃烧器介绍
❖ A KHD公司PYRO-Jet燃烧器
超音速煤 粉燃烧器
❖ 将煤风置于旋流风和轴流风包围中,借以提高火焰 根部CO2浓度,从而抑制NOx的形成。
❖ 火焰稳定器
❖ 煤风管科前后收缩,可在维持轴流风和旋流风比例 不变的前提下,一次风量调节范围可达50%~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筒体扫描温度判断喷煤管的位置
我厂2000t/d预分解窑配备了筒体扫描设备,用以观察筒体温度。
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的体会是从筒体扫描所反映出的筒体温度,可以辅助看火工作,更直观,更准确。
1 正常生产时
1.1 喷煤管位置适中
从筒体扫描上看,从窑头到烧成带筒体温度均匀分布在250~300℃左右。
过渡带筒体温度在350~370℃左右,且烧成带的坚固窑皮长度占窑长的40%,过渡带没有较低的筒体温度(即没有冷圈),表明喷煤管位置合适。
此时的火焰形状顺畅有力,分解窑处在最佳的煅烧状态,烧成带窑皮形状平整,厚度适中,熟料颗粒均匀,质量佳。
1.2 喷煤管位置离物料远且下偏
当筒体扫描反映出窑头筒体温度高,烧成带筒体温度慢慢降低,形似“牛角”状,说明喷煤管位置离窑内物料远,并且偏下,使窑头窑皮薄,烧成带窑皮越来越厚。
此时的熟料颗粒细小,没有大块。
但是熟料中fCaO容易偏高,窑内生烧料多。
应将喷煤管稍向料靠,并适当抬高一点儿。
也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即此时喷煤管的位置是合适的,但风、煤、料发生了变化,这时也应该把喷煤管先移到适当的位置,待风、煤、料调整过来后,再把喷煤管调回到原来的位置。
1.3 喷煤管位置离物料远且上偏
如果窑头温度过高,接近或超过400℃,而烧成带筒体温度低,过渡带筒体温度也较高,形状类似“哑铃”,说明火焰扫窑头窑皮,使其窑皮太薄,耐火砖磨损大,烧成带的窑皮厚,火焰不顺畅,易形成短焰急烧,可以断定喷煤管位置离窑内物料远,且偏上。
此时应将喷煤管往窑内料靠,并稍降低一点儿,以使火焰顺畅,避免短焰急烧。
1.4 喷煤管位置离物料太近且低
从窑头到烧成带的筒体温度均很低,而且过渡带筒体温度也不高时,说明窑内窑皮太厚,这种状态下火焰往料里扎,熟料易结大块,fCaO高。
因此可判断喷煤管位置离料太近,并且低,火焰不能顺进窑内。
此时应将喷煤管稍抬高一点儿,并离窑内物料远一点儿。
这样才能使火焰顺畅,烧出熟料质量好。
2 发生变化时
上述几种情况不是绝对不变的,当入窑生料或煤粉的化学成分突然发生变化,上述几种情况中不合适的喷煤管位置就可能变成合适的位置。
但是,当生料或煤粉的成分正常后,喷煤管位置不合适的仍然不合适。
因此,应随时掌握风、煤、料的变化情况以及来自篦冷机的二次风的情况,根据筒体扫描温度随时调整喷煤管的位置。
总之,从筒体扫描来判断喷煤管的位置,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合适的喷煤管位置指的是煤粉喷出后燃烧形成的亮火点的位置。
调整喷煤管的原则是以亮火点的位置偏上偏料为基准,而不是以喷煤管自身或黑火头的位置为基准。
3 效果
我厂根据筒体温度情况随时调整喷煤管位置,保证亮火点的位置始终掌握在稍偏料偏上。
从2000年以来,该窑创下了烧成带3套耐火砖连续3次使用13个月的记录,在国内同类型预分解窑中,烧成带耐火砖的使用时间最长。
在为了配合机械检修,拆除窑内的耐火砖时,发现拆掉的烧成带镁砖的厚度都保持在100mm以上,说明其磨损程度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