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电视拍摄技术入门及常识理论知识
电影拍摄知识点梳理

电影拍摄知识点梳理电影制作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涉及到多个环节和专业知识。
本文将从电影拍摄的角度,梳理一些关键的知识点。
1. 剧本创作剧本是电影拍摄的基础,它包含着故事情节、对白、场景等要素。
剧本应该具备吸引人的故事情节、鲜明的角色塑造和流畅的对白。
在创作剧本时,需要注意情节的逻辑性和可行性,以及角色的可信度和成长性。
2. 角色设定和演员选择角色设定是指将剧本中的角色形象化,包括年龄、性格、外貌等要素。
演员选择是将角色与具体的演员对应起来。
在角色设定和演员选择时,需要考虑角色与演员的匹配度和表演能力。
好的角色设定和演员选择能够提升电影的观赏度。
3. 拍摄计划和场景布置拍摄计划是指在拍摄过程中,按照剧本和时间顺序,合理安排每个场景的拍摄顺序和时间。
场景布置是指根据剧情要求,将场景搭建或寻找合适的拍摄场地。
在拍摄计划和场景布置时,需要考虑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利用,以及场景的真实性和美观度。
4. 摄影和灯光摄影是指通过摄像机将场景转化为影像的过程。
摄影需要考虑画面的构图、角度、镜头运动等因素,以及画面的色彩和质感。
灯光是指为了使画面更加真实和有表现力,而对场景进行合理的光线设置。
摄影和灯光是影响电影视觉效果的重要因素。
5. 剪辑和特效剪辑是指将拍摄好的影像素材按照剧情顺序进行编辑和组合的过程。
剪辑需要考虑情节的连贯性和紧凑度,以及画面的流畅性和节奏感。
特效是指通过数字合成技术,在拍摄过程中无法实现的画面效果。
剪辑和特效是电影制作中后期工作的重要环节。
6. 音效和配乐音效是指在电影中运用声音效果来增强画面的观赏感和氛围。
配乐是指为电影创作原创音乐或选用已有的音乐作品,以丰富电影的情感和节奏。
音效和配乐是电影中重要的情感表达手段,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加真实和震撼的体验。
7. 后期制作后期制作是指在拍摄完成后,对影像、音效和特效进行修饰和加工的过程。
后期制作包括调色、调音、混音等环节,需要借助专业的软件和设备完成。
电影拍摄剪辑知识点总结

电影拍摄剪辑知识点总结电影是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艺术形式和娱乐媒介。
在现代社会,电影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电影拍摄和剪辑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对电影拍摄和剪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拍摄知识点总结1. 摄影基础摄影是电影拍摄的基础,摄影师需要掌握摄影基础知识,如构图、光影、焦距等,来实现影片的美学效果和情感表达。
2. 摄像机摄像机是电影拍摄的工具,摄影师需要了解摄像机的各种功能和使用方法,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摄像机进行拍摄。
3. 摄影技术摄影技术是摄影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快门速度、曝光、白平衡、对焦等,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术实现特定的拍摄效果。
4. 镜头运用镜头是电影镜头的关键,摄影师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镜头、不同焦距的镜头以及如何使用镜头表达故事和情感。
5. 摄影语言摄影语言是指摄影师在拍摄时运用的一系列视觉元素和语言表达手法,包括构图、色彩、光影等,用以传达影片的思想和情感。
6. 拍摄流程拍摄流程是指影片拍摄的整个过程,包括前期准备、拍摄调度、现场拍摄、后期整理等环节,摄影师需要了解并参与其中的各项工作。
7. 剧本理解摄影师需要理解剧本的意图和情感表达,以便根据剧情需求来拍摄影片。
8. 拍摄素材摄影师需要根据剧本需求来收集各种拍摄素材,包括场景、道具、演员、服装等,以确保拍摄工作的顺利进行。
9. 拍摄技巧摄影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拍摄技巧,如运用轨迹镜头、运动镜头、特写镜头等,来呈现影片所需的画面效果。
10. 摄影心得摄影师需要总结自己的拍摄经验,积累摄影心得和技巧,以提升自己的拍摄水平。
二、剪辑知识点总结1. 剪辑基础剪辑是电影后期制作的重要环节,剪辑师需要掌握剪辑的基础知识,如剪辑理论、剪辑软件的使用等。
2. 剪辑软件剪辑软件是剪辑师进行剪辑工作的工具,剪辑师需要了解并熟练掌握各种剪辑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3. 剪辑技术剪辑技术是剪辑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视频剪辑、音频剪辑、特效制作等,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技术实现影片的剪辑目标。
影视拍摄与制作知识点总结

影视拍摄与制作知识点总结一、影视制作流程1. 剧本创作影视制作的第一步是剧本创作。
剧本是影视作品的灵魂,是整个影视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一部优秀的剧本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引起共鸣,成为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的基础。
剧本创作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感觉,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编剧技巧。
2. 立项在剧本确定之后,就需要进行项目的立项。
立项是整个影视制作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需要考虑项目的预算、投资人、制片公司等各种因素。
立项阶段会进行项目多方面的策划,包括预算编制、拍摄计划、拍摄地点的选择等。
3. 筹备影视制作的筹备阶段包括人员的招聘、场地的选取、器材的租借等。
在这个阶段,需要确定拍摄的具体计划,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同时,还需要制定招聘计划和人员组织架构,确保整个制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协调进行。
4. 拍摄影视的拍摄阶段是制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最为繁琐的一环。
在这个阶段,需要将剧本中的内容具体呈现出来,需要通过好的演员表演、精心的镜头构图、合理的场景布置等方面来呈现出诱人的内容。
5. 后期制作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包括剪辑、音效、特效等多个环节。
通过后期制作,能够使影视作品的质量更上一层楼。
而且后期制作阶段还包括新版本的加工、音频配乐、后期特效处理等环节。
6. 发行影视制作完成后,就需要进行发行。
发行是影视作品的最后一步,也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通过好的发行渠道能够让影视作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增加更多的观众。
二、拍摄技术1. 摄影技术影视拍摄中的摄影技术是影视制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摄影技术包括镜头的选取、构图、曝光、色彩等方面,而且还涉及拍摄设备的使用、自然光与人工光的利用等内容。
2. 剪辑技术剪辑技术是影视后期制作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好的剪辑技术,能够使影视作品的叙事更为清晰,视觉呈现更为精彩,也能够让影视作品的节奏更为流畅。
3. 特效技术特效技术是影视后期制作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通过好的特效技术,能够让影视作品呈现出更为震撼的视觉效果,增强影视作品的观赏性。
影视摄影与制作知识培训

影视摄影与制作知识培训
影视摄影与制作是一门既需要艺术眼光,又需要细致的技术操作的学科。
以下是关于影视摄影与制作知识的简要介绍。
1. 摄影基础知识:摄影是以光线为媒介记录影像的艺术和技术。
摄像机的三个基本参数包括快门、光圈和感光度,它们共同决定了光线的进入方式、曝光和图像的质量。
2. 摄影构图:构图是指通过摄像机的取像范围、拍摄角度和主体位置来安排图像元素。
常见的构图规则包括三分法、对称法、透视法和对角线法等。
3. 影视灯光:灯光在影视制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的灯光布置可以改变影像的色彩、明暗和氛围。
影视制作中常用的灯具包括补光灯、特效灯、背景灯和美光灯等。
4. 影视剪辑:剪辑是指将拍摄完成的原始素材根据整体叙事需要进行拼接和剪辑。
影视剪辑需要考虑时间、音效、转场和画面等因素,以达到叙事效果的最佳表现。
5. 影视制作流程:影视制作包括策划、拍摄、剪辑和后期制作等环节。
每个环节需要配合完成,以呈现出高质量的影视作品。
以上是影视摄影与制作知识的简要介绍,掌握这些知识需要不断的实践和学习。
电影制作基础摄影技术与拍摄要点

电影制作基础摄影技术与拍摄要点近年来,电影行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电影制作感兴趣。
作为电影制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摄影技术在整个电影制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电影制作基础摄影技术与拍摄要点,希望能为广大电影爱好者提供一些有用的指导。
一、摄影基础知识在进入拍摄前,了解一些摄影基础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相机的使用是基本功,要熟悉相机的各种功能和操作,掌握曝光、对焦、快门速度等基本参数的调整。
其次,要理解光线对画面的影响,学会利用自然光、人工照明等不同光源创造出理想的画面效果。
最后,了解构图原则,掌握多种构图技巧,如黄金分割、对角线构图等,以提升画面的艺术感。
二、摄影语言与表达电影摄影是一门艺术,通过摄影语言与表达来传递情感和讲述故事。
一是要学会运用合适的镜头语言,如广角镜和长焦镜头等,根据需要突出画面中的主题或感观效果。
二是要善于运用光影对比和色彩搭配,以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表达效果。
三是要运用摄影手法和技巧,如运动拍摄、变焦拍摄等,来增加画面的动态感和节奏感。
三、拍摄要点1. 剧本解读:在拍摄前,认真阅读和理解剧本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才能更好地把握拍摄要点,并将故事呈现得更加生动有力。
2. 场景选取:根据剧情需要,合理选择拍摄场景。
同时,在拍摄现场要注意场景的布置和装饰,确保背景与故事情节相符,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3. 摄像机运动:摄像机的运动方式对整个电影画面的效果至关重要。
通过摄像机的移动、追踪、稳定等手法,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感,更好地表达故事情节。
4. 光线控制:不同的光线会带来不同的画面效果,合理控制光线对于营造气氛和突出重点非常重要。
学习使用反光板、灯光设备等辅助工具,灵活运用光影效果,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5. 合理运用特殊效果:特效在电影制作中有着广泛应用,如模糊效果、旋转效果等。
但要注意使用特效要符合故事的需要,不能过度使用,以免影响观众对故事的沉浸感。
影视摄影创作知识点总结

影视摄影创作知识点总结1.色彩理论色彩在影视摄影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用来表达情感、烘托氛围、塑造角色等。
因此,摄影师需要深入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包括色相、饱和度、明度等概念。
另外,摄影师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色彩搭配原则,比如对比色、类比色等,以及不同类型场景下的适用色彩方案。
2.光影原理光影是影视摄影的灵魂,它可以直接影响观众对画面的认知和情感反应。
因此,摄影师需要深入了解光影的原理,包括自然光和人工光的特点,以及它们对物体表面的反射、折射和散射等影响。
另外,摄影师还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光源使用技巧,比如补光、逆光、柔光等,以及不同类型场景下的光影处理方案。
3.构图技巧构图是影视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直接影响画面的美感和表达效果。
摄影师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构图原则,比如视觉中心、黄金分割、对角线构图等,以及不同类型场景下的构图技巧和注意事项。
另外,摄影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空间感和动态感,以便更好地表达故事情节和角色情感。
4.镜头语言镜头语言是影视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直接影响观众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共鸣。
因此,摄影师需要深入了解不同类型镜头的特点和使用技巧,比如广角镜头、长焦镜头、变焦镜头等,以及它们对画面深度、透视、畸变等影响。
另外,摄影师还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镜头语言,比如特写、中景、远景等,以及它们在表达角色情感和推进故事情节中的应用。
5.摄影设备良好的摄影设备是影视摄影的基础,它可以直接影响影片的质量和表现效果。
因此,摄影师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摄影设备,包括摄像机、镜头、滑轨、云台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另外,摄影师还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摄影设备的使用技巧和维护方法,以确保影片的拍摄效果和工作效率。
6.后期制作后期制作是影视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直接影响影片的表现效果和艺术价值。
摄影师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后期制作工具,包括调色软件、剪辑软件、特效软件等,以及它们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电影学入门知识电影制作和电影理论

电影学入门知识电影制作和电影理论电影学入门知识:电影制作和电影理论电影一直以来都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也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近年来,随着电影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电影学产生兴趣。
本文将介绍电影制作和电影理论,帮助读者了解电影学的入门知识。
一、电影制作电影制作是将故事和观众之间的连接点联系起来的过程。
电影制作包含了多个环节,下面将逐一介绍。
1. 剧本创作剧本是电影制作的基础,它描述了电影的内容、故事情节和角色对白等。
剧本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结构和引人入胜的情节,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在剧本创作过程中,编剧需要对故事进行精心策划,确保故事情节的紧凑性和连贯性。
2. 导演导演是电影制作中的核心人物,他负责领导并协调整个电影制作团队。
导演需要根据剧本要求进行电影的拍摄和安排演员的表演。
导演还需要在创作过程中做出艺术决策,确保电影的整体效果和表达。
3. 摄影和灯光摄影和灯光是电影制作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摄影师负责通过摄像机捕捉画面,灯光师则负责控制光线的明暗和色调,以营造出电影所需要的气氛和情感。
摄影和灯光的运用对于电影的视觉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4. 剪辑和音效剪辑是将拍摄好的素材进行组合和编辑,形成完整的电影作品。
剪辑过程中,剪辑师需要把握节奏感和故事的连贯性,以保证观众的观影体验。
音效则通过音乐、音效和配音等手段,为电影增添声音的表现力。
二、电影理论电影理论主要研究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力、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电影理论。
1. 实用主义理论实用主义理论认为电影的最终目的是提供娱乐和满足观众的需求。
该理论注重电影的商业性和市场导向,强调电影应该关注观众的兴趣和情感需求,以获得商业成功。
2. 奥斯卡学派理论奥斯卡学派理论是电影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方法,它主要关注电影的制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该理论通过对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研究,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电影制作法则,如情感共鸣、时代背景等。
影视摄影入门基础知识

影视摄影入门基础知识1、景别与影片风格,景别的排列和节奏,时间,景别落差。
景别的排列形成重复,重复是风格与韵律。
2、空间:电影空间是银幕空间,不是真实空间,电影摄影机有分解空间的功能,电影导演有组合空间能力。
注意机位跳跃的幅度,机位跳跃点越多,看见和再现也就越真实。
要注意影片有多少空间形式。
有些著名的影片只有黑夜,空间也拍摄得很好。
3、机位设定:电影的核心是摄影机,戏剧舞台的核心是人,观看方式和创作方式完全不同。
4、运动:摄影机的外部运动。
目的:改变视点以及创造节奏。
运动的速度决定了画面的运动。
摄影机创造得复合运动所创造的画面视觉将是很精彩的。
摄影师是很愿意在导演的意图下进行摄影机的运动。
5、色彩:色彩是人的情绪的外化,是个人心理的外延。
要观察色彩的整体情绪基调和综合感觉。
不要单独的局部和场次的色彩。
6、光线:唯美,是与生活不一样的,自然,是靠近生活又不与生活一样。
摄影师是要在自然的拍摄中追求唯美。
摄影的肖像光是我们摄影师的看家本领。
摄影师必须控制光和使用光。
是人物造型的关键。
7、角度:角度=视点,角度等于构图。
拍摄人的时候仰拍都是比较好看的,布光混乱,中国的电视播音员全部是俯拍,肩膀做得很窄。
而欧洲的电视播音员总是仰拍5度到15度,肩膀得服装做得很宽。
8、分析对话:对话是推动情节的最好方式,对话是开放的,动作是封闭的,分析说话的状态,速度、音量,说话方式,说话与动作的关系。
9、动作:有两种情况:是环境造成的还是内容造成的。
动作是做出来的不是演出来的。
在分析影片的时候,一定要将动作与摄影机的运动分开来分析,摄影机的运动是导演的表现方式,动作上一演员的表演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音频技术基础课程目的:熟悉并掌握基本影像制作流程与技能能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时长15分钟的短故事片和记录片的拍摄与后期制作主教材:罗伯特.穆斯伯格《单机拍摄与制作》辅助参考:(美)琳恩.格罗斯等著《拍电影——现代影像制作教程》第一章影视制作概论第一节电影与电视关系总说一、电影与电视:差异从介质开始:赛璐珞胶片磁带蓝光盘数字电影16格-24格25帧高速慢动作数字电影:数字电影是指以数字技术(“0”、“1”信号)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并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将数字信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象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
画框比:电影胶片的标准画框比(宽高比)4:3或者.33:1(标准电视画框比是4:3)美国标准宽银幕为1.85:1 高清电视为16:9 这2个数值比较接近胶片规格:胶片的规格由其宽度来表征,如最常见和通用的35毫米胶片,科教、农村放映的16毫米,以及超8毫米,70毫米胶片等。
胶片越宽,单位成像面积越大,成像越清晰。
关于imax:IMAX(即Image Maximum的缩写,意为“最大影像”)是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胶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电影放映系统。
标准的IMAX银幕为22米宽、16米高,但不断有更宽、更高的imax银幕出现,如中国内地最大的imax银幕是东莞万达影城(22米,宽28米,总面积616平方米)IMAX影片的每格画面的感光面积是普通35毫米胶片每格画面的10倍、传统70毫米胶片的3倍。
从而决定了在“巨幕”上投放出的影像比一般电影更清晰、更亮丽。
3D影片:人的视觉之所以能分辨远近,是靠两只眼睛的差距。
人的两眼分开约5公分,两只眼睛除了瞄准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样东西,两眼的角度都不会相同。
虽然差距很小,但经视网膜传到大脑里,脑子就用这微小的差距,产生远近的深度,从而产生立体感。
根据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像,用两只眼睛视角的差距制造出两个影像,然后让两只眼睛一边一个,各看到自己一边的影像,透过视网膜就可以使大脑产生景深的立体感了。
3D电影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imax+3D 营造的就是扑面而来的影像感,影像对个体的压迫感,真正的身临其境,消除了非影像内容的视角冗余信息,所谓电影是窗户的概念消失了,因为连窗框也看不到了,而代之以置身景中。
磁带规格:模拟格式和数字格式传统的模拟格式有VHS、SVHS、BETAMAX、BETACAM等等,后2个为广播级。
数字格式有索尼研发的Mini—DV(简称DV)、DVCAM等,松下研发的DVCPRO二、数字技术的发展与电影和电视的媒介融合态势视听效果的逼近磁转胶数字格式数字电影的优势在于存储方便、成本低、不易损耗三、当下电影与电视的竞合性关系互为死敌还是互为补充?几种常见的影视制作模式直播——早期春晚录播——摄录一体机的出现延迟直播ENG模式——电子新闻采集EFP模式——电子现场制作ESP模式——电子演播室制作请列举以上制作模式制作的节目第二节影视制作的基本流程前期筹备与案头中期拍摄后期制作与发行营销一、前期筹备与案头工作文案/剧本环节报批/资金环节组织与筹备二、中期拍摄工作PPT11,12三后期制作素材审看素材粗编结构初审与修改音频叠加与音效处理叠加字幕终审宣传/发行播出/上映第二章摄像机与前期拍摄第一节摄像机基本知识摄像机的分类:按级别分广播级摄像机专业级摄像机家用摄像机特殊用途摄像机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广播级与专业级摄像机的差距在减小几个主流广播级摄像机品牌索尼松下JVC家用机还有三星之类按摄像器件分摄像管摄像机——已淘汰CCD摄像机——3片式是主流发明者因此获得09年诺贝尔物理奖摄像机的基本技术指标➢灵敏度:该指标指的是在同一照度下,拍摄同一景物得到额定输出功率时所用光圈的大小,所用光圈越小,则灵敏度越高。
➢信噪比:该指标指的是在标准照度下(2000勒克斯),摄像机图像信号的峰峰值与视频噪波的有效值之比,该值越高越好。
➢最低照度:该指标指在一定的信噪比条件下,比较被摄景物所需照度的大小。
照度越低,说明摄像机灵敏度越高。
分辨率:这是一个摄像机的核心技术指标,表征的是摄像机成像的清晰度。
分辨率由水平分辨率(即横过荧幕的像素数目)乘以垂直分辨率(即垂直方向荧幕的像素数目)来构成。
几种常见影像格式的分辨率:VHS:200×480 MINIDV:720 ×48024P(数字电影摄影机格式/高清格式):1920 ×1080也就200万像素左右35毫米胶片:4000 ×3000 1200万像素注意这里的分辨率是动态分辨率跟静态的相机是两回事相机随随便便就是几百万上千万像素而我们目前一般电视机的分辨率才40万像素720 x 576 (动态的)第二节摄像机的基本认识⏹一、摄像机的基本构成与成像原理⏹摄像机的构成——摄像机、录像机——⏹摄录一体机⏹光学系统电子系统伺服系统附件⏹三基色成像光信号——电子信号视点:全知/客观/上帝视点主观视点视角:平俯仰景别:远全中近特第三节前期拍摄要领与注意事项一、基本技巧镜头推拉摇移跟二、前期拍摄要领平准稳匀平要求:指的是画面中的人或物横平竖直,构图中画面的水平线一定要平。
画面中的水平线与寻像器或者液晶屏的横边要平行,画面中的垂直线与寻像器或者液晶屏的竖边平行。
如何确保:充分利用三脚架和一切可以利用的辅助工具(桌椅、水平的地面、拍摄时倚靠墙壁等)来保证稳定和水平,拍摄前调整好三脚架的水平气泡。
如果没有三脚架,则利用寻像器或者液晶显示屏的边框作为调节水平的基准。
准要求:色彩还原准确(色温滤色片和白平衡调整正确)、焦点准确、曝光准确、起幅/落幅准确。
如何确保:色彩的准确还原依赖于正确的选择和调整色温滤色片与白平衡;焦点准确在于反复练习选准焦点位置;曝光准确在于正确的调节光圈;起幅/落幅准确在于正式拍摄前设计好起幅落幅的位置、需要的技巧性镜头(推拉摇等),一般来说,推拉摇等技巧性镜头是同时配合着使用,也就是说这个镜头摇到落幅的同时,一般也就是拉/推到位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构图、焦点都应该是最合适的,切忌一个技巧性镜头结束的时候还来回调整落幅。
稳要求:一般的,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画面应该是稳定的、少晃动的,稳定的画面符合人体观看心理学在舒适度上的要求。
如何确保:首先充分利用三脚架、减震器(斯坦尼康)、桌椅、地面、墙壁、电线杆等一切可以利用的设施与支撑物。
其次,要养成正确的持机姿势。
静止拍摄时,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中心自然下垂。
如果是使用肩扛式摄像机,则可以利用右手(握住拍摄手柄)、左手(握住聚焦环)、肩部正确垫机、右眼贴在寻像器上这四点稳定法控制;而在无辅助设备的移动镜头中,双脚微弯、脚与地面平行移动、控制步伐;在摇镜头中,身体应该是从不舒服(起幅位置)过度到舒服(落幅)的位置;再次,要学会控制呼吸,特别是在拍摄一个长的技巧性镜头中,减少呼吸的起伏,腹部呼吸法;最后,如果可以,尽量使用广角镜头,这样可以减少画面的晃动感。
匀要求:指的是各种技巧性镜头(推拉摇移跟)在运动时应该是渐进的、匀速的,切忌忽快忽慢,当然有特殊需要的时候除外,比如突然的甩或者急推、急拉。
如何确保:充分利用三脚架、轨道甚至小车等辅助工具,并在平时多加练习。
二、拍摄时的注意事项1、暂停时间勿过长,长时间处于拍摄停顿状态应该关机;2、为了取得更好、更平滑的编辑点,每一个镜头开始和结束都多停留5秒左右,切忌急开急停;3.、多拍一些转场镜头、空镜头;4、各种景别镜头搭配,特别是可以多一些全景镜头(尤其是在外景拍摄中,多一些外景标志性画面摄入镜头);第二节摄像机的调节一、几个摄像机的核心概念和技术参数1、色温:这是一个为了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正确还原拍摄景物色彩所需选择和调节的参数。
它表征的是光源的颜色成分而非光源的温度,它的单位是K。
2、色温滤色片的选择:3200k---------室内、日出、日落;5600k---------多云或者有雨的室外5600k+1/4ND--------晴朗的室外5600k+1/16ND-------雪山、海岸或其他高反光的场景3、白平衡:白平衡的调节是为了确保在光照条件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被摄图像景物中的白色部分依然能够保持白色,保持被摄景物色调和色彩依然自然。
一般来说,当拍摄场景改变的时候,尤其是内外景交替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调节白平衡。
➢手动调节色温滤色片和白平衡的意义:更准确、更精细,有时候也是为了特殊效果。
4.聚焦:汇聚焦点到所希望表现的中心景物上,该景物及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都是清晰的。
聚焦方法——将所要聚焦的景物推成特写,然后转动聚焦环,当到达画面最清楚的状态时,拉开成所需要的景别,进行拍摄。
4、景深:从焦点到前后景之间清晰的范围,可分为前景深和后景深。
所谓大景深,指的是景深范围广,前后都清晰;所谓小景深,指的是景深范围较小,突出了主体,虚化了背景和前景。
➢影响景深的几个要素:焦距、光圈、物距。
物距一定(机位不变)、光圈一定的情况下,焦距越短(对应的是拉),景深越大,反之(对应的是推)景深越小。
物距一定、焦距一定(固定焦距拍摄,不变焦推拉)的情况下,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焦距一定、光圈一定的情况下,物距越小,景深越小,反之越大。
关于移焦:变换焦点,使得视觉重点在不同的主体间游动。
关键在于选择小景深的拍摄模式,然后扭动聚焦环,使得焦点在需要移焦的景物间变换。
5、变焦与不同焦距镜头:焦距的符号是小写的f,一个镜头的变焦倍数指的是最长焦距与最短焦距之比,较常见的有14倍变焦、16倍变焦和18倍变焦等等。
变焦可以使景别发生变化。
如推镜头是使焦距变长,而使得景别变小,拉镜头就是使焦距变短,景别变大。
短焦、中焦和长焦镜头分别对应了不同的景别、视角、景深、透视关系、运动感以及纵深感。
6、光圈与光圈系数:光圈表征的是进光量的大小,光圈大,表明光孔开口大,进光量多;光圈小,表明光孔开口小,进光量小。
光圈系数用大写的F表示,如F1.8、F2、F4、F5.6、F8、F11等等,它与光圈实际大小成反比。
光圈的调节:自动光圈和手动光圈。
一般是自测手调。
景深与跟焦的问题钓鱼执法、暴走妈妈、长江大学生救人溺亡基本的构图原则与方法一、平衡与不平衡一般的,不平衡的构图比平衡的构图更有趣味,画面更有活力,视觉上也更具冲击力。
上下、左右对等划分画框的构图是典型的平衡构图,反之,则是非平衡构图。
三分规则是简单的非平衡构图方式——将画框分为三等分,所表现的内容在各个部分之中,能够减少对称感,带来趣味和活力。
当然,以上原则一般适用于故事片创作,而在新闻类节目制作,特别是严肃的专题片制作中,则比较将就庄重、平衡、对称的构图和视觉呈现方式。
纵深感的营造:前景、中景、后景的搭配,能够营造纵深感,不平衡的构图,特别是纵深方向的倾斜线条也能造成纵深感和透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