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学

合集下载

综合自然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

综合⾃然地理学《综合⾃然地理学》复习资料综合⾃然地理学研究对象——⾃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包括⾃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然地理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其未来变化,以及⼈类与整体⾃然环境的关系等。

⾃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认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然综合体学说阶段(17世纪-20世纪60年代)特点:从⾃然地理要素具有相互联系来认识代表⼈物:⽡伦纽斯(B.Varenius)17C 德国洪堡(A.vonHumboldt)18C道库恰耶夫主要观点:⽡伦纽斯—把当时所有已积累的有关地球的知识综合成⼀个统⼀的整体洪堡—地球是⼀个不可分割、有机的、各部分相互依存的整体道库恰耶夫—预⾔会产⽣⼀门研究各⾃然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的科学(综合⾃然地理学)②地理系统学说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点:从地理环境的结构和功能来认识其整体性代表⼈物:索恰⽡1963年主要观点:所谓⾃然地理系统是指⾃然地理要素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结合⽽成的具有⼀定结构、可完成⼀定功能的整体③耗散结构理论阶段(近20-30年)特点:从地理环境是⼀个⾮平衡有序开放系统的⾓度认识其整体性主要观点:任何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都能在⼀定条件下通过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交换发⽣⾮平衡相变,实现从⽆序向有序的转化,形成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即耗散结构⾃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化学元素组成⽓态:氮(N2 78.09%)、氧(O2 20.95%)、氩(Ar 0.93%)⼆氧化碳(CO2 0.03%)液态:氢和氧(H﹠O 96.5%)、若⼲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固态:氧(O 47.2%)、硅(Si 27.6%)、铝(Al)、铁(Fe)、钙(Ca)、钠(Na)、钾(K)、镁(Mg)等六种元素约25%,其余元素不⾜1%(⼆)圈层组成⼤⽓圈:主要由元素状态的⽓体混合物组成,主要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层⼤⽓岩⽯圈(地壳):主要由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组成、⽔圈:主要由⼤洋、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地下⽔及矿物中的⽔分组成⽣物圈:地球表层⽣物存在及⽣命活动影响所及的空间(三)要素组成地貌:或称地形,指地球硬表⾯由地貌内外动⼒相互作⽤塑造⽽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

综合自然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

1地域分异: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部分及整个自然综合体,按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级自然区域的现象,称之为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2经度省性:又称为干湿度地带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和整个自然综合体,从沿海向内陆按经度方向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3纬度地带性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环境组成部分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按纬线方向延伸而按纬度方向有规律的变化。

4垂直带性:是指自然地理综合体及其组成成分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而随山势高度发生带状更替的规律。

5自然带:是地表沿纬线延伸的宽阔部分,在其范围内有大致相同的辐射净值及与热力条件相关的基本相同的自然地理过程,如:风化过程,成土过程,地貌过程等。

6地带段:地带与国叠置后的第二级带段性单位,是国内次一级的、水热对比关系相对一致的区划单位。

7显域性:把地表各水平分布的自然地带和亚地带在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相互作用下所具有的明显的自然地理综合特征的现象。

8土地结构:是指各种土地类型在某一区域中的组合方式、比例和彼此间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分布格局,包括质的对比关系和量的对比关系。

9相:最低级的土地单位,是在同一地貌面上,具有相同的岩性、土质、地下水和排水条件,并具有一种小气候、一个土壤变种和一个植被群从德自然特征最一致的土地地段。

10地方:一些在地理上和发生上有联系的限区有规律组合而成的高级土地单位。

11微域性:是由于受小地形和成土母质的影响,在小范围内最简单的自然地理单元既重复出现又相互更替或呈斑点状相间分布的现象。

填空1地方性分异规律:系列性、微域性、坡向性2综合自然区划的基本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3综合自然区划的一般性原则: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区域共轭性原则4综合自然区划的界线的类型:较明显界限、较模糊界限、镶嵌状界线5土地评价常用的定量方法:层次分析法、回归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多元分析法、模糊数学方法6土地分级的基本单位:相(立地)、限区(土地单元)、地方(土地系统)。

综合自然地理学2

综合自然地理学2

第一章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什么是自然环境?自然地理环境(自然综合体、景观)是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岩石、生物以及其他派生的自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

2、天然环境和人为环境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区别:天然环境是指那些只受人类间接的或轻微影响的、而原有自然面貌基本上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原生自然环境,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热带雨林、某些自然保护区以及人类活动较少的海域等。

人为环境是指那些自然条件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次生自然环境,如放牧的草场,经过采伐的森林、农田、鱼塘、水库、运河等。

联系:人为环境的成因及其形式,主要取决于人类干预的方式和强度。

但它自身的演变和作用过程,则受自然规律制约。

如水库、运河的水量和流速等水情要素,与天然湖泊、河流一样,仍受气候、地貌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人为环境和天然环境一样,同属于自然环境。

3、试述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分支和它们的研究对象及其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整体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相应于这三个方面,自然地理学可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和区域自然地理学。

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即研究这个要素的组成、结构、时空动态和分布等特征和规律,如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地貌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把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着重研究其整体的各组成要素及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区域自然地理学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对区域的部门情况和区域的综合情况进行研究,故可分为区域部门自然地理和区域综合自然地理。

前者如区域气候、区域水文、区域地貌、区域植被、区域动物等,后者对某一具体区域进行综合自然区划和土地类型的研究。

4、试述综合自然地理学在地理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综合自然地理学以部门自然地理学为基础,综合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阐明这个环境整体的组成与结构特点、功能效应、发展动态、地域差异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基础问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

三、 自然地理系统的开放性
从地球表层的外部联系看: 地球表层与外部系统(高层大气、宇宙、地幔、
地核)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转化。 输入的能量 宇宙空间——太阳能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释放的热能 一年中地球获得的热量:
◆太 阳 能——1.3 * 1024卡 ◆地球内部——铀、钍、钾等放射性元素蜕变 释放的热量,只占太阳能1/2亿。 来自宇宙其他星体的射线为太阳能1/1亿。 输出的能量——地面的长波辐射
土壤、植物地理学——掌握“土壤”、“植被”要素 综合自然地理学 ——掌握“五大要素”之间的关
系及其所形成的规律
二、综合自然地理在地理科学中的位置
(一)从系统论看地理学的分支
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综合地理学 分别研究: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综合自然地理学 经济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综合经济地理学 社会文化环境整体特征——综合文化地理学 分别研究上述环境各组成要素的部门地理学 ——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部门文 化地理学
太阳能作用于地表,并与地表物体重力势能相结合,产生了风 化、侵蚀、搬运以及堆积等地质过程,其基本趋势是使地表高 差减少,削高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化。这就是太阳能的“夷 平化”过程。
地球内能的主要作用是引起地震、火山、岩浆活动等各种构造 活动,使地表起伏加大,更加崎岖不平。这就是地球内能的 “崎岖化”过程。这种作用过程实质上是褶皱和断裂、隆起和 沉陷等各种矛盾的统一过程。
息的交换和流通。
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的交换和流 通,没有物质的交换。
孤立系统——系统与环境不发生任何联系和作用。
3、按人与自然的关系分: 自然系统——指未打上人工印记的各种客观系统,
如天然生态系统。

综合自然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

第一章由于老师的课件很乱, 请注意结合课本复习。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填空1、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 是又许多要素如地貌, 气候, 水文, 植被, 动物界和土壤等组成。

2、外部圈层包括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岩石圈指地球表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圈层;大气圈指环绕地球的由气体组成的圈层;水圈指地球表层由各种形式存在的水组成的圈层;生物圈指地球表层所有活着的有机体组成的圈层。

3、自然地理环境组成: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4、二、名词解释5、1.地理环境的结构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性质的组合而言, 它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方面, 即整体性和差异性。

6、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和空间组合性, 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 其中某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 某一部分影响另外的部分。

7、地球表层系统: 1.定义: 由地球表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种自然要素组成的开放系统。

它是地球上大气、水体、岩石、生物相互接触、相互渗透的部分;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直接影响的部分;是地球最有序的部分。

8、边界:上边界:大气对流层的顶部, 距地球固体表面的距离在极地上空约8km, 赤道上空约18km, 平均在10km左右。

下边界:岩石圈上部沉积岩层达到的深度, 距地球固体表面的距离约4-5km。

9、环境: 上边界以外的大气上层和下边界以外的岩石圈下层及岩石圈以下的地幔部分和地核。

10、11、12、三、简答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的总的概括。

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内在联系性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是自然地理环境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在其运动的过程中, 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必然影响另外的要素, 某一部分必然影响另外的部分, 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

该书形式整体性最基本的内容。

综合自然地理学课程设计

综合自然地理学课程设计

综合自然地理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地球表面的主要自然地理现象,如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

2.理解自然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

3.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4.能够运用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自然地理问题。

5.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6.能够撰写科学论文和报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现象及其相互作用。

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1.地球表面的主要自然地理现象,包括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

2.自然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如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3.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如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自然地理现象案例,使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应用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具体的教学资源如下:1.教材:选用权威的地理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自然地理现象。

综合自然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

综合⾃然地理学(不在考试范围内)第⼀章综合⾃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什么是⾃然环境?⾃然地理环境(⾃然综合体、景观)是地球表层的⼤⽓、⽔、岩⽯、⽣物以及其他派⽣的⾃然物质共同组成的整体。

2、天然环境和⼈为环境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区别:天然环境是指那些只受⼈类间接的或轻微影响的、⽽原有⾃然⾯貌基本上未发⽣明显变化的原⽣⾃然环境,如极地、⾼⼭、⼤荒漠、⼤沼泽、热带⾬林、某些⾃然保护区以及⼈类活动较少的海域等。

⼈为环境是指那些⾃然条件经受⼈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之后,⾃然⾯貌发⽣重⼤变化的次⽣⾃然环境,如放牧的草场,经过采伐的森林、农⽥、鱼塘、⽔库、运河等。

联系:⼈为环境的成因及其形式,主要取决于⼈类⼲预的⽅式和强度。

但它⾃⾝的演变和作⽤过程,则受⾃然规律制约。

如⽔库、运河的⽔量和流速等⽔情要素,与天然湖泊、河流⼀样,仍受⽓候、地貌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为环境和天然环境⼀样,同属于⾃然环境。

3、试述⾃然地理学的学科分⽀和它们的研究对象及其相互关系。

⾃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具有相对独⽴性、整体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相应于这三个⽅⾯,⾃然地理学可分为部门⾃然地理学、综合⾃然地理学和区域⾃然地理学。

部门⾃然地理学研究组成⾃然地理环境的某⼀要素,即研究这个要素的组成、结构、时空动态和分布等特征和规律,如⽓候学、⽔⽂地理学、地貌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壤地理学。

综合⾃然地理学研究⾃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把⾃然地理环境作为⼀个整体来研究,着重研究其整体的各组成要素及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的规律。

区域⾃然地理学研究⼀定区域⾃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对区域的部门情况和区域的综合情况进⾏研究,故可分为区域部门⾃然地理和区域综合⾃然地理。

前者如区域⽓候、区域⽔⽂、区域地貌、区域植被、区域动物等,后者对某⼀具体区域进⾏综合⾃然区划和⼟地类型的研究。

4、试述综合⾃然地理学在地理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综合自然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

1、试述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分支和他们的研究对象及其相互关系。

答:(1)、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组成要素,即研究这个要素的组成、结构、时空动态和分布特征和规律。

(2)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把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着重研究其整体的各组成要素及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规律。

(3)区域自然地理学: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对区域的部门情况和区域的综合情况进行研究,故可分为区域部门自然地理学和区域综合自然地理学。

2、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答:(1)、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动物群落等)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本质联系和作用效应(2)、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动态,从整体上阐明它的发展变化规律,探求进行调节和控制的途径,预测其演化趋势;(3)、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划分不同等级的自然综合体(4)研究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方向,参与经济建设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以及自然灾害防治的研究。

(5)协调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的关系,探求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永续利用途径。

3、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经历了根基——萌芽——形成阶段,根基阶段的代表人物有埃拉托色尼、斯特拉波、托勒密。

萌芽阶段的代表人物有4、古代地理学的特点:(1)从远古到18世纪中叶,地理学处于搜集和积累资料的时期。

(2)古代地理学实际上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

(3)古代地理学以描写地理现象为特点。

(4)古代地理学存在两大基本学派——杂学派和宇宙派5、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6、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是:对流圈、水圈、沉积岩石圈、生物圈,能量组成包括太阳辐射、地球内能以及潮汐能7、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有地貌、气候、水文、植物、动物、土壤。

8、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1)、地球的外能和内能作用显著(2)、气体、固体和液体三相物质并存(3)、有机结合无机界相互转化(4)、人类聚居的场所9、自然地理环境结构有何特性:分层性、交织性、集中性、综合性、差异性、多级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自然地理学教学体系是核心竞争力,拥有一套优良的教学体系是我们现在需要思考的重要部分,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学方法太单一,不够绚烂,像总部有这么好的条件设施,我觉得客户在报课的时候可以不止是高尔夫课程,可以加体能,或者其他的课程,可以有多项选择性,让想学好的客户更有信心。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 综合自然地理环境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如何理解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答: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即把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着重研究其整体的各组成要素及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2.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

自然地理环境由4大圈层组成:气体为主的大气圈、以液态水为主的水圈、以固体岩石为主的沉积岩石圈、以生物有机体为主的生物圈;受重力作用影响,4大圈层在垂直方向上成层分布,由上到下依次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沉积岩石圈;各圈层又具有自己的结构和特征。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

即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部分在太阳辐射、地球内能作用下,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或系统、综合体);没有一个部分是孤立的,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会引起其它部分的相应变化,乃至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发生变化。

(3)区域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既是一个整体,同时由于长期的发展演化又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不同部分的特征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分异在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归纳为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

各级自然综合体的形成,就是地域分异的结果。

3.综合自然地理学与部门自然地理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综合自然地理学与部门地理学的主要区别是:A.研究对象不同,综合自然地理学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为研究对象,部门自然地理以某一个自然地理要素为研究对象;B.部门自然地理学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础。

, 综合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1.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有哪些阶段?(了解)答:综合自然地理学发展有四个阶段:A.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根基;B.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萌芽;C.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D.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

2.古代地理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了解)答:古代地理学的主要特点是:A.从远古到18世纪中叶,地理学处于搜集和积累资料的时期;B.古代地理学实际上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学;C.古代地理学以纯粹描写地理现象为特点;D.古代地理学存在两大基本学派:一是”博杂派”,另一是”宇宙派”。

3.洪堡、李特尔的主要学术贡献有哪些?(了解)答:洪堡的主要学术贡献有:A.创立了一门科学的自然地理学;B.创作了<<宇宙>>一书,奠定了自然地理学的理论基础;C.创立了多种重要的自然地理研究方法;D.发现了一系列自然地理规律;E.明确指出了自然地理学研究客体的综合特征。

李特尔对科学的积极贡献有:A.他把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结合起来研究,强调变化中的“人和自然统一”;B.他把地球表面作为人类活动的舞台,认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住宅的系统化需要一个漫长个过程。

系统化就是程序化,咱们现在的系统是一个教练一个系统,每个人的教学方法都不一样,所以这样很难形成一个系统,咱们可以每个分院驻点一个公司自己培养的主教练,这个人必须是能力很强的人,主教练就代表着公司的系统,每个新进来的教练必须接受公司的系统培训,上岗后必须以公司的系统去教学,这样就算教练流失,客户也一样可以得到同样的系统教学。

教学体系是核心竞争力,拥有一套优良的教学体系是我们现在需要思考的重要部分,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学方法太单一,不够绚烂,像总部有这么好的条件设施,我觉得客户在报课的时候可以不止是高尔夫课程,可以加体能,或者其他的课程,可以有多项选择性,让想学好的客户更有信心。

地球表面;C.他把古代的地志学发展成为人文地理学。

4.简述李希霍芬、道库恰耶夫的学术思想.(了解)答:李希霍芬的主要观点有:A.地理学必须限于研究地球表层;B.首先把世界看作是一个整体来研究,同时还要考察地球表面的更细小片段;C.地球表面的任何一个区域是自然多要素的集合体,对它们必须进行全面地描述;D.区域地理不限于单纯地描述独特现象,还要寻找现象发生的规律性,提出假说,简明特定地区各种事物的相互因果关系。

道库恰耶夫把土壤看作是地表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自然的一面镜子,由此他看到了整个自然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本质特征。

道库恰耶夫的伟大发现以及由此而转入的研究工作,进一步促进了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萌芽。

首先,他创立了自然地理综合体的概念,认为地表的一切自然组成成分都是密切地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并作为一个复杂的物质体系的一部分而不断发展着。

其次,他开创了自然地带学说,在<<论自然带学说>>一文中,他指出:整个无机界和有机界,从其一般性质看,都带有显著的鲜明的世界地带性特征。

最后,他强调了为论证自然地理综合体而建立一门特殊科学的必然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和结构1.如何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范围和边界?答:长期以来,不少地理学家就自然地理环境的边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直今仍不断有新的观点提出。

所有不同的观点概括起来包括三类:?一类观点着重“自然地理环境与外部联系显著减弱之处”,趋向于把自然地理环境的界限划定在一个巨大的空间范围,下限在地球固体表面以下100—200km深度(构造力停止作用),上限为臭氧层。

?另一类观点着重“自然地理环境的内在联系显著减弱之处”,主张把自然地理环境的界限划定在较小的空间范围。

?还有一类观点是北京大学陈传康认为地理学所研究的范围界限不应做硬性规定,硬性规定一个厚度未必都符合客观实际,而应视研究问题的性质有相应的变化。

2.简述伊萨钦科对自然地理环境范围与边界的主要观点.答:伊萨钦科认为地理壳的上限在对流层顶,下限在沉积岩石圈的底界(约在地面以下5~6公里)。

因为对流层和水圈参与着太阳能所引起的地球表层的积极的物质循环,沉积岩则是由所有三个无机圈和有机体的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从对流层到沉积岩石圈的范围也是生命有机体可能生存的区间,而在这一区间之外,自然地理环境的内部联系就显著减弱了。

3.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答: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物质系统.其组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4大圈层);各种能量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的各种动态体系,既自然地理要素——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5大要素)。

4.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基础.答:自然地理环境的能量组成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地球内能以及潮汐能等.其中以太阳辐射和地球内能(地热能及重力能)为最重要,它们共同支配着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的物质运动. 5.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有哪些?答: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包括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是自然地理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概念。

, 外部环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何影响?系统化需要一个漫长个过程。

系统化就是程序化,咱们现在的系统是一个教练一个系统,每个人的教学方法都不一样,所以这样很难形成一个系统,咱们可以每个分院驻点一个公司自己培养的主教练,这个人必须是能力很强的人,主教练就代表着公司的系统,每个新进来的教练必须接受公司的系统培训,上岗后必须以公司的系统去教学,这样就算教练流失,客户也一样可以得到同样的系统教学。

教学体系是核心竞争力,拥有一套优良的教学体系是我们现在需要思考的重要部分,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学方法太单一,不够绚烂,像总部有这么好的条件设施,我觉得客户在报课的时候可以不止是高尔夫课程,可以加体能,或者其他的课程,可以有多项选择性,让想学好的客户更有信心。

答:输入地球的太阳能大部分为自然地理环境所得,几乎所有的自然地理过程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重要的能源,它不仅为各种自然地理过程提供了最基本的动力,而且是产生自然地理环境三大规律-----整体性`差异性`节律性-----的能量基础。

2.简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地球自转的影响:A.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从而引起自然地理环境的昼夜节律性变化.B.地球绕地轴自转这一事实是确定地理坐标的基础.C.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所有在北半球做水平运动的物体都要发生向右偏转的效应,在南半球情况相反.D.由于地球自转,使潮汐变为绕地球传播的潮汐波.E.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是造成地质时期地壳运动,海陆变迁,气候变化和生物进化的原因之一.F.地球所具有的两极稍平,赤道凸出的椭球体球状,也是由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水平分力长期作用的结果.G.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使地球转动能发生变化。

地球公转的影响:A.使得自然地理环境中许多现象和过程都以年为周期而变化.B.地球公转的效应涉及到自然带的性质及分布.C.直接影响到太阳辐射沿纬度的分布.,改变了不同类型热量带的范围.D.使得天文四季不等长.E.地球轨道偏心率的大小,决定着地球轨道的形状.地球轨道偏心率的变化,一方面使地球在一年内接受到的太阳日辐射量随之改变;另一方面又使地球在远日点和近日点获得辐射量的差异也发生变化.3.地球因素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了解)答:地球因素是指来自地球内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球内部的物质状态和地球内能两大方面.其重要作用在于参与塑造地壳的外部形态,奠定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骨架. 4.试述自然地理环境外部联系的本质.(了解)答:A.支配自然地理环境中各种基本过程的能量几乎全部都从外部进来。

B.自然地理环境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无序到有序地不断进化发展,并形成稳定有序的结构。

C.宇宙因素和行星因素合称为天文因素.天文因素给予自然抵地理环境以数学规则性的影响,即使得自然地理过程在时间上具有周期性,在空间上具有地带性。

而地球因素则破坏着这一数学规则性,两者共同作用,支配了自然地理环境演化发展的基本格局和基本规律。

D.自然地理环境附近的地圈对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调节和保护作用。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如何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为什么说地球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部分(四大圈层、五大要素)在太阳辐射、地球内能作用下,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形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或系统、综合体);没有一个部分是孤立的,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会引起其它部分的相应变化,乃至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发生变化,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