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互联网行业分析报告

互联网行业分析报告

互联网行业分析报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个人消费者还是企业组织都离不开它的帮助。

本篇文章将对互联网行业进行一番深入的分析,以揭示这个庞大的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一、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互联网行业经历了快速增长的阶段。

从最初的搜索引擎、电子商务,到现在的社交媒体、在线支付等,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二、用户规模和消费趋势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用户规模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趋势。

现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首选平台。

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用户的互动和参与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同时,移动设备的普及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这进一步推动了用户规模的增长。

与此同时,互联网行业巨头也推出了许多创新产品和服务,满足了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

例如,共享经济的崛起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和经济的出行方式,在线教育平台则满足了人们对学习的需求。

三、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互联网行业的商业模式多样,从广告、电子商务到订阅服务等。

其中,广告是主要的盈利方式之一。

随着用户规模的增长和广告技术的不断创新,广告收入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电子商务是另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商业模式。

在线购物的便利性和多样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随着物流和支付技术的不断完善,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订阅服务模式则是近年来新兴的商业模式。

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内容和独特的服务,互联网平台成功吸引了许多用户,从而保证了持续的收入来源。

例如,音乐流媒体平台和在线视频平台都采取了订阅服务模式。

四、投资和竞争环境互联网行业的投资潜力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涌入,形成了激烈的竞争环境。

创业公司和创新项目层出不穷,不断推动着行业的进步。

然而,随着市场的饱和和竞争的加剧,互联网公司也面临着风险。

不少公司在快速扩张过程中没有建立起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导致最终无法维持业务运营。

因此,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持续创新和寻找新的商业机会非常重要。

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与用户需求变化分析报告

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与用户需求变化分析报告

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与用户需求变化分析报告一、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近年来,互联网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这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人们对信息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

二、技术创新引领互联网行业发展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是互联网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互联网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这些新技术不仅可以提升服务质量,同时也可以改善用户体验。

三、移动互联网成为主流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改变了用户获取信息和沟通的方式。

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网,使得移动互联网成为互联网行业的主流。

这一趋势也导致了互联网行业在移动端的产品和服务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

四、用户需求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互联网的普及让用户对于信息获取和生活便利性有了更高的期望。

刚开始,用户主要关注基础的信息搜索和在线购物,但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用户需求逐渐从简单到复杂的转变。

如今,用户对于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和产品有了更高的追求。

五、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的重要性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成为了互联网行业的重要趋势。

企业需要根据用户的个体差异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此外,加强用户数据分析和挖掘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准确的用户画像和精准营销。

六、内容创作和传播的多元化在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内容创作和传播的多元化也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

传统的文字、图片、视频媒介在互联网上得以快速传播,同时,直播、虚拟现实等新媒体形式也不断涌现。

这种多样化的内容呈现方式使得用户能够更加全面地获取信息。

七、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的重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因此,互联网行业需要加强用户数据保护和信息安全措施,确保用户的隐私不受侵犯。

同时,加强用户教育,提高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也是至关重要的。

八、互联网行业国际化发展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互联网行业也面临着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目录一、中国互联网络宏观状况上网计算机数、上网用户人数、CN下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网络的国际出口带宽、以及IP地址数等信息可以从整体上反映互联网络在我国的发展程度和普及程度。

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历次调查中这些基础性统计数据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更深刻地认识互联网络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1.上网计算机数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已达4560万台,同半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我国的上网计算机总数半年增加了400万台,增长率为9.6%,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5.6%(如图7.1所示)。

可见我国上网计算机总数仍然保持增长态势。

图7.1 历次调查上网计算机总数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数为670万台,同半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专线上网计算机数半年内减少了30万台,增长率为-4.3%,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8%;拨号上网计算机数为2070万台,同半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拨号上网计算机数半年内减少了70万台,增长率为-3.3%,和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3%;其他方式上网计算机数为1820万台,同半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其他方式上网计算机数半年内增加了500万台,增长率为37.9%,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06.6%(如图7.2所示)。

可见,虽然上网计算机总数保持增长,但专线上网计算机数、拨号上网计算机数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只有其他方式上网计算机数则依然呈现出较快的增长态势。

图7.2 历次调查不同方式上网计算机数同半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本次调查结果中上网计算机总数、专线上网计算机数、拨号上网计算机数、其他方式上网计算机数的增长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专线上网计算机数、拨号上网计算机数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如图7.3所示)。

图7.3 历次调查上网计算机数增长率2.上网用户人数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我国的上网用户总人数为10300万人,同半年前的调查相比,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半年增加了900万人,增长率为9.6%,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8.4%(如图7.4所示)。

互联网行业现状分析报告范文

互联网行业现状分析报告范文

互联网行业现状分析报告范文一、行业背景介绍互联网行业是当今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互联网行业在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改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互联网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

二、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互联网行业在过去几年来蓬勃发展,未来几年也将保持持续增长。

其中的一项发展趋势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来进行网上购物、社交媒体和在线娱乐。

此外,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也将进一步推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三、互联网行业的市场竞争激烈由于互联网行业的高利润和巨大潜力,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

很多大公司和初创公司都涌入这个行业,希望通过技术革新和市场推广来抢占市场份额。

这导致了行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不仅需要有创新能力,还需要有强大的资源和资金支持。

四、互联网行业的挑战与机遇虽然互联网行业有很多机会,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问题,这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的头号隐患。

另外,监管政策的变化也会对该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然而,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随着技术的进步,相关问题也将逐渐得到解决。

五、互联网行业对经济的贡献互联网行业对经济的贡献无可忽视。

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增长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为国家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互联网行业也为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鼓励了更多的创业创新。

六、互联网行业的社会影响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沟通方式,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与此同时,互联网行业也加深了数字鸿沟,使一些人无法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因此,需要进一步推动互联网普及,以便让更多人受益。

七、互联网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互联网行业将继续努力创新,满足用户的需求。

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互联网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人工智能、区块链和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也将进一步推动互联网行业的创新发展。

《互联网行业生态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报告》:探究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挖掘生态发展潜力。

《互联网行业生态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报告》:探究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挖掘生态发展潜力。

《互联网行业生态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报告》:探究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挖掘生态发展潜力。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Report on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Industry: Explor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Internet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Uncovering Ecological Development Potential.Abstract:The Internet industry has experienced rapid growth in recent years, revolutionizing various sectors and transforming the way we live and work. This report aims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internet industry's ecologic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explore the potential for further growth and development.Introduction:The internet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our daily lives, with the proliferation of smartphones, social media platforms, e-commerce, and various online services. This report seek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industry's current state and its potential for future development.Current Status of Internet Industry Development:The internet industry has witnessed exponential growth in terms of user base, revenue,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The number of internet users worldwide has reached billions, with developing countries showing significant growth potential. E-commerce has become a major driving force in the industry, with online retail sales experiencing steady growth year after year.Moreover, the internet industry has also witnessed the rise of various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such 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lockchain, and virtual reality. These technologi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disrupt traditional industries and create new business opportunities.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Despite the tremendous growth, the internet industry still faces several challenges. One of the primary concerns is cybersecurity and data privacy. As more users engage in onlineactivities, the risk of data breaches and cyber-attacks increases. This poses a significant threat to both individuals and businesses.Furthermore, the digital divide remains a major challenge, 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ccess to affordable and reliable internet services is still limited in many regions, hindering the industry's growth potential. Bridging this gap and providing equal opportunities for all individuals should be a priority.However, amidst these challenges, there are immense opportunities for the internet industry to further develop and expand. The rise of 5G technology promises faster and more reliable internet connections, enabl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services and applications. Additionally,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in various sectors presents new possibilities for innovation and growth.Conclusion:The internet industry has become a vital part of our modern society, driving economic growth, innovation, and connectivity.While facing challenges such as cybersecurity and the digital divide, there are immense opportunitie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By addressing these challenges and leveraging emerging technologies, the industry can continue to evolve and create a more connected and sustainable future.摘要: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经历了快速增长,彻底改变了各个领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目录一、概述 (2)1. 报告背景与目的 (3)2. 报告范围与方法 (4)二、中国互联网发展概况 (4)1. 互联网用户规模 (5)2. 网络普及率 (6)3. 地域发展差异 (7)三、互联网接入情况 (8)1. 上网方式 (9)2. 接入速率 (10)3. 移动互联网发展 (11)四、互联网应用状况 (12)1. 社交媒体 (13)2. 网络购物 (14)3. 在线教育 (15)4. 网络娱乐 (16)五、电子商务与移动支付发展 (18)1. 电子商务市场规模 (19)2. 移动支付用户规模 (20)3. 移动支付市场规模 (21)六、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22)1. 网络安全事件 (24)2. 用户隐私保护意识 (25)3. 网络安全法规政策 (26)七、未来展望与建议 (27)1. 发展趋势预测 (29)2. 政策建议 (30)3. 企业应对策略 (31)一、概述在当前全球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互联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深刻地影响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

本报告旨在全面、深入地阐述中国互联网络的发展状况,分析发展趋势,揭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业界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从规模与普及程度来看,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持续增长,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成为网民的主要接入终端,推动了互联网应用的广泛普及和快速发展。

从基础设施建设角度看,中国在网络技术、设备研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网络带宽不断提升,网络速度和网络稳定性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数据中心、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从互联网应用角度看,中国在互联网产业创新方面表现突出。

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在线支付、共享经济等新兴业态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推动了中国数字经济的壮大。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产业升级和转型。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摘要:互联网络在中国的发展迅猛,网络普及率不断提高。

本报告通过对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并分析了互联网络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一、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概况截至2019年底,中国互联网络用户总数达到了9.32亿人,互联网络普及率为66.6%。

互联网络的普及率和用户数量在过去十年里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其中,手机互联网用户占比最高,达到了95%以上,而PC端和平板端的用户数量在逐渐减少。

二、互联网络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一方面,互联网络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出口的增长。

中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经超过了全球其他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

另一方面,互联网络的发展也带动了新兴产业的兴起,如在线教育、共享经济和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互联网络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互联网络的普及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首先,互联网络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快速和广泛。

这种信息的自由流动也给互联网用户提供了更多的知识和机会。

其次,互联网络的发展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人们可以更方便地与朋友、亲人和同事保持联系。

最后,互联网络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服务领域。

四、互联网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中国互联网络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互联网络的普及率仍然存在着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差距。

尽管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超过了一半,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还存在普及率低和网络质量差的情况。

其次,网络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网络犯罪、个人信息泄露等事件时有发生。

此外,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互联网络的监管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五、未来互联网络发展的展望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政策的支持,中国的互联网络发展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未来几年,互联网络的普及率将进一步提高,并且新的技术和应用将不断涌现。

互联网行业分析报告

互联网行业分析报告

互联网行业分析报告互联网行业天然旳规模效应、网络效应和范畴经济等特点,往往导致“赢家通吃”旳行业竞争格局;同步,由于互联网公司轻资产旳特点,股权融资成为其发展过程中旳重要融资渠道。

基于互联网公司在财务构造、赚钱模式、治理构造等方面旳某些特殊性,以及境外风险资本旳退出规定,目前国内互联网各子行业旳龙头公司基本选择了境外上市,这为我国信息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也不利于我国产业构造转型和资我市场建设。

考虑到互联网公司普遍存在赚钱滞后性突出、股权架构和治理构造特殊等现象,较难满足国内资我市场现行旳发行上市条件,有关部门应通过一系列旳政策调节和制度安排,支持中国互联网公司在境内上市。

一互联网行业基本状况(一)互联网行业旳发展历程及现状ﻫ互联网来源于苏联和美国冷战时期,多应用于国家安全领域,1989年互联网开始商业化应用后得到了飞速旳发展,随着计算机硬件、网络宽带旳不断改善,互联网逐渐开始普及,与此同步,国内外都诞生了第一批互联网公司,互联网旳热潮也席卷而来。

从开始,由于互联网行业膨胀过快、多数公司没有赚钱模式、以及计算机行业景气度下滑等因素,整个互联网行业浮现了泡沫瞬间破灭旳现象,纳斯达克互联网上市公司股价纷纷暴跌,许多公司倒闭,-是全球互联网行业旳萧条期。

但是,短暂旳萧条挡不住互联网行业旳长期发展趋势,随着电信基础设施旳改善、互联网终端设备旳普及、技术旳进步,互联网迅速普及,而互联网公司逐渐摸索出不同旳赚钱模式,新旳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目前,互联网行业作为增速最快旳行业之一,正加速向老式行业渗入,对老式行业进行改造和提高,已经成为我国产业构造调节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旳重要推手。

ﻫ(二)互联网行业产业链分析互联网行业产业链涉及基础网络运营商(如三大电信运营商)、网络设备提供商(如中兴、华为)、终端硬件制造商(如联想、小米)、内容提供商(Content Provider,简称CP)、终端顾客(涉及公司顾客和个人顾客)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移动互联网进展状况调查报告(2012年 03月)图 30 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累计手机上网时长比较 (37)图 31 中国付费购买应用/内容的手机网民比例 ............................................................. . (38)图 32 手机广告在不同手机网民中的覆盖效果 ............................................................. .. (39)图 33 手机网民看到广告后的反应 ............................................................. . (40)图 34 北上广深智能手机 3G 网民性不比例比较 ............................................................. ..41图 35 北上广深智能手机 3G 网民学历比较 ............................................................. . (42)图 36 北上广深智能手机 3G 网民收入比较 ............................................................. . (43)图 37 北上广深智能手机 3G 网民年龄分布比较 ............................................................. ..44图 38 北上广深智能手机 3G 网民包月流量套餐比较 (45)并追问到位。

4)电话调查结束后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核对了变量的取值和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等,关于不合格样本予以整体删除处理。

四.报告定义移动互联网网民:过去半年内,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终端设备,通过 GPRS、3G、Wifi 等无线网络访问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用户。

智能手机:指的是具有独立操作系统,能够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应用程序的手机。

目前主流的操作系统包括:Symbian、iOS、Android、Windows(包括基于 WindowsCE 内核的系统、Windows Phone 7 等)、Linux、Blackberry OS 等。

部分手机,比如 MTK平台的手机,尽管能够支持安装 Java 版本的程序,但由于其功能简单,应用程序扩展性较差,并不属于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网民:过去半年内,使用智能手机访问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用户。

第二章报告摘要截至 2011 年 12 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 3.56 亿,同比增长 17.5%,其中,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 1.9 亿,渗透率达到 53.4%。

Symbian 、Android 以及 iOS 占据 95%以上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较高。

尽管 Symbian仍然占据高达 61.3%的市场份额,但 iOS 和 Android 对其带来的冲击越来越明显。

2011 年,总体手机应用进展状况良好。

总体呈现出交流沟通类应用与信息猎取类应用领先进展,娱乐与商务类应用进展相对缓慢的特点。

其中,手机即时通信和手机微博作为交流沟通类应用的代表,是现时期推动移动互联网进展的主流应用。

智能手机网民使用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更为丰富,主流应用渗透率相对非智能手机网民而言均有不同程度地提升。

手机地图/导航是渗透率提升最快的应用,提升幅度达 35%;手机搜索、手机社交网站和手机微博为渗透率提升第二梯队,提升幅度在10%-20%之间;手机支付、酒店/机票预定等应用在智能手机上得到破冰进展。

中国整体手机网民平均无线流量包月套餐为73.53MB。

其中,智能手机网民平均包月流量套餐为94.19M,非智能手机网民平均包月流量套餐为 51.63M。

WiFi 能促进手机网民使用更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但目前整体手机网民中WiF 使用率偏低,仅有 7.6%的手机网民在过去半年内经常使用 WiFi 上网。

其中,智能手机网民中WiFi 使用率为 14.8%,非智能手机网民仅为 0.6%。

整体手机网民对手机网络服务趋于“比较中意”和“一般”之间,评分为3.57 分。

手机上网速度目前中意度相对最低,评分为 3.42 分。

手机信号的覆盖范围、手机信号稳定性及手机上网流量资费评分分不为 3.79 分、3.60 分和 3.46 分。

智能手机网民每天使用手机上网多次的比例为 60.2%,高出非智能手机网民 13 个百分点。

尽管智能手机网民使用手机上网黏性较强,但其平均每天累计手机上网时长相对非智能机网民。

53%的智能手机网民表示在使手机网民并无明显增加。

智能手机网民平均每天上网时长为 109 分钟,比非智能手机网民的 106 分钟平均上网时长仅略高 2.9%。

中国手机网民对移动互联网产品的付费意愿较低,80%以上的手机网民在过去半年内没有购买过手机应用/内容。

目前智能手机网民的广告覆盖效果强于非智能手创新应用,并进一步推动手机网民进入下一轮高速增长周期。

2.智能手机网民规模1.5%1.8%0.6% 0.5%13.5%SymbianAndroidiOSWindowsLinux20.8%61.3%Meego黑莓OS图 2 中国智能手机网民中,不同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比较截至 2011 年 12 月底,中国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 1.9 亿,占手机网民的比例达到 53.4%。

其中,Symbian、Android 以及 iOS 占据 95%以上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较高。

尽管 Symbian仍然占据高达 61.3%的市场份额,但 iOS 和 Android 对其带来的冲击越来越明显。

CNNIC 可能以后两年内,Android 手机网民的市场份额有望超过 Symbian 成为第一。

首先,Android 手机在软件方面带给用户的使用体验远超过 Symbian 手机,用户需求强劲;其次,规模化进展及厂商之间的激烈竞争使得 Android 手机硬件成本迅速降低,除中高端用户以外,部分千元以下 Android 智能机的推出开始覆盖中国低端用户的需求;第三,电信运营商积极推动智能手机普及带来的渠道效应明显,将会促进 Android 手机更快地渗透进低端用户,甚至是农村用户市场。

5). 城乡结构80.0%70.0%60.0%50.0%40.0%70.9%72.7%30.0%20.0%10.0%0.0%29.1%27.3%城镇网民2010.1 22011.12农村网民图 7 2010.12-2011.12 手机网民城乡分布手机网民的城乡分布情况与整体网民差不多相同,农村手机网民占比为27.3%;其城乡差距也有所拉大,与 2010 年相比,手机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下降了近两个百分点。

2.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网民结构特征比较1). 性不结构70.0% 60.0% 50.0% 40.0% 30.0%2.%1.%.%55.4%62.8%44.6%37.2%男女非智能手机网民智能手机网民图 8 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网民的性不比例比较相对非智能手机网民而言,智能手机网民的男性比例提升 7.4 个百分点,男女比例更加悬殊。

这是因为一方面,男性用户相对女性用户来讲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同意程度更高;另一方面,目前智能手机主打单机游戏娱乐功能,对男性用户的吸引力更大。

2). 年龄结构50岁以上40-49岁3-39岁2-29岁1-19岁1岁以下1.5%2.3%0.9% 0.9%7.0%8.4%23.9%22.8%30.9%28.9%35.8%36.8%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智能手机网民非智能手机网民图 9 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网民的年龄分布比较智能手机网民与非智能手机网民在年龄段上的分布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如上图所示,10-19 岁、30-39 岁网民使用智能手机的比例略高于非智能手机,而 20-29 岁网民使用非智能手机的比例则略高。

3). 学历结构硕士及以上1.4% 0.7%大学本科大专9.5%9.7%17.2%13.5%高中/中专/技校初中29.8%30.9%36.1%37.6%小学及以下0.0%7.3%6.4%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非智能手机网民智能手机网民图 10 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网民的学历结构比较智能手机网民高学历特征明显,智能手机网民中大专以上学历用户的比例比非智能手机网民高出 12.1 个百分点。

这要紧是因为一方面高学历人群关于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的需求相对更为丰富,除了娱乐类、沟通类需求以外,其往往对商务类、信息猎取类应用的需求也较为强烈,如电子邮件、新闻门户等,智能手机能够更好地满足这类人群在这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由于拥有了更强大的功能和更丰富的内容展现,往往具有一定的使用门槛,这降低了其在部分低学历人群中的渗透率。

4). 收入结构8000元以上2.6%5.6%5001-8000元 4.3%6.9%3001-5000元2001-3000元10.4%14.1%18.6%18.9%1501-2000元10.0%13.1%1001-1500元501-1000元9.2%10.4%13.5%12.6%500元以下无收入7.2%7.9%14.8%19.7%0.0% 5.0%10.0%15.0%20.0%25.0%智能手机网民非智能手机网民图 11 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网民的月收入结构比较收入与智能手机的普及高度相关。

如图 11 所示,智能手机网民中,3000 元以上用户所占比例比非智能手机网民高出 13.8 个百分点。

按中值(“8000 元以上”按8000 元计算)加权计算得知,智能手机网民平均月收入为 2423 元,是非智能手机网民平均月收入(1882元)的 1.29 倍。

造成这种差异的缘故是因为一方面,智能手机相对非智能手5). 城乡结构90.0%80.0%70.0%60.0% 50.0%70.6%79.7%40.0%30.0%20.0%10.0%0.0%城镇非智能手机网民29.4%智能手机网民20.3%乡村图 12 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网民的城乡分布比较智能手机网民分布在都市中的比例比乡村高出 9.1 个百分点。

这与前文所述智能手机网民具有高学历、高收入的特点相吻合。

第四章移动互联网应用及使用状况一.整体移动互联网应用渗透率比较2011 年,总体手机应用进展状况良好。

总体呈现出沟通类应用与信息猎取类应用领先进展,娱乐与商务类应用进展相对缓慢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