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旦角服饰
京剧的服饰特点分为哪几类

京剧的服饰特点分为哪几类京剧的服饰特点分为哪几类京剧是国粹之一,其服饰也带有强烈的中国特色。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京剧的服饰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京剧的服饰特点一、黑白对比从光学角度分析,黑色是三原色光的等量相减,白色是三原色光的等量相加。
黑和白包容了世界上千变万化的色彩于一,因此,传统京剧大量运用黑和白色做为服装色彩运用的一条途径,是再简单又再丰富不过了。
它是寓丰富于简单之中,在简单中求得概括。
《霸王别姬》是一出净、旦为主的折子戏,霸王穿黑靠,勾黑脸,虞姬穿白裙袄,俊扮粉妆,这一黑一白,一壮一秀,是黑白的强烈对比,浓淡的强烈对比,美丑的强烈对比,相辅相成,对立又统一。
《挡马》、《三岔口》、《两将军》等,都是以黑、白两色为服饰基色,装扮剧中的主要角色。
《挡马》中杨八姐女扮男装穿白、焦光普穿黑这是一男一女的短打戏,《三岔口》中的任堂惠和刘利华,《两将军》中的马超和张飞,都是两个男角色为主的武打戏,都是一白一黑,在对比中塑造人物性格,成为京剧服饰中重要的着装方法。
二、华素对比京剧服饰,不注重时代特点的追求,没有季节变化的表现,也不带有地区性的特色,而以角色的等级地位和类别为标准,帮助刻画人物性格。
这当中,华丽与朴素的对比服饰,更多地体现了角色的性格因素。
《铡美案》、《豆汁记》两出戏,是华素对比的典型注脚。
《铡美案》中,受害者是秦香莲,穿黑裙子,白孝带,蓝边饰,不尚奢华,处境令人同情;陈士美身居高位,享受驸马待遇,穿华丽的红蟒花翅,华贵显赫。
随着剧情发展,对陈士美越来越憎恨,最后被包拯处死时,刽子手剥掉他的外衣,给人一种剥掉了他虚伪外壳的感觉。
两个人物,一个着衣华丽而内心丑恶,一个朴素寒微而内心高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是穷与富的对比,是素与华的对比,也是善与恶的对比。
《豆汁记》中穷书生莫稽,在生命旦夕不保的情况中被救活,后做了县官由穷衣换上了官衣,俨然一表人才,前后判若两人,人格也随地位变化而改变,服饰的变化紧紧与地位的变化融合在一起,形成又一种素与华的对比。
京剧的服饰特点分为哪几类

京剧的服饰特点分为哪几类首先,京剧的头饰在舞台上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表达角色的性别、身份和社会地位。
女性角色通常戴有花翎、彩羽或玉簪等,这些头饰多采用红色、绿色、金色等鲜亮的颜色来突出女性的妖娆和温柔。
而男性角色通常戴有帽子或头巾,其形状和颜色则与角色的身份和地位有关。
例如,皇帝通常戴有大红宝石圆顶宝冠,表达其尊贵和权威。
其次,京剧的上衣通常采用宽大的袖子和长款的设计,以突出角色的舞台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演员们穿着高领的上衣,可以凸显出角色的挺拔和气势。
在旗袍方面,绸缎面料和鲜艳的颜色是其主要特点,演员们通常戴有长长的胸口立领,再配上修饰性的纽扣和腰带,能够突出女性角色的婀娜多姿。
第三,京剧的下装通常是长裤或裙子,这取决于角色的性别。
男性角色常穿黑色或深色的裤子,以体现出阳刚之气;女性角色则常穿飞天裙,这种裙子通过丰富的褶皱和层次感营造了女性柔美和飘逸的形象。
此外,下装通常与上衣相互搭配,使得整体服饰更加协调和完美。
最后,京剧的鞋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女性角色通常穿着绣花拖鞋,配有绣花丝袜,这些鞋袜通常以红色、金色等明亮的颜色来突出角色的妖娆和高贵。
而男性角色通常穿着短靴、布鞋或布脚蹬,这些鞋子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款式朴实,以便演员能够更好地表演各种动作和舞蹈。
综上所述,京剧的服饰特点可以分为四类:头饰、上衣、下装和鞋袜。
每一类服饰都有着独特的设计和风格,能够突出角色的性别、身份和社会地位。
这些服饰不仅仅是舞台上的装饰物,更是京剧演员身份、形象和表演艺术的重要表达方式。
通过这些服饰的搭配和设计,京剧演员能够更好地扮演角色,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性格,给观众带来精彩的演出。
京剧服饰介绍

京剧是国粹之一,其服饰又称行头。
带有强烈的中国特色。
在众多中华戏剧表演艺术中,京剧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也是在对外戏剧交流与介绍工作中最能表现中华传统艺术精华的戏剧品种。
京剧服饰分为大衣、二衣、三衣和云肩四大类。
大衣简介大衣是京剧服装内部分工的行当之一,它的存在是为演员创造角色服务。
从技术职能来讲是管、拌、扎、勒,所谓的服装的管理保养,在演出中负责演员的服饰的装扮、特殊人物的扎勒,大衣在管理上有很强技能操作以及服饰的名称识别和塑造不同人物着装类型,为此服装的分行对表演起到了保证作用,为艺术的完整,达到预期效果,发挥着集资的智慧和才能,大衣行当在技艺处理上有其自己的范围和特点。
作用大衣类中的服装名称有:蟒、改良蟒、旗蟒、官衣、改良官衣、学士官衣、判官衣、开氅、鹤氅、帔、八卦衣、法衣、僧衣、褶子、宫装、古装、裙、裤、袄以及其它服饰配件。
大衣类中各种服装名称在使用上有它的一定范围,如:表现宫廷帝王将相以及朝廷名官等身份的人物通常穿蟒,身居地方官员则穿官衣,但蟒和官衣都属于朝服及礼服。
皇帝身份的有《上天台》中的刘秀、《金水桥》中的唐太宗等。
身为亲王的有《辕门斩子》中的赵德芳,身为大将的廉颇,官居首相的蔺相如,其它朝廷命官,可为朝中大臣,在面见皇上时必须穿蟒。
另在各历史时期被朝廷称之为"草寇"和敢与朝廷分庭抗礼者,他们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敢穿着蟒服或自称皇帝或占山为王。
如:晁盖、宋江等。
表现地方官员的知府、知县可穿官衣,在舞台上有一句台词"相府门前七品官",也说明相当与这种身份者均穿官衣,如《七品芝麻官》中的知县,《玉堂春》中的潘必正、刘秉义等。
表现帝王、官宦绅士在休闲之时常用服装有:帔,开氅,褶子。
如:《上天台》中的刘秀,《斩黄袍》的赵匡胤则穿帔。
《碧波潭》中的金宠,《文昭关》中的东皋公,《打渔杀家》中的丁员外也穿帔。
又如《锁五龙》中的唐王,《将相和》中的廉颇、蔺相如均穿开氅。
京剧的一些专有名词解释

京剧的一些专有名词解释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
它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精妙的技巧,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然而,对于不熟悉京剧的观众来说,其中的一些专有名词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惑。
本文将为您解释一些常见的京剧专有名词,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欣赏京剧的魅力。
1. 花旦(Huādàn):花旦是京剧中的一个角色类型,通常由女性扮演。
花旦的服装华丽而艳丽,身段婀娜多姿,动作灵活轻盈。
她们扮演的角色多为少女、贵妇或重要女性角色,形象常常被赋予柔美温婉的特点。
2. 旦角(Dàn jiǎo):旦角是京剧角色的一种分类,指的是女性角色。
旦角又分为花旦、青衣和老旦等不同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角色特点。
3. 净角(Jìng jiǎo):净角是京剧中的另一种角色类型,通常由男性扮演。
净角的表演特点是动作干净利落,舞台上的形象通常是英武潇洒的,他们扮演的角色多为正面英雄或义士,代表着正气和力量。
4. 丑角(Chǒu jiǎo):丑角是京剧中的喜剧角色,常常由男性扮演。
他们的服饰多为夸张滑稽,动作夸张而滑稽,经常以搞笑和讽刺的方式呈现故事情节。
丑角是京剧中的笑料之王,为戏中增添了欢声笑语。
5. 武行(Wǔ xíng):武行是京剧中负责武打动作的演员。
他们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擅长各种武术技巧,并在表演中展示出高超的身体灵活性和武打功夫。
6. 形体(Xíng tǐ):形体是指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的体态、动作和形象展示。
在京剧中,演员的形体非常重要,他们通过艺术化的动作表演,来塑造角色的形象和特点。
7. 声腔(Shēng qiāng):声腔是指京剧中演员所使用的唱腔。
京剧的声腔独特而丰富,既有高亢激越的唱腔,也有低沉悠扬的唱腔。
声腔的运用能够表达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8. 化妆(Huà zhuāng):化妆是京剧演员上台前需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
京剧服饰的发展历史

京剧服饰的发展历史
1. 起源和影响,京剧服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的宫廷舞
台和民间戏曲,吸收了汉族、满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服饰元素,形
成了独特的风格。
其中,满族的服饰元素对京剧服饰的发展产生了
重要影响,如蟒袍、马褂等服饰元素被引入到京剧中。
2. 发展历程,京剧服饰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
在清朝时期,京剧服饰主要受到宫廷礼仪服饰的影响,服饰款式较
为庄重。
到了民国时期,京剧服饰逐渐融合了西式服饰元素,出现
了更多的改革和创新,服饰的色彩和款式也更加多样化。
3. 设计特点,京剧服饰的设计特点主要体现在颜色、图案和款
式上。
颜色方面,京剧服饰注重对比鲜明的色彩搭配,如红、黄、
绿等鲜艳的颜色被广泛运用。
图案方面,服饰上常常绣有吉祥图案
或者戏曲人物的形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
款式方面,服饰的款式多样,既有宫廷式的华丽服饰,也有民间风格的朴素服饰,能够很好地展现出不同角色的特点和身份。
4. 影响和传承,京剧服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后世的服饰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京剧服饰的传统也在
当代得到了传承和发展,不少设计师将京剧服饰元素融入到现代时尚设计中,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总的来说,京剧服饰的发展历史丰富多彩,既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又不断吸收外来的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对中国戏曲文化和服饰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京剧中服饰的故事

京剧中服饰的故事您知道吗?京剧中的服饰那可都是大有讲究,就像一个个会说话的小历史家,藏着不少有趣的故事呢。
先说说那蟒袍吧。
蟒袍可是京剧里那些身份尊贵的角色穿的,像皇帝啦、将相啦。
这蟒袍上绣着龙的图案,可您得仔细瞅,这龙的爪子数量可不一样。
皇帝穿的是五爪龙的蟒袍,那可是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五爪龙就跟真天子似的,威风凛凛地在衣服上盘踞着。
其他将相穿的呢,一般是四爪龙,虽然也是很有地位,但就比皇帝低那么一点点。
这就像是在说:“我地位也不低,但皇上还是老大!”有一次我看京剧,演皇帝的角儿一出场,那五爪蟒袍闪闪发光,上面的龙绣得跟活的似的,一下子就把那种威严的气场给带出来了。
再讲讲那凤冠霞帔。
这可是旦角里的娘娘、诰命夫人之类的角色才有的行头。
凤冠上头啊,全是各种金银珠宝、翠鸟羽毛啥的,那些凤凰的造型栩栩如生。
我就想啊,以前的手工艺人得多厉害,才能把这凤冠做得这么精美。
霞帔呢,长长的,五颜六色的,就像天边的彩霞一样。
您想啊,旦角穿上这一身,走起路来飘飘欲仙的,就跟从画里走出来的仙女似的。
我听说啊,在古代,这凤冠霞帔可真是有身份的女人才有的穿戴,所以在京剧里,一看到这服饰,就知道这个角色肯定不简单。
还有那靠旗。
武将们背后插着的靠旗那可太帅了。
一般是四面靠旗,插在背后就像长了翅膀一样。
这靠旗可不光是为了好看,它还有讲究呢。
这象征着武将的威武勇猛,能在战场上冲锋陷阵。
您想啊,武将在台上又唱又打,那靠旗随着动作飞舞,就好像在战场上纵横捭阖一样。
我记得有个演赵云的演员,他在台上耍枪的时候,靠旗也跟着有节奏地摆动,把赵云那种英勇无敌的劲儿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且啊,这靠旗还挺沉的,演员得经过不少训练才能把它耍得那么顺溜。
京剧的服饰啊,就像是一个舞台上的小世界,每一件都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记忆,也给京剧这门艺术增添了无数的魅力呢。
京剧的服装与化妆

京剧的服装与化妆京剧表演的行当划分为生、旦、净、丑。
每个行当又可以进一步细分。
各行当的演员要在舞台上分别扮演不同性别、性格、年龄、社会身份、社会职业的人物。
在京剧舞台上,与这些人物相匹配的就有人物的不同装扮。
这装扮主要是指人物的服装和化妆。
(一)传统京剧的服装传统京剧服装是以古代日常生活的服装为基础,经过许多艺术家的提炼、概括、美化、装饰形成的一整套类型化或者说是程式化的专用服装,行话称其为“行头”。
传统京剧服装有通用性。
也就是说服装可不受年代、季节、剧目的约束。
比如:一件蟒龙袍,不论是春秋战国或唐宋元明清的皇帝在春夏秋冬的任何季节都可以穿这一件,而且同一件服装,在这个戏里能穿,在另一出戏里同样能穿。
传统京剧服装还具有直观性。
也就是说服装有很强的表达能力。
京剧角色一上场,仅凭他的服装观众就大致知道这个人是在家里,还是在路上;是当官的,还是百姓;有没有文化等等。
比如,剧中人身披一件斗篷,就表明天气寒冷,或夜已深,或者准备行路;穿一件补缀有各种颜色绸子块的衣服(“富贵衣”),则说明,这是个生活潦倒的人,但将来可能还是要飞黄腾达的。
这些都就是通过服装告诉观众的。
另外,京剧服装还根据舞台表演的需要对生活进行了夸张和变形。
例如,武将头上的翎子,传说古代的禁卫军用一种鸟的尾羽插在头盔上,以象征其勇猛果敢,那个尾羽并不太长。
到了京剧舞台上就用了长长的尾羽。
通过对头饰尾羽的夸张就增加了武将的威风和美感,还给演员的表演给提供了方便。
再有,传统京剧的服装从整体上看是绚丽多彩,花团锦簇的,但是落实到具体人物的身上,又是很讲究人物的身份、职业、性格和境遇的。
这就是说,传统京剧服装在整体美和具体表现这一个人物的问题上是和谐统一的。
京剧的服装有“宁穿破,不穿错”之说。
舞台上的人物穿错了服装就不符合这一个人物的要求了。
在舞台上的角色如此之杂陈,戏剧服装又不是很多的情况下,传统京剧服装在京剧舞台上,既能展示出东方艺术独特的绚丽色彩,又能紧扣每一出戏的剧情和人物,这真是个艺术的奇迹。
描写旦角戏服的唯美句子(精选合集100句)

描写旦角戏服的唯美句子(精选合集100句)旦角戏服,源自中国戏曲,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美感。
无论是传统的京剧、昆曲,还是粤剧、豫剧,旦角戏服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它以其华丽的外表、精致的细节和独特的设计风格,展现出戏曲文化的魅力和传统的博大精深。
下面是一些描写旦角戏服的唯美句子,希望能为读者们带来一丝戏曲的神韵。
1. 珠光宝气,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点亮了整个舞台。
2. 丝绒缎面勾勒出舞者婀娜多姿的曲线,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
3. 金丝绣花点缀,错落有致,犹如花团锦簇般绽放。
4. 红色与金色的交织,鲜艳夺目,散发出一股皇家的威严。
5. 纤纤玉足刺破了时间的界限,在舞台上留下了永不褪色的印记。
6. 缀满珠片的双耳环轻轻摇曳,如流淌的水珠在空中跳跃。
7. 袖口处的流苏儿轻轻摆动,宛如花瓣在风中舞动。
8. 玛瑙般的迷离目光仿佛能穿透舞台,触动观众内心深处的柔软。
9. 明净的雪白衣裳衬托出演员那纤弱的身姿,仿佛仙子下凡。
10. 斜插的金花簪点缀在发髻上,如同仙女穿上了皇宫的冠冕。
11. 飘逸的蝴蝶结随着舞者的身姿轻轻晃动,舞动出幸福的气息。
12. 葱绿的丝线交叠成精致的花纹,宛如绿草如茵的花园。
13. 裙摆撩动间散发出的花香,让人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
14. 衣角飘逸,如翩翩起舞的仙鹤,在人间留下一串美丽的足迹。
15. 红纱流苏缠绕着舞者的手指,犹如绕指柔情的爱恋之丝。
16. 红色的霓裳飞动,像烈火燃烧的烟花,照亮了戏曲舞台。
17. 丝带随着身体的舞动展开,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18. 金色龙翼般的衣袖挥动起来,仿佛能够驾驭风云。
19. 锦缎宝蓝将舞台装点得如同一片深邃的海洋,让人迷醉其中。
20. 彩色丝线编织出缤纷的图案,宛如流动的彩虹绽放在天空。
希望以上句子能够勾勒出旦角戏服的唯美之美,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它们不仅是旦角服饰的描写,更是对戏曲文化的一种赞美,希望读者们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美妙与情感。
描写旦角戏服的唯美句子(第2篇)旦角戏服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美的设计和精致的细节无疑令人称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服装还显示了中国刺绣的魅力,它以光彩夺目的平金绣,平银绣,富堂皇的金绒绣和清雅秀丽的绒绣,构成了高工艺的美感。
每一件京剧服装都是精工细做,真才实料的艺术品,需要技术工人手工制作,完成一件复杂的蟒袍常常历月经年,一套完美的剧装可以价值连城。
本书选取京剧服饰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简要介绍京剧服饰的种类、用途和主要艺术特色,希望它能帮助您了解中国京剧,并为您带来美的享受。
京剧旦角服饰
1。
女花褶子
女花褶子用于平民家庭的女子(所谓“小家碧玉”)。
因其身份低,所以只用二方连续纹样作为缘饰。
图为《铁弓缘》之陈秀英
回复
作者:空-蝉回复日期:2004-6-16
12:04:58
2。
对称女花帔。
用于出身官吏、乡绅豪门的未婚女子(所谓“大家闺秀”)。
此种花帔的纹样布局呈左右对称形态,具有庄重大方的特点。
就其单独纹样来说,一般也采用均衡式,有主有次,主次分明,形象舒展,力求生动活泼,使图案在整体对称中又富于变化。
女花帔中,多采用此种对称式纹样,其人物造型适应性较强,既可用于青春少女,亦可用于端庄少妇。
图为《西厢记》之崔莺莺
回复
作者:空-蝉回复日期:2004-6-16
12:06:17
3。
均衡女花帔
女花帔用于出身官吏、乡绅豪门的未婚女子(所谓“大家闺秀”)。
绣以单独纹样——“枝子花”,
构成骨法分均衡式、对称式两种,不受外轮廓限制,造型丰满,外形完美。
均衡式纹样的花帔,是一种不对称的自由布局:兰草蝴蝶呈均衡形态,左右纹样虽不对称(甚至突破了帔身外形的限制),但份量却相等。
以纹样的疏密有致、自由、灵活,衬托出青春少女天真、活泼的性格及追求自由幸福的优美形象。
图为《游园惊梦》之杜丽娘
回复
作者:空-蝉回复日期:2004-6-16
12:27:58
4.观音帔
观世音菩萨专用。
白色。
圈银绒绣墨竹,或平银绣竹。
观音帔专用的竹叶纹样,是发挥图案的象征性,表现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南海仙山上的竹林。
图为《鲤鱼仙子》之观世音菩萨
回复
作者:直钩钓客回复日期:2004-6-16
12:29:48
好帖!顶!
回复
作者:空-蝉回复日期:2004-6-16
12:30:24
5.女皇帔
皇后、贵妃专用。
明黄色。
绒绣团凤。
下身内系百折裙。
图为《打金砖》之郭妃
回复
作者:空-蝉回复日期:2004-6-16
12:32:43
谢谢直钩钓客支持,继续了~
6.行龙女蟒
此种女蟒在纹样上更接近男蟒,绣行龙,下部有蟒水(三江水),如清人所绘《戏剧画册》的《回龙阁》剧中的王宝钏,即用此行龙女蟒,当为早期样式,近世已不多用。
图为《贵妃醉酒》之杨贵妃
回复
作者:空-蝉回复日期:2004-6-16
12:33:54
7。
团凤女蟒女蟒的款式与男蟒基本相同,但有着自己独特之处。
首先是它的尺寸短(一般约三尺二寸左右),长仅至膝部,身后无摆,其次,所绣纹样主要是凤凰、牡丹,以鸟中之王,花中之魁象征至尊至贵的女性。
穿用时上身配以云肩,挂玉带,下身系裙。
女蟒的色彩一般只用黄、红。
黄色是供皇后、贵妃专用,红色用于王妃、郡主(有时也用于公主)。
此种女蟒,绒绣团凤,周身单镶黑宽边(波线式)。
以平金绣云,绒绣仙鹤。
图为《龙凤呈祥》之孙尚香
回复
作者:空-蝉回复日期:2004-6-16
12:35:08
8。
女红帔
与男红帔配对使用,二者色彩、纹样完全一致。
女红帔下身系绣花大折裙。
也用红色。
图为《望江亭》之谭记儿
回复
作者:空-蝉回复日期:2004-6-16
12:38:51
偶也是初遇京戏,不恰当的地方,可别笑偶,指正吧
9。
女硬靠
女式靠的靠肚较小,绣双凤牡丹。
靠肚下缀二或三层飘带。
虎头肩(肩部甲片)下另衬荷叶袖,绣凤及牡丹。
用时加用云肩。
其服装造型比男式靠更具有装饰性,色彩纹样都更为绚丽,完美地衬托出女将英武和阴柔之美的形象气质。
图为《佘赛花》之佘赛花
回复
作者:空-蝉回复日期:2004-6-16
12:40:19
10。
女青褶子
俗称“青衣”,用于端庄善良的贫苦妇女。
黑色,周身沿兰色或“皓月色”边子。
图为《生死恨》之韩玉娘
回复
作者:空-蝉回复日期:2004-6-16
12:41:31
11。
改良女青褶子
所谓“改良女青褶子”,即指变革传统的沿边形式:吸收女帔领式上的特点,用小如意头加以装饰,使服装的缘饰更为美观。
图为《铡美案》之秦香莲
回复
作者:空-蝉回复日期:2004-6-16
12:43:20
12。
女白褶子
孝服。
生活中的孝服本是一身缟素,不允许以花色图案装饰。
但京剧服装的设计按照传统美学原则,对孝服也加以适当的美化,摆脱了生活里的自然形态。
所选作为缘饰的莲花,乃是中国用于祭奠的传统纹样。
图为《杨门女将》之穆桂英
回复
作者:柠檬小男人回复日期:2004-6-16
12:48:35
长见识!
回复
作者:空-蝉回复日期:2004-6-16
12:49:09
13.女改良靠
与男改良靠形制基本相同,一般用于绿林女杰。
因其简洁轻便,更便于高难度的武打、舞蹈动作。
图为,《扈家庄》之扈三娘
回复
作者:空-蝉回复日期:2004-6-16
12:50:47
14.女富贵衣
凡贫穷妇女穷至极限,也只穿女青褶子。
本世纪二十年代以前,著名表演艺术家王瑶卿创造了浅颜色的女富贵衣,即在浅色的女褶子上缀各式补丁。
之后,程砚秋、梅兰芳等表演艺术家相继沿用了这种服装形制。
图为《荒山泪》之张慧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