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旦角服饰

合集下载

青衣 花旦 花衫 彩旦的区别

青衣 花旦 花衫 彩旦的区别

花旦:花旦的情况跟青衣正相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从服装上来说,都是穿短衣裳,或者是短褂子,短裤子,或者是短袄子,短裙子。即便是穿长衣裳也是绣着色彩鲜艳的花样。从年龄上看,都是扮演青年女性。从表演上来说,是以做工和说白为主。在说白上是以京白为主,当然也有说韵白的,可是说京白的比较多。人物性格一般都比较活泼、开朗,动作也比较敏捷、伶俐。这是从总的方面来说花旦与青衣的区别。如果再细说一下,花旦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狭义的花旦,指的是扮演性格上比较活泼、爽朗,举止上也比较轻盈伶俐的青年妇女角色。这样的角色,丫环比较多,例如《红娘》里的红娘,《打樱桃》里的平心,《花田错》里的春兰,《春草闯堂》里的春草等,都由花旦来扮演,《红鸾禧》里的金玉奴,《得意缘》里的狄云鸾等角色,过去也由花旦来扮演,这是比较狭义的说法。广义的花旦的范围比较广,一般包括这麽几种:一种是闺门旦,原来是专指未婚的少女,以做工、念白见长的一种角色,比较典型的如《拾玉镯》里的孙玉姣,《柜中缘》里的刘玉莲等。发展到后来有些角色的举止虽然也比较稳重,而且唱和做也比较注重,例如《凤还巢》里的程雪娥,《钗头凤》里的唐蕙仙,《梅玉配》里的苏玉莲,《二度梅》里的陈杏元之类的角色,后来也划到闺门旦范围里了。
花衫:是本世纪20年代以后,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发展而成的新的旦角类型。在花衫形成之前,一个演员一般不能兼演青衣和花旦两个行当。王瑶卿为了丰富旦角的表演艺术,充实艺术表现能力,他把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灵巧的表演、刀马旦的武打工架等融为一炉,创作出一种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角行当,人们把它命名为花衫(花旦和青衫的结合)。
彩旦:腻彩旦俗称丑婆子,以做工为主,表演、化妆都很夸张,是以滑稽和诙谐的表演为主的喜剧性角色。这类角色有的是用来讽刺愚蠢和自作聪明的人,如《凤还巢》里的大姐程雪雁,《西施》里的东施等。有的是表示性格爽朗、粗犷、豪放的妇女,如《串龙珠》里的花婆,《四进士》里的万氏,《铁弓缘》里陈秀英的母亲等,还有的是塑造了风趣、诙谐的艺术形象,如《拾玉镯》里的刘媒婆等。

京剧的服饰特点分为哪几类

京剧的服饰特点分为哪几类

京剧的服饰特点分为哪几类京剧的服饰特点分为哪几类京剧是国粹之一,其服饰也带有强烈的中国特色。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京剧的服饰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京剧的服饰特点一、黑白对比从光学角度分析,黑色是三原色光的等量相减,白色是三原色光的等量相加。

黑和白包容了世界上千变万化的色彩于一,因此,传统京剧大量运用黑和白色做为服装色彩运用的一条途径,是再简单又再丰富不过了。

它是寓丰富于简单之中,在简单中求得概括。

《霸王别姬》是一出净、旦为主的折子戏,霸王穿黑靠,勾黑脸,虞姬穿白裙袄,俊扮粉妆,这一黑一白,一壮一秀,是黑白的强烈对比,浓淡的强烈对比,美丑的强烈对比,相辅相成,对立又统一。

《挡马》、《三岔口》、《两将军》等,都是以黑、白两色为服饰基色,装扮剧中的主要角色。

《挡马》中杨八姐女扮男装穿白、焦光普穿黑这是一男一女的短打戏,《三岔口》中的任堂惠和刘利华,《两将军》中的马超和张飞,都是两个男角色为主的武打戏,都是一白一黑,在对比中塑造人物性格,成为京剧服饰中重要的着装方法。

二、华素对比京剧服饰,不注重时代特点的追求,没有季节变化的表现,也不带有地区性的特色,而以角色的等级地位和类别为标准,帮助刻画人物性格。

这当中,华丽与朴素的对比服饰,更多地体现了角色的性格因素。

《铡美案》、《豆汁记》两出戏,是华素对比的典型注脚。

《铡美案》中,受害者是秦香莲,穿黑裙子,白孝带,蓝边饰,不尚奢华,处境令人同情;陈士美身居高位,享受驸马待遇,穿华丽的红蟒花翅,华贵显赫。

随着剧情发展,对陈士美越来越憎恨,最后被包拯处死时,刽子手剥掉他的外衣,给人一种剥掉了他虚伪外壳的感觉。

两个人物,一个着衣华丽而内心丑恶,一个朴素寒微而内心高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是穷与富的对比,是素与华的对比,也是善与恶的对比。

《豆汁记》中穷书生莫稽,在生命旦夕不保的情况中被救活,后做了县官由穷衣换上了官衣,俨然一表人才,前后判若两人,人格也随地位变化而改变,服饰的变化紧紧与地位的变化融合在一起,形成又一种素与华的对比。

京剧的一些专有名词解释

京剧的一些专有名词解释

京剧的一些专有名词解释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

它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精妙的技巧,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然而,对于不熟悉京剧的观众来说,其中的一些专有名词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惑。

本文将为您解释一些常见的京剧专有名词,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欣赏京剧的魅力。

1. 花旦(Huādàn):花旦是京剧中的一个角色类型,通常由女性扮演。

花旦的服装华丽而艳丽,身段婀娜多姿,动作灵活轻盈。

她们扮演的角色多为少女、贵妇或重要女性角色,形象常常被赋予柔美温婉的特点。

2. 旦角(Dàn jiǎo):旦角是京剧角色的一种分类,指的是女性角色。

旦角又分为花旦、青衣和老旦等不同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角色特点。

3. 净角(Jìng jiǎo):净角是京剧中的另一种角色类型,通常由男性扮演。

净角的表演特点是动作干净利落,舞台上的形象通常是英武潇洒的,他们扮演的角色多为正面英雄或义士,代表着正气和力量。

4. 丑角(Chǒu jiǎo):丑角是京剧中的喜剧角色,常常由男性扮演。

他们的服饰多为夸张滑稽,动作夸张而滑稽,经常以搞笑和讽刺的方式呈现故事情节。

丑角是京剧中的笑料之王,为戏中增添了欢声笑语。

5. 武行(Wǔ xíng):武行是京剧中负责武打动作的演员。

他们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擅长各种武术技巧,并在表演中展示出高超的身体灵活性和武打功夫。

6. 形体(Xíng tǐ):形体是指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的体态、动作和形象展示。

在京剧中,演员的形体非常重要,他们通过艺术化的动作表演,来塑造角色的形象和特点。

7. 声腔(Shēng qiāng):声腔是指京剧中演员所使用的唱腔。

京剧的声腔独特而丰富,既有高亢激越的唱腔,也有低沉悠扬的唱腔。

声腔的运用能够表达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8. 化妆(Huà zhuāng):化妆是京剧演员上台前需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

京剧的服装与化妆

京剧的服装与化妆

京剧的服装与化妆京剧表演的行当划分为生、旦、净、丑。

每个行当又可以进一步细分。

各行当的演员要在舞台上分别扮演不同性别、性格、年龄、社会身份、社会职业的人物。

在京剧舞台上,与这些人物相匹配的就有人物的不同装扮。

这装扮主要是指人物的服装和化妆。

(一)传统京剧的服装传统京剧服装是以古代日常生活的服装为基础,经过许多艺术家的提炼、概括、美化、装饰形成的一整套类型化或者说是程式化的专用服装,行话称其为“行头”。

传统京剧服装有通用性。

也就是说服装可不受年代、季节、剧目的约束。

比如:一件蟒龙袍,不论是春秋战国或唐宋元明清的皇帝在春夏秋冬的任何季节都可以穿这一件,而且同一件服装,在这个戏里能穿,在另一出戏里同样能穿。

传统京剧服装还具有直观性。

也就是说服装有很强的表达能力。

京剧角色一上场,仅凭他的服装观众就大致知道这个人是在家里,还是在路上;是当官的,还是百姓;有没有文化等等。

比如,剧中人身披一件斗篷,就表明天气寒冷,或夜已深,或者准备行路;穿一件补缀有各种颜色绸子块的衣服(“富贵衣”),则说明,这是个生活潦倒的人,但将来可能还是要飞黄腾达的。

这些都就是通过服装告诉观众的。

另外,京剧服装还根据舞台表演的需要对生活进行了夸张和变形。

例如,武将头上的翎子,传说古代的禁卫军用一种鸟的尾羽插在头盔上,以象征其勇猛果敢,那个尾羽并不太长。

到了京剧舞台上就用了长长的尾羽。

通过对头饰尾羽的夸张就增加了武将的威风和美感,还给演员的表演给提供了方便。

再有,传统京剧的服装从整体上看是绚丽多彩,花团锦簇的,但是落实到具体人物的身上,又是很讲究人物的身份、职业、性格和境遇的。

这就是说,传统京剧服装在整体美和具体表现这一个人物的问题上是和谐统一的。

京剧的服装有“宁穿破,不穿错”之说。

舞台上的人物穿错了服装就不符合这一个人物的要求了。

在舞台上的角色如此之杂陈,戏剧服装又不是很多的情况下,传统京剧服装在京剧舞台上,既能展示出东方艺术独特的绚丽色彩,又能紧扣每一出戏的剧情和人物,这真是个艺术的奇迹。

京剧艺术赏析6-1(服装)

京剧艺术赏析6-1(服装)

裤子、袄子
旦角穿的、绣花 的、青春少女服 装,有种花色, 腰系绣花汗巾或 四喜带,前襟系 饭单,显得天真 活泼,婀娜多姿
罪衣、红囚衣, 刽子手衣。罪犯 和行刑人穿的服装
茶衣、腰包 的堂倌衣、
兵衣、卒衣、大铠。
五行八做,五花八门,各有各的服装。
黄帔
红 对 帔
女黑帔和紫开氅

京剧服装中的褶子:用处最多、最常见的 日常便服、长袍服类,男女老少,贵贱贫 富都可以穿。
褶子样式:男褶子(包括老旦)大领、斜 襟右衽、宽身水袖,长及鞋面。


女褶子,小圆领、对襟、宽袖。长度到膝、 下衬裙子。
有“花褶子”和“素褶子”之分,颜色有 十色之多在领、襟、褙上绣有图案。有飞 禽走兽、花卉、蝴蝶等图案。常见的素褶 子有红、黄、黑、蓝、白、古铜、湘色、 紫色、绿色、藕荷等等颜色。
宫衣和改装的宫衣

太监衣:宫中太监专用服装。大领、 大襟、阔袖、长衫、胸背绣团花、腰围 黑或蓝色宽边。《醉酒》中高、裴力士所穿 为大太监(包括蟒)衣。小太监衣则用黄、 黑色相配,绣有图案。

官衣:中下等官员办公理事的官 服,颜色有:红、蓝、黑、紫等 据“明史”记载文职官员一至四品 穿红袍,五至七品穿蓝袍。官衣 的等级还显示在胸前、背后的“补子”上。 黑素官衣一般在丧事、降将及下等官吏穿。 丑官衣:显短小一些,显得滑稽风趣。

风衣斗篷:寓意 着天气不好或是 在旅途中、或生 病了,用服装引 导、感染观众。 京剧服装不受什 么季节时间限制, 用装饰、点缀、 点到而已的手法。
装饰和点缀体现猎户船夫的特色
三、表演的手段和工具 京剧服装成为塑造人物的一部分
演员舞动水袖、大靠满台飞舞, 服装成为京剧表演的一个组成部分。

京剧传统戏旦角的发型与头饰(连载之四)

京剧传统戏旦角的发型与头饰(连载之四)

作者: 张月华
出版物刊名: 戏曲艺术
页码: 85-97页
主题词: 耀眼夺目;制作材料;顶花;出凌;何玉凤;萧素;上系;我自己;戴头面;陈妙常
摘要:<正> 一、头面的分类及使用范围 旦角头饰物品统称为头面,即首饰。

它是传统戏中各种发型的装饰品。

头面的分类极为严格,根据其制作材料,有钻石头面、点翠头面、银头面、珠子头面、广片头面等。

钻石头面:也称亮头面,它是用玻璃制成的假钻石首饰,五光十色,耀眼夺目。

钻石有单光、双光之分,双光更加闪光发亮。

钻石头面有红、白、蓝、绿、花等多种颜色。

一份完整的钻石头面有五六十件,每份。

国粹经典:中国京剧戏衣图谱一览,一起来长见识!

国粹经典:中国京剧戏衣图谱一览,一起来长见识!

国粹经典:中国京剧戏衣图谱一览,一起来长见识!京剧是中国国粹,当年电影《梅兰芳》的上映,似乎又突然成一时之快。

但新世纪终究不是晚清民国,当年是捧梨园名角的,如今捧的却是电影明星。

转眼过去,京剧又回归到国粹的“曲高和寡”中去了。

而京剧艺术的美不会随潮流而湮没。

那些绣工精致、精剪细裁的绝美戏服,给了这美以极好的诠释。

戏衣刺绣起源于宁、苏、杭一带,因那里在清代时设立了专为宫廷服务的'织造衙门',后逐渐成为戏衣戏具制作的发祥地。

他们把苏绣见长的盘金盘银工艺用到戏衣上,使舞台视觉效果大大增强.有句老话说'货卖一张皮',任何事物首先给人看到的都是外表,京剧艺术之所以能够走遍全国,影响世界,往往都是从京剧的服装、头饰、脸谱开始的。

有的演员一出场,观众就惊喜地鼓掌叫好,有的观众仅仅因为喜欢京剧的服饰而爱上了京剧。

杏黄缎大龙蟒民国时期,私人收藏,苏州锦记绣庄修复。

蟒袍简称蟒。

样式为圆领阔袖,右衽大襟, 身长及足。

腋下有立摆,又称出摆。

通身绣龙及吉祥图案,下摆绣海水江涯。

蟒是戏曲人物中帝王将相及高官所穿。

女式蟒为后妃、贵妇等人物所用,样式略异于男式蟒,蟒绣工繁重,绣一件传统式样的蟒要用工半年以上, 戏衣刺绣起源于宁、苏、杭一带,因那里在清代时设立了专为宫廷服务的'织造衙门',后逐渐成为戏衣戏具制作的发祥地。

他们把苏绣见长的盘金盘银工艺用到戏衣上,使舞台视觉效果大大增强。

大红缎彩绣团龙蟒紫缎盘金绣大龙蟒 20世纪90年代制作大红缎彩绣镶边女蟒苏州锦记绣庄制作镶边女蟒是梅兰芳演《贵妃醉酒》时,由上海'天昌戏衣绣庄'制作,谢杏生设计。

团花图案为凤穿牡丹,插底图案为折枝牡丹。

它保留了传统女蟒的基本样式,并借用了清代服装流行的镶嵌滚边做法,整体效果雍容华贵。

京剧梅派剧目使用最多,以后各剧种争相效仿。

随着时代其图案样式发展变化,底纹绣法又变化出牡丹锦纹,万字锦纹,梅花灯笼锦纹。

《中国京剧服装图谱》剧装-图谱-京剧

《中国京剧服装图谱》剧装-图谱-京剧

《中国京剧服装图谱》——剧装篇一、京剧服装的历史渊源1. 等级分明:京剧服装严格遵循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通过服饰的款式、颜色、图案等来区分角色身份的高低贵贱。

2. 色彩丰富:京剧服装色彩斑斓,既有大红、大绿、大黄等鲜艳色彩,也有黑色、白色、灰色等素雅色调,充分体现了京剧艺术的魅力。

3. 图案精美:京剧服装上的图案丰富多样,如龙、凤、蝙蝠、蝴蝶等,寓意吉祥如意,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4. 制作工艺精湛:京剧服装采用手工制作,工艺复杂,包括绣花、缎带、镶嵌等,体现了我国传统手工艺的精湛技艺。

二、京剧服装分类及特点1. 旦角服装:以柔美、优雅为主,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等。

其中,青衣服饰简洁大方,花旦服饰色彩丰富,刀马旦服饰英俊潇洒,武旦服饰则强调实用性。

2. 生角服装:以儒雅、稳重为主,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

老生服饰庄重古朴,小生服饰俊美飘逸,武生服饰则注重力量感。

3. 净角服装:以粗犷、豪放为主,分为正净、副净、武净等。

净角服饰多为黑色、白色、灰色等素色,突出角色的威猛气质。

4. 末角服装:以滑稽、幽默为主,分为文末、武末等。

末角服饰色彩丰富,款式多样,以夸张的手法表现角色特点。

5. 杂角服装:包括龙套、太监、宫女等,服饰简洁,以衬托主角为主。

三、京剧服装图谱解析1. 龙袍:皇帝专用服饰,以金黄色为主,绣有龙纹,象征皇权至上。

2. 凤冠霞帔:皇后、贵妃等高级女官的服饰,以红色为主,绣有凤纹,彰显尊贵地位。

3. 紫金冠:武将服饰,以紫色为主,绣有虎头纹,体现威武之气。

4. 青衣:青衣角色的代表服饰,以淡雅为主,简洁大方。

5. 花旦衣:花旦角色的服饰,色彩丰富,图案多样,展现青春活力。

6. 武生靠:武生角色的战袍,以黑色为主,突出力量感。

《中国京剧服装图谱》——图谱篇四、京剧服装图案寓意1. 龙纹: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尊贵,通常用于皇帝、皇后的服饰上。

2. 凤纹:代表着吉祥、美好,常用于皇后、公主等女性角色的服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京剧服饰,在京剧这门综合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辉煌灿烂、绚丽多彩,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

人们在欣赏京剧优美的唱腔、富于音乐性的念白和精彩的舞蹈艺术时,无不为珠光闪闪、丝帛纷呈,令满台生辉的京剧服饰所吸引,沉醉在它给人的审美愉悦之中。

京剧服装还显示了中国刺绣的魅力,它以光彩夺目的平金绣,平银绣,富堂皇的金绒绣和清雅秀丽的绒绣,构成了高工艺的美感。

每一件京剧服装都是精工细做,真才实料的艺术品,需要技术工人手工制作,完成一件复杂的蟒袍常常历月经年,一套完美的剧装可以价值连城。

本书选取京剧服饰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简要介绍京剧服饰的种类、用途和主要艺术特色,希望它能帮助您了解中国京剧,并为您带来美的享受。

京剧旦角服饰
1。

女花褶子
女花褶子用于平民家庭的女子(所谓“小家碧玉”)。

因其身份低,所以只用二方连续纹样作为缘饰。

图为《铁弓缘》之陈秀英
回复2。

对称女花帔。

用于出身官吏、乡绅豪门的未婚女子(所谓“大家闺秀”)。

此种花帔的纹样布局呈左右对称形态,具有庄重大方的特点。

就其单独纹样来说,一般也采用均衡式,有主有次,主次分明,形象舒展,力求生动活泼,使图案在整体对称中又富于变化。

女花帔中,多采用此种对称式纹样,其人物造型适应性较强,既可用于青春少女,亦可用于端庄少妇。

图为《西厢记》之崔莺莺
回复3。

均衡女花帔
女花帔用于出身官吏、乡绅豪门的未婚女子(所谓“大家闺秀”)。

绣以单独纹样——“枝子花”,构成骨法分均衡式、对称式两种,不受外轮廓限制,造型丰满,外形完美。

均衡式纹样的花帔,是一种不对称的自由布局:兰草蝴蝶呈均衡形态,左右纹样虽不对称(甚至突破了帔身外形的限制),但份量却相等。

以纹样的疏密有致、自由、灵活,衬托出青春少女天真、活泼的性格及追求自由幸福的优美形象。

图为《游园惊梦》之杜丽娘
回复
4.观音帔
观世音菩萨专用。

白色。

圈银绒绣墨竹,或平银绣竹。

观音帔专用的竹叶纹样,是发挥图案的象征性,表现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南海仙山上的竹林。

图为《鲤鱼仙子》之观世音菩萨
回复好帖!顶!
回复5.女皇帔
皇后、贵妃专用。

明黄色。

绒绣团凤。

下身内系百折裙。

图为《打金砖》之郭妃
回复谢谢直钩钓客支持,继续了~
6.行龙女蟒
此种女蟒在纹样上更接近男蟒,绣行龙,下部有蟒水(三江水),如清人所绘《戏剧画册》的《回龙阁》剧中的王宝钏,即用此行龙女蟒,当为早期样式,近世已不多用。

图为《贵妃醉酒》之杨贵妃
回复7。

团凤女蟒女蟒的款式与男蟒基本相同,但有着自己独特之处。

首先是它的尺寸短(一般约三尺二寸左右),长仅至膝部,身后无摆,其次,所绣纹样主要是凤凰、牡丹,以鸟中之王,花中之魁象征至尊至贵的女性。

穿用时上身配以云肩,挂玉带,下身系裙。

女蟒的色彩一般只用黄、红。

黄色是供皇后、贵妃专用,红色用于王妃、郡主(有时也用于公主)。

此种女蟒,绒绣团凤,周身单镶黑宽边(波线式)。

以平金绣云,绒绣仙鹤。

图为《龙凤呈祥》之孙尚香
回复8。

女红帔
与男红帔配对使用,二者色彩、纹样完全一致。

女红帔下身系绣花大折裙。

也用红色。

图为《望江亭》之谭记儿
回复偶也是初遇京戏,不恰当的地方,可别笑偶,指正吧
9。

女硬靠
女式靠的靠肚较小,绣双凤牡丹。

靠肚下缀二或三层飘带。

虎头肩(肩部甲片)下另衬荷叶袖,绣凤及牡丹。

用时加用云肩。

其服装造型比男式靠更具有装饰性,色彩纹样都更为绚丽,完美地衬托出女将英武和阴柔之美的形象气质。

图为《佘赛花》之佘赛花
回复10。

女青褶子
俗称“青衣”,用于端庄善良的贫苦妇女。

黑色,周身沿兰色或“皓月色”边子。

图为《生死恨》之韩玉娘
回复11。

改良女青褶子
所谓“改良女青褶子”,即指变革传统的沿边形式:吸收女帔领式上的特点,用小如意头加以装饰,使服装的缘饰更为美观。

图为《铡美案》之秦香莲
回复12。

女白褶子
孝服。

生活中的孝服本是一身缟素,不允许以花色图案装饰。

但京剧服装的设计按照传统美学原则,对孝服也加以适当的美化,摆脱了生活里的自然形态。

所选作为缘饰的莲花,乃是中国用于祭奠的传统纹样。

图为《杨门女将》之穆桂英
回复
长见识!
回复
13.女改良靠
与男改良靠形制基本相同,一般用于绿林女杰。

因其简洁轻便,更便于高难度的武打、舞蹈动作。

图为,《扈家庄》之扈三娘
回复
14.女富贵衣
凡贫穷妇女穷至极限,也只穿女青褶子。

本世纪二十年代以前,著名表演艺术家王瑶卿创造了浅颜色的女富贵衣,即在浅色的女褶子上缀各式补丁。

之后,程砚秋、梅兰芳等表演艺术家相继沿用了这种服装形制。

图为《荒山泪》之张慧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