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我国京剧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京剧的流派风格及其他

京剧 的流派风格及其他
口石英
稍具京剧常识的人士都 应该知道 , 京剧 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中, 在 出现 了
很多流派, 无论是 生、 、 、 丑行 , 旦 净 末、 都不乏其 例, 而且 在一个宗师 门下 , 经
过时 间过 滤与艺术实践又 出现 了若 干分支 , 些分支 的代 表人物在不断发 这 展 与成熟过程 中又形成 了新 的流 派。这种万花竞姿 的局面 , 京剧发展史 在
“ ” 到 惟 妙 惟 肖 的 地 步 , 果 反 而 不 能脱 出窠 臼 而 自立 , 犹 如 学 画 “ 谭 达 结 这 学 我者 生, 我者死” 也。 似 是
笔 者早 就有 此感 觉而未 得说 出 , 如今 有些 流派 演 员, 不是 只追求 肖 还 似, 而是精髓 悟得 不 多, 而夸大 了原 宗主派 的缺 点或不值得那 么推 崇的东 反 西 。如旦角 中 , 的原 派宗师无 非根据 自身 的嗓 音条 件不足 而创 造 出的一 有 种 唱腔 和唱法 , 而后继者则未谙 此道 , 一味“ 强化” 此鲜明特色 , 反成一弊 ; 又
如 另有 “ ” 流 派 的某 种 习 惯 拐 弯 或 尾 音 , 不 见 得 多 么优 美 , 后 学者 再 旦 行 并 如 加 强调 反 而 多 少 有 些流 俗 之 感 。 其 他 , “ ” 中 有 的 为 突 出某 种 特 色 而 如 净 行
演唱过 火; 小生” 中有 的使尽全身 力气的夸张唱 法, “ 行 均失却原流派先创之 自然。如 此学尚且 “ 走板” 谈何形 成新的流派? 当可 引人再思。 ,
出 了如此心力?是否达到 了如此 的境界 ?是 否具 有如此专业学养?
再者, 师承 某一流派是 否就 意味着亦步亦趋 , 也颇值得商榷。 当年 的前 辈 艺术家们在这 方面具 有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譬如“ 行后来都 自成一家 生” 的老 生 , 最初 大都 宗谭 ( 鑫培 ) 但并 非一味模 拟却无创造 性 的发展 , , 而是根 据 自身 条件 与对 艺术 的独特感 悟 , 独辟 蹊径 , 方成为 大家 。相反 有的 虽学
京剧,这一段话儿从头讲

京剧,这一段话儿从头讲摘要:一、引言二、京剧的起源与历史发展三、京剧的艺术特点1.唱腔2.表演3.服装与化妆四、京剧的流派与代表人物1.四大名旦2.四大须生五、京剧的现状与传承六、结论正文:一、引言京剧,作为我国传统戏曲中的瑰宝,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表现。
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本文将从京剧的起源、艺术特点、流派与代表人物等方面,对这一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艺术形式进行全面介绍。
二、京剧的起源与历史发展京剧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四大徽班,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以北京为中心,逐渐传播至全国各地,成为我国戏曲艺术的代表。
京剧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为京剧艺术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京剧的艺术特点1.唱腔京剧的唱腔独特,采用真假声相结合的发声方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旋律优美、曲调丰富,能够表现不同角色、不同情境的情感。
2.表演京剧的表演艺术精湛,注重身段、表情、动作等方面的细节。
演员们通过独具匠心的表演,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呈现得淋漓尽致。
3.服装与化妆京剧的服装与化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各种角色的服装、化妆都有严格的规定,能够突出角色的个性特征。
四、京剧的流派与代表人物1.四大名旦四大名旦指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四位表演艺术家。
他们在京剧艺术的发展中,不断创新、突破,为观众呈现了许多经典剧目。
2.四大须生四大须生指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四位表演艺术家。
他们在京剧舞台上,塑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须生形象,为京剧艺术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京剧的现状与传承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面临着观众群体减少、传承困难等问题。
然而,许多有识之士仍然在为京剧的传承与发展努力着,希望通过各种途径,让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焕发新的活力。
六、结论京剧是我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京剧流派及创始人

京剧流派及创始人
京剧的流派习惯上以创始人的姓来命名,各行当被公认的主要流派大致如下:
老生:潭派——谭鑫培;汪派——汪桂芬;孙派——孙菊仙;汪派——汪笑侬;王派——王鸿寿;刘派——刘鸿声;余派——余叔岩;言派——言菊朋;高派——高庆奎;马派——马连良;麒派——周信芳;新谭派—谭富英;杨派——杨宝森;奚派——奚啸伯;唐派——唐韵笙。
武生:俞派——俞菊笙;李派——李春来;黄派——黄月山;杨派——杨小楼;盖派——盖叫天。
小生:程派——程继先;德派——德珺如;姜派——姜妙香;叶派——叶盛兰。
旦角:陈派——陈德霖;王派——王瑶卿;梅派——梅兰芳;程派——程砚秋;荀派——荀慧生;尚派——尚小云;筱派——筱翠花;黄派——黄桂秋;张派——张君秋。
老旦:龚派——龚云甫;李派——李多奎;孙派——孙甫亭
花脸:何派——何桂山;金派——金秀山;裘派——裘桂仙;金派——金少山;郝派——郝寿臣;侯派——侯喜瑞;裘派——裘盛戎
丑角:萧派——萧长华;傅派——傅小山;叶派——叶盛章
有部分人主张京剧的流派应从程长庚时代开始,实际上是不可取的,当时京剧属于初创阶段,譬如人之婴幼儿时期,尚无流派可言,尽管他们都是京剧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京剧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流派,应是老生行的谭鑫培派无疑。
因此,包括老生行的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王九龄;小生行的徐小香;旦行的余紫云、梅巧玲;丑行的刘赶山、王长林等在内的著名演员,都未列入。
中国京剧流派代表

• 梅兰芳(1894~1961):名澜, 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 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 北京人。 • 中国京剧的代名词
• 庄重深邃,平淡中见神采, 京剧旦角中的楷模 代表作品:《贵妃醉酒》、 《天女散花》、《霸王别 姬》、《宇宙锋》等
• 程砚秋(1904~1958):自幼 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 兰芳。 • 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 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 “声、情、美、水”的高 度结合。擅演悲剧。 • 代表作品:《四郎探母》、 《玉堂春》、《三击掌》 等。
• 程派
• 由程砚秋创立。主要以深邃曲折的唱腔,,通过娴静凝重 的舞台形象表现古代的女性,尤其善于塑造遭遇悲惨、具 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的女性。 • 程砚秋弟子有荀令香、李丹林、侯玉兰等
• 尚派
• 由尚小云创立。以刚健婀娜为特有风格,唱、念、做、打 均不尚纤巧,以气与力取胜,具有阳刚之美。 • 尚小云较著名的弟子有赵晓岚、雪艳琴、张君秋等人
• 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 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 旦的表演于一炉。
• 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 柔一类妇女角色 • 以《红娘》、《金玉奴》、 《钗头凤》等剧著名。
• 梅派
• 由梅兰芳创立。梅兰芳毕生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用自己 的表演创造出大量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有正义感 的古代妇女形象。 • 梅兰芳九子梅葆玖,是梅派目前的领军人物
• 后四须生:
• 谭富英:擅长靠把戏,继承了“谭(鑫培)派”和“余(叔岩) 派”的风格,并发挥自己的特长,称为“新谭派”。代表剧目 有《定军山》、《空城计》、《击鼓骂曹》、《将相和》 等 • 杨宝森:根据自己嗓音宽厚有余而高昂不足这一特点加以 变化,唱工清醇雅正,韵味朴实浓厚,做工稳健老练,称 为“杨派”。代表剧目有《失空斩》《洪羊洞》等 • 奚啸伯:曾得到京剧名老生言菊朋的赏识,授以《击鼓骂 曹》等戏。代表剧目有《白帝城》、《苏武牧羊》等,尤 以《乌龙院》更负盛名。
京剧流派艺术

代表剧目有《群英会》, 《临江会》,《回荆州》, 《黄鹤楼》,《八大锤》, 《岳家庄》《蔡家庄》、 《雄州关》、《探庄》、 《状元谱》、《弓砚缘》、 《连升店》、《奇双会》、 《九龙山》、《八大锤》、 《雅观楼》等。生平收徒 较苛,私淑、摹演者极多, 其弟子有叶盛兰、俞振飞、 白云生等,其中以叶盛兰 的成就为最高。
京剧流派艺术
小生,花脸,丑行
京剧小生流派
小生是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之 一,指扮演青少年男子,按 照饰演人物的不同,一般分 为:娃娃生、穷生、扇子生、 纱帽生、翎子生等等。在表 演上最大的特点是唱和念都 是真假声互相结合。假声一 般说比较尖,比较细,比较 高,声音听起来比较年轻, 这样就从声音上跟老生有所 区别。采用这样一种发声方 法,是为了表示这种行当所 扮演的角色,都是些青年人。
除继承了程派的全部剧目外, 中年以后上演了一批独有的剧 目,如全部《周瑜》、全部 《吕布》、全部《罗成》等, 唱、念、做、打、表演都十分 繁重,充分的展现了他全面的 艺术造诣。《战濮阳》、《翠 屏山》、《狮子楼》、《双合 印》和50年代以来的新剧目 《周仁献嫂》、《柳荫记》、 《白蛇传》、《桃花扇》、 《西厢记》和现代戏《白毛女》 都属珍品,反串戏《木兰从 军》、《南界关》、《英杰烈》 等则因他曾习花衫,演来寓刚 于柔,更别具风采。
他嗓音甜润高亮,耐 唱受听,他吸取了青 衣的传统唱腔、唱法 和运腔技巧,使之充 分"小生化",脱俗而 且无脂粉气。经他精 心加工设计,创制出 别致优雅、富于感情 的新腔,如《四郎探 母》中杨宗保"扯四门 "的西皮唱段,经他演 唱后,成为流传至今 的名唱。
姜妙香念白讲求声韵和吐 字,强调语气的平易和传 情。武功亦佳,扎靠戏开 打利落,招数清楚,身手 稳健,从不卖弄技巧。精 心的琢磨剧中人物的心理、 地位、环境、运用唱、念、 做等身段予以恰当、合理 的表现,是姜妙香演戏的 一大特色。他能戏极多, 袍带小生、扇子生、穷生 以及翎子生的剧目都很精 彩。
京剧

一、简介
京剧,是在徽戏与汉戏的基 础上,吸收了昆曲和秦腔等一些戏 曲的优点与特长而逐渐演变形成的。 自清代乾隆55年(公元1790年)产 生以来已有两百年的历史之久,它 作为中国的国粹、国剧享誉海内外。
表现手法
京剧版式
徽汉合流
汉剧流行于湖北,其声腔中的二黄、西皮与徽戏 有着血缘关系。徽、汉二剧在进京前已有广泛的艺术 交融。继乾隆末年,汉剧名家米应先进京后,道光年 初(1821年),先后又有著名汉剧老生李六、王洪贵、 余三胜,小生龙德云等入京,分别搭入徽班春台、和 春班演唱。汉剧演员搭入徽班后,将声腔曲调,表演 技能,演出剧目溶于徽戏之中,使徽戏的唱腔板式日 趋丰富完善,唱法、念白更具北京地区语音特点,而 易于京人接受。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各大名班, 均为老生担任领班。徽、汉合流后,促成了湖北的西 皮调与安徽的二簧调再次交流。徽、秦、汉的合流, 为京剧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三、流派及创始人
ي ي ي ي ي ي 京剧的流派习惯上以创始人的姓来命名,各行 当被公认的主要流派大致如下: 老生:刘派——刘鸿声 唐派——唐韵笙 武生:俞派——俞菊笙 旦角:梅派——梅兰芳 老旦:李派——李多奎 孙派——孙浦亭 花脸:何派——何桂山 侯派——侯喜瑞 丑角:傅派——傅小山 叶派——叶盛章
Ж行当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 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 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 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 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生” 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 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 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 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 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 (揺旦)、刀马旦。“净”,俗称 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 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 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 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 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 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古代戏曲京剧中的四大名旦的代表作

古代戏曲京剧中的四大名旦的代表作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重要表演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唱、念、做、打的表演技巧和优美的音乐、舞蹈,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在京剧行当中,名旦是其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她们通常扮演一些具有男性特点的角色,如权臣、将军等。
在京剧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四大名旦,分别是刘派、程派、梅派和尚派。
本文将一一介绍这四大名旦的代表作。
刘派的代表作品是《王昭君》,该剧以汉朝王昭君的悲剧生活为主题,表现了她在外受辱、身陷困境的遭遇。
刘派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将王昭君的内心痛苦和坚强意志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剧中,刘派经常使用一些高亢激昂的唱腔和刚劲有力的动作,来表现王昭君的悲愤和坚强。
程派的代表作品是《红楼梦》,该剧改编自曹雪芹的同名小说,讲述了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
程派以其细腻、婉约的唱腔和柔美动人的舞蹈,将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和不羁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剧中,程派经常使用一些柔美的折子戏唱段和轻盈的舞蹈动作,来展现林黛玉的情感世界。
梅派的代表作品是《西施》,该剧以春秋时期美女西施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表现了她的聪明和美丽。
梅派以其清脆悦耳的唱腔和优雅大方的表演风格,将西施的聪明和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剧中,梅派经常使用一些娇柔的唱腔和舞姿,来展示西施的美丽和智慧。
尚派的代表作品是《春香传》,该剧以清朝时期春香的艰辛生活为主题,表现了她在庙里为生活而奋斗的故事。
尚派以其洪亮有力的唱腔和刚猛的表演风格,将春香的坚强和勇敢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剧中,尚派经常使用一些豪放的唱腔和刚劲有力的动作,来表现春香的坚定意志和奋斗精神。
四大名旦在京剧中的代表作品,通过不同的表演风格和唱腔,将角色的特点和情感展现得深入人心。
她们以独特的个人魅力和表演技巧,深深吸引了观众的注意。
无论是刘派的悲愤坚强、程派的婉约多情、梅派的聪明美丽,还是尚派的勇敢坚毅,四大名旦都以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了京剧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京剧的主要流派介绍

京剧的主要流派介绍
京剧的流派主要指演员的表演风格、艺术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等,这种表演风格通过师徒间相传得到了传承和有序发展,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代表剧目。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京剧的主要流派介绍,一起来看一下吧。
正旦
王派:以王瑶卿为代表,代表剧目有《辛安驿》、《十三妹》。
梅派(花衫):以梅兰芳为代表,主要传人:言慧珠、梅葆玖、杜
近芳等。
代表剧目有《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水斗断桥》、《奇双会》、《游园惊梦》、《穆柯寨·穆天王》、《木兰从军》、《抗金兵》、《生死恨》、《西施》、《洛神》、《穆桂英挂帅》等。
程派(青衣):以程砚秋为代表,主要传人有:新艳秋、王吟秋、
李世济、赵荣琛、李蔷华,再传弟子有张火丁、刘桂娟等。
代表剧目有《锁麟囊》、《荒山泪》、《六月雪》、《亡蜀鉴》、《马昭仪》、《女儿冢》、《青霜剑》、《碧玉簪》、《春闺梦》等。
尚派(刀马旦):以尚小云为代表,主要传人:尚长麟、吴素秋、
杨荣环等。
代表剧目有双阳公主、三娘教子、祭塔、昭君出塞、南天门、秋胡戏妻、二进宫、花蕊夫人、峨嵋剑等。
张派:以张君秋为代表,代表剧目有《望江亭》、《诗文会》、《楚
宫恨》、《秦香莲》等。
花旦(小旦)
荀派:以荀慧生为代表,主要传人有:童芷苓、孙毓敏、宋长荣等。
代表剧目有《红娘》、《红楼二尤》、《花田错》、《辛安驿》、《十三妹》等。
筱派:以筱翠花为代表,主要传人有:毛世来、陈永玲、崔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谭派。
代表人物谭鑫培,专演老生。
2、余派。
代表人物余叔岩,演老生,以唱腔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3、刘派。
代表人物刘鸿声,演老生,以嗓音高亢著名。
4、杨派。
代表人物杨小楼,演武生,讲究“武戏文唱”。
5、梅派。
代表人物梅兰芳,“四大名旦”之一,擅演青衣、花旦、刀马旦各种角色。
6、程派,代表人物程砚秋,“四大名旦”之一,演青衣。
他根据自己嗓音的特点,创造出一种幽怨婉转、若继若续的唱腔。
7、盖派。
代表人物盖叫天,以短打武生为主,武戏文唱。
8、言派。
代表人物言菊朋。
9、金派。
代表人物金少山,演花脸。
10、麒派。
代表人物周信芳(艺名麒麟童),演老生。
11、荀派。
代表人物荀慧生,“四大名旦”之一,演花旦。
12、尚派。
代表人物尚小云,“四大名旦”之一,主要演青衣。
•0
nk0219
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1921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以区别曹昆内阁程克四大金刚.
1927年6月20日,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五大名伶新剧夺魁"[“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1894—1961),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
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
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
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程砚秋(1904—1958),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
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
程砚秋擅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尚小云(1900—1976),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
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
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
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荀慧生(1900—1968),幼年在河北梆子班学艺,19岁改演京剧,扮演花旦、刀马旦。
他功底深厚,能汲取梆子戏旦角艺术之长,熔京剧花旦的表演于一炉,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荀派”。
擅长扮演天真、活泼、温柔一类妇女角色,以演《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等剧著名。
四大名旦: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四位杰出的旦角表演艺术家。
他们是20世纪20年代起在京剧舞台上异军突起的四位艺术明星,他们以各自的风格特色,各自的代表剧目,形成了四大流派,改变了老生唱主角的一统天下,形成了旦角挑班唱戏的新局面,创造了京剧舞台争奇斗艳、绚丽多姿的鼎盛年华。
梅兰芳的表演以庄重深邃,气势非凡,简洁凝练而艺压群芳,塑造了《宇宙锋》的赵艳容,《霸王别姬》的虞姬,《贵妃醉酒》的杨玉环,《凤还巢》的程雪娥等一个个华美形象。
最为可贵的是他不以奇特取巧,而在平淡中见神采,成为京剧旦角的楷模,被誉为一代宗师。
尚小云的表演以神完气足,明快俏丽,美媚柔脆和文戏武唱为特点,他创造《汉明妃》的昭君,《福寿镜》的胡氏,《双阳公主》的公主,《摩登伽女》的钵吉帝等艺术形象,不但显示了他深厚的、文武全能的功力,而且都有标新立异之处,给人耳目清明之感。
程砚秋的表演以文武昆乱无不精湛的艺术造诣而赢得观众。
他的青衣戏《武家坡》、花旦戏《闹学》、刀马旦戏《穆柯寨》、武旦戏《沈云英》、昆腔戏《思凡》和《费宫人》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变声后,嗓音所限,为露巧藏拙,在唱腔上独辟蹊径,终以低回委婉、俏丽华美的“程腔”演出了《三击掌》、《骂殿》、《荒山泪》、《窦娥冤》等戏,为旦角的唱腔开辟了新天地。
荀慧生的表演,无论唱、念、做、打,均在细微之处见神韵,见精巧。
很注意从情感投入到唱、念、做、打中去刻画人物形象。
使人物的神态深入人心。
所以在唱念表演中绝无矫揉造作之感,而能神到,意到,一唱一动挥洒自如。
他演的《杜十娘》、《红娘》、《勘玉钏》、《大英杰烈》、《荀灌娘》都有各自准确的个性和特点,极其生动、逼真。
四大须生: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京剧史上产生了以“余、言、高、马”为代表的四大须生。
即: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
四小名旦: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先被选为四小童伶,后被选为四小名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