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流派艺术
(完整版)我国京剧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1、谭派。
代表人物谭鑫培,专演老生。
2、余派。
代表人物余叔岩,演老生,以唱腔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3、刘派。
代表人物刘鸿声,演老生,以嗓音高亢著名。
4、杨派。
代表人物杨小楼,演武生,讲究“武戏文唱”。
5、梅派。
代表人物梅兰芳,“四大名旦”之一,擅演青衣、花旦、刀马旦各种角色。
6、程派,代表人物程砚秋,“四大名旦”之一,演青衣。
他根据自己嗓音的特点,创造出一种幽怨婉转、若继若续的唱腔。
7、盖派。
代表人物盖叫天,以短打武生为主,武戏文唱。
8、言派。
代表人物言菊朋。
9、金派。
代表人物金少山,演花脸。
10、麒派。
代表人物周信芳(艺名麒麟童),演老生。
11、荀派。
代表人物荀慧生,“四大名旦”之一,演花旦。
12、尚派。
代表人物尚小云,“四大名旦”之一,主要演青衣。
•0nk0219四大名旦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1921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以区别曹昆内阁程克四大金刚.1927年6月20日,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五大名伶新剧夺魁"[“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梅兰芳(1894—1961),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
在五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有创造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
他功底深厚,文武兼长;台风优美,扮相极佳;嗓音圆润,唱腔婉转妩媚,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古代妇女的典型形象。
梅派代表作有《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奇双会》、《霸王别姬》和《穆桂英挂帅》等。
梅兰芳曾率京剧团多次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是把中国戏曲传播到国外、享有国际声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程砚秋(1904—1958),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
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
京剧

一、简介
京剧,是在徽戏与汉戏的基 础上,吸收了昆曲和秦腔等一些戏 曲的优点与特长而逐渐演变形成的。 自清代乾隆55年(公元1790年)产 生以来已有两百年的历史之久,它 作为中国的国粹、国剧享誉海内外。
表现手法
京剧版式
徽汉合流
汉剧流行于湖北,其声腔中的二黄、西皮与徽戏 有着血缘关系。徽、汉二剧在进京前已有广泛的艺术 交融。继乾隆末年,汉剧名家米应先进京后,道光年 初(1821年),先后又有著名汉剧老生李六、王洪贵、 余三胜,小生龙德云等入京,分别搭入徽班春台、和 春班演唱。汉剧演员搭入徽班后,将声腔曲调,表演 技能,演出剧目溶于徽戏之中,使徽戏的唱腔板式日 趋丰富完善,唱法、念白更具北京地区语音特点,而 易于京人接受。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各大名班, 均为老生担任领班。徽、汉合流后,促成了湖北的西 皮调与安徽的二簧调再次交流。徽、秦、汉的合流, 为京剧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三、流派及创始人
ي ي ي ي ي ي 京剧的流派习惯上以创始人的姓来命名,各行 当被公认的主要流派大致如下: 老生:刘派——刘鸿声 唐派——唐韵笙 武生:俞派——俞菊笙 旦角:梅派——梅兰芳 老旦:李派——李多奎 孙派——孙浦亭 花脸:何派——何桂山 侯派——侯喜瑞 丑角:傅派——傅小山 叶派——叶盛章
Ж行当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 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 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 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 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生” 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 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 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 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 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 (揺旦)、刀马旦。“净”,俗称 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 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 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 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 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 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京剧的主要流派介绍

京剧的主要流派介绍
京剧的流派主要指演员的表演风格、艺术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等,这种表演风格通过师徒间相传得到了传承和有序发展,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代表剧目。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京剧的主要流派介绍,一起来看一下吧。
正旦
王派:以王瑶卿为代表,代表剧目有《辛安驿》、《十三妹》。
梅派(花衫):以梅兰芳为代表,主要传人:言慧珠、梅葆玖、杜
近芳等。
代表剧目有《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水斗断桥》、《奇双会》、《游园惊梦》、《穆柯寨·穆天王》、《木兰从军》、《抗金兵》、《生死恨》、《西施》、《洛神》、《穆桂英挂帅》等。
程派(青衣):以程砚秋为代表,主要传人有:新艳秋、王吟秋、
李世济、赵荣琛、李蔷华,再传弟子有张火丁、刘桂娟等。
代表剧目有《锁麟囊》、《荒山泪》、《六月雪》、《亡蜀鉴》、《马昭仪》、《女儿冢》、《青霜剑》、《碧玉簪》、《春闺梦》等。
尚派(刀马旦):以尚小云为代表,主要传人:尚长麟、吴素秋、
杨荣环等。
代表剧目有双阳公主、三娘教子、祭塔、昭君出塞、南天门、秋胡戏妻、二进宫、花蕊夫人、峨嵋剑等。
张派:以张君秋为代表,代表剧目有《望江亭》、《诗文会》、《楚
宫恨》、《秦香莲》等。
花旦(小旦)
荀派:以荀慧生为代表,主要传人有:童芷苓、孙毓敏、宋长荣等。
代表剧目有《红娘》、《红楼二尤》、《花田错》、《辛安驿》、《十三妹》等。
筱派:以筱翠花为代表,主要传人有:毛世来、陈永玲、崔熹。
京剧旦行流派

浅析京剧的旦行流派摘要:“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都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们分别创立了梅、尚、程、荀四大流派。
梅兰芳在“四大名旦”中成名最早,程砚秋最年轻去世最早。
“四大名旦”排列顺序随着时间推移和个人艺术成就而有所变化,因此有了梅、尚、程、荀之说。
本文分别就旦行四大流派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京剧;“四大名旦”;流派中图分类号:j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1从“四大名旦”的艺术特色看,他们学艺都十分刻苦,事业上执着追求,积极进取,艺术上努力继承,并根据自身条件扬长避短,大胆创新,经过多年苦心钻研探索,终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梅、尚、程、荀四大流派各具特色,早年戏剧评论家曾以四季花名为喻,赞颂梅如春兰,有王者之香;尚如鞭蓉,映日鲜红;程如秋菊,霜于挺秀;荀如牡丹,占尽春光。
王瑶卿则概括为:“梅兰芳”的‘相’(艺术形象好),程硕秋的‘唱’(唱腔好),尚小云的‘棒’(武功好),荀慧生的浪(浪漫)等等。
“四大名旦”都是文武昆乱不挡,一专多能,戏路很宽,而且各有一批能体现自己独特风格的剧目,他们所上演的许多剧目都有进步意义,具有人民性。
一、典雅大方的梅派梅兰芳是京剧大师。
梅派艺术博大精深。
从艺术风格来看,梅派艺术典雅大方,平中见奇,刚柔相济。
梅兰芳在几十年舞台生涯中,塑造了为数众多的善良、温柔、端庄、娴雅、含蓄的中国古代妇女形象,如赵艳容、西施、韩玉娘、虞姬、杨玉环、白娘子、梁红玉、林黛玉、花木兰、洛神、穆桂英等。
这些艺术形象性格鲜明、姿态各异,有端庄秀丽的大家闺秀,雍容华贵的宫廷贵妇,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舍身救国的古代美人,情操高尚、坚贞刚烈的相府千金,芳洁弱质、多愁善感的绝代才女,饱受战乱之苦、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爱国女子,为追求爱情自由敢于同邪恶势力斗争的下凡女子,还有忠于爱情、心如秋水的虞美人等等,都体现了东方艺术的古典美。
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曾称赞梅兰芳是“伟大的群众演员、美的化身”。
京剧的主要流派介绍

京剧的主要流派介绍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各具特色的流派,这些流派不仅展现了演员们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传承和发展了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京剧的主要流派,领略它们的魅力。
首先要提到的是“梅派”。
梅兰芳先生创立的梅派,以其端庄典雅、大气优美的风格著称。
梅派在唱腔上注重旋律的优美、平稳和流畅,音色圆润、甜美,给人以清新、典雅之感。
在表演上,梅派强调动作的规范、优美和细腻,注重眼神的运用和面部表情的传达。
梅先生的代表剧目众多,如《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他通过精湛的表演,将剧中人物的情感和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程派”也是京剧流派中的重要一支。
程砚秋先生所创的程派,唱腔别具一格。
其特点是幽咽婉转、若断若续,在节奏和力度的变化上非常丰富,给人一种深沉、哀怨的感觉。
程派的表演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通过细腻的身段和含蓄的表情,将人物的情感层层递进地展现出来。
程派的代表剧目有《锁麟囊》《春闺梦》等,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程先生的演绎下,充满了悲剧色彩和艺术感染力。
“荀派”则以活泼灵动、俏丽多姿为特色。
荀慧生先生创立的荀派,唱腔甜媚、清脆,善于运用小腔和装饰音,使旋律更加活泼动人。
表演上,荀派注重展现女性的娇憨、活泼和妩媚,动作轻盈、灵活,眼神灵动、传神。
荀先生的代表剧目有《红娘》《荀灌娘》等,他所塑造的角色充满了青春活力和喜剧色彩。
“尚派”由尚小云先生创立。
尚派在唱腔上刚劲挺拔、高亢明亮,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表演上,尚派注重武功和身段的结合,动作刚健、洒脱,展现出一种英姿飒爽的气质。
尚先生的代表剧目有《昭君出塞》《双阳公主》等,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他的演绎下,充满了英雄气概和豪迈之情。
除了以上四大名旦所创立的流派,京剧还有其他著名的流派。
“谭派”是老生流派中的重要代表。
谭鑫培先生所创的谭派,唱腔韵味醇厚、苍劲有力。
在演唱时,注重运用气口和擞音,使唱腔更加富有变化和韵味。
京剧行当流派简介

京剧流派的形成
❖ 京剧流派的形成不外有三: ❖ 一、集百家之大成,取长补短,兼容并蓄,融合于
一身,而不是简单地继承某一流派创始人或传人的 艺术衣钵。 ❖ 二、在表演上具有自己独特的,系统的,符合观众 欣赏要求的理论根据和艺术创造,并在频繁的实践 中得到观众的理解和熟悉,而不是通过评选、大赛 和某位专家的批准。 ❖ 三、必须建立以主演为中心的创作和表演团体,从 编剧、演员、作曲、乐队、服装上形成统一的艺术 风格。
叶派传人
❖ 叶派传人有:马荣利、 李元瑞、茹绍荃、张春 孝、夏永泉、萧润德、 张学济、李继增、朱福 侠及其子叶少兰等。再 传弟子也遍布全国,当 代京剧小生十有八九都 宗法叶派。
叶少兰
李宏图
张春孝
京剧旦行的主要流派
❖ 梅派-梅兰芳 传人:魏莲芳、李斐叔、李世芳、李毓芳、刘 元彤、张君秋、言慧珠、杜近芳、李玉茹 、梅葆玖、沈小 梅等。
余派的形成
❖ 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鑫培)派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 唱技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 物,世称“余派”。余派演唱艺术形成于20年代,对于30 年代以来出现的各个老生流派有巨大影响。醇厚的韵味和典 雅的风格是余派艺术的主要特色。
❖ 余叔岩靠刻苦锻炼,克服了音量小,中气弱的弱点,使嗓音 醇甜峭劲,清冽爽脆而无一毫凝滞,又结合出色的气息运用 技巧,特别是提气的方法,做到高音清越,低音苍劲,立音 峭拔,脑后音雄浑,擞音圆润,颤音摇曳多姿。最大限度的 获得了用嗓的自由。在唱腔和唱法方面,尽量发挥自己的长 处,对谭鑫培的唱腔加以选择和调整,化谭的浑厚古朴为清 刚细腻,寓儒雅于苍劲,于英武中蕴涵深沈俊秀的书卷气, 对于所扮演的人物有极好的表演能力,尤擅演唱苍凉悲壮的 剧目。
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 ❖ 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
京剧流派艺术风格赏析

5.高亢激越的“高派”
高庆奎(1890—1942),高派艺术创始人,原名镇山,号子 君,原籍山西榆次,生于北京。幼坐科庆祥和,从师贾丽 川学文武老生,12岁登台为谭鑫培配演娃娃生。后曾搭杨 小朵“翊文社”、刘鸿声“陶永社”、谭鑫培“同庆社”、 俞振庭“双庆社”演出。 最初宗法谭派艺术,后来又吸收了孙菊仙、刘鸿声等名家 的演唱特点,并加以创新,逐步发展成为独具风格的“高 派”演唱艺术。 高庆奎的嗓音高亢,既有高、亮、甜、脆的特点,又有韵 域宽广、音色丰富之长。他能演出老生、花脸、老旦等多 种不同行当的角色。在用气、吐字、行腔等演唱技巧上, 他善取孙菊仙、刘鸿声的拨腔法。唱念方面多用京字京音, 尤其善于使用大气口“满宫满调”和运用长腔与拖板的唱 法来抒发剧中人物感情。 此外,高庆奎在演唱中还继承了谭鑫培韵味浓厚的特长并 加以融化吸收,致使他的演唱能在高亢激越之中又给人以 圆润秀丽之感。
京剧流派艺术风格赏析 -----老生篇
流派形成于风格,没有风格即无所谓
流派。 风格即个性,京剧的艺术个性具体体 现在演员自身所特有的精神风貌、气 韵风采、独特技巧。 流派是一个群体的概念,某个流派的 创始人,肯定是该群体中艺术成就最 高、风格最为突出的标志。 京剧于清道光、咸丰年间形成后逐渐 地发展,至光绪年间形成流派。
不同时期的老生流派
京剧三鼎甲 也成京剧三杰、老(前)三鼎甲。指的是京 剧形成初期,第一代演员中的三位杰出老生演员 :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 京剧小三鼎甲 即京剧新三杰、京剧后三杰、京剧新(后) 三鼎甲。指的是京剧第二代演员中的三位杰出老 生演员: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
2、老生新三杰(小“三鼎甲”) 清同治、光绪年间,第二代京剧演员中又 出现了新的“老生三杰” —— 谭鑫培、 汪桂芬、孙菊仙,又称“小三鼎甲”。 谭鑫培(1847—1917) 原名金福,字望重, 堂号英秀,湖北江夏(武昌)人。在谭派形 成以前,老生唱腔总体上简单质直,唱法 上讲究气大声宏,而谭鑫培则广泛地吸取 了青衣、花脸、小生、老旦的唱腔及河北 梆子、京韵大鼓的曲调,并根据自己的嗓 音条件,创造出一种悠扬委婉、韵味深长 的唱腔。
京剧流派艺术旦角篇精

梅兰芳的唱腔醇厚流丽,感
情丰富含蓄。由于他嗓音高 宽清亮、圆润甜脆俱备,故 音色极其纯净饱满,唱工从 不矜才使气,始终保持平静 从容的气度,决无气馁音懈 之处。他的唱腔基本上是从 传统唱法中来,但又无一腔 照搬传统,而是以自己的润 腔方式和行腔规律,将其化 为具有从容含蓄的梅派韵味 的唱腔,旋律优美,顺畅流 利。梅兰芳的嗓音脆、亮、 甜、润、宽圆俱备,而最难 得的是又甜又亮。甜而不宽, 这只是一般好嗓子,梅的嗓 音之宽,恰到好处。
1955年,他拍摄了《梅兰芳
的舞台艺术》,收入他各个 时期的代表作《宇宙锋》、 《断桥》等及他生活片断和 在工厂、舞台演出的《春香 闹学》等戏的片断。1956年 他率中国京剧代表团到日本 演出。1959年6月他在北京 演出《穆桂英挂帅》,作为 国庆十周年献礼节目。1961 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著有 《梅兰芳文集》、《梅兰芳 演出剧本选》、《舞台生活 四十年》等。
梅兰芳的念白富于情感,表
达人物个性鲜明。湖广韵、 尖团字的运用臻于化境,完 全成为艺术化了的生活语言, 毫无刻意求工的感觉,这是 在一些戏中使用的韵白。在 另一些戏中使用京白,也总 是适度、自然、甜美,且处 处顾及人物身分和剧情,并 与身、手、步法、面部表情 融为一体。梅兰芳的做工与 身段经过多年努力,磨练、 创新,可以说达到了美轮美 奂的境地。他总体上突出一 个“圆”字,从任何一个角 度看他的表演都能给人一种 美好的感受。
191 花》、《玉簪记》等戏。 一个月后回国。1921年编 演新戏《霸王别姬》。 1922年主持承华社。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 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 选,梅兰芳因功底深厚、 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 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一同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在上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表剧目有《群英会》, 《临江会》,《回荆州》, 《黄鹤楼》,《八大锤》, 《岳家庄》《蔡家庄》、 《雄州关》、《探庄》、 《状元谱》、《弓砚缘》、 《连升店》、《奇双会》、 《九龙山》、《八大锤》、 《雅观楼》等。生平收徒 较苛,私淑、摹演者极多, 其弟子有叶盛兰、俞振飞、 白云生等,其中以叶盛兰 的成就为最高。
京剧流派艺术
小生,花脸,丑行
京剧小生流派
小生是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之 一,指扮演青少年男子,按 照饰演人物的不同,一般分 为:娃娃生、穷生、扇子生、 纱帽生、翎子生等等。在表 演上最大的特点是唱和念都 是真假声互相结合。假声一 般说比较尖,比较细,比较 高,声音听起来比较年轻, 这样就从声音上跟老生有所 区别。采用这样一种发声方 法,是为了表示这种行当所 扮演的角色,都是些青年人。
除继承了程派的全部剧目外, 中年以后上演了一批独有的剧 目,如全部《周瑜》、全部 《吕布》、全部《罗成》等, 唱、念、做、打、表演都十分 繁重,充分的展现了他全面的 艺术造诣。《战濮阳》、《翠 屏山》、《狮子楼》、《双合 印》和50年代以来的新剧目 《周仁献嫂》、《柳荫记》、 《白蛇传》、《桃花扇》、 《西厢记》和现代戏《白毛女》 都属珍品,反串戏《木兰从 军》、《南界关》、《英杰烈》 等则因他曾习花衫,演来寓刚 于柔,更别具风采。
他嗓音甜润高亮,耐 唱受听,他吸取了青 衣的传统唱腔、唱法 和运腔技巧,使之充 分"小生化",脱俗而 且无脂粉气。经他精 心加工设计,创制出 别致优雅、富于感情 的新腔,如《四郎探 母》中杨宗保"扯四门 "的西皮唱段,经他演 唱后,成为流传至今 的名唱。
姜妙香念白讲求声韵和吐 字,强调语气的平易和传 情。武功亦佳,扎靠戏开 打利落,招数清楚,身手 稳健,从不卖弄技巧。精 心的琢磨剧中人物的心理、 地位、环境、运用唱、念、 做等身段予以恰当、合理 的表现,是姜妙香演戏的 一大特色。他能戏极多, 袍带小生、扇子生、穷生 以及翎子生的剧目都很精 彩。
程派小生
程继先是清末以来小生演 员中成就最高、技艺最全 面的一位杰出人才,他的 表演艺术对现代小生行影 响最大。程继先自幼坐科, 曾习武生,有很深的武功 造诣,能熟练运用各类兵 器的开打技巧,武打严谨、 准确,于火炽中显示从容 英武的气度。注意做派、 神情和工架,表演传神入 微,善于以翎子、扇子、 甩发种种功夫以及细节的 刻画来塑造剧中不同人物 的形象。
常演的有《探阴山》、《铡美 案》、《打龙袍》等包拯戏, 《锁五龙》、《断密涧》、 《取洛阳》、《黄一刀》、 《太行山》、《龙虎斗》、 《五台山》、《取荥阳》、 《黄鹤楼》、《下河东》、 《清风寨》、《丁甲山》、 《闹江州》、《打严嵩》、 《庆阳图》、《李七长亭》、 《古城会》(张飞)等,均十 分精采。弟子有赵炳啸、吴松 岩等,王泉奎、娄振奎等亦师 其艺 。再传弟子有吴钰璋
姜妙香有弟子50余人, 较著者有阎庆林、沈 曼华、江世玉、黄定、 童寿苓、徐和才、刘 雪涛,林懋荣,于万 增,仉志斌等,再传 弟子有张威,郝仕鹏, 岳峰,金阳等;津沪 票界潘经荪、袁青云、 何时希等皆与姜有交 往,均擅演姜派名剧。
叶派小生
叶盛兰对程门本派的 剧目、表演、武打、 工架和念、做等面的 全面继承,并在多年 的舞台实践中有重大 的突破和发展,不仅 青出于蓝,而且把程 派小生艺术推向又一 个新的高峰,其中最 大的成绩在于唱工。
程继先的表演富书卷气, 因此他对所演的武小生 戏于英武中含儒雅,文 小生戏于文雅中显洒脱, 穷生戏的寒酸迂腐也能 不俗不火。他的念白讲 求音韵,注意五声阴阳, 大小嗓结合圆融无迹。 曾先后与大量生行、旦 行演员合作,戏路宽广, 凡小生行当的各种类型 如雉尾声、纱帽生、扇 子生、穷生、武小生以 及长靠、短打戏均所擅 长。
京剧花脸流派 京剧净行自清代同光时期 以来有较大的发展,其中 何桂山、穆凤山在铜锤兼 架子花的唱、演方面分别 对前人的艺术作了不同的 规整与革新,各自形成了 黄钟大吕、朴直无华的何 (桂山)派,婉转流畅、 灵活多变的穆(凤山)派。
京剧花脸流派 清末,何桂山的弟子金秀 山兼有两派之长,唱工 以宗何的大气磅礴为主, 吸收了穆派的鼻音和部 分俏腔;保留了何的雄 浑朴厚,汰去了穆的花 梢庸俗,使自己的唱腔 在棱角分明的同时还具 有圆润酣畅的特色,更 富遒劲沉雄的韵味。念 白方面保留何桂山的风 格较多,尤其擅长京白。
厚重是郝寿臣的整体风格,从 他的演唱中、念白中虽然嗓音 有些闷哑,但咬金嚼铁,每一 个字都有沉甸甸的份量。他把 鼻腔音变为口鼻共鸣,灵活运 用,洋溢着一种深厚的韵味, 形成了独特的郝派唱念。郝寿 臣在做功上造型漂亮、身手干 净、眼神准确,像一只活生生 的猛虎,跃跃欲试,闪耀着超 人的艺术光辉。郝寿臣一生塑 造的舞台形象各个都是栩栩如 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姜派小生
姜妙香由青衣改演小生,师承冯 蕙林、陆杏林,并取法德珺如、 朱素云,博采众长而且富于创造, 发展了小生唱腔以书,形成了新 的流派,称为"姜派"。 姜妙香同梅兰芳合作近半个世纪, 在梅兰芳创演的全部新戏和梅派 传统剧目中,塑造了各种类型的 小人物形象,使他的演唱艺术影 响深远。并因长期的合作,具有 梅兰芳相近的风格,儒雅庄重, 真挚自然。他的戏路文武皆擅长 而偏于文,唱做俱佳而精于唱, 悲喜剧皆演而更宜于喜剧,其主 要贡献在于改革、丰富了小生的 唱腔。
叶盛兰天赋优越,嗓音不仅 宽亮高亢、圆润甜美,龙音、 虎音兼备,而且耐唱,诸如 大段的唢呐二黄、西皮三眼、 原板等成套唱腔都能酣畅饱 满、轻松舒展。唱法上,他 远取德(珺如)、朱(素 云),近摹姜(妙香)、金 (仲仁),多方吸收了各家 唱枪、唱法的精华,而使自 己的唱腔华丽秀劲,并研创 了反西皮唱腔。
叶盛兰善于以丰富多变的唱腔 塑造人物,如同一吕布,在 《辕门射戟》中的西皮唱腔挺 拔豪放,盛气凌人,而《白门 楼》中的西皮唱段则凄婉迂曲、 悲怆动人。有时以唱腔刻画人 物的激愤,唱的及其苍凉悲壮, 如 《叫关》中的罗成。有时 又以唱腔表现人物的绝望,唱 得非常凄楚深邃,如《柳荫记》 中的梁山伯。叶盛兰在唱工方 面成功的艺术创造,适以补足 了程派的缺陷(程继先不耐大 唱),而使小生行当的艺术更 为完善。
金派花脸
金少山有绝好的天赋条件, 嗓音较金秀山更加宏亮,不 仅声若洪钟,音量绝大,音 域极宽,而且音色醇厚饱满, 每一放歌,有巨流出峡、飞 瀑悬崖之概。少山唱法得乃 父的亲传,又直接继承了何 桂山的雄浑壮阔。他充分利 用自己的嗓音特长,不只是 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何、金两 派的精华,还进一步使之更 加丰富、完美。
京剧花脸流派
金秀山的戏路以铜锤 戏为主,架子花戏以 袍带为主,善演太监 戏和衰派戏,能以不 同的唱法、念白和步 法勾画出剧中人物的 不同身分和性格。晚 年的唱腔更加洗炼, 表演也强调端庄凝重, 风格趋于含蓄、老练。
金派花脸
金少山:京剧净行演员。本 名义(一说作仲义),又名 少山。满族。北京人。清末 民初时京剧名净金秀山之三 子。诞辰:1890年,光绪十 六年(庚寅);逝世:1948 年8月13日,农历戊子年七月 初九日。净行金派出现于清 末,成熟于20世纪20年代, 是金秀山、金少山父子集铜 锤、架子花的演唱之大成进 一步发展创造的,以唱、念 的卓越成就和做工著称于世, 是现代净行三大流派之一。
郝派花脸
郝寿臣(1886~1961),京剧演 员,工架子花脸。原籍河北香 河,幼年随父迁京。7岁学艺, 从师吕福善学铜锤花脸,艺名 小奎禄。曾从唐永常、朱子久、 阎宝恒等学艺。熔铜锤、架子 花脸于一炉,唱念上自成一格, 世称郝派。以气魄取胜,唱念 韵味浑厚,工架凝练,表演浑 然一体。他艺术态度严谨,善 于刻画人物,数十年艺术生涯 中,在220余个剧目中扮演过 160多个主要和次要角色。
叶盛兰全面的发扬了程派 小生的艺术,被认为是当 代小生的首席演员,中年 以后更形成了自己的表演 风格,成为当代最有影响 的小生流派。弟子有萧润 德、茹绍荃、李元瑞、张 春孝、马玉琪、马荣礼、 张岚方等,子少兰亦能继 其衣钵,再传弟子有于万 增,江其虎,宋小川,李 宏图,金喜全等。此外, 大多数小生演员都能摹学 叶盛兰的演唱,影响极为 深远。
代表剧目:《监酒令》、《辕 门射子》、《白门楼》、《借 赵云》、《黄鹤楼》、《罗成 叫关》、《小宴》、《飞虎 山》、《状元谱》、《连升店》 等。另外, 梅 派传统剧目 《宇宙锋》、《贵妃醉酒》、 《虹霓关》、《穆天王》、 《春秋配》、《奇双会》、 《玉堂春》、《游园惊梦》及 梅派新排剧目《西施》、《霸 王别姬》、《洛神》、《木兰 从军》、《太真外传》、《廉 锦枫》、《生死恨》、《凤还 巢》、《牢狱鸳鸯》、《春灯 谜》、《黛玉葬花》、《千斤 一笑》、《俊袭人》等,也都 得到姜妙香的有力配合。
可是小生所用的假声,跟扮 演女性的旦角所用的假声并 不一样。如果小生所用的假 声跟旦角完全一样的话,那 就不对了。小生的唱法虽然 也是用假声,但是应该比较 刚、劲、宽、亮,听起来声 音很清脆,但是并不柔媚, 很刚健,却并不粗野。这种 唱法和念法,要掌握得恰如 其分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京 剧小生这一行,历来是人才 较少的行当。
金少山是一个天赋优厚的全 面人材。他的声音之洪亮响亮, 确有声震屋瓦、震耳欲聋之势。 高、中、低、宽、厚、亮、面 面俱备。他在鼻音的运用上, 也有自己的特色。头腔、胸腔 与鼻腔共鸣的方法用得巧妙得 法,唱来灵巧、和谐而无沉闷、 单调之感。它如虎音、膛音、 立音、炸音也都一应俱全、用 来随心所欲。
金少山的唱腔朴实无华,不事 雕琢,似乎平淡无奇,实则逋 峭浑厚,于顺畅自然之中显现 气势。他唱[快板]最见功力, 吐字、气口、尺寸都驾驭自如, 快而不乱,流畅清晰,字字入 耳。金少山的做工较金秀山有 大的突破,他以大幅度的形体 动作,生动的面部表情和凌厉 的眼神,结合步法或借助道具 (令旗、马鞭等)来塑造人物, 以刻画凶狠、憨厚与风趣的角 色最为见长,如秦灿、司马师、 铫期、李逵、张飞等。
郝寿臣为了提高广大观众对花脸 角色的兴趣,给观众以更多的美 的享受,他注意在脸谱上苦下工 夫。他与梅兰芳、程砚秋、马连 良、高庆奎、杨小楼等人共同合 作创演的新戏约近四十余出,每 年平均排演两本新戏,新创剧目 人物的脸谱没有蓝本可参考,他 就按照剧情和人物性格去创造新 形脸谱。其代表作为《锁五龙》、 《二进宫》、《捉放曹》等。弟 子有袁世海、李幼春、王永昌、 周和桐,景荣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