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行当流派简介

合集下载

京剧赏析2(行当)

京剧赏析2(行当)
贵妃醉酒 《霸王别姬》
净,俗称“花脸” 俗称“花脸” 男性。与生行比,在化妆、唱腔、形体、 男性。与生行比,在化妆、唱腔、形体、表演上 有很大的不同: 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是化妆极为夸张,运用多种色彩, 首先是化妆极为夸张,运用多种色彩,在面部勾 勒出特定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 勒出特定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髯口又浓又 有的甚至带着红髯口或者紫的髯口, 长,有的甚至带着红髯口或者紫的髯口,以显示 人物的特殊的身份和性格。 人物的特殊的身份和性格。 其次是发音方法比生行浑厚,高亮, 其次是发音方法比生行浑厚,高亮,胸腔和脑腔 共鸣,听起来粗犷有力; 共鸣,听起来粗犷有力; 其三,是动作造型刚劲有力,抑扬顿挫。因此, 其三,是动作造型刚劲有力,抑扬顿挫。因此, 舞台上净行所扮演的人物成为不同常人的大英雄、 舞台上净行所扮演的人物成为不同常人的大英雄、 大强盗或者大忠臣等等。 大强盗或者大忠臣等等。
龙套:舞台的气氛,环境的变化都是靠龙套跑出来的, 龙套:舞台的气氛,环境的变化都是靠龙套跑出来的, 所以叫跑龙套。 所以叫跑龙套。
武行
谢 谢 欣 赏
扇子生:《柳荫记》中梁山伯
翎子生:周瑜
文小生之纱帽生
文小生之穷生:《金玉奴》 文小生之穷生:《金玉奴》
生行之武生 一般扮演武艺高强的将军、元帅和英雄豪杰。 一般扮演武艺高强的将军、元帅和英雄豪杰。武生最 初是从小生行中分出来的,一般不挂髯口, 初是从小生行中分出来的,一般不挂髯口,在化妆上 没有小生那样脂粉气重,经常在眉宇间画一个通天炮, 没有小生那样脂粉气重,经常在眉宇间画一个通天炮, 以突出一种英武,刚毅的气质。 以突出一种英武,刚毅的气质。
武老生之靠把武老生
红生: 红生:因扮演三国戏中的关羽而得名
生行——小生 生行——小生

介绍京剧四大行当

介绍京剧四大行当

介绍京剧四大行当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而在京剧演出中,有四大行当被视为最重要的角色类型。

这四大行当是:生、旦、净、丑。

每个行当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点、演唱风格和舞蹈动作,为观众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剧目。

首先是生行当,生字面意思是男子,擅长演绎男性角色。

生行当在京剧演出中扮演重要的正面角色,通常是正直、勇敢、豪迈的人物形象。

生行当分为青衣生和花脸生两种。

青衣生通常扮演小生、文生、武生等年轻英俊的角色,他们的面部装饰是用白色粉底,眼部着重化眼线,突出青春洋溢的形象。

而花脸生则扮演更成熟的男性角色,如贵族、将军等,并用各种颜色的面具来区分不同的角色性格。

旦行当是京剧中的女性行当。

旦字面意思是女子,旦行当扮演女性角色,包括公主、贵妇、少女等不同性格类型。

旦行当注重舞蹈和唱腔的表演,她们婀娜多姿,动作柔美,靠嗓音婉转动听,以及技巧纷呈的身段技法来展现角色的个性。

旦行当也分为德旦和花旦两种,德旦以婉约脱俗的形象示人,花旦则更加活泼、艳丽,注重形象的变化和服饰的华丽。

净行当是扮演中性、老年以及丑角角色的行当。

净字面意思是清白,净行当的演员通常化着白粉扮演角色,以区分生、旦行当的角色形象。

净行当的角色形象多样,包括刀马旦、老阿姨、宝贝粉等。

净行当的演员在舞蹈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他们通过独特的技巧和动作,来表现角色的幽默、滑稽以及悲喜交集的情感。

最后是丑行当,丑字面意思是有趣、搞笑。

丑行当是专门演绎嬉笑怪谲的角色,常常扮演幽默滑稽的丑角形象。

丑行当一般戴着拢子,以及独特的大耳朵和大鼻子妆容,衣着多为宽松、夸张的服装。

丑行当的演员要求技巧全面,包括粗口、尖嗓、行头、骑马等各种技巧,并需要具备出色的肢体表演能力和幽默感。

京剧四大行当各有其特点和魅力,他们在舞台上的表演能力和才华受到观众的高度赞赏。

他们通过特定的装束、化妆和动作,将戏剧人物形象具象化,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每个行当都在长期的传承中不断创新和完善,使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得以发扬光大。

京剧四大行当介绍

京剧四大行当介绍

京剧四大行当介绍
京剧舞台上的角色是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在化妆、服装各方面加以若干艺术的夸张,这样就把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

这四种类型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做“行当”。


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并应工猴儿戏)、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


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正旦)、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老旦。


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

“净”又分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分正净(重唱功,称铜锤、黑头)、架子花(重工架)、武二花、摔打花、油花(一称毛净)。


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分文丑(分方巾丑、袍带丑、老丑、荣衣丑,并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称开口跳)等。

各个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艺上各具特色。

京剧行当简介100字

京剧行当简介100字

京剧行当简介100字
京剧行当是中国传统产业的代表之一,是指在北京地区活跃的一个行业群体。

京剧、民间艺术、传统技艺等是京剧行业的主要内容。

这些行业中,有着许多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的传统技艺和艺术形式,如京剧、皮影、陶瓷、景泰蓝、珐琅、牛筋木雕等等。

在历史长河中,京剧行业一直都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人才的摇篮”。

在中国的历史演进中,京剧行业也牢牢地扎根于北京这座城市。

京剧行业的发展源远流长。

早在元朝时期,北京戏班子已有规模化,唐代时期也有宫廷音乐,可见这些行业的发展始于早期的朝代。

在明清时期,京剧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它被视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世人所称道。

在今天,京剧行业仍然具有着重要的传承意义。

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多种职业,如戏曲演员、皮影艺人、陶瓷大师、木雕师傅等等,都在京剧行业中扎根生长。

这些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既有传统的继承,也不断地加入新的元素。

京剧行业不仅仅只是传统文化的代表,还有着深远的经济价值。

例如,每年的昆曲节、京剧文化周等活动的举办,为京剧行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观众和商业机遇。

同时,京剧行业也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京剧行业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蕴藏着的重要财富之一。

京剧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必须继续推进京剧行业的保护、传承、发展,以此来为世界展示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魅力。

京剧资料

京剧资料

京剧的行当有哪些?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丑,共四大行当。

1.生行简称“生”。

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

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2.旦行简称“旦”。

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

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多表演性格活泼的女子,也有一部分悲剧和反面人物。

花衫:介于青衣和花旦之间,梳古装头(如古代仕女画中的头型)。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3.净行简称“净”,亦叫花脸。

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

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看到这里,可能有朋友要问,末行呢?其实,末行现在已经并入净行了。

4.丑行简称“丑”。

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

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

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

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截然不同.京剧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是程长庚、余三胜和张二奎所创的老生表演的三个流派。

后来又出现了谭鑫培、汪桂芬和孙菊仙为代表的老生三个流派。

京剧行当简介100字

京剧行当简介100字

京剧行当简介100字
京剧行当简介: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起源于北京地区,因此被称为京剧。

京剧的行当分为文行和武行两大类,每一类又细分为多个具体的行当类型。

下面将对京剧行当进行简要介绍。

1. 文行
文行是指演唱文戏的艺术行当,包括丑、老生、青衣和花旦等。

丑是京剧中的喜剧角色,通过滑稽搞笑的表演方式来引起观众的笑声。

老生则是扮演中年人的角色,以稳重、威严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青衣是年轻男性角色,通常扮演武将、官员等角色。

花旦则是扮演女性角色,包括少女、妻子、母亲等不同类型的角色。

2. 武行
武行是指演唱武戏的行当,主要包括武将、武童和武生等。

武将是京剧中的英雄角色,通常具有英勇、正义的形象,需要掌握武打和舞蹈技巧。

武童则是扮演少年武将的角色,通常扮演少年武将中的一员。

武生是扮演武打角色的行当,需要具备高超的武打技巧和舞蹈功底。

3. 兼行
兼行则是同时兼具文行和武行的行当,包括小生、花脸等。

小生是年轻男性角色,需要既能唱文戏,又能够演唱功戏,集文武双全于一身。

花脸则是扮演恶霸、妖精等特殊角色的行当,需要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来展示角色的个性。

总的来说,京剧行当的演员需要具备对戏曲表演的热爱和执着追求,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掌握角色的形象设定、造型、唱腔、唱白、动作等方面的技巧,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才能够在舞台上展现出精湛的演技和个人魅力。

参考内容:
1. 《京剧百科全书》
2. 《京剧艺术与剧团》
3. 《京剧行当进阶指南》
4. 《中国京剧行当版画艺术》
5. 《京剧角色学》。

京剧旦行四派唱腔及表演特点

京剧旦行四派唱腔及表演特点

京剧旦行四派唱腔及表演特点《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长按二维码,马上购买!梅派梅兰芳创立的“ 梅派”艺术,是京剧旦行中首先形成的,影响极其深远的京剧流派。

“ 梅派”主要是综合了青衣、花旦和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在唱、念、做、舞、音乐、服装、扮相等各个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将京剧旦行的唱腔、表演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梅派”艺术的特点是从不强调特点中来体现的。

梅兰芳所创立的“梅派”,也和其他京剧流派一样,在承师前辈艺人的基础上,走自己的创新发展道路。

梅兰芳从吴菱仙所学到的戏,基本都是京剧青衣应工的开蒙戏,从陈德霖、王瑶卿等所学到的也都是规规矩矩的传统老戏。

梅兰芳不仅在唱、念、做、打方面,样样精通,在继承前辈艺人的艺术风格中有所创新与发展,形成独树一帜的京剧旦行流派--梅派,另外在表演、服装、音乐、化妆、舞蹈、舞台灯光等方面,也有改革与创造。

都说梅派唱腔没特点, 胡芝凤硬是给总结出以下特点来:吐字:字头流畅,字尾归韵力度适中。

喉阻音: 较多实阻音。

顿音: 力度强。

装饰音: 与主音的音距较大。

共鸣: 比较靠前。

音色: 圆润、宽甜、明亮。

旋律: 简逸、精炼、平淡。

节奏: 舒展平稳。

行腔: 繁腔简唱,少小腔。

口型:不张大嘴,提硬颚,坚咽壁。

音量:大小变化不明显。

尾音: 呈抛物线甩音。

程派程派唱腔的特点:程派声腔艺术以独树一帜的发声、吐字、用嗓、润腔等综合技巧创造了风格含蓄、以深邃曲折、亢坠断续取胜的唱腔。

程腔虽以幽咽婉转著称,却于柔美的旋律之中,别具一股刚劲之气,锋芒咄咄逼人,更有强烈的感染力。

除了“柔里有刚,刚柔相济”之外,程派唱腔的另一个特点是声音大小、气息强弱的控制和多种气口的运用所形成的“藕断丝连”、“ 若断若续”的情调和韵味。

其表现在发音是:先收后放,先虚后实。

其次是用气引声,以字行腔,以腔传情。

程派的发音特点:程派的发音和梅派、张派等的位置不是一样的,梅派是靠前的,张派舌中音,而程派发音靠后。

京剧四大行当

京剧四大行当

京剧四大行当——生、旦、净、丑行当是我国传统戏曲一种重要的表演艺术手段,各地方戏曲剧种都有行当的划分。

京剧原分十大行当: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后概括为五大行当:生旦净末丑;最后归并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除这四行外,尚有几类次要的角色,如武戏中的配角“武行”和“觔斗行”,以及跑龙套的“流行”,所以也有七行之说,即“生旦净丑,武流觔斗”。

其他地方剧种的行当和京剧大同小异,现我们就京剧的行当作一简单的介绍——1、生行生行,指戏曲剧目中的男性形象,以面部化妆为俊扮为其特点。

根据其年龄、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不同的种类。

老生:指生行中的中年或老年形象,以戴胡须(即髯口)为其特点。

又根据其不同的表演特点,分为唱功老生、做功老生和靠把老生三类。

小生:指生行中的年轻人形象,根据不同的表演特点,可分为扇子生、纱帽生、雉尾生、穷生、武小生等类别。

(《群英会》的周瑜是雉尾小生)武生:指生行中身具武艺的男性形象,又有长靠武生(表现大将)和短打武生(表现绿林英雄)之分。

前者扎大靠,重工架;后者穿紧身衣服,重翻打。

(如《长坂坡》之赵云)红生:有时将其归入武生行,指勾红脸的身具武艺的男性形象,最典型的是关羽和赵匡胤。

2、旦行旦行,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类别。

青衣:又叫“正旦”,多表现那些端庄稳重的中青年妇女,以唱功见长,如《铡美案》中的秦香莲,《二进宫》中的李艳妃等。

花旦:多表现那些年轻活泼俏俐的小家碧玉或丫鬟,以做功和念白见长,如《西厢记》中的红娘,《拾玉镯》中的孙玉姣等。

武旦:表现那些身俱武艺的江湖女子或神怪精灵,多穿紧身衣服,表演上重翻打,如《白蛇传》中的青蛇、《十字坡》的孙二娘等。

刀马旦:表现那些女将或女元帅,一般要扎大靠,表演上重靠把工架,如《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等。

老旦:表现那些老年女性,用本嗓唱念,多重唱功,如《红灯记》中的李奶奶,《吊金龟》中的康氏、《辕门斩子》的佘太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人物。 ❖ 花衫:介于青衣和花旦之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梳古装头(如古代仕
女画中的头型)穿花盆底鞋。 ❖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花衫
青衣
净行
❖ 简称“净”,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 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 下几种角色:
❖ 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 ❖ 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
余派的唱法特点
❖ “云遮月” ——余叔岩的声音美,就是说,他的嗓 音主要不靠亮度取胜,而是有厚度、挂“味儿”。 他行腔曲折自如,顿挫有致,抑扬动听,还很善于 运用“擞音”等装饰因素来点染唱腔的色彩。在艺 术处理上审慎精到,字斟句酌,于简洁、精炼中蕴 藏着深厚的功力。
❖ 余派唱腔,以字正腔圆、声情并茂、韵味清醇而著 称于世。他塑造的音乐形象,端庄大方、深沉凝重, 具有清健的风骨,富有儒雅的气质。
马连良的艺术特点
❖ 唱:马连良的唱以谭鑫培唱腔为基础,结合本身条件,吸取 各家之长,大胆突破传统,发展自己的所长,创立与人不同 的唱法。他的演唱,流利、舒畅、雄浑中见俏丽,深沉中显 潇洒,奔放而不失精巧,粗豪又不乏细腻,他以独特的风格, 为京剧开创一代新声,丰富了京剧老生的唱腔艺术。
❖ 念:马派代表性剧目多是唱念并重,甚或念重于唱。在经常 演出的剧目中,念白有时老辣,有时苍劲,有时是幽默风趣 的声调,有时是忠告谏劝的语气,用以表达人物的不同性格 和感情需要。他善于将念白处理得像唱一样具有强烈的艺术 感染力,悦耳动听。马派念白和马派唱腔互为表里,彼此依 托,统一于马派声腔艺术之中。
❖ 表演:马连良的表演,手、眼、身、步结合一体,准确严谨, 凝重潇洒,将人物蕴涵的复杂感情,节奏鲜明地形之于外, 形成独具艺术魅力的马派丰彩。
马连良代表剧目
❖ 《要离刺庆忌》、《重耳走国》、《十老安刘》、《甘露 寺》、《群英会·借东风》、《清官册》、《一捧雪》、 《九更天》、《四进士》、《梅龙镇》、《御碑亭》、《十 道本》、《坐楼杀惜》、《清风亭》、《三娘教子》、《三 字经》、《汾河湾》、《武家坡》、《桑园会》、《范仲 禹》、《白蟒台》、《火牛阵》、《胭脂宝褶》、《焚绵 山》、《渭水河》、《状元谱》、《盗宗卷》、《断臂说 书》、《宝莲灯》、《珠帘寨》、《铁莲花》、《打严嵩》、 《广泰庄》、《三顾茅庐》、《法门寺》、《打登州》、 《南阳关》、《定军山》、《阳平关》、《胭脂虎》、《苏 武牧羊》、《将相和》、《海瑞罢官》。
京剧老生行的主要流派
❖ 谭派-谭鑫培
❖ 余派-余叔岩 传人:杨宝忠、吴彦衡、王少楼、谭富英、李 少春、孟小冬(女)。
❖ 言派-言菊朋 传人:奚啸伯、汤志朋、李家载、宋湛清、张 少楼
❖ 高派-高庆奎 传人:白家麟、王斌芬、虞仲衡、马少襄、王 仲亭、范钧宏、李和曾。
❖ 马派-马连良 传人:王和霖、迟金声、尹月樵(女)、马长 礼、张学津、冯志孝、梁益鸣、安云武。
❖ 表演:运用水袖、身段、步法,结合眼神和面部表情,都能 吻合剧情及人物的特定处境于思想,显示了他提炼生活、再 现生活的深厚功力。一些特殊技法的运用更有浓墨重彩的效 果,如靠旗、髯口、甩发、帽翅种种功夫,纯熟自如。
代表剧目
❖ 《打渔杀家》、《二堂舍子》、《打严嵩》、 《四进士》、《投军别窑》、《乌龙院》、 《萧何月下追韩信》、《徐策跑城》、《清 风亭》、《明末遗恨》、《义责王魁》、 《海瑞上疏》 等
❖ 麒派-周信芳 传人:程毓章、高百岁、陈鹤峰、王富英、李 如春、杨宝童、王少楼、于宗瑛、明毓琨、孙鹏麟。
❖ 杨派-杨宝森 传人:汪正华、梁庆云、李鸣盛、蒋慕萍、程 正泰、朱云鹏、叶蓬。
❖ 奚派-奚啸伯 传人:欧阳中石、孟筱伯、李伯培、杨志刚、 张建国。
余叔岩及余派艺术
❖ 余叔岩,京剧老生。湖北省罗 田县人,生于北京。谱名第祺, 字小云,官名叔巌,巌与岩通, 巌字笔画太多,所以常用“岩” 代替。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 子。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派艺 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技 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 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 世称“余派”。
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 ❖ 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
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 色。
二、京剧的流派
❖ 京剧流派主要是指演员的表演艺术风格和艺 术特点,并且这种风格特点得到师承和传播。 一个剧种中出现不同的流派是艺术发展的必 然产物,多种流派的形成是艺术昌盛的反映。
马派传人



❖ 马连良一生收徒很多, 南北各地多有马派传人。
较著名者有李万春、言
少朋、王金璐、王和霖、
迟金声、尹月樵(女)、
申凤梅、汪正华、周啸
天、张学津、冯志孝、
梁益鸣、张克让、安云
武等。
朱强
周信芳及麒派艺术
❖ 周信芳,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 艺名麒麟童,我国卓越的京剧 表演艺术家,京剧麒派艺术创 始人。周信芳无论唱、念、左、 打与剧目、唱词、服装、扮相、 等均有适合于自己风格而与众 不同的设计。以夸张的手段用 外部形象与动作塑造人物,造 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余派的形成
❖ 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鑫培)派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 唱技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 物,世称“余派”。余派演唱艺术形成于20年代,对于30 年代以来出现的各个老生流派有巨大影响。醇厚的韵味和典 雅的风格是余派艺术的主要特色。
❖ 余叔岩靠刻苦锻炼,克服了音量小,中气弱的弱点,使嗓音 醇甜峭劲,清冽爽脆而无一毫凝滞,又结合出色的气息运用 技巧,特别是提气的方法,做到高音清越,低音苍劲,立音 峭拔,脑后音雄浑,擞音圆润,颤音摇曳多姿。最大限度的 获得了用嗓的自由。在唱腔和唱法方面,尽量发挥自己的长 处,对谭鑫培的唱腔加以选择和调整,化谭的浑厚古朴为清 刚细腻,寓儒雅于苍劲,于英武中蕴涵深沈俊秀的书卷气, 对于所扮演的人物有极好的表演能力,尤擅演唱苍凉悲壮的 剧目。
叶派传人
❖ 叶派传人有:马荣利、 李元瑞、茹绍荃、张春 孝、夏永泉、萧润德、 张学济、李继增、朱福 侠及其子叶少兰等。再 传弟子也遍布全国,当 代京剧小生十有八九都 宗法叶派。
叶少兰
李宏图
张春孝
京剧旦行的主要流派
❖ 梅派-梅兰芳 传人:魏莲芳、李斐叔、李世芳、李毓芳、刘 元彤、张君秋、言慧珠、杜近芳、李玉茹 、梅葆玖、沈小 梅等。
文丑
武丑
生行
❖ 简称“生”。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 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 须生(老生、胡子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 髯口(胡子),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唱工老 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 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
麒派传人



❖ 周信芳早年弟子有高百 岁、陈鹤峰、李如春、 杨宝童、王少楼等。
❖ 1960年前后,他先后收 沈金波、童祥苓、萧润 增、霍鑫涛、张学海等 人为徒。
陈少云
京剧小生行的主要流派
❖ 程派-程继先 传人:叶盛兰、俞振飞、白云生。 ❖ 叶派-叶盛兰 传人:叶少兰、萧润德、茹绍荃、
李元瑞、张春孝、马玉琪、马荣礼。 ❖ 姜派-姜妙香 传人:阎庆林、沈曼华、江世玉、
余派代表剧目
❖ 余派剧目基本同于谭派,代表作有《搜孤救孤》、《王佐断 臂》、《战太平》、《审头刺汤》、《清官册》、《问樵闹 府·打棍出箱》、《盗宗卷》、《南阳关》、《宁武关》、 《镇谭州》、《战樊城》、《长亭会》、《摘缨会》、《黄 金台》、《太平桥》、《上天台》、《击鼓骂曹》、《阳平 关》、《连营寨》、《空城计》、《武家坡》、《汾河湾》、 《卖马当锏》、《珠帘寨》、《桑园寄子》、《托兆碰碑》、 《洪羊洞》、《四郎探母》、《打渔杀家》、《御碑亭》、 《打侄上坟》、《天雷报》、《二进宫》、《失印救火》、 《乌龙院》、《乌盆记》、《翠屏山》、《打严嵩》、《琼 林宴》、《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等。
周信芳的艺术特点
❖ 唱:周信芳的基本功精湛,他声音宽响,沙而不嘶,晚年转 具苍醇之音色,拔高示反觉圆润,低音更见出浑厚特色。他 的唱以苍凉遒劲为特色,朴而不直,顿挫有力,往往有极富 曲折跌宕之处,尤其注意抒发人物感情,高拨子、汉调等唱 腔有独特的韵味。
❖ 念:周信芳的念白有较重的浙江方音,苍津、爆满,讲究喷 口,富于力度,口风犀利老辣而且音乐性强,善用语气词, 有时接近于口语,生活气息浓厚。无论表达风趣、庄重、愤 恨、哀伤的情绪,语气都极为自然生动。
❖ 尚派-尚小云 传人:张蝶芬、赵晓岚、雪艳琴、孙荣蕙、尚 长麟、董玉苓等。
余叔岩的弟子——“三小四少”
❖ 三小:小小朵(杨宝 忠)、小谭(谭富英)、 孟小冬。
❖ 四少:吴少霞(后改学 武生)、王少楼、陈少 霖、李少春。
孟小冬
李少春
马连良及马派艺术
❖ 马连良,回名尤素福,原籍陕 西扶风,生于北京,字温如。 中国著名京剧艺术家,老生行 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马派” 艺术创始人,京剧后“四大须 生”之首,他以独特的风格, 为京剧开创一代新声,成为广 大群众喜闻乐唱的马腔,丰富 了京剧老生的唱腔艺术。
京剧行当及流派简介
一、京剧的行当
生、旦、净、丑
根据人物性别,年龄 根据人物性格
生分老生、小生、娃娃生、红生、武生等
旦分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彩旦等
净分文净、武净等 丑分文丑、武丑等
角色行当体 制的成熟
丑行
❖ 简称“丑”。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 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 ❖ 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 ❖ 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
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