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现状分析
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现状

2.COPD基层诊疗存在不足
在基层医疗机构,COPD的诊疗常因设备、技术限制而受限,导致 早期诊断率低,规范化治疗不足,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02
COPD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The current statu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PD
Innovation in grassroo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odels for COPD
社区诊疗中心设置
加强基层医疗教育
实施慢阻肺分级诊疗
构建多学科协作模式
通过定期培训和研讨会,提升基层医生对 COPD的诊疗能力,确保诊断准确,治疗规 范。
依据COPD患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明确各 级基层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实现精准施治。
推广早期筛查
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COPD早期筛查项目,利用肺功能检查等 手段,及时发现并干预COPD高风险人群。
05
未来展望与挑战
Future prospects and challenges
研发新药物和创新治疗方法
医疗政策与法规支持
1.政策推动基层诊疗发展
近年来,中国政府推出多项医疗政策,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强调基层 首诊,为慢阻肺等慢性病的早期发现与管理提供政策支持。
中国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基层诊疗现状
Current status of grassroo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
DokiQ崽2834
基层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现状研究分析

基层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现状研究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基层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现状。
方法:在本文研究中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0例收治时间在2018年度3月-2019年度6月,收集每位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误诊、漏诊的因素,分析疾病的诊治现状。
结果:入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86例、入院诊断符合率为86.00%、误诊率为10.00%,误诊疾病分别为急性心肌梗死、支气管炎、心功能不全、气胸、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漏诊率4.00%,漏诊者在入院时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心功能不全、冠心病等,平均确诊时间为(4.21±1.91)d;在疾病诊疗知识调查结果中,少数医生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临床症状、分级标准、诊断手段、治疗方式、吸入药物、疾病加重因素充分了解,多数医生对于上述知识了解不充分。
结论:基层医院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误诊率、漏诊率较高,主要受到医生在职学习积极性、医疗人才配备等因素影响,而内科医生对于该疾病认知度不高,需要通过进行培训、讲座等方式,提高内科医生的诊疗认知水平。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现状;研究引言在临床常见呼吸道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十分常见,该疾病主要是由于有害因素刺激所致的慢性气道进行性炎症,一般发生在中老年患者中,根据文献数据统计,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是导致全球死亡的第四位,也是我国农村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一种可预防和可治疗的疾病,疾病呈进行性发展,故此对于该类疾病,早诊断、早期治疗十分必要。
目前临床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一般以避免病情发展、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缓解临床症状等作为关键,使其急性发作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1]。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一种慢性进展型疾病,故此早期明确诊断十分重要。
因此,本次研究对基层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现状进行分析,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在本文研究中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0例收治时间在2018年度3月-2019年度6月,收集每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2],②签署知情同意书。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就诊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就诊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陈英【期刊名称】《护理学报》【年(卷),期】2008(015)004【摘要】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就诊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是否定期复查、什么情况下就诊、就诊是否需人陪同及影响定期复查的因素等.结果定期复查的患者仅占16%,出现症状即来就诊者占41%,症状严重或自服药物无效后才就诊者占43%.不能定期复查的主要原因有:认为定期复查没有必要、就诊需人陪同、就医不便、经济负担重等.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文化程度、患病年限、经济状况影响患者是否能够定期复查.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就诊延迟现象突出,需要加强护理干预:加强对文化程度低、患病年限短、经济状况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及其照顾者的教育,使其认识到定期复查、及时就医的必要性;采取措施.方便患者就医,降低治疗费用;开展社区护理,建立随访制度,通过电话咨询、家庭访视及时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针对性的指导.【总页数】3页(P11-13)【作者】陈英【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呼吸内科,北京,1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相关文献】1.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J], 黄慧玲;罗艳华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戒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周胜亮;王德峰;聂晓东;叶涵;龚蕊;杨玉瓶3.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会疏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徐榆林;王晓东;李豪;蒋秋玲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李梅靖;李红;刘美玲;林清;孙惠林;刘舒婧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陈菊梅;沈彬;梁梅兰;李林霞;王敏捷;齐见旭;曾慈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现状分析

﹘
在使用了支气管舒张剂的患者中,
>50%
使用的是短效或中效的药物2
﹘
临床实践中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
随意降低治疗级别、过早停药
的现象非常普遍3,4
1. 2. 3. 4.
张荣葆, 何权瀛.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9, 17: 61-63. 何权瀛, 等.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9, 29: 354 -357. Fang X, et al. Chest. 2011;139(4):920-9. 冯玉麟, 等.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2; 11(4): 313-316.
慢阻肺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 非常迫切
中国呼吸病专家咨询小组调查结果显示:
– –
73%患者反映非常需要健康教育 24%反映一般性需要
对慢阻肺患者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河北省人民医院
何权瀛, 等.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9; 17(5):441-443.
工作 是提高慢阻肺防治水平的重 要基础
88.3%
恰当治疗 不恰当治疗 处方不足 处方过度
•
根据GOLD指南,3690 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 − 恰当治疗 (1399例,37.9%)、不恰当治疗 (2291例, 62.1%),
P < 0.0001
− 不恰当治疗主要表现为处方不足 (267例, 11.7%, 267/2291 ) 和处方过度 (2024例, 88.3%, 2024/2291)
对慢阻肺患者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势在必行搞好慢阻肺患者教育与管理工作搞好慢阻肺患者教育与管理工作是提高慢阻肺防治水平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慢阻肺防治水平的重要基础提高患者对慢阻肺的认识及自身处理疾病的能力更好地配合管理加强预防措施减少反复加重维持病情稳定提高生命质量慢阻肺患者教育不管理的主要内容使患者了解慢阻肺的病理生理不临床基础知识掌握一般呾某些特殊的管理方法globalstrategydiagnosismanagement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updated2013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30例治疗现状分析

郑 丽琴 许 建 英
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 ( C O P D )是 临床常见 的慢性 气道疾 病 ,稳定期规范化药物治疗可减 少 C O P D患者的急性加重 。 提高生活质量 , 减少患者经济负担_ r 。 本研究通过对 C O P D稳 定期患者 的临床症 状 、 急性加重 病史 、 肺功能 和药物治 疗情
数 ;② 近 3 个 月 内稳定期咳嗽 、咳痰 、气短等 8 个 问题 , 即 C A T 问卷 ; ③既往的治疗情况 . 包括患者近 3个月 内应 用治疗
C O P D的药物 , 是否遵 医嘱使用药物 , 是否按需 使用药 物 ; ④
此次就医测定肺功能的结果。
性加重病史 、 肺功能及有无并发症对 C O P D患者进行综合评 估。 将稳定期 C O P D患者分 为 A、 B 、 C 、 D 4类 . 并 以此作为制
受体激 动剂 占 2 3 . 8 %( 1 7 1 / 7 1 7 ) ,使 用抗 生索分别 占 1 9 . 9 %
( 1 4 3 / 7 1 7 ) , 使用 糖皮质激 素患者 占 1 8 . 1 %( 1 3 0 / 7 1 7 ) , 使用抗
胆碱 能受 体 占 8 . 9 %( 6 4 / 7 1 7 )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联合 B 受 体激动剂 ( 9 . 7 6 %, 7 0 / 7 1 7 ) 。见表 2 。
中国慢性肺阻塞临床诊疗现状调研分析

中国慢性肺阻塞临床诊疗现状调研分析慢性肺阻塞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是肺功能慢性不可逆的下降,常常伴随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
慢性肺阻塞的高发病率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特点,使其成为引起公众关注的重要疾病之一、本文将调研分析中国慢性肺阻塞的临床诊疗现状。
一、诊断现状1.诊断工具:目前,慢性肺阻塞的诊断常常依据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肺功能检查结果。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性肺阻塞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但由于肺功能检查设备在中国不普及且昂贵,导致很多地区无法进行准确的肺功能检查。
因此,一些患者可能无法得到及时诊断。
2.诊断意识:慢性肺阻塞的早期症状较轻,易被忽视,很多患者在病情进展较严重时才寻求医疗帮助,这导致了慢性肺阻塞的诊断延迟。
此外,一些患者对慢性肺阻塞的认识不足,常常误认为呼吸困难是因为年龄增长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二、治疗现状1.药物治疗:慢性肺阻塞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包括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以减轻呼吸道痉挛、改善肺功能。
但是,长期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升压药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同时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也可能带来一系列副作用。
此外,药物治疗不会改变慢性肺阻塞的病程,只能缓解症状。
2.氧疗:对于慢性肺阻塞患者中严重氧合不全的病例,氧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然而,在中国,氧疗设备的普及程度不高,很多患者无法获得及时的氧疗,造成病情加重。
3.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对于慢性肺阻塞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可以改善肺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康复治疗在中国的推广还比较滞后,很多地区没有相关设施和专业人员,患者无法享受到康复治疗的福利。
三、挑战与建议1.普及肺功能检查:政府应加大对肺功能检查设备的投入,提高肺功能检查的普及率。
同时,提高医务人员对肺功能检查的了解和运用能力,加强对肺功能检查的培训。
2.提高患者诊断意识:通过开展慢性肺阻塞知识普及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慢性肺阻塞的认识和诊断意识,促使患者及早就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是以不完全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为特征的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1〕。
肺功能测定是诊断COPD的金标准,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吸量(FEV1)80%预计值,且FEV1/用力肺活量(FVC)70%者,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
近年来,COPD发病率及死亡率上升迅速,因此,加强研究COPD流行病学,对COPD易感人群预防和治疗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 COPD 的流行病学现状由于全球各地区人群特征和暴露因素不同,流行病学统计方法存在差异,目前世界各地的COPD流行病学报道的发病率不尽一致。
同一项COPD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若分别按美国胸科学会(ATS)、欧洲呼吸学会(ERS)、COPD全球创议(GOLD)对COPD的诊断标准进行分析,成人COPD的发病率分别为2.9%、14.3%和13.9%〔2〕。
通过分析近几年资料发现,COPD流行病学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1 COPD发病率的特征①不同国家和地区COPD发病率存在差异。
据统计当前COPD在全球人群中发病率大约是10%〔3〕,在欧洲,40~69岁人群COPD的发病率为9.1%,英国、法国、波兰约10%的成年人有慢性咳嗽、咯痰并伴气流阻塞征象,导致了COPD高发病率。
在美国国家健康调查发现25岁以上人口COPD发病率 6%〔4〕。
在亚洲地区,日本2001年40岁以上人群中COPD发病率为6.7%。
菲律宾为6.3%,新加坡为3.5%〔5〕。
在中国预计有2 500万例COPD患者,北京、辽宁、湖北农村地区的15岁及以上的人群调查中COPD发病率平均为3%,湖北和辽宁分别为l.8%和1.6%,而北京市延庆县COPD高达9.11%〔6〕,上海城区60岁以上人群COPD发病率为11.9%;农村地区为15.2%,广州市区为7.49%〔7〕,韶关农村为12%〔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慢性堵塞性肺疾病患者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慢性堵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屡屡伴随着严峻的症状,如呼吸困难和咳嗽。
患者一般会出现身体衰弱和功能降低的状况,严峻影响其生活质量。
本文通过对目前慢性堵塞性肺疾病患者衰弱现状的探究,探讨导致患者衰弱的相关因素。
其中有诸如病程长、年龄大、社会经济状况差、并发症等浩繁相关因素,这些因素可以互相作用导致衰弱加重。
关键词:慢性堵塞性肺疾病,衰弱,影响因素一、引言慢性堵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会导致肺部的充气过程受到阻碍。
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和咳嗽,患者往往会在平时生活中感到身体虚弱、容易疲惫。
随着疾病的恶化,患者的身体功能会逐渐降低,这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探讨慢性堵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是分外重要的。
二、慢性堵塞性肺疾病患者衰弱现状慢性堵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衰弱症状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体力下降等。
患者屡屡在轻度活动或者小小的压力下就会感到无力,无法进行正常的平时活动。
此外,由于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影响,许多患者不足以充分休息,往往会出现失眠及无法进食等问题,从而导致营养不良。
由于身体衰弱及功能下降的影响,患者在生活中也往往特殊脆弱,缺乏自信,容易感到焦虑和抑郁。
三、慢性堵塞性肺疾病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1、慢性堵塞性肺疾病病程长探究机构发现,患者的衰弱和慢性堵塞性肺疾病的病程长有分外明显的关联性。
随着病程的持续,患者身体功能逐渐下降,体力逐渐减弱。
2、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身体就会越来越虚弱,因此,年龄是慢性堵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探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肺功能逐渐受损,并且随之而来的疲惫和虚弱症状也越来越严峻。
3、社会经济状况慢性堵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社会经济状况也是影响其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的分外重要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对于其他慢性疾病, 慢阻肺的死亡率持续增加
美国1965-98年心血管和肺部疾病的死亡率改变 改编自GOLD
占1965年的比例
Pauwels RA, Rabe KF. Lancet. 2004; 364:613-620.
所有其他死因
其他 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 脑卒中
慢阻肺给患者的家庭和
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诊疗现状分析
姚婉贞 教授
主要内容
• 慢阻肺流行病学 • 慢阻肺诊治现状 • 如何改善慢阻肺的诊治现状?
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目前全球范围内,慢阻肺患病率情况
40 岁以上
4–20%1 成年人中
>10%的 1
8.2%3
(40岁及以上人群)
6.3%1,2
6.8%1
7.7%1 7.0%1
4–10%4
55岁以上 男性中5%
1
4.7%5**
患病率
•有范围的数据,用的是中位数 **中度至重度慢阻肺 >30岁
1. WHO report: Global surveillanc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s: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2007. 2. Chan-Yeung M et al. Int J Tuberc Lung Dis 2004; 8: 2–14. 3. Zhong N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7; 176: 753–760. 4. European Lung White Book, 2003. 5. Crockett AJ et al. Economic Case Statement Chronic Obstructive Disease (COPD). Australian Lung Foundation 2002.
主要内容
• 慢阻肺流行病学 • 慢阻肺诊治现状 • 如何改善慢阻肺的诊治现状?
1. 早期诊断不足、误诊和漏诊率高
• 早期诊断不足:
– 南方地区研究:仅15.9%的慢阻肺患者在被诊断时属于中度慢阻肺,大部分在初
次诊断时就已属于重度甚至是极重度慢阻肺1
• 误诊和漏诊率高:
– 我国BOLD 研究:在所有被诊断为慢阻肺的患者中, 仅有35.1%的患者以往曾被
• 早慢阻肺的发 展进程
• 慢阻肺稳定期的管理目标1:
– 控制当前症状和降低未来风险
GOLD 2013: 稳定期慢阻肺管理目标 1
• 缓解症状 • 改善运动耐量 • 改善健康状况
减少症状
以及
• 预防疾病进展 • 预防和治疗急性加重 • 降低死亡率
直接医疗 费用
﹘平均每月就诊约1次,平均每次就诊费用340 元1 ﹘平均每年住院约1~2次,每次住院费用高达 8755 元1 ﹘慢阻肺患者的年人均直接医疗费用(包括门诊费用、住院费用和
自我购药费用) :11744元1 ﹘城市患者与慢阻肺相关的每年人均总花费占当年我国平均家庭总
收入的40%;农村经济负担更为严重2,3
1. 李治平, 等.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24: 722 -724. 2. Zhong N,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7;176:753-760. 3. 唐根富, 等.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1, 24 : 245. 4. 何权瀛, 等.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3 , 26: 39 -40 . 5. Fang X, et al. Chest. 2011;139(4):920-9. 6. 冯玉麟, 等.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2; 11(4): 313-316.
确诊为慢阻肺2
– 我国目前仅有不到1 /3 的慢阻肺诊断是借助肺功能仪测定而做出的,在一些农村
地区慢阻肺的诊断从未使用肺功能指标 3,4
原因分析 5,6 :
− 基层医疗工作者对慢阻肺的认识不足 − 大部分中国患者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患者对疾病症状的耐受程度较高,以及医疗资源的匮乏,这
些患者通常只有当症状已经十分严重甚至已经发生急性加重时才会就诊
直接非医 疗费用
1570元1
误工1
﹘在职慢阻肺患者每人每年因病平均误工 17 d ﹘家属照顾慢阻肺患者平均每年误工 14 d
于2006年7~10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沈阳和西安等6个城市24家医院723例确诊的COPD患者进行面对面访 问,旨在了解COPD对城市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以及COPD造成的经济负担1
慢阻肺已成为中国第3~4位死因2,3
• 在中国人口十大死因中,慢阻肺在
城市居第4位,农村居第3位
• 全中国每年因慢阻肺死亡的人数达
128 万, 相当于每分钟就有2.5 人死于慢阻肺
1. Lozano R, et al. Lancet. 2012;380(9859):2095-128.
2. Fang X, et al. Chest. 2011;139(4):920-9. 3. 冯玉麟, 等.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2; 11(4): 313-316.
降低风险
1.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UPDATED 2013) 2. 冯玉麟, 等.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2; 11(4): 313-316.
慢阻肺已成为主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
WHO-GBD:1990和2010年全球主要死因比较
慢阻肺已成为全球第3位死因1
1990年 疾病排序 1. 缺血性心脏病 2. 脑卒中 3. 下呼吸道感染 4. 慢阻肺 5. 腹泻 6. 肺结核 7. 早产并发症 8. 肺癌 9. 疟疾 10. 公路损伤
2010年 疾病排序 1. 缺血性心脏病 2. 脑卒中 3. 慢阻肺 4.下呼吸道感染 5. 肺癌 6. HIV/AIDS 7. 腹泻 8. 公路损伤 9. 糖尿病 10. 肺结核
1. 何权瀛, 等.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9;32(4):253-257. 2. Fang X, et al. Chest. 2011;139(4):920-9. 3. 冯玉麟, 等.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2; 11(4): 313-316.
防控慢阻肺刻不容缓
• 慢阻肺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 需要进行长期防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