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简介
泰顺地形分析报告

泰顺地形分析报告1. 概述本文档对中国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下辖的泰顺县进行了地形分析。
通过对泰顺县的地貌特征、地形类型和地势变化等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旨在揭示该地区的地貌演化过程以及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2. 地貌特征泰顺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地处闽浙交界处,地貌特征丰富多样。
整体而言,泰顺县地形起伏较大,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主要地貌类型包括丘陵、山地和河流。
2.1 丘陵泰顺县东北部为丘陵地形,海拔较低,平均高度约300米。
丘陵起伏较小,地势相对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丘陵地区气候湿润,降水量充足,使得该地区农作物种植非常丰富。
2.2 山地泰顺县西南部为山地地形,地势较高,山峰众多,海拔在500到1000米之间。
山地地貌多为丘陵山岭交错,地势陡峭,地形复杂。
山地地区植被繁茂,湖泊众多,景色优美,是旅游和自然保护的重要区域。
2.3 河流泰顺县地势西北低,地貌为河流发育区。
主要河流有泰顺河和濛溪河。
这些河流在地质活动的作用下侵蚀、淤积等作用,形成了泰顺县的河谷地形。
河谷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农作物种植广泛。
3. 地形类型根据泰顺县的地貌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种地形类型:3.1 丘陵地形丘陵地形是泰顺县主要的地形类型之一。
这种地形地势较为平坦,起伏较小。
丘陵地形广泛分布于县的东北部,十分适宜农业发展。
3.2 山地地形山地地形是泰顺县的主要地形类型之一。
山地地形地势较高,有着复杂的地形结构。
山地地形广泛分布于县的西南部,山岭众多,植被繁茂,使得该地区成为旅游和自然保护的重要区域。
3.3 河谷地形河谷地形是泰顺县地势较低的地区所特有的地形类型。
泰顺县的河流众多,河流长期侵蚀作用形成了广泛的河谷地形。
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较适宜农作物种植。
4. 地势变化泰顺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随着地形的变化,地势也有所变化。
从整体上看,泰顺县地势逐渐由东北向西南递减。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4.1 高山峻岭泰顺县的西南部山地地带,主要是沿着闽浙交界的山脉,有着较高的海拔,是该县地势最高的地区。
泰顺廊桥介绍总结

泰顺廊桥介绍总结概述泰顺廊桥是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廊桥,也是中国古代私房廊桥的代表作之一。
作为当地重要的交通枢纽,泰顺廊桥起到了连接两岸并便利人们出行的作用。
本文将对泰顺廊桥的历史、结构和文化价值进行介绍和总结。
历史泰顺廊桥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明代。
根据史书记载,泰顺廊桥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廊桥最初是由木材搭建而成,后来在清代进行了重修,并采用了更为坚固的石材建造。
这座廊桥见证了泰顺县历史的变迁,经历了多次战乱和自然灾害的考验,但仍然屹立不倒。
结构泰顺廊桥位于泰顺县境内一条河流上方,总长约100米,宽度适中。
廊桥主体由石头和木材组成,分为多个桥墩和桥板。
桥墩高耸,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和图案,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工艺。
桥板则铺设在桥墩上方,供行人和车辆通行。
整座廊桥设计精巧,工艺精湛,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之一。
文化价值泰顺廊桥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首先,廊桥是当地历史文化的象征,见证了泰顺县的发展和变迁,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其次,廊桥的建造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和工艺水平,对后人的建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廊桥还承载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热爱,成为当地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观赏。
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泰顺廊桥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对廊桥的维修和保养工作,确保其基本的结构安全和完好。
其次,加强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减少人为破坏和污染。
此外,当地还举办了一系列的宣传和推广活动,增加人们对廊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这些措施,泰顺廊桥得以传承并继续发挥其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结论泰顺廊桥作为中国古代私房廊桥的代表作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作为当地的交通枢纽和旅游景点,廊桥承载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热爱。
通过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廊桥能够继续为人们提供美好的观赏体验,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遗产。
小城故事:浙南边陲泰顺县——被誉为中国最纯净的美丽风景线

小城故事:浙南边陲泰顺县——被誉为中国最纯净的美丽风景线世人云“国泰民安,人心归顺”,泰顺县因此而得名。
泰顺,被誉为“千桥之乡”,这里还有“世界上最美的廊桥”——北涧桥。
泰顺是一座浙南边陲的小县城,却被誉为中国最纯净的美丽风景线之一。
泰顺县位于浙江南部,隶属温州市,枕山近海,区位独特,拥有被誉为“天然生物基因库”和“绿色生态博物馆”的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泰顺县,隶属于浙江省温州市,位于浙江省南部,枕山近海,区位独特,东邻苍南县,东南界福鼎市,南界柘荣县,西南、西侧分别与福安市、寿宁县接壤,西北靠景宁县,东北毗文成县。
明景泰三年(1452年)置县,取“国泰民安、人心效顺”之意。
泰顺是国家生态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森林覆盖率达76.1%,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居全省前列。
现存各类桥梁970多座,古廊桥33座,15座古廊桥和“仕水矴步”被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被列入国家和省市非遗名录116项。
拥有被誉为“天然生物基因库”和“绿色生态博物馆”的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神水宝地”“天下第一氡”盛誉的承天氡泉省级自然保护区以及极具文化艺术创造价值和收藏价值的泰顺石等。
泰顺境内山脉属南雁荡和洞宫山脉,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其境内西北的白云尖,海拔1611.3米,为温州市最高峰。
泰顺县城平均海拔超过500米,为浙江省海拔最高的县城。
南雁荡洞宫山大小溪流百余条,纵横密布,呈多干树枝状,分属飞云江、交溪、沙埕港、鳌江四大水系,主要溪流有里光溪、洪口溪、仕阳溪、寿泰溪、彭溪、会甲溪等,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8.2亿立方米,2012年,水资源量为35.97亿立方米。
泰顺是浙南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其中温州的“大水缸”——珊溪水库有2/3水域面积在泰顺县境内。
泰顺石资源主要分布在泰顺县龟湖镇,其已探明可开采量为5000万吨,理论储量达1亿吨,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单体矿,号称“世界蜡都”。
泰顺石质地温润似玉、细腻剔透、纹理精美、色泽雅丽、软硬适中,具有宜雕琢、宜制印等工艺美术特点,极具文化艺术创造价值和收藏价值。
有关泰顺旅游业的报告

有关泰顺旅游业的报告泰顺县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是一个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旅游目的地。
本报告旨在分析泰顺旅游业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现状分析1.旅游资源丰富:泰顺县自然条件优越,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遗迹。
著名景点有仙都风景区、仙居村、云顶山、灵峰寺等。
2.旅游业发展缓慢:泰顺旅游业发展尚不成熟,旅游产业链条较为单一,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和个性化,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3.市场营销不足:泰顺县宣传力度不足,缺乏有效的市场推广手段,旅游宣传效果不佳,导致旅游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二、面临挑战1.重工业污染:泰顺县传统的重工业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这不仅会破坏自然景观,也会影响到游客的健康和安全。
2.竞争激烈:泰顺周边的其他地区也在积极发展旅游业,存在着强烈的竞争。
如果泰顺不能及时调整自身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将会失去市场竞争的优势。
3.人才不足:泰顺旅游业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然而,目前泰顺旅游业的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成为了泰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三、建议1.改善环境:加大工业转型升级力度,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减少重工业污染,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增强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3.推进旅游产品创新:以泰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为基础,围绕特色文化、休闲度假、康养养生等方向,开发创新性旅游产品,提高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4.加强市场宣传:通过多种宣传手段,提高泰顺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市场份额,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泰顺旅游业具有优越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但也存在着发展不足的问题。
只有通过加大投资、创新发展思路,加强市场推广,提高服务水平,才能为泰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泰顺茶产业发展趋势

泰顺茶产业发展趋势泰顺县是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的一个县。
该县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和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被誉为“福建茶乡浙江门户”。
近年来,泰顺县茶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该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
本文将详细分析泰顺茶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一、泰顺茶产业的历史与现状泰顺茶产业起源于唐代,到了明清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其茶叶以绿茶为主,品质优良,曾多次荣获国际和国内茶叶比赛的奖项。
目前,泰顺县的茶叶种植面积达到了20000多亩,年产量超过5000吨,年产值超过亿元人民币。
泰顺茶主要有泰顺毛尖、泰顺瓜片、泰顺碧螺春等品种,畅销全国各地,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
二、泰顺茶产业的发展趋势1. 品质提升和产业升级泰顺茶产业在品质上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认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种植和加工技术的提升。
农民们采用现代化的种植技术,注重有机栽培,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证茶叶的品质和健康。
此外,茶叶加工技术也得到了提升,新的加工方法和设备进一步提高了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2. 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泰顺茶产业已经开始注重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
一些茶企和茶农开始注意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通过设计独特的包装和制作专业的宣传资料来吸引消费者。
此外,通过参加各类茶叶展览、销售推广活动等,提高茶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市场份额。
3. 目标市场的拓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茶叶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泰顺茶产业将目标市场逐渐从国内拓展到国际。
泰顺的茶叶已经开始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并且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未来,泰顺茶产业有望进一步开拓欧美等国际市场,提高茶叶的出口量和附加值。
4. 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泰顺茶产业的发展还将伴随着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
一方面,茶农可以通过发展旅游业吸引游客,提供茶园观光、茶叶采摘等体验式旅游活动,增加茶叶的附加值。
另一方面,茶叶加工企业可以通过研发新产品,如茶叶粉末、茶叶饮品,拓展茶叶的使用领域,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英国的地理气候和人文风情

英国的地理气候和人文风情1、介绍一下浙江泰顺地理位置,人文风情?泰顺,位于浙江最南端,西北与景宁县接壤;东北连文成、苍南,直达温州;西、南连通寿宁县及福建。
隶属于中国温州,为温州下辖六县之一,系“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古廊桥之乡”和“中国茶叶之乡”。
被称为“世界蜡都”。
泰顺还拥有号称“生物种源基库”、“绿色生态博物馆”的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享有“神水宝地”、“天下第一氡”盛誉的承天氡泉省级自然保护区,泰顺县位于浙江最南端,与福建交界。
系“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古廊桥之乡”和“中国茶叶之乡”。
明景泰三年(1452年)建县,县名寓“国泰民安,人心归顺”之意。
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这里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
境内群峦起伏,涧谷纵横,海拔千米以上山峰179座,其中白云尖海拔1611米,为浙南第一高峰;大小溪流百余条,可开发利用的水力资源达40万千瓦;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40余种,其中龟湖叶蜡石矿被称为“世界蜡都”。
泰顺拥有号称“生物种源基库”、“绿色生态博物馆”的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享有“神水宝地”、“天下第一氡”盛誉的承天氡泉省级自然保护区;境内保存完好的唐、宋、明、清代的木拱廊桥达30余座,其数量之多、工艺之巧、造型之美以及与周边环境之和谐,在世界桥梁史上堪称一绝,是《清明上河图》中虹桥结构的再现。
座座廊桥如瑰宝般镶嵌在群山之间,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同时也迎来了泰顺廊桥特色旅游的热潮。
2、地理中国中人文风情和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人文风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风景。
3、兴义的地理位置、气候、河流、地方特产、资源、人文文化、民族风情搜一下:兴义的地理位置、气候、河流、地方特产、资源、人文文化、民族风情4、亚洲欧洲的地理人文风情特色东方文明,西方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埃及文明,中东巴比伦文明,中华(大唐)文明,古印度文明,美洲古印加文明,亚洲广袤博大的土地,欧洲俊秀的绿水山川,宗教信仰文明......5、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南北方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风情,有关南北方这种地域差异的描述,不符合实际我国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专方地区、属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东部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南方地区主要种植水稻,人们主食以米饭为主,降水丰富,传统民居特点是墙体高大,屋顶较尖便于排水,由于河湖众多,传统的交通工具以船舶为主,人们喜欢游泳;北方地区种植小麦,人们主食以面食为主,降水较少,传统民居以平顶屋为主,传统的交通工具是马拉大车,冬季寒冷河流结冰,人们喜欢溜冰,以此可见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南赛马北滑雪.故选:D.6、急求英国地理天气人文风情英国是19世纪的世界工业强国、海上霸主,并是早期议会民主制度的诞生地,曾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及较高的艺术水平。
我的家乡泰顺作文600字

我的家乡泰顺作文600字《我的家乡泰顺》
我的家乡泰顺,那可是一个美丽又特别的地方呀!
泰顺有好多好多的山,一座连着一座,就像一个个巨大的绿色巨人。
山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有高的、矮的、粗的、细的,它们就像是山的头发,风一吹,“头发”就随风舞动起来。
在泰顺,还有好多清澈的小溪和河流。
溪水潺潺地流着,发出悦耳的声音,就像在唱歌一样。
我最喜欢在夏天的时候去小溪里玩水啦,把脚伸进凉凉的溪水里,那感觉可舒服啦。
有时候还能看到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呢,我就会去捉它们,不过它们太机灵啦,我总是捉不到。
泰顺的空气特别好,深呼吸一口,满满的都是清新的味道。
天空也特别蓝,就像被洗过一样干净。
晚上的时候,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好像在对我眨眼睛呢。
我们泰顺还有很多古老的廊桥,它们就像弯弯的彩虹横跨在河面上。
廊桥可漂亮啦,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走在上面就好像走进了古老的时光里。
泰顺的美食也很多哦,比如绿豆腐,它是绿色的,吃起来凉凉的、滑滑的。
还有米面层,一层一层的,里面可以加好多好吃的馅料。
每次吃到这些美食,我都觉得好幸福呀。
在泰顺,人们都很热情,大家见面都会打招呼、聊天。
这里没有
大城市的喧嚣和吵闹,只有宁静和祥和。
我真的好喜欢我的家乡泰顺呀,这里有美丽的山山水水,有好吃
的美食,还有可爱的人们。
我希望它永远都这么美好,等我长大了,我也要把它建设得更加美丽!我爱我的家乡泰顺!。
泰顺雅阳镇旅游景点

泰顺雅阳镇旅游景点泰顺县雅阳镇是一个处在浙江温州市境内的小镇。
这个小镇因为它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以及豪华的庄园建筑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著名。
这里有着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旅游景点。
下面,我们将为您介绍泰顺雅阳镇的一些景点。
首先,让我们来到一个极其美丽、充满热带气息的地方——特色庄园区。
这里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石塘一居民休闲区,二是紫石庄园。
石塘一居民休闲区是由一群热爱绿植的年轻人策划并集体购入的,他们于2015年初利用一块僻静的山地并进行了生态修复,如今已成为一个以种植各类热带植物为主的生态庄园,这里有着南洋式的热带植物、颜值爆表的粗壮棕榈,以及一个真正可以让你开心起来的极致赏花的珍稀园区。
紫石庄园这个拥有上百亩的豪华庄园是由华商周建平创立的,这里环境优美,园内布置精美、风景怡人,每一处建筑的细节都让人印象深刻。
在庄园内,游客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花卉,包括贵族菊花、荷花和豌豆花等等。
在这里,你甚至还可以集结你的摄影团队,来一场专业的摄影之旅,让你的美景创作更加的优雅与精彩。
其次,如果您对文化遗址感兴趣,一定要来到青铜器博物馆,您一定会喜欢这个收藏有文化史前时期的精美青铜器的博物馆。
在这里,您不仅可以了解到青铜器是如何制作出来的,也可以欣赏到中国古代青铜器最精湛的工艺和艺术气息。
这个博物馆的展品从商周到东周,涵盖了各种各样的馈赠器、礼器、武器以及生产器具等等。
现代的设计理念也被应用到了这个博物馆的展品上,给游客们带来了愉悦的视觉体验,同时也让游客了解到了中国古代 bronze 的奥秘。
最后,让我们来到以滇池荷花为主题的草厂。
草厂使用的荷花品种都是由昆明玉龙雪山下的种苗培育而来的,其繁殖方式独特,为数不多的诞生于泰顺的艺术庭院。
这里拥有终年不闭馆的特色,让您可以在任何时刻都能够欣赏到满池荷花的芬芳馨香,品尝荷花糖、荷花饼等荷花类特色小吃,感觉浓浓的荷花文化气息。
草厂从一棵荷花树到一棵荷花树的循环,从生物方向开始,经过园林设计的美化、知识科普的宣传,以及晚上灯光的照射和音乐的伴奏,构成了一个美丽的荷花中心,让游客完全沉浸在这个美妙的知识和艺术气息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顺简介1 自然状况泰顺县自然状况1、地质地貌泰顺是浙江南部的山区县,隶属浙江省地级市温州市,总面积1700平方公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位于华夏构造体系断裂和复式褶的向斜部,中生代火山岩系厚度大,出露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五分之三。
在零星山间小盆地、大溪流的两侧及交叉口地带,主要是近代坡积、冲积、河积和河漫滩或小沼泽的积水洼地堆积。
境内矿藏种类多,分布广,以非金属矿为优。
泰顺地处洞宫山脉东南翼,山峦连绵,涧谷深切,属低中山区高丘山地地貌。
2、气候条件泰顺属中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区,季风交替,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春夏水热同步,秋冬光热互补,高山云雾弥漫,低山丘陵湿润,但常有旱、风、涝、寒等自然灾害。
泰顺地区气候温和,春季平均气温18.6℃,夏季平均气温25.1℃,秋季平均气温16.7℃,冬季平均气温7.7℃,年平均气温16.1℃,大于10.0℃的年活动积温4999.1℃,无霜期242天。
泰顺多山近海,雷雨频繁,泰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2008.8毫米,为全省多雨中心之一,但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雨量基本集中在春、夏季的春雨、梅雨及台风雨,约占全年的70~75%,其中,6至8月雨量偏多较为明显。
从降水低地域来看,泰顺东南部、西北部是境内多雨量中心。
高山云雾弥漫,低山丘陵湿润,气候适合于南北动植物生长,开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具有很大的潜力。
日照少、云雾多也有利于茶叶、药材等经济作物的栽培。
3、水文条件泰顺是典型的山水城市,境内大小溪流百余条,纵横密布,汊坑密布,分属飞云江、交溪、沙埕港、鳌江四大水系,流域面积为1761.5平方公里。
水域面积86.6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9%。
因受地质构造运动影响,溪谷狭窄,河床峻陡,河道比降大,源短流急,溪水暴涨暴落。
县内降水丰沛,溪流纵横,水资源丰富。
在地域上,县境西北部、东南部溪流纵横,降水多,径流量大;东北部、南部降水较少,径流量也较小。
4、生态环境条件泰顺县境内林木繁茂、水质清澈、旅游环境质量较高。
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
全县三大水系的地面水质量符合规定的地面水功能区要求,除个别溪流外,均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泰顺县1997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全国第二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2000年底通过省级验收,2002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授予“国家生态示范区”称号。
2 规划区自然状况1、地形地貌规划区境内属丘陵山区,山系以西北—东南走向为主,地势高峻,沟壑纵横,谷地形态多表现为峡谷,海拔169~1097米之间,境内山清水秀,植被茂密,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景观、人文景观,生态环境优良。
2、气候条件规划区属中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春夏水热同步,秋冬光热互补,高山云雾弥漫。
年平均气温16.3℃,无霜期250天,冬季平均气温7.7℃,夏季平均气温25.1℃。
年积温≥6200℃,昼夜温差大,积温有效性高,有利于作物有机质的积累,适宜喜温作物生长。
年平均降雨量1968.5mm,年平均蒸发量1145.7mm,雨量以初夏梅雨季节比较集中。
每年6~7月,多南风,其余月份以东北风、东北东风为主。
3、河流水系规划区属飞云江水系三插溪支流,飞云江源出泰顺、景宁两县交界的白云尖西北坡,主河道198.7公里,流经景宁、泰顺、横贯文成、瑞安。
中上游泰顺县境内河段主源自黄桥乡杨山后村入县境。
竹里畲族乡内主要有竹里溪、石角坑溪、何宅洋溪等小溪三支,一支为竹里溪源于景宁县交界处,流经六革、漈头源、竹里、大发洋后,至司前溪口汇入司前溪;一支何宅洋溪源于长蛇岗,经乌石头、何宅洋汇入竹里溪;一支为石角坑溪源于竹里畲族乡的岭脚,出境后至黄桥乡汇入三插溪,最后均汇入珊溪水库。
4、土壤情况规划区土壤类型较多,主要有红壤、黄壤、乌沙土等种类,质地疏松,易排水透气,pH值在4.5~7之间。
5、土地资源竹里乡土地总面积为47.2平方公里,包括农用地、林用地和建设用地等。
竹里畲族乡各类土地资源占地及分布情况如下。
耕地:全乡共有耕地面积2309亩,主要分布在竹里、何宅垟等村,其中旱地1135亩、水田1174亩。
园地:全乡共有园地面积283亩,分布在竹里、茶石、何宅洋等村,其中茶园248亩、果园35亩。
林地:全乡共有林地面积为64000亩,主要分布在北部区域,其中竹林12300亩。
2.2 社会经济状况泰顺县下辖10个乡镇,总人口35.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25万人。
全县2009年生产总值34亿元,增长10%;实现财政总收入3.64亿元,增长1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3亿元,增长15.5%。
第一产业产值4.1亿元,第二产业产值12.3亿元,第三产业产值17.6亿元,一、二、三产所占比重为12︰36︰52。
全县人均生产总值为955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90元,增长1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32元,增长9.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2亿元。
竹里乡全乡总面积47.2平方公里,辖竹里、茶石、何宅洋3个行政村,共3337人,畲族人口1100人,占总人口的33%,全乡现有常住人口约1700人。
全乡畲族人口相对集中,其中竹里民族村,畲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70%以上。
近年来,竹里畲族乡通过下山移民、兴林富民和输出劳动力的方式,努力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全乡经济社会面貌有了巨大的变化。
2009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1919.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89元。
笋竹两用林、优质茶园、稻田养鱼及山羊、肉牛、肉兔、鸡鸭养殖等生态效益农业发展迅速。
当地政府积极引导扶持农民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全乡劳务输出达50%。
通过挖掘竹里畲族乡拥有丰富的畲族文化资源,举办“三月三”旅游风情节,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点。
全乡已实现了村村通电、通电话和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公路,路面硬化率达100%。
随着竹里畲族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器、液化石油气、沼气等清洁能源逐步代替原来柴草、秸秆,清洁能源的使用率在逐步提高。
近年来随着不断加大对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2006年竹里村创建为市级生态村,2006年茶石村创建首批“兴林富民示范村”,2007年创建为市级整治村;2009年何宅垟村创建为市级整治村;2006年竹里畲族乡创建为市级生态乡,2007年创建为省级生态乡;在2009年12月的公众环境调查中,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到96.2%。
2.3 农业产业发展状况泰顺属农业县,工业相对薄弱,主要以电力、矿业、竹木制品、农副产品加工业、机械、陶瓷、木制玩具以及编织、酿造、铁器小器具为主。
蔬菜、茶叶、笋竹两用林及山羊、肉兔养殖等效益农业发展加快,以绿色、安全型农产品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
泰顺县2009年农业总产值6.18亿元,同比增长4.96%,农民人均纯收入5180元。
农业系统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体,林、牧、渔多种经济作物并举的综合性农业区域。
2009年粮食播种面积17.96万亩、总产量6.36万吨。
2009年新增和改造茶叶、水果、蔬菜等农业基地2.2万亩,建成各类规模养殖基地50多个,其中茶叶总面积达6.34万亩,产量2309吨,产值1.5亿元;蔬菜全年复种面积3.16万亩,产值1.1亿元;水果面积3.09万亩,产量5691吨,产值0.26亿元;中药材播种面积1.07万亩,产值0.15亿元;生猪年末存栏3.65万头,出栏4.91万头,畜牧业总产值1.3亿元;上述5大主导产业总产值达4.3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9.74%。
竹里乡通过对专业大户的扶持和指导,以专业大户为龙头,扶持养鸡、养鸭、养鱼、养石蛙、养猪、养兔大户9户。
上半年,全乡养殖出栏家禽4千多只,养猪大户出栏生猪110多头。
2010年上半年毛竹低改686亩,抚育幼林588亩,发展食用仙人掌和优质茶园、板栗、杨梅等150多亩,加强了260亩绿化苗木的管理,初步探索出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发展模式。
2.4 旅游业发展状况泰顺县拥有号称“生物种源基库”、“绿色生态博物馆”的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享有“神水宝地”、“天下第一氡”盛誉的承天氡泉省级自然保护区;境内保存完好的唐、宋、明、清代的木拱廊桥达30余座,其数量之多、工艺之巧、造型之美以及与周边环境之和谐,在世界桥梁史上堪称一绝,是《清明上河图》中虹桥结构的再现。
座座廊桥如瑰宝般镶嵌在群山之间,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同时也迎来了泰顺廊桥特色旅游的热潮。
近年来,泰顺县立足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深入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按照“旅游主业化”的要求,正致力于把泰顺建设成为浙南闽东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休闲旅游度假基地,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发展前景日益广阔。
泰东南旅游板块有氡泉旅游度假区、九峰红军路旅游区、廊桥古建筑游览区;泰西北旅游板块有天关石柱城郊休闲旅游区和飞云湖休闲度假区,乌岩岭森林游览区资源等,全县旅游经济指标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2009年,泰顺县全县接待游客81.8万人次,旅游收入3.85亿元,同比分别同比增长23.0%、20.3%。
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目前,已初步建成景区4个,其中2A景区1个,星级旅游饭店4家、旅行社4家。
引进4个较大旅游招商项目,协议总投资9亿多元,全县共发展市级农家乐特色村2个,农家乐71家,其中省级农家乐特色点2家,市级农家乐示范点12个,三星农家乐经营户(点)16个,二星级农家乐经营点22个。
全县道路交通不断完善,完成新58省道及分水关高速公路互通工程,改建完成52省道泰顺过境段,全面完成县道硬化工程,基本建成通村康庄公路,旅游交通基本实现了县城到杭州5小时、到温州2个小时、到乡镇1小时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