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丝分裂知识点

合集下载

有丝分裂总结知识点

有丝分裂总结知识点

有丝分裂总结知识点有丝分裂的基本知识点包括细胞周期、前期、中期、后期等,下面将逐一介绍:一、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是细胞自身的一系列发育活动和生理代谢过程的周期性变换。

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重要的阶段:有丝分裂期和间期。

其中,有丝分裂期是细胞分裂的重要阶段,包括前期、中期和后期。

而间期则是有丝分裂期之间的时间段,包括G1期、S期和G2期。

1. G1期:细胞在有丝分裂前的生长期,细胞在此期发育和生长,增加细胞器,合成蛋白质和RNA。

此期细胞准备进行DNA复制和细胞分裂。

2. S期:细胞在有丝分裂前的DNA复制期,此时细胞内的DNA复制,进行双倍体到四倍体的变换。

经过此期,每条染色体都变成了两个同样的染色体。

3. G2期:细胞在有丝分裂前的生长期,此期细胞再次增长和发育,合成更多的蛋白质和RNA,准备进入有丝分裂期。

4. 有丝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前期是染色体准备期,中期是染色体运动期,后期是染色体分离期。

有丝分裂期是细胞内染色体复制和等分的重要过程,细胞在此期间完成了最终的分裂,形成了两个与母细胞一样的细胞。

二、前期前期是有丝分裂的第一个阶段,也是整个有丝分裂过程中最长的一个阶段。

前期包括了染色体准备、纺锤体形成和核膜破裂等一系列重要的活动和事件。

1. 染色体准备:在前期开始时,细胞内的染色体开始准备分裂。

染色体在此时变得更加清晰和明显,染色质逐渐凝缩成染色体。

染色体的数量在此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已经发生了改变。

2. 核膜破裂:在染色体准备的同时,核膜也开始消失。

核膜是细胞内核的保护膜,它在有丝分裂中会消失,便于染色体的复制和等分。

3. 纺锤体形成:纺锤体是有丝分裂期间的一个重要细胞器,它能够将染色体进行稳定地分开和移动。

在前期,纺锤体开始形成并分布到细胞的两个极端,为染色体的移动做准备。

三、中期中期是有丝分裂的第二个阶段,也是整个有丝分裂过程中最具有复杂性的阶段。

中期包括了染色体分离、纺锤体运动和染色体移动等一系列重要的活动和事件。

有丝分裂知识点总结

有丝分裂知识点总结

有丝分裂知识点总结一、有丝分裂的定义有丝分裂是指细胞周期中的一种分裂方式,即由一组染色体分裂成两组染色体的过程。

在有丝分裂中,细胞的染色体复制,经过有序排列和分裂,最终分成两个相同的细胞。

有丝分裂主要包括前期、分裂期和末期三个阶段。

在前期,细胞的染色体复制和准备分裂;在分裂期,细胞的染色体排列和分裂;在末期,细胞分裂结束,形成两个新的细胞。

二、有丝分裂的过程1. 前期前期是有丝分裂的开始阶段,也是分裂的准备阶段。

在前期,细胞内的染色体首先进行复制,形成两条同源染色体。

然后,细胞核的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染色体开始凝缩成形,呈现出X型。

此时,细胞中的纺锤体也开始形成。

2. 分裂期分裂期是有丝分裂的主要阶段,细胞在这个阶段完成染色体的排列和分裂。

首先,细胞内的纺锤体向两端伸展,形成纺锤丝,并将染色体捕捉和排列在纺锤体的中央。

然后,染色体开始分裂,每条染色体分成两部分,分别移动到细胞的两端。

最后,细胞开始分裂,形成两个新的细胞。

3. 末期末期是有丝分裂的结束阶段,也是新细胞形成的阶段。

在末期,细胞的核膜和核仁重新出现,染色体解缠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

最终,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新的细胞。

三、有丝分裂的调控有丝分裂的进行是由一系列的有序的生物学过程调控的。

主要包括细胞周期调控蛋白、激酶和激酶抑制剂等。

1. 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细胞周期调控蛋白是有丝分裂中的一个重要调控因子,它通过调控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控制细胞的分裂。

主要包括细胞周期蛋白激酶和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两类。

2. 激酶和激酶抑制剂激酶是一类催化细胞代谢过程的酶,它能够促进细胞的分裂。

而激酶抑制剂则是能够抑制激酶的活性,从而调控细胞分裂的进行。

四、有丝分裂的重要性有丝分裂是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基础,对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有丝分裂能够保证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分裂,形成足够数量的细胞。

这不仅保证了生物体的正常生长,还能够维持细胞的稳态,促进个体发育和组织修复。

有丝分裂知识点总结归纳

有丝分裂知识点总结归纳

有丝分裂知识点总结归纳1. 有丝分裂的阶段:有丝分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每个阶段的主要事件如下:(1)前期:染色体复制并开始准备分裂。

在这个阶段,染色体开始复制,并形成两个相同的染色体,称为姐妹染色体。

细胞核开始变大,细胞中的细胞器也开始增多。

(2)中期:染色体开始排列并准备分裂。

在这个阶段,染色体开始在细胞核中排列,并最终形成一个叫做纺锤体的结构。

纺锤体是由纤维蛋白和微管组成的,它们的作用是把姐妹染色体分开。

(3)后期:染色体开始分离并移动到细胞的两端。

在这个阶段,纺锤体把姐妹染色体分开,并把它们拉向细胞的两端,为细胞的分裂做好准备。

(4)末期:细胞分裂完成。

在这个阶段,细胞核重新形成,细胞膜开始分裂,最终形成两个新的细胞。

2. 有丝分裂的调控机制:有丝分裂是一种受严格调控的过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CDK)等。

这些调控因子的作用是保证有丝分裂的顺利进行,并防止出现错误的分裂。

(1)Cyclin和CDK:Cyclin和CDK是有丝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调控因子之一。

它们以“Cyclin-CDK复合物”的形式存在,这种复合物的活性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而调控细胞的分裂。

在有丝分裂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Cyclin-CDK复合物会启动不同的生物学事件,如染色体复制、核分裂和细胞分裂等。

(2)检查点:除了Cyclin和CDK复合物外,有丝分裂还受到多种检查点的调控。

检查点是一种细胞内的“安全阀”,它能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识别出错误的事件,并阻止细胞继续分裂,从而保证细胞分裂的准确性。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有几个主要的检查点,包括G1检查点、G2检查点和纺锤体检查点。

这些检查点通过调控蛋白激酶的活性,控制着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从而保证有丝分裂的顺利进行。

3. 有丝分裂的意义和应用:有丝分裂是生物体细胞生长和繁殖的关键过程,它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正常功能和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有丝分裂知识点

有丝分裂知识点

有丝分裂知识点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一、细胞增殖1、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2)细胞的核质比。

2、细胞增殖的意义: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3、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4、细胞周期的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细胞周期分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

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

分裂期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以及无丝分裂1.分裂间期特点:是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是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

(复制合成数不变)2.前期特点:(膜仁消失现两体)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

前期染色体特点:①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

②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3.中期特点:(形数清晰赤道齐)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

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4.后期特点:(点裂数增均两极)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

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5.末期特点:(两消两现新壁建)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

②核膜、核仁重现。

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与高尔基体的活动有关。

6、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7、有丝分裂的意义: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遗传物质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了亲子代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高考有丝分裂知识点

高考有丝分裂知识点

高考有丝分裂知识点高考是每位学生都期待的重要考试,对于生物科学这一科目来说,有丝分裂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一种形式,它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以及修复组织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有丝分裂的过程和关键步骤。

一、有丝分裂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结束四个阶段。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在核质内先后经历缩短、凝缩、对分、分离和聚集等关键步骤。

有丝分裂的最终结果是两个与母细胞基本相同的子细胞形成。

二、有丝分裂的详细步骤1. 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前期是有丝分裂的起始阶段,包括早期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有丝分裂前期和晚期有丝分裂前期。

其中,早期有丝分裂前期的特点是染色体开始凝缩,核膜和核仁逐渐解体;中期有丝分裂前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进一步凝缩,有丝分裂纺锤体开始形成;晚期有丝分裂前期的关键特点是核质内的纺锤体完全形成。

2. 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中期是有丝分裂的关键阶段,染色体被纺锤体均匀地排列在细胞的中央区域,染色体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通过着丝点与纺锤体相连,同时纺锤体的收缩与伸长使得姐妹染色单体开始分离。

3. 有丝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后期是染色体分离和细胞分裂的关键阶段。

在有丝分裂后期,纺锤体进一步收缩,染色体逐渐分离成两组,并向细胞两极运动。

此时,细胞质开始分裂,最终形成两个新的细胞。

4. 有丝分裂结束有丝分裂结束意味着细胞的分裂过程已经完成,两个新的细胞形成并进入细胞间期。

新细胞将正式进入新的生长和发育阶段。

三、有丝分裂的意义有丝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修复组织损伤的基础过程。

通过有丝分裂,生物体可以保持有序的细胞增殖过程,保持遗传信息的稳定性,同时在发育过程中起到细胞特化和组织分化的作用。

四、高考考点和应试技巧在高考中,对于有丝分裂的考察主要包括对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和关键步骤的掌握。

备考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准备:1. 理解有丝分裂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明确其在细胞分裂中的重要性;2. 熟记有丝分裂的详细步骤,以及每个阶段的关键特点和变化;3. 理解有丝分裂的意义,包括生物体发育、组织修复等方面;4. 针对性掌握高考中的经典考点和题型,提前做相关的题目进行练习;5. 充分利用教材、试题和参考书等资源,加深对有丝分裂的理解和记忆。

高中生物有丝分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有丝分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有丝分裂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有丝分裂知识1. 分裂间期——复制与合成该时期时间最长,为分裂期准备了条件,主要完成细胞内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由三个阶段组成: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复制期)、G2期(DNA合成后期)。

2. 前期——两消失、两出现、一散乱两消失:核膜逐渐消失,核仁逐渐解体。

两出现:染色质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这是有丝分裂最重要的形态特征。

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丝的分裂方式叫有丝分裂,没有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丝的分裂方式叫无丝分裂。

一散乱:每条染色体具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

3. 中期——一平面、最清晰一平面:与着丝点相连的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赤道板)。

最清晰: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清晰可见,是观察和计数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4. 后期——一分为二染加倍、两极移、两相同一分为二染加倍:后期最大的特点是着丝点一分为二,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变成两条子染色体,因此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两极移、两相同:加倍的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移向每一极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是完全相同的,每一极的染色体与分裂之前的亲代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也是完全相同的。

5. 末期——两消失、两出现、一重建两消失:染色体逐渐变成细丝状的染色质而消失,纺锤丝逐渐消失。

两出现: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核膜把染色体包围起来,形成了两个新的细胞核。

可见,末期的“两消失两出现”与前期的“两消失两出现”正好相反。

一重建: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了一个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了新的细胞壁。

新的细胞壁把原来的一个细胞分隔成了两个子细胞。

高中生物的基本学习方法1.掌握基本知识要点,“先记忆,后理解”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高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理科不一样的特点。

总结有丝分裂知识点

总结有丝分裂知识点

总结有丝分裂知识点一、有丝分裂的定义有丝分裂是指细胞在分裂时,有丝分裂期中细胞中的染色体有明显的纺锤体形成。

有丝分裂是生物体细胞在生命周期内进行的常规细胞分裂过程,它是有两个完全一样的细胞同时经历了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数是原来的两倍。

二、有丝分裂的过程有丝分裂经过包括前期、分裂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1. 有丝分裂的前期有丝分裂前期包括有丝分裂前期一和有丝分裂前期二两个阶段。

(1)有丝分裂前期一在这一阶段,细胞开始迅速增长,细胞器进行复制并开始准备分裂。

染色体的DNA开始翻译成蛋白质,同时染色体复制成一条条真正的染色单体。

在此期间,细胞的准备工作主要是为了确保每个将要分裂的后代细胞都有足够的物质基础。

(2)有丝分裂前期二在这一阶段,细胞的准备工作更加细致。

所有物质的生产线都齐全了,每种物质的不足都已经通过好几道程序得到了调整。

此时的细胞活跃度很高。

2. 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分裂期是有丝分裂的一个关键阶段,细胞在这一阶段完成了核分裂和质体分裂。

(1)核分裂期核分裂开始时,染色体开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最终形成染色体纺锤体。

在核分裂的晚期,染色体的两种构造被一些蛋白质所负责。

(2)质体分裂期在有丝分裂的分裂期中,质体也开始分裂。

由于前期的准备工作得到了有效的积累,这一过程可以顺利通过。

3. 有丝分裂的后期有丝分裂后期包括有丝分裂后期以及细胞核缢解与质体分离并成为两个新的细胞。

(1)有丝分裂后期当染色体开始向两极运动时,两组染色体之间开始分别均匀分布。

史前人类在没有现代仪器的时候就意识到了一半来原于母体那一半的染色体,另一半来自父体。

(2)细胞核缢解与质体分离在这个阶段,细胞进行了细胞核缢解以及质体分离。

在细胞核缢解的过程中,染色体纺锤体收回,染色体直接滑动到两个质体代码区上,也就是说互成脏话。

经过此研究,细胞的分裂也基本完成。

两个新生的细胞将各自继续自己的发育生活。

三、有丝分裂的调控有丝分裂的过程是严格受到调节的,它有包括细胞周期、细胞分裂素、M期启动蛋白激酶在内的多种调控机制。

有丝分裂知识点

有丝分裂知识点

一、细胞增殖1、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2)细胞的核质比。

2、细胞增殖的意义: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3、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4、细胞周期的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细胞周期分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

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

分裂期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以及无丝分裂1.分裂间期特点:是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是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

(复制合成数不变)2.前期特点:(膜仁消失现两体)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

前期染色体特点:①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

②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3.中期特点:(形数清晰赤道齐)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

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4.后期特点:(点裂数增均两极)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

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5.末期特点:(两消两现新壁建)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

②核膜、核仁重现。

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与高尔基体的活动有关。

6、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7、有丝分裂的意义: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遗传物质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了亲子代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原理: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变化是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变化。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龙胆紫、醋酸洋红等)染成深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丝分裂知识点
细胞周期的概念及有丝分裂具体过程
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这里应注意两点。

a、前提条件:只有能连续分裂
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b、时间问题:间期在前,分裂期
在后,间期经历的时间长,分裂期经历的时间短,所以在
观察有丝分裂装片时,大多数的细胞处于间期。

(1)细胞分裂间期。

细胞分裂间期是指细胞从上一次
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开始之间的一段时期,是新的细胞周期的开始,此时细胞从表面上看除了体积稍有增大以外没有明显的变化,但细胞内部正在进行染色质的复制,包括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细胞分裂期。

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各有不同的特点。

以植物细胞为例来说明各个时期的具体特点。

①前期:细胞内主要的变化表现为“两个消失,两个出现”。

即核膜逐渐消失、核仁逐渐解体这“两个消失”。

与此同时,原来细胞核内在间期呈细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缩短变粗,形成了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的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注意:染色体或姐妹染色单体的形成时期为前期而不是间期)。

另外,从细胞的两极发出了许多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这是“两个出现”。

②中期:最主要的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每个着丝点有从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附着其上,由于纺锤丝的牵引,着丝点移到了细胞中央与纺锤体长轴垂直的平面——赤道板上(赤道板是一种假想的平面)。

此时,每条染色体上仍然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的形态最清晰,是我们观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③后期: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原来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都有了自己的着丝点,分别成为染色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接着,由于纺锤丝的牵引,两套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注意:此时整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DNA数目不变,染色单体为0(着丝点分开,则必伴随染色单体的消失)。

④末期:主要特点与前期正好相反,也是“两个出现,两个消失”。

在细胞分裂的末期,产生了新的核膜,在细胞核内出现了新的核仁。

而在前期出现的染色体逐渐解旋,变成了细丝状的染色质,成为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的物质。

纺锤体也逐渐消失,成为了原生质的一部分。

另外,在细胞中央赤道板的位置上形成了细胞板(细胞板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注意与赤道板区分),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了新的细胞壁,这样就形成了两个相同的子细胞。

注意: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所以在末期细胞中高尔基体的活动加强。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基本相同。

但由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在结构上有所不同,所以也有一些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不一样的特点,比较如下:
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掌握细胞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变化规律是关键,归纳如下:(假定正常体细胞核中DNA含量为2a,染色体数目为2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