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举陶课后题答案整理
2020-2021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栟茶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栟茶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绝妙的错误[美]刘易斯·托马斯大自然迄今取得的唯一最伟大的成就,当然要数DNA分子的发明。
我们从一开始就有了它。
它装在第一个细胞之中,那个细胞带着膜和其他东西,在大约30亿年前这个行星渐渐冷却时出现在某个地方的浓汤似的水中。
今天贯穿地球上所有细胞的DNA,只不过是那第一个DNA扩展和惨淡经营的结果。
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因为生长和繁衍的技术基本没有变。
可是,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
尽管今天再来谈论进化方面的进步已经不时髦了,因为如果你用那个词去指称任何类似改进的东西,会隐含某种让科学无能为力的价值判断,可我还是想不出一个更好的术语来描述已经发生的事情。
毕竟,从一个仅仅拥有一种原始微生物细胞的生命系统中一路走来,从沼地藻丛的无色生涯中脱颖而出,演进到今天我们周围所见的一切——巴黎城,依阿华州,剑桥大学……我后院里的马栗树,还有脊椎动物大脑皮层模块中那一排排的神经原——从那一个古老的分子至今,我们真的已经走得很远了。
我们绝不可能通过人类智慧做到这一点。
即使有分子生物学家从一开始就乘卫星飞来,带着实验室等等一切,从另外某个太阳系来到这里,也是白搭。
没错!我们进化出了科学家,因此知道了许多关于DNA的事,但假如我们这种心智遇到挑战,要我们从零开始,设计一个类似的会繁殖的分子,我们是绝不会成功的。
我们会犯一个致命的错误:我们设计的分子会过于完美。
假以时日,我们终于会想出怎样做这事,核苷酸啦,酶啦等等一切,做成完美无瑕的一模一样的复本,可我们怎么想也不会想到,那玩意儿还必须能出差错。
能够稍微有些失误,乃是DNA的真正奇迹。
没有这个特有的品性,我们将至今还只是厌气菌,也绝不会有音乐。
一个个地加以单独观察,把我们一路带过来的每一个突变,都是某种随机的全然自发的意外。
叶圣陶课后习题答案

叶圣陶课后习题答案叶圣陶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位著名人物,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他经常布置课后习题。
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叶圣陶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叶圣陶课后习题答案:阅读理解题目:请阅读以下短文,并回答问题。
短文:在古代中国,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
考生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考试,包括乡试、会试和殿试,才有机会成为官员。
这种制度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问题1:科举制度是什么?答案: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
问题2:考生需要通过哪些考试才有机会成为官员?答案:考生需要通过乡试、会试和殿试这三个考试。
问题3:科举制度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什么影响?答案:科举制度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叶圣陶课后习题答案:数学题题目:计算下列算式的值:5 + 3 × 2 ÷ 4 - 1答案:首先根据乘除法原则,计算乘除法:3 × 2 ÷ 4 = 6 ÷ 4 = 1.5然后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加减法:5 + 1.5 - 1 = 6.5 - 1 = 5.53. 叶圣陶课后习题答案:英语翻译题目:将以下句子翻译成英语:我喜欢读书并且喜欢旅行。
答案:I like reading books and traveling.4. 叶圣陶课后习题答案:写作题题目:请写一篇关于你最喜欢的季节的短文。
答案:我最喜欢的季节是春天。
在春天,大自然开始苏醒,一切都变得生机勃勃。
树木抽出新芽,鲜花盛开,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
此外,春天的天气也非常宜人,温暖而不过热,适合户外活动。
总之,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我喜欢在春天里享受大自然的美丽。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叶圣陶的课后习题涵盖了不同学科和能力的培养。
高考语文(苏教版)复习资料练习第二部分专题一文言文阅读5考点三迁移运用巩固提升含解析

[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郝处俊,安州安陆人。
好学,嗜《汉书..》,崖略暗诵。
贞观中,第进士,解褐著作佐郎,袭父爵。
兄弟友睦,事诸舅谨甚。
召拜太子司议郎,累迁吏部..侍郎。
上元初,帝观酺翔鸾阁。
时赤县与太常音技分东西朋,帝诏雍王贤主东,周王显主西,因以角胜。
处俊曰:“礼所以示童子无诳者,恐其欺诈之心生也。
二王春秋..少,意操未定,乃公朋造党使相夸,非所以导仁义,示雍和也。
”帝遽止,叹曰:“处俊远识,非众臣所逮。
”开耀元年卒,年七十五。
帝哀叹其忠,举哀光顺门,祭以少牢..,赙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诏百官赴哭,官庀葬事。
(选自《新唐书·郝处俊传》)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吏部”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选用、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主管是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
C.“春秋”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文中用以指年龄。
D.“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当祭品,“太牢”则指祭祀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
解析:选B。
根据积累的文化常识可知,吏部主管全国文官,兵部主管全国武官。
郝处俊,安州安陆人。
他爱好学习,特别喜欢《汉书》,大致都能背下来。
贞观年间,考中进士,任著作佐郎,承袭父亲的封爵。
兄弟间和睦友爱,侍奉舅舅们很是恭敬。
(朝廷)召他去任太子司议郎,逐步升官至吏部侍郎。
上元初年,高宗皇帝在翔鸾阁大宴群臣。
那时赤县与太常的音乐演出班子分东西朋,皇帝诏令雍王贤掌握东朋,令周王显掌握西朋,要他们比赛角胜。
郝处俊劝说:“礼中要教育孩子不说谎,是担心孩子们会生出欺诈之心。
(现在)两位王还很年轻,意志品德尚未定型,就让他们聚朋结党,相互夸示,这不是教导仁义、表现雍容祥和的办法。
”皇帝(于是)即刻制止,感叹:“处俊有远见卓识,非一般臣子所能比得上。
统编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题(附答案)50优选

统编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练习题(附答案)50优选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格乃文学之大体郭宏安《列子》中讲到,秦穆公要找一匹千里马,伯乐推荐的九方皋,说马已找到,是一匹黄色的母马,而秦穆公看到的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秦穆公不悦,伯乐则大喜,说,九方皋相马,“得其精而忘其粗,见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事实证明,这匹马果然是匹千里马。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文学翻译和翻译批评,当我们对文学译本进行欣赏和评判时,难道不应该力争做一个九方皋那样的人吗?“得其精而忘其粗,见其内而忘其外”,所求者,此之谓也。
从事文学翻译以及翻译批评的人,能够从九方皋身上获得的启发是:判断译本的优劣,就要看它是否表现了原作的精气神,而不只是看译本的语句词汇是否与原作一一对应,是否严格正确、准确或精确。
所谓原作的精气神乃是其“原有的风味”(钱锺书语),即风格。
风格者何?岂非“绝尘弭迹”者乎!译作传达原作的风格做到铢两悉称,是不可能的,但是尽力传达,努力做到惟妙惟肖,则是可能的,这就要求译者准确地感觉、体会到原作的风格,并且能够用汉语加以正确表达,这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也是全面落实“信、达、雅”的结果。
风格是贯穿原作的一股气势,或刚或柔,或动或静,或显或隐,精气神是也,例如夏多布里昂的华美,斯丹达尔的简枯,波德莱尔的阴冷,加缪的冷静……这股气势同样应该在译文中显现。
至于细节上的瑕疵,在这种风格气势的统领下,是不难纠正的。
许多名著往往有几处瑕疵,不害其为名著,这是因为有风格的存在。
唐韦庄说:“班、张、屈、宋,亦有芜辞,沈、谢、应、刘,犹多累句。
”这是中国古人衡文评诗时的基本态度,即采取了瑕不掩瑜的立场。
还是清沈宗骞说得明白:“每见古人所作,细按其尺寸交搭处不无小误,而一毫无损于大体,可知意思笔墨已得,余便易易矣。
亦有院体稿本,竟能无纤毫小病,而鉴赏家反不甚重,更知论画者首须大体。
2021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21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
在其传承与进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的作品。
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A.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B.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C.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D.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首先辨别成语的意思和用法,然后结合语境进行选择。
精益求精,比方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比如“美不胜收”和“数不胜数”,前者突出“美”和“多”,后者突出“多”。
第二,辨析感情。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比如“刮目相看”一般指人。
“励精图治”一般形容国家领导者。
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冲突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方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加进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乐观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6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

第二单元6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课后篇一起巩固一、夯实基础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长短相形. 形:形状。
B.自伐.者无功 伐:讨伐。
C.慎.终如始 慎:慎重。
D.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掊:击破。
项,形:比较。
B 项,伐:夸耀。
C 项,慎:慎重对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治之于未乱民之从事B.{为之于未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C.{故有道者不处知足者富D.{死而不亡者寿我树之成而实五石项,均为代词,“……的人”。
A 项,代词,代“混乱”/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 项,介词,在/介词,从。
D 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当其无,有器之用”中“当”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B.木兰当.户织 C.当.是时也 D.安步以当.车项的“当”与例句的“当”均意为“在”。
A 项,两者相抵。
B 项,对着。
D 项,当作。
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B.或不免于洴澼纟光C.九层之台,起于累土D.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项,龟,同“皲”,皮肤冻裂。
B项,纟光,同“纩”。
C项,累,同“蔂”。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不贵.难得之货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其未兆.易谋D.我树.之成而实五石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
B、C、D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2012年高考试题与答案(广东卷)

老陶语文教学课件
14.作者认为,知识分子“还要能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 请指出两个“负责”的不同意思。(4分) • 【答案】 • ①第一个 “负责”是形容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 “有周 密系统的精神结晶的”; • ② 第二个“负责”是动词,在文中的意思是指“推进和 扩充”。
老陶语文教学课件
15.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经过长期试验与探索, 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并且克服重重困难,向全国大 面积推广杂交稻。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面对世界范围的粮 食短缺问题,又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依据文 意,分析袁隆平怎样负起了“知识的责任”。(4分) • 【答案】①有负责的思想,袁隆平经过长期试验与探索, 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 • ②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袁隆平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不断 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 题; • ③负起更重大的责任:袁隆平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还肩负着解决世界范围的粮食短缺问题的责任。
老陶语文教学课件 A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 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人 们不再敬畏自然,凭借手中的科学技术,肆意改变环境。 人们渐生狂妄,争相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把一个本不算 大的地球折腾个底朝天。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违背自然 中自掘坟墓。忤逆自然的人类将无法在大自然里颐养天年。 • A.泾渭分明 B.肆意 C.忤逆 D.颐养天年 【解析】本题重点是考察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 A项“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可改为“一清 二楚”;B项“肆意”意思为纵情任意,不受拘束。后多含 贬意,谓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用于此处,符合句意。 C项“忤逆”,指违抗;冒犯。D项“颐养天年”指保养年 寿,安享晚年。语段对人类的描述使用“堕落“坟墓”直至 “不能安享晚年”,保持手法的连贯性,使用合理。”
【人教版】生物选修三: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课后习题(含答案)

【优化设计】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课后习题新人教版选修3课时演练·促提升1.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持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解析: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家,人多地少。
千百年来为了扩大耕地面积,满足人类增长的需要,人们不惜毁林(草)开垦农田。
西部气候干旱,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人类破坏当地植被后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甚至形成沙尘暴。
为了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2003年1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经过这些年的实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改善后生态旅游业、畜牧业、林业等也蓬勃发展,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都得到提升。
答案:D2.生态农业的指导思想是( )A.多获取农产品B.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C.使粮食增产D.减少环境污染解析:生态农业是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生态工程,而并非只强调经济效益。
答案:B3.小流域治理已经从开始时的单纯造林和减水、减沙等工程,逐渐转移到生态经济型模式上,目标是( )A.建立节约型生态系统,获得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B.建立原始和现代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C.建立稳定、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D.建立农村小流域综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解析:小流域治理模式是应用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以及工程学原理等,通过保土蓄水、耕作措施、林草措施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层层设防来控制土壤侵蚀的。
其目标是建立稳定、持久、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生态和经济效益。
答案:C4.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B.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较低C.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D.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解析: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结构单一,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材料为什么要复合?(原因)a一种材料在某一方面的性能可能是优异的。
b 很多材料的性能已经得到了充的发展,继续提高只能是通过复合。
c单一材料追求高性能价格很高,复合可以降低成本d传统材料及其局限性4复合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一定的工艺方法人工合成的,各组分间有明显界面且性能优于各组成材料的多相材料。
5 复合材料区别传统共混材料的特点。
1.多相结构存在着复合效应(复合材料是组分间被明显界面区分的多相材料,复合材料性能取决于各组分相性能的协同)2.复合后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不变(区别于化合物和合金)3.3. 人工制造(可设计性,区别于天然复合材料)6 复合材料三大要素及其作用。
基体作用:成形、防护、传递载荷界面作用:传力增强体:受力,承担载荷7复合材料复合的四大原理。
1.复杂的环境响应2.复杂微结构设计3.结构不均匀性4.界面稳定性第二章1.什么是复合效应?对于由A、B两种原材料复合而成的材料C,其性能既包含A、B两种原材料所固有的性能,又具有A、B两种原材料所不具备的新性能。
2.复合效应的本质是什么?复合效应本质是组分A、B的性能,及两者间形成的界面性能,相互作用、相互补充。
为复合材料的性能在其组分材料基础上的线性和非线性的综合。
3.作业1:请描述纤维间距随体积分数的变化情况,即计算(s/r)在Vf= 0.3、0.4、0.5及0.6时的值并采用画图的方式做出说明,其中纤维排布方式:六边形。
提示:横坐标:Vf,纵坐标:s/r4.作业2假设2 wt%二氧化钍(ThO2)加入到镍(Ni)中,ThO2颗粒直径为100 nm,已知ThO2和Ni的密度分别为9.69和8.9 g/cm3,请计算每立方厘米的复合材料中有多少个ThO2颗粒。
(假设界面上没有反应产物) wt%: 质量分数。
5、作业 3银-钨复合材料可作为电触头材料,先由粉末冶金方法制备得到多孔钨,再将纯银浸透到孔洞内制备得到复合材料。
已知浸渗之前多孔钨的密度是14.5 g/cm3,计算孔所占的体积分数及浸渗后银在复合材料中的质量分数。
纯银和纯钨的密度分别为:10.49g/cm3和19.3g/cm3 。
6、复合效应包括哪两大类?各有几种效应?简述各种效应的意义。
线性效应、非线性效应线性效应:平均效应、平行效应、相补效应、相抵效应平均效应:是复合材料所显示的最典型的一种复合效应,表示公式为:Pc=PmVm+PfVf;Ec=EmVm+ EfVf(适用对象:a 复合材料的密度。
b 单向纤维复合材料的纵向c 杨氏模量、纵向泊松比。
)平行效应:组成复合材料的各组分在复合材料中,均保留本身的作用,即无制约也无补偿。
本质:主要是指复合材料的某项性能与其中某一组分的性能基本相当。
(举例:玻纤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与环氧树脂的耐腐蚀性能基本相当。
增强体(纤维)+基体界面很弱的复合材料。
)相补效应:组成复合材料的基体与增强体,在性能上互补,从而提高了综合性能,则显示出相补效应。
本质:复合材料某项性能,其主要取决于组分A和组分B的该项性能。
当组分A和组分B的该项性能均具有优势时,则在复合材料中获得相互补充。
(举例:对于脆性的高强度纤维增强体与韧性基体复合时,两相间若能得到适宜的结合而形成的复合材料,其性能显示为增强体与基体的互补。
)相抵效应:基体与增强体组成复合材料时,若组分间能相互制约,限制了整体性能提高,则复合后显示出相抵效应。
举例脆性的纤维增强体+韧性基体=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很强)显示为脆性断裂。
玻璃纤维增强树脂+硅烷偶联剂=树脂基体复合材料)非线性效应:相乘效应:两种具有转换效应的材料复合在一起,即可发生相乘效应。
举例电磁效应材料+磁光效应的材料=电光效应复合材料诱导效应:在一定条件下,复合材料中的一组分材料可以通过诱导作用使另一组分材料的结构改变而改变整体性能或产生新的效应。
这种诱导行为已在很多实验中发现,同时也在复合材料界面的两侧发现。
(Eg:结晶的纤维增强体对非晶基体的诱导结晶或晶形基体的晶形取向作用。
)共振效应:某材料组分具有一系列性能,当与另一组分复合后,该组分的某一性能得到突出发挥,而其他性能受到很大抑制。
Eg:材料的固有频率系统效应:多种组分复合后,复合材料出现了单一组分均不具有的新性能。
(Eg:红黄蓝三色光显示各种颜色交替层叠镀膜的硬度大于原来各单一镀膜的硬度和按线性混合率估算值)7、材料的复合效果包括哪些方面?简述其意义。
组分效果、结构效果、界面效果复合材料的复合效果:1、组分效果:仅考虑相对组成作为变量,不考虑组分的几何形态、分布状态和尺度等复杂变量影响时产生的效果称为组分效果。
加和特征:复合材料的某一性能是各组分性能的按体积分数的平均值。
复合材料的某些基本物理参数,如密度、比热容,往往是近似具有加和作用的组分效果。
2、结构效果:a几何形态效果(形状效果), b分布状态效果(取向效果),c尺度效果复合材料性能用组分性能和组成来描述时,必须考虑组分的几何形态、分布状态和尺度等可变因素产生的效果。
这类效果往往可以用数学关系描述3、界面效果:界面结构(物理结构和化学结构)的变化引起复合材料性能的变化。
基体与增强体或功能体复合效果的主要因素。
只有界面效果的存在,才能充分地显示复合材料的各种优越性能。
8、复合材料的性质包括哪些方面?1、固有性质:复合材料在各相之间不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材料性质。
这类性质往往是材料性质的直观表现,如材料的密度、比热容。
2、传递性质:材料的传递性质是材料在外作用场作用时,表征某通量通过材料阻力大小的性质,诸如导热性质(导热系数)、导电性质(电阻率)等等。
3、强度性质(材料的强度特性是材料承受外作用场极限能力的表征。
材料的力学强度是材料承受外力的极限能力,如拉伸强度、冲击强度等;材料对电场承受能力,则为电击穿强度。
)4、转换性质(前面提到的材料复合的相乘效应是复合材料转换性质的典型效应。
由于材料转换性质的复杂性,确定其一般规律是困难的)9、弥散增强与颗粒增强的特点和区别。
弥散增强特点:a质点是弥散于基体中且均匀分布的球形。
b主要由基体承担载荷。
c颗粒尺寸越小,体积分数越高,强化效果越好。
d颗粒直径为0.001~0.1μm,一般颗粒的体积分数为1%~15%。
颗粒增强特点:a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是由尺寸较大(直径大于1μm)颗粒与基体复合而成。
b载荷主要由基体承担,但增强颗粒也承受载荷并约束基体的变形。
c颗粒尺寸越小,体积分数越高,颗粒对复合材料的增强效果越好。
d一般颗粒直径为1~50μm,颗粒间距为1~25μm ,颗粒的体积分数为5~50% 10、根据连续纤维增强原理,对给定基体和增强体的复合材料,可以采用哪些措施获得优异的性能?连续纤维增强机理:高强度、高模量的纤维承受载荷,基体只是作为传递和分散载荷的媒介。
连续纤维串联模型增强特点:a 纤维对横向强度有减弱的作用。
纤维在与其相邻的基体中产生的应力和应变对基体产生约束,使复合材料的断裂应变比复合前要低的多。
b界面结合弱,则为界面结合强度。
连续纤维并联模型增强特点:a纤维体积份数小,复合材料强度等于基体强度。
b增强纤维体积份数增大,复合材料强度增加;c纤维份数太大的时候,界面粘接性能差,强度下降。
11、根据短纤维增强原理,可以采用哪些措施获得优异的性能?短纤维增强特点:a、该类材料受力基体变形时,短纤维上应力的分布载荷是基体通过界面传递给纤维的。
B、在一定的界面强度下,纤维端部的切应力最大,中部最小。
C、作用在纤维上的拉应力是切应力由端部向中部积累的结果。
所以拉应力端部最小,中部最大。
第三章1、一滴油酸在20℃时,落在洁净水面上,已知:γ水=73×10-3 N·m-1 ,γ油酸=32×10-3 N·m-1 γ油酸,水=12×10-3 N·m-1 ,油酸与水相互饱和后,γ'油酸=γ油酸,γ'水=40×10-3 N·m-1请问:油酸在水面上开始与终了时的接触角分别为多大?2、增强体与基体具有良好粘附的表面物理化学条件是什么?良好粘附的热力学条件应是:1)被粘附体的临界表面张力γC要大,以保证良好润湿。
2)粘附功要大,以保证牢固粘附。
3)粘附面的界面张力γSL要小,以保证粘附界面的热力学稳定。
4)粘附剂与被粘附体间相容性要好,以保证粘附界面的良好键合和保持强度。
3、简述增强体表面的物理特性对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
比表面积、多孔性、表面极性、表面结构均一性、表面结晶特性比表面积:一般认为:增强体的比表面越大,与基体结合的物理界面大,对粘合强度的贡献大。
多孔性:部分孔隙能被基体填充,部分由于很难完全浸润,界面结合不好,成为应力传递的薄弱环节。
表面极性:极性的基体与极性的增强体有较强的界面结合,因而也就有较强的界面结合强度及复合材料强度。
增强体表面的均一性:分布均匀:界面结合均匀、完善;分布不均:在界面局部形成缺陷,形成弱界面。
增强体表面的结晶特性:表面晶体越小表面积就越大,增加与基体的粘结面。
4、为什么玻璃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中,一旦水浸入界面,就会导致复合材料性能的下降?由于吸附水的作用,吸附水与玻璃纤维中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发生反应,玻纤表面带有-Si-OH基团。
玻璃纤维成分中含碱量越高,吸附水对SiO2骨架的破坏愈大,纤维强度下降就越大。
5、复合材料的界面层,除了在性能和结构上不同于相邻两组分相外,还具有哪些特点;1.非单分子层:其组成、结构形态、形貌十分复杂、形式多样;界面区至少包括:基体表面层、增强体表面层、基体/增强体界面层三个部分。
2.具有一定厚度:其组成、结构、性能随厚度方向变化而变化,具有“梯度”材料性能特征。
3.界面相的体积分数很大(尤其是纳米复合材料)界面效应显著。
4. 界面层随环境条件变化而改变。
5.界面缺陷形式多样(包括残余应力),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十分敏感6、复合材料界面效应及其特点?(1)传递效应:界面可将复合材料体系中基体承受的外力传递给增强相,起到基体和增强相之间的桥梁作用。
(2)阻断效应:基体和增强相之间结合力适当的界面有阻止裂纹扩展、减缓应力集中的作用。
(3)不连续效应:在界面上产生物理性能的不连续性,如抗电性、电感应性、磁性、耐热性和尺寸稳定性等。
(4)散射和吸收效应:光波、声波、热弹性波、冲击波等在界面产生散射和吸收,如透光性、隔热性、隔音性、耐机械冲击性等。
(5)诱导效应(感应效应):一种物质(通常是增强剂)的表面结构使另一种(通常是聚合物基体)与之接触的物质的结构由于诱导作用而发生改变,由此产生一些现象,如强弹性、低膨胀性、耐热性和冲击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