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变换公式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代换公式大集锦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代换公式大集锦基本公式公式一: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sin(2kπ+α)= sinαcos(2kπ+α)= cosαtan(2kπ+α)= tanαcot(2kπ+α)= cotα公式二: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 -sinαcos(π+α)= -cosαtan(π+α)= tanαcot(π+α)= cotα公式三: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α)= -sinαcos(-α)= cosαtan(-α)= -tanαcot(-α)= -cotα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 sinαcos(π-α)= -cosαtan(π-α)= -tanαcot(π-α)= -cotα公式五:利用公式-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2π-α)= -sinαcos(2π-α)= cosαcot(2π-α)= -cotα公式六: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2+α)= cosαcos(π/2+α)= -sinαtan(π/2+α)= -cotαcot(π/2+α)= -tanαsin(π/2-α)= cosαcos(π/2-α)= sinαtan(π/2-α)= cotαcot(π/2-α)= tanαsin(3π/2+α)= -cosαcos(3π/2+α)= sinαtan(3π/2+α)= -cotαcot(3π/2+α)= -tanαsin(3π/2-α)= -cosαcos(3π/2-α)= -sinαtan(3π/2-α)= cotαcot(3π/2-α)= tanα(以上k∈Z)注意:在做题时,将a看成锐角来做会比较好做。
诱导公式sin(-a) = -sin(a)cos(-a) = cos(a)sin(π/2-a) = cos(a)cos(π/2-a) = sin(a)sin(π/2+a) = cos(a)cos(π/2+a) = -sin(a)cos(π-a) = -cos(a)sin(π+a) = -sin(a)cos(π+a) = -cos(a)tanA = sinA/cosA诱导公式记忆口诀上面这些诱导公式可以概括为:对于π/2*k ±α(k∈Z)的三角函数值,①当k是偶数时,得到α的同名函数值,即函数名不改变;②当k是奇数时,得到α相应的余函数值,即sin→cos;cos→sin;tan→cot,cot→tan(奇变偶不变)然后在前面加上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
高中数学必修一 三角恒等变形总结(采百家之长版)

一、三角函数公式:辅助角公式的重要作用:合一变形⇒把形如x b x a cos sin +的函数转化为)sin(ϕ+=x A y 的函数,即:两个三角函数的和或差化为“一个三角函数,一个角,一次方”的 B x A y ++=)sin(ϕϖ形式tan tan tan 2212ααααβ=-=←−−相除以上是三角函数公式的关系图二、三角恒等变换:一角二名三结构,对角、函数名、式子结构===化异为同三角函数的化简、计算、证明的恒等变形的基本思路是:一角二名三结构。
即首先观察角与角之间的关系,注意角的一些常用变式,角的变换是三角函数变换的核心!第二看函数名称之间的关系,通常“切化弦”;第三观察代数式的结构特点。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技巧如下:(1)角的变换:在三角化简,求值,证明中,表达式中往往出现较多的相异角,可根据角与角之间的和差,倍半,互补,互余的关系,运用角的变换,沟通条件与结论中角的差异,使问题获解,对角的变形如:(2余弦是基础,通常化切、割为弦,变异名为同名。
(3)常数代换:在三角函数运算,求值,证明中,有时需要将常数转化为三角函数值,(4)幂的变换:降幂是三角变换时常用方法,对次数较高的三角函数式,一般采用降幂处理的方法。
降幂并非绝对,有时需要升幂,如对无理式αcos 1+常用升幂化为有理式 (5)公式变形:三角公式是变换的依据,应熟练掌握三角公式的顺用,逆用及变形应用。
三、三角函数式的化简运算通常从:“角、名、形、幂”四方面入手;基本规则是:切割化弦,异角化同角,复角化单角,异名化同名,高次化低次,无理化有理,和积互化,特殊值与特殊角的三角函数互化。
化简要求:①能求出值的应求出值;②使三角函数种数尽量少;③使项数尽量少;④尽量 使分母不含三角函数;⑤尽量使被开方数不含三角函数。
四、三角函数的求值类型有三类(1)给角求值:一般所给出的角都是非特殊角,要观察所给角与特殊角间的关系,利用三角变换消去非特殊角,转化为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2)给值求值:给出某些角的三角函数式的值,求另外一些角的三角函数值,解题的关键在于“变角”,如2(),()()ααββααβαβ=+-=++-等,把所求角用含已知角的式子表示,求解时要注意角的范围的讨论;(3)给值求角:实质上转化为“给值求值”问题,由所得的所求角的函数值结合所求角的范围及函数的单调性求得角。
高中三角函数所有公式大全

高中三角函数所有公式大全高中三角函数最全的公式如下:1+sin(a) = [sin(a/2)+cos(a/2)]^2; 1-sin(a) = [sin(a/2)-cos(a/2)]^2;三角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之一,是以角度(数学上最常用弧度制,下同)为自变量,角度对应任意角终边与单位圆交点坐标或其比值为因变量的函数。
也可以等价地用与单位圆有关的各种线段的长度来定义。
三角函数在研究三角形和圆等几何形状的性质时有重要作用,也是研究周期性现象的基础数学工具。
在数学分析中,三角函数也被定义为无穷级数或特定微分方程的解,允许它们的取值扩展到任意实数值,甚至是复数值。
常见的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在航海学、测绘学、工程学等其他学科中,还会用到如余切函数、正割函数、余割函数、正矢函数、余矢函数、半正矢函数、半余矢函数等其他的三角函数。
不同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几何直观或者计算得出,称为三角恒等式。
三角函数一般用于计算三角形中未知长度的边和未知的角度,在导航、工程学以及物理学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另外,以三角函数为模版,可以定义一类相似的函数,叫做双曲函数。
常见的双曲函数也被称为双曲正弦函数、双曲余弦函数等等。
三角函数(也叫做圆函数)是角的函数;它们在研究三角形和建模周期现象和许多其他应用中是很重要的。
三角函数通常定义为包含这个角的直角三角形的两个边的比率,也可以等价的定义为单位圆上的各种线段的长度。
更现代的定义把它们表达为无穷级数或特定微分方程的解,允许它们扩展到任意正数和负数值,甚至是复数值。
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ctg(a+b)=(ctgactgb-1)/(ctgb+ctga)ctg(a-b)=(ctgactgb+1)/(ctgb-ctga)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ctg2a=(ctg2a-1)/2ctg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sin(a/2)=√((1-cosa)/2)sin(a/2)=-√((1-cosa)/2)cos(a/2)=√((1+cosa)/2)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tanb=sin(a-b)/cosacosbctga+ctgbsin(a+b)/sinasinb-ctga+ctgbsin(a+b)/sinasinb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高中三角函数公式及诱导公式大全如下所示:公式一: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sin(2k T +a )=sin ak∈z;cos(2k T + a )=cos ak∈z;tan(2k Tt +a )=tan ak∈z;cot(2k T + a )=cot akEz公式二:设α为任意角,T+a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 ( T + a )=-sin a;cos( T + a )=-cos a;tan( T + a )=tan a;cot ( T+a )=cot a公式三:任意角α与-a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 a )=-sin a;cos(- a )=cos a;tan(- a )=-tan a;cot(- a )=-cot a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T -a与a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 T 一a )=sin a;cos ( T - a )=-cos a;tan ( T - a )=-tan a;cot ( T-a )=-cot a 1、公式一: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sin(2kπ+α)=sinα(k∈Z)cos(2kπ+α)=cosα(k∈Z)tan(2kπ+α)=tanα(k∈Z)cot(2kπ+α)=cotα(k∈Z)2、公式二: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cot(π+α)=cotα3、公式三: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cot(-α)=-cotα4、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5、公式五: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2π-α)=-sinαcos(2π-α)=cosαtan(2π-α)=-tanαcot(2π-α)=-cotα6、公式六: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2+α)=cosα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cot(π/2-α)=tanα。
高中三角函数的所有公式

高中三角函数的所有公式三角函数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函数,它们在几何、物理、工程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高中数学中,我们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一系列的公式。
下面,我们来逐一介绍这些公式。
1. 正弦函数的定义式:sinθ = 对边/斜边正弦函数是三角函数中最基本的函数之一,它表示一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在三角形中,对于一个角θ,它的正弦值等于这个角的对边长度与斜边长度的比值。
2. 余弦函数的定义式:cosθ = 邻边/斜边余弦函数也是三角函数中的基本函数之一,它表示一个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在三角形中,对于一个角θ,它的余弦值等于这个角的邻边长度与斜边长度的比值。
3. 正切函数的定义式:tanθ = 对边/邻边正切函数是三角函数中的另一个基本函数,它表示一个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在三角形中,对于一个角θ,它的正切值等于这个角的对边长度与邻边长度的比值。
4. 余切函数的定义式:cotθ = 邻边/对边余切函数是正切函数的倒数,它表示一个角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值。
在三角形中,对于一个角θ,它的余切值等于这个角的邻边长度与对边长度的比值。
5. 正割函数的定义式:secθ = 斜边/邻边正割函数是余弦函数的倒数,它表示一个角的斜边与邻边的比值。
在三角形中,对于一个角θ,它的正割值等于这个角的斜边长度与邻边长度的比值。
6. 余割函数的定义式:cscθ = 斜边/对边余割函数是正弦函数的倒数,它表示一个角的斜边与对边的比值。
在三角形中,对于一个角θ,它的余割值等于这个角的斜边长度与对边长度的比值。
7.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²θ + cos²θ = 1这是三角函数中最基本的关系式之一,它表示正弦函数的平方加上余弦函数的平方等于1。
这个关系式在三角函数的计算中非常重要,可以用来推导其他的三角函数公式。
8. 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sin(α±β) = sinαcosβ ± cosαsinβcos(α±β) = cosαcosβ ∓ sinαsinβtan(α±β) = (tanα ± tanβ)/(1 ∓ tanαtanβ)这些公式可以用来计算两个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的和或差。
高中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高中三角函数公式大全以下为改写后的文章:高中三角函数公式大全三角函数公式:1.两角和公式sin(A+B) = sinAcosB+cosAsinBsin(A-B) = sinAcosB-cosAsinBcos(A+B) = cosAcosB-sinAsinBcos(A-B) = cosAcosB+sinAsinBtan(A+B) = (tanA+tanB)/(1-XXX)tan(A-B) = (tanA-tanB)/(1+XXX)cot(A+B) = (cotAcotB-1)/(cotB+cotA)cot(A-B) = (cotAcotB+1)/(cotB-cotA)2.倍角公式tan2A = (2tanA)/(1-tanA)sin2A = 2sinAcosAcos2A = cos²A-sin²A = 2cos²A-1 = 1-2sin²A 3.三倍角公式sin3A = 3sinA-4sin³Acos3A = 4cos³A-3cosAtan3A = tana·tan(A+π)·XXX(A-π) 4.半角公式sin(A/2) = ±√((1-cosA)/2)cos(A/2) = ±√((1+cosA)/2)tan(A/2) = ±√((1-cosA)/(1+cosA)) cot(A/2) = ±√((1+cosA)/(1-cosA)) 5.和差化积sin(a+b) = 2sin((a+b)/2)cos((a-b)/2) cos(a+b) = 2cos((a+b)/2)cos((a-b)/2) sin(a-b) = 2sin((a-b)/2)cos((a+b)/2)tan(a+b) = (tanA+tanB)/(1-XXX)6.积化和差sinA·sinB = (1/2)(cos(A-B)-cos(A+B)) cosA·cosB = (1/2)(cos(A-B)+cos(A+B)) sinA·cosB = (1/2)(sin(A+B)+sin(A-B)) cosA·sinB = (1/2)(sin(A+B)-sin(A-B)) 7.诱导公式sin(-A) = -sinAcos(-A) = cosAsin(π-A) = sinAcos(π-A) = -cosAsin(π+A) = -sinAcos(π+A) = -cosACos(π-a)=-cos aSin(π+a)=-sin aCos(π+a)=-cos aSin a万能公式:a^2 tan^2 a=a^2/(1+tan^2 a)a^2/(1-tan^2 a)=cos^2 a其他公式:2a sina+b cosa=(a^2+b^2)sin(a+c),其中tanc=a sin(a)-b cos(a)=b/(a+cos a)1+sin a=(sin a+cos a)^2/2其他非重点三角函数:csc a=1/sin asec a=1/cos a双曲函数:sinh a=(e^a-e^-a)/2cosh a=(e^a+e^-a)/2XXX a公式一:对于任意角α,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sin(2kπ+α)=sinα,cos(2kπ+α)=cosα,tan(2kπ+α)=tanα,cot(2kπ+α)=cotα公式二:对于任意角α,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公式三: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cot(-α)=-cotα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公式五: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2π-α)=-sinα,cos(2π-α)=cosα,tan(2π-α)=-tanα,cot(2π-α)=-cotα公式六:对于±α及±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为:sin(+α)=cosα,cos(+α)=-sinα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三角函数公式:tan(+α)= -cotα,cot(+α)= -tanα这两个公式表示正弦和余弦的相反数的比值等于余切和正切的相反数。
高中数学 三角函数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一、概述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关键工具。
它涉及的角度、边长、面积等,都是几何和代数的核心元素。
通过学习三角函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图形的关系,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
二、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是以角度为自变量,角度对应的边长为因变量的函数。
常用的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sine)、余弦函数(cosine)和正切函数(tangent)。
这些函数的定义如下:1、正弦函数:sine(θ) = y边长 / r (其中,θ是角度,r是从原点到点的距离)2、余弦函数:cosine(θ) = x边长 / r3、正切函数:tangent(θ) = y边长 / x边长三、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1、周期性: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都具有周期性,周期为 2π。
正切函数的周期性稍有不同,为π。
2、振幅:三角函数的振幅随着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当角度增加时,正弦函数的值也会增加。
3、相位:不同的三角函数具有不同的相位。
例如,正弦函数的相位落后余弦函数相位π/2。
4、奇偶性:正弦函数和正切函数是奇函数,余弦函数是偶函数。
5、导数:三角函数的导数与其自身函数有关。
例如,正弦函数的导数是余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导数是负的正弦函数。
四、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三角函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在物理学中,三角函数被广泛应用于描述波动、振动、电磁场等物理现象。
例如,简谐振动可以用正弦或余弦函数来描述。
2、工程:在土木工程和机械工程中,三角函数被用于计算角度、长度等物理量。
例如,在桥梁设计、建筑设计等过程中,需要使用三角函数来计算最佳的角度和长度。
3、计算机科学:在计算机图形学中,三角函数被用于生成二维和三维图形。
例如,使用正弦和余弦函数可以生成平滑的渐变效果。
4、金融:在金融学中,三角函数被用于衍生品定价和风险管理。
例如,Black-Scholes定价模型就使用了正态分布(一种特殊的三角函数)。
高中数学常用三角函数公式

高中数学常用三角函数公式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在角a 的终边上任取..一点),(y x P ,记:22y x r +=, 正弦:r y =a sin 余弦:r x =a cos 正切:x y=a tan二、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商数关系:a a a cos sintan =,平方关系:1cos sin 22=+a a ,221cos 1tan a a =+ 三、诱导公式公式一: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 (2kπ+α)= sinα cos (2kπ+α)= cosα tan (2kπ+α)= tanα 公式二: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π+α)= -s inα sinα cos (π+α)= -c osα cosα tan (π+α)= tanα 公式三: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 (-α)= -s inα sinα cos (-α)= cosα tan (-α)= -t anα tanα 公式四: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π-α)= sinα cos (π-α)= -c osα cosα tan (π-α)= -t anα tanα 公式五:利用公式-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 (2π2π--α)= -s inα sinα cos (2π2π--α)= cosα tan (2π2π--α)= -t anα tanα 公式六: 2p ±α及23p ±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2p -α)= cosα cos (2p -α)= sinα sin (2p +α)= cosα cos (2p +α)= -s inαsinα sin (23p -α)= -cosα cos (23p -α)= -s inα sinα sin (23p +α)= -cosα cos (23p +α)= sinα 三、两角和差公式b a b a b a sin cos cos sin )sin(×+×=+b a b a b a sin cos cos sin )sin(×-×=-b a b a b a sin sin cos cos )cos(×-×=+b a b a b a sin sin cos cos )cos(×+×=-ba b a b a tan tan 1tan tan )tan(×-+=+ ba b a b a tan tan 1tan tan )tan(×+-=- 四、二倍角公式a a a cos sin 22sin = a a a a a 2222sin 211cos 2sin cos 2cos -=-=-=…)(* a aa 2tan 1tan 22tan -=二倍角的余弦公式)(*有以下常用变形:(规律:降幂扩角,升幂缩角)(规律:降幂扩角,升幂缩角)a a 2cos 22cos 1=+ a a 2sin 22cos 1=-2)cos (sin 2sin 1a a a +=+ 2)cos (sin 2sin 1a a a -=-其它公式 五、辅助角公式:)sin(cos sin 22j ++=+x b a x b x a (其中a b=j tan )其中:角j 的终边所在的象限与点),(b a 所在的象限相同,(以上k ∈Z) 六、其它公式:1、正弦定理:R C c B b Aa2sin sin sin ===(R 为ABC D 外接圆半径)外接圆半径) 2、余弦定理A bc c b a cos 2222×-+= B ac c a b cos 2222×-+=C ab b a c cos 2222×-+=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高底´´=D 21ABC S B ca A bc C ab S ABC sin 21sin 21sin 21===D (两边一夹角)。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大全1500字高中数学中的三角函数公式是非常重要且常用的知识点,它们有助于解决各种与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
下面是一个包含一些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的大全,共计1500字。
一、基本公式1. 弦的定义:在单位圆上,点P(x,y)对应的弦为OP,则弦的长度为2y。
2. 弧度制和角度制的转换公式:- 弧度制转角度制:角度 = 弧度× 180°/π- 角度制转弧度制:弧度 = 角度×π/180°3. 余弦函数和正弦函数的关系:cos²θ + sin²θ = 14. 三角函数的互余关系:- 余弦函数和正弦函数的互余关系:cosθ = sin(π/2 - θ),sinθ = cos(π/2 - θ)- 正割函数和余割函数的互余关系:secθ = csc(π/2 - θ),cscθ = sec(π/2 - θ)- 正弦函数和余割函数的互余关系:sinθ = csc(θ),cscθ = sin(θ)- 余弦函数和正割函数的互余关系:cosθ = sec(θ),secθ = cos(θ)-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互余关系:sin(π - θ) = sinθ, cos(π - θ) = -cosθ二、和差角公式1. 余弦函数的和差角公式:- cos(α + β) = cosαcosβ - sinαsinβ- cos(α - β) = cosαcosβ + sinαsinβ2. 正弦函数的和差角公式:- sin(α + β) = sinαcosβ + cosαsinβ- sin(α - β) = sinαcosβ - cosαsinβ3. 余弦函数和正弦函数的和差角公式的整理形式:- cos(α + β) = cosαcosβ - sinαsinβ = cosαcosβ - cosαsinβtanβ = cosβ(cosα - sinαtanβ)- cos(α - β) = cosαcosβ + sinαsinβ = cosαcosβ + cosαsinβtanβ = cosβ(cosα + sinαtanβ)- sin(α + β) = sinαcosβ + cosαsinβ = cosαsinβ/cosβ + sinα = (sinαcosβ + cosαsin β)/cosβ = (sinαsecβ + cosαtanβ)/cosβ- sin(α - β) = sinαcosβ - cosαsinβ = cosαsinβ/cosβ - sinα = (sinαcosβ - cosαsin β)/cosβ = (sinαsecβ - cosαtanβ)/cosβ4. 正切函数的和差角公式:- tan(α + β) = (tanα + tanβ)/(1 - tanαtanβ)- tan(α - β) = (tanα - tanβ)/(1 + tanαtanβ)5. 反余弦函数的和差角公式:- arccos(cosαcosβ - sinαsinβ) = α + β或 2π - (α + β)- arccos(cosαcosβ + sinαsinβ) = α - β或 2π - (α - β)6. 反正弦函数的和差角公式:- arcsin(sinαcosβ + cosαsinβ) = α + β或π - (α + β) - arcsin(sinαcosβ - cosαsinβ) = α - β或π - (α - β)三、倍角公式1. 余弦函数和正弦函数的倍角公式:- cos2θ = 2cos²θ - 1- sin2θ = 2sinθcosθ2. 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倍角公式:- cos2θ = 1 - 2sin²θ = (1 - tan²θ)/(1 + tan²θ)3. 正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倍角公式:- sin2θ = 2sinθcosθ = 2tanθ/(1 + tan²θ)4. 正切函数的倍角公式:- tan2θ = (2tanθ)/(1 - tan²θ)5. 反余弦函数的倍角公式:- arccos(2cos²θ - 1) = 2θ或 2π - 2θ- arccos((1 - tan²θ)/(1 + tan²θ)) = 2θ或 2π - 2θ6. 反正弦函数的倍角公式:- arcsin(2sinθcosθ) = 2θ或π - 2θ- arcsin(2tanθ/(1 + tan²θ)) = 2θ或π - 2θ四、半角公式1. 余弦函数的半角公式:- cos(θ/2) = ±√((1 + cosθ)/2)2. 正弦函数的半角公式:- sin(θ/2) = ±√((1 - cosθ)/2)3. 正切函数的半角公式:- tan(θ/2) = sinθ/(1 + cosθ) = (1 - cosθ)/sinθ4. 反余弦函数的半角公式:- arccos((1 + cosθ)/2) = θ/2 或 -θ/2- arccos((1 - cosθ)/2) = θ/2 或 -θ/25. 反正弦函数的半角公式:- arcsin(√((1 - cosθ)/2)) = θ/2 或π/2 - θ/2- arcsin(-√((1 - cosθ)/2)) = -θ/2 或π/2 + θ/2六、特殊角值1. 30°和150°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sin30° = 1/2,cos30° = √(3)/2,tan30° = 1/√(3)- sin150° = 1/2,cos150° = -√(3)/2,tan150° = -1/√(3) 2. 45°和135°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sin45° = √(2)/2,cos45° = √(2)/2,tan45° = 1- sin135° = √(2)/2,cos135° = -√(2)/2,tan135° = -13. 60°和120°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 sin60° = √(3)/2,cos60° = 1/2,tan60° = √(3)- sin120° = √(3)/2,cos120° = -1/2,tan120° = -√(3)以上是一些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的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