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全国经济普查情况汇报

全国经济普查情况汇报
经济普查是国家对全国经济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调查统计,是了解国民经济基本情况和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
本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普查范围。
本次经济普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各级行政区域、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体经营单位。
二、普查内容。
本次经济普查主要内容包括国民经济核算、产业经济、能源资源、环境保护、城乡经济、科技创新、对外经济等方面的数据统计。
三、普查进展。
截至目前,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已全面展开,各地普查工作组织健全,普查对象积极配合,普查数据准确完整,普查进展顺利。
四、普查成果。
本次经济普查将形成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报告,为政府决策、企业经营、学术研究提供重要依据,为国家宏观调控、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五、普查意义。
经济普查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基础,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
通过经济普查,可以全面了解国民经济的基本情况,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推动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六、普查展望。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经济普查数据的分析研究,及时发布普查成果,为促
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贡献智慧和力量。
结语。
全国经济普查是国家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我们将继续加大普查工作力度,确保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以上为全国经济普查情况的汇报,希望各级单位和广大普查对象继续支持和配
合普查工作,共同推动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年度总结报告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年度总结报告一、概述自2020年底至2021年初,我国国家统计局展开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旨在全面了解我国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发展情况,为制定经济政策和推动经济发展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本报告将对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主要发现和总结进行分析和阐述。
二、普查概况1. 本次普查的覆盖范围包括主要经济活动领域,如农林牧渔、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信息传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
2. 普查方法采用了个人访谈、企业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全面收集了我国各地区各行业的经济数据。
三、总体发展情况1. 我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稳定增长势头。
2. 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齐头并进,高端制造业和科技创新行业蓬勃发展。
3.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加。
四、不同行业的发展情况1. 农业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不断提高。
2. 工业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绿色生产理念广泛应用。
3. 服务业金融、医疗、教育等服务行业迅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模式不断涌现。
五、地区经济发展差异1.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业、物流、科技等领域较为发达。
2. 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3. 东北地区经济结构转型进程加快,振兴老工业基地取得初步成效。
六、总结与展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充分显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良好态势和各行业、地区的发展差异。
报告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政策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以推动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参考。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客观、科学的态度,深入研究我国经济发展情况,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七、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1. 传统产业调整传统制造业在普查数据中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转型升级。
许多传统行业加大了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广州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七号)

广州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七号)
——金融业基本情况
广州市统计局
广州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4月3日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市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2018年末,全市共有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5149个,从业人员81.03万人。
分行业看,法人单位数主体集中在资本市场服务,占56.5%;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保险业,占84.6%
(详见表7)。
表7按行业大类分组的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注释:
[1]本公报中的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汇总范围包括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监管的单位和监管范围之外从事金融行业的单位。
[2]保险业从业人员包括本单位取得工资或者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保险代理人员,也包括分支机构产业活动单位的从业人员数。
1。
佛山市禅城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五号)

禅城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五号)——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基本情况禅城区统计局禅城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20年6月8日根据禅城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区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批发和零售业(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区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22081个,从业人员177092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191.5%和110.9%。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批发业占70.5%,零售业占29.5%。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业占75.0%,零售业占25.0%(详见表5-1)。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3%,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2%,外商投资企业占0.5%。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8.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5%,外商投资企业占0.7%(详见表5-2)。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18年末,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6342842万元,比2013年末增长72.6%。
其中,批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4902756万元,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440085万元,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75.3%和48.7%。
负债合计10492163万元。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8347266万元(详见表5-3)。
(三)按镇(街道)分组情况。
2018年末,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单位数位居前三位的镇(街道)是:石湾镇街道6842个,占31.0%,比2013年末增长1.8倍;祖庙街道5633个,占25.5%,比2013年末增长92.0%;张槎街道5052个,占22.9%,比2013年末增长2.1倍(详见表5-4)。
表5-4按镇(街道)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指标情况二、住宿和餐饮业(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8年末,全区共有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1385个,从业人员18099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179.8%和24.3%。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表 1-5 按行业分组的小微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和资产总计
合计
企业法人单位 (万个) 785.0
从业人员 (万人)
14730.4
资产总计 (万亿元)
138.4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仓储业 邮政业 信息传输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批发业 零售业 住宿业 餐饮业 房地产开发经营 物业管理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其他未列明行业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 一号公报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一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 年 12 月 16 日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12〕60 号)要求,我 国进行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 2013 年 12 月 31 日,普查时期资料为 2013 年年度资料。普查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 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通过这次普查,摸清了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摸清 了我国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查实了服务业、战略性 新兴产业、小微企业和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的发展状况。通过对 31 个地区的数据质量抽查, 数据填报综合差错率为 3.3‰,普查数据质量达到预期目标要求。
ᡍথ䳊ଂϮ
ࠊ䗴Ϯ
݀݅ㅵ⧚ǃ力Ӯֱ䱰力Ӯ㒘㒛
音䌕ଚࡵ᳡ࡵϮ
里ᄺⷨおᡔᴃ᳡ࡵϮ ᬭ㚆
ᓎㄥϮ
᠓ഄѻϮ
Ѹ䗮䖤䕧ǃҧټ䚂ᬓϮ
ि⫳力ӮᎹ ᭛࣪ǃԧ㚆စФϮ
ֵᙃӴ䕧ǃ䕃ӊֵᙃᡔᴃ᳡ࡵϮ
ԣᆓ令佂Ϯ
经济普查工作情况汇报(精选4篇)

经济普查工作情况汇报(精选4篇)以下是可爱的小编帮大伙儿收集的经济普查工作情况汇报【精选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济普查工作情况汇报范文篇一王静,茅坪乡统计站干部。
多年来,她坚守在茅坪乡经济统计工作一线,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用平凡的点滴书写了一名基层统计工作者的不凡事迹。
在今年6月开始的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中,她为了将茅坪的各项产业数据进行全面准确地汇总和汇报,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起早贪黑、加班加点、细致认真地做好各项统计、核查工作,并多次亲临生产现场,与行业、部门责任人进行密切交流,按时按要求圆满完成县经济普查领导小组下达的任务,受到了领导和干部群众的好评。
在普查工作中,王静同志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和《统计法》严格从事普查工作,坚决反对弄虚作假。
她说:“经济普查是有利于全乡经济社会发展长远规划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这次普查就是摸清家底,认识乡情,准确把握全乡经济实况,为全乡经济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数字依据”。
她反复学习经济普查的相关理论知识,用科学规范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
为使经济普查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王静同志先后发放经济普查宣传单2000多份,下发到每一户普查对象手里,并做详细的解释说明工作,为了使经济普查数据更加准确,有时一户就要跑好几趟,反复核实。
一次,普查表上一户卖肉的向老二年收入只有6000元,她在核对报表中发现这一数据不真实,于是她立即联系乡村普查员重新入户进行核查,她耐心细致的推算,结果得出年收入应该是1万6千余元。
农户向某说:“王静的敬业精神和耐心细致的算账统计站个人先进事迹演讲稿:本站推荐王静,茅坪乡统计站干部。
多年来,她坚守在茅坪乡经济统计工作一线,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用平凡的点滴书写了一名基层统计工作者的不凡事迹。
在今年6月开始的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中,她为了将茅坪的各项产业数据进行全面准确地汇总和汇报,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起早贪黑、加班加点、细致认真地做好各项统计、核查工作,并多次亲临生产现场,与行业、部门责任人进行密切交流,按时按要求圆满完成县经济普查领导小组下达的任务,受到了领导和干部群众的好评。
青海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

维普资讯
《 海 统 计 》 o 6年 第 2期 青 20
0 亿元 , 7 邮政 业 利润总 额 3 6万元 。 2
表 3 交 通 运 输 、 储 和 邮 政 业 企 业 法 人 仓 单 位 主 曹 业 务 收 入 和 利 润 总 额
单位: 万元
一
、
通 运 输 经 营 户 2 8 3户 , 业 人 员 3 9 8人 74 就 50
( 表 1。 见 )
表 2 交通 运 输 、 仓储 和 邮 政 业 企 业 法 人
在 交通运 输 、 储和 邮政业 企业法 人单位 仓
中 , 通 运 输 业 占6 . %, 储 业 占 2 . %。 交 16 仓 04
维普资讯
《 海 统计 》 0 6年第 2期 青 20
青海省第一次全 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 第三 号 )
青海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青海省 统计局
20 0 6年 1月 1 日 8
20 0 4年 , 通 运输 、 交 仓储 和 邮政 业 法 人 企 根据 第一 次全 国经 济普 查结果 , 现将 我省 业单 位 中 , 国有 企 业 及 国有 独 资公 司 占 2 . 0 第 三产业 主要数 据公 布如下 : 7 ; % 私营 企 业 占 1 . % ; 、 、 5 9 港 澳 台商 投 资 企 交通 运输 、 储和 邮政 业 仓 业 占12 外商 投 资企业 占 0 9 其 余 类 型 . %; . %; ( ) 位数 和从业 人员 一 单 13 20 0 4年末 , 全省 交通 运 输 、 仓储 和 邮政业 企 业合计 占 6 . %。 ( ) 二 资产 负债 和所有 者权益 企业 法人单 位 20个 , 业人 员 374人 , 5 就 39 其 20 0 4年 末 , 交通 运输 、 仓储 和 邮政业 企 业 中铁 路运输 业 1个 , 业 人员 1 6 9人 ; 路 就 66 道 13 其 交 运输 业 18个 , 业 人 员 50 1 就 32人 ; 储 业 5 法人 单位 资产 合 计 8 .6亿 元 , 中, 通 运 仓 1 输业占 7.%, 6 9 仓储 业 占 1 . %, 卸搬运 和 30 装 个, 就业人 员 1 1 1 9人 ; 城市公 共 交通业 3 个 , 1 . % 邮政 业 占 7 6 . %。负 债 就 业人 员 5 8 7 9人 ; 卸搬 运 和其 他 运输 业 3 其他 运输 业 占 2 5 , 装 4 合 计 3 . 8亿 元 , 中 , 通 运 输 业 占 6 . 66 其 交 3 个, 就业人 员 1 3 1 3人 , 邮政业 1 1个 , 业人员 就 %, 。 %。所有者 权益 合计 4 . 1 13 3 4 人 。交通运输、 19 仓储和邮政业 的行政 事 1 邮政业 占 8 0 亿元。 业法人 单位 7 8个 , 业人 员 4 2 。个体交 就 9 4人
广东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二号)

广东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二号)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20年1月19日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省单位的基本情况、从业人员、资产负债状况和营业收入公布如下:一、单位基本情况2018年末,全省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312.66万个,比2013年末(2013年是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205.40万个,增长191.5%;产业活动单位338.86万个,增加213.32万个,增长169.9%;个体经营户517.60万个(详见表2-1)。
2018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96.61万个,占30.9%;制造业57.21万个,占18.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1.42万个,占16.4%。
在个体经营户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282.57万个,占54.6%;住宿和餐饮业63.69万个,占12.3%;制造业51.95万个,占10.0%(详见表2-2)。
2018年末,全省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企业法人单位283.43万个,比2013年末增加193.47万个,增长215.1%。
其中,内资企业占97.3%,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2.1%,外商投资企业占0.6%。
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0.2%,私营企业占83.5%(详见表2-3)。
2018年末,珠三角核心区拥有法人单位266.84万个,占85.3%,比2013年末提高了6.1个百分点;沿海经济带30.01万个,占9.6%,下降了4.2个百分点;北部生态发展区15.81万个,占5.1%,下降了1.8个百分点。
珠三角核心区拥有产业活动单位285.95万个,占84.4%,比2013年末提高了6.8个百分点;沿海经济带34.11万个,占10.1%,下降了4.1个百分点;北部生态发展区18.81万个,占5.6%,下降了2.6个百分点。
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地区是:深圳市86.12万个,占27.5%;广州市75.16万个,占24.0%;东莞市36.98万个,占1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经济普查公报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篇一: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三号)国务院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9年12月25日根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国第三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一)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08年末,全国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14.8万个,比2004年末增加7.5万个;从业人员1020.2万人,比2004年末增加259.5万人(详见表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行政事业法人单位0.7万个,比2004年末减少0.1万个;从业人员44.9万人,比2004年末增加4.1万人。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中,交通运输业[1]占85.3%,仓储业占11.7%,邮政业占3.0%;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交通运输业占87.3%,仓储业占5.0%,邮政业占7.7%。
(二)资产总计、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
2008年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74807.4亿元,比2004年末增长109.2%。
在资产总计中,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分别占90.3%、7.6%和2.1%。
2008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31168.0亿元,比2004年增长153.8%。
在营业收入中,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分别占87.3%、9.7%和3.0%。
2008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利润3270.2亿元,比2004年增长258.1%。
在营业利润中,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分别占93.3%、7.3%和-0.6%(详见表2)。
二、批发和零售业(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08年末,全国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140.3万个,从业人员1891.2万人,分别比2004年末增长58.8%和36.4%。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批发业85.4万个,零售业54.9万个,分别占60.9%和39.1%。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业占55.8%,零售业占44.2%(详见表3)。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3.8万个,占2.7%,集体企业5.1万个,占3.6%,私营企业105.4万个,占75.1%,港、澳、台商投资企业0.6万个,占0.4%,外商投资企业1.1万个,占0.8%(详见表4)。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国有企业占8.3%,集体企业占4.6%,私营企业占54.1%,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2.0%,外商投资企业占3.3%。
(二)资产总计。
2008年末,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21619.4亿元,比2004年末增长96.8%。
其中,批发业法人单位资产96055.8亿元,零售业法人单位资产25563.6亿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98.4%和91.1%(详见表5)。
(三)主营业务收入。
2008年,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营业务收入247482.6亿元,比2004年增长123.1%。
其中,批发业204129.2亿元,零售业43353.4亿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121.3%和132.1%(详见表6)。
三、住宿和餐饮业【篇二: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文,含三个公告)】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基本完成普查取得重要成果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2014年12月16日历时两年多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基本结束。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大家简要通报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工作情况和主要成果。
一、经济普查的目的和主要工作过程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目的是全面调查了解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进一步查实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摸清我国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全面更新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普查的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普查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13年年度资料。
经济普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巨大的社会动员活动。
从2012年11月开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300万普查人员的辛勤努力下,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顺利完成了机构组建、宣传动员、方案研制、普查试点、人员培训、小区划分、单位核查、现场采集数据、数据集中审核、质量抽查、汇总评估等各项工作。
现在已进入主要数据发布和后期资料开发应用阶段。
二、这次经济普查的主要特点(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形成强大合力。
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成立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和全国电视电话会议。
李克强总理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张高丽副总理亲赴普查登记现场进行指导。
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地方各级政府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普查机构,积极组织普查。
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通力协作配合,提供多方保障,确保了普查的顺利实施。
(二)系统设计,严密实施,务求科学规范。
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科学、求是、可行”的要求,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认真借鉴历次普查经验,广泛吸收各方意见,反复研究论证,经过多项认真试点,制定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及13项技术规范和业务流程。
在此基础上开展全覆盖业务培训,进行地毯式单位比对和现场核查,全力以赴做好现场登记和个体户抽样调查,利用信息手段实时监控普查数据采集和上报工作,严格分级分专业审核数据。
(三)创新手段,即采即报,切实提高信息化水平。
一是首次采用pda进行现场登记,以及对普查对象空间定位、拍摄证照、采集和上传数据;二是近100万家规模以上企业首次利用互联网填报普查表并直接报送国家数据中心;三是首次实现普查数据生产过程的电子化、网络化,确保了普查数据真实可靠,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强化监督,公开透明,努力提升公信力。
一是开展严密的事后质量抽查。
从各地抽调330多人,组成31个抽查组,利用半个多月时间,完成对全国105个样本县(市、区),306个普查区(小区),12788个单位的核查和回访;二是创新监督方式。
邀请30多名地方媒体记者,通过互联网公开招聘31名社会人士作为义务督察员,全程参加事后质量抽查。
总体来看,此次普查充分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普查全过程公开透明,数据质量和工作效率都比较高,摸清了我国第二、三产业家底,真实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达到了预期目标。
事后质量抽查结果表明,这次普查的调查单位净漏报率为0.8‰,数据填报综合差错率为3.3‰。
三、经济普查的主要成果(一)单位情况。
2013年末,全国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1085.7万个,比2008年末(2008年是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375.8万个,增长52.9%;产业活动单位1303.5万个,增加417.1万个,增长47.1%;有证照个体经营户3279.1万个,增加405.4万个,增长14.1%。
按地区分:201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东部地区601.9万个,占55.4%;中部地区214.1万个,占19.7%;西部地区197.4万个,占18.2%;东北地区72.2万个,占6.7%。
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中,东部地区1311.4万个,占40%;中部地区762.5万个,占23.3%;西部地区915.4万个,占27.9%;东北地区289.7万个,占8.8%。
按行业分:2013年末,在法人单位中前三个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单位281.1万个,占25.9%;制造业225.3万个,占20.7%;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52万个,占14%。
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中前三个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1642.7万个,占50.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78.6万个,占26.8%;住宿和餐饮业240.8万个,占7.3%。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2013年末,全国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企业法人单位820.8万个,比2008年末增加324.9万个,增长65.5%。
其中,国有企业11.3万个,占1.4%;私营企业560.4万个,占68.3%;港、澳、台商投资企业9.7万个,占1.2%;外商投资企业10.6万个,占1.3%。
2580.5万人,占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35.3%。
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9013.4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818万人,增长10%。
按地区分:201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东部地区19224.5万人,占54%;中部地区7428.8万人,占20.9%;西部地区6567.2万人,占18.4%;东北地区2381.8万人,占6.7%。
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中,东部地区3926.1万人,占43.6%;中部地区2095.7万人,占23.3%;西部地区2305.6万人,占25.6%;东北地区686万人,占7.6%。
按行业分: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前三个行业是:制造业12515.1万人,占35.2%;建筑业5320.6万人,占14.9%;批发和零售业3315万人,占9.3%。
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中前三个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4166.6万人,占46.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674.5万人,占18.6%;住宿和餐饮业1069.4万人,占11.9%。
(三)企业资产情况。
2013年末,全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资产总计466.8万亿元,比2008年末增加259万亿元,增长124.6%。
(四)服务业情况。
2013年末,从事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811.3万个,占全部法人单位比重为74.7%,比2008年提高5.7个百分点;从业人员16326.6万人,占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比重为45.9%,比2008年提高3.5个百分点。
【篇三: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年12月16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12〕60号)要求,我国进行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13年年度资料。
普查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通过这次普查,摸清了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摸清了我国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查实了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和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的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