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合集下载

中国的人口结构

中国的人口结构

.中国的人口结构————————————————————————————————作者:————————————————————————————————日期:2中国的人口结构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

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

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

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

调查汇总的全国总人口及其结构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平均增加809万人,年平均增长0.63%。

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总人口为130756万人。

二、流动人口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三、城乡构成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77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44。

五、年龄构成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3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

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

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

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

现将快速汇总的全国总人口及其结构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平均增加809万人,年平均增长0.63%。

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总人口为130756万人。

二、流动人口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三、城乡构成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77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44。

五、年龄构成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

2005年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2005年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68万人(见表13)。

全年出生人口1617万人,出生率为12.40‰;死亡人口849万人,死亡率为6.51‰;自然增长率为5.89‰。

表13 2005年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单位:万人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实际增长9.6%。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5.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7%(见表14)。

按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83元的标准,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236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45万人;按年人均纯收入684-944元的标准,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06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910万人。

2005年辽宁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05年辽宁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05年辽宁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来源:辽宁省统计局发布时间:2006-03-21 15:55辽宁省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辽宁省统计局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省于2005年11月1日进行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

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全省共抽取100个县(区)1780个调查小区。

调查的样本量为4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07%。

在国务院和省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配合下,通过全体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抽样调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调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人口总量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省常住总人口为4220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4182万人相比,增加了38万人,增长0.91%;年平均增加7.6万人,年平均增长0.18%。

2005年底,全省常住总人口为4221万人。

二、城乡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2477万人,占总人口的 58.70%;居住在乡村的人口1743万人,占总人口的41.30%。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3.80个百分点。

三、性别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为 2116万人,占总人口的50.14%;女性为2104万人,占总人口的49.86%。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 100.57。

四、年龄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598万人,占总人口的14.18%;15-59岁的人口为3211万人,占总人口的76.08%;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11万人,占总人口的9.74%。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3.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86个百分点。

中国2005年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统计(一)

中国2005年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统计(一)

平方米/人
34.5
31.4
砖木结构面积
平方米/人
16.9
16.0
九.年末居住住房价值
元/平方米
388.5
202.4
十.经营耕地面积
亩/人
1.1
1.6
十一.经营山地面积
亩/人
0.3
0.4
十二.主要食品消费量
粮食
公斤/人
196.6
222.1
蔬菜及制品
公斤/人
86.0
116.1
食用油
公斤/人
6.7
5.9
食糖
公斤/人
1.2
1.1
卷烟
盒/人
27.1
27.0
水果
公斤/人
12.4
11.2
猪肉
公斤/人
13.2
12.9
牛羊肉
公斤/人
0.9
0.6
奶及奶制品
公斤/人
3.6
1.0
禽类
公斤/人
5.0
3.1
蛋及蛋制品
公斤/人
6.0
5.2
注水:数产据品来源于2012年及以前的分农村或城镇住户调公查斤./人
9.4
4.5
摘编自《中国住户调查年鉴2019中国住户调查年鉴2019》
指标
中国2005年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统计(一)
单位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一.调查户数

21550
18850
二.常住人口
人/户
3.9
4.1
三.劳动力人数
人/户
2.8
2.9
劳动力负担人口
人/劳动力
1.4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3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

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

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

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

现将快速汇总的全国总人口及其结构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平均增加809万人,年平均增长0.63%。

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总人口为130756万人。

二、流动人口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三、城乡构成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77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44。

五、年龄构成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

中国2005年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统计(一)

中国2005年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统计(一)

5.中专程度
%
1.1
1.7
6.大专及以上
%
0.4
0.7
四.年末生产性
固定资产原值
元/户
7039.1
5851.0
五.年内新建房屋面积
平方米/人
0.6
0.7
砖木结构面积
平方米/人
0.3
0.3
六.年内新建房屋价值
元/平方米
316.3
311.0
七.年末居住住房面积
平方米/人
22.3
25.6
砖木结构面积
平方米/人
情况统计(一) 中等收入户
4.1 2.8 1.4
6.1 27.2 54.0 9.8 2.1 0.8
6116.5 0.8 0.3 322.2 28.9 14.7 228.3 2.1 0.3
212.0 106.1 4.9 1.1 24.3 11.6 17.2 1.3 2.5 3.6 4.7 4.3
中等偏上户
10001.7 1.1 0.3 530.6 42.1 18.3 392.8 2.3 0.3
216.1 118.5 6.4 1.4 35.3 17.8 17.9 2.2 5.1 6.2 7.5 10.6
住户调查年鉴2019》
3.9 2.8 1.4
4.9 24.5 55.1 11.7 2.8 1.0
6769.4 0.9 0.3 351.4 32.6 16.1 269.3 2.3 0.3
216.2 112.9 5.3 1.2 28.3 13.9 16.2 1.4 2.9 4.3 5.5 6.0
3高.5收入户
2.6 1.3
3.9 22.5 52.0 14.7 4.2 2.6
10.5

湖南2024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湖南2024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湖南2024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4年3月5日,()成功接替A星,在东经105度的静止轨道上恢复业务服务,在国际上首次实现250米分辨率分钟级连续观测。

A.风云二号B星B.风云三号B星C.风云四号B星D.风云四号C星【答案】:C2.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再创新高,行业总产值超过()亿元。

A.1.65万B.1.8万C.1.5万D.1.7万【答案】:D3.2024年5月10日,由嫦娥六号探测器搭载前往月球的国际载荷巴基斯坦立方星完成了首次数据交接,并发布了该星拍摄的最新太空照片。

嫦娥六号共搭载了四个国际载荷,以下不属于这四个国际载荷的是()。

A.韩国B.意大利C.巴基斯坦D.法国【答案】:A4.2024年4月23日是人民海军成立()周年纪念日。

4月21日至24日,中国海军将在山东青岛承办西太平洋海军论坛第19届年会,此次论坛年会将举行“命运与共的海洋”高层研讨会,设“全球安全倡议与海洋和平安宁”“海上安全合作与国际法为基础的海洋秩序”“共商共建共享与全球海洋治理”3个分议题。

1/ 14A.90B.75C.80D.85【答案】:B5.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改进创新农村()建设,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向村庄、集市等末梢延伸,促进城市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增加有效服务供给。

A.物质文明B.乡风文明C.乡土文明D.精神文明【答案】:D6.垃圾分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垃圾分类后被送到工厂而不是填埋场,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下列分类中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

A.果壳果皮B.期刊C.烟盒D.陶器【答案】:B7.在我国古代有很多的计量单位,如千钧一发中的钧,古代一钧等于()。

A.10斤B.50斤C.30斤D.20斤【答案】:C8.下列属于市场机制构成要素的是()。

A.技术B.企业C.资本D.竞争2/ 14【答案】:D9.早期国际垄断同盟主要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6年3月16日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

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

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

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

现将快速汇总的全国总人口及其结构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平均增加809万人,年平均增长0.63%。

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总人口为130756万人。

二、流动人口
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三、城乡构成
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77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
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44。

五、年龄构成
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60岁及
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全国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18295万人,占总人口的90.5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333万人,占总人口的9.44%。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2355万人,增长了2.0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690万人,增长了15.88%。

七、受教育程度
全国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人口为6764万人,高中程度(含中专)的人口为15083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6735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40706万人。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2193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974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3746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4485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八、家庭户人口
全国共有家庭户39519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3694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3人;集体户人口为6934万人。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了0.31人。

城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7人,农村为3.27人。

注:
1、本公报为根据调查结果的初步推算数。

2、调查登记标准时间为2005年11月1日零时,调查登记对象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的常住人口。

3、全国总人口数未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省人口数。

4、经事后质量抽查,总人口的净漏登率为1.72%。

全国人口中已包括据此计算的漏登人口数。

还有一些中国公民在国外留学经商务工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