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精品

合集下载

核素

核素

1 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K与H2O反应最剧烈 B.Rb比Na活泼,故Rb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Na C.碱金属的阳离子没有还原性,所以有强氧化性
√D.从Li到Cs都易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且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解析 A项,在碱金属元素中,K不是最活泼的元素; B项,Rb先与水反应,不会置换出Na; C项,碱金属的阳离子很稳定,不具有强氧化性。
5.下列有关卤素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F2到I2,单质颜色变浅 B.从F2到I2,单质氧化性增强
√C.H2与F2不能共存
D.碘与铁反应时生成FeI3 解析 从F2到I2,单质颜色加深,氧化性减弱,A、B项错误; H2与F2混合后在暗处就可以剧烈化合并爆炸,故二者不能共存,C项正确; 碘与铁反应生成FeI2,D项错误。
归纳总结
(1)原子的构成微粒及微粒间的关系
原子
原子核
质子带 正 电荷 中子 不带 电荷
核外电子带 负电荷
核电荷数= 质子数 = 原子序数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 质子数 +__中__子__数__
例6. 已知R原子有b个中子,R2+核外有a个电子。表示R原子符号正
确的是( C ) A.baR
B. a+ba--22R
3.(2017·聊城高一检测)锂(Li)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锂在空气中燃烧只会生成氧化锂 B.锂很软,用小刀可以切割 C.锂的熔点比金属铯高
√D.金属锂可以保存在煤油或液体石蜡中
解析 锂较其他碱金属活泼性差,燃烧不生成过氧化物,生成氧化锂, A正确; 碱金属都很软,可用小刀切割,B正确; 碱金属Li→Cs熔点逐渐降低,C正确; 金属锂的密度比煤油小,所以不能保存在煤油中,D不正确。
F 非金属性减I弱

《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课件

《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课件

复习: 1、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 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原子的构成: 质子 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 原子核 电荷,相对质量为1 原子 中子 不带电,相对质量为1 核外电子 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相对质量为1/1836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因此,原子 呈电中性
质子的相对质量=
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
(2)、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如:氯元素的同位素有:1735Cl 相对原子质量为 原子个数百分比为 34.969 75.77%
17 37Cl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两种,
36.966 24.23%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 34.969×75.77% + 36.966×24.23% = 35.453
三、核素
1.质量关系:
质量数(A)=质子数(Z)十中子数(N)
应用:
①根据上述关系,A、Z、N三个数可知二求一。 ②用符号表示组成原子的微粒关系
质子:Z个 原子核 A 原子(Z X) 中子:(A Z)个 核外电子:Z个
2、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 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1)表示核素要用原子符号:AX Z
⑤1840Ar 6 其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① 和 ④ 。 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为同位素的是 ③ 和 ⑤ 。 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等的是 ② 和 ③ 。 2、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位素的是( C ) A、40K与40Ca B、T2O和H2O C、40K与39K D、金刚石与石墨
12C
3.已知某种元素的一种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 m,中子数是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m+n B 、不能求得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 、若C-12的质量是w g,则该原子的质量 是12w g D 、若C-12的质量是w g,则该原子的质量 是12(m+n)w g

第3课时--核素--同位素

第3课时--核素--同位素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 核素 同位素(A 组)1.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在研究用放射性的碘12553I 治疗肿瘤。

该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A .72B .19C .53D .1252.U 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丰度很低。

23592U 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所关注。

下列关于23592U 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3592U 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 B .23592U 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 C .23592U 与23892U 互为同位素 D .23592U 的质子数为235 3.我国稀土资源丰富。

下列有关稀土元素14462Sm 与15062Sm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14462Sm 与15062Sm 互为同位素 B .14462Sm 与15062Sm 的质量数相同 C .14462Sm 与15062Sm 是同一种核素 D .14462Sm 与15062Sm 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4.某微粒用A Z R n +表示,下列关于该微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所含质子数为A -nB .所含中子数为A -ZC .所含电子数为Z +nD .所含质子数为Z +A5.11H 、21H 、31H 、 H +、H 2是( )A .氢的五种同位素B .五种氢元素C .氢的五种同素异形体D .氢元素的五种不同微粒6.钛(Ti)金属常被称为未来钢铁。

钛元素的同位素Ti 4622、Ti 4722、Ti 4822、Ti 4922、Ti 5022中,中子数不可能为( )A .30B .28C .26D .247.若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已知某元素的阴离子R n -的原子核中,中子数为A -x +n ,其中A 为原子的质量数,则m g R n -中电子总数为( )A .m A -x N A AB .m A -n N A AC .A -x -n N A A -mD .mxN A A8.含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两种微粒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 .它们可能是同位素B .可能是不同分子C .可能是不同离子D .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9.不久前,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了三种新核素,其中一种新核素是18572Hf 。

教学设计: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

教学设计: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

高二化学第一学期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教学设计[设计思想]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中学化学教材中重要的基础理论,内容较抽象,理论性强。

本节课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进一步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能使学生以其为指导,来探索研究以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

因此,本节是本书乃至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

具体教学中,应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剖析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由浅入深的转化。

同时,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要重视实验活动,防止空讲理论。

通过课堂讨论和边讲边实验的形式,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积极、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C)。

(2)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C)。

2.过程与方法通过几个对比实验的探究,学习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逻辑推理和总结归纳,注意元素单质和化合物性质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元素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周期性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懂得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

三、教学用品多媒体·L-1盐酸酚酞试液1 mo· mo·L-1NaOH溶液、6 mo·L-1NaOH溶液、3 mo·溶液、水、砂纸、镊子、滤纸、试管、胶头滴管、小烧杯四、教学流程1.流程图2.流程说明1通过问题,引入新课: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探究其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如何递变又如何反映出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2演示实验(可适当改做学生实验):1钠与冷水;2镁带与冷水;3镁带与热水;4铝与冷水;5镁铝分别与稀盐酸;6氧化铝分别加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加入NaOH溶液至产生大量A(OH)3白色絮状沉淀,把沉淀分装两支试管中,分别加稀H2SO4溶液和NaOH溶液。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课时)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课时)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2)、了解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分区。

(3)、掌握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基础知识】一、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位构性【练习】X、Y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两种元素。

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A、X原子的电子层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B、X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低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二、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思考:1、标出下列有下划线元素的化合价:NaCl MgCl2AlCl3H2SiO3H3PO4H2SO4 HClO42、总结最高正化合价与什么有直接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结论: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思考:写出下列化合物中有下划线元素的化合价:Na2CO3与CH4 H2SO4与H2S HCl与HClO4分析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其原因。

得出结论:。

【练习】某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XO4,则其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若其水溶液呈现酸性,且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预测未知物的位置与性质【练习】Ra(镭)是原子序数最大的第ⅡA族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是第ⅡA族中最大的B、遇冷水能剧烈反应C、位于第七周期D、Ra(OH)2是两性氢氧化物2、寻找所需物质在能找到制造半导体材料,如;在能找到制造农药的材料,如;在能找到作催化剂,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自主探究】(08年海南高考卷)根据元素周期表1—20号元素的性质和递变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ppt

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ppt

234 92
U
235 92
U
238 92
U
235 92
U
是造原子弹及核反应堆的材料。
(3)C的三种同位素:
12
6C
13 6
C
14 6
C
12
6C
是原子量的标准
练习1:
11H 12H 13H H+、H2是( D ) A、氢的5种同位素 B、5种氢元素 C、氢的五种同素异形体 D、氢元素的5种不同微粒
同素异形体是指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多 种不同单质
3.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 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的平均值,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等于各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原子个数百分比 的乘积之和。
M M 1 a% M 2 b%
Cl
34.969
75.77%
Cl
36.966
24.23%
34.969×0.7577+36.966×0.2423
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1. 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一个原子的质量 跟 12C一个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的比值,即:
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同位素的一个原子质量 一个12C原子质量 1 12
2. 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是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的近似整数值,质量数可视为同位素原子的近似相 对原子质量
(2)b——代表 质子数 ;
(3)c——代表 电荷数 ;
(4)d——代表化合价

(5)e——代表 分子中含有的原子数 ;
复习:
元素的定义: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 一类原子的总称。
想一想:同种元素的中子数是不是都 相同?
11H

第三课时课题3 元素 ppt

第三课时课题3  元素  ppt


8、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mg、镁65mg、 锌1.5mg、铜2mg、锰1mg,这里所标的成分是指 ( C )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无法确定 9、氯酸钾(KClO3)中含有 ( C ) A.三个氧元素 B.三个氧分子 C.氧元素 D.三个氧原子 10.下列元素符号书写错误的是 ( A ) A.MN(锰) B.Cu(铜) C.Na(钠) D.Ag(银)
2N:2个氮原子
nS:n个硫原子
5个氧原子: 5O
氮元素 : N
2个铜原子:
3个磷原子:
2Cu 3P
24、下列关于H2O2说法是正确(
B)
A、一个过氧化氢分子由1个氧分子和1个氢分子构成 B、一个过氧化氢分子由2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 C、过氧化氢由氧气和氢气组成 D、氧化氢反应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由水和氧气组成。
即:宏观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说法
1. 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3.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4. 一个分子是由若干原子构成的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元素 宏观概念,只讲 区别 种类,不讲个数 原子
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 又讲个数。
适应 宏观描述物质由 微观描述分子由原子构成 或某些物质由原子构成 范围 元素组成。 应用 水是由氢元素和 实例 氧元素组成的。
元素的分类:
1、金属元素:“钅”字旁(汞除外,俗称“水银”) 铜 固态非金属元素(“石”字旁)碳、 磷
素2 非 金 属 元
液态非金属元素(“氵”字旁)溴、
气态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氧、氢
3、稀有气体:气字头(氦、氖、氩、氪、氙)
1 2 3
1、每一周期一般开始是金属元素,然后非金属元素,最后是稀 有气体元素。 2、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3、同一周期上,最外层电子数由1——8依次增大 4、同一族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由1——7依次增大。 5、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金属元素越少越 活泼,非金属元素越多越活泼。稀有气体元素稳定。

【襄樊五中】第五章第3节《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

【襄樊五中】第五章第3节《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元素周期表(3课时)第三课时一、本课要点1.元素周期律的发现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意义二、课前思考1.举例说明元素周期表对你学习化学的指导作用?2.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近,举例说明这一原理对工农业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三、同步训练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错误的是()A.元素周期表是按元素原子序数的大小顺序排列的B.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其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的序数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族的序数D.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2.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能找到()A.制农药的元素B.制催化剂的元素C.做半导体的元素D.制耐高温合金材料的元素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和元素周期表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熔点逐渐升高B.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C.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D.周期表中ⅣA~ⅦA族元素均可表现正化合价4.第三周期元素R,其原子的最外层达到饱和时所需电子数小于次外层和第K层电子数之差,并且等于第K层电子数的正整数倍,则关于R的不正确说法是()A.常温下稳定存在的R的氧化物都能和烧碱溶液反应B.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强酸C.R与氢气化合都很困难D.R与气态氢化物都受热易分解5.化学变化中不能实现的是()A.一种原子变成另一种原子B.一种分子变成另一种分子C.一种离子变成另一种离子D.一种单质变成另一种单质6.某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盐,则该元素()A.在周期表中处于第三周期、第ⅦA 族B.位于第三周期、第ⅤA族C.氢化物比PH3、H2S更稳定D.常见价态只有―3、+3、+5价7.元素X和Y在周期表中位于相邻的两个周期,X与Y两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之和为19,Y原子核内质子数比X多3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和Y都是性质很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B.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Y2X2C.X元素的原子半径比Y大D.Y能置换酸中的氢产生氢气,但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8.短周期元素A、B、C,A与B同周期,B与C同主族,它们的原子核电荷之和为4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精品2020-12-12【关键字】方法、质量、认识、问题、难点、有效、密切、深入、合作、掌握、了解、研究、规律、位置、稳定、基础、素质、重点、能力、方式、结构、水平、关系、分析、激发、形成、提高、新知识、中心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一、教材分析: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和应用的科学。

要研究物质的宏观性质,必须从微观粒子入手,才能寻找到原因。

化学学科涉及分子、离子、原子、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等多种微观粒子,但最重要的是原子。

只要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才可以进一步了解分子、离子结构,进而深入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了解化学变化规律。

在初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一些化学物质的性质,因此有必要让学生进入微观世界,探索物质的奥秘。

通过本节了解原子构成、核素、同位素概念,了解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间的关系,为后续周期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X的含义。

1.明确质量数和AZ2.认识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提高同学们辨别概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原子结构的研究,激发学生从微观角度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确质量数和AX的含义。

Z难点:认识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同学们在初中已经有了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所以这节课原子表示方法比较容易接受,但对于核素同位素的概念是新知识。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六、课前准备:学生学习准备:导学案教师教学准备:投影设备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检查学案填写,总结疑惑点(主要以学生读答案展示的方式)(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离子、分子等),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都都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同种原子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原子的几个概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核素和同位素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带负电的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

也就是说,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

在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荷,其正电荷数由所含质子数决定。

(1)原子的电性关系: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2)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3)离子指的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带正电荷的粒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粒子叫阴离子。

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阳离子,带正电荷; 当质子数(核电核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阴离子,带负电荷。

(4)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粒子符号 质子数(Z )中子数(N )质量数(N )用A Z X 表示为①O 818 ②Al24 27③Ar18 22④Cl 3517Cl ⑤H11H[ N= (2)A X x-共的x 个电子,则N=(3)A 2-原子核内有x 个中子,其质量数为m ,则ng A 2-离子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2、核素和同位素(1)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原子叫核素。

如如氢元素有11H 、21H 、31H 三种不同核素。

原子符号 质子数中子数 氢原子名称和简称①11H 氕(H ) ②21H氘(D )教师:思考是不是任何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2)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①同位素中“同位”的含义:指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个位置的意思。

如氕、氘、氚,即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②同位素的性质: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中,各种同位素原子个数百分含量一般是不变的;同一种元素的各种不同的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因为各同位素原子结构几乎相同(除中子数)。

但由不同的同位素构成的物质物理性质不同。

③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即某个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是指某原子的质量与12C 原子质量的 1/12的比值。

例如, 12C 原子质量是1.993×10-26kg ,一个Fe 原子质量为9.288×10-26kg ,则该Fe 原子相对质量为=55.923。

所以,同一种元素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同位素(即不同的原子),各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不同的。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各同位素(即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代数平均值。

设某元素各同位素(即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M 1、M 2……,各同位素(即各原子)原子个数百分含量分别为x 1%,x 2%……,则该元素相对原子质量=M 1x 1%+M 2x 2%+……,若用同位素质量数和原子百分含量计算出的平均值为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讨论:以下互为同位素的是A 、金刚石与石墨B 、D 2与H 2C 、40 19X 与 40 20YD 、35 17Cl 与3717ClE 、水和重水(D 2O )F 、纯碱和烧碱G 、氕和氘(3)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比较和 探究二、比较元素、核素和同位素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中子的一种原子。

即:原子=核素同位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核素),互称同位素。

例1. 某元素的阳离子+n R ,核外共用x 个电子,原子的质量数为A ,则该元素原子里的中子数为( )A .n x --AB .n x +-AC .n x -+AD .n x ++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后,核电荷数和阴、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及离子电荷数的关系。

由于阳离子带正电,为原子失去电子的结果;阴离子带负电,为原子获得电子所致。

所以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应该是原子的质子数减去阳离子的电荷数,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原子的质子数加上阴离子的电荷数。

根据质量关系:质量数=质子数+中子③31H氚(T )原子符号 质子数 中子数 氢原子名称和简称 ①11H氕(H ) ②21H氘(D ) ③31H氚(T )数,因此要求中子数必须先要知道质量数和质子数。

根据题意,质量数为已知,而质子数则可根据该离子所带电荷数和它的核外电子数求得。

阳离子+n R 核外电子数为x ,则该阳离子对应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n x +,核内的质子数也为n x +。

所以n x n x N --=+-=A )(A 答案为A 。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元素各核素的质量数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B .任何元素的原子都是由核外电子和核内中子、质子组成的C .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它的电子数与氖原子相同,所以变成氖原子D .、、的质量数相同,所以它们是互为同位素例3.根据下列叙述填写相应微粒的符号:A .某微粒一般不与其它元素的原子反应,这种微粒是____。

B .某微粒是阴离子,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是K 层电子数的3倍,这种微粒是____。

C .某微粒氧化性极弱,但得到一个电子后的还原性很强,这种微粒是____。

D .某微粒还原性很弱,但失去一个电子后的氧化性很强,这种微粒是___。

分析:电子层结构为由其最外是8电子的稳定结构,所以该微粒可以是中性原子,也可以是阳离子或阴离子。

A .该微粒不与其它元素的原子反应,它是稀有气体原子,其原子核核电荷为18,是氩元素。

B .该微粒还原成中性原子,最外层是K 层电子的3倍,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阴离子为S 2-。

C .某微粒氧化性很弱,得到一个电子后形成原子,此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所以这种微粒应为K +。

D .某微粒还原性很弱,失去一个电子后成为原子,该微粒为氯原子,氯原子氧化性强其微粒应为Cl -。

答案为:A .Ar B .S 2-C .K +D .Cl-。

例4.设某元素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m ,中子数为n ,则下述论断正确的是( ) A .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 .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n m +C .若碳原子质量为g W ,此原子的质量为g )(W n m +D .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例5. NMR C 136-(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C 136表示的碳原子是( )A .核外有13个电子,其中6个参与成键B .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C .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质子D .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中子分析:从C 136分析,质量数为13,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13-6=7,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答案为D 。

(五)、反思总结,当堂检测:(答题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硼有两种天然同位素105B 和115B ,已知硼元素的原子量为10.8。

下列对硼元素中105B 的质量分数的判断正确的是A.等于20%B.略小于20%C.略大于20%D.等于80% 2、核内中子数为N 的R 2+的离子,质量数为A ,则n 克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A .16+A n (A -N +8) B . 16+A n(A -N +10) C . (A-N+2) D .An(A -N +6) 3、某微粒用R AZn +表示,下列关于该微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所含质子数=A -n B . 所含中子数=A -ZC . 所含电子数=Z +nD . 质子数=Z +A4、11H 、21H 、31H 、H +、H 2是A. 氢的五种同位素 B. 五种氢元素C. 氢的五种同素异形体 D. 氢元素的五种不同微粒5、据最新报道,放射性同位素钬16667Ho 可有效地治疗肝癌。

该同位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A . 32B . 67C . 99D . 1666、钛(Ti )金属常被称为未来钢铁。

钛元素的同位素Ti 4622、Ti 4722、Ti 4822、Ti 4922、Ti 5022中,中子数不可能为A . 30B . 28C . 26D . 247、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在研究用放射性同位素碘12553I 治疗肿瘤。

该同位素原于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是A . 72B . 19C . 53D . 1258、据报道,某些建筑材料会产生放射性同位素氡22286Rn ,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

该同位素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之差是A . 136B . 50C . 86D . 2229、已知自然界氧的同位素有16O 、17O 、18O ,氢的同位素有 H 、D ,从水分子的原子组成来看,自然界的水一共有A. 3种B. 6种C. 9种D. 12种 课后练习与提高 二. 填空题:10.用符号A :质子数;B :中子数;C :核外电子数;D :最外层电子数;E :电子层数,填写下列各空:(1)原子种类由 决定;(2)元素种类由 决定;(3)核电荷数由 决定;(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 决定;(5)元素的原子半径由 决定; (6)元素的化合价主要由 决定; 35Cl 34.969 75.77% 35Cl 35 75.77% 37Cl36.96624.23%37Cl3724.23% 平均35.453 平均35.485试回答下列问题:(1)34.969是表示_______________; (2)35.453是表示_______________; (3)35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4)35.485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各组粒子,属于同一种原子的是 ,互为同位素的是 ,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