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教案
《元素周期表》教案

《元素周期表》教案[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能进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之间的相互推导,提升微观探析能力。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及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A Z X的含义,并能比较它们的不同,促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与结构1.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2.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1)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序号。
(2)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横行原则: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4)纵列原则: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列。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2)族个数元素周期表中有18个纵列,共有16个族特点主族元素的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分类主族共有7个,包括第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族副族共有7个,包括第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族Ⅷ族包括第8、9、10三个纵列0族占据元素周期表的第18纵列,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3)常见族的别称族别名第ⅠA族(除氢外) 碱金属元素第ⅦA族卤族元素0族稀有气体元素4.元素周期表方格中的符号的意义(1)一个横行即是一个周期,一个纵列即是一个族()(2)每一周期都是碱金属元素开始,稀有气体元素结束()(3)同周期中元素电子层数一定相同()(4)同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等于族序数()(5)0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6)元素周期表已发展成一个稳定的形式,它不可能再有新的变化了()答案(1)×(2)×(3)√(4)×(5)×(6)×1.最外层电子数是2的元素一定为第ⅡA族的元素吗?提示不一定,可能是第ⅡA族,也可能是0族或副族元素。
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表教案

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能说出周期、族等概念。
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底边递变规律。
教学难点:1)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底边递变规律。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1867年,俄国圣彼得堡大学来了一个年轻的化学教授,他就是门捷列夫。
他手里总是捏着一副纸牌颠来倒去。
两年后的一天,俄国化学会专门邀请专家进行一次学术研讨,学者们有的带论文、有的拿着样品,只有门捷列夫拿着一副纸牌,主持人躬身道:“门捷列夫先生,不知可有什么高见?门捷列夫一会儿工夫就在桌子上列成一个牌阵:竖看就是红、橙、黄、绿、青、蓝、紫各一列,横看那七种颜色的纸牌就像画出的光谱段,有规律的每隔七张就重复一次,然后门捷列夫就念念有词的讲着每一种元素的性质,滚瓜烂熟,如数家珍,他的牌阵就是历史上最初的元素周期表。
那么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元素周期表吧。
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了解)1、时间---------1869年2、绘制者-------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3、绘制依据-----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4、结构特点-----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5、意义---------揭示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教学环节二:现行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1、绘制依据-----将元素按照核电荷数由小到大依次排列2、原子序数1) 含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结构间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编排原则: 横行: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递增。
纵行: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递增。
教学环节三:元素周期表结构(重点)1、个周期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递增;2)第一周期:1H-----2He 2种元素Ne 8种元素种元素长周期第五周期:37Rb----54Xe 18种元素种元素(镧系共15种元素)第七周期(不完全周期):87Fr----112Cn(理论118号)【特别提醒】除第一周期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活泼金属元素开始,逐渐过渡到活泼非金属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完整版)《元素周期表》教案 (人教版必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究等●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元素周期表挂图等●教学过程【引入】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这一百多种化学元素有什么内在联系呢?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
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四页的文字,回答:(1)哪一位科学家首先制得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2)编排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时,是以什么为编排顺序?现在的周期表又以什么为编排顺序?(3)什么叫原子序数?它和核电核数、质子数有什么关系?【板书】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探究】你能否将1—18号元素编成一个小小的周期表?要求:1.将性质相似的元素归类。
2.体现元素性质的周期性递变规律。
编制原则:1.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归为一列。
2.将相同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在一行。
3.按原子序数的递增编排。
【投影】收集具代表性的由学生所编制的周期表。
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到屏幕上。
设计1:设计2: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H He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讨论】请大家讨论一下以上两种周期表的编排,哪一种更为合理呢?【小结】虽然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与Be和Mg相同,但He原子的最外层已经排满了,达到了稳定结构,而Be和Mg都没达到稳定结构,因此He的性质与Be和Mg并不相似,反而与同是达到稳定结构的Ne和Ar相似,所以将He、Ne、Ar归为一列更合理。
【讲述】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最全版

【演示】元素周期表发展史(资料二) 【活动】我们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表是根据什么编排的呢?请阅读 P4 第一至第五段,回答 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这与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是否相同? 2、原子序数是如何确定的?它和原子结构有何关系? 3、什么样的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4、什么样的元素位于周一主族? 【回答】边回答边记录板书 1、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按照原子叙述排列的。而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是按照相对原子 质量排列的。 2、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3、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4、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位于同一主族。 【板书】2、元素周期表中的编排原则
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
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
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元
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
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
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四、教学设计
【新课引入】这里有一份手稿,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展示】门捷列夫最初绘制的元素周期表
【提问】你能看出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吗? 【回答】按照相对原子质量排列,且元素性质相似的元素在同一行。 【过渡】门捷列夫研制元素周期表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经历了很多波折的,下面 我们就来看一看门捷列夫的故事。 【演示】门捷列夫发现周期表的故事(资料一) 【板书】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必修一元素周期表教学案例

高中化学必修一元素周期表教学案例教学案例:高中化学必修一元素周期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基本概念,能够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和元素名称,能够判断元素的种类和位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基本概念。
2. 元素符号的书写和名称的读法。
3. 元素的种类和位置的判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基本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名称的读法。
难点:元素的种类和位置的判断。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和粉笔。
2. 投影仪和PPT课件。
3. 元素周期表卡片。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和讨论,回顾初中化学中关于元素的知识。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 学生活动:观察元素周期表卡片,讨论元素的种类和位置。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化学中关于元素的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元素周期表。
2. 讲授新课:首先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基本概念,然后讲解元素符号的书写和名称的读法,最后介绍元素的种类和位置的判断方法。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尝试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并判断它们的种类和位置。
同时,通过PPT展示一些案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
4. 归纳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内容。
同时,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5.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与本节课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完成并提交。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课堂小测验和作业评价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必修2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5篇

必修2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5篇必修2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5篇化学元素周期表是依据原子序数从小至大排序的化学元素列表。
列表大体呈长方形,某些元素周期中留有空格,使特性相近的元素归在同一族中。
由于周期表能够精确地猜测各种元素的特性及其之间的关系,因此它在化学及其他科学范畴中被广泛使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必修2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5篇,盼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必修2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1学问与技能:使同学初步把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育同学的抽象思维力量和规律思维力量;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位置间的关系的推导,培育同学的分析和推理力量。
通过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的熟悉,渗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同学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育同学的求实、严谨和创新的优良品质;提高同学的学习爱好教学方法: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详细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详细”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难点: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原子的结构、性质、位置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学校我们学过了元素周期律,谁还记得元素周期律是如何叙述的吗?[同学活动]回答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即: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过渡]对!这样的叙述虽然很概括,但太抽象。
我们知道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规律。
既然是规律,我们只能去发觉它,应用它,而不能违反它。
但是,我们能否找到一种表现形式,将元素周期律详细化呢?经过多年的探究,人们找到了元素周期表这种好的表现形式。
元素周期表就是元素周期表的详细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
它是人们的设计,所以可以这样设计,也可以那样设计。
历史上原来有“表”的雏形,经过漫长的过程,现在有了比较成熟,得到大家公认的表的形式。
依据不同的用途可以设计不同的周期表,不同的周期表有不同的编排原则,大家可以依据以下原则将前18号元素自己编排一个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教案(详细)

元素周期律教案(详细)第一章: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与发展1.1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介绍道尔顿、汤姆逊、卢瑟福等科学家对元素周期律的探索过程讲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1.2 元素周期律的发展介绍门捷列夫、莫塞莱等科学家对元素周期律的完善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与特点第二章: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2.1 元素周期律的周期性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周期性及其表现形式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与性质之间的关系2.2 元素周期律的递变性讲解元素周期律的递变性及其规律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第三章:元素周期律的应用3.1 预测元素性质讲解利用元素周期律预测元素性质的方法分析周期表中同一族、同一周期的元素性质规律3.2 寻找新元素讲解利用元素周期律寻找新元素的方法介绍超重元素与合成元素的研究进展第四章: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4.1 反应活性与元素周期律讲解元素周期律在反应活性预测中的应用分析周期表中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活性规律4.2 氧化还原性与元素周期律讲解元素周期律在氧化还原性预测中的应用分析周期表中元素氧化还原性的规律第五章:元素周期律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5.1 金属材料与元素周期律讲解元素周期律在金属材料设计中的应用分析周期表中金属元素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5.2 半导体材料与元素周期律讲解元素周期律在半导体材料选择中的应用分析周期表中半导体元素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第六章:元素周期律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6.1 药物化学与元素周期律讲解元素周期律在药物化学中的重要性分析周期表中元素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6.2 药物分子设计与元素周期律讲解利用元素周期律进行药物分子设计的方法分析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对药物活性的影响第七章:元素周期律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7.1 环境污染与元素周期律讲解元素周期律在环境污染研究中的应用分析周期表中重金属元素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7.2 环境保护与元素周期律讲解利用元素周期律进行环境保护的方法分析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第八章:元素周期律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8.1 生物体中的元素与元素周期律讲解生物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分析周期表中生物必需元素的特点与应用8.2 元素周期律在生物活性研究中的应用讲解利用元素周期律研究生物活性的方法分析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对生物活性的影响第九章:元素周期律在宇宙化学中的应用9.1 宇宙中的元素与元素周期律讲解宇宙中元素的分布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分析周期表中宇宙中常见元素的特点与应用9.2 元素周期律在恒星演化中的应用讲解利用元素周期律研究恒星演化的方法分析周期表中元素在恒星演化中的作用第十章:元素周期律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10.1 核能源与元素周期律讲解元素周期律在核能源开发中的应用分析周期表中放射性元素在核能源中的作用10.2 纳米技术与元素周期律讲解元素周期律在纳米技术中的应用分析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影响第十一章: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反应机理研究中的应用11.1 化学反应机理与元素周期律讲解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反应机理研究中的作用分析周期表中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规律11.2 元素周期律在反应路径预测中的应用讲解利用元素周期律预测化学反应路径的方法分析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对反应路径的影响第十二章:元素周期律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续)12.1 复合材料与元素周期律讲解元素周期律在复合材料设计中的应用分析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在复合材料制备中的作用12.2 功能材料与元素周期律讲解元素周期律在功能材料选择中的应用分析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对功能材料性能的影响第十三章:元素周期律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13.1 生物分子与元素周期律讲解生物分子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分析周期表中元素在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中的作用13.2 元素周期律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续)讲解利用元素周期律进行药物设计的案例分析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对药物设计的影响第十四章:元素周期律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14.1 绿色化学与元素周期律讲解元素周期律在绿色化学中的应用分析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在环保型化学反应中的作用14.2 元素周期律在资源高效利用中的应用讲解利用元素周期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方法分析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在资源开发与保护中的影响第十五章:元素周期律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应用15.1 信息技术与元素周期律讲解元素周期律在信息技术材料研发中的应用分析周期表中元素性质在半导体材料制备中的作用15.2 元素周期律在未来科技展望中的应用讲解元素周期律在新型能源、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分析周期表中元素在科技创新中的潜力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与发展历程,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元素周期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以及元素周期律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发展及其结构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数量、分布规律和命名规则。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推断和能量计算等基本技能。
4. 提高学生对化学元素周期律的认识,理解元素周期律在化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数量、分布规律和命名规则。
2. 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推断和能量计算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2. 运用讲解法,详细讲解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发展、元素数量、分布规律和命名规则等。
3. 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4. 利用互动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和实例,以便进行直观演示。
2.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3. 准备一些典型的案例和练习题,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产生兴趣,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元素周期表的起源、发展、元素数量、分布规律和命名规则等,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3. 演示:通过展示实例,讲解元素周期表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推断和能量计算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
4.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典型的案例分析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后续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元素周期表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初步认识,树立对立统一的观点,知道有关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及其简单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的高贵品质。
(2)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使学生对核素、同位素及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有常识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核素、同位素。
【教学准备】投影仪、胶片、元素周期表挂图【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究【教学过程】【引言】通过我们学习知道元素有一百多种。
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周期性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
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
首先,我们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板书】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问】数一数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7个横行,18个纵行)【讲述】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族。
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周期。
【板书】1.周期【学生活动】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请大家阅读课本P4的有关内容。
回答以下问题1.把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的依据是什么?2.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讲述】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短周期,其余周期称为长周期,【投影】周期表的有关知识类别周期序数起止元素包括元素种数核外电子层数短周期1 H—H e 2 12 Li—Ne 8 23 Na—Ar 8 3长周期4 K—K r 18 45 Rb—X e 18 56 Cs—Rn 32 67 F r—112号26 7【板书】(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说明:1.除第1周期只包括氢和氦,第7周期尚未填满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碱金属开始,逐步过渡到最外层电子数为7的卤素,最后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稀有气体结束。
2.第6周期中,57号元素镧(La)到71号元素镥(Lu),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镧系元素。
第7周期中,89号元素锕(Ac)到103号元素铹(Lr),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也十分相似,总称锕系元素。
为了使表的结构紧凑,将全体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分别按周期各放在同一个格内,并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把它们分两行另列在表的下方。
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铀(U)以后的各种元素,多数是人工进行核反应制得的元素,这些元素又叫做超铀元素。
元素周期表上列出来的元素共有112种,而事实上现在发现的元素还有:114号、116号、118号元素。
【过渡】学完了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周期,我们再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纵行——族。
【板书】2.族【问】1.周期表中共有多少个纵行?2.在每一个纵行的上面,分别有罗马数字Ⅰ、Ⅱ、……及A、B、0等字样,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活动】说明: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叫做副族。
【思考】元素的性质主要是由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请大家分析讨论主族元素的族序数与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可参考我们学习过的碱金属、卤族元素以及1~20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板书】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或: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投影练习】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判断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板书设计】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短周期(第1、2、3周期)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长周期(第4、5、6周期)周期表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主族7个:ⅠA-ⅦA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第Ⅷ族1个(3个纵行)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口诀:三长、三短、一不完全;七主七副一零一Ⅷ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初步学会总结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具有把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与元素组成微粒的结构初步联系起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元素组成微粒结构的联系。
从而认识事物变化过程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接受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元素组成微粒结构的联系【教学难点】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元素组成微粒结构的联系【教学准备】【教学方法】讨论、比较、实验、归纳。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我们把ⅠA族称为碱金属族,我们为什么要把他们编在一个族呢?请同学们完成P7科学探究1。
【思考与交流】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碱金属原子的结构【实验探究】P8科学探究2.【讲解并板书】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1.原子结构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点燃点燃4Li + O2 2Li2O 2Na + O2 Na2O22 Na + 2H2O = 2NaOH + H2↑ 2K + 2H2O =2KOH + H2↑通式:2R + 2 H2O =2 ROH + H2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3.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说明: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置换反应。
【探究】观察课本第7页表1-1碱金属的主要性质,分析碱金属单质的颜色和状态、密度、熔点、沸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4.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延展性。
2)递变性(从锂到铯)(1)密度逐渐增大(K反常)(2)熔点、沸点逐渐降低【小结】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了碱金属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讨论】以碱金属为例,分析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如何递变?如何从结构上进行解释?【板书】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
【过渡】周期表中为什么把氟、氯、溴、碘四种元素编在一个族呢?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是不是同样具有相似性和递变性呢?(二)卤族元素【探究】查阅卤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填写下表:【板书】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7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讨论】课本第8页资料卡片中,体现出卤素单质物理性质有哪些递变性?【板书】2.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性:(从F2到I2)(1)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2)密度逐渐增大;(3)单质的熔、沸点升高。
【探究】结合课本第8页(1)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的信息,完成卤素单质与H2反应表格。
【板书】3.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X2 + H2= 2 HXF2、Cl2、Br2、I2卤素单质与H2反应的剧烈程度:依次减弱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探究实验】实验1-1【板书】4.卤素单质间的置换2NaBr +Cl2=2NaCl + Br2氧化性:Cl2>Br2;还原性:Cl-<Br-2NaI +Cl2=2NaCl + I2氧化性:Cl2>I2;还原性:Cl-<I-2NaI +Br2=2NaBr + I2氧化性:Br2>I2;还原性:Br-<I-结论:F2、Cl2、Br2、I2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过渡】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有什么判断依据呢?【板书】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可以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或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
置换反应。
【讨论】以卤素单质为例,分析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的递变?如何从结构上进行解释?【板书】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得电子的能力减弱,即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思考与讨论】(1)同主族元素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它们得失电子的能力、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趋势。
【板书】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得电子的能力减弱,失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原子结构决定元素性质,元素性质反映原子结构。
同主族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决定了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板书设计】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1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点燃点燃4Li + O2 2Li2O 2Na + O2 Na2O22 Na + 2H2O =2NaOH + H2↑ 2K + 2H2O =2KOH + H2↑2R + 2 H2O =2 ROH + H2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3.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递变性: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置换反应。
4.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延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