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实验10 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合集下载

实验四放线菌、霉菌、酵母菌形态及大小观察

实验四放线菌、霉菌、酵母菌形态及大小观察

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其上可 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 分化出形成孢子的菌丝,即孢子丝, 分化出形成孢子的菌丝,即孢子丝, 又称产孢丝或繁殖菌丝。 又称产孢丝或繁殖菌丝。其形状和 排列方式因种而异, 排列方式因种而异,常被作为对放 线菌进行分类的依据。 线菌进行分类的依据。 营养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 营养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伸向空 间形成气生菌丝, 间形成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 可覆盖整个菌落表面。 上,可覆盖整个菌落表面。在光学 显微镜下观察,颜色较深, 显微镜下观察,颜色较深,直径较 ),有的产色素 粗(1-1.4 µm),有的产色素。 ),有的产色素。 营养菌丝生长于培养基内或紧贴表 吸收营养,也称基内菌丝。 面,吸收营养,也称基内菌丝。一 般无隔膜,直径0.2-0.8 µm,长度差 般无隔膜,直径 , 别很大,有的可产生色素。 别很大,有的可产生色素。
实验四 放线菌、霉菌、酵母菌 放线菌、霉菌、 形态(及大小) 形态(及大小)观察
一、实验目的
• • 观察了解放线菌、 观察了解放线菌、霉菌及酵母菌的形态 特征 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方 法
二、实验原理
• (一)放线菌 • 单细胞、多核区、丝状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单细胞、多核区、丝状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在形态上具有分枝状菌丝, 在形态上具有分枝状菌丝,以孢子进行繁 殖。放线菌实际上是属于细菌范畴内的原 核微生物
四、实验内容及操作
• • • • (一)放线菌形态观察(插片法) 放线菌形态观察(插片法) (二)霉菌形态观察 (三)酵母菌形态观察 (四)微生物大小测定
--
融合
子囊孢子
酵母菌菌落特征
与细菌菌落类似,但一般较细菌菌落大且厚, 与细菌菌落类似,但一般较细菌菌落大且厚,表面 湿润,粘稠,易被挑起,多为乳白色,少数呈红色。 湿润,粘稠,易被挑起,多为乳白色,少数呈红色。

微生物实验:酵母菌与霉菌的形态观察

微生物实验:酵母菌与霉菌的形态观察

微生物实验:酵母菌与霉菌的形态观察 ----08effc34-6eb2-11ec-abbf-7cb59b590d7d微生物实验:酵母菌与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四酵母和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2.3.4.观察酵母菌的形态与结构并掌握其特征。

观察霉菌的菌落特征,学习霉菌的一般生产方法。

观察和掌握各种霉菌的个体形态、生长和繁殖。

进一步熟悉显微镜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真菌,通常呈圆形和椭圆形。

无性繁殖以孢子为主,少数为分裂。

有些酵母可以产生子囊孢子,有些可以形成假菌丝。

酵母菌落与细菌菌落相似,但它们又大又厚,大部分为白色,少数为红色。

当酵母在液体中生长时,会形成生物膜、细菌环、沉淀和浑浊。

酵母的细菌结构比较完善,即有壁、膜、细胞质、核等结构。

酵母的细胞形态、繁殖方式和培养特性是菌种鉴定的基础。

酵母活细胞新陈代谢旺盛,活力强,还原力也强,若无毒的染料进入细胞,既被还原脱色,但死细胞及代谢作用缓慢的老弱细胞无此还原力。

美兰是无毒染料,且能被活细胞还原成无色,故可用来区别细胞的死活。

霉菌是一些小型丝状真菌,单细胞(根霉、毛霉)或多细胞(曲霉、青霉)。

其细胞结构与酵母相似,属于真核细胞。

霉菌形态较复杂,个体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其菌丝分为气生菌丝与营养菌丝(菌丝比放线菌粗得多)观察时请注意菌丝是否具有横膈膜、有无假根、无性繁殖时形成何种孢子,孢子着生方式以及孢子头的构造等,以区别各种不同霉菌的形态。

霉菌菌落由分枝菌丝组成,菌丝松散、多毛、絮状、具长柔毛或毛毡状。

由于不同霉菌形成的孢子具有不同的颜色、结构和性质,菌落表面呈现出不同的结构和颜色特征。

菌丝通常为白色或灰白色。

菌落中心的菌丝较老,首先产生孢子,所以它们通常形成同心圆。

三.实验器材1.菌株:面包酵母、根霉、曲霉和青霉。

2.仪器:显微镜。

3.其它:生理盐水、乳酸酚棉兰染液、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酒精灯、美兰、镊子、大头针。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四大菌落形态观察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四大菌落形态观察
四大菌的菌落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各大类微生物群体类微生物
二、基本原理
区分和鉴别各大类微生物通常不外乎包括群体形 态和个体形态两方面的观察,而在一般条件下,特别 是在菌种筛选和菌种辨别等方面,多半首先采用观察 群体形态基本特征的方法来区分各大类微生物。这种 方法简便快速,应用非常广泛。
四、实验结果
微生物 菌落 特性
大肠 杆菌
干湿
啤酒 酵母
放线菌
曲霉
根霉
青霉
厚薄
松紧
大小 结果
微生物
菌落 特征
细菌
酵母
霉菌
放线菌
干湿 厚薄 松紧 大小
很湿或较湿 较湿
干燥
干燥或较干燥
透明或 稍透明
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小而突起或 大而平坦
大而突起
很紧 小而紧密
较紧
大而疏松或 大而致密
青霉(Penicillium Sp.)
菌丝较粗壮,形成的 菌落较疏松,呈绒毛 状、絮状或蜘蛛状, 菌落大。
曲霉(Aspergillus Sp.)
曲霉菌是一种典型的丝状 菌,菌落生长较快,结构 疏松,表面灰绿色,背面 无色或略呈褐色。菌体有 许多复杂的分枝菌丝构成。
根霉(Phizopus Sp.)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啤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uisiae)
大多数酵母菌的 菌落特征与细菌 相似,但比细菌 菌落大而厚,菌 落表面光滑、湿 润、粘稠,容易 挑起,菌落质地 均匀,正反面和 边缘、中央部位 的颜色均一,菌 落多为乳白色。
放线菌5406 (Streptomyces microflavus)

实验三 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三 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三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1.观察酵母菌的个体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2.掌握酵母菌的菌落特征及其与细菌菌落的区别。

3.学会识别霉菌的菌落特征,掌握霉菌的乳酸石炭酸制片法。

4.学习观察霉菌个体形态及各种无性孢子的方法。

5.学会观察放线菌的菌落特征,个体形态及其繁殖方式。

二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多数是圆形或椭圆形,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

用美蓝对酵母菌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2.霉菌形态比细菌、放线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分支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观察时要注意菌丝直径大小,菌丝体有无隔膜,营养菌丝有无假根,无性繁殖形成的孢子是那一种?孢子是怎样着生的?3.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

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基内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

孢子的表面光滑或粗糙、圆或椭圆,孢子有各种颜色,这些形态特点都是鉴定放线菌的重要依据。

三实验材料1.菌种(1)啤酒酵母、面包酵母、裂殖酵母、热带假丝酵母;(2)毛霉、黑根霉、青霉、黑曲霉;(3)白色链霉菌、红色链霉菌2. 0.1%的美蓝染色液,乳酸石炭酸溶液、乳酸石炭酸棉蓝溶液, 芽孢染色液、无菌水、盖玻片、载玻片,接种钩,接种铲。

四内容与步骤1.酵母菌(1)菌落特征和菌苔特征的观察。

观察菌落表面干燥或湿润、隆起形状、边缘整齐度、大小、颜色等,并用接种环挑菌,注意与培养基结合是否紧密。

霉菌和放线菌的接种、培养及形态观察

霉菌和放线菌的接种、培养及形态观察

四、实验步骤
1、放线菌(玻璃纸法):
制备培养基 倒平板 放玻璃纸,铺平
制菌悬液
培养7d
涂布菌液
28℃倒置
制片观察。
2、真菌(载片法): 准备湿室 融化培养基 整理湿室
点接孢子
加水棉球
覆培养基
28℃保、形态观察
• 观察内容:
霉菌、放线菌的营养菌丝体、
气生菌丝体、孢子丝、分生孢子 头、分生孢子、孢子梗、足细胞 等的形态和结构。注意不同微生
六、实验报告:
绘图说明霉菌,放线菌的形态特点.
七、思考题:
1、玻璃纸法可否用于培养其他微生物,为什么?
2、什么是载片培养,它适用于哪几类微生物的
形态观察,为什么?
霉菌和放线菌的接种培养及形态观察放线菌放线菌酮放线菌素d放线菌素放线菌病放线菌是细菌吗放线菌鉴定德干高原游动放线菌放线菌培养基
霉菌和放线菌的接种、培养和 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霉菌,放线菌形态观察的基本方法并了 解其基本形态特征.
2、掌握培养基配置,无菌操作,接种与培养,
显微镜观察等各种综合微生物技能的运用。
二、实验原理
1、微生物接种方法:接斜面、接平皿、接三 角瓶。
2、微生物的培养方法:静止培养、振荡培养。
二、实验原理
3、放线菌的培养观察方法: 插片法、搭片法、玻璃纸法。 4、霉菌的培养观察方法:载片培养法。
三、实验器材
1、器皿:湿室、镊子、平板、无菌滴管、
显微镜、涂布棒、移液器、滤纸、水棉球载 玻片等。 2、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半固体PDA 培养基。 3、菌种:5406链霉菌、黑曲霉、青霉。
物典型结构形态的区别。
五、注意事项
1、本实验步骤均应无菌操作; 2、倒平板时,摇动培养皿要轻,以免溅出;

放线菌酵母和霉菌形态的观察

放线菌酵母和霉菌形态的观察

放线菌酵母和霉菌形态的观察由于给出的题目是"放线菌、酵母和霉菌形态的观察",我们将分别观察这三类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在观察时,我们将使用显微镜和培养基。

首先,我们来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放线菌是一类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

它们可以在土壤、水域和空气中找到。

放线菌的形态较为特殊,通常呈现为长而细长的细丝状。

在观察时,我们可以直接在透明的玻璃片上加一两滴放线菌的培养基,并用显微镜观察。

放线菌的细丝状形状通常呈现为分支,并且长达数毫米。

这些细丝状的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放线菌的菌落。

接下来,我们来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天然环境中,如土壤、水体和植物表面。

酵母菌的形态特征较为简单。

在观察酵母菌时,我们可以将一小滴酵母菌液滴在玻璃片上,并用显微镜观察。

酵母菌呈球状或卵圆状,直径通常在5-10微米之间。

酵母菌的表面有光滑的外观,并且通常排列成链,形成了菌落。

最后,我们观察霉菌的形态特征。

霉菌是一类多细胞真菌,包括许多不同种类的真菌。

观察霉菌时,可以将一小段霉菌菌丝插入玻璃片上并加一滴水,使其在显微镜下观察。

霉菌的菌丝通常是多细胞结构,由许多细胞组成。

霉菌的菌丝通常呈现为分支和交叉的形态,并且具有特定的菌丝色素,例如黑色霉菌的孢子呈现黑色。

霉菌的菌丝可以形成大型的菌丝网络,形成一个菌丝块。

总结起来,放线菌通常呈现为长而细长的细丝状,酵母菌呈球状或卵圆状,霉菌的菌丝通常呈分支和交叉的形态。

这些形态特征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得到。

这些微生物的观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角色,在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形态观察技术实验报告(3篇)

形态观察技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2. 掌握微生物、细胞等生物样本的形态观察技术。

3. 了解不同类型显微镜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4. 培养实验操作规范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形态观察技术是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生物样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可以了解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等。

光学显微镜是常用的形态观察工具,利用光学原理放大生物样本,使其在显微镜下呈现出清晰的图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细菌培养物2. 酵母菌培养物3. 霉菌培养物4. 细胞培养物仪器:1. 光学显微镜2. 显微镜载物台3. 显微镜目镜和物镜4. 显微镜照明系统5. 显微镜成像系统(可选)6. 载玻片7. 盖玻片8. 吸水纸9. 美蓝染液10. 碘液11. 滴管12. 镊子四、实验步骤1. 显微镜使用培训:首先,对实验人员进行显微镜使用培训,包括显微镜的结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

2. 样本制备:- 将细菌、酵母菌、霉菌和细胞培养物分别接种于琼脂平板,培养至适当生长阶段。

- 用无菌操作将菌落或细胞刮取,制成悬液。

- 将悬液滴于载玻片中央,盖上盖玻片。

3. 染色:- 根据样本类型,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如美蓝染色法、碘液染色法等。

- 将染色液滴于盖玻片边缘,使染色液慢慢渗入样本中。

4. 显微镜观察:- 将载玻片放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焦距,观察样本形态。

- 观察不同样本的形态、大小、结构等特征,并记录观察结果。

5. 数据记录与分析:- 将观察结果记录于实验记录表中,包括样本类型、观察部位、形态特征、数据等。

-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不同样本的形态特点。

6. 显微镜成像(可选):- 使用显微镜成像系统,将观察结果拍摄成图像,以便于后续分析和分享。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细菌为单细胞生物,呈球状、杆状或螺旋状。

观察结果显示,细菌菌体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2. 酵母菌: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呈卵圆形、椭圆形或球形。

实验三 微生物菌落,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三 微生物菌落,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
与霉菌的真菌丝有何区别? 6.霉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孢子各有几种?
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7.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在制片方法上有何特点? 8.总结在显微镜下看到青霉、黄曲霉和黑根霉在以下各方 面的异同: (1) 菌丝有隔或无隔 (2) 无性繁殖的方式 (3) 有性繁殖的方式
内容: 1.观察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
形态。 2.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结构特征 3.观察酵母菌个体形态。 4.曲霉、青霉、根霉形态观察。
二、材料和用具
1.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 酿酒酵母、灰色链霉菌、黑曲霉、 产黄青霉、根霉。
2.染液:乳酸石炭酸棉兰,吕氏美兰染液, 碘液,0.04%的中性红染色液,0.1%美蓝 染色液,石炭酸复红染色液。
3.其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 镊子、接种环。
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 观察菌落 1.注意细菌菌落的形状、高度、大小、颜色、
是否湿润、光泽、透明度、边缘状况。
2.观察酵母菌菌落表面湿润或干燥,有无光 泽、隆起形状、边缘的整齐度、大小、颜 色等。
3.观察放线菌菌落表面形状、大小、颜色、 边缘,以及有无色素分泌到培养基内等。
4.观察青毒、曲霉、根霉平板中的菌落,描 述其菌落特征。注意菌落形态的大小,菌丝 的高矮,生长密度,孢子颜色和菌落表面等 状况。并与细菌、放线菌、酵母菌菌落进行 比较。
菌落特征
形态:点状、圆形、丝状、不规则、 假根状、纺锤形
隆起:扁平、拱起、凸透镜状、枕状、 脐突状
边缘:完整、波纹、裂中状、噬蚀状、 丝状、卷曲
(二) 放线菌形态特征的观察 用镊子取放线菌时要注意力度,太轻不宜取 下,太重则会损环菌丝形态。
(三)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注意通过微加热增加酵母的死亡率,易于观 察死亡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系实验报告题目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通过菌落及细胞形态的观察和比较,掌握区分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要点。

2、掌握观察放线菌孢子的方法。

3、掌握观察霉菌孢子及根霉假根的方法。

4、了解酵母菌子囊孢子形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三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特征:霉菌形态比细菌、酵母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形态单位是菌丝,包括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

营养菌丝分布在营养基质的内部,气生菌丝伸展到空气中。

营养菌丝体除基本结构以外,有的霉菌还有一些特化形态,例如假根、匍匐菌丝、吸器等。

霉菌的繁殖体不仅包括无性繁殖体,例如分生孢子,孢子囊等,包裹其内或附着其上的有各类无性孢子;还包括有性繁殖结构,例如子囊果,其内形成有性孢子。

在观察时要注意细胞的大小,菌丝构造和繁殖方式。

放线菌一般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它的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或有孢子丝三种。

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通过横割分列的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等多种形态。

孢子也有球形、椭圆形、杆状和瓜子状等等。

它们的形态构造都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细胞核和细胞质有明且分化,个体比细菌大得多。

酵母菌的形态通常有球状、卵园状、椭圆状、柱状或香肠状等多种。

酵母菌的无性繁殖有芽殖、裂殖和产生掷孢子;酵母菌的有性繁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

酵母菌母细胞在一系列的芽殖后,如果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并不分离,就会形成藕节状的假菌丝。

2、三点接种法与霉菌菌落形态的观察霉菌的菌落形态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为便于观察,通常用接种针挑取极少量霉菌孢子点接于平板中央,使其形成单个菌落;或在平板上接三点,即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接种,经培养后同一菌种可形成三个重复的单菌落。

后一方法称为三点接种法。

其优点不仅可同时获得三个重复菌落,还由于在三个彼此相邻的菌落间会形成一个菌丝生长较稀疏且较透明的狭窄区域,在该区域内的气生菌丝仅分化出数子实器官,因此直接将培炎皿放低倍镜下就可观察到子实体的形态特征,从而省略了制片的麻烦,并避免了由于制片而破坏子实体自然着生状态的弊端。

3、微培养微培养是研究丝状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生长繁殖全过程的有效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丝状菌的孢子(或菌体)接种在载玻片的小块薄层培养基上,并盖上盖玻片,且轻压上,使接种后的琼脂块成薄圆片状,造成一个让微生物仅能在载玻片和盖玻片的狭窄空间内横向伸展的生镜,因而在培养过程中,可随时用显微镜观察孢子的萌发,菌丝的生长及孢子的形成等各阶段,亦不会因观察而造成培养标本片的污染。

用此法制备的镜检标本其视野清晰,形态逼真,是显微镜摄影之好材料。

4、插片法培养放线菌放线菌是抗生素的最重要产生菌,其形态特征是军中选育和分类的重要依据。

插片法原理是:在接种过放线菌的琼脂平板上,由于插上盖玻片或在平板上开槽后再搭上盖玻片,使放线菌的菌丝体沿着培养给予盖玻片的交界线上生长,蔓延,从而附着在盖玻片上。

待培养物成熟轻轻取出盖玻片,就能获得放线菌在自然生长状态下的标本。

若将其置于载玻片上即可镜检观察到放下面的个体形态特征。

5、盖片法培养热假丝酵母假丝酵母是以菌体细胞接种,因菌体细胞较湿粘而不易分散,应先加培养基,使凝固后再将菌体接种到表面,然后盖上盖玻片。

【三、实验材料、主要仪器和试剂】1、材料(菌种):黑根霉、产黄青霉、曲霉、放线菌(链霉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各培养物,PDA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2、试剂:乳酚油溶液、美蓝染液3、仪器:接种环(×1)、酒精灯(×1)、载玻片(×5)、光学显微镜(×1)【四、操作步骤】1、放线菌的形态观察(1)肉眼观察取放线菌的平皿培养物,仔细观察菌落(即孢子堆)的颜色,基内菌丝(即菌落反面)的颜色,可溶性色素(即渗入培养基内的)的颜色,菌落表面的形状(崎岖、褶皱或平滑,有无同心环)菌落的大小,最后用接种耳去触试菌落的硬度。

把你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2)显微镜观察观察孢子丝(插片法)。

将放线菌接种到含葡萄糖天门冬素培养基的平皿中,用刮刀均匀。

用插片法把无菌盖玻片斜插在琼脂内。

置于28℃温度箱内培养7~10天。

取出插片法的载玻片,在高倍镜下观察,注意孢子丝的形状(直形、波曲形或螺旋形)、是否轮生。

观察孢子(印片法)用一片盖玻片在链霉菌菌落表面轻轻按一下,即成印片。

在载玻片上放一滴美蓝染液。

将印孢子的盖玻片直接放在美蓝液上,使孢子着色,用吸水纸吸取多余的染液。

用油境观察孢子的形状。

记录观察到的孢子丝及孢子的各种性状。

2、酵母菌的形态观察(1)肉眼观察取酵母的平皿培养物及斜面培养物,仔细观察菌落的颜色、透明度、隆起情况、大小。

记录你所观察到的结果,与细菌菌落加以比较。

(2)显微镜观察取清洁载玻片一块,滴上一滴生理盐水。

用接种耳取酵母斜面培养物少许,放在水中轻轻和匀。

盖上清洁盖玻片一块,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置于低倍镜、高倍镜下观察,注意细胞的形态、大小、有无芽体。

绘细胞图。

有些酵母菌能形成假菌丝,取下上述盖玻片,在清洁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盖上上述盖玻片,把带菌的一面贴在载玻片上,高倍镜下观察是否形成假菌丝。

3、霉菌的形态观察(1)肉眼观察取根霉、产黄青霉、曲霉的培养物各一皿,仔细观察菌落的颜色、质地,用接种耳触其坚度,与放线菌菌落加以比较。

记录观察结果。

(2)显微镜观察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乳酸油。

用尖头镊子从根霉菌菌落边缘取出一小块很薄的带菌丝的培养基,放在载玻片上的乳酚油中。

加盖玻片用低倍镜、高倍镜观察。

用同样方法观察产黄青霉、曲霉。

分别绘出三种霉菌的结构图。

根霉假根的观察:菌丝经培养已倒挂成须状,不少菌丝已接触到载玻片,并分化出假根。

取出载玻片,在菌丝上滴一滴乳酚油,盖上盖玻片后,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清晰的假根与葡萄菌丝。

4、清理器皿、实验桌面。

【五、实验结果】3、图片(除示意图外,插图均为用三星P30数码相机在实验过程中拍摄)酵母菌菌落酵母菌细胞酵母菌示意图放线菌菌落放线菌细胞放线菌示意图产黄青霉菌落产黄青霉细胞产黄青霉示意图黑曲霉培养皿黑曲霉细胞黑曲霉示意图根霉培养皿根霉细胞根霉示意图4、镜检(1)盖片法培养酵母菌在10倍镜下观察时,视野中的酵母如同长叶子的枝条状。

后用40倍镜观察。

可以清晰地看到酵母菌的枝条实际上是一个个分省的出芽细胞,像菌丝但实际不是菌丝,故得名假菌丝。

从菌落中挑取一点于一滴蒸馏水中,继续观察,可以看到正在出芽生殖的酵母菌。

其中有的正在分裂,有的已经分裂。

(2)插片法培养放线菌放线菌呈细长线状,分布很密,交错纵横。

中间的腔呈透明。

40倍镜下观察结构,由于使用美蓝,所以视野中呈蓝色。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放线菌长有基内根,在培养基中;培养基上不是气生根,从气生根又分出许多孢子丝,呈节状,一节为一个孢子;孢子丝顶端一般会盘旋呈螺旋状;同时还有些散落的孢子。

故孢子丝并不牢固,其中的孢子很容易就掉下来。

(3)三点接种①产黄青霉:显微镜产黄青霉为草绿色,40倍镜下形状类似扫帚,分生孢子像糖葫芦长在顶端易脱落,故视野中有大量散落的孢子。

②黑曲霉: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黑色的菌丝。

若制片是挑得太少,则会破坏其结构只观察到孢子链,因此挑取一块,其有厚度,可放在10倍镜下观察,逐渐改变焦距可分别清晰地观察到各层次的结构。

有的具有初生小柄,有的不具有。

③黑霉菌: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棕色的根霉菌丝,其中的孢子束柄为中空的,由匍匐霉菌丝,并观察到假根。

有的孢子囊已被其中凝固的孢子散落在周围。

(4)微培养我们组微培养用的材料是曲霉,由于培养基加的较少,水也较少,所以没有观察到生长。

用其它组培养的根霉载片观察形态同上面的根霉。

【六、实验讨论】1、该实验的注意事项有以下一些:(1)三点接种对有几点要注意:接种时应使平板尽量垂直于桌面,以防接种针上的孢子散落到平板的其它区域或空气中的微生物落到培养基上引起污染;接种时针要垂直于平板,轻点一下即可,切勿刺破培养基;产黄青霉和曲霉要注意其分生孢子穗结构、黑根霉注意孢囊和孢子以及假根和匍匐菌丝结构。

(2)在微培养时,由于我们组的培养基加的较少,且水也较少,所以没有看到曲霉的生长。

故在微培养时,要加入适量培养基和水,接种菌量宜少,同时,盖片和载片间的空间宜窄,但不可无缝隙,尽量使微生物能在狭窄空间里水平生长,利于观察。

(3)放线菌的生长速度较慢,培养其较长,在操作中应特别注意无菌操作,严防杂菌污染。

(4)若酵母生长旺盛,形成密集的一片难以观察,应在边缘寻找合适的视野,再换高倍镜观察。

同时,也可挑取少量酵母域蒸馏水滴中,稀释观察。

2、在我们实验中,酵母培养基上长了一片根霉,可能是接种时被污染了,用接种针挑取去根霉,发现盖片下酵母长得仍然很旺盛,也观察到了其出芽生殖,可见根霉由于其易生长性,可以同酵母一同生长。

3、在实验中我们发现霉菌的孢子囊和分生孢子都是易脱落的,所以在挑取菌时要轻,否则可能观察不到孢子囊和像糖葫芦的分生孢子长在顶端,而只会看到大片的孢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