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酵母菌形态观察

微生物实验报告酵母菌的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1、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出芽生殖方式,并掌握酵母菌与细菌形态特征的区别3、学习鉴别死活酵母细胞的实验方法二、器材和器皿:1、酵母菌2、生理盐水、美蓝染色液、3、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接种针、擦镜纸三、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菌体比细菌大而且不运动。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以无性繁殖为主。
芽殖是酵母菌普遍的无性繁殖方式,少数为裂殖;有性繁殖是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本实验是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芽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活细胞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而对代谢作用微弱或死细胞,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因此,不仅用此法可观察酵母细胞形态,也可用来鉴别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
四、操作步骤:(一)显微镜的主要构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低倍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放置:显微镜平时存放在柜或箱中,用时从柜中取出,右手紧握镜臂,左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实验台上,镜座后端距桌边1-2寸为宜,便于坐着操作。
(2)调节光源(3)低倍镜观察先将标本玻片置于载物台上,并将标本部位处于物镜的正下方,以左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地上升至物镜距标本片约5毫米处,应注在上升镜台时,切勿在目镜上观察。
一定要从右侧看着镜台上升,以免上升过多,造成镜头或标本片的损坏。
然后,两眼同时睁开,左眼看目镜,同时反时针方向慢慢旋转粗调节轮,当在视野内出现物象后,改用细调节轮,上下微微转动,直至视野内获得清晰的物象。
然后认真观察标本各部位,确定并将需进一步要观察的部位移视野中央,准备用高倍镜观察。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通过对酵母菌的形态观察,了解其形态特征及生长繁殖形式。
实验原理:
酵母菌属于真菌门,以单细胞的形态存在。
酵母菌的生活方式非常简单,只需水分、适宜温度和营养物质,就能进行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产生大量的孢子。
在孢子的形态、颜色、质量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
实验步骤:
1. 取一定量的酵母菌液,加入蒸馏水中制成适量的悬浮液。
2. 取平底草皮片,用火烤热并消毒。
3. 用灭菌的牙签蘸取酵母菌悬浮液在草皮片上均匀涂抹。
4. 将涂有酵母菌悬浮液的草皮片放入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固
体培养基。
5. 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适宜温度下孵育。
6. 发现酵母菌长出后,取出草皮片,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酵母菌为基于球形的单细胞菌体,颗
粒细小,染色颜色不均匀。
在液体营养平板上培养时,酵母菌形
成了一个类似于小球的珠状体,称为酵母珠。
实验结论:
酵母菌为单细胞植物,无色透明,小而细,球形或椭球形。
在
液体中生长时,形态呈现球状;在固体中生长时,呈白色且有臭味。
酵母菌的营养特别简单,只要有水分、适宜温度和营养物质,就能进行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产生大量的孢子。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繁殖形式有了更
深入的了解。
同时,本次实验也让我了解了实验操作的基本要领
和注意事项。
只有正确选择实验条件并且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实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课件

实验内容(二)四大类微生物培养特征观察
未知菌落的形态特征描述
❖ 初步鉴定
❖ 最终确证: 显微镜观察
实验要求
观察和描述酵母菌、细菌、放线菌、霉菌的培养特征(已知和未知 菌落)P37
请预习下一次实验
酵母菌简介
假菌丝 酵母菌在一定条件下培养, 产生的芽体与母细胞不分离形成的特殊形
态
实验内容(一)
用水浸片法(美兰染色液)观察酵母形态结构特征(出芽生殖), 区分死活 细胞, 并分析讨论其中的原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验要求
绘出酵母形态结构的显微镜观察结果图, 标明各部分名称(液泡、芽 体和母细胞);
用文字描述死活细胞的区别, 并分析讨论其中的原因
实验内容(二)四大类微生物培养特征观察
细菌: 菌落湿润、小而凸起或大而扁平,透明或不透明,通常与培养 基不结合,菌落颜色多样,菌落正反面颜色相同,一般有臭味
酵母菌: 菌落较湿润,大而凸起,稍透明或不透明,通常与培养基不 结合,一般呈乳脂或矿烛色,少数红色或黑色,菌落正反面颜色 相同,多带酒香
放线菌: 干燥或较干燥,小而紧密,不透明,与培养基结合牢固,菌 落颜色多样,菌落正反面颜色一般不同,常有泥腥味;
实验六、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四大类微生 物培养特征观察
酵母菌简介
酵母菌是一群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 形态: 多呈圆形,卵圆形。也有特殊形态,如柠檬形、三角形、藕节 状、腊肠形,假菌丝等 大小: 宽约1~5 μm,长约5~10 μ m 。发酵培养中的细胞平均直 径4~5 μ m
酵母菌简介
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 芽殖、裂殖、产生无性孢子(节孢子、掷孢子和厚垣孢子) 有性繁殖: 子囊孢子
【生物课件】实验四 酵母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

【生物课件】实验四酵母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菌落特征,了解酵母菌的生长形态、菌落特征及其对应的属种。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移液管、培养基、酵母菌培养液、灭菌针实验步骤1.制备酵母菌培养液:取1g葡萄糖、0.5g酵母粉、0.1g硫酸镁在100mL蒸馏水中溶解,用自制的无菌培养瓶煮沸30分钟,灭菌后保存备用。
2.取一支酵母菌液体菌种,在无菌条件下采取少量菌液接种到培养基上,再将其存放在恒温培养箱中,温度为25℃,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对无菌操作方法的规范性。
3.观察菌落特征:观察24小时、48小时、72小时3个时期的菌落形态,比较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4.观察酵母菌形态:用无菌的显微镜玻片将酵母菌液体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移涂到玻璃片上,再用盖玻片把酵母菌压扁。
然后观察酵母菌的形态,比较细胞的大小、形状和细胞壁的厚度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1.菌落特征观察:在培养液表面,经过24小时,酵母菌的菌落直径为2mm-3mm,呈白色,球状,边缘清晰;经过48小时,酵母菌的菌落直径为4.5mm-5mm,呈白色,球状,边缘模糊;经过72小时,酵母菌的菌落直径为8mm-10mm,呈乳白色,规则圆形,边缘模糊。
2.酵母菌形态观察:酵母菌细胞呈椭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2μm,细胞壁厚度约为0.1μm。
在显微镜下,酵母菌细胞明显可见且呈现圆形,且细胞壁能被观察到。
讨论分析本实验通过对酵母菌菌落特征、形态的观察,初步确定酵母菌种类。
在进行观察时,需要注意培养温度、培养基的组成以及无菌操作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都可能对菌落和细胞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还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培养基,探究培养基成分对酵母菌的生长和菌落形态的影响,这样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酵母菌的生理特性和形态特征。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引言: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和植物表面等环境中。
酵母菌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学价值,不仅可以用于食品发酵和酿造业,还是许多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酵母菌的形态观察,了解其基本特征和结构。
材料与方法:1. 酵母菌培养基:将酵母菌培养基粉末溶解于适量的蒸馏水中,加热煮沸,冷却后倒入培养皿中。
2. 酵母菌培养物:取一小块酵母菌培养物,用无菌的棉签将其涂抹在培养基表面。
3. 显微镜: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
结果与讨论: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可以发现其具有以下特征和结构。
1. 细胞形态: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呈椭圆形或圆形,直径约为5-10微米。
在培养基上,酵母菌会形成白色或乳白色的圆形菌落。
2. 细胞壁:酵母菌的细胞壁是由多种多糖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保护细胞的作用。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酵母菌细胞表面有一层透明的薄膜,即细胞壁。
3. 细胞核:酵母菌的细胞核位于细胞的中央,呈椭圆形或圆形。
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DNA,控制着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
4. 胞质:酵母菌的胞质是细胞核周围的胶状物质,其中包含了许多细胞器。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胞质内有颗粒状的物质,这是酵母菌的细胞器。
5. 酵母菌的繁殖: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有两种: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是通过酵母菌细胞的分裂和芽生产生新的酵母菌。
有性繁殖则需要两个酵母菌细胞进行配子体的形成和融合。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酵母菌的形态有了初步的了解。
酵母菌的单细胞结构和繁殖方式使其成为许多研究领域的理想模式生物。
酵母菌的细胞壁和细胞核等结构对其生存和功能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索酵母菌在食品工业、生物制药和基因工程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结论:通过对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我们对酵母菌的细胞形态、细胞壁、细胞核和胞质等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
酵母菌作为一种常见的单细胞真菌,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学价值。
实验四酵母菌霉菌放线菌个体形态观察

实验四酵母菌霉菌放线菌个体形态观察实验目的:通过对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的个体形态观察,了解它们的外部特征及区分方法。
实验器材:1.酵母菌:酵母菌培养基、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2.霉菌:霉菌培养基、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3.放线菌:放线菌培养基、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
实验步骤:1.酵母菌的观察:(1)取一片酵母菌培养基,用微量移液器吸取适量酵母菌悬浊液滴于盖玻片上;(2)将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上,用40倍镜下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2.霉菌的观察:(1)取一片霉菌培养基,用微量移液器吸取适量霉菌悬浊液滴于盖玻片上;(2)将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上,用40倍镜下观察霉菌的形态特征。
3.放线菌的观察:(1)取一片放线菌培养基,用微量移液器吸取适量放线菌悬浊液滴于盖玻片上;(2)将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上,用40倍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结果:1.酵母菌的形态特征: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呈卵圆形或肾脏形状,大小约为5-10微米。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酵母菌呈透明或微黄色,细胞表面光滑,没有菌丝或分枝。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酵母菌可以通过分裂繁殖。
2.霉菌的形态特征:霉菌是多细胞真菌,细胞呈丝状或孢子状,构成了菌丝体。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菌丝呈无规则分枝状,菌丝上有许多孢子。
菌丝和孢子的颜色和形状有所差异,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区分不同种类的霉菌。
3.放线菌的形态特征:放线菌是革兰氏阳性菌,形态特征类似细菌。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放线菌呈革兰氏阳性杆菌,有时菌体呈分枝状。
放线菌是严格需氧菌,所以通常在培养基的表面形成菌落。
放线菌的菌落通常呈灰黄色、红色或蓝绿色等,形状不规则。
放线菌还可以产生一种特殊的菌丝结构,孢子链,它们是放线菌繁殖和传播的主要方式。
实验结论:通过对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的个体形态观察,我们可以区分它们的外观特征。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没有菌丝或分枝,呈卵圆形或肾脏形状;霉菌是多细胞真菌,构成了分枝的菌丝体,菌丝上有多个孢子;放线菌是革兰氏阳性菌,菌体类似细菌,可产生分枝状的菌体和特殊的孢子链。
酵母菌形态观察

酵母菌形态观察酵母菌形态观察微生物实验报告酵母菌的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1、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出芽生殖方式,并掌握酵母菌与细菌形态特征的区别3、学习鉴别死活酵母细胞的实验方法二、器材和器皿:2、生理盐水、美蓝染色液、3、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接种针、擦镜纸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菌体比细菌大而且不运动。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以无性繁殖为主。
芽殖是酵母菌普遍的无性繁殖方式,少数为裂殖;有性繁殖是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本实验是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芽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活细胞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而对代谢作用微弱或死细胞,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因此,不仅用此法可观察酵母细胞形态,也可用来鉴别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
四、操作步骤:(一)显微镜的主要构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低倍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放置:显微镜平时存放在柜或箱中,用时从柜中取出,右手紧握镜臂,左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实验台上,镜座后端距桌边1-2寸为宜,便于坐着操作。
(2)调节光源(3)低倍镜观察先将标本玻片置于载物台上,并将标本部位处于物镜的正下方,以左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地上升至物镜距标本片约5毫米处,应注在上升镜台时,切勿在目镜上观察。
一定要从右侧看着镜台上升,以免上升过多,造成镜头或标本片的损坏。
然后,两眼同时睁开,左眼看目镜,同时反时针方向慢慢旋转粗调节轮,当在视野内出现物象后,改用细调节轮,上下微微转动,直至视野内获得清晰的物象。
然后认真观察标本各部位,确定并将需进一步要观察的部位移视野中央,准备用高倍镜观察。
演示文稿-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③镜检。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酵母细胞的形 态、构造和出芽情况,并注意区分死细胞(蓝色) 与活细胞(不着色)。
实验:酵母菌菌落特征观察
1.配制培养基 麦芽汁培养基
2. 接种与培养 将酿酒酵母、红酵母划线接种在平板上,28-
30℃培养3d。
3.观察菌落表面是湿润还是干燥、有无光泽、隆起形 状、边缘整齐度、菌落的大小及颜色等特征。
芽,到一定程度后脱离母体继续长成新个体。方式可分为 多边出芽(最普遍),两端法
①制片。在载玻片上滴一小滴0.1%美蓝液(或一滴 无菌水),无菌操作用接种环取酿酒酵母少许(并 注意酵母菌与培养基结合是否紧密),与美蓝液混 合均匀,染色2~3min。
②加盖玻片。将盖玻片一端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放 下使其盖在菌液上。
❖二、酵母菌的大小
酵母菌长约5-20um,可达50um;宽约1~5um,可达10um 以上;比细菌粗10倍左右。一般用高倍镜(40×10)观察。 酵母细胞的大小与培养方式、菌龄、制片方式有关。一般 成熟细胞比幼龄细胞大;菌体在液体培养基中比在固体培 养基中大。
❖ 三、芽殖酵母的形态 芽殖是酵母主要的无性繁殖方式。成熟细胞长出一个小
微生物形态观察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 一、酵母菌的个体形态 酵母菌大多数为球状、卵圆、椭圆、圆柱等单细胞,
有的酵母菌子代细胞连在一起成为链状,称为假丝酵 母。
1)圆形 3)卵圆形
5)腊肠形
圆球酵母 2)椭圆形 啤酒酵母 4)柠檬形
巴斯德酵母 6)假丝状
葡萄酒酵母 汉逊氏酵母 假丝酵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题目】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酵母菌一般形态与细菌的区别
2.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区分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
3.学习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方法
【实验器材】
1.菌种:
酿酒酵母2d麦芽汁斜面培养物
2.溶液和试剂:
A) 0.1%吕氏碱性美蓝溶液、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5%孔雀绿水溶液、0.5%番红水
溶液、蒸馏水
B)香柏油、二甲苯
3.仪器及其它用品:
普通光学显微镜、擦镜纸、绸布、酒精灯、载玻片、接种针、培养皿、双层瓶(内装香柏油和二甲苯)等
【实验原理】
?1、单细胞的酵母菌个体是常见细菌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大部分采取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也可以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
2、由于细胞个体大,采取涂片的方法制片有可能损伤细胞,一般采用美蓝染液水浸片法或水-碘液浸片法来观察酵母菌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
3、采用美蓝染液水浸法可以对酵母菌的活细胞和死细胞进行鉴别。
美蓝对细胞无毒,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由于新陈代谢,活细胞内有较强还原能力,使美蓝由蓝色氧化型转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而死细胞或衰老细胞胞内还原性弱,染色后细胞呈蓝色或淡蓝色,因此,用美兰染色后,活细胞呈无色,死细胞呈蓝色。
【实验内容及步骤】
1、酵母菌制片与简单染色--美蓝染液水浸片法
1)滴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于载玻片中央,无菌操作用接种环由酿酒酵母麦芽汁斜面培养物挑取少许菌体置于染液中,混合均匀。
2)用镊子取一盖玻片,将盖玻片一边与菌液接触,缓慢将盖玻片倾斜并覆盖在菌液上。
3)将制片放置3min后,用低倍镜及高倍镜观察酵母菌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细胞颜色区分死细胞和活细胞。
4)染色30min后,再次观察,注意死活细胞的比例是否发生变化。
2、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
1)涂片。
先在洁净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用接种环无菌操作挑取适量酵母菌菌体于蒸馏水中,混合均匀。
2)干燥固定。
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上方来回移动,注意不要让载玻片距离火焰过近,以免烫死酵母菌细胞,可用手背反复试温度。
3)染色。
孔雀绿染色 1-2min;水洗后用95%的乙醇溶液脱色30s;水洗后用番红染液复染1min;水洗后干燥。
4)镜检。
将制好的装片放在显微镜下镜检,由低倍镜到高倍镜,最后用油镜观察。
【实验结果】
1、酵母菌死活细胞鉴定
细胞死活情况 极少数死亡 部分死亡 几乎全部死亡
2、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
【实验小结】
(1)酵母菌一般呈卵圆形、圆形或圆柱形。
(2)酵母菌大部分采取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进行有性繁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
在进行有性繁殖时,两个单倍体的营养细胞结合,质配后发生核配,形成二倍体细胞。
这种二倍体细胞在许多情况下能通过出芽繁殖延续几代。
在适当的条件下,二倍左图:油镜下视野
右图:局部放大
酵母菌菌体呈红色
子囊孢子呈绿色 左图:立即观察
右图:局部放大 白色:活细胞 蓝色:死细胞
染色3min 后 染色30min 后
体细胞的核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子囊孢子。
(3)在本次实验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1、从液体培养基中取菌液前应先摇动锥形瓶,因为长时间培养后菌体会沉积到锥形瓶底部。
2、用接种环将菌体与染液混合时不要剧烈涂抹,以免损坏细胞。
3、滴加染液要适当,否则用盖玻片覆盖时,染液过多会溢出,过少会产生大量气泡。
4、盖玻片要缓慢倾斜覆盖,以免产生气泡。
【思考与讨论】
1、根据观察,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浓度及作用时间与酿酒酵母死、活细胞比例变化是否有关系试分析原因。
答:时间越长则视野中死亡酵母菌比例越大。
原因:酵母菌处于吕氏碱性美蓝染液中会导致细胞脱水死亡,时间越长,细胞死亡数量越多。
2、酿酒酵母除了通过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生殖以外,还可以形成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你在实验中是否观察到了酿酒酵母的子囊孢子若未观察到,试分析原因。
答:观察到了。
结果如上图所示。
若未观察到,原因可能为培养酵母菌的环境不够恶劣,酵母菌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
或者是因为染色不够成功。
【附录】培养基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