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形态观察
酵母菌形态观察

微生物实验报告酵母菌的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1、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出芽生殖方式,并掌握酵母菌与细菌形态特征的区别3、学习鉴别死活酵母细胞的实验方法二、器材和器皿:1、酵母菌2、生理盐水、美蓝染色液、3、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接种针、擦镜纸三、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菌体比细菌大而且不运动。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以无性繁殖为主。
芽殖是酵母菌普遍的无性繁殖方式,少数为裂殖;有性繁殖是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本实验是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芽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活细胞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而对代谢作用微弱或死细胞,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因此,不仅用此法可观察酵母细胞形态,也可用来鉴别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
四、操作步骤:(一)显微镜的主要构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低倍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放置:显微镜平时存放在柜或箱中,用时从柜中取出,右手紧握镜臂,左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实验台上,镜座后端距桌边1-2寸为宜,便于坐着操作。
(2)调节光源(3)低倍镜观察先将标本玻片置于载物台上,并将标本部位处于物镜的正下方,以左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地上升至物镜距标本片约5毫米处,应注在上升镜台时,切勿在目镜上观察。
一定要从右侧看着镜台上升,以免上升过多,造成镜头或标本片的损坏。
然后,两眼同时睁开,左眼看目镜,同时反时针方向慢慢旋转粗调节轮,当在视野内出现物象后,改用细调节轮,上下微微转动,直至视野内获得清晰的物象。
然后认真观察标本各部位,确定并将需进一步要观察的部位移视野中央,准备用高倍镜观察。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通过对酵母菌的形态观察,了解其形态特征及生长繁殖形式。
实验原理:
酵母菌属于真菌门,以单细胞的形态存在。
酵母菌的生活方式非常简单,只需水分、适宜温度和营养物质,就能进行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产生大量的孢子。
在孢子的形态、颜色、质量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
实验步骤:
1. 取一定量的酵母菌液,加入蒸馏水中制成适量的悬浮液。
2. 取平底草皮片,用火烤热并消毒。
3. 用灭菌的牙签蘸取酵母菌悬浮液在草皮片上均匀涂抹。
4. 将涂有酵母菌悬浮液的草皮片放入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固
体培养基。
5. 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适宜温度下孵育。
6. 发现酵母菌长出后,取出草皮片,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酵母菌为基于球形的单细胞菌体,颗
粒细小,染色颜色不均匀。
在液体营养平板上培养时,酵母菌形
成了一个类似于小球的珠状体,称为酵母珠。
实验结论:
酵母菌为单细胞植物,无色透明,小而细,球形或椭球形。
在
液体中生长时,形态呈现球状;在固体中生长时,呈白色且有臭味。
酵母菌的营养特别简单,只要有水分、适宜温度和营养物质,就能进行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产生大量的孢子。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繁殖形式有了更
深入的了解。
同时,本次实验也让我了解了实验操作的基本要领
和注意事项。
只有正确选择实验条件并且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生物课件】实验四 酵母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

【生物课件】实验四酵母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菌落特征,了解酵母菌的生长形态、菌落特征及其对应的属种。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移液管、培养基、酵母菌培养液、灭菌针实验步骤1.制备酵母菌培养液:取1g葡萄糖、0.5g酵母粉、0.1g硫酸镁在100mL蒸馏水中溶解,用自制的无菌培养瓶煮沸30分钟,灭菌后保存备用。
2.取一支酵母菌液体菌种,在无菌条件下采取少量菌液接种到培养基上,再将其存放在恒温培养箱中,温度为25℃,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对无菌操作方法的规范性。
3.观察菌落特征:观察24小时、48小时、72小时3个时期的菌落形态,比较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4.观察酵母菌形态:用无菌的显微镜玻片将酵母菌液体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移涂到玻璃片上,再用盖玻片把酵母菌压扁。
然后观察酵母菌的形态,比较细胞的大小、形状和细胞壁的厚度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1.菌落特征观察:在培养液表面,经过24小时,酵母菌的菌落直径为2mm-3mm,呈白色,球状,边缘清晰;经过48小时,酵母菌的菌落直径为4.5mm-5mm,呈白色,球状,边缘模糊;经过72小时,酵母菌的菌落直径为8mm-10mm,呈乳白色,规则圆形,边缘模糊。
2.酵母菌形态观察:酵母菌细胞呈椭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2μm,细胞壁厚度约为0.1μm。
在显微镜下,酵母菌细胞明显可见且呈现圆形,且细胞壁能被观察到。
讨论分析本实验通过对酵母菌菌落特征、形态的观察,初步确定酵母菌种类。
在进行观察时,需要注意培养温度、培养基的组成以及无菌操作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都可能对菌落和细胞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还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培养基,探究培养基成分对酵母菌的生长和菌落形态的影响,这样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酵母菌的生理特性和形态特征。
实训五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定

实训五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定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出芽繁殖;2、掌握鉴别死活酵母细胞的染色技术;3、学会水浸制片观察酵母菌。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细胞一般呈球状、卵圆状、椭圆状、柱状或分枝状的假菌丝。
其细胞核与细胞质有明显分化,菌体较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在高倍显微镜下即可观察到胞内有明显的细胞核和内含物。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
无性繁殖大多是以出芽的方式进行,也有分裂繁殖;有性繁殖则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
酵母菌的母细胞经过一系列的芽殖后,如长大的子细胞不与母细胞分离,就会形成藕节状的假菌丝,成为假丝酵母。
用生理盐水(或水-碘液染色液)制作水浸片可以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芽繁殖方式。
用美蓝染色液制水浸片可鉴别酵母细胞的死活状态。
美蓝是一种弱氧化剂,氧化时呈蓝色,还原后呈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菌进行染色时,活酵母细胞因新陈代谢不断进行,胞内具有很强的还原能力,能将进入细胞的美蓝还原,使得细胞呈无色。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为无色,而老化细胞还原能力弱,染色后呈淡蓝色,死细胞则失去还原能力,被染料染成蓝色。
三、实验材料1、菌种:啤酒酵母或葡萄汁酵母(制成斜面培养物或液体培养物)2、试剂:0.1%吕氏美蓝染色液、0.05%吕氏美蓝染色液、水-碘液染色液(革兰氏染液用碘液:水=1:3)、0.85%生理盐水3、仪器及其他:显微镜、擦镜纸、接种环、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酒精灯、蒸馏水、吸水纸等四、实验时间2课时五、实验步骤(一)生理盐水浸(封)片(酵母菌的形态观察)1、在载玻片中央加1滴无菌生理盐水(不宜用无菌水制作水浸片,否则细胞易破裂),然后以无菌操作从斜面培养基上用接种环取少量啤酒酵母菌苔与生理盐水混匀,使其分散成云雾状薄层。
2、用镊子取洁净盖玻片,先将其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缓慢地将盖玻片放下,避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3、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大小及出芽情况。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引言: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和植物表面等环境中。
酵母菌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学价值,不仅可以用于食品发酵和酿造业,还是许多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酵母菌的形态观察,了解其基本特征和结构。
材料与方法:1. 酵母菌培养基:将酵母菌培养基粉末溶解于适量的蒸馏水中,加热煮沸,冷却后倒入培养皿中。
2. 酵母菌培养物:取一小块酵母菌培养物,用无菌的棉签将其涂抹在培养基表面。
3. 显微镜: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
结果与讨论: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可以发现其具有以下特征和结构。
1. 细胞形态: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呈椭圆形或圆形,直径约为5-10微米。
在培养基上,酵母菌会形成白色或乳白色的圆形菌落。
2. 细胞壁:酵母菌的细胞壁是由多种多糖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保护细胞的作用。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酵母菌细胞表面有一层透明的薄膜,即细胞壁。
3. 细胞核:酵母菌的细胞核位于细胞的中央,呈椭圆形或圆形。
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DNA,控制着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
4. 胞质:酵母菌的胞质是细胞核周围的胶状物质,其中包含了许多细胞器。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胞质内有颗粒状的物质,这是酵母菌的细胞器。
5. 酵母菌的繁殖: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有两种: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是通过酵母菌细胞的分裂和芽生产生新的酵母菌。
有性繁殖则需要两个酵母菌细胞进行配子体的形成和融合。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酵母菌的形态有了初步的了解。
酵母菌的单细胞结构和繁殖方式使其成为许多研究领域的理想模式生物。
酵母菌的细胞壁和细胞核等结构对其生存和功能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索酵母菌在食品工业、生物制药和基因工程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结论:通过对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我们对酵母菌的细胞形态、细胞壁、细胞核和胞质等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
酵母菌作为一种常见的单细胞真菌,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学价值。
实验四酵母菌霉菌放线菌个体形态观察

实验四酵母菌霉菌放线菌个体形态观察实验目的:通过对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的个体形态观察,了解它们的外部特征及区分方法。
实验器材:1.酵母菌:酵母菌培养基、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2.霉菌:霉菌培养基、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3.放线菌:放线菌培养基、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
实验步骤:1.酵母菌的观察:(1)取一片酵母菌培养基,用微量移液器吸取适量酵母菌悬浊液滴于盖玻片上;(2)将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上,用40倍镜下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2.霉菌的观察:(1)取一片霉菌培养基,用微量移液器吸取适量霉菌悬浊液滴于盖玻片上;(2)将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上,用40倍镜下观察霉菌的形态特征。
3.放线菌的观察:(1)取一片放线菌培养基,用微量移液器吸取适量放线菌悬浊液滴于盖玻片上;(2)将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上,用40倍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结果:1.酵母菌的形态特征: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呈卵圆形或肾脏形状,大小约为5-10微米。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酵母菌呈透明或微黄色,细胞表面光滑,没有菌丝或分枝。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酵母菌可以通过分裂繁殖。
2.霉菌的形态特征:霉菌是多细胞真菌,细胞呈丝状或孢子状,构成了菌丝体。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菌丝呈无规则分枝状,菌丝上有许多孢子。
菌丝和孢子的颜色和形状有所差异,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区分不同种类的霉菌。
3.放线菌的形态特征:放线菌是革兰氏阳性菌,形态特征类似细菌。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放线菌呈革兰氏阳性杆菌,有时菌体呈分枝状。
放线菌是严格需氧菌,所以通常在培养基的表面形成菌落。
放线菌的菌落通常呈灰黄色、红色或蓝绿色等,形状不规则。
放线菌还可以产生一种特殊的菌丝结构,孢子链,它们是放线菌繁殖和传播的主要方式。
实验结论:通过对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的个体形态观察,我们可以区分它们的外观特征。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没有菌丝或分枝,呈卵圆形或肾脏形状;霉菌是多细胞真菌,构成了分枝的菌丝体,菌丝上有多个孢子;放线菌是革兰氏阳性菌,菌体类似细菌,可产生分枝状的菌体和特殊的孢子链。
实 验7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7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大小测定和直接计数一、实验目的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学习并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和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酵母菌形态观察酵母菌个体较大,常规涂片方法可能损伤细胞,因此用美蓝染液水浸片法观察其出芽生殖。
美蓝染液的氧化形式蓝色,还原形式无色。
活细胞由于新陈代谢,细胞内还原性物质还原美蓝而呈现无色,死细胞或代谢能力弱的细胞不能将美蓝还原呈现蓝色。
2.细胞大小测量微生物大小的测定需借助测微尺: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用于矫正目镜测微尺,总长1mm,分100个小格,每小格10μm。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入目镜的圆形玻片,有50小格和100小格2种。
由于不同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不同,目镜测微尺每小格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
因此,用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出该显微镜在一定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的格数,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
3.细胞计数血细胞计数板,大格1.0mm,体积0.1m3。
三、步骤1.酵母菌观察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05%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用滴管取1滴酵母菌菌液于染液中,混合均匀。
2)加盖玻片。
3)将制片放置约3min后镜检,先用低倍镜然后用高倍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区别死、活细胞。
4)染色约0.5h后再次进行观察,观察死细胞数量是否增加。
5)形态记录,计算0.5h后酵母菌的死亡率。
2.细胞大小测量1)装目镜测微尺:把目镜上的透镜旋下,将目镜测微尺刻度朝下放在目镜镜筒内的格板上,然后旋上目镜透镜,再将目镜插入镜筒内。
2)校正目镜测微尺:将镜台测微尺刻度面朝上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
校正:先用低倍镜观察,将镜台测微尺有刻度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调节焦距,当清晰地看到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的刻度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
霉菌和酵母菌认知 酵母菌和霉菌的个体形态观察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基本原理
• 对酵母菌用美蓝染色,活细胞的代谢能力较快, 能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死 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变为蓝色或淡蓝色。
操作步骤
• ①载玻片上滴加1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取酵 母放在吕氏碱性美蓝染液中,使菌体与染液均匀 混合;
• ②用镊子取盖玻片一块,小心地盖在液滴上; • ③用制好的水浸片放置约3min后镜检; • ④染色30min后,再观察死细胞数量是否增加;⑤
霉菌和酵母菌 的形态观察
霉菌的形态观察
基本原理
① 霉菌的菌丝体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 的重要依据。
②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 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 微镜即可观察。
1 直接制片观察法
基本原理:菌丝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且孢子容易分散, 因此将培养物置于乳酸石碳酸棉蓝染色液中,制成制片镜 检。 制成标本特点:细胞不变形,有杀菌防腐作用,不易干燥, 且保持较长时间;防止孢子飞散,溶液本身呈蓝色,能增 强反差。
操作步骤:①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乳酸石碳酸棉蓝 染色液;②用解剖针从霉菌尽量的边缘处取少量带有孢 子的菌丝,先置于50%的乙醇中浸以下,以洗去脱落的 孢子,再置于染色液中;③小心将菌丝挑散开,然后盖 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2 载玻片培养观察法
基本原理:接种霉菌于载玻片上的适宜培养基上,接种盖 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就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有限空间 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培养一段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 养物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用0.05%吕氏碱性美蓝染液重复上述操作。
谢谢!
3 玻璃纸培养观察法
基本原理:用玻璃纸的半透膜特性及透光性,将霉菌生 长在覆盖于琼脂培养基表面的玻璃纸上,然后将长菌的玻 璃纸减取一小片,贴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目的要求 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 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2.掌握酵母菌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 别
二、基本原理
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常 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几十倍,大多数酵母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 繁殖,有的分裂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 本实验是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生殖 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 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 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 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 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 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或活细胞进行鉴别,并可 计算其成活率。
2.水-碘液浸片的观察 在载玻片中央加一小滴革兰染色用碘液,然 后在其上加3小滴水,取少许酵母菌苔放在水 -碘液中混匀,盖上盖玻片后镜检。
六.实验报告 1.结果 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2.思考题 (1)吕氏美蓝染液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 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试分析其原因。 (2)在显微镜下酵母菌有那些突出的特征区别于 一般细菌。
三、器材 1.菌种:酿酒酵母培养约2d的麦芽汁斜面培养 物 2.溶液或试剂 :0.05%和0.1%吕氏碱性美蓝染 色液,革兰染色用碘液 3.仪器或其他用具: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 等
四、操作步骤
1.美蓝浸片的观察 (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然 后按无菌操作用接种环挑取少量酵母菌苔放在染 液中,混合均匀。 (2)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 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 (3)将制片放置约3分钟后镜检,先用低倍镜然后 用高倍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 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4)染色约0.5小时后再次进行观察,注意死细胞数 量是否增加。 (5)用0.05%吕氏碱性美蓝染液重复上述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