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_百替生物

实验七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出芽生殖方式,并掌握酵母菌与细菌形态特征的区别。
2.学习鉴别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菌体比细菌大而且不运动。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以无性繁殖为主。
芽殖是酵母菌普遍的无性繁殖方式,少数为裂殖;有性繁殖是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本实验是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和水一碘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芽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活细胞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而对代谢作用微弱或死细胞,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因此,不仅用此法可观察酵母细胞形态,也可用来鉴别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
三、实验器材1.材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或卡尔酵母(Saccharomyces calsbergensis)培养2天左右的麦芽汁(或豆芽汁)液体培养物。
2.试剂:O.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革兰氏染色用的碘液。
3.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洒精灯等。
四、实验步骤1.美蓝浸片观察(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然后按无菌操作接种环挑去少量酵母菌放在染液中,混合均匀,染液不宜过多。
注: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
(2)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
注:盖玻片不宜平着放,以免产生气泡。
(3)将制片放置约3min后镜检,先用低倍镜然后用高倍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4)染色约0.5h后再次观察,注意死细胞数量是否增加。
2.水-碘浸片观察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碘液,然后在其上加3小滴水,取少许酵母菌苔放在水-碘液中混匀,盖上盖玻片后镜检。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观察

实验程序 Ⅱ1
(测定微生物数量)
1. 取清洁无油的血球计数板,在计数室上面加盖 玻片。
2. 取酵母菌液,摇匀,用滴管由盖玻片边缘滴一 小滴,使菌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内不得有气泡。
3. 静止5min后,用低倍镜观察并将计数室移至视 野中央。
4. 在高倍镜下计数:随机计数五个中格的平均值, 然后求得每个中格的平均值。乘上16(或25)就 得出一大格中的总菌数,最后再换算到每mL菌 液中的含菌数。
实验五
结束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观察; 微生物细胞大小和数量的测定
• 目的要求 • 实验材料 • 实验程序 • 思考题
目的要求
• 观察酵母形态,加深理解酵母的形态特征 • 美蓝染色鉴定酵母的死活 • 学习使用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在显微
镜下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 学习使用血球记数板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
法。
实验材料
• 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血球 记数板、酵母菌悬液、盖玻片、美蓝、无 菌滴管、吸水纸、擦镜纸、香柏油、擦镜 油。
实验程序
• 5- 1 :测定微生物的大小 • 5- 2 :测定微生物数量 • 5- 3 :酵母的形态特和美蓝
染色鉴定酵母的死活
实验5-1:酵母的形态特和美蓝染 色鉴定酵母的死活
• 菌体大小的测定:取下镜台测微尺,将细菌染色标本置于载物 台上,然后在油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测量菌体的长和宽。
实验5-2:测定微生物数量
实验5-2实验程序 (测定微生物数量)
• 方法:活菌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总菌计数法——血 球计数板或霍瑟(Peroff Hausser)细菌计数板(二者原 理和部件相同,只是厚薄不同而已)。
• 测定的工具:目镜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标准答案及知识要点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知识要点一.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是分析其原因。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成为无色的还原型。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美蓝浓度高了,代谢不太活跃的活细胞也会被染色,从而使观察到的死细胞较多,活细胞较少;反之,则代谢微弱的细胞也能还原美蓝,不被染色,从而使观察到的死细胞较少,活细胞较多。
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1.革兰氏染色中那一步是关键?为什么?你是如何操作的?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乙醇脱色(是脱色时间)。
如果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阳性菌。
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的厚薄,脱色是玻片晃动的快慢及乙醇用量的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脱色是应当控制速度,脱色时间一般为20—30s)。
2. 固定的目的之一是杀死菌体,这与自然死亡的菌体有何不同?自然死亡的菌体本身已经部分自溶,结构已经改变。
固定杀死细菌时细菌结构是保持死亡时的状态的。
3. 不经复染这一步能否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能。
在酒精脱色后,不被酒精脱色而保留紫色者为革兰氏阳性菌(G+),被酒精脱色为革兰氏阴性菌。
最后一步用番红染液复染,是为了让结果更清楚。
4.涂片为什么要固定,固定适应注意什么问题?a 杀死细菌并使菌体黏附与玻片上;b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
固定时应注意:手持玻片,菌膜朝上,在微火过3次(手指触摸玻片反面,不烫手为宜),固定时应尽可能维持细胞原有形态,防止细胞膨胀或收缩。
三. 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1.镜检时,如何区分基内菌丝与气生菌丝?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
微生物学实验教程

微生物学实验内容实验一 .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简单染色实验二 .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三 .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实验四 . 酵母菌的数量测定实验五 . 酵母菌的大小测定实验六 . 微生物菌落的观察实验实验七 .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八 .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九 . 放线菌的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实验十 .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培养实验一 .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一、目的要求1. 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 复习普通台式显微镜的结构、各部分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二 .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油镜的工作原理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利用目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系统来放大成像,故又常被称为复式显微镜。
它们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在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中,物镜的性能最为关键,它直接影响着显微镜的分辨率。
而在普通光学显微镜通常配置的几种物镜中,油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对微生物学研究最为重要。
与其他物镜相比,油镜的使用比较特殊,需在载玻片与镜头之间加滴镜油,这主要有如下二方面的原因:1. 增加照明亮度油镜的放大倍数可达 100Χ,放大倍数这样大的镜头,焦距很短,直径很小,但所需要的光照强度却最大。
从承载标本的玻片透过来的光线,因介质密度不同(从玻片进入空气,再进入镜头),有些光线会因折射或全反射,不能进入镜头,致使在使用油镜时会因射入的光线较少,物像显现不清。
所以为了不使通过的光线有所损失,在使用油镜时须在油镜与玻片之间加入与玻璃的折射率(n=1.55)相仿的油镜(通常用香柏游,其折射率 n=1.52)。
2. 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显微镜的分辨率或分辨力 (resolution or resolving power) 是指显微镜能辨别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的能力。
从物理学角度看,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受光的干涉现象及所用物镜性能的限制,可表示为:(公式 P16 )式中λ= 光波波长;NA=物镜的数值孔径值。
光学显微镜的光源不可能超出可见光的波长范围( 0.4--0.7μm),而数值孔径值则取决于物镜的镜口角和玻片与镜头间介质的折射率,可表示为: NA=n × sin α式中α为光线最大入射角的半数。
实验三 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三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1.观察酵母菌的个体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2.掌握酵母菌的菌落特征及其与细菌菌落的区别。
3.学会识别霉菌的菌落特征,掌握霉菌的乳酸石炭酸制片法。
4.学习观察霉菌个体形态及各种无性孢子的方法。
5.学会观察放线菌的菌落特征,个体形态及其繁殖方式。
二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多数是圆形或椭圆形,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
用美蓝对酵母菌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2.霉菌形态比细菌、放线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分支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观察时要注意菌丝直径大小,菌丝体有无隔膜,营养菌丝有无假根,无性繁殖形成的孢子是那一种?孢子是怎样着生的?3.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
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基内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
孢子的表面光滑或粗糙、圆或椭圆,孢子有各种颜色,这些形态特点都是鉴定放线菌的重要依据。
三实验材料1.菌种(1)啤酒酵母、面包酵母、裂殖酵母、热带假丝酵母;(2)毛霉、黑根霉、青霉、黑曲霉;(3)白色链霉菌、红色链霉菌2. 0.1%的美蓝染色液,乳酸石炭酸溶液、乳酸石炭酸棉蓝溶液, 芽孢染色液、无菌水、盖玻片、载玻片,接种钩,接种铲。
四内容与步骤1.酵母菌(1)菌落特征和菌苔特征的观察。
观察菌落表面干燥或湿润、隆起形状、边缘整齐度、大小、颜色等,并用接种环挑菌,注意与培养基结合是否紧密。
实验三、霉菌的形态观察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

二、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1、酵母菌形态观察和死活细胞鉴别
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常 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大多数酵母以芽殖 少数以裂殖 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大多数酵母以芽殖、少数以裂殖进 芽殖、 裂殖进 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则通过结合产生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 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则通过结合产生子囊孢子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 氧化型呈蓝色, 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 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 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 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 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 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 活细胞是 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分别呈蓝色和淡 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分别呈蓝色和 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分别呈蓝色 蓝色。 蓝色。
四、操作步骤
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子挑取少许菌丝, 子挑取少许菌丝,浸于染液中 散开 盖上盖玻片 用镊 用解剖针将菌丝分 用高倍
低倍镜观察
镜观察菌丝局部
操作要点: 操作要点: • 挑菌和制片时要细心,尽可能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 挑菌和制片时要细心,尽可能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 • 尽可能将菌丝分开,加盖玻片时勿压入气泡,以免影响观察。 尽可能将菌丝分开,加盖玻片时勿压入气泡,以免影响观察。 • 挑取菌丝前镊子和解剖针要在酒精灯上灼烧灭菌。 挑取菌丝前镊子和解剖针要在酒精灯上灼烧灭菌。
实验三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 的鉴别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的鉴别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定2

一、目的要求:
1、显微镜下观察细菌个体的形态。
2、学习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查方法,并加 深对微生物分布广泛性的认识。
二、基本原理:
形态观察主要包括群体的形态和个体的形态观察。
细菌的基本形态主要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三大类,近 年还发现星状和四方形细菌等。细菌形态受培养时间、培养 基成分、浓度、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发生变化。
死活细胞鉴定原理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 美蓝有氧化型和还原型两种状态。 氧化型为蓝色,还原型无色。 酵母活细胞由于体内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
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氧化型变为 还原型。 酵母死细胞或者代谢作用微弱的细胞,还原能 力弱,不能使美蓝由氧化型转变为还原型。
实验步骤
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美蓝染色液,染色 液过多会溢出,过少会在盖玻片下出现大量气 泡。
简单染色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 细菌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环境中通 常带负电荷,碱性染料(解离时分子的染 色部分带正电荷)如美兰、结晶紫等易与 细菌结合使其着色。
操作方法
1、涂片—枯草芽孢杆菌 2、干燥:室温自然干燥 3、固定:有菌膜的一面向上,通过火焰2-3次,
细 胞质凝固
4、染色:滴加染液(美蓝或者番红或者结晶 紫)染色时间为两分钟
细菌菌落大多表面光滑湿润,有光泽,一般菌落较小,质 地颜色均匀,同培养基结合不紧密。菌落特征与组成菌落的 细胞结构、生长状况、排列方式、好气性和运动性直接相关。
细菌个体微小,较透明,必须染色方可呈现。根据细菌个 体形态观察的不同要求,可将染色分为3种类型:简单染色、 鉴别染色、特殊染色。
简单染色法原理:
吸取少量酵母菌液,稀释后滴半滴在载玻片的 美篮染色液中,混合均匀;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

南京林业大学实验报告实验四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2、学习掌握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染色方法;3、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多形的、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无性繁殖主要是出芽生殖。
本实验通过用美蓝染色浸片来观察生活的酵母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染料,它的氧化型是蓝色的,而还原型是无色的,用它来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
三)实验器材1、菌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培养约2d的麦芽汁斜面培养物;2、染色液和试剂:0.1% 吕氏碱性美蓝染液;3、器材: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擦镜纸、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美蓝浸片)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用接种环挑取少量酵母菌苔放入上述液滴里,混合均匀;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将制片放置约3min,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酵母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区别死活细胞。
(五)注意事项1、加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而影响观察;2、盖玻片不宜平着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酵母菌死活细胞区别图(10×40倍下观察)死细胞(呈蓝色或淡蓝色)活细胞(无色)(六)心得体会:在制片的时候,先将盖玻片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并且要避免产生气泡。
在用美篮染色的时候,注意染色液和菌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并且应该尽量等量而且要混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实验三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
实验时间:2019-9-19 星期三
一、目的要求
⑴. 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 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⑵. 掌握酵母菌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二、基本原理
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几十倍,大
多数酵母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有的分裂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
本实验是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
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
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
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或活细胞进行鉴别,并可
计算其成活率。
三、实验器材
⑴. 菌种:酿酒酵母培养约2d 的麦芽汁斜面培养物
⑵溶液或试剂:0.05%和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 革兰染色用碘液
⑶仪器或其他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洒精灯等
四、操作步骤
美蓝浸片观察酵母培养→制片→染色→镜检→30分钟后再镜检水-碘浸片观察
1. 美蓝浸片的观察
⑴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 然后按无菌操作用接种环挑取少量酵母菌苔放在染液中, 混合均匀。
⑵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
⑶将制片放置约3分钟后镜检,先用低倍镜然后用高倍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⑷染色约0.5小时后再次进行观察,注意死细胞数量是否增加。
⑸用0.05%吕氏碱性美蓝染液重复上述操作。
2. 水-碘液浸片的观察
在载玻片中央加一小滴革兰染色用碘液, 然后在其上加3小滴水, 取少许酵母菌苔放在水-碘液中混匀, 盖上盖玻片后镜检。
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⑴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
⑵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侧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盖玻片不宜平着放下,避免气泡产生。
六、思考题
⑴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 试分析其原因。
⑵. 在显微镜下,酵母菌有哪些突出的特征区别于一般细菌? 实验七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