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

合集下载

2霉菌、放线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酵母菌细胞死活鉴定

2霉菌、放线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酵母菌细胞死活鉴定
注意:观察时,宜用略暗光线,先用低倍镜找到适当视野, 再换高倍镜观察。如果用0.1%美蓝对培养后的盖玻片进 行染色后观察,效果会更好。
四、操作步骤
2.霉菌形态观察:
直接制片观察法滴一滴乳酸石碳酸棉蓝染液于载玻片上, 用解剖针从霉菌菌落边缘处挑取少量以产孢子的霉菌菌丝, 先置于50%乙醇中浸一下以洗去脱落的孢子,再放在载玻片 上的染色液中,用解剖针小心地将菌丝分开,盖上盖玻片, 置低倍镜下找到适当视野,再换高倍镜观察。
繁殖方式:主要产生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繁殖。
乳酸石碳酸棉蓝染色:细胞不变形,不易干燥,防 腐,保存时间较长,防止孢子飞散。
霉菌的菌丝。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 菌丝是一种管状的细丝,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很 像一根透明胶管,它的直径一般为3-10微米,比细菌 和放线菌的细胞约粗几倍到几十倍。菌丝可伸长并产 生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 体。
酵母菌的形态
酵母菌细胞形态通常有球状、卵园状、椭圆状、柱状和香肠 状。酵母菌细胞大小为2.5-10x4.5-21m。
酵母菌细胞形态
酵母菌出芽
酵母菌细胞形态
(2)霉菌:霉菌可产生复什分枝的菌丝体(基内菌 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分 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上产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和分 生孢子的形态特征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胞。 ④染色30分钟后再次观察,注意细胞死活比例是否发生变化。 ⑤用0.05%吕氏碱性美蓝染液作为对照同时进行上述实验。 (2)水-碘液浸片法 将革兰氏染色用碘液用水稀释4倍,滴加一滴于载玻片中央,无菌操作取少许菌体于染色液
中止菌丝污染显微镜物镜镜头。 采取恰当的处理方法永久保持微生物的自然形态。 美蓝染液水浸片法制作酵母菌制片注意染液的浓度和染色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_百替生物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_百替生物

实验七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定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出芽生殖方式,并掌握酵母菌与细菌形态特征的区别。

2.学习鉴别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菌体比细菌大而且不运动。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以无性繁殖为主。

芽殖是酵母菌普遍的无性繁殖方式,少数为裂殖;有性繁殖是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本实验是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和水一碘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芽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活细胞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而对代谢作用微弱或死细胞,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因此,不仅用此法可观察酵母细胞形态,也可用来鉴别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

三、实验器材1.材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或卡尔酵母(Saccharomyces calsbergensis)培养2天左右的麦芽汁(或豆芽汁)液体培养物。

2.试剂:O.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革兰氏染色用的碘液。

3.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洒精灯等。

四、实验步骤1.美蓝浸片观察(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然后按无菌操作接种环挑去少量酵母菌放在染液中,混合均匀,染液不宜过多。

注:染液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会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

(2)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

注:盖玻片不宜平着放,以免产生气泡。

(3)将制片放置约3min后镜检,先用低倍镜然后用高倍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来区别死活细胞。

(4)染色约0.5h后再次观察,注意死细胞数量是否增加。

2.水-碘浸片观察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碘液,然后在其上加3小滴水,取少许酵母菌苔放在水-碘液中混匀,盖上盖玻片后镜检。

实验四放线菌、霉菌、酵母菌形态及大小观察

实验四放线菌、霉菌、酵母菌形态及大小观察

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其上可 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 分化出形成孢子的菌丝,即孢子丝, 分化出形成孢子的菌丝,即孢子丝, 又称产孢丝或繁殖菌丝。 又称产孢丝或繁殖菌丝。其形状和 排列方式因种而异, 排列方式因种而异,常被作为对放 线菌进行分类的依据。 线菌进行分类的依据。 营养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 营养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伸向空 间形成气生菌丝, 间形成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 可覆盖整个菌落表面。 上,可覆盖整个菌落表面。在光学 显微镜下观察,颜色较深, 显微镜下观察,颜色较深,直径较 ),有的产色素 粗(1-1.4 µm),有的产色素。 ),有的产色素。 营养菌丝生长于培养基内或紧贴表 吸收营养,也称基内菌丝。 面,吸收营养,也称基内菌丝。一 般无隔膜,直径0.2-0.8 µm,长度差 般无隔膜,直径 , 别很大,有的可产生色素。 别很大,有的可产生色素。
实验四 放线菌、霉菌、酵母菌 放线菌、霉菌、 形态(及大小) 形态(及大小)观察
一、实验目的
• • 观察了解放线菌、 观察了解放线菌、霉菌及酵母菌的形态 特征 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方 法
二、实验原理
• (一)放线菌 • 单细胞、多核区、丝状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单细胞、多核区、丝状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在形态上具有分枝状菌丝, 在形态上具有分枝状菌丝,以孢子进行繁 殖。放线菌实际上是属于细菌范畴内的原 核微生物
四、实验内容及操作
• • • • (一)放线菌形态观察(插片法) 放线菌形态观察(插片法) (二)霉菌形态观察 (三)酵母菌形态观察 (四)微生物大小测定
--
融合
子囊孢子
酵母菌菌落特征
与细菌菌落类似,但一般较细菌菌落大且厚, 与细菌菌落类似,但一般较细菌菌落大且厚,表面 湿润,粘稠,易被挑起,多为乳白色,少数呈红色。 湿润,粘稠,易被挑起,多为乳白色,少数呈红色。

实验4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4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4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实验四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一)放线菌的形态观察1 目的观察放线菌的基本形态特征掌握培养放线菌的几种方法2 原理放线菌一般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它的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或有孢子丝三种。

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通过横割分列的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等多种形态。

孢子也有球形、椭圆形、杆状和瓜子状等等。

它们的形态构造都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的菌落早期绒状同细菌菌落月牙状相似,后期形成孢子菌落呈粉状、干燥,有各种颜色呈同心圆放射状。

3 材料3.1 菌种灰色链霉菌(Str. griseus),天蓝色链霉菌(Str. coelicolor),细黄链霉菌(Str.microflavus)。

3.2 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

3.3 器皿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滴管、镊子、接种环、小刀(或刀片)、水浴锅,显微镜,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

4 流程4.1插片法: 倒平板→插片→接种→培养→镜检→记录绘图4.2压印法: 倒平板→划线接种→挑取菌落→加盖玻片→镜检→记录绘图4.3埋片法: 倒琼脂→切槽→接种→培养→镜检→记录绘图5 步骤5.1插片法5.1.1倒平板将高氏1号培养基熔化后,倒10~12毫升左右于灭菌培养皿内,凝固后使用.5.1.2插片将灭菌的盖玻片以45度角插入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中,插入深约为1/2或1/3(图5-1)。

5.1.3接种与培养用接种环将菌种接种在盖玻片与琼脂相接的沿线,放置28℃培养3~7天。

5.1.4观察培养后菌丝体生长在培养基及盖玻片上,小心用镊子将盖玻片抽出,轻轻擦去生长较差的一面的菌丝体,将生长良好的菌丝体面向的载玻片,压放于载玻片上。

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

5.2压印法5.2.1制备放线菌平板同5.1.1。

在凝固的高氏1号培养基平板上用划线分离法得到单一的放线菌菌落。

放线菌、霉菌、酵母菌形态观察

放线菌、霉菌、酵母菌形态观察

七、下一个实验
实验五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酵母菌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
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
细胞质、液泡、线粒体等,有的
还具有微体。
啤酒酵母的菌落
红酵母的菌落
各种酵母菌的菌落
酵母菌和霉菌的培养对比
电镜下的酵母
三、实验器材
1、菌种:根霉、青霉、曲霉、放线菌、酵 母等标本片
2、显微镜、蒸馏水、插镜纸、香泊油、二 甲霉。
菌丝无隔、多核、分枝状,在基物内外能 广泛蔓延,有假根,无匍匐菌丝。
毛霉
毛霉显微结构
根霉
根霉(Rhizopus)属于毛霉目 根霉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用途广泛,其淀粉酶活性很强,
是酿造工业中常用糖化菌。我国最早利用根霉糖化淀粉 (即阿明诺法)生产酒精。
根霉显微形态
曲霉
红曲霉 黑曲霉 米曲霉
曲霉
曲霉的显微的显微结构
曲霉和青霉的异同
两者同属于曲霉科的,主要鉴别特征就是 孢子。曲霉成的是放射状的孢子 青霉成的 是扫把状的孢子 。
他们都属于半知菌,基本结构特征相同即 菌丝有隔,分生孢子,无有性世代等等。 显微镜下最容易观察到的是青霉扫帚状排 列的分生孢子小梗和曲霉膨大的分生孢子 头(顶囊),另曲霉的分生孢子梗直立于 菌丝独特厚壁的足细胞上。
实验四 放线菌、霉菌、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 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观察放线菌、霉菌标本片形态特征。
2、学习掌握观察酵母菌标本片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放线菌
放线菌 因菌落呈放线状而的得名
二、实验原理
放线菌
放线菌的形态比细菌复杂些, 但仍属于单细胞。在显微镜 下,放线菌呈分枝丝状

【细菌菌落特征】 常见细菌特征性菌落

【细菌菌落特征】 常见细菌特征性菌落

【细菌菌落特征】常见细菌特征性菌落细菌,酵母,霉菌的形态与菌落特征观察实验四、细菌,酵母,霉菌的形态与菌落特征观察一、实验目的细菌:观察食品中常见细菌的平板菌落特征,了解细菌的菌落在细菌形态学检定上的重要性酵母菌:1.学习并掌握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繁殖的基本方式2.学习区分酵母的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3.观察酵母的平板菌落特征,了解酵母菌的菌落在真菌形态学检定上的重要性霉菌:1.学习并掌握观察四类常见霉菌形态特征的基本方法2.掌握青霉,曲霉的小室栽片培养法,以便更好地观察其个体形态3.观察霉菌的平板菌落特征,了解霉菌的菌落特征在丝状真菌形态学检定上的重要性二、实验原理1.细菌:将单个微生物细胞或多个同种细胞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经适宜条件培养,以母细胞为中心,在有限空间中大量繁殖,扩展成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群落,成为菌落。

若将某一纯种细胞大量密集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菌体生长的各菌落连接成片,称为菌苔。

各种细菌在平板上生成的菌落均具有一定特征,对细菌的分类,鉴定有重要意义,菌落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纯化,鉴定,计数等研究和选种,育种等实际工作中。

2.酵母菌:以出芽繁殖为主要特征的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细胞核与细胞质有明显分化,个体大小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几十倍,酵母菌的形态通常有球状,卵圆状,椭圆状,柱状,或香肠状等多种。

酵母菌的无性繁殖主要有芽殖,裂殖与产生掷孢子和厚垣孢子。

有性繁殖通过结合产生子囊孢子。

酵母菌的母细胞在一系列的芽殖后若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不分离,就会形成藕节状的假菌丝,称假丝酵母。

美蓝是一种无毒的弱氧化剂染料,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呈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为无色,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故可用美蓝鉴别细胞的死活。

实验四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死活

实验四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死活

实验四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死活细胞鉴别,微生物测量技术,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日期11月10号星期三90节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2.了解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构造及使用原理,掌握测定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方法.3. 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学会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细胞进行计数。

二、实验原理染色: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

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

测量: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由于菌体微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测量。

用于测量微主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5mm长度刻成50等分,或把10 mm长度刻成100等分。

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此处正好与物镜放大的中间物像重叠)用于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

由于不同目镜、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不相同,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须先用置于镜台上的镜台测微尺校正,以求出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计数:每一个大方格边长为1mm,则每一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盖上盖玻片后,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的高度为0.1mm,所以计数室的容积为0.1mm3。

在计数时,通常数五个中方格的总菌数,然后求得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再乘上16或25,就得出一个大方格中的总菌数,然后再换算成1ml菌液中的总菌数。

下面以一个大方格有25个中方格的计数板为例进行计算:设五个中方格中总菌数为A,菌液稀释倍数为B,那么,一个大方格中的总菌数因1ml=1cm3=1000mm3,三、实验仪器1 菌种: 培养48h的酵母菌.2染色液和试剂:0.05%、0.1%吕氏碱性美蓝.3 器材: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盖玻片、吸水纸、计数器、移液器、擦镜纸。

酵母菌、霉菌、放线菌个体形态观察

酵母菌、霉菌、放线菌个体形态观察

色相同
颜色不同
表面状态
光滑或粗糙,湿润 或干燥,较粘
初期似细菌菌落, 晚期为粉状干 燥
生长速度
一般较快

与基质结合程度
不牢
牢固,不易挑取
生长范围
有限
有限
气味
往往有臭味
有泥腥味
酵母菌 马铃薯
多为原形 比细菌大而厚
多为乳白色
表面湿润粘稠 较快 不牢 有限
常有酒香味
霉菌 马铃薯
大 多样(白,灰蓝、
绿黑、粉红等) 正反面一般颜 色不同 绒毛状,粉状,棉 絮状,蜘蛛网 状,菌丝疏松
快 较牢 多为无限 往往有霉味
(二)个体形态特征的观察——插片法
接种和分离工具
1.接种针 2.接种环 3.接种钩 4.5.玻璃涂棒 6.接种圈 7.接种锄 8.小解剖 刀
(二)个体形态特征的观察——插片法
(以放线菌为例)
① 接种:挑取菌种在培养基平板上密集划线接种或取0.2ml 菌液涂布平板;
② 插片:无菌操作用镊子取灭菌盖玻片以约45°角插入平板 琼脂接种线上;
实验四 酵母菌、霉菌、放线菌
个体形态观察
一 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观察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 形态的基本方法,了解常见菌种的的基 本形态特征;
学会插片法对微生物的个体形态进行观 察。
二 实验原理
微生物菌落即微生物聚集在一起的群体结构。在 自然界中,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微生物都是以菌落状 态存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有其特定的群体结构。 因此,根据群体结构(菌落特征),我们可以初步 把它们“分门别类”作粗略鉴定。本实验通过对细 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等四大类微生物菌落特 征的观察,学习以菌落特征来区分四大类微生物的 基本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
胞鉴别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放线菌和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2.学习区分细胞的死活状态。

二、实验原理:
1.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放线菌属于细菌的一种,具有很大的细胞大小差异,通常为革兰氏阳性菌。

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包括菌落形态、细胞形态、颜色、菌丝特征等。

放线菌的菌落形态多呈现出有规则的褶皱或丝状结构。

2.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酵母菌属于真菌的一种,单细胞有丝分裂生殖的真菌。

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包括细胞形态、菌落形态、颜色等。

酵母菌的细胞呈球形或卵圆形,常以单细胞或成链形式存在。

3.死活细胞鉴别:
通过酵母菌培养基中的亚甲基蓝染色来判断细胞的存活状态,活细胞吸收染料颜色比较浅,死细胞吸收染料颜色比较深。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
1.材料:
-放线菌菌种:已提前分离培养好的放线菌
-放线菌培养基:含有葡萄糖、酵母提取物、氨基酸、无机盐等
-培养皿、显微镜、镰刀、牛津杯、显微镜载玻片
-无菌移液器、无菌吸管、火焰灭菌器
-酵母菌培养基:含有葡萄糖、酵母提取物、氨基酸、无机盐等
-亚甲基蓝染液:浓度为1%
2.方法:
a.取一小块放线菌菌落,用镰刀切下悬浮于牛津杯中的放线菌菌落。

b.用无菌吸管将放线菌菌液吸入无菌移液器中,将移液器染上菌液的一侧略吹气,使菌液沾附在显微镜载玻片上。

c.让菌液干燥后,用显微镜在高倍镜下观察放线菌的细胞形态和菌落特征。

d.取一小块酵母菌菌落,用镰刀切下悬浮于牛津杯中的酵母菌菌落。

e.用无菌吸管将酵母菌菌液吸入无菌移液器中,将移液器染上菌液的一侧略吹气,使菌液沾附在显微镜载玻片上。

f.将带有酵母菌菌液的显微镜载玻片倾斜,滴入一滴亚甲基蓝染液,静置5分钟。

g.用显微镜在高倍镜下观察染色后的酵母菌细胞,根据染色程度判断细胞的存活状态。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观察放线菌的细胞形态和菌落特征,可以发现放线菌的形态特征是不规则的菌落结构,内部有菌丝状结构。

放线菌的细胞形态多样,有圆形或椭圆形细胞。

通过观察染色后的酵母菌细胞,我们可以发现活细胞吸收染料的颜色较浅,死细胞吸收染料的颜色较深。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观察了放线菌和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并学会了区分细胞的存活状态的方法。

这些技能对于后续实验的进行以及微生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