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酵母菌形态观察

微生物实验报告酵母菌的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1、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出芽生殖方式,并掌握酵母菌与细菌形态特征的区别3、学习鉴别死活酵母细胞的实验方法二、器材和器皿:1、酵母菌2、生理盐水、美蓝染色液、3、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接种针、擦镜纸三、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菌体比细菌大而且不运动。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以无性繁殖为主。
芽殖是酵母菌普遍的无性繁殖方式,少数为裂殖;有性繁殖是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本实验是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芽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用美蓝对酵母活细胞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而对代谢作用微弱或死细胞,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
因此,不仅用此法可观察酵母细胞形态,也可用来鉴别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
四、操作步骤:(一)显微镜的主要构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低倍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和放置:显微镜平时存放在柜或箱中,用时从柜中取出,右手紧握镜臂,左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实验台上,镜座后端距桌边1-2寸为宜,便于坐着操作。
(2)调节光源(3)低倍镜观察先将标本玻片置于载物台上,并将标本部位处于物镜的正下方,以左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地上升至物镜距标本片约5毫米处,应注在上升镜台时,切勿在目镜上观察。
一定要从右侧看着镜台上升,以免上升过多,造成镜头或标本片的损坏。
然后,两眼同时睁开,左眼看目镜,同时反时针方向慢慢旋转粗调节轮,当在视野内出现物象后,改用细调节轮,上下微微转动,直至视野内获得清晰的物象。
然后认真观察标本各部位,确定并将需进一步要观察的部位移视野中央,准备用高倍镜观察。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通过对酵母菌的形态观察,了解其形态特征及生长繁殖形式。
实验原理:
酵母菌属于真菌门,以单细胞的形态存在。
酵母菌的生活方式非常简单,只需水分、适宜温度和营养物质,就能进行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产生大量的孢子。
在孢子的形态、颜色、质量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
实验步骤:
1. 取一定量的酵母菌液,加入蒸馏水中制成适量的悬浮液。
2. 取平底草皮片,用火烤热并消毒。
3. 用灭菌的牙签蘸取酵母菌悬浮液在草皮片上均匀涂抹。
4. 将涂有酵母菌悬浮液的草皮片放入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固
体培养基。
5. 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适宜温度下孵育。
6. 发现酵母菌长出后,取出草皮片,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酵母菌为基于球形的单细胞菌体,颗
粒细小,染色颜色不均匀。
在液体营养平板上培养时,酵母菌形
成了一个类似于小球的珠状体,称为酵母珠。
实验结论:
酵母菌为单细胞植物,无色透明,小而细,球形或椭球形。
在
液体中生长时,形态呈现球状;在固体中生长时,呈白色且有臭味。
酵母菌的营养特别简单,只要有水分、适宜温度和营养物质,就能进行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产生大量的孢子。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繁殖形式有了更
深入的了解。
同时,本次实验也让我了解了实验操作的基本要领
和注意事项。
只有正确选择实验条件并且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生物课件】实验四 酵母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

【生物课件】实验四酵母菌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菌落特征,了解酵母菌的生长形态、菌落特征及其对应的属种。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移液管、培养基、酵母菌培养液、灭菌针实验步骤1.制备酵母菌培养液:取1g葡萄糖、0.5g酵母粉、0.1g硫酸镁在100mL蒸馏水中溶解,用自制的无菌培养瓶煮沸30分钟,灭菌后保存备用。
2.取一支酵母菌液体菌种,在无菌条件下采取少量菌液接种到培养基上,再将其存放在恒温培养箱中,温度为25℃,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对无菌操作方法的规范性。
3.观察菌落特征:观察24小时、48小时、72小时3个时期的菌落形态,比较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4.观察酵母菌形态:用无菌的显微镜玻片将酵母菌液体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移涂到玻璃片上,再用盖玻片把酵母菌压扁。
然后观察酵母菌的形态,比较细胞的大小、形状和细胞壁的厚度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1.菌落特征观察:在培养液表面,经过24小时,酵母菌的菌落直径为2mm-3mm,呈白色,球状,边缘清晰;经过48小时,酵母菌的菌落直径为4.5mm-5mm,呈白色,球状,边缘模糊;经过72小时,酵母菌的菌落直径为8mm-10mm,呈乳白色,规则圆形,边缘模糊。
2.酵母菌形态观察:酵母菌细胞呈椭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2μm,细胞壁厚度约为0.1μm。
在显微镜下,酵母菌细胞明显可见且呈现圆形,且细胞壁能被观察到。
讨论分析本实验通过对酵母菌菌落特征、形态的观察,初步确定酵母菌种类。
在进行观察时,需要注意培养温度、培养基的组成以及无菌操作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都可能对菌落和细胞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还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培养基,探究培养基成分对酵母菌的生长和菌落形态的影响,这样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酵母菌的生理特性和形态特征。
几种常见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微生物实验报告几种常见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姓名:学号:系别:班级:日期:同组成员:一、摘要通过对酵母菌、霉菌形态结构观察,了解酵母菌、霉菌形态结构的形态结构知识。
实验结果为:1、酵母菌一般呈卵圆形、圆形、圆柱形或柠檬性。
菌落形态与细菌相似,但较大较厚,呈乳白色或红色,表面湿润、粘稠,易被挑起。
2二、实验目的1、学习酵母菌、霉菌形态结构。
2、学习酵母菌、霉菌观察方法。
3、了解酵母菌、霉菌在实际中的意义。
三、实验原理酵母菌:酵母菌多呈圆形、卵圆形,有的呈分支的菌丝状。
无性繁殖以出芽生殖为主,少数以分裂方式繁殖;有性生殖是通过不同遗传性的细胞接合产生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
子囊孢子可用孔雀绿进行染色观察。
观察细胞形态和内部结构可采用染色的方法。
美蓝是无毒性的染料,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成无色的还原型;而死亡细胞无此还原力,故被染成蓝色。
霉菌:霉菌可产生复合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高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菌种:产黄青霉、黑曲霉、黑根霉、总状毛霉、酿酒酵母、热带假丝酵母斜面菌种。
2、培养基:PDA培养基、0.05%美蓝染液、5%孔雀绿染液、半固体PDA培养基、乳酸苯酚固定液等。
3、仪器及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酒精灯、镊子、滴管、吸水纸等。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酵母菌形态观察1、酵母菌活体观察及死亡率的鉴定(1)取酿酒酵母PDA斜面,以无菌水洗下菌苔制成菌悬液。
(2)取洁净载玻片一张,滴加0.05%美蓝染液1滴于载玻片中央,用接种环取酵母菌悬液与染色液混匀,染色2-3min,加盖玻片,在高倍镜下观察酵母菌个体形态。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引言: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和植物表面等环境中。
酵母菌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学价值,不仅可以用于食品发酵和酿造业,还是许多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酵母菌的形态观察,了解其基本特征和结构。
材料与方法:1. 酵母菌培养基:将酵母菌培养基粉末溶解于适量的蒸馏水中,加热煮沸,冷却后倒入培养皿中。
2. 酵母菌培养物:取一小块酵母菌培养物,用无菌的棉签将其涂抹在培养基表面。
3. 显微镜: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
结果与讨论: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可以发现其具有以下特征和结构。
1. 细胞形态: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呈椭圆形或圆形,直径约为5-10微米。
在培养基上,酵母菌会形成白色或乳白色的圆形菌落。
2. 细胞壁:酵母菌的细胞壁是由多种多糖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保护细胞的作用。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酵母菌细胞表面有一层透明的薄膜,即细胞壁。
3. 细胞核:酵母菌的细胞核位于细胞的中央,呈椭圆形或圆形。
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DNA,控制着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
4. 胞质:酵母菌的胞质是细胞核周围的胶状物质,其中包含了许多细胞器。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胞质内有颗粒状的物质,这是酵母菌的细胞器。
5. 酵母菌的繁殖: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有两种: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是通过酵母菌细胞的分裂和芽生产生新的酵母菌。
有性繁殖则需要两个酵母菌细胞进行配子体的形成和融合。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酵母菌的形态有了初步的了解。
酵母菌的单细胞结构和繁殖方式使其成为许多研究领域的理想模式生物。
酵母菌的细胞壁和细胞核等结构对其生存和功能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索酵母菌在食品工业、生物制药和基因工程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结论:通过对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我们对酵母菌的细胞形态、细胞壁、细胞核和胞质等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
酵母菌作为一种常见的单细胞真菌,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科学价值。
实验四酵母菌霉菌放线菌个体形态观察

实验四酵母菌霉菌放线菌个体形态观察实验目的:通过对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的个体形态观察,了解它们的外部特征及区分方法。
实验器材:1.酵母菌:酵母菌培养基、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2.霉菌:霉菌培养基、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3.放线菌:放线菌培养基、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
实验步骤:1.酵母菌的观察:(1)取一片酵母菌培养基,用微量移液器吸取适量酵母菌悬浊液滴于盖玻片上;(2)将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上,用40倍镜下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2.霉菌的观察:(1)取一片霉菌培养基,用微量移液器吸取适量霉菌悬浊液滴于盖玻片上;(2)将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上,用40倍镜下观察霉菌的形态特征。
3.放线菌的观察:(1)取一片放线菌培养基,用微量移液器吸取适量放线菌悬浊液滴于盖玻片上;(2)将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上,用40倍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结果:1.酵母菌的形态特征: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呈卵圆形或肾脏形状,大小约为5-10微米。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酵母菌呈透明或微黄色,细胞表面光滑,没有菌丝或分枝。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酵母菌可以通过分裂繁殖。
2.霉菌的形态特征:霉菌是多细胞真菌,细胞呈丝状或孢子状,构成了菌丝体。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菌丝呈无规则分枝状,菌丝上有许多孢子。
菌丝和孢子的颜色和形状有所差异,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区分不同种类的霉菌。
3.放线菌的形态特征:放线菌是革兰氏阳性菌,形态特征类似细菌。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放线菌呈革兰氏阳性杆菌,有时菌体呈分枝状。
放线菌是严格需氧菌,所以通常在培养基的表面形成菌落。
放线菌的菌落通常呈灰黄色、红色或蓝绿色等,形状不规则。
放线菌还可以产生一种特殊的菌丝结构,孢子链,它们是放线菌繁殖和传播的主要方式。
实验结论:通过对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的个体形态观察,我们可以区分它们的外观特征。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没有菌丝或分枝,呈卵圆形或肾脏形状;霉菌是多细胞真菌,构成了分枝的菌丝体,菌丝上有多个孢子;放线菌是革兰氏阳性菌,菌体类似细菌,可产生分枝状的菌体和特殊的孢子链。
实 验7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7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大小测定和直接计数一、实验目的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学习并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和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酵母菌形态观察酵母菌个体较大,常规涂片方法可能损伤细胞,因此用美蓝染液水浸片法观察其出芽生殖。
美蓝染液的氧化形式蓝色,还原形式无色。
活细胞由于新陈代谢,细胞内还原性物质还原美蓝而呈现无色,死细胞或代谢能力弱的细胞不能将美蓝还原呈现蓝色。
2.细胞大小测量微生物大小的测定需借助测微尺: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镜台测微尺用于矫正目镜测微尺,总长1mm,分100个小格,每小格10μm。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入目镜的圆形玻片,有50小格和100小格2种。
由于不同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不同,目镜测微尺每小格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
因此,用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出该显微镜在一定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的格数,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
3.细胞计数血细胞计数板,大格1.0mm,体积0.1m3。
三、步骤1.酵母菌观察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05%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用滴管取1滴酵母菌菌液于染液中,混合均匀。
2)加盖玻片。
3)将制片放置约3min后镜检,先用低倍镜然后用高倍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区别死、活细胞。
4)染色约0.5h后再次进行观察,观察死细胞数量是否增加。
5)形态记录,计算0.5h后酵母菌的死亡率。
2.细胞大小测量1)装目镜测微尺:把目镜上的透镜旋下,将目镜测微尺刻度朝下放在目镜镜筒内的格板上,然后旋上目镜透镜,再将目镜插入镜筒内。
2)校正目镜测微尺:将镜台测微尺刻度面朝上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
校正:先用低倍镜观察,将镜台测微尺有刻度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调节焦距,当清晰地看到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的刻度与镜台测微尺的刻度平行。
酵母菌形态观察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实验目的:掌握常见真菌的不同结构特征;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低倍镜与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实验材料:菌种:啤酒酵母试剂:乳酸石炭酸实验内容:1.酵母菌的形态观察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菌体比细菌大而且不运动。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以无性繁殖为主。
芽殖是酵母菌普遍的无性繁殖方式,少数为裂殖;有性繁殖是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基本原理:本实验是通过水浸片来观察酵母的形态和芽殖方式。
基本步骤:酵母培养物→制片→镜检注意事项:(1)取菌量不宜过多或过少,否则,在盖上盖玻片时,菌液溢出或出现大量气泡。
(2)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侧与菌液接触,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盖玻片不宜平着放下,避免气泡产生。
注意事项:观察时,宜用略暗光线;先用低倍镜找到适当视野,更换高倍镜观察2.显微镜油镜的使用与保养低倍镜的使用方法:(1)取一玻片标本放在镜台上,一定使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用推片器弹簧夹夹住,然后旋转推片器螺旋,将所要观察的部位调到通光孔的正中。
(2)调节焦距:以左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地上升至物镜距标本片约5毫米处,应注意在上升镜台时,切勿在目镜上观察。
一定要从右侧看着镜台上升,以免上升过多,造成镜头或标本片的损坏。
然后,两眼在目镜上观察,左手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下降,直到视野中出现清晰的物象为止。
(3)如果物象不在视野中心,可调节推片器将其调到中心(注意移动玻片的方向与视野物象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如果视野内的亮度不合适,可通过升降集光器的位置或开闭光圈的大小来调节,如果在调节焦距时,镜台下降已超过工作距离(>5.40mm)而未见到物象,说明此次操作失败,则应重新操作,切不可心急而盲目地上升镜台。
高倍镜的使用方法(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镜的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酵母菌的形态观察组别3
【实验题目】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酵母菌一般形态与细菌的区别
2.观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区分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
3.学习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方法
【实验器材】
1.菌种:
酿酒酵母2d麦芽汁斜面培养物
2.溶液和试剂:
A) 0.1%吕氏碱性美蓝溶液、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5%孔雀绿水溶液、0.5%番红水
溶液、蒸馏水
B)香柏油、二甲苯
3.仪器及其它用品:
普通光学显微镜、擦镜纸、绸布、酒精灯、载玻片、接种针、培养皿、双层瓶(内装香柏油和二甲苯)等
【实验原理】
1、单细胞的酵母菌个体是常见细菌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大部分采取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也可以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
2、由于细胞个体大,采取涂片的方法制片有可能损伤细胞,一般采用美蓝染液水浸片法或水-碘液浸片法来观察酵母菌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
3、采用美蓝染液水浸法可以对酵母菌的活细胞和死细胞进行鉴别。
美蓝对细胞无毒,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由于新陈代谢,活细胞内有较强还原能力,使美蓝由蓝色氧化型转变为无色的还原型,而死细胞或衰老细胞胞内还原性弱,染色后细胞呈蓝色或淡蓝色,因此,用美兰染色后,活细胞呈无色,死细胞呈蓝色。
【实验内容及步骤】
1、酵母菌制片与简单染色--美蓝染液水浸片法
1)滴加一滴0.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于载玻片中央,无菌操作用接种环由酿酒酵母麦芽汁斜面培养物挑取少许菌体置于染液中,混合均匀。
2)用镊子取一盖玻片,将盖玻片一边与菌液接触,缓慢将盖玻片倾斜并覆盖在菌液上。
3)将制片放置3min后,用低倍镜及高倍镜观察酵母菌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细胞颜色区分死细胞和活细胞。
4)染色30min后,再次观察,注意死活细胞的比例是否发生变化。
2、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
1)涂片。
先在洁净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用接种环无菌操作挑取适量酵母菌菌体于
姓名 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 学号 同组者:
科目 微生物学实验 题目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组别 3
蒸馏水中,混合均匀。
2)干燥固定。
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上方来回移动,注意不要让载玻片距离火焰过近,以免 烫死酵母菌细胞,可用手背反复试温度。
3)染色。
孔雀绿染色 1-2min ;水洗后用95%的乙醇溶液脱色30s ;水洗后用番红染液复染1min ;水洗后干燥。
4)镜检。
将制好的装片放在显微镜下镜检,由低倍镜到高倍镜,最后用油镜观察。
【实验结果】
1、酵母菌死活细胞鉴定
姓名 班级 13级生命基地班 学号 同组者:
科目 微生物学实验 题目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组别 3
2、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
【实验小结】
(1)酵母菌一般呈卵圆形、圆形或圆柱形。
(2)酵母菌大部分采取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进行有性繁殖,形成子囊 和子囊孢子。
在进行有性繁殖时,两个单倍体的营养细胞结合,质配后发生核配,形成二倍体细胞。
这种二倍体细胞在许多情况下能通过出芽繁殖延续几代。
在适当的条件下,二倍体细胞的核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子囊孢子。
(3)在本次实验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1、从液体培养基中取菌液前应先摇动锥形瓶,因为长时间培养后菌体会沉积到锥形瓶底部。
2、用接种环将菌体与染液混合时不要剧烈涂抹,以免损坏细胞。
3、滴加染液要适当,否则用盖玻片覆盖时,染液过多会溢出,过少会产生大量气泡。
4、盖玻片要缓慢倾斜覆盖,以免产生气泡。
【思考与讨论】
1、根据观察,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浓度及作用时间与酿酒酵母死、活细胞比例变化是否有关系?试分析原因。
答:时间越长则视野中死亡酵母菌比例越大。
原因:酵母菌处于吕氏碱性美蓝染液中会导致细胞脱水死亡,时间越长,细胞死亡数量越多。
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酵母菌的形态观察组别3
2、酿酒酵母除了通过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生殖以外,还可以形成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你在实验中是否观察到了酿酒酵母的子囊孢子?若未观察到,试分析原因。
答:观察到了。
结果如上图所示。
若未观察到,原因可能为培养酵母菌的环境不够恶劣,酵母菌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
或者是因为染色不够成功。
【附录】培养基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