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读书诗】翁森《四时读书乐》
《四时读书乐》译文赏析

《四时读书乐》译文赏析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注释:《四时读书乐》:著名组诗,表现春夏秋冬四季的读书情趣。
这是第一首。
①槛:栏杆。
②舞雩(yú):雩,古代求雨的祭礼。
祭天求雨之处,有树有坛,雩祭时有歌舞,故称舞雩。
③蹉跎:光*白白地过去。
④韶光:美好的青年时代。
译文:阳光照在堂外的栏杆,流水淙淙绕着长廊流过,乘凉归来的人们,沐浴着春风送来花香,一边走一边吟唱着诗歌。
停在枝头的鸟儿,那是伴我读书的朋友;漂在水上的落花,可以启发我作出美妙的文章。
不要蹉跎岁月,人生只有读书是最好的事。
读书的乐趣是怎样的?好比绿草长到窗前而不剪除,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作者:翁森,字秀卿,号一瓢,浙*仙居县双庙乡下支村人。
生卒年月不详。
南宋亡,翁森立志不仕,隐居教授。
元至元年间,建安洲书院于县东南二十五里得崇教里(翁的居所),以朱熹白鹿洞学规为训,坚持以儒术教化乡人。
从学者先后达八百多人。
元代废科举,乡里人甚少攻读,学风日下,本县地处穷僻,文化尤其日衰,经翁森的力挽,耕读之风又“彬彬称盛”。
翰林学士陈刚中曾为之作《安洲乡学记》。
赏析:《四时读书乐》的主题虽然是劝学,却没有那种世俗的读书做官、光宗耀祖的腐朽思想。
它宣扬的是读书的高雅情趣,不以功名利禄为引诱。
它把一年四季都视为读书的好时光,勉励人们勤奋读书。
《四时读书乐·春》这首诗表现的是春天读书的优美情趣。
春光照耀,春风送香,鸟儿歌唱,落花、流水,在这美好的春光里,读书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翁森的《四时读书乐》是一首歌咏读书乐趣的诗,虽是劝学,却不以功名利禄为引诱,宣扬那种世俗的读书做官、光宗耀祖的腐朽思想,而是侧重于描述读书的闲适优雅,意境美优美,格调向上,是一首流传较广的劝学诗,全诗以四季的景*衬托读书之乐。
夏天,新长出来的茂竹垂压着屋檐,屋子四周种满桑树,传递出主人高雅的情趣。
四时读书乐作者翁森

四時讀書樂作者:翁森春山光照檻水繞廊,舞雩歸詠春風香。
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
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
翻譯山景照著聽堂四周的欄杆,流水圍繞著長廊。
乘涼後歌唱著回家,春風也送來陣陣花香。
樹枝上可愛的小鳥是伴我讀書的朋友,水面上的落花都是大自然的好文章。
不要虛度青春,人生只有讀書最好。
讀書的樂趣怎麼樣?就像不將窗前的綠草剪除,充滿生機。
夏新竹壓檐桑四圍,小齋幽敞明朱曦。
晝長吟罷蟬鳴樹,夜深燼落螢入帷。
北窗高臥羲皇侶,只因素稔讀書趣。
讀書之樂樂無窮,瑤琴一曲來薰風。
翻譯初長成的竹子籠罩著屋簷,桑樹圍繞在房屋四周;小書房裡清靜敞亮,照進燦爛的陽光。
在漫長的白天讀完了書,可以靜聽樹上蟬兒的鳴叫;讀到深夜,可以看著那燈花一節節地掉落,觀賞那螢火蟲飛進帳幕來。
有時在北窗閒躺著,就像羲皇時代的人那樣逍遙自在,只因為平日體會了讀書的樂趣。
夏天讀書的樂趣無窮,就像在陣陣吹來的南風之中,對著鑲有美玉的琴,彈奏一曲一般地美妙。
秋昨夜庭前葉有聲,籬豆花開蟋蟀鳴。
不覺商意滿林薄,蕭然萬籟涵虛清。
近床賴有短檠在,對此讀書功更倍。
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翻譯昨晚庭院前有落葉的聲音,籬笆上的紫豆開花了,蟋蟀不停地鳴叫著。
不知不覺秋意已經瀰漫了叢林草野間;各種聲音都含著秋天清爽寂寥的氣息,呈現出一片蕭瑟的景象。
幸虧床邊有一盞矮燈,面對著它讀起書來,更有加倍的功效。
秋天讀書的樂趣是非常和樂有味的,就像在晴朗的寒天中起身賞玩空中明月般有趣。
冬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
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
地爐茶鼎烹活火,四壁圖書中有我。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翻譯樹葉掉光了,河水乾涸了,群山枯槁,一片開闊;我也可以遼遠地看清自己天賦的本性;對著書籍坐著研讀,燈光不停地在壁上晃動;讀到深夜,大雪已堆滿屋頂,這時我可以高聲大唱一曲。
地上的火爐燒著有焰的炭火,鍋裡正煮著茶;我就在這四面都擺滿圖書的房中讀書。
元翁森四时读书乐原文

元翁森四时读书乐原文
元翁森的《四时读书乐》是一首著名的读书诗,表达了读书的乐趣和重要性。
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和拓展:
原文:
春山翠色融金砚,读书声里好风光。
夏日炎炎照窗户,挥毫泼墨透心凉。
秋风送爽入书斋,案牍劳形亦逍遥。
冬雪飘飞掩书窗,围炉煮酒论文章。
拓展:
这首诗描绘了四季读书的美好景象,强调了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其中,春天读书可以让人心旷神怡,夏日读书可以让人清凉静心,秋天读书可以让人心旷神怡,冬天读书可以让人振奋精神。
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让人变得更加智慧和高雅。
元翁森在这首诗中也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和推崇,他通过四季读书的景象,展现了自己对读书的痴迷和陶醉。
他认为读书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可以让人摆脱烦恼和困扰,进入一个充满智慧和灵感的世界。
元翁森的《四时读书乐》是一首充满智慧和诗意的诗歌,表达了读书的乐趣和重要性,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推崇。
四时读书乐原文

四时读书乐原文
四时读书乐,惬性最高轮。
初春动桃李,翠柳抽丝红。
夏日繁花枝,林间鸟雀空。
秋风拂菊黄,霜降见菡萏。
冬雨过梅时,琴罢一样喧。
四季轮转,物候交替,为文人墨客带来了不一样的读书体验。
在春天,桃李花开,翠柳抽丝红,文人可在花草树木之间,享受春日的美景,
感受花香、鸟鸣和生机勃勃的气息,慢慢阅读一些关于春天的诗词散
文和小说,特别是唐诗宋词和元曲,这些文学作品有着卓越的艺术价值,让读者欣赏到诗词的美丽和深邃,感受自然的奇妙和精神的丰富。
夏天是繁花似锦的季节,文人可以到公园、花园、山林游览,阅读各
种文类,欣赏大自然的壮美,听到自然的播报,也可以安静的借鉴时
间阅读一些与山水田园相关的文学作品;
秋天到了,菊花黄,霜降后,菡萏流香。
文人可以感受到秋的深沉和
落霞与余晖之间的如诗如画的美景,可以读一些代码和谢诗;
冬雨梅花雨,品茶,读书,弹琴,何等惬意。
这时呢,应该读一些古
诗文和修辞,也可以读一些现代诗歌和小说,凝聚促使自己的思维和内心变得更加丰富。
总之,在阅读的过程中,随着季节的变化,思绪也随之变化,感受四季交替季节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听觉体验和情感共鸣,有助于开拓读者的文学视野和人文情怀。
黄自元书《读书乐》精品

黄自元书《读书乐》精品
四时读书乐
(宋)翁森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新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菊花开蟋蟀鸣。
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
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作者:翁森,字秀卿,号一瓢,宋朝人。
宋亡时,隐居教授弟子,著有《一瓢稿》。
)。
《四时读书乐》

《四时读书乐》《四时读书乐》是一首歌咏读书情趣的旧诗,是很好的劝学诗。
作者翁森,字秀卿,号一飘,宋末遗民。
因不愿做元朝的官而隐居浙江仙居乡里,办了个书院授徒讲学,极盛时弟子达800人。
此诗被清代《四库全书》收录,中华民国初期曾被教育部部长叶楚伧编进国文教科书,为中学生所必读,可见其在旧时是很有影响的一首诗。
这首诗被湮没不传将有半个多世纪了,年在7 0左右的人,很有一些是读过这首诗的,它委实是一首优美的情致高尚的劝学诗。
古人很重视劝学,从幼童的蒙学《三字经》到《四书》、《五经》以至《二十四史》、诸子百家,无不充满谆谆劝学。
当然,这种助学宣扬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剥削阶级思想。
而《四时读书乐》的主题虽然也是劝学,却没有那种世俗的读书做官、光宗耀祖的腐朽思想。
它宣扬的是读书的高雅情趣,不以功名利禄为引诱。
它把一年四季都视为读书的好时光,勉励人们勤奋读书,其基调是积极的。
原文:春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译文:阳光照在堂外的栏杆,流水淙淙绕着长廊流过,乘凉归来的人们,沐浴着春风送来花香,一边走一边吟唱着诗歌。
停在枝头的鸟儿,那是伴我读书的朋友;漂在水上的落花,可以启发我作出美妙的文章。
不要浪费岁月,人生只有读书是最好的事。
读书的乐趣是怎样的?好比绿草长到窗前而不剪除,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注:雩(yu,二声),古代求雨的一种祭祀。
夏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谂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译文:新长出来的竹子垂压着屋檐,屋子四周种满桑树。
我的小书斋安静敞亮,射入灿烂的阳光。
白天变长了,读完书以后,听听蝉儿在树上的鸣叫;夜晚读书时,灯花一节节落下,还有萤火虫飞入帷帐。
只因为向来深知读书的乐趣,我在北面的窗户下闲适地躺着,就像远古时候羲皇时代的人一样逍遥自在。
《四时读书乐》

《四时读书乐》《四时读书乐》是一首歌咏读书情趣的旧诗,是很好的劝学诗。
作者翁森,字秀卿,号一飘,宋末遗民。
因不愿做元朝的官而隐居浙江仙居乡里,办了个书院授徒讲学,极盛时弟子达800人。
此诗被清代《四库全书》收录,中华民国初期曾被教育部部长叶楚伧编进国文教科书,为中学生所必读,可见其在旧时是很有影响的一首诗。
这首诗被湮没不传将有半个多世纪了,年在70左右的人,很有一些是读过这首诗的,它委实是一首优美的情致高尚的劝学诗。
古人很重视劝学,从幼童的蒙学《三字经》到《四书》、《五经》以至《二十四史》、诸子百家,无不充满谆谆劝学。
当然,这种助学宣扬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剥削阶级思想。
而《四时读书乐》的主题虽然也是劝学,却没有那种世俗的读书做官、光宗耀祖的腐朽思想。
它宣扬的是读书的高雅情趣,不以功名利禄为引诱。
它把一年四季都视为读书的好时光,勉励人们勤奋读书,其基调是积极的。
原文:春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译文:阳光照在堂外的栏杆,流水淙淙绕着长廊流过,乘凉归来的人们,沐浴着春风送来花香,一边走一边吟唱着诗歌。
停在枝头的鸟儿,那是伴我读书的朋友;漂在水上的落花,可以启发我作出美妙的文章。
不要浪费岁月,人生只有读书是最好的事。
读书的乐趣是怎样的?好比绿草长到窗前而不剪除,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注:雩(yu,二声),古代求雨的一种祭祀。
夏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谂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译文:新长出来的竹子垂压着屋檐,屋子四周种满桑树。
我的小书斋安静敞亮,射入灿烂的阳光。
白天变长了,读完书以后,听听蝉儿在树上的鸣叫;夜晚读书时,灯花一节节落下,还有萤火虫飞入帷帐。
只因为向来深知读书的乐趣,我在北面的窗户下闲适地躺着,就像远古时候羲皇时代的人一样逍遥自在。
四时读书乐(元翁森)

四時讀書樂(元.翁森)春山光照檻水繞廊,舞雩歸詠春風香。
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讀書好。
讀書之樂樂如何?綠滿窗前草不除。
夏新竹壓檐桑四圍,小徑幽敞明朱曦;晝長吟罷蟬鳴樹,夜深燼落螢入幃。
北窗高臥羲皇侶,只因素稔讀書趣;讀書之樂樂無窮,瑤琴一曲來薰風。
秋昨夜庭前葉有聲,籬豆花開蟋蟀鳴。
不覺商意滿林薄,蕭然萬籟涵虛清。
近床賴有短檠在,對此讀書功更倍。
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冬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
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
地爐茶鼎烹活火,四壁圖書中有我。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四時讀書樂作者:翁森春翻譯山景照著廳堂四周的欄杆,流水圍繞著長廊。
乘涼後歌唱著回家,春風也送來陣陣花香。
樹枝上可愛(美麗)的小鳥是伴我讀書的朋友,水面上的落花都是大自然的好文章。
不要虛度青春,人生只有讀書最好。
讀書的樂趣怎麼樣?就像不將窗前的綠草剪除,充滿生機。
夏翻譯初長成的竹子籠罩著屋簷,桑樹圍繞在房屋四周;小書房裡清靜敞亮,照進燦爛的陽光。
在漫長的白天讀完了書,可以靜聽樹上蟬兒的鳴叫;讀到深夜,可以看著那燈花一節節地掉落,觀賞那螢火蟲飛進帳幕來。
有時在北窗閒躺著,就像羲皇時代的人那樣逍遙自在,只因為平日體會了讀書的樂趣。
夏天讀書的樂趣無窮,就像在陣陣吹來的南風之中,對著鑲有美玉的琴,彈奏一曲一般地美妙。
秋翻譯昨晚庭院前有落葉的聲音,籬笆上的紫豆開花了,蟋蟀不停地鳴叫著。
不知不覺秋意已經瀰漫了叢林草野間;各種聲音都含著秋天清爽寂寥的氣息,呈現出一片蕭瑟的景象。
幸虧床邊有一盞矮燈,面對著它讀起書來,更有加倍的功效。
秋天讀書的樂趣是非常和樂有味的,就像在晴朗的寒天中起身賞玩空中明月般地有趣。
冬翻譯樹葉掉光了,河水乾涸了,群山枯槁,一片開闊;我也可以遼遠地看清自己天賦的本性;對著書籍坐著研讀,燈光不停地在壁上晃動;讀到深夜,大雪已堆滿屋頂,這時我可以高聲大唱一曲。
地上的火爐燒著有焰的炭火,鍋裡正煮著茶;我就在這四面都擺滿圖書的房中讀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读书诗赏析
四时读书乐
[宋]翁森
春
山光照槛水绕廓,舞零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苹不除。
【今译】
阳光照在堂外的栏杆,流水淙淙绕着长廊流过,乘凉归来的人们,沐浴着春风送来花香, 一边走一边吟唱着诗歌。
停在枝头的鸟儿,那是伴我读书的朋友;漂在水上的落花,可以启发我作出美妙的文章。
不要蹉跎岁月,人生只有读书是最好的事。
读书的乐趣是怎样的?好比绿草长到窗前而不剪除,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夏
新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曦。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曦皇侣,只因素捻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
【今译】
新长出来的竹子垂压着屋檐,屋子四周种满桑树。
我的小书斋安静敞亮,射入灿烂的阳光。
白天变长了,读完书以后,听听蝉儿在树上的鸣叫;夜晚读书时,灯花一节节落下,还有萤火虫飞入帷帐。
只因为向来深知读书的乐趣,我在北面的窗户下闲适地躺着,就像远古时候羲皇时代的人一样逍遥自在。
读书的乐趣是无穷的,好比沐浴着煦暖的南风,用瑶琴来
弹奏一曲。
秋
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
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
近床赖有短檠在,及此读书功更倍。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今译】
昨天夜里,我听到了庭前树叶落下的声音,篱笆上的紫豆花开了,蟋蟀在鸣叫。
不知不觉,原野里已到处是秋天的气息,大自然的各种声音都含着冷清的意味,一片萧瑟的景象。
床旁多亏有一盏矮灯,就着它读书的效果加倍地好。
读书的乐趣很令人愉悦,好比在高远的秋夜里,起身来赏玩明月。
木落水尽千崖枯,炯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商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今译】
树木凋零,江河干涸,群山枯槁;在这辽阔的天地间,我正可以看清 "真我 " 的本质。
我 坐在那儿,展开书卷而读,灯光摇曳,映像在墙上,墙壁好象也跟着在晃动;我高声朗读着 图书,外面雪得很大,半夜里,我的房顶全被积雪覆盖了。
地上的火炉里,炭在燃烧,锅里 正在煮着茶, 我就在四壁放满了图书的空间里读书。
读书之乐到哪里去寻找?就在这寒天雪 地,且看那几朵盛开的梅花,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天地孕育万物之心。
赏析】
这是文化中国传世很久、 传人甚广的关于春夏秋冬四时读书情趣的著名组诗。
作者是宋 末元初的翁森。
翁森是浙江仙居人,字秀卿,号一瓢。
他隐居不仕,以教书为业。
他以朱熹
的白鹿洞学规为训,故跟随他学习的人很多,曾留下一部《一瓢稿》 了
压力,多了情趣,春、夏、秋、冬四时读书才会尽得其乐。
形式,绮美
的文学意象,概括了中国古典社会的读书情趣。
“山光照槛水绕廊, 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
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枝头,花落水面,翻读自己喜爱之书,读书的乐趣,自有读书人自知。
窗
前的青草让它们自 在地生长吧,留得窗前一片绿荫,鸟语花香伴着书香,真的是读书也能醉人。
到了夏天,暑 气天热,能否寻到读书之乐呢?作者笔下自是另一番情景: “新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 朱曦。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曦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 无穷,瑶琴一曲来熏
风。
”新竹压檐,门窗敞开,晨光初露,正好读书。
夜晚剪去烛花、流 萤入室,北窗下手握一卷,与书中人对语。
晨读、夜读中可得夏天读书之乐,书中的优美意 境,无声宛若有声,仿佛听到瑶琴一曲,吹得心中一片清凉。
夏尽秋来,天凉气爽,正是读 书的好季节,诗中写道: “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
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 涵虚清。
近床赖有短檠在,及此读书功更倍。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秋夜读 书,当是一年中最佳之时,落叶声声,蟋蟀声声,伴着读书之声,读到高兴时,走出屋外, 看一轮明月,满目霜天,其乐无穷啊。
冬天昼短夜长,雪打门窗,一炉一火一壶茶,读起书 来,自是别有滋味。
《四时读书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或者说是诗画并茂,景情并茂,以其蕴含的无限 书香雅趣,点缀着古城小巷的人文风情,尤其是它那“凡人及时读书,便可无时不乐”的理 性主题,曾几何时,又构建了多少读书人在漫漫历史岁月里和坎坎人生旅程上的精神家园, 鞠育了多少书童学子于书卷中求学求知,并甘为中国文化香火之传人的志愿抱负?
这首诗以其生动与绮美, 在中国读书史上广为播颂千余载, 脍炙人口数百代。
在中国历 史文化名城苏州,它曾成为明代“吴中四才子”之一、书画大家文征明着墨的题材,被绘成 “布景设色、清雅绝尘”的《四时读书乐图》 ,为江南收藏家珍赏秘鉴,世代相传;它也曾 被演为砖刻这种艺术形式,镶嵌于古城民宅的门楼之上,与其主人朝夕相伴,出入相亲。
本世纪成名的学者和作家中,郑逸梅、季羡林、陈从周、梁厚甫、陆文夫、鲍昌、许杰 等许许多多先生对此过目难忘, 并因而对他们个人的读书生活发生了潜润暗滋的有益影响而 至今心口相诵。
【作者简介】 翁森,宋末元初人,字秀卿,号一瓢,浙江仙居人。
宋亡,他隐居不仕,以教书为业, 先后从学者 800 余人。
元废科举,学风日下, 先生以朱熹的白鹿洞学规为训,以儒学教化乡 里,历经多年,致使乡里文教之风“彬彬称盛” 。
著有《一瓢稿》 。
。
隐居不仕,读书就少 四时读书乐》以生动的艺术 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道韶
”春风吹拂,流水淙淙,鸟鸣。